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园大班和脸谱有关的顺口溜
有一首歌曲就叫做《说唱脸谱》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 唧唧喳喳真像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 跟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 生旦净末唱练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气得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申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创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座座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B. 唱京戏的戏服是不是都是明朝的,为什么
不是的,那是行头,表演哪个朝代的故事,就穿哪个朝代的行头,在艺术家眼里,这一点很重要的,行话叫宁穿破不穿错,被观众看出错来,那是重大的失误,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C. 带有京剧腔的儿童歌曲
1、《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2、《北京一夜》是信乐团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升、刘佳慧填词,陈升谱曲,收录于1992年陈升的专辑《别让我哭》中。1993年,《北京一夜》收录在刘佳慧的专辑《自己就是自由》中,后被台湾摇滚天团信乐团主唱信(苏见信)翻唱。
3、《卖水》是由刘长瑜、萧润德主演的一出京剧剧目。《卖水》根据蒲州梆子《火焰驹》中的《卖水》一折改编。 讲述了李寿的长子在边关领兵抗敌,却被奸臣他诬陷入狱,被抄家。次子李彦贵求救于岳父礼部尚书黄璋,黄不帮忙反乘机毁婚。李彦贵只得以卖水为生。
4、《盖世英雄》。自从2004年《心中的日月》中Chinked-Out曲风的开创以来,2005年的《盖世英雄》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作为王力宏发行量最高的专辑的同名主打歌,《盖世英雄》无疑是宏迷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5、《花田错》是王力宏演唱的一首歌曲,由王力宏作曲并编曲,陈镇川作词,收录在王力宏2005年发行的专辑《盖世英雄》中。
D. 京剧中的角色。主要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
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
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借赵云》中的赵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③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
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并重,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中的马超、《挑滑车》中的高宠等。
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等。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称武老生,如《百凉楼》中的吴祯、《剑峰山》中的邱成等。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
④红生 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的武功和特殊的训练。主要剧目有《华容道》、《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斩黄袍》等。
⑤娃娃生 戏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如果一出戏中同时出现两个儿童角色,则分别由一生一旦扮演,如《汾河湾》中的薛丁山、《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宝莲灯》中的沉香和秋儿等。许多著名演员幼年时都唱过娃娃生。
◆2.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③刀马旦 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3.净行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①正净俗称“大花脸”。因以唱功为主,又称“唱功花脸”。《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脸,因他手执铜锤,所以,“铜锤花脸”又成为唱功花脸的代名词。在众多的包公戏中,唱功也很繁重,因包公是勾画黑色脸谱的代表人物,所以,“黑头”也成为唱功花脸的代称。正净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刚正的正面角色,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拯、《赵氏孤儿》中的魏绛等。
