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一个帽子含义出处介绍

一个帽子含义出处介绍

发布时间:2022-06-07 19:53:26

帽子怎么由来的

帽子的发明来自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要认识。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时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佩戴,不同样式的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传入,西洋的帽子文化传入才使“帽子”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在现代社会“帽子”可以说在向历史的“反方向”发展,它不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一种装饰品和防热御寒的工具。

⑵ 送帽子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送帽子代表的意思要看双方的关系,普通朋友,可能就是单纯的想送一顶帽子,希望女生可以头部保暖。恋爱期间送帽子,可能有表达关心和爱的意思。

帽子是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部。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部分帽子会有突出的边缘,可以遮盖阳光。

帽子亦可作打扮之用,也可以用来保护发型、遮盖秃头。可不同种类,例如贝雷帽、鸭舌帽等等。戴帽子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这在西洋文化之中尤其重要,因为戴帽子在过去是社会身份的象征。

帽子的洗涤:

1、帽上如有装饰品应先取下 。

2、清洗帽子宜先用清水加中性洗洁剂稍为浸泡 。

3、用软性刷子轻轻刷洗 。

4、内圈汗带部份〈与头圈接触之部份〉多刷洗几次,以彻底洗净汗 垢及细菌,当然,如果您选用的是抗菌防臭材质?那此步骤就免了。

5、将帽子折合成四瓣,轻轻甩掉水分,不可用洗衣机脱水。

6、将帽子摊开,里面塞上旧毛巾,平放阴干,切忌吊挂晒干。


⑶ 帽子的由来

帽子戏法是英文Hat-trick的意译,起源于板球比赛。板球看起来打法十分简单,每方11人轮流上场打分,得分高者即为胜家。队员使用的球拍是一块木板,打的是红皮小球,和美国的垒球十分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但板球比赛规则能写上10多页,细节更是多得数不清,上场又有一些附加的条条框框。那么繁杂的玩艺儿当然是有产有闲阶级才玩得起啦。

在英国,板球比赛是一项很牛B的运动,人称绅士运动。尽管有人考证得出结论:13世纪法国人就在打板球了,但人们通常认为,板球起源于18世纪英国乡间。而且一出现,乡绅们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

一般说来,板球投手能用连续3个球得分,是件相当优秀的事,早在19世纪,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优秀的事,便授予那个优秀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的游戏啦!

由板球比赛橄榄球比赛,而足球比赛,而其它一些比较类似的球类比赛,帽子戏法就这样用开啦!

⑷ 帽字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2)
同本义 [hat]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4)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helmet]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5)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mào
戴帽 [put on a cap]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帽带
màodài
[chin strap] 系于颏的下方或前方的带子
帽徽,帽花
màohuī,màohuā
[badge on a cap] 安在制服帽子前面正中的徽章
帽盔儿
màokuīr
[skullcap] 顶上缀有硬疙瘩、没有帽檐帽舌的帽子
帽舌
màoshé
[visor;peak of a cap] 帽子上用于遮光的前伸如舌状头的檐
帽檐
màoyán
[bill;brim of a hat] 帽盖;帽子前端或四周的突出部分
帽子
màozi
(1)
[hat]∶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装饰的用品
(2)
[brand;label]∶坏名义
扣帽子
(3)
[tag]∶比喻罪名或带某种标志的名称

mào ㄇㄠˋ
(1)
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
(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笔~儿.螺丝~儿.

⑸ 原谅帽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来自哪里

有时候当我们看一些电视剧或者动漫的时候,如果开着弹幕,便会出现一些让我们搞不明白的词语。比如有时候弹幕里会刷“原谅绿”,“乖,把原谅帽戴好”,或者是“这是你的原谅帽吗?”。很多时候有人看到这些弹幕会感觉一头雾水。其实这个原因是人们不了解这个弹幕背后的梗,也不了解这个梗背后的故事。如果知道了这个梗,那么就很容易能理解原谅帽是什么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弹幕中经常刷的原谅帽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这个梗常被用来在影视剧或者动漫中出现了由主人公遭受情感上背叛之时。大部分与原谅帽这个词一起被刷的梗,还有“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等。这些网络用语都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玩笑梗。但是在生活中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种感觉有一定的侮辱性质,所以仅限于在弹幕中用于活跃气氛,在生活中使用有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

⑹ 帽子的含义

帽子是装饰品中的一种,在整体形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理地佩戴帽子,不仅可使女人散发出无限魅力,还可将成熟稳重的男人味展现得一览无余。因此,要想使其点睛之效彻底地发挥出来,就要在戴帽子时掌握一些礼仪,完善个人的整体形象。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⑺ 帽子的由来或者历史

