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帮助摘掉贫困户帽子

帮助摘掉贫困户帽子

发布时间:2022-05-27 21:26:18

怎样才能帮助我省这5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搞起了种植养殖,或外出经商,或进厂做工,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科技,纷纷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尚有少数农户仍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还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切实解快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其致贫因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一、当前农村出现的致贫因素2004年伊始,笔者有幸成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贫困、后进村任职的6000名干部中的一员,在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七岭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上任前后,我以一名选派干部的身份,对农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这些农户难以脱贫致富,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原因:一、天灾人祸自然灾害和飞来的横祸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飓风、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庄稼减产和颗粒无收,甚至毁灭村庄。另外,车祸、安全事故等飞来的横祸,造成农民家庭成员残疾、主劳动力死亡等,使一个好好端端家庭陷入困境。二、子女上学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从其上学甚至直到毕业的前几年,家庭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如果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正因为如此,相当一些农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前止步,农村辍学现象日益严重。三、疾病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在平时不注意预防疾病,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将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家庭成员中主要劳动力积劳成疾,整个家庭会立即陷入贫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四、人多地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在农村推进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普遍意义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重新确立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恢复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如我所下派的村人均耕地也只有0.76亩,低于“联合国人口对耕地0.8亩的生存保障线”,这么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五、文化素质低下中国有12亿多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严重偏低。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文化水平低,科学知识贫乏,不但导致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导致了愚昧和迷信活动的泛滥,给社会平添许多不安定因素。也有个别农民人穷志短,种田怕苦,务工怕累,守在田园,不勤劳作,承包田里杂草丛生,成熟的庄稼无人收获。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村里统筹款的欠款大户,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整天东游西逛,到处滋生闹事。六、超计划生育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中,贫困地区的人口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地区即使生产有很大发展,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口,贫困的帽子是难以摘掉的。在我们调查中,由于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够完善,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使贫困农村部分人视“生儿子”为人生头等大事,为生儿子不惜整天东躲西藏四处逃避计划生育。多个子女并不能“多福”,而是“多债”,增加了家庭负担。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因无心经营生产,家里田地荒芜,靠打零工、亲戚朋友接济度日。加上孩子多,花销大,导致生活贫困不堪,而且因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弃女婴等招致数额不等的罚款,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少数贫困户受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影响,不顾优生优育,人口素质越差,痴呆现象较多,如我所下派村中,就见到好几例痴呆,劳力少,造成贫困。七、因建房致贫有的农户家境并不富裕,但总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建造楼房,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因建房致贫的,除了极度贫困户外,还有一部分是返贫户,这一部分家庭先是脱贫了,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调查中这部分人因此把贫困原因归功于建房。八、市场意识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一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外,其余部分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转化为货币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纷纷开辟致富门路,而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某个项目发了财,便跟着“依样画葫芦”,谁知待到产品销售时,其产品在市场上早已“门庭冷落”,连投资也难以收回。近几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产品不断丰富,形成农产品买方市场。所以虽然物价指数下降,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直线上升,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造成农民生产性亏损。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许多刚脱贫的贫困户返贫。同时,农村相对闭塞,信息渠道窄,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具有盲目性,往往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有的血本无归,陷入困境。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九、因婚返贫贫困地区青年娶妻难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贫困地区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女青年一般不愿嫁到此处。有些农户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不惜满足女方越来越高的彩礼要求,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更有甚者,干脆从人贩子手中买一个媳妇,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结果往往是人去财空。所以贫困地区农户为娶儿媳妇尽管是省吃俭用,到儿子成亲时也免不了东挪西借,待家里娶进了新人,生活水准也重新滑到贫困线以下。十、其它原因致贫目前农村越演越烈的人情风,也严重制约着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婚、生子、乔迁新居、升学、参军、拜寿、送葬、做风水等盲目攀比,大操大,均需"凑份子"。受“人情大于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农户背着沉重的人情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参与封建迷信、逢年过节的大肆铺张浪费,结果债台高筑,陷进贫困的泥坑。此外,农村的文化生活普遍比较贫乏,赌博在不少乡村已成为公开的“娱乐节目”。有些农民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筑方城”,个别农民陷于“赌场”而难以自拔,输得个倾家荡产。当前,在贫困中徘徊的农户,虽然在农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这对于农村经济和健康发展,特别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农村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如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笔者以为,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贫困农户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门路,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首先,从抓村组班子建设做起。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有能力致富,也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农民最缺的就是结构调整的信息,最需要的是干部身体力行地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村支两委干部熟悉农村、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接触的产销信息比较多,应该成为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各级组织要鼓励村支两委干部参与农业开发,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村支两委干部要从习惯于安排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增收转变。其次,扶贫不扶懒。因为我们是扶贫,不是养贫,更不是奖贫。不能助长少数人的懒惰思想,使之越扶越懒惰。给钱给物,解决燃眉之急,只是治标;扶人扶志,启动内在活力,才是治本。如何扶人治本?一是扶人的精神,即培养自力更生、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斗志和精神;二是扶科技能人和能工巧匠,让农村人才脱颖而出,再以此为示范带动大家致富;三是重在教会捕渔,而不是单纯送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农民技术、教会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问题,引导其变苦熬为苦干和巧干,最终摆脱贫困。第三,改造贫困,不如走出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力,这是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我们只有使他们拥有的劳动力在农村变得相对稀缺,因而具有相对高的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和地位,即通过“移动人”的法将农村一部分贫困人口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行业中来,这样农村总人数减少,而当地虽然土地、资源如故,但可相应提高“人均收入”。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他们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内移而需求曲线外移,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上升,务农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值和工资也会相应上升,这样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就可以随着农村劳力的不断减少而不断上升。当然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还必须使流动出来的劳动力在城镇能够找到工作,否则,只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变为城市无业的贫困人口。第四、消除贫困,教育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应当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性教育,未成年人是农村的未来,是希望之所在,必须无条件地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另一类则是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再教育工作应以难度不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现学现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软件的配套上。第五、为尽快铲除贫困发生的社会根源,医疗卫生工作应当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力度,寻求合适的突破口,逐步形成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目前,沼气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沼气建设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作为扶贫的一个具体项目,加快推广。

