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校服的渊源
英国校服与英国曾是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国在全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突发奇想,将海军制服样式改成小王子与小公主们可以穿的“迷你版”。王宫贵族的孩子纷纷效仿王子公主们的新衣裳,这种款式的服装后来成为英国贵族学校的制服。
1891年,英国已经实现对全国儿童的免费教育,接受免费教育的孩子主要上的是教会学校。由于学校都是教会创办,校服的款式也带有当时教士装扮的风格:蓝制服外套长及脚踝,校服外套里面必须配有丰富褶皱的衬衣。
在英国,一般幼儿园没有特定的服装要求,但也曾见过公司对面某家幼儿园小朋友的制服:海魂衫配上小圆帽,冬天加上带有毛围脖的小斗篷,个个都好似童装模特。不过拥有设计如此高档精美服装的势必是私立幼儿园,价格不菲。
到了小学,与国内校方定发一学期一套的校服不芦指同,英国公立小学的校服一般都由学生家庭自己负责准备,市面上专门供应学生校服的George等品牌,都在各大超市多数有零售点,校服的价格也能让绝大家庭负担得起。
小学校服大多是衬衫、V领套衫、百褶裙/短裤的简单清爽设计,针对小朋友天真好动的特点,还特地采用了牢固、耐脏、抗皱的材料,上体育课也不用特地更换运动服。
与国内校服大部分以运动装为主的潮流不同,在英国,进入中学后的青少年就会被家长和学校开始当作大人看待,首先在着装上就开始基本采用套装的设计规格。如同《哈利·波特》电影里霍格沃茨的校服一样,不同学校以西装外套上缝制的徽章和配色来区分。
在某种程度上,正装款式校服限制了学生的行为,慢慢地学生们也学会如何打领带、搭配鞋袜配件,完成了这些迈向成人社会所需要学会的着装规范的学习。
近些年英国校服有了高科技含量,比如一种用特强人造纤维布料制成的校服能防利器。另据报道,前几年,英国还生产出能全球定位的校服,以确保孩子和家长的联系。
[查看更多请点击英国衣食住行相关链接]
最好在出国前先补牙或洗牙,英国的牙医出名的昂贵。如果对某些药物过敏,请先到医院开具对该药物过敏的说明及英文翻译件,万一复发,可以拿着翻译件找医生。在英留学生凭着半年以上的学生签证都可以享受“医疗福利”,住院等大病可报销药费,不过,对于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医生不会随便开抗生素类药物。留学生可自备常用药,如退烧药、腹泻药、创可贴、体温表等。宜多配一副眼镜,并携带验光单,以备不时之需。
英国交通法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陪慎配但这并不是说过错方就一定要承担百分百的责任。据介绍,意外发生后可能会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司机过错,承担全部责任;二是行人和司机都需承担责任,比例依照案例不同而不一;三是行人承担全部责任,司机无过。索赔也不是向司机本人索要,而是向保险公司索求。
『贰』 有在幼儿园做保安的朋友吗请问在幼儿园做保安累吗
应该不累!把自己扮成一个凶神,小孩儿就不敢靠近门口,偷偷的溜出去!
『叁』 幼儿园要穿园服,有些爸妈找各种理由不想配合怎么办
其实统一穿什么衣服便于管理什么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形象工程,只是,统一制作的话,质量的确不敢保证,要不就贵的吓人,如果幼儿园统一要求穿制服,四个季节,每个季节起码两套轮换,一年下来也不少钱,这些钱又得要家长自己出,而且孩子们很少有喜欢穿制服的吧?你可以订质量比较好的 又实惠的选择好的幼儿园园服厂家你得全方面去平衡 1、是否是专业生产幼儿园园服厂家 2、样衣材质做工是否安全和仔细 3、合作的幼儿园多不多 4、生产园服的时间的长短 5、款式是否每年都有出新 6、布料是否环保安全 综合以上信息,我推荐“育栋园服”专业生产幼儿园园服厂家,他们以做工精细、款式多样、布料环保健康得到国内很多幼儿园的信赖。 听说他们今年冬款衣服特别好看,你可以网络下“育栋园服”,也可以咨询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肆』 开一家儿童服装店
我也是山东的.我是济南的.
做服装已经3,4年了.对于你要开儿童服装店,有以下几点建议哦.
1.你要先明确你的店铺定位.儿童服装也有高中低档之分.你要把店铺归于哪一类.这个也决定了你开店铺的地点.如果你要卖中低档次的儿童服装.建议开在居民主要街道或者幼儿园学校附近.如果你要卖中档次搀杂高档次的儿童服装,建议开在小店林立的步行街或者是商业街中.人流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开儿童服装店铺主要在扎堆.虽然竞争强了.但是只要对自己的货物和价格有把握.质量过关.肯定会赢得很多老客户的.