②副净俗称“二花脸”。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故又称“架子花脸”、“架子花”。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础;许多架子花的剧目是工架与唱功并重,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所以,架子花脸演员,既要有精湛的武功,又要善于表演、念白,还要有唱功。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张飞、盂良、焦赞、牛皋、李逵、窦尔墩、曹操等。另外,近似于丑角的表演风格,并且勾画脸谱的二花脸,也属于副净范畴,如《算粮》中的魏虎、《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③武净 俗称“武花脸”、“武二花”。因表演时以跌扑摔打为主,又称“摔打花脸”。由于武净的部分角色现已由武生扮演,所以武净戏的范围日益缩小。武净角色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挑滑车》中的黑风利等。
◆4.丑行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①文丑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东、《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称 “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等。
②武丑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雁翎甲》中的时迁等。(三)应工、反串及其他京剧剧目中的哪一个角色由哪一个行当的演员来扮演,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有时也偶有突破,即这一行当的演员去扮演非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应工”和“反串”两种。
所谓应工,是演员本来常演这一行当的角色,有时也突破行当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这种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惯例,便称为“应工”,应工是由长期的习惯做法而形成的,是从习惯上制定下来的规矩,如生行应工时要演花脸戏,如《白良关》中的尉迟宝林、《打龙棚》中的郑子明、《双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应工时要演一些小王子戏,如《取成都》中的刘循、《盗宗卷》中的张秀玉、《罗成叫关》中的罗春等;净行应工时要演老生戏,如《逍遥津》中的司马懿、《四进士》中的杨春等;架子花脸应工时要演丑角戏,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国舅、《打面缸》中的大老爷等。
由于应工的缘故,便形成了不同行当互演的戏,俗称“两门抱”的戏。互演之戏,就是一个人物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演员扮演。如《清风亭》中的贺氏,老旦和丑行均可扮演,《打龙袍》中的陈琳,老生、老旦或丑行均可扮演。诸如此类的互演之戏,一旦被派演,各行当演员都不许推辞。
反串也是演员不唱自己的行当,而扮演其他行当的角色。但是,反串不同于应工,应工串演其他行当是习惯上的规定,反串则不受习惯约束,属于演员的自由。
过去,行当之间不允许串演,如果随意串演就会受到同行的排斥和班社的处罚。这种串演是揩不能在正式演出中串行演出,但在其他场合的演出中,如义务戏、合作戏等非营业性演出中,串演(反串)则是允许的。而且有非营业性演出时,组织者往往有意安排反串戏,以期取得意外效果。
不同行当之间的反串也有一些规矩。如老生和武生两个充当之间,老生不带髯口,演武戏,则算反串;武生带髯口,不算反串。如《阳平关》中的赵云、《九龙山》中的岳飞、《武昭关》中的伍员等,就是老生、武生两门串演的戏。
演员之所以能够反串,是和过去科班中的教学方法有关。过去科班中的学员学戏时,并不严格划分行当,剧中所有角色,学员必须全部学会,然后再重点学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教法虽不是行行精,但却是行行会,其目的是为了学员将来出科后,可演可教,谋生有路。这种教学方法为反串打下了基础。
京剧中的兽形和神怪,戏班里也明确规定由哪个行当扮演。兽形中的“大形”,包括龙、虎、驴、鹤等,由上手(武戏中扮演正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兽形中的“小形”,包括狐、狗、鼠等,由下手(武戏中扮演反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各类神怪,如剧中的男性神怪由生行演员扮演,剧中女性神怪由旦行演员扮演,剧中雷公由武生演员扮演,剧中财神由丑行或净行演员扮演,剧中加官由生行演员扮演,等等。
