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官职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
(1)九品官员帽子上的花翔扩展阅读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
康熙年间,一些地方出现一种剪绒暖帽,色黑质细,宛如骚鼠。由于此类价格低廉,一般学士都乐于戴用。暖帽中间还装有红色帽纬,或以丝制等。帽子的最高部分,装有顶珠,材质多以红、兰、白、金等色宝石。
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
⑵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顶戴花翎",到底有多值钱
在官员官帽上有一金属小座,座下面安装的核桃大小的圆珠便是顶珠,顶珠的原料和色彩代表了官员的等级,等级分歧,则材质分歧。
清朝官帽之顶珠
其其实最后清朝的官帽只划定了色彩,分别为红、蓝、白、黄四种色彩,没有划定具体资料,一至六品的顶珠多是是玻璃的,七八九品是黄铜的,起初才有所转变。下面带你一路聊聊怎样经由过程顶珠看官品,有图有本相哦~
八、九品顶珠:缕金
清朝八品、九品官员都用镂花金顶。分歧的是,八品用阴纹缕花金,而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七品顶珠:素金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分歧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
六品顶珠:砗磲
六品官员的顶珠,清晚期用砗磲,因为掏空工艺难度很大,中后期用涅玻璃代替,赤色涅玻璃即不通明玻璃。
五品顶珠:水晶
五品官员佩带水晶。通体通明,并且硬度异常高,从来遭到人们的爱好,古称“水玉”、“水精”等。
四品顶珠:青金石
青金石是四品官员的顶珠,在中国现代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其领有奇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多种色彩,异常英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种。
三品顶珠:蓝宝石
三品官员与一品官员同样,使用的都是宝石级刚玉,然则是产量和品种都比拟多的蓝宝石。
二品顶珠:珊瑚
在二品官员的礼帽上,佩带的是珊瑚,通常为赤色,但也有一些官员使用的是极其珍贵的红珊瑚,呈赤色或粉色,其代价仅次于红宝石。在中国现代,红珊瑚被视为吉祥幸福之物,代表高尚势力,以是又称为“瑞宝”,是幸福与永久的意味。
一品顶珠:红宝石
一品至子爵级其余官员,礼帽上的顶珠都为宝石级刚玉。一品顶珠为红宝石,其一是因为红宝石自己产量低,很罕见,另一方面,红宝石自己也有吉祥之意。
除顶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辨别便是花翎。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用以分辨等威、注解品秩的标记,并不是同样平常官员随意戴的。
清朝的轨制划定,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东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
同样平常来说,被晋职或除名蝉联的官员,仍旧可按其本任等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顶戴花翎则是非同同样平常的重大处分。
花翎分单眼、两眼、三眼,眼数越多越是高贵。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目眩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目眩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同样平常为单目眩翎。
现在大家知道古代官员有多值钱了吧!
⑶ 清朝顶戴花翎代表着什么,清朝官员品阶,从帽子上分辨
顶戴花翎分为“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指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顶戴花翎是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是奖惩的表现,映射了古代封建的等级制度。
清代顶戴的前身就是明朝曵撒冠.是明朝就有的东西.花翎缘于明朝武官笠帽上的羽翎.朝鲜武官也有花翎.也是学明朝.顶戴花翎明清两代一体相承的服饰体系
一品红宝石,红色透明!二品红珊瑚,红色不透明!三品蓝宝石,蓝色透明!四品青金石,蓝色不透明!五品水晶,白色透明!六品砗磲,白色不透明!七品素金顶!八品阴文金顶!九品阳文金顶!
