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用水粉画一幅简单的画
用单色勾画出樱桃的轮廓,不必担心画错,反正后面都会覆盖掉,这取决于水粉的覆盖性。
5
开始勾画樱桃的立体感,上面忘记加上投影了,在这里画上。樱桃的亮部加入黄色,使亮部颜色更纯。
可以借鉴~(图片来源于网络)
Ⅲ 怎么画水粉画啊!急!
准备材料:调色盘、水粉、画笔、纸、铅笔。
1,先用铅笔画出瓶子和苹果的大体轮廓,然后再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和背景。
Ⅳ 水粉画的技巧
学好水粉画
一、构图准确
二、用色准确
三、运笔熟练
1、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和对素材的运用、组织,处理加工,以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强艺术感染力。但单纯依靠构图规律来构图,是难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所以构图的理论与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它将在美术实践中被不断否定,是在变化中发展的。S构图:比斜线更有视觉冲击力。
2、构图的基本法则(不论是创作或习作,内容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构图一般都遵循以下几点法则):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应当相互保持联系。
作品应当通过构图,形成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
一个画面的构图结构,应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应当利用形体、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谐调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积结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颖生动,并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安排画面物体,处理细节,应当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密切联系。
应用构图中的均衡,以表现稳定和静止;应用构图中的不均衡,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作品尺寸的大小,应配合它的内容;画幅的长宽比例应服从构图的需要。
3、构图均衡
均衡是绘画构图中一项最基本的法则。均衡通过视觉而产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于对称。对称是最稳定而单纯的均衡,对称是一种美的形态,主要应用于装饰与图案。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寺院,都采用对称格式。人体和一些美丽的昆虫的生理结构,也是对称的。对称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也同样被应用,但不是绝对形式上的对称。对称显示高度整齐的状态,有完美、庄严、和谐、静止的效果,但也会产生单调、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广泛持久地被应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样,可以显示出各自的构图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据人的视觉形象,产生重量感的心理反应而发展起来的。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大小、形状,色彩的个性,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景物的运动,或静止的状况,都能在视觉中产生不同重量感。如动物比植物重,人比动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细条比细线条重;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立体的比平面的重;直线比曲线重;颜色纯度强的比弱的重;物体密集的比疏松的重;明暗和色彩对比强的比对比弱的重等等。构图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画幅的某一角或某一边,就会导致在视觉上产生不稳定感。这均衡的原理,可以从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取得平衡的简单道理得到说明。
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也可以称为对比与谐调。因为在绘画中,总是通过对比来追求变化,通过谐调来获得统一。
4、明暗构图
明暗是构图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调子至最淡的明调子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明暗层次,不仅应用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同时在画幅构图中通过明
暗色调的交错,获得画面的变化与均衡,产生节奏韵律感。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洋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是不讲明暗因素的。如线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现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调子的,它只用纯粹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与结构,并在构图布局中,进行线的疏密对比处理。实际上,这就体现出明暗的对比关系,即线密的地方调子深,线疏的地方调子淡,可见线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调子的意义。线的疏密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另外,黑白版画虽只有一种黑色,实际上却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运用,使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非常丰富,在构图中发挥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明暗这一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广泛运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画面明暗基调的类别。在绘画中表现各种主题与情调时,明暗的运用类别很多,大略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明调——画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这一类色调,宜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感情,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明色调比暗色调更为动人有力。
暗调——与明调相反,由比较深暗的色彩组成画面。深沉、庄重、浓郁、静穆、神秘、恐怖等情调的主题,往往采用暗色调。在色彩调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间调——明调与暗调之间的各种中间冷暖色调,是最富有变化,并运用十分广泛的色调。在普通光线下,人们生活与活动环境,一般都处在中间色调之中。所以在表达各种生活的绘画主题,较多采用中间色调。
(2)画面明暗对比处理的几种形式:
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古典的静物与人物肖像画中尤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画,较多采用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