京例行当的划分,在过去的祭祖活动中也有所体现。戏班过去祭祀神灵时,往往要摆上五种供品,以代表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行当。如供一碟花生米代表生行,一碟鸡蛋代表旦行,一碟盐末代表未行,一块豆腐代表丑行。这种以五种供品代表五个行当的祭祀方法应该比较久远,因为在这种祭祀中末行还是以独立的行当而存在,到本世纪初,末行便已并人生行,失去其作为行当的独立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脚色。昆剧"末"行是继宋元南戏脚色制度发展而来,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约在清代中叶初步定型。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E. 京剧青衣和花旦的区别(性质,头饰,服饰)
区别
1、性质不同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
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
2、服饰不同
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即围裙)、“四喜带”(即自腰前方,下垂于两腿中间的饰物)。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3、
花旦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头饰未有记载。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顺天时报》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
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
F. 京剧中旦行船短裳的是
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③刀马旦 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纪20年 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G. 京剧白裙可以用什么代替,因为经费有限,白裙价格太高
京剧白裙可以用什么代替,因为经费有限,白裙价格太高?白纱裤,但最好还是裙子,宁穿破,不穿错么
H. 京剧服饰的种类知识
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地位,其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剧表演中通过服饰,可以充分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京剧具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流传下来许多服饰,当前已经成为一种程式了。在京剧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据衣服来分辨人物的。具体有这样四个方面:首先,衣服上带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黄蟒的,是皇帝的装扮,穿红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装扮。其次,穿着官衣的,是地方官员的装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装扮。再次,对于衣服上带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绣着飞禽的,都是武生的装扮,绣花卉的是小生的装扮,褶子上补着杂色绸子的是穷困书生的装扮。最后,对于头上缠着带子或者身上系着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装扮。所以在京剧表演中,看见人物出场所穿的服饰,就能对这个人物的年龄和地位,以及生活状况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京剧服饰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戏服的材料、颜色、种类、色彩,通过纹样和质量进行不同的搭配,使戏服在颜色和搭配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具有表现力。在进行戏服分类时,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根据穿戴进行分类。有长袍、短衣、铠甲、盔帽和相关饰品的分类。第二,以戏服方面进行分类。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种分类。第三,依照色彩方面进行分类。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质地进行分类。有缎、绸、布等。第五,根据纹饰进行分类。有龙和凤、花和鸟、虫和鱼、水和云等。所以在京剧服饰上,分类的方式有许多种,观众可以根据人物的服饰对人物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京剧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也是民族的印记,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京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京剧表演中,不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剧服饰就是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I. 唱北京欢迎你的小女孩是谁