㈡ 农村有钱人帮村子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贫穷帽,是给钱还是给物

扶贫不是直接给钱或是给物就能解决的。这种简化的方式有利于扶贫工作的推进,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多部门难以形成扶贫合力、农民缺乏积极性、容易滋生农民“等待、依赖、需求”心态、项目实施绩效差、返贫率高等缺陷。解决建议:

首先,贫困是一种多维现象,涉及物质匮乏、能力不足、社会地位低下和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因此,扶贫措施应该是多维的。除了通过各种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外,还应作出社会安排,改善医疗保健、教育、住房、信息接收渠道以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劳动是第一生产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㈢ 可以永久享受低保户和贫困户待遇吗你怎么

不可以永久享受低保和贫困户待遇,还是要分情况来看。

我们先来讨论低保可不可以永久享受。医保作为一项过渡性政策,主要是用于因家里发生重大疾病和重大事故,导致家庭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农户的一项兜底性政策。就是帮助这部分农户度过困难时期。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低保并不是可以永久享受。低保也可以分为很多种低保,而且现在的政策都要求低保户按照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半年和一年的清退期。

国家的政策给予了脱贫户很大的帮助。让他们摆脱贫穷的烦恼,摘掉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所以贫困户的政策也不是永久享受,其他政策是可以一直享受的。在的脱贫户和我们一般货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当时他们作为贫困户,有一些政策是倾向于他们他们的政策,在某一方面对一般户来说有一点点优势,但也不是永久的。

