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短篇搞笑小品
小品:打工奇遇
作者:石林 沈永年
导演:由二群
作曲:张磊
演出: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全长:14分34秒多一点
视频监听:流行前线
文字录入:流行前线
音乐声起~~
金珠:大家注意了,总经理到!
巩汉林:听到没,去、去,停!(本句台词没有听清楚----流行前线注)
金珠:怎么啦?
巩汉林:咱们西餐馆都改了太后大酒楼啦,怎么还放这曲子。
金珠:哦,音乐放错了。。。
巩汉林:我告诉你们!
金珠:哎(ei)
巩汉林:我告诉你们
金珠:哎(ei)
巩汉林:都给我精神着点
巩汉林:今天咱们太后酒楼要开张,招聘慈禧当跑堂(啪-----拍腿的声音----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可找了37个老太太都不像,不知道今天这位怎么样!
巩汉林:传38号老太太过堂————
金珠:过堂?
巩汉林:哎不那(nei)个上场!
金珠:哎(ei)
金珠:38号————(长腔------流行前线注)
金珠:38号————(重复------流行前线注)
赵丽蓉:到!
金珠:来了
巩汉林:嘿,你这老太太够精神的
赵丽蓉:想当初(巩汉林:昂)我是民兵——排长!
巩汉林/金珠:嘿嘿嘿(巩汉林:民兵排长)嘿嘿嘿。。。
赵丽蓉:同志们好
巩汉林:老太太好
赵丽蓉:同志们辛苦啦
巩汉林/金珠:(笑声------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先别罗嗦了,愿意到我们酒楼打工啊?
赵丽蓉:愿意!
巩汉林:昂,
赵丽蓉:我们村啊,现在也富了(巩汉林:昂)
赵丽蓉:也想开个大酒楼,开发旅游资源(巩汉林:昂)
赵丽蓉:在您这打工我不为赚钱(巩汉林:ou )
赵丽蓉:我为的是学习这开酒楼的经验
巩汉林:哎呦喂,录取录取了~~
赵丽蓉:那就谢谢您了
巩汉林:甭客气,haihai(笑声------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自言自语)我就愿意招这不要钱的,henhenhenhen~~(笑声------流行前线注)
赵丽蓉:咱们干活吧?
巩汉林:说干就得干,(赵丽蓉:ei),都给我精神点,准备开。。。
巩汉林:嘿嘿嘿,你拿的这是什么东西呀?
赵丽蓉:抹布,(巩汉林:en?),软和、吸水,这要是擦起桌子来
巩汉林::嘿嘿嘿,哎呦,先别着急干活哎,让老太太开开眼~
金珠:走————(音乐声起)
巩汉林:瞧瞧瞧瞧
赵丽蓉:哎呀,(巩汉林:en),这闺女真俊nei
巩汉林:漂亮吧
赵丽蓉:这旗袍也好(巩汉林:ai——)
赵丽蓉:haihaihaihai(笑声------流行前线注),这抹布太小了,来,换我这个
巩汉林:人家那是手绢儿。。。(赵丽蓉:haihai)
巩汉林:一会呀也让您穿上工作服
赵丽蓉:我、我、我,我也穿这个?
巩汉林:en,你跟她们的不一样
赵丽蓉:我说着呢,你要穿上这个就没法干活
巩汉林:对对,带老太太试衣裳~~
赵丽蓉:上哪试?
巩汉林:后面去,heihei(笑声------流行前线注)(几乎同时)金珠:您这边请~
巩汉林:eiyou,老太太。。。接电话(对金珠说)
金珠:wai,你好,我们是太后大酒楼(巩汉林:对,告诉他,我们改太后大酒楼了)
金珠:是物价局的!
巩汉林:什么事啊?
金珠:让报菜价
巩汉林:就说我不在~!
金珠:哎,我们经理说他不在
(巩汉林劈手夺过电话)
巩汉林:连撒谎你都不会撒
巩汉林:喂,我不在,啊不不不不不,他不在,呵呵呵,我是他女秘书
巩汉林:您放心,我们菜价定的是公平合理、物美价廉,他回来一定给您去电话
巩汉林:好,再见,拜拜。Henghenghenghenghenghengheng——(笑声------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再来电话谁也不许接
金珠:ai!
