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剧戏服的有什么特点
从其造型、图案纹样和颜色上,就可以区分剧中人物文与武、善与恶、富贵与贫贱等身份。例如从服饰所绣纹样来区分人物:官衣前胸后背有方形“补子”(又叫谱子),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另以不同禽兽的图案区分一至七品官。男女披风上绣团花,寿字纹的多为中老年人穿用,年轻者穿的则是绣梅兰菊竹花卉图案;穿绣满花卉的海青的是花花公子,穿不绣花纹素色海青的多为清贫落难书生。最有特点的是“八卦袍”,袍上所绣八卦的布局规则是:肩承天地(乾、坤卦)、胸怀风雷(翼、震卦)、背负山川(艮、兑卦)、袖藏水火(坎、离卦),前胸后背有太极(即阴阳)。穿上这种八卦袍,更显出角色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除戏衣外,还有头盔、靴鞋、战旗、玉带等配套服饰。如将帅出征时穿大靠,这大靠配上两肩飞袖、胸背处绣的护心镜,胸腹处凸绣出虎头的甲衣,背后插着四支三角形背旗,再配以头上的战盔和脚上的战靴,能表现军令在身,披挂上阵的雄姿。且大靠下身作开裂形状,分上下两层嵌有八件一并的比裙,专用于配合表演上下战马的动作。将帅手中持马鞭或执刀枪,在走圆场、跨马、对打时,比裙飘动,夸张和美化了动作,显示出沙场将帅勇悍威武的气派。戏曲服装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改良后而形成现今传统程式化的形态。传统京剧的服装可分为:蟒、铠、褶、帔、衣五种。粤剧服装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材自京剧的,它的分类有蟒、铠、褶子、开氅、官衣、帔及衣七种。其实与京剧分类并没有太大不同,只是京剧将“开氅”归入“帔”类;将“官衣”归入“衣”类而已。现试详细介绍各类粤剧戏服的特色。
蟒
据《辞源》所记:“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满清则官无大小,凡遇典礼,皆着此袍,地蓝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线绣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数自八至五,以次递降,俗称‘花衣’,又称‘蟒服’。”可见戏班中的蟒袍是取材自朝廷的官礼服的。穿蟒的多是戏曲中的帝王、将相、后妃、大臣等高贵身份人物通用的礼服。特别是于礼宴、朝会、大典、理案等场合穿着,以示庄重严肃。蟒的种类还有“加官蟒”、“改良蟒”等。蟒的式样是:齐肩、圆领、右衽、大襟、大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腋下开*至底襟、袖根下衬有与袍不同颜色的阔边,叫“摆”;唐朝时称“燕尾”,明朝时叫“插摆”,配有“玉带”,又名“角带”。蟒的纹样多是在袍前后襟下部绣有海水、江崖,包括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等纹式。男蟒全身绣龙,包括团龙、行龙、大龙,或祥云等。女蟒略短,绣龙或凤图,下裳配裙子及飘带,为后妃等穿。色彩方面主要是用十种纯色,包括上五色:皇帝、后妃穿黄色,元帅穿红色,将军及忠臣穿绿色,老臣及小将穿白色,刚烈性格人物穿黑色。至于下五色的蟒则多是一般大臣穿着。
2. 京剧服饰的种类知识
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地位,其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剧表演中通过服饰,可以充分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京剧具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流传下来许多服饰,当前已经成为一种程式了。在京剧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据衣服来分辨人物的。具体有这样四个方面:首先,衣服上带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黄蟒的,是皇帝的装扮,穿红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装扮。其次,穿着官衣的,是地方官员的装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装扮。再次,对于衣服上带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绣着飞禽的,都是武生的装扮,绣花卉的是小生的装扮,褶子上补着杂色绸子的是穷困书生的装扮。最后,对于头上缠着带子或者身上系着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装扮。所以在京剧表演中,看见人物出场所穿的服饰,就能对这个人物的年龄和地位,以及生活状况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京剧服饰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戏服的材料、颜色、种类、色彩,通过纹样和质量进行不同的搭配,使戏服在颜色和搭配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具有表现力。在进行戏服分类时,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根据穿戴进行分类。有长袍、短衣、铠甲、盔帽和相关饰品的分类。第二,以戏服方面进行分类。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种分类。第三,依照色彩方面进行分类。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质地进行分类。有缎、绸、布等。第五,根据纹饰进行分类。有龙和凤、花和鸟、虫和鱼、水和云等。所以在京剧服饰上,分类的方式有许多种,观众可以根据人物的服饰对人物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京剧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也是民族的印记,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京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京剧表演中,不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剧服饰就是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3. 京剧花旦戏服穿戴方法
人物服饰
京剧的服装制作极为讲究,采用上等绸缎,用金、银及各色丝线手工绣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
长袍类:也可叫袍服类,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