㈣ 减贫摘帽什么意思

减贫,就是减少贫困户;摘帽,就是摘掉那些贫困村、贫困乡、贫困县的帽子。“减贫摘帽”是一项政策。

㈤ 海南临高水产市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7

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解是什么

1、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2、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6)帮助摘掉贫困户帽子扩展阅读

1、“志智双扶”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2、“志智双扶”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著名论断。

人们常把“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3、“志智双扶”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具有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多数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

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㈦ 村民夹道送别,柳州一驻村扶贫民警哭成泪人,这个村的现状如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大多数人都已经脱离了贫困状态,但仍然有极少数人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国家为了所有人都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特地设立了扶贫办。扶贫是指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在大家的努力下,截止至2020年11月23日,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扶贫不仅保障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㈧ 年过七旬的夫妇用6年时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你从这件事看到了什么

在漳州长泰县坂里乡新春村,一对夫妇用6年时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不仅如此。他们还替病故的儿子偿还了20多万元的债务。这对夫妻的做法令人赞赏。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责任心,看到了勤劳。

二、这件事情让我们知道了一些老年人真的很勤奋,很有吃苦的精神。

老人为了偿还那20多万的债务,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每天太阳还没起来的时候就出去干活,太阳落山的时候还继续在天地间劳作,他们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从老人的行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勤劳的老人。他们很有吃苦的精神,他们为了完成心中的目标可以付出很多的努力,可以咽下很多的苦。

你从这件事当中看到了什么呢?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说说您的想法!

㈨ 云南龙陵是如何摘"贫困帽"的

云南龙陵:国家贫困县这样摘“穷帽”。

改善人居环境

新和村新河下组建档立卡户杨家强今年又在邻村租下了2亩多的土地,虽然离家有20多公里,但村里的多种多补政策太“诱人”,一笔账细算下来,挣的只会多不会少。“2017年,我把自己的土地和租来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烤烟和豌豆,收成的47担烤烟,卖了7万多元,还有4700元的补贴款,加上豌豆和打工收入,将近挣了10万元。”“明白人”杨家强说,靠着产业的收入,他家今年建起了230平的两层新房,要是这个以奖代补政策继续搞下去,自己还想扩大种植规模。

“我想了个办法,就是在村里发放产业补贴的时候,把大伙儿都叫来,如果还有‘懒汉’,就让他们当场看别人拿补贴,自己也红红脸,这招叫做‘激将法’。”杨明刚说,新和村的以奖代补算是走出了一个新模式,村里“能人”越来越多,一天能变一个样。他总结下来说,这叫“群众跟着党员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 。

今年以来,龙陵县已完成368户1523人易地搬迁任务,预计9月底启动危房改造4948户,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701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551户。到今年6月底,县里挂包单位和干部职工直接投入资金741.34万元,引进各类资金和项目支持和参与扶贫,全县6502名干部职工到贫困户家中“三同”,化解了矛盾纠纷3030起,解决实际问题5521件。全县正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向胜利冲锋。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与帮助摘掉贫困户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斜裙子怎么裁法 浏览:188
13行男装批发市场 浏览:959
灰色黑色裤子配什么鞋子好看吗 浏览:410
浙江睡衣工厂地址 浏览:862
男个子穿风衣好看吗 浏览:160
牛仔裤内卷好看吗 浏览:814
宁波鄞州区卖女装的在哪里 浏览:712
三头二手t恤数码印花机多少钱 浏览:461
女装销售额数据 浏览:410
初棉的男装品牌 浏览:200
适合胖女孩的旗袍有哪些 浏览:605
大码男装马先生舞蹈 浏览:756
米色针织裤子配什么颜色上衣 浏览:440
皮一体真皮皮衣批发 浏览:811
圆点紫罗兰雪纺中长款衬衫 浏览:618
茂业商场男装品牌 浏览:454
特价外贸韩版童装 浏览:514
普宁振兴睡衣 浏览:444
五洲帛雅女装哪个牌子好 浏览:285
路上掀起妈妈的裙子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