巩汉林:看后边准备怎么着了
金珠:衣服穿好了么!
赵丽蓉:穿好了————
金珠:请————
(音乐声起)
巩汉林:我看看我看看,eiyou,嘿嘿嘿嘿,好啊
巩汉林:en、en、en、en,真漂亮
巩汉林:haiyao,您别抖搂这抹布哎
赵丽蓉:我在这拿它代替手绢呢(nei)
巩汉林:老人家快请坐快请坐————
巩汉林:aiyou,真是没想到啊,您穿上这身衣裳,简直就是那慈禧再世~~
赵丽蓉:ei,谁谁谁谁谁谁?
巩汉林:慈禧。。。
赵丽蓉:慈禧?
巩汉林:en
赵丽蓉:就是一顿饭吃200多道菜的那个皇太后ou?
巩汉林:喳!
赵丽蓉:不行不行不行。。。
赵丽蓉:我是八辈贫农啊,她的成份太高了,我不装这个
巩汉林:haihaihaihaihai
巩汉林:aiyaowei,这跟那成份它没关系,实话跟您说了吧
巩汉林:我这次就是招聘您那扮上慈禧,陪客人吃饭!
赵丽蓉:那就更不行了
巩汉林:怎么着?
赵丽蓉:有文件那,不许三陪~
巩汉林:哦。。。
巩汉林:不让您真陪着吃,就让您在zhechang站着,给他们当解说员
赵丽蓉:哦,那就是说,人家坐着我站着(巩汉林:啊对)
赵丽蓉:人家吃着我看着(巩汉林:啊对)
赵丽蓉:那这慈禧不惨了点~
巩汉林:你怎么还没明白你的身份那
赵丽蓉:我啥身份呢?
巩汉林:我不告诉你了嘛,就是扮上慈禧拉客人吃饭!
赵丽蓉:那么您要是早这么说,我不就明白了么
巩汉林:什么身份?
赵丽蓉:我就是那托!
巩汉林:嘿,对,您就是那托
巩汉林:对外别这么说
赵丽蓉:你怕啥呀,那电视早就爆光了
赵丽蓉:卖布的有布托、卖袜子的有袜子托,卖鞋的有鞋托
赵丽蓉:我,就是那饭托!
巩汉林:看来你明白了不是
赵丽蓉:我早就明白了(声响效果过于复杂,没有听清上句和本句------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好好好,ai,业务训练开始
金珠:上菜————
巩汉林:aiyouwai,eieieiei,老人家您请看——
赵丽蓉:这是啥?
巩汉林:宫廷玉液酒
赵丽蓉:皇上喝的?
巩汉林:对呀
赵丽蓉:我能闻闻嘛?
巩汉林:请——
赵丽蓉:en
巩汉林:en
赵丽蓉:en
巩汉林:en
赵丽蓉:香(像)
巩汉林:香吧
赵丽蓉:像二锅头
金珠:什么叫像二锅头啊,那就是二锅头兑的水!
巩汉林:ai。。。胡说!什么二锅头兑水啊!
巩汉林:henghenghengheng,到了这儿,就得叫宫廷玉液酒~
赵丽蓉:哎呀,那得卖多少钱一杯呀?
巩汉林:180块!
赵丽蓉:ei,这这这就卖180块?
巩汉林:en
赵丽蓉:哎呀那咋沾了宫廷俩字都张价了
巩汉林:这个老太太,您就在这好好学吧您nai
巩汉林:再看这道菜!
赵丽蓉:这是啥菜?
巩汉林:群英荟萃!
赵丽蓉?皇上吃的?
巩汉林:en!
赵丽蓉:那个白的呢?
金珠:白萝卜(bei)
巩汉林:多嘴!什么白萝卜,到了这了就不能叫白萝卜,这得叫—宫廷—白萝卜
赵丽蓉:那绿的呢?
巩汉林:宫廷青萝卜
赵丽蓉:这红的呢?