中间色调衬托明暗对比鲜明的主体物——根据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经验,近处的物体,总是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鲜明,黑白调子对比强烈。远处的景物在与近处景物对比之下,总是显得形体模糊,黑白对比减弱。因此,在绘画中,运用这一明暗对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实感,也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构图的明暗形式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情景需要。同时也要运用明暗对比手段,显示出构图的主体部分和陪衬部分的正确关系。在一幅画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复杂的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
(3)在构图中,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画面中各种色调面积变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块暗色调或明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小块暗色调或明色调;色调形状的方圆曲直,界限分明与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清楚,这可以产生富有生气、活跃、动人的效果。大块的暗色调与小块的明色调配置,具有庄严、悲壮、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积的明亮色调与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畅、轻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调具有优美、纯真的情调;柔和的色调具有含蓄、抒情、优美、安详等表现效果。
(4)线条是构图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国史前绘画以线开始,儿童绘画也以线开始。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是造型的基础,线成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一,这些主要是指线在造型上的应用。至于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则更为广泛。线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线条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将线加以组织,可以具有构图形式上的韵律和节奏感。线条可以分为许多类:
实线,即本身就具有存在价值的线。
物体形状的轮廓线,这类线有直线、曲线,或两者结合的线。轮廓线越单纯明确,就越醒目强烈。如版画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体,也具有线状效果。如视点很低时的地面、海面、道路、电线杆、树干等。
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
起伏不平的线条,如:建筑群与背景交接的轮廓线、丛树与天际的交接线等。
曲线:水平曲线、垂直曲线、其他曲线。
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十分重要,与构图关系非常密切)。
运动的线和显示力的线。
以上这些不同特性的线与构图的艺术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线的运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线、直线和斜线。
曲线有垂直曲线、水平曲线、无规律曲线之分。曲线给人有女性的联想,柔和、优美而流畅。曲线使用不当,会使构图显得不稳定、软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线如火焰,表示一种活力;水平曲线如水波或远处山峦的起伏等,具有亲切优美和缓慢的运动感。
5、各种构图优点:S构图比斜线更有视觉冲击力。垂直定型线构图让画面有稳重感优静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于创作设计(倒置三角型不稳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对角线构图有动态要素;棱型构图给人一种坚强的影响有安宁的感觉;X型构图稳定(多用于街道、水道风景的构图)。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调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一幅色彩作品,极大部分色彩是经过在调色盒中调合后,再画到画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调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外,主要还是在写生实践中获得经验。有些画,色彩关系零乱,缺乏谐调感,或色彩灰暗,画面失去生气,这都与调色有一定的关系。开始学习色彩时,总会感到要调配出自己所观察认识的对象色彩十分困难,尤其是调配含灰色彩更为困难,这是必然的过程。因为要找到一个含灰色彩,需要哪几个颜色来混合,它们的分量该多少,还应加入多少白色等等问题十分复杂。混合的方法,可以达到近似对象的色彩效果,真实感比较强。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纯度,缺乏色彩的鲜明感和力量。调色有一些规律,可是没有公式,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重叠,产生另一个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这种方法水彩画应用较多。这是由于水彩颜料具有透明性,这也是运用重置方法的一个条件。如果先画一个黄色,干后上面盖上一层蓝色,黄色就会透出表面与蓝色层综合成绿色。如再在上面盖一层有对比关系的褐色,就会产生偏绿的灰褐色。一些画得深入具体的水彩画,必须运用色彩重置的技法来完成。由于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应用并不普遍。如果将水粉色调人大量的水分,使颜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样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过重置,调整色彩关系,如用冷调的透明色重置,画出阳光的阴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笔要果断快速,不能反复涂擦,因为底层色彩容易被破坏。另一种水粉画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层上面,用枯笔或其他工具,蘸比较干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盖掉底色。这种方法具有并列的色彩效果。它不仅可以调整色彩关系,还能使色彩更加富于变化与含蓄,产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复杂的效果。
(3)色彩的并列
并列的方法是用笔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连接并列起来,在视觉上产生色彩空间的混合效果。如将黄与蓝的色点并列起来,就会产生空间混合的绿色,这绿色可以比两色混合所得的绿色鲜明而活跃。这种并列法是光学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运用,它来源于19世纪某些印象主义和后期印象主义画家的色彩实践中。
以上三种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与并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现效果。
7、色对比
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色彩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彩(色环中大于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色彩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600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黄色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
