导航:首页 > 行业资讯 > 民国男装长袍多少一件

民国男装长袍多少一件

发布时间:2023-01-07 22:32:58

1. 民国时期服装。。。

对应的民国时期女子服装,为袄裙,衣服和裙子是分开的,衣服宽袖,斜襟。
清朝剃发易服,汉族男子穿着满族服饰,而汉族女子的服饰未被强制废除。所以这时期汉族女子仍以上衣下裙的明朝风格的袄裙,但后来又结合了满族服装的一些特点,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女子服装,就是这种袄裙。

2. 43-小说创作之历代服饰资料参考(九)民国时期服装(3)

民国时期男装形成了 中山装、西装、长衫三足鼎力 的局面,有中有洋、亦中亦西,对后来服装的发展景响很大。

中山装, 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 的男用服装, 由陆军制服改制而成 ,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于练、简洁、大方。

服装造型改变了传统宽松样式, 呈矩形轮廓 , 贴身适体 ,前襟等距离排列5粒纽扣,中轴线对称式的四袋设计,实用、方便、稳妥。

与西服相比 ,领型为封闭的连翻立领式。庄重、自然。 适合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 。这种服装流传很快,经过不断修改,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中山装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与孙中山有关。据记载, 历史上第一件中山装 是由孙中山先生构思与设计,由他的助手广东台山人 黄隆生 协助制作完成的。孙中山曾对人说:“这样的服装既保留了西服的长处,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好看、实用、方便、省钱。”

1925年4月 ,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传承他的治国方略, 将他倡导的服装命名为中山装 ,将其出生地 广东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 ,将 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 。中山装也因此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山装款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局部变化,整体不变,并且由繁到简,结构更加清晰,线条简练滑顺。

民国时期公务人员率先穿着西装革履出入公共场合,对民众起了示范作用。

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等追随时尚,社会上出现了 第一次“西装热” 。

各种报刊对西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洋装的轻便、简洁与清朝官服的臃肿、拖沓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这种形势下,以制作西服为主的专业裁缝作坊也不断涌现。如宁波鄞奉路一带出现了“ 红帮裁缝 ”,主要以制作西服为主,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裁制过服装。“ 红帮”即“红毛 ”,最初是对 荷兰人 的称谓,后来 泛指欧洲 人。

随后,中国相继出现了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和第一所西服工艺学校等。

长袍 与 马褂 在民国元年被列为 男子常礼服 之一。

长袍用在礼服时, 立领、平袖端、大襟右衽、直身袍式,长至踝上6厘米,左右两侧下摆处,开有30厘米左右的长衩 ,其 袖长与马褂同 。 礼服长袍 ,用 蓝色面料 ,纹饰均为暗花纹;作非礼服用时,成为男子便装,俗称“ 长衫 ”,又称“ 大褂 ”。

马褂 是用 黑色 丝麻棉毛织品缝制, 衣长至腹 ,前襟 钉扣5粒 , 立领、对襟、袖端平 。

马褂来源于清代的“ 行装 ”之褂,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到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 统一用黑色面料 ,织暗花纹,不绘彩色织绣图案。

至于为什么民国男子穿中式长袍马褂不会觉得特别落伍,因为他们会在搭配中加入许多当时的流行元素。比如西式的短发、眼镜、手杖、软呢帽、皮鞋等等。

1900-1940年, 长袍马褂是男装的主要款式 ,流行时间较长。特别是 在新派知识分子中 , 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 。

因此,“ 长袍、马褂 ”一词已经脱离了原本的意义,而 成了男式服装的代名词 。

在教师和大学生中则流行长衫和西裤,一般是上身穿由阴丹士林布制作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这种装束成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品牌”。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

3. 民国时男人穿什么衣服

长袍马褂,洋装,中山装,唐装。

长袍马褂的男性造型,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了,不过民国其实并未因其曾经在前朝广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国男性的常礼服。

民国18年所定《服制条例》中的“男子礼服”,由于该条例一直到民国92年才废除,而后也没公布新的服制条例,所以在一些需要传统礼服的地方,仍然会穿着袍褂。

民国元年的大礼服(级别高于常礼服袍褂)所采用的就是洋装,并且在常礼服中也可采用洋装,其余各种行政职务的制服,也是采用洋装,民国主流力量对于洋务的推崇可见一斑。

一般来说,民国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长袍打扮,而短装因为行动便利,一般都是社会下层及劳动人民的装扮。

袍褂不见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着,但是相对于短装自然是正式了许多。

中山装起源众说纷纭,但是这种极具军装风格的服饰,对于当时处于战时的中国,为了标榜军中职务,常有领导人穿着。如蒋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军装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会穿着袍褂,他的西装形象反而极为少见。

(3)民国男装长袍多少一件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的服饰风格:

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尤其便现在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由于沿海口岸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

以京师宫眷显贵为代表而被全国效尤的传统京派服饰,渐渐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优势,转而仿效苏杭、上海。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西方文化渗透的方向。全国总体表现在,从东向西男子服饰由大量的中山装和西装向大量马褂长袍的变化。

男子服饰这一变化主要还来源于,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国内也大办新式学堂,社会上出现了服装西洋化得趋势。各个学堂服饰皆效仿西式。

社会上的西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军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军服,第二类是驻外使馆文职官员,买办商人,留学生所穿的西服。在一类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学生服装。这些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