巩汉林:宫廷水萝卜
赵丽蓉:那这黄。。。黄的我认识
巩汉林:昂
赵丽蓉:是宫廷胡萝卜
巩汉林:aiyou ,太聪明了,宫廷胡萝卜
赵丽蓉:这盘萝卜得卖5块钱吧?
巩汉林:哪儿呀,80!
赵丽蓉:吆喝,这这这这卖80?
巩汉林:昂
赵丽蓉:那得买多大一堆萝卜呀
巩汉林:我不跟您说了么?在这不能叫萝卜,就得叫群英荟萃!
赵丽蓉:haihaihaihai,还群英荟萃,我看就是萝卜开会,哈哈哈哈。。。
巩汉林:萝卜开会?(金珠:萝卜开会。。。)
巩汉林:谁告诉你这是萝卜开会呀,这都是皇上当年享用过的
巩汉林:我告诉你,这东西都大补
赵丽蓉:那皇上就拿萝卜——补?
巩汉林:啊,对!要不皇上怎么个顶个的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呢
赵丽蓉:也不尽然那
巩汉林:怎么着?
赵丽蓉:那同治皇帝21岁就没啦,还有那咸丰、光绪,你算算(巩汉林:好了!)
巩汉林:你怎么老跟我抬杠啊,en,你拿他们比什么,你怎么不看看我?
巩汉林:我怎么这么精神!
赵丽蓉?你也补?
巩汉林:en
巩汉林:我天天是玉液酒ding着宫廷菜吃着,我是大补啊!
赵丽蓉:哎呀,那就补的跟小鸡子似的?
巩汉林:我这两天赶上减肥!
赵丽蓉:那倒是减那倒是补ai?
巩汉林:ai,犟嘴!
巩汉林:你是总经理我是总经理啊?
赵丽蓉:那那那你是总。。。
巩汉林:想不想在我这学?
赵丽蓉:想
巩汉林:想学照我教的练
巩汉林:待会,我检查你报菜价
金珠:总经理,请您到御膳房去看看那宫廷土豆熟了没?
巩汉林:ai,走—— ai!好好练着!我真是的。。。
赵丽蓉:我练你奶奶个嘴!
赵丽蓉:我上你这要是毕了业,那我就成绑票的了!
赵丽蓉:我啥着了还(本句没有听清,请同学们对照视频自己意会一下哈)(电话铃响)
赵丽蓉:wai!我是慈禧!ai,不是,他们给我起个名字叫慈禧呀,您了是?
赵丽蓉:物价局?
赵丽蓉:我跟您了说呀,这里的事可没有我呀,都是他们呀
赵丽蓉:菜价是。。。黑呀,真黑呀!不行我要走了,要不然他一会还要我报菜价呢
赵丽蓉:ao,您了要听啊,好!明白了!
赵丽蓉:回来,哪去了?
巩汉林/金珠:来了来了`
赵丽蓉:还练不练拉
巩汉林:嘿、嘿,您别脱这工作服啊
赵丽蓉:我这都练出汗来了,太投入了
巩汉林:heiyou,投入好,(赵丽蓉:可不)我还得给你交代交代
巩汉林:咱们这不单有慈禧伴宴,还有宫廷乐舞式吹拉弹唱
巩汉林:您要是就乎着小曲唱那么两嗓子,eiyou,这钱赚的就更多啦~~
赵丽蓉:要说唱那就更没问题呀
巩汉林:aiyou ,能唱?
赵丽蓉:我能唱
巩汉林:听听听听
赵丽蓉:想当初啊,(巩汉林:en)我们村拍过小二黑结婚(巩汉林:嘿)
赵丽蓉:你猜咋的,就让我演那小芹(巩汉林:小芹?)
赵丽蓉:让我演小芹nei,我这么一试嗓子吧(巩汉林:en)
赵丽蓉:哎呀,我这嗓子这高啊,(巩汉林/金珠:en——)你可不知道高到什么份上
赵丽蓉:就选了20多个小二黑(巩汉林:en),楞没截住我,结果这婚那也没结成
巩汉林:heiyou,老太太这嗓子(此处没听清楚------流行前线注)
巩汉林/金珠/赵丽蓉:(混合笑声)
巩汉林:您是不是先下来嘿
赵丽蓉:heihei,在家上炕上惯了
巩汉林:这不是你们家炕头啊,说的够热闹的,到底会唱什么呀?