(2)明度对比——即色彩的深浅对比,色彩的深浅关系就是素描关系。我们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别包含色彩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
(3)纯度对比——色彩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色彩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色彩来作衬托色,鲜明色就会显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强其色彩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色彩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色彩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更差,呈灰色。这是色彩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色彩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
(4)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在两个色彩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认识色彩冷暖对比变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到色彩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色彩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色彩的对比关系,画面色彩就可能趋于单调。
(5)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色彩的面积,在设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的平面色块,结合色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色彩变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积、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色彩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
8、色调合
(1)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色彩美感和表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色彩,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色彩,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色彩,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
(2)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3)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黄色,红绿的对比强度就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强对比不协调的色彩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色彩,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色彩效果。
9、用笔方法
(1)随形体布局用笔
依托物体的明暗改动规则——五大调子去表现物体,伴跟着形体布局的转机,明暗与色彩都会发作改动。用笔的方向、起止要跟着形体布局的转机来用笔,也能够了解成按照明暗联系与色彩联系来用笔。由于形体布局的转机与明暗改动、色彩改动是紧密联系的。用笔的巨细要跟着形的巨细而改动,简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状用大笔去表现,如布景等。杂乱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与细节,用小笔去表现。如高脚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单用大笔触必定显有空、不精美。单用小笔触易琐碎、放不开。两者要相互联系。
(2)用笔要决断、精确、归纳简练
每画一笔都要肯德、形色兼备,考虑欠好,不要随意着笔。一旦着笔就要决断、精确、干脆利落。一旦笔触落于纸上,就不要简单描抹、改动。力求一次画好。除此之外,用笔还要归纳简练,恰当地一笔处理一个块面、一个转机等。即一笔完结一个使命或几个使命。如一笔一起处理明暗、纯度、色相、块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笔画好,绝不必两笔,尽可能用少的笔触刻画好物体。防止用笔琐碎、故意地重复描、涂、抹,此是水粉画用笔之大忌。由于水粉颜料的约束,重复地涂改会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带紫色的(玫瑰红,紫罗兰)这些颜色最容易翻出来变脏画面,描、涂、抹会使人感到板滞生硬、机械、不放松、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绘画的美感。用笔要生动、天然、共同
(3)用笔要生动、天然、共同
生动即是要画得生动、灵敏多变。笔触过于规整、相同就会使画面显得拘谨、板滞。共同即是对改动的操控,是笔触上的共性。改动与共同是辩证的,笔触只求改动就会看上去很乱。乱即改动,,不乱即共同,改动与共同是敌对的两。需要找到两边的平衡点。中国画论需求用笔时要做到:“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略无纪律而纪律自由其间”“不齐之齐,齐而不齐”。这都是这方面极好的论说。“乱中不乱”阐明这种乱应该是有操控的乱,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实的乱,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动。“不乱中又有乱”即在一个度的掌握之下,尽量求得改动。
10、总结
(1)水粉画调色,使用水分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稀颜色,便于自如地运笔着色;二是水分可使颜色稀薄到各种程度,使明亮的纸色能透出色层,显出明度的变化。如果水分使用较多,让颜色在纸面上流淌,也可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画的第一次着色(或称铺底色),大多采用含水较多的薄画法,它可使色层柔和含蓄有远退的效果。画景物阴影部分及远景常采用此法。薄画法由于水多色薄,粉质因素和遮盖力会减弱,水粉画的艺术特性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薄画法常常只应用在局部或画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画法,容易产生水粉画的艺术特色。因此,调色盒中的颜料量要多,必须保持湿润不干,保证画笔伸入颜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颜料,在调色时或画到纸面上去,能十分丰厚饱满,运笔也能随意自如。有时可以蘸几种不同颜色,可在画上塑造对象的同时通过笔法调出恰到好处的色彩,这可以画出诸色争辉的生动效果。当然,在没有充分经验与基础能力的情况下,是绝不易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表现许多明亮物体或景色时,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调入大量的白色来达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画需要用白色时,就应大胆使用白色,并保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可使造型厚实有力,与薄画部分产生强弱对比效果。一般说来,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画为主,方能获得较好的水粉画效果。
Ⅳ 来上水粉画颜色
你这个很像版画啊。。。。。
暖色,无外乎就是蓝啊,黑啊的,少一点,多一些中和的颜色,例如柠檬黄啊,等等
就是下边那个感觉的,多一些熟褐,柠檬黄,那样一目了然
Ⅵ 用水粉涂色
最好用24色以上的吧...18有时候根本不够用的...
