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帽子的秘密适合年龄段

帽子的秘密适合年龄段

发布时间:2022-05-29 18:45:30

❶ 五年级 儿童生活的现代诗

《雨后》

作者: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儿童诗网络名片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目录[隐藏]

儿童诗的特征(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儿童诗的分类抒情诗
叙事诗
童话诗
寓言诗
讽刺诗
散文诗
科学诗
朗诵诗
题画诗
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的写法明喻法
暗喻法
阅兵法
排比法
拟人法
摹声法
假设法
夸张法
疑问法
重叠法
故事诗
呼告法
对话法
对比法
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儿童诗的分类 抒情诗
叙事诗
童话诗
寓言诗
讽刺诗
散文诗
科学诗
朗诵诗
题画诗
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的写法 明喻法
暗喻法
阅兵法
排比法
拟人法
摹声法
假设法
夸张法
疑问法
重叠法
故事诗
呼告法
对话法
对比法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种子的梦》、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编辑本段]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写法

明喻法

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 直接比喻。
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你们
自己劳动,
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暗喻法

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阅兵法

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排比法

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例: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拟人法

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例:
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就高兴的笑了。
5.小草一高兴就哭了。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摹声法

增加趣味
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
例:
《风 》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假设法

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
如果我是老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一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

夸张法

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疑问法

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重叠法

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 ,
歇歇脚
风来了!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 飞 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故事诗

将故事写成诗。
例: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的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了半天钩不到。
靠不到,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
倒说葡萄酸。

呼告法

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例: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对话法

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例: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妹妹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小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对比法

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
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
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
藏在肚子里。

❷ 什么叫做自创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但必须是原创,别人没写过。

❸ 爸爸的老师和帽子的秘密适合哪个年龄的儿童学习的

三到七岁儿童吧

❹ 儿童诗的儿童诗的特征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儿童诗写出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怎样赏析儿童诗歌

赏析儿童诗歌可以从其特点入手进行赏析。儿童诗歌的特征有五点,分别是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巧、语言童趣、意境优美。

1、情感饱满

儿童诗歌由于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2、想象丰富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擅长以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是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赏析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3、构思新巧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但儿童诗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因此,赏析儿童诗歌要善于挖掘其巧妙的构思。

4、语言童趣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5、意境优美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儿童诗通常将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5)帽子的秘密适合年龄段扩展阅读

赏析儿童诗还可以从其分类入手,儿童诗歌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

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还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赏析儿童诗歌时可适当介绍其诗歌类别进而分析其诗歌特点。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

2、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

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

3、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4、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5、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6、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7、荒诞诗

儿童荒诞诗是将先锋荒诞诗与传统的儿童诗相结合的诗歌作品,意在激发儿童读者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作品集荒诞、童话、趣味、夸张等等于一身,它使儿童诗在原有的写作领域中,开辟了一条新的写作途径。儿童荒诞诗创始人是荒诞诗人尤云先生,其代表作有短诗《空难》及长诗《月下老人》等。

8、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9、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10、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❻ 帽子的秘密作文

我读过许多的文章,通过读这些文章,我也熟悉了许多可亲可佩的人物,如勇敢的猎人海力布、聪明的小英雄雨来,英勇的王二小都是我喜欢读的文章里的人物。但是我最喜欢读的还是《帽子的秘密》这篇文章,里面的人物也非常让我羡慕。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一群渴望当海军的孩子的课余生活。哥哥得到了妈妈奖励的蓝色帽子,可是帽檐老是掉下来,妈妈把它缝了又缝,但每次哥哥从外面回来,帽子总是坏。妈妈让弟弟侦察帽檐坏的秘密,结果当了俘虏,由于他的勇敢还被推举参加海军部队。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和迫切想当一个水兵的强烈愿望。
我们小孩子不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吗?其实我也非常喜欢当解放军,而且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玩这样的游戏呢!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玩八路军打鬼子的游戏,我们在一个地方搭上八路军的指挥部,驻扎了一个营后,就开始把一个木头做的大炮摆在了鬼子的司令部门前,又拿好各自的手榴弹(口袋),别上塑料手枪就开始准备进攻了。我们这伙共有14人,4人负责带队,其他人组成了炮兵连,机枪连,投弹组和步兵,然后我们便开始战斗了,打得非常激烈,由于敌人炮火太猛,曾一度是我军受挫,还负伤了 1人。后来我们顽强进攻,改为智取,终于夺下了被鬼子占领的地盘,怎么样,还是我们八路军厉害吧!
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解放军,为祖国贡献力量。