2.1再就说一下上面提到的货物和价格.如果你要经营品牌的儿童服装,可能在价格的利润上对你是一个限制.另外服装的新奇程度上都会有折扣.因为品牌装虽然有品牌做厚盾,但是也有一个价格透明度的问题.所以利润会很难提高,并且服装的重复率太高了.翻来覆去都是相同的,那一般的妈妈都会去经常去的店铺购买,而不会到你的新店铺购买,除非你比那些同平牌店铺价格要低很多.但是如此低的价格,担心你连房租都不好支付了.所以建议不选择品牌服装.另外品牌服装的进货和加盟也有很多制约.资金还有款式还有尺寸还有颜色等都是你不能完全自主的!
2.2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多找一些外贸的厂家进货.为什么倾向于外贸儿童服装主要有以下几点:1.价格便宜.出口的货物质量都是不错的.并且出口商品的做工和款式都是很新颖又不会重复在国内出现的.建议不要进库存货,只要加工后的原单货.这样子面料,做工,吊牌,商标等都基本能达到出口水平.国外人的要求特别是对儿童的服装要求是很高的.同时,这一部分转内销的服装价格又非常的有优势.2.款式新颖.如果能拿到真正的原单货的话,那基本上每个款式看外商定货量的大小,多到百件小到几件都有.这样子能至少保证同城市重复款式的机会下降.另外购买者也就无从对比价格.3.质量好.外贸货,一般都是纯棉为主.出口的棉都是中国中高档次的棉.所以只要价格合适,出口货的质量是肯定比国内一部分品牌货好的.至少有的一拼.
3.由于你是新手,所以我不建议你一上来就开40平以上的店铺.建议25-30个平之间是最揽人气的空间.空间越大,铺货就要越多,对应你刚开始开店.货源上肯定不会那么充足.会给购买者造成一种空间空洞感.由于空间的空洞,造成对你服装的档次贬低.这个是很重要的哦.所以宁愿店铺小点,五赃俱全.也不要一下搞的那么大,空洞无光.不要一口吃个胖子.另外小点的店铺对于你来说进货的资金和周转资金还有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减轻.
4.进货的款式.这个需要你多关注每年每季度每月的儿童服装相关杂志,知道现在儿童的服装流行趋势.需要你对宝宝的妈妈们做一个调查了解.比如说白色的衣服在3-8岁这个年龄段男宝宝的妈妈购买的选择可能性基本在10%以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宝宝容易把衣服搞脏.而女宝宝在什么阶段比较适合什么衣服这一类的相关问题你都需要了解掌握.建议你做儿童服装有一个年龄段的定位.不要想从1-14岁都做.那是不可能的.你主要抓一个年龄段.因为要知道,小孩子长的快,所以衣服换的也快:)妈妈们每年每季度都在不停的为他们的孩子换新衣服.但是0-2岁的宝宝由于皮肤比较嫩,妈妈们刚照顾孩子都比较小心,所以购买外贸货给孩子穿的可能性基本在40%,绝大部分还是购买品牌货,因为还是觉得品拍货比较可信.从3岁以后由于孩子开始长的快了,也开始难收拾了,衣服脏的快,妈妈们就会逐渐转变观点钟爱外贸货,因为价格便宜,更换快了也不心疼,并且样子漂亮穿出去领出去给自己长脸.所以就我个人认为,3-8岁之间的儿童服装是比较好卖的.
5.颜色的选择.男宝宝冷色调.女宝宝暖色调.如果一件偏中性的衣服有5个颜色.3岁年龄段的你可以冷暖色都进货.但是如果针对的是5岁以上的宝宝,建议只进冷色调.我想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打扮出来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男女哦!呵呵.另外颜色的受喜爱程度,还是需要你慢慢积累经验.看进你店铺买衣服的老客户偏爱什么颜色..需要一个好脑子!
6.最后说到办证到进货了.因为我不知道你具体要在什么地方开.所以比如说工商税务,房租费用,水电等等的费用都不能详细计算.如果是在济南一个比较正常的地段(不是很繁华的).25个平的店铺3000元/月.工商税务水电费等等你就要算1000/月.进货的费用要看你铺货的多少.25个平的店铺款式至少要在60个款每款每色每号一件或多件.建议启动资金在8,0000元-10,0000元.流动资金在2-3万元.