赵丽蓉:我啥都会唱,在家我做饭我都唱
巩汉林:en,就听你做饭这一段
赵丽蓉:您qing好吧
巩汉林:都配合着点!
(音乐声起)
赵丽蓉:(唱)我做的是爆肚儿炒肉溜鱼片
赵丽蓉:(唱)醋溜腰子炸排骨
赵丽蓉:(唱)松花变蛋白菱藕
赵丽蓉:(唱)海蛰拌肚儿滋味足
赵丽蓉:(唱)四凉四热八碟菜
赵丽蓉:(唱)白干老酒烫一壶
巩汉林:(和)烫一壶——
赵丽蓉:(唱)走四方你看一看尝一尝
赵丽蓉:(唱)我做的饭菜到底香不香(巩汉林:香)
赵丽蓉:(唱)香不香————
巩汉林:香ou,香死个人来,haihaihai
巩汉林:哎呀,我们这的饭菜也够香的,待会呀,您得编点词把它给我唱出来
赵丽蓉:我能唱!
巩汉林:老太太(赵丽蓉:ai),您可别光说不练——haihou
巩汉林:(唱)别耍嘴呀
赵丽蓉:(唱)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锤)
巩汉林:(唱)宫廷玉液酒
赵丽蓉:(唱)一百八一杯
巩汉林:(唱)这酒怎么样?
赵丽蓉:(唱)听我给你吹——
巩汉林:吹!吹!
赵丽蓉:(唱)瞧我这张嘴呀
赵丽蓉:(唱)一杯你开胃
巩汉林:(唱)我喊了一声美
赵丽蓉:(唱)二杯你肾不亏
巩汉林:(唱)哈哈,还是美
赵丽蓉:(唱)三杯五杯下了肚
赵丽蓉:(唱)保证你的小脸呀
巩汉林:怎么样?
赵丽蓉:(唱)白里透着红啊
巩汉林:ou
赵丽蓉:(唱)红里透着黑
巩汉林:黑。。。
赵丽蓉:昂昂,黑不溜啾(巩汉林:昂?)绿了叭叽
巩汉林:eiyou
赵丽蓉:蓝哇哇的(巩汉林:这什么色啊),紫不溜啾的
巩汉林:hai。。。
赵丽蓉:(唱)粉嘟噜的透着那么美
巩汉林:哎呀,您可把我吓坏了
赵丽蓉:(唱)这酒怎么样啊?
巩汉林:(唱)这酒真是美
巩汉林:(唱)啊美呀、啊美呀,美美美美美美美美美——太美啦
巩汉林:aiyou
赵丽蓉:(唱)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
赵丽蓉:(唱)兑的白开水
巩汉林:你怎么把实话唱出来了
赵丽蓉:就这嘴tulu了
巩汉林:你!你应该这么唱!
巩汉林:(唱)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
巩汉林:(唱)要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
巩汉林:(唱)过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
巩汉林:(唱)吃到嘴里特别的脆
巩汉林:(唱)如果你不相信你尝一块脆不脆
赵丽蓉:(唱)我吃了一块嚼在嘴里
赵丽蓉:(唱)确实它有点脆
巩汉林:(唱)为什么这么脆?
赵丽蓉:(唱)为什么这么脆?
巩汉林:(唱)我现在问问你
赵丽蓉:我、我。。。
巩汉林:它为什么这么脆
巩汉林:它怎么就这么脆
赵丽蓉:(唱)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巩汉林:又把实话说出来了!
赵丽蓉:(抓起电话)您了都听清楚了?
巩汉林:嘿!跟谁讲话那?
赵丽蓉:物价局!
巩汉林:eiyou,甭打算开张了
赵丽蓉:打算开张,我给你个秘方
巩汉林:aiyou,快说ai(金珠同期声)
赵丽蓉:拿笔来!
巩汉林:啊,笔墨伺候着!