头发用柠檬黄.衣服褶皱用银色.如果没有就试试白色和一点点湖蓝.下面两层裙子用浅绿.中绿.柠檬黄.群青.天蓝.湖蓝自己调..眼睛用中绿和柠檬黄.蝴蝶用淡绿和蓝.水不要多了.肤色用土黄.中黄.朱红.还有很多白色...
Ⅶ 水粉怎么使用
水粉使用方式:
先备好一桶清水以备洗毛笔一小瓶准备调色 的清水 ;
一支毛笔蘸出颜料在色盘后要洗干净后才能 蘸别的颜料;
怎样调配颜色表:
红+黄=红橙(红多黄少,俗称桔红) 橙色(等量混合,俗称桔黄);
黄+蓝=黄绿(黄多蓝少)草绿 绿色(等量混合)中绿 蓝绿(蓝多黄少)深绿;
蓝+红=红紫(红多蓝少) 紫色(等量混合) 蓝紫(蓝多红少) 原色适当相混: 二间色适当相混: 红灰色:红多,黄、蓝少 黄灰:橙加黄 黄灰色:黄多,红、蓝少 蓝灰:绿加紫 蓝灰色:蓝多,红、黄少 红灰:橙加紫;
少红+少黄+多白=肉色;
熟褐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 红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 红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 红 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 石 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 蓝 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 绿 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浅 灰 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 绿 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 绿 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 绿 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 紫 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啡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 黄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Ⅷ 如何制作能穿的纸衣服
需要准备的材料】废旧报纸、胶带、水粉工具:剪刀、笔、画笔
1、废旧报纸做服装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报纸、剪刀、胶带、笔、画笔、水粉。
(8)如何用水粉画裙子扩展阅读:
近年来,犍为一中成功地举办了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的情操得以熏陶,素质得以提高,每期有300余人参加的“雏鹰”艺术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介绍,纸装的制作可以出现一般服装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利用纸品特性仿照时装样式制作出来的服装不仅拥有时装本身的观赏性而且比较新奇。纸装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的多样,基本上包括了普通衣服的制作工艺(包括剪、缝、扣,甚至编织等)。然而纸装的穿着比较复杂,多数需要经过大量的粘贴,所以穿着一套纸装的时间比较长,短的需20分钟,长的则需2个小时。
皱纹纸、蜡光纸、锡箔纸、拷贝纸、普通的白纸、用过的报纸、塑料纸、卫生纸等成了模特们衣服的“原材料”,胶带、筷子、牙签、易拉罐拉环、吸管、棍子等成了模特们的头饰和衣饰。纸装秀中模特们分别展示了休闲装、晚装、怪异装以及婚纱。