❼ 叙事儿童诗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四)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五)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六)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七)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八)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九)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四、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编辑本段儿童诗写法
一、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 直接比喻
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二、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爸爸》
爸爸高兴的时候
说话特别大声
天花板都会震动
爸爸伤心的时候
眼睛呆呆的
好象一个木头人
爸爸生气的时候
好象火山爆发
谁碰到了
谁就倒霉
四、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例: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在+地方+事情) (微笑+名词+名词)
(微笑比<名词>更<形容词>)
五、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例: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
就高兴的笑了。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六、摹声法—增加趣味
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
例:
《风 》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老祖母的牙齿》
时间真是恶作剧
爱在祖母的牙齿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七、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如果我变了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
如果我是老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一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
八、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九、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十、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 ,
歇歇脚
风来了!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 飞 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扇子》
祖母手上的扇子,
画了一只鸟
祖母搧呀搧!
鸟也飞呀飞!
祖母睡着了,
鸟也睡着了。
十一、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例: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的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了半天构不到。
靠不到,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
倒说葡萄酸。
十二、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例: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十三、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例: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姊姊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十四、对比法—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
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
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
藏在肚子里。
《路灯》
白天
路灯是一棵棵的树
晚上
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❽ 小女孩上台诗歌朗诵《帽子的秘密》,大家帮我出出主意,穿什么服装比较好啊

牛仔背带裙,花边小衬衫,公主鞋!花边帽子!
有点俏皮,可爱,适合朗诵时添加可爱的动作!
还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设计一下出场!

❾ 儿童诗歌的资料

儿童诗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四)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五)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六)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七)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八)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九)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四、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编辑本段]儿童诗写法
一、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 直接比喻
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二、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爸爸》
爸爸高兴的时候
说话特别大声
天花板都会震动
爸爸伤心的时候
眼睛呆呆的
好像一个木头人
爸爸生气的时候
好像火山爆发
谁碰到了
谁就倒霉
四、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例: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在+地方+事情) (微笑+名词+名词)
(微笑比<名词>更<形容词>)
五、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例: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
就高兴的笑了。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六、摹声法—增加趣味
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
例:
《风 》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老祖母的牙齿》
时间真是恶作剧
爱在祖母的牙齿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七、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如果我变了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
如果我是老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一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
八、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九、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十、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 ,
歇歇脚
风来了!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 飞 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扇子》
祖母手上的扇子,
画了一只鸟
祖母搧呀搧!
鸟也飞呀飞!
祖母睡着了,
鸟也睡着了。
十一、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例: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的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了半天钩不到。
靠不到,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
倒说葡萄酸。
十二、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例: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十三、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例: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姊姊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十四、对比法—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
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
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
藏在肚子里。
《路灯》
白天
路灯是一棵棵的树
晚上
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6和9》
6和9玩踩气球游戏,
一不小心,
9把6的气球踩爆了。
6不服气地说,
你怎么能把气球系在头上!

❿ 帽子的秘密中眼光中的小女孩多少

帽子的秘密当中,眼光的小女孩儿共有五岁左右的四个小女孩儿,年龄还是非常小的,还是非常可爱的

与帽子的秘密适合年龄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较好的夹克品牌推荐 浏览:754
白茶女装在哪些商场有 浏览:4
粉色羊衫搭配什么颜色外套 浏览:315
吴磊身穿白蓝学生服校服 浏览:341
女明星古装睡衣秀 浏览:965
童装批发冬装 浏览:464
男装潮牌纯色白色 浏览:673
女吊染t恤多少钱 浏览:122
仁寿中学军训穿校服吗 浏览:505
杭州丝绸女装天津专卖店 浏览:788
出了月子还带帽子吗 浏览:77
青岛旗袍私人订制 浏览:971
平拍裤子怎么放的好不好 浏览:5
童装测试拉绳的要求是什么 浏览:153
女装零售还是批发好做 浏览:996
潮牌亲子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175
编织人生宝宝帽子的织法 浏览:990
gap童装女童正品 浏览:396
大童睡衣男冬 浏览:910
女装夏季中裤价格报价行情 浏览: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