巩汉林:eiyou ,拿笔来拿笔来,老人家老人家
(赵丽蓉龙飞凤舞中)
巩汉林:ahihai,好,haihai
巩汉林:啊,走——
巩汉林:啊,走——
巩汉林:好!heihei——
巩汉林:hehe,货真价实——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赵丽蓉:连啥意思都不懂,你真是棒槌(锤)!
巩汉林:嘿,她说咱俩是棒槌(锤)
巩汉林:你这老太。。。
巩汉林:我的天nei
赵丽蓉:走四方,那路(巩汉林:你——)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赵丽蓉:走四方————
(全剧终)
(你可以把巩汉林这个男的改成女的)
② 帮忙编个小品剧本吧,关于民国以来我国服装发展史的,谢了
民国初年的女子,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这种外来思潮的影响,纷纷走出* , 奔向社会,投身于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等.由于职业的要求,这些女性的改装换容就成了必然之事.
在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 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 裙的前后有镜面,两则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
都市女子结婚采用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 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以红袄珠冠,乘坐花轿,保持着旧式风俗
. 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之深厚,即使在外来服装的强烈冲击下,依然使中国服装表现出对外族文化精华 兼收并蓄的能力,中山装和近代旗袍的出现,即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作用.中山装和旗袍是东西方服装 结合的典范.在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在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等许多内容上符合 20 世纪的服装趋势,从 而走向了世界.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是思想开放了,更注重个性化,时代概念在整体服装上早已不 再是一个虚有的名词.从宏观上看,中国服装界已形成一定影响的服饰文化活动,无论上海,北京或大连, 都是服装文化搭桥,企业唱戏;或时装表演或时装流行趋势发布等,以期达到交易,繁荣经济文化的目的. 而在这一时期服装的重点发展趋势是经典传统回归和对优雅华贵的追求两极的并存和对比,是这一时期的 主要特色.正规的,经典的,完美的与反常规的,不平衡的,怪诞的形成对比,也带来了特殊的趣味性和 幽默感.感受优雅,感受经典,感受自然,感受幽默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印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国际信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装市场.世界 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一信息很快地传入中国.为运动服时装化开辟了广 阔的市场.人们在休闲时更加放松自己,脱下严谨的西装,换上休闲式合适的服装.服装的时尚不仅仅是 青年人的追求,也影响老年人的时尚观念.如运动帽,运动鞋,都是中老年人喜爱的服饰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服装也走向了世界,与国际接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为树立中国服装的国际形象创造了生存的条件,而我国的服装正处于从自然品牌 到设计品牌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要不断地挖掘中国的文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设计灵感, 不断创新,挖掘服装的内在精神——文化.只有将服装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时代特征,结合企业文化, 商业运作加以研究,发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服装文化,促进服装业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重振"衣冠 王国"的雄风. 最近, 最受青春时尚的女性欢迎的应该算是非主流的个性服装了, CIDEAL 个性服装及韩版服装了. 如 韩版服装,尤其是女装以新款不断,品种繁多,时尚靓丽而长久受到爱美的女孩子的欢迎
建议你采取几个人(民国摩登女子,民国乡下女子,民国老人,现代少女)辩论的方式,最后总结“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心里比蜜甜”等。
③ 正月十五元宵晚会节目单