Ⅸ 怎么用水粉颜料画画
以用水粉画星空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铅笔画出山,如下图所示。
Ⅹ 怎么用水粉画好衣服皱褶要具体步骤
(一)着色的先与后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的覆盖力,但不能毫无顾忌地随便乱涂,它有一定的着色方法。其着色的先后顺序,应在落笔前有一个大体考虑。先画哪里,后画哪里,要事先计划好,以免作画时东添西补,心急忙乱。从着色的先后顺序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局部 水粉画和别的色彩画一样,都是从整体着眼、从大体、大色块入手。大色块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而画面的基本色调要事先考虑并 坚持始终。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从整体着眼,用局部来充实。
2.先纯色、深色后浅色 着色时纯色、深色在先,浅色在后,有利于保持色彩的纯度,使色彩鲜艳而明确。由于水粉色可用含有粉质多的浅色盖在深色 上,而深色加在浅色上会使底色泛出,使深重色变灰而带“粉”气,故水粉画多是用先深重色后明亮色的方法。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与明部的重 色),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过渡,及时把握住明度对比。而且,先画深重色,不易走形,后画浅色时,色彩可以不断比较着画,以利画准色彩关系。细小的局部的 深重色,则可以后加,不一定过早地画上去。至于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画明亮的大色块,但颜色稍薄一些,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
3.先薄涂后厚画 根据总的色彩感觉,先迅速地薄涂一遍,以流畅的用笔,画出大体明暗与色彩关系。随着画面不断深入,颜色逐渐加厚,深入表现。薄 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颜色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的层次和厚重感。如在开始入手时就画得很厚,深入下去就越加越厚,缺乏厚薄变化,画面就缺乏 生动性。水粉颜料堆得过厚容易龟裂脱落;过分薄则易变色,缺乏光泽感和份量感。一般原则是近处厚,远处薄;明处厚,暗处薄;实处厚,虚处薄。
上述三点着色方法,在作画时要同时注意,结合运用,不要顾此失彼。但这仍是一般规律,应视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二)调色
在色彩写生练习中,要正确观察和理解写生对象的色彩关系,还要善于调色。即把观察出来的丰富色彩,用调色盒内有限的颜料,调配并表现在画面上,初学 色彩时往往是对色彩的变化看得出来,但调不出来,或者是调出来的颜色不好看。这里有理论认识问题,也有实践经验问题。 以下是在调色方法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颜料的种类很多,但一般不能不加调配就直接画上画面,要经调色后才能把景物的丰富色彩表现出来,否则是不能满足画面需要的。
2,初学色彩调色,总是亮处加白,暗处加黑,调出的颜色只有深浅变化而无冷暖和色相的区别。所以初学者有必要作一些调色的练习,调出各种不同的小色 块。可依次用各种颜色交错地相混,再以此类推,而每次每种颜色的份量都不同,看调出的色相如何,并尽可能地加以区别和比较,熟悉并记住它们,丰富自己对色 彩的认识。
