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观音菩萨用紧箍咒变花帽,唐僧说了啥,让孙悟空心甘情愿戴上了呢
再好的夫妻,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期;再好的朋友,也需要长时间的考验!
这不,双叉岭上的樵夫,镇山太保——刘伯钦,将唐僧平安护送到了两界山,往前就成了鞑靼境域,他再无法继续相送。
唐僧苦于单枪匹马独行,没有安全保障时,突然听到了有人在喊他“师父”!
刘伯钦给唐僧讲了一个他听到的故事:汉末王莽篡汉时,天降五行山,压了一个神猴,已有500多年,期间,有山神土地监押,只给他些铜汁和铁丸填肚子,至今冻饿不死。
两界山师徒相遇
西游神话中,喊唐僧师父的正是500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未见唐僧其人,便遥远地称唐僧为师父,是因为此前,孙悟空受到了观音菩萨的指点,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的取经人,可以救他出难,让他在五行山下留意唐僧的到来。
观音菩萨离开前,还传授了唐僧一篇“定心真言”咒,就是我们常说的“紧箍儿咒”,让唐僧熟记于心,别再告诉任何人,谁不服使唤,就默念此咒。
B. 西游记观音送给唐僧什么东西
观音送给唐僧的东西分别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
1、九环锡杖,《西游记》中的宝物。如来佛祖命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临行时交给观音五件宝贝,分别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佛祖吩咐金、紧、禁三个箍用来降伏神通广大的妖魔,袈裟与锡杖则送与取经人使用;这锡杖,上有九环,持在手中,不遭毒害。
2、锦襕袈裟,《西游记》中的袈裟,这锦襕袈裟,上嵌七宝,水火不侵,可以防身趋祟。
3、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唐僧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九环锡杖的作用:
1、为驱逐野兽害虫用。
2、为年老人用。
3、为保卫自己。此杖头部用锡,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制成。僧人持杖往外云游时叫做‘飞锡’,住下某处叫做‘留锡’或‘挂锡’,外出布教时叫做‘巡锡’。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有时也用短锡杖,一面挥动此杖,一面口唱梵呗。
C. 唐僧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这个帽子叫毗卢帽、毗卢冠(加五佛冠),因帽上有毗卢佛小像,故而得名。
带这种僧帽的佛,是毗卢遮那佛。地藏菩萨也带毗卢帽。毗卢帽 ,黄檗僧所用之帽子也。
平时毗卢帽多用于装饰佛堂神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物,而在紫禁城中这种装饰也被大量用作宫殿建筑装饰。在重要殿宇的东西暖殿,其垂花门上就常加上毗卢帽作为装饰。一般毗卢帽多为船形,两边略为翘起,中间做成如意头型,或冠叶形。
(3)唐僧帽子上的菩萨是多少钱扩展阅读
毗卢 (佛名)Vairocana,毗卢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称。即密教之大日如来也。
碧岩九十九则曰:“肃宗皇帝问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云: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云:寡人不会。国师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大慧普说二曰:“高步毗卢顶,不禀释迦文。”普灯录十八曰:“坐断毗卢顶[宁*页],须是没量大人。”
今僧人于七月中元结盂兰盆会,首座僧装为毗卢佛,诵经施食,戴毗卢帽。因帽有毗卢佛小像,故名。
D. 头冠上有五位佛的叫什么
那得看是菩萨戴着还是佛戴着了。你说的这顶帽子,叫五佛冠,又叫做“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名称挺多的。特征就是宝冠周边有五方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
——如果是菩萨戴着,那肯定是地藏菩萨,因为只有他老人家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地藏菩萨在寺院里出现的几率最大。其次,金刚萨埵菩萨、虚空藏菩萨也戴五佛冠。当然,唐僧也戴着,不过寺院里面很少塑唐僧而已。
——如果是佛戴着,那就是大日如来及诸佛了,他们一般都戴五佛冠。
E. 唐僧的帽子叫什么
此帽以红色或黄色为丝线为主调,辅以其他七彩颜色丝线缝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卢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毁佛后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F. 带唐僧帽子的是什么佛
这种僧帽叫做毗卢冠、毗卢帽。带这种僧帽的佛,是毗卢遮那佛。地藏菩萨也带毗卢帽。
G. 唐僧的冒子上有那些菩萨
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H. 西游记 里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1、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来佛祖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观音没有赐名。
2、唐僧和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观音和唐僧均没有为白龙马赐名。
3、唐僧在高老庄经观音引荐收伏了原天蓬元帅,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观音赐名猪悟能。
4、唐僧在流沙河中,收伏了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观音赐名沙悟净。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8)唐僧帽子上的菩萨是多少钱扩展阅读:
《西游记》蕴含的神话思维和权力意识鉴赏: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轴心文化衰微后华夏哲思的递减式没落和价值大厦坍塌后生活世界的混沌画面和世俗化的享乐图景。
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
《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游记》呈现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极权——皇权和神权,生存主体无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于政权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结构上集体无意识匍匐于皇帝和佛祖的脚下。
显然,《西游记》的文本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国民奴性气味。即使是作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终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征高高在上统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I. 唐僧的帽子上的几尊佛是什么佛
那个叫“五佛冠”,只有住持方丈或主法的高僧才可以佩戴。
五佛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J. 唐僧的帽子两边的带子上写的是什么
唐僧所戴的帽子应该是“毗卢帽”,应该不是‘五佛冠’,因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玄奘虽然是大德高僧,不会囿于派别之见,但还是不大可能带这种帽子,而且《西游记》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过:
“ 唐僧 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
至于唐僧帽子两边的飘带上写的,正常应该是"唵、嘛、呢、叭、弥、吽 "六字真言,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