陈天佳
开放分类: 奥运、茉莉花、陈天佳
■个人简介(由陈天佳爸爸提供)
姓名:陈天佳
小名:多多
生日:1998年12月17日
口头禅:“你先听我说”
最擅长歌曲: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
喜欢的食物:爸爸做的炸酱面,酸奶
喜欢的颜色:蓝色
喜欢穿的衣服:裙子
喜欢的动画片:没有不喜欢的
喜欢的动物:热带鱼
喜欢的玩具:“小白”(一只玩具羊,搂着睡觉的)
2004年09月01日 07:18
马金瑜 赵亢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陈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一个5岁的中国女孩陈天佳,带着一罐炸酱和一斤挂面,到雅典参加了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在全世界观众的瞩目下,用清脆的童音演唱了《茉莉花》。
老师:小姑娘胆大能吃苦
这是北京蓝天宇峰幼儿园的一个普通小女孩,至于她为什么会入选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她的老师刘红梅说,陈天佳是个很有个性的小姑娘,“胆大,能吃苦,说话特冲。”
让刘红梅感到有意思的就是,陈天佳很少会哭。有时候排练很辛苦,别的小朋友累得哭鼻子的时候,陈天佳还是笑嘻嘻的。 一个小男孩没有按照老师定的营养食谱吃饭,早饭一连吃了三块蛋糕,别的小朋友也看见了,但只有陈天佳立即朝他说:“你都连吃了三块了!”
父亲:张艺谋亲自面试天佳
陈卫国说,6月份的一天早上,奥运会闭幕式导演张艺谋在青蓝大厦面试,当时陈天佳还在上课,幼儿园通知其面试时要唱《茉莉花》。陈卫国说,陈天佳当时只会唱一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于是陈卫国中午就赶快教陈天佳唱。教了一中午,到了面试时,陈天佳又不会唱了。
陈卫国称,当时陈天佳对面试的老师说:“我不会唱《茉莉花》,我给你们跳个舞吧!”于是陈天佳连蹦带唱地表演了才从幼儿园学会的《郊游》,因为舞很短,她连跳了三遍。
出来了以后,陈天佳告诉爸爸:“大大(北京土话,伯伯的意思)说我跳得挺好的。”爸爸问哪个“大大”,陈天佳说年纪大的一个,后来才知道,那个“大大”就是张艺谋。等所有的小孩都走了,有个老师把陈天佳叫住了,说要照几张照片。当时陈卫国就感觉女儿会被选上。
一个星期以后,一执行导演通知陈卫国:“你女儿被选上了,要去雅典,准备集训吧。”之后,陈天佳跟着排练的队伍辗转到北京体育大学,奥体中心等多处排练。
父亲:闺女没有彩排时唱得好
陈卫国说,女儿毕竟还太小,她还不太明白去那是为国争光。就在临去雅典的前一天晚上,陈卫国对女儿说:“到时候你要好好地唱,我们都等着看你呢。”陈天佳说:“我会努力的。”
8月30日凌晨,当闭幕式上的彩条突然升空的时候,提着红灯笼的女儿吓了一跳。“那会儿我心里也是一抖,在这边彩排的时候没有这个。”陈卫国说,“女儿有点紧张,没有彩排的时候唱得好,不过调还是都唱对了。”
昨日,陈卫国在电话中说,“闺女明天就回来了。”说着,他声音有点哽咽,“女儿说,她回来只想喝酸奶。”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陈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2008年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时,陈天佳与成龙,刘欢,周华健,王力宏,吴克群等数几位参加《北京欢迎你》的歌曲并录制MV
年龄:8岁半
民族:汉族
籍贯:北京
学校:北京小学
职务:中队委
特长:舞蹈
最喜欢的明星:张韶涵 潘玮柏 周杰伦
最喜欢的歌曲:《千里之外》 《隐形的翅膀》
1998年 陈天佳出生于这年冬天,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000年 两岁半的小天佳开始了住宿的生活,寄宿蓝天宇峰幼儿园。其后开始学习舞蹈。
2004年 被张艺谋选中,站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用清纯的童音让中国民歌《茉莉花》飘荡在奥林匹克发源地上空,那一夜,亿万人认识了这个被突然响起的焰火声吓了一跳的小女孩。
2006年 就读于北京小学。
当陈天佳穿着一件白色的羽绒服拉着妈妈的手安安静静地走来时,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当年站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大灯笼上清唱《茉莉花》的小姑娘,虽然事隔将近三年。
小天佳长大了
与记忆中那个身穿粉红色裙子、头上扎着两根小辫儿、手挑一个红灯笼站在另外一个大灯笼上一动不动唱歌的五岁小女孩相比,眼前这个女孩身着一条绣着可爱珠片的牛仔裤,脚踩一双黑色的运动鞋,一件白色的羽绒服干干净净的。原来乖巧可爱的“小茉莉花”现在俨然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天佳一头乌黑发亮让人羡慕的头发用一个粉红色小兔子的发圈扎成马尾辫吊在脑后,走路时一晃一晃的,有些没有被绑进“大队伍”的碎发在风中任意飞舞,天佳不时要用手拢一下头发,以防它们飞进嘴里或者眼睛里。她妈妈说:“这是她自己梳的头发。”