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传入中国后,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风行一时。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拜托了中国传统的宽袍大袖,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的风格,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给人以一种朴实庄重之感。各个阶层皆可以穿,出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它的活力。

服装上的差别不仅仅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其中还有经济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因素,穿中山装和西服的人,沿海多于内地,城镇多于农村。在一,不论城镇还是农村,沿海与内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鲜,穿着入时,穷人则大都维持温饱而已,穿着也没法讲究,以衣御寒。

女子服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随着清末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兴起,一些新型知识分子把服饰变革与女子解放联系起来,认为传统服饰是束缚妇女的枷锁,主张予以改革。民国初年,女子衣着特点:首先是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这一举措无疑不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推向成功的讯号。

其次满族妇女的服装遭到摒弃。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服装改变了传统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变得更加称身合体,并能体现女性的秀体之美。于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时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服装,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服饰大潮流,欧洲国家时尚代表的巴黎各种流行服饰在当时应经到上海。上海的交际市场中女装层出不穷,当时同样在流行时尚推广过程中,女装很安装有同样的问题,这也是主要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需不需要有国服 (4)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山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装

4. 民国男神们的标配为啥会是马褂长衫

马褂长衫为什么是民国男神们的标配?如此穿搭知性与儒雅一览无余

民国是我国历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虽然仅历时38年时间但却最复杂、最动荡。作为“以旧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国民生活,几乎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1912年—1949年民国存续期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了这场变化之中。政治体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识、服饰理念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伴随着战争、革命、政治、社会体制的巨变。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却是,身着一袭长衫、马褂、头戴礼帽、脚穿皮鞋,手中拄着一根“文明棍”的民国男神们。这些人基本都有较好的家世和较高的学识,言谈举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还能冒出几句洋文。

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身着长衫马褂的民国男子,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心中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同时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大家印象中的众多民国文学家,其实都是一身长衫马褂的男神形象。

2.“长衫”服饰文化内涵

如果从文化内涵角度去分析“长衫”,其实这种服饰就是多种文化融合之后的变体。而在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协,从长衫的外形来看就是一种中式男装。但是其剪裁理念与设计思维却充满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衫作为民国期间,中国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可谓风靡全国。并且与中山装、西装两个强劲的对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饰文化态势。而这种态势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种思想与文化相互杂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存在了几百年的满清王朝,虽然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之后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独特文化底蕴与习俗精神,其实根本不可能像政体一样瞬间垮台。所以民国时期的很多思想其实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虽然民国时期产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断输入西方文化意识,导致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出现了新旧思想融合的现象。但是很多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说对清朝依然心怀留恋的民众,其实依然无法接受西装或其他“洋装”。

所以在民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装,依然是他们的日常家居服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装”,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饰文化以及经过改良的长衫,就变成了普通民众最青睐的服装样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长衫也依然备受青睐。

笔者认为长衫马褂不仅体现出了,思想、文化、习俗的交锋与相融,同时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男性服装,在点缀了西方服饰元素之后,反而更能体现出独具东方魅力的形体美。同时,也可以映衬出民国时期男性的儒雅与知性。

结 语

民国时期男性标配服饰长衫马褂,不仅体现出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服饰文化创新,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国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如果说旗袍是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历史的巅峰,那么民国男子长衫服饰文化就是现代男性服饰的先导与启蒙。

笔者认为民国长衫服饰文化对于解读,其实也可以作为当今中国男装文化的重要依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现代社会中的男装虽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为主,但是近年来兴起的中国风服饰也大有返古趋势。

5. 民国时期的男人穿什么衣服

民国时期的男人们基本都是穿中山装,西装,马褂等。民国时期,外国人是思想,观念,习惯大大的流入到了中国,民国时期,正是旧社会与新社会的交接,人们抛弃了旧的思想观念,从而在服饰穿着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女人们再也不用裹小脚了,也喜欢穿旗袍跟学生装。而男人们,则越多的人喜欢穿中山装。

手杖、礼帽、遮阳帽这些搭配饰物,很多人用在搭配袍褂,民国时期的人们对穿衣都是很讲究的,正式因为他们不断的前进,所以才会有了我们如今的时尚。从民国时期的女性到男性,他们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为什么的时尚打下了完美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我们的今天。

6. 民国男性装扮是什么样的

你这是民国上层的打扮吧,占人口98%以上的平民阶层可不是这么回事。

与民国男装长袍多少一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六一儿童节童装夏季 浏览:53
童装搭配与陈列 浏览:808
嫩黄色西装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好看 浏览:615
怎样才能把衣塞裙子里 浏览:168
乐比悠悠童装 浏览:747
男士羊衫冬季搭配图片 浏览:515
睡衣朋友什么时候播出 浏览:78
儿童藏青色裤子搭配图片 浏览:355
伊顿纪德校服价格 浏览:431
批量做睡衣价格 浏览:638
好的蚕丝睡衣品牌 浏览:280
穿校服弹吉他等等小姐姐 浏览:231
美国空军用什么手套 浏览:396
钓鱼手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浏览:894
儿童冬季帽子这样织才好看 浏览:11
新乡批发童装在那 浏览:499
淘宝女装怎么找品牌 浏览:252
棕色鞋男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391
瑜伽和塑身衣哪个塑形更好 浏览:879
裤子售后如何处理 浏览: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