一、帽子
据史书《玉篇》记载: “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由此可见,巾原是劳动时围在颈部擦汗用的布。由于自然界中风沙、酷热,寒流对人类的袭击,人们将巾从颈部逐渐裹到了头上。在保暖、防暑,挡风,避雨,护头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帽子的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帽子逐渐具有装饰人体的美观功能。在历代服饰的演变中,衣冠配套构成了中国传统衣着风尚的一大特点。
二、历史:堂皇的冠、冕
在形容衣着端庄体面的成语中,如“冠冕堂皇”和矗衣冠楚楚”等都强调了“冠”在服饰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所谓的“冠冕”是指我国古代帝王,官吏们戴的礼帽。古代的冠并不象今天的帽子,将头顶全郎盖住,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线系在领下,并打结固定住。古代的男子,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戴冠,戴冠时,要首先举行矗冠礼”,以表示成年的开始。
“冕”的出现要早于“冠”。 “冕”的顶部,有一块长形冕板,前低后高,称作“冕”,表示恭敬。冕的前沿,一般用彩线穿成若干串珠玉,名叫“冕旒”。串珠垂面,使目不斜视。冕旒的数量以及所用的材料,是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冕冠的两旁,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等物,以便于发髻相系。另在两耳之处,各垂一颗珠宝遮耳,称为“充耳”。表示不听信谗言。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们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所用的冠帽。除此之外,在皇子继位时,也要进行加冕(见图l—1)。
现在人们的衣着习惯,以脱帽表示礼貌。而在我国古代,脱帽则是无礼冒犯的举动。 “脱帽露顶王公前”,这在当时是很失体统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服饰配套。在历代的礼制中就讲究一个人的衣帽要整齐,要“衣冠楚楚”,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穿的和头上戴的都要搭配合体,特别是对头上戴的“冠”非常重视,把“冠”放在服饰中的首位,认为“冠”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千姿百态的服饰中,如果忽视帽子的配套,那么,即使址精关绝伦的服装,也会黯然失色。因此,在服饰结构上,衣冠一体,不可分割,已构成我国传统的服饰风尚。

⑻ 军人牺牲了为什么要取帽子这种习惯的含义及来历是什么

脱帽礼
这个礼节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作战都要戴头盔,头盔多用铁制,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首先是把头盔摘下,以减轻沉重的负担.这样脱帽就意味着没有敌意,如到友人家,为表示友好,也以脱盔示意.这种习惯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脱帽礼.

时至今日,行脱帽礼已经在美国很罕见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礼仪已不那么严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们也不怎么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男人对女人脱帽行礼还是司空见惯的,不论在室内还是搭电梯,男人们都要脱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电梯礼仪准则里这么说:不计其数的女人抱怨男人们在人群中行礼时总打到她们的头,因此男人们不要脱帽了。)但是在18世纪,人们认为室内戴帽是不礼貌的。男人给女士们打招呼时应该脱帽,接着应该再戴回去。这么做的原因太简单了。首先,在大多数的历史中,帽子是所在阶层的标记,也是社会地位的可见标志。戴帽的传统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那时,头上的盖饰是社会或政治优越感的标志。其次,要是把帽子抓在手上,拔剑就不方便了。

正如头上改上什么标志着某种优越感,则不加盖饰就标志着某种服从了。从中世纪早期以来,脱帽——不论这帽子是布做的还是金属的——都表示服从。这种风俗的原始意义在以下的一些表达中就有所反映,如with hat in hand,意为“对……膜拜,言听计从,尽极承欢”;I take my hat off to him. 意为“我对他表达仰慕之意”。

⑼ 给我解释“绿帽子”这一词,包括出处,等含义,我不嫌字多,字越多越好

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男人偷汉子的事情叫做给自己的男人戴了“绿帽子”。
典故分析编辑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⑽ 谁知道在汉语里有哪“一个字”的含义或意思是帽子最好在文言文里出现过的!!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的时候,冠的种类非常多。起初,发冠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样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guan】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冠2

guàn

〈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guàn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另见guān

冠军

guànjūn

[champion] 泛指第一名的称号

拳击冠军

冠1

guān

〈名〉

(1)

(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另见guàn

冠盖如云

guāngài-rúyún

[gathering of dignitaries] 冠,古代官吏的礼帽;盖:车篷。形容集会时官吏士绅很多

冠盖如云,七相五公。――汉·班固《西都赋》

冠盖相望

guāngài-xiānwàng

[one official is succeeded by another ] 旧时形容政府的使者或官员来往不断

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战国策·魏策四》

冠冕

guānmiǎn

(1)

[royal crown;official hat]∶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high-sounding]∶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冠冕堂皇

guānmiǎn-tánghuáng

[high-sounding;of dignified bearing;ostentatious] 比喻光明正大、尊贵严整的状态,多用以批评人的言词、声明图有其表

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跑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了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冠饰

guānshì

[cymatium] 古典建筑中一种顶部线脚

冠心病

guānxīnbì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见“冠状动脉病”

冠子

guānzi

[crest] 鸟头部红色的肉质突起,颜色鲜艳

冠1

guān ㄍㄨㄢˉ

(1)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

郑码:WWRD,U:51A0,GBK:B9DA

笔画数:9,部首:冖,笔顺编号:451135124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冠2

guàn ㄍㄨㄢˋ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军。
(3)
姓。
郑码:WWRD,U:51A0,GBK:B9DA
笔画数:9,部首:冖,笔顺编号:451135124

与一个帽子含义出处介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把衣弄的抽线 浏览:434
这款修身时尚日常紧身旗袍 浏览:803
薄纯色衬衫价格 浏览:432
皮带装置系统 浏览:801
哪个品牌的抹胸文胸质量好 浏览:848
男士衣潮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975
扒蜘蛛侠的裤子视频 浏览:14
为什么黑色裤子有股味道 浏览:88
夏季品牌t恤男批发 浏览:262
男装潮牌拉夏贝尔尺码2尺1 浏览:943
羊的外套很扎人怎么办 浏览:918
谜底女装多少钱 浏览:776
男装中长款衣服到哪里最好看 浏览:460
适合裤子上的刺绣 浏览:117
snidel女装价格多少钱 浏览:830
英朗压缩机皮带异响 浏览:612
穿马甲怎么搭配男 浏览:349
阿迪和耐克的男款卫衣哪个好看 浏览:717
文胸75b跟75c相差多少 浏览:935
粉红绸缎旗袍上衣 浏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