3.调颜色和看颜色很有关系。看不准就一定调不准,先要解决看的问题。看颜色先要看整体,先看大色块的色彩倾向,再看局部颜色。决不能看一块调一块,看一笔调一笔。
4.水粉颜色的干湿变化非常明显。如洗衣服一样,浸在水中颜色变深,干后颜色变浅。作画时因有的先画,有的后画,画面干湿不等。新加上去的颜色干后将变得怎样?能否接得上?这是
水粉画的难点,要认真注意掌握。
5.调色盒内的颜色种类不一定挤得很多,多了反而妨碍我们认真研究和调合色彩。而调色盒上的颜色多,并不等于画面色彩丰富。
6.要调一个色,不宜用色太杂,最好是两色相加或三色相加(除白色外)。不要什么颜色都加一点,以免颜色肮脏。特别是互为补色的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时,二者不能等量。因对比的两色愈比愈鲜明,混合后则愈混愈灰。
7.写生调色时,由于有些景物的色彩非常含蓄,很难用几种色一调就调出来的,需要调入一些复色,如熟褐,赭石、土黄、墨绿,甚至是“脏”色,就会变得恰到好处。因为这几个色都含有三原色的成分,是绘画上必不可少的几种常用色,但如用得过多也会把颜色搞灰搞脏。
8.调色时,不宜来回搅拌得太久,调得太均匀就“死”了,容易起泡。一笔数色,只要略加调合,就不致产生板滞的效果。
9.调暗部的颜色尽量不要加白色或少调白色,以免暗部失去透明感。如需提高其明度,可用其它浅色调合(柠黄、土黄、湖蓝、粉绿等)。
10.大面积着色的色块,要稍为调得多些备用,免得边画边调,以致接色不均匀,造成一块深一块浅。切勿少调而不够用,再重新调是很难调得完全相同的。
11.调配用量较大的颜色,要以淡色为基础逐渐加深。切不可先挤出深色,否则,要加入大量的白色,就越加越多,不易控制,浪费白色和其它色。
12.颜色是很难在调色盒上调准的,只有涂在画纸上和旁边的颜色作比较后,才看得出它是深还是浅,是冷了还是暖了,然后再调深或减浅。所以也可以说实际上不是在调色盒里调色,而是在画上调色。
(三)用笔
用笔蘸色在画面上作画,出现的笔痕即所谓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上的笔触,可以看出画者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形体的。在水粉画中,讲究用 笔不是目的,是塑造形体、充分表现客观物象的需要,而且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之重要手段。就是说,从形来讲,运笔是根据形体和结构的特点而发挥的,从感情 方面来讲,笔法是受到作者作画时的情绪所驱使的。运笔的简练、巧妙和生动会给作品增添光彩。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十分重视笔法的应用,特别强调要“有笔有 墨”,主张“随形运笔”、“意行笔随”,把用笔看做是造形、取神、传情、达意的最基本条件。
用笔的方法,应着眼于所描写的对象,从表现的需要出发。一笔下去,笔有大小,触有轻重、利用笔触的快慢、长短、阔狭等不同形状,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 觉。用笔的表现方法各有不同,哪种笔法好呢?怎样用笔才对呢?应该根据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切忌千篇一律地使用自己习惯的笔法或单 纯模仿某一种用笔法。盲目地乱涂,单纯地玩弄笔触,为笔触而笔触,华而不实,都是不对的。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需要,可分别使用刷、摆、扫、擦、勾、刮等笔 法进行描绘。
“刷”是用笔在画面来回走动、运笔较快较薄,笔触呈片块状。
“摆”是用扁笔一笔一笔摆上去,运笔较慢且厚,笔触明显、肯定。
“扫”是笔头快速而过,动作较大,奔放豪爽,大多是横扫。
“擦”是把笔上水粉挤干,含色少而厚,用笔肚轻擦画面,颜色薄薄地浮在纸上,露出底纹或底色。