好啦,写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什么.都是我的一些经验.加油,希望你成功!
『伍』 论述幼稚园制服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1919-1928年)陈鹤琴先生1919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著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1923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起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国普通幼稚园当时大概有四种弊病:一是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二是功课太简单;三是团体动作太多;四是没有具体的目标。[1]1925年扩建鼓楼幼稚园园舍,邀请东南大学陆志韦等10人成立董事会,筹募资金,该园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派助教张宗磷协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诞生了。陈先生主持实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并与张宗麟合写《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评论》发表。是年夏,主东南大学幼稚师范讲习所,编写的讲稿《幼稚教育》围绕"为什么幼稚园""幼稚教育的目标、原则、课程"等同题,对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园作了全面论述。1927年创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同时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根据自己幼稚园的理论和实验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发展特点的15条园主张,其中涉及到适应国情、家园共宵、教育内容、幼稚园课程、教师素养、师幼关系、教法、设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15条信条为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指明了道路,正如陈先生所言:"我们所主张的15条信条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尽善尽美,但从现在中国幼稚教育的情形来看,这15条信条也许是治病良方呢!"[2]是年,在《幼稚教育》上发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根据世界幼稚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幼稚教育发展的7种新趋势:注重自由活动、注重户外活动、厘定课程、规定标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园与一年级应联络、蒙养园运动,[3]种新趋势对当时我国幼稚教育的发展都有指导价值和意义。1928年,陈先生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草拟和制定工作,5月与张宗麟合著《幼稚教育丛刊》,出版《幼稚园的读法》《幼稚园的故事》《幼稚园的课程》和《幼稚园的设备》,同时,反对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提倡"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次年8月,陈先生负责编制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教育部颁发在全国试行。该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7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种教育方法及要点。该标准成为指导我国当时幼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的幼稚教育不再盲目仿效他人,它对推动我国幼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时期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既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原因,也不可忽视陈先生的个人因素。从内因来说.陈先生1914年清华毕业赴美留学,考取的是庚子赔款奖学金,陈先生说:"清华大学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款,我游学美国也用的是庚款,庚款是什么呢?还不是中国人民的民脂民膏!人民的脂膏栽培了我,我如何不感激呢!如何不思报答呢!"[4]他在启程去美国之前,原本想学医,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船上,他改变了注意,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他决定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赞赏,后来两人一起在哥仑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另一主要内因是陈先生对儿童无限的热爱,正如陈先生所言:"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陈先生对儿童的这种纯爱,才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从外因来说,陈先生留美期间.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系统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克伯屈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法,深感受益。回国后,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他以亲身经历批判封建宗法制陈腐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与残害,针对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所垄断、全盘西洋化的现状,疾呼:"幼稚教育抄袭西洋,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儿童适应。"[5]加之回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儿童心理学课程.对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作了连续而周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更坚定了他从幼儿教育人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之路的决心。二、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1928-1939年)经过陈先生和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幼儿教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时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陈先生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儿童的热爱,受聘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任处长.为的中国儿童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长.为的中国儿童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效率案》《建议根据专业学习,让幼教干部归队,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案》。陈先生虽从政,但热爱、关心幼教事业之心依然强烈。1979年,陈先生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小组发言中讲到:"这次我借出席五届二次政协会议之机,提出了三点提案:1.在全国各省市恢复或建立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教师资。2在全国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或建立幼儿园和实验小学,作为进行科学实验取得系统经验的场所。3.设立儿童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实验工厂。这三点提案,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已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19]是年11月在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并发表讲话,讲话就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好示范性幼儿园;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陈鹤琴先生的三个提案和几点建议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同年11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这既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陈先生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教育事业的挚热情怀。纵览陈鹤琴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继承、弘扬和发展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为新时期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献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 JK制服同样也属于校服,为何很少有人在学校穿
许多孩子不喜欢学校校服,他们觉得又大又肥的校服穿在身上不美观。学校之所以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套校服,是因为学校想让学生形成学生意识。我认为学校校服可以成为学生的象征,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穿校服。有一部分学生特别喜欢看观看外国偶像剧,外国偶像剧的学生穿着JK制服。为什么很少有人在学校里穿JK校服呢?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还是我们不适合穿制服啊?我们要具体分析这个问题,虽说都是校服,但JK制服花费比较高,很多人难以接受JK校服的价格。
第三个原因:学生更容易接纳普通校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普通校服为主,而JK制服的使用机率特别小,只有那些贵族学院的学生才会穿JK制服款式的校服。我们不要养成攀比的习惯,校服也不要互相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