2月6日,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到来,每年的元宵节很多人都会在电视机前观看各大卫视的元宵晚会,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引人关注的晚会之一,每年的元宵晚会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乐。
在央视的带头作用下,很多地方台都相继宣布如期进行元宵晚会的录制,并且会如期播出,不会让观众在元宵佳节失去元宵晚会这么重要的环节,不过,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各大卫视包括央视,都对今年的元宵晚会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视元宵晚会举办30年来首次取消了现场观众环节。而央视今年的元宵晚会则做了十足的准备和严密的排练,在晚会上为武汉加油的主题节目将相继登台,给所有观众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朗诵过的白岩松和康辉,在这次的元宵晚会将会再次登台。
节目中,抗击新冠肺炎的诗朗诵颇具特色,刘劲、张国立、凯丽和宋丹丹等人均参与到了其中。不仅如此,在春晚舞台上即兴演说《爱是桥梁》的白岩松、康辉等主播,会继续在元宵晚会献上节目。
按照以往的惯例,央视元宵晚会或许会有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特色节目,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的元宵晚会详细节目单,有可能会有变动,具体演出表还是要等到正月十五那天揭晓吧。
④ 2020春晚节目表演清单有哪些
2020春晚节目表演清单有:
1、《老鼠爱上你》
2、歌曲《过年disco》
3、《歌舞荟萃表演》
4、小品《风雪饺子》
5、现代舞表演《舞林追梦人》
6、小品《每逢佳节倍催婚》
7、《分会场拜年》
8、歌曲《黄河》
9、歌舞《新百家姓》
10、方言小品《喜欢你喜欢我》
11、相声《生活趣谈》
12、歌曲《背影》
13、社会温暖题材小品《光棍卤粉》表演
14、歌曲《李清照》
15、舞蹈《青铜宴舞》
16、小品《婆婆妈妈》
17、歌曲《带着地球去流浪》
18、小品《机场姐妹花》
19、歌曲《邯郸记》
20、歌曲《老鼠爱小米》
21、歌曲《恋曲2020》
22、特别设计《洞见2020》
23、快手红包互动《点赞中国年》。
24、小品《父母爱情》
25、抒情歌曲《洪荒少年》
26、旗袍舞节目《湘女秀》
27、魔术《猫鼠同眠》
28、武术《昆仑决》
29、代际过年主题脱口秀表演
30、小品《快乐其实很简单》
31、歌曲《文艺男青年之歌》
32、少儿歌舞《姜子牙》《济公》《冒险小王子》串烧表演
33、特别设计:国宝鉴赏《五鼠图》
34、歌曲《想家的爷们》
35、歌舞《艺术模范生》
36、小品《走过场》
37、戏曲《中华戏曲百花苑》
38、歌曲《中国欢迎你》
39、歌曲《追梦人》
40、歌曲《内蒙》
41、歌曲《壮乡春来早》
42、孙杨、刘诗雯、谌龙等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拜年。
43、歌曲《中国女排》
44、歌曲《又见太湖美》
45、杂技《步步高升》
46、歌舞《生养之地》
47、歌舞《全面小康》
48、《难忘今宵》
⑤ 赵本山小品火炬手观众席一个穿红旗袍的女的是谁
无意间拍到的,至今未查到她的信息!肯定不出名!
⑥ 急用,一个小品剧本,初中学生演,道具有:假发x3,旗袍x1,高跟鞋一双,求爆笑剧本,时间控制在5分
上海滩 男生反串冯程程,然后再来俩个一个丁力一个许文强,最后冯程程和丁力在一起,许文强卖猪肉,丁力修鞋匠。
⑦ 旗袍也是我国的一种文化,关于它的影视剧有哪些
有关旗袍的影视剧有《旗袍》。
《旗袍》是长城影视出品的谍战剧,由李舒执导,李幼斌、王志文、马苏、刘佩琦等人主演。
该剧改编自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故事,通过中共地下组织在逆境中的奋战过程、情报战中的斗智斗勇,讲述了由马苏饰演的红色女谍关萍露的传奇人生。2011年4月23日于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吉林卫视、天津卫视上星播出。
(7)与旗袍有关的小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旗袍》剧情介绍:1937年淞沪会战,中国英勇的热血男儿虽然筑起了铁一般的血肉长城,但依旧无法抵挡日本侵略者无情冷酷的铁蹄,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
在此之后,如汪精卫、丁默群(王志文 饰)之流不顾廉耻认贼作父、助纣为虐,更有关萍露(马苏 饰)、赵世杰(祖峰 饰)等爱国儿女组成青年锄奸团,发誓消灭所有汉奸与敌寇。
因一件家传的珍贵旗袍,关萍露和丁默群这两个绝然处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相识。从此关有了多重身份,她是报社的激进专栏作家,也是大汉奸丁默群的情妇、更是时刻策划将丁就地正法的锄奸队成员。乱世之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上演。
⑧ 赵丽蓉老师小品《打工奇遇》中那些穿旗袍的女服务员中第一个是不是董洁
是她,就是后来的影星董洁。
⑨ 求建国60年反映生活变化的小品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