“点”是笔尖触纸,面积较小,可用小笔来画,也可用大笔侧过来画。
“勾”是用笔把物象的外形轮廓有虚有实地勾划出来,强调形体感。勾要有轻重、粗细、虚实、刚柔的变化,一笔而过。
“刮”是用笔杆或小刀在刚涂的浓重色块未干时刮出白线或白点,以表现深底色上浅色的树
枝、杂草或眼睛的高光等。要刮的深色必须事先涂得厚,水不宜多。
还有不少用笔方法,不一一例举。
(四)四种基本技法
水粉画充分发挥了水粉画材料、工具的性能特点,确立了水粉画这一绘画形式。由于其工具性能兼有油画及水彩画的特点,因此在表现技法上也兼有这两个画种的特点。常用的基本技法主要有薄涂、厚涂、湿画、干画四种,下面就四种画法的具体方法分别加以说明。
1.薄涂 这是一种指画面整个色层比较薄的画法。是初学水粉画入门的好方法。学习水粉画最好是先有水彩画的基础,这对掌握水粉画的技法会容易一些。
薄涂法调色时水分用得比较多,颜色薄,能使纸的底色透出来。一般用于铺底色、画远景、天空、云彩、水面倒影及物体模糊的暗部;有时画明亮鲜艳的景物,也可用此画法。
水粉画是靠加入白色提高明度,但用白色过多就会减弱颜色的纯度而不鲜艳。所以薄涂法用纯度高的颜色作画,既提高了颜色的明度,又保持一定的色彩纯度,可较好地解决画鲜明景物时水粉色纯度和明度的矛盾。
2,厚涂 这种画法调色时水分用得少,颜色用得较厚,主要依靠白色或淡色的调合,画在纸上堆得起来,覆盖能力较强,它接近于油画的方法。一般选用 油画笔或富有弹性的笔,也有使用刮刀作画。具有笔触明显、体积感强、色彩厚重的特点。多数用来画近景和物体受光部分,也有整个画面都用厚涂法画的。水粉画 的厚涂是和薄涂相对而言的,并不是要求象油画那样厚到在画面上能看出颜色的厚度,其目的在于能覆盖底色的程度即可。但颜色堆得太厚,干后容易脱落。厚涂法 要和用笔相结合,笔触要干净利落,保持用笔的生动。
薄涂与厚涂在一幅画上也可同时使用,如用薄涂画底色,用厚涂画面色;用薄涂画远景,用厚涂画近景等。
3,湿画 湿画法在水粉画中运用较多,以薄涂为主,薄涂与厚涂都可采用湿画法,结合使用。其关键是对水分和时机的掌握要适当。着色遍数不宜多,保 持在纸面上湿润时着色,一笔一笔衔接,一口气画完,使颜色互相晕接渗化。水粉颜料因湿时比干后的明度稍为暗些,故进行湿画法着色应先估计好,否则干后会嫌 太浅。
湿画法也分厚薄两种,主要看水分多少。水分较多的湿画法颜色渗化流动比较明显,色块与色块之间溶合成一片,没有明显笔触,画面晕虚,适宜画阴影虚的部 分。水分少的湿画法用色较厚,能看到笔触,笔与笔之间的衔接柔和,边缘滋润。湿画法用来表现光滑细腻的物体以及画远景、物体的暗部和反光部,用此法都比较 适宜。
湿画法应注意几点:
①要趁湿一口气画完,不能画画停停,以免某些部分干了,某些部分又未干,使画产生干湿差异和生硬的痕迹。
②要认真考虑水分的多少和底色湿润到什么程度再把颜色画上去才适合。
③干后如需再加色改动,或底色已干还要湿接时,应先用清水以软毛笔或喷雾器润湿画面后再把颜色画上去。仍能保持色彩衔接自然和画面湿润效果。
④在气候干燥时,颜色干得快,可在画前先用清水打湿画纸,或在作画过程中涂湿纸的背面,以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得太快。
4.干画 干画法是在颜色干后进行接色。此画法要求笔上含水少,甚至不需调水就直接用较浓的颜料画上去。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上第二遍色时 笔上含色要比第一遍色厚些。它可再三覆盖,作画时间较为充裕,适宜于长期作业。可以认真观察思考,不必急急忙忙考虑时间和水份的因素,表现对象较为充分, 宜于初学者掌握。这种方法笔触肯定,色调明快,适宜于表现明暗强烈、转折肯定、形体结实、粗糙厚实的对象,如石块、建筑物、交通工具、树干等。
干画法应注意的几点:
①在底色未干时不宜覆盖,以免泛色。
②颜色堆的次数不宜太多太厚,以免色彩变灰变腻,失去色彩倾向。
③一笔与一笔之间的衔接,有时可用很干的颜色去接,使衔接处起毛,以免产生过于生硬光滑的笔痕。