短衣类: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裤子,裙子等。
铠甲类: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做靠,可分为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为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
靴鞋类:只有靴鞋两种。
辅助服装类: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里面的胖袄和系在身上的腰带等。
蟒袍:在戏中是帝王将相的官服。样子是圆领,大襟带水袖,质料用缎子,手工绣花,图案是团龙或虎,下摆绣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黄色,王爵、太子穿杏黄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红色,此外还有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的。服装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脸色也有关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红色或绿色。粗鲁的人或奸猾的人,则穿黑色:像《霸王别姬》的项羽,《宇宙峰》中的赵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现他的性情粗豪,后者表现他的阴险奸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后、公主、将相的夫人等。样式与男蟒相同,图案用飞凤、团凤。但尺寸稍短,只过膝盖,上身加“云肩”,下面系裙。梅兰芳在《醉酒》中扮杨贵妃第一场里就穿红蟒,第二场改穿宫衣。宫衣一般也用缎地绣飞凤,色彩都较复杂,周身缀有五色绣花飘带,用金银线及五色丝线绣成。这种服装特别容易发挥舞蹈的性能。
铠靠: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作战时用,惟当朝贺、及阅兵、凯旋等典礼时,外边须穿蟒,即成为武将的大礼服。有功老将穿黄铠,青年将官穿白铠或粉红铠,粗鲁人穿黑铠。铠靠的样式是仿照中国古代铠甲制成,缎地绣图案,腹部和两肩多绣虎头。女铠式样与男铠相同,惟下身全缀飘带,图案花样亦较为绚丽。
靠旗:将官身背之令旗。古代军事长官在阵上传令,即用一面令旗,作为凭证,因此在作战时都腰插几面令旗,以备应用。现在剧中将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夸张加大成为装饰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缎地绣花,颜色与铠靠相同。《挑滑车》的高宠,《雁荡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级官员的礼服,式样与蟒相同,但用素色缎制成,胸前缀方形补子,从颜色上区别官级的高低,红最高,蓝次之,黑最低。
玉带:穿蟒或官衣时,腰间围玉带,男女都一样,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制作方法用硬带镶玉若干块,与真的玉带差不多。
帔:常礼服性质的服装,男女都用,式样是大领、对襟带水袖,缎地绣各种图案,如团龙、团鹤、团凤、花鸟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蓝色,中年人穿红色、蓝色,少年人穿红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过膝而已,《奇双会》的赵宠、桂枝均穿帔。
开氅:武官的常礼服,有时大臣也穿,其颜色的区别与铠靠大致相同。式样是大领、大襟带水袖,缎地绣图案,《将相和》廉颇,《宇宙峰》赵高均穿开氅。
箭衣:轻便的战斗服装,有时皇帝或武将在行军中也穿。样式是小领、大襟、纽绊、窄袖带马蹄袖,有缎地绣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马褂,这和古代所谓"胡服骑射"的服装有渊源关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绣花或素色的区别,大领、大襟带水袖。《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穿素褶,《游园惊梦》的杜丽娘穿花褶,《拾玉镯》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许仙则穿素褶子。
斗篷:在军中或行路时御寒用的服装,小领,绕身一围,无袖,男子多用大红素缎,女子则可用各种颜色,上绣图案,如《别姬》中虞姬,《游园惊梦》的杜丽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装,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鹤氅也相近。黑缎底上面绣太极图、八卦,周围镶宽边,腰间围有绣带,且有两根绣带下垂。这种衣服是象征着穿的人具有法术,又为诸葛亮专用的服装。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辅佐蜀主刘备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分析事理,有远见,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种学问,在作战时善于用心理战术,因此小说中把他描写成为有道术的人,戏里也把他打扮成为有道术的人,他无论在任何场合都穿八卦衣。以后凡戏里属军师(即高级参谋人物)出场,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劳动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后者是长衣。样子是大领、大襟带水袖。质料用布质或绸质,不绣花,茶衣一般颜色是蓝色、褐色、米色,腰里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黄色,别有一种淳朴、简洁之美。
袄裤:原是清代中叶流行的服装,这种服装很适合花旦这门角色的表演,就被采用做戏装。立领、大襟、纽绊、秃袖(无水袖露手),颜色图案各种都有区别也不甚严格。式样常常因时代变化,吸收当时社会妇女服装,予以加工,《拾玉镯》中孙玉姣穿袄裤。
古装:是梅兰芳编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别姬》、《太真外传》等新戏时,参考古代绘画、雕塑中适合上述各剧中人的身份和特点来创制的,当时称它做古装,以别于一般通用的戏装。这种古装与其他戏装的区别是,头上的发髻在头顶,不在脑后。上衣较短,略如褶子,有时亦加云肩,有有水袖及无水袖两种,水袖也比普通戏衣较长。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时加飘带。这种古装是为了在舞台上发挥古代歌舞特点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