虽然刚上二年级,还不到9岁,但是住校对于天佳来说已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天佳妈妈说:“多多从两岁半起就开始住宿了。”
多多是陈天佳的小名,家里人都这么叫她。
“我和她爸爸都忙,又不想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隔辈儿人溺爱她,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让她住校。”陈天佳的妈妈说:“现在看来,我们的决定还是很正确的,这个孩子的自理能力确实比别的孩子强。头发她早就会自己梳了,袜子、内衣裤也都是自己洗。”
听妈妈这样夸她,小天佳只是“嘿嘿”地傻笑,经过短暂的相处证明,“嘿嘿”傻笑是她的法宝。
我就喜欢拍照
我们选在东便门那段残缺的城墙下给“小茉莉花”拍照,希望这个精灵般的小孩子能够唤起沉睡的城墙。
如果说刚开始天佳还有些拘谨,不知道该拿出什么样的姿势面对镜头的话,一小段舞蹈过后她就慢慢放开了。嘴里小声数着节拍,面对着镜头陈天佳自顾自地跳起舞来,给她伴奏的只是照相机不停闪动发出的“咔咔”的快门声。
在城墙根我们一共选了三个位置给她拍照,历时将近一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陈天佳自己想出来的,或者跳个舞蹈,或是摆个pose,一招一式,煞有介事。天佳的妈妈除了在旁边提醒一下裤子又塞进鞋里了、衣服掉出来了之外,没有对她进行任何动作上的指点,全凭她个人发挥。“她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这些动作?”妈妈面对着女儿层出不穷的姿势笑着说。
面对照相机她一直在不停地跳着,没有喊累,没有不耐烦,即使在拍摄间隙,她还要在草地上翻个跟头。就连她妈妈也无奈地说:“多多的班主任在评语中还评价她文静,你看看她现在哪有文静劲儿呢。”
陈天佳确实不够文静,但是她偷偷跟我说,那是因为她喜欢照相的缘故,别说面对照相机,即使面对摄像机她也不害怕。
陈天佳一直在学习舞蹈,现在每个周末都要到北京舞蹈学院去学习芭蕾,如今已经快学到“用脚尖站立”了。陈天佳的妈妈说:“我们让她学舞蹈就是让她锻炼身体,没有刻意地去培养她什么,我们家里没有一个人从事文艺方面的职业,将来怎么样只能看她自己的了。”
远走的“茉莉花”
现在就读于北京小学二年级的天佳,她的名字一度被人们用“小茉莉花”三个字代替。但是现在在学校却慢慢淡化了“茉莉花”的色彩。在学校里她是个中队委,跟很多人竞争,选8个中队委,她在35个同学中以27票胜出;她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当上了班里联欢会的“总导演”了;她还是数学课代表,最喜欢上数学课,其次是英语课,最不喜欢的是语文课,虽然她的作文水平很不错,坚持在上作文班。天佳妈妈说她的人缘不错。
受到大哥哥们的影响,陈天佳喜欢张韶涵、周杰伦、潘玮柏。“你是不是喜欢《隐形的翅膀》?”我问她,“你怎么知道的啊?嘿嘿,我还喜欢《千里之外》呢。”陈天佳说。
最后说到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小茉莉花”对雅典印象最深的却是广场上不怕人的鸽子。“鸽子非常可爱,我都碰到它们了它们都不飞。”我还试图想让她再回忆些什么,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哎呀,过去一秒钟就是历史了。”
瞬间,呆住。
不知道对于其他参加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演员来说是不是也能这样认为,那已经是历史,已经跟我无关了。这句话从这样一个小孩子嘴里吐出,而且用的是那么不以为然的口气,我们这些大人们似乎还没有眼前这个晶莹剔透的小姑娘看得明白。
是的,这句话可能是老师、家长曾经对她说的,妈妈也早在雅典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对她说了,但是也要让这个孩子自己认可才成,自己不在执著于当初的“著名”才成。
天佳妈妈说,他们住的小区里也有人不知道小天佳就是当年的“茉莉花”,而让妈妈惊讶的是,直到上个学期,陈天佳的班主任在天佳出去跳舞不在班里的机会才跟同学宣布了这件事情。“老师跟班里同学说了,你怎么不告诉妈妈一声?”天佳妈妈问她,得到的回答是“那有什么可说的。”现在,陈天佳执著的只是没有考上学校的思维班,下学期还要再考,“因为我喜欢思考,喜欢数学。”
陈天佳知道明年就要举办北京奥运会了,她希望自己也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表演舞蹈。陈天佳的妈妈说:“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再上奥运会,我们孩子也在准备着,但是我们不会强求,一切都听安排。”
在雅典演唱的小女孩想在北京奥运会上跳舞
我没有害怕
新京报:你在台上害怕吗?
陈天佳:不害怕。害怕什么?!
新京报:在彩纸喷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你好像抖了一下。
陈天佳:我不是害怕,那些彩条原来出来没声(在北京彩排的时候),我真的唱歌的时候,彩条喷出来的声音好大,我不知道嘛。
新京报:演出前紧张吗?
陈天佳:不紧张。我看见有个唱京剧的哥哥上场前吐了。
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的MV《北京欢迎你》上,陈天佳唱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