干画法与湿画法也可以在一幅画上同时应用,如画一张风景,近景用干画法,远景用湿画法,远近分明使画面生动活泼。
(五)色块间的相互衔接
水粉画颜色干得较快,湿时和干时的颜色变化很大,又因为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渗化和产生水渍,所以掌握衔接技巧是很重要的。
画面上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相互衔接,从明到暗和从浓到淡的过渡要柔润自然。其衔接的方法大致有四种:一是趁湿衔接,即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和第三块 色;避免出现转折和生硬笔痕,效果较好。二是在两色块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上去,虽可见笔痕,但远看还是较自然的。三是干接,即在前一块色已经干了后再 接上第二块色,此法不受时间限制,用于大幅画较多,明确表现形体的转折。四是在两色衔接生硬之处,用其中一色在另一块色邻接处以干笔扫几下,使从明度或颜 色方面产生过渡的层次,转折就会自然一些。
(六)水粉画易出现的弊病
初学水粉画,由于对水粉性能或颜色调配不熟悉,作画过程中易出现的弊病较多,现逐一分述如下:
①“粉” 主要是滥用白色,画面上所有的颜色里都调入了白色,而缺少纯度较高的鲜艳色彩造成的。白色使用过多,颜色一层一层堆得太厚也会使画面造成“粉”气。
要避免“粉”气,就要善于珍惜白色,正确处理画面色彩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能够以淡颜色代替白色的,尽量用淡色来代替。
②“火” 指画面大多数颜色的纯度太高,又调合得不得法引起的,使人看起来色彩很刺激,画面每个局部都很鲜、很跳。特别是大片的、连续地、过多的使用较暖的纯色是“火”气的主要原因;另外,怕画“粉”了,不敢使用白色,也是原因之一。
解决的办法是要正确认识色块间的纯度关系,理解因明暗和空间所引起的变化,表现其冷暖关系。要知道漂亮的颜色是由不漂亮的颜色衬托出来的,在生活中 一眼望去的大多数颜色是纯度不强的。,这些又纯又不纯,又显眼又不显眼的自然色彩,是和谐而有节奏的。另外,该用白色调合和提亮色彩的,要大胆使用, “火”气的毛病就会得到纠正。
③“脏” 有用色和用笔两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颜色混合的种类太多,尤其是补色相混合,是造成脏的主要原因;改的次数太多,用笔不注意,在画面上涂 来涂去、使底色反上来又是一个原因。另外,随便乱用黑色,碰到暗部和较深的地方都用黑色来调合,把暗和黑等同起来。对于初学者,最好在调色盒内不放黑色, 这并不是说黑色无用或者黑色不好,而是想促使初学者更正确的观察色彩,用其他各种深颜色调配物体暗部的色彩。
④“灰” 画面上没有最深和最亮的颜色,灰朦朦的一片,缺少冷暖、明暗对比,而不是灰色调的灰。另一个原因是颜色纯度不足,不善于用纯度较强的颜 色,几乎每块色都是较灰的复色。避免色彩灰的方法是拉开黑白层次,在明度关系上,强调明暗交界线。并在对象的各种色彩比较中,找出较为鲜明、纯度较高的颜 色,注意适当强调它,最浓重的颜色注意不调入白色。
“脏”和“灰”共同的一点,都是色彩没有倾向,或冷或暖看不出来,尤其是大面积的色块,一定要表现出色彩倾向。
⑤“花” 局部观察,看一点画一点,用色零乱,无主次之分,用笔又碎,过分强调了局部的色彩对比,到处都“跳”出来。即纯度较高的鲜艳色或黑、白色在画面上分布零乱、琐碎,色彩与色彩之间缺乏联系。
要避免出现“花”的现象,主要的是从整体出发,处理和组织色彩关系。最好的办法是画前作一小色稿练习,画幅约32开就可以了,用较大一些的笔画,抓画面的 大色彩关系,丢掉不必要的细节,然后在此基础上画较大幅的,要求要象小色稿一样抓大色彩关系,局部色彩要服从大关系,这样画面就不致于“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