衣服补子上区别最大。文官是各种飞禽比如一品仙鹤二品白鹭。武官就是走兽一品麒麟二品老虎。
总督为从一品,但如果是殿阁学士兼总督地方则是正一品。巡抚本身没有级别,是代天子巡视地方,但通常是右都御史兼巡抚地方为正二品。总督和巡抚理论上都是钦差大臣兼地方官职。省级地方,布政使为从二品,是地方最高官职,按察使为正三品,是布政使的附貮。专管河运或者几个州府的为道台,道台为正四品。府城为知府正五品,下设同知为从五品。州城为知州,正六品。县为知县,正七品。
而一品大员的红宝石顶珠,早期的红宝石,和现在的红宝石不一样,其实相当大部分是红色尖晶石,也有红碧玺的,这个在当时分的没那么细,蓝宝石也是,清后期,三品以下顶戴都改为玻璃,清朝以前确实用的宝石后来穷了,就用琉璃以及其他一些的东西代替,都成了玻璃和料子珠了。
所谓花翎,实际上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分为三种,分别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与三眼花翎,这个一眼二眼其实就是指孔雀羽毛上的圆圈,其中三眼花翎最为珍贵与荣耀。
和珅才是双眼花翎,据说福康安是三眼花翎,李鸿章是三眼花翎,清史上不算最后瞎卖的那部分,真正得到三眼花翎的寥寥无几
而电视剧上可是动不动就赏三眼花翎,是不可能出现的,当时三眼花翎真物稀少,孔雀可不会根据需要生产花翎。所以皇帝赏花翎必须的想清楚,库内是否有物。
顶戴是真正品衔的象征,花翎只是一种荣誉。
⑷ 请介绍下清朝官帽顶子颜色区分、花翎、补服、胸前珠子的情况及来历
“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顶戴’,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何志华说,“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几个档次,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
清代补服、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
⑸ 过去清朝从九品,有顶戴花翎吗
没有。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
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
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凉帽,像斗笠样的是,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蓝翎用鹖羽做成,俗称“野鸡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须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
⑹ 乌纱帽为何成为官宦的代名词,顶戴花翎又为何物
乌纱帽为何成为官宦的代名词,顶戴花翎又为何物
“乌纱帽”为什么成了官宦的代名词
清朝官帽顶珠下有翎管,用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为两种:花翎和蓝翎。花翎由孔雀羽制成,蓝翎由鹖羽制成。花翎佩戴者是品级高的大臣,或者有赫赫战功的将领,低品级的官员不允许佩戴。花翎又分三种: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眼”是孔雀翎上圆形的黑圈,一个黑圈就称为一眼,两个黑圈称二眼,三个黑圈称三眼。不同品级的官员必须严格佩戴相应的翎枝,不得僭越。蓝翎又称为“染蓝翎”,是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制成的,无眼。佩戴者一般是六品以下的军官或者侍卫。因为鹖鸟生性好斗,不惧死亡,这种翎枝安插在将士头上以显英勇。
佩戴顶戴花翎的官员,地位非常尊贵,因此清朝为官者对此非常向往。据记载,乾隆至清末百余年中,仅仅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三眼花翎,可见顶戴花翎的尊贵。
⑺ 从顶戴花翎怎样区分清朝官员的官职
一品官员顶戴为红宝石,补子文官为仙鹤,武官为麒麟.
二品官员顶戴为珊瑚,补子文官为锦鸡,武官为狮.
三品官员顶戴为蓝宝石,补子文官为孔雀,武官为豹.
四品官员顶戴为青金石,补子文官为雁,武官为虎.
五品官员顶戴为水晶,补子文官为白鹇,武官为熊.
六品官员顶戴为砗磲,补子文官为鸳鸯,武官为彪.
七品官员顶戴为素金,补子文官为鸿鶒,武官为犀牛
八品官员顶戴为阴文镂金花,补子文官为鹌鹑,武官为犀牛.
九品官员顶戴为阳文镂金花,补子文官为练雀,武官为海马.清代各级官员分“顶戴花翎”,“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头上戴的“顶戴花翎”根据季节的不同也分两种,一为“暖帽”、一为“凉帽暖帽又叫秋帽,它是用黑绒或黑尼子,到了冬天有用貂皮制成的圆形外翻边硬胎帽子。还有一种叫“凉帽”,又叫“帏琏”;它是用藤皮编成的圆锥形,在用纱做里外面糊罗,用锦练做边,是夏天戴的官帽。帽顶上附有用猩猩血染成的绢丝帽缨。在帽顶正中钻有一铜鎏金的底托,这为顶。顶上镶有代表不同品级、各种材质的顶珠,这为戴。
再有就是花翎,花翎分三种;一为三眼花翎,二为双眼花翎,三为单眼花翎。这所谓的花翎就是孔雀的翎毛,在配上马尾,直接插入顶珠下面的翎管里。
花翎只限于王公贝勒和四品以上的各级文武官员佩戴,而四品往下至六品官员则戴蓝翎,六品官员以下至从七品无翎只戴马尾; 三眼花翎一般是赏赐有功的亲王、郡王的,双眼花翎则是赏赐给贝勒、贝子及四品以上有功的文武官员的,而单眼花翎则是王公亲贵及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平时佩戴的。
再有就是不同品级材质不同的顶珠了。在清朝有着极严的等极关念,太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爵及正一品文武大员所戴的顶珠为红宝石,即我们常说的“亮红顶儿”。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所戴的顶珠为珊瑚,即“镍红顶”。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所戴的顶珠为蓝宝石顶儿,即“亮蓝顶儿”。
从四品所戴顶珠为青金石顶,即“镍蓝顶儿”。
正五品所戴为水晶顶儿,即“亮白顶儿”。
从五品、正六品所戴为白玉顶儿,即“白瓷顶儿”。
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所戴为铜溜金顶儿,即“金顶儿”。
正八品以下至不入流帽顶只用红缨其它一概没有。
⑻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珠子,到底值多少钱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珠子价值,和官员的品级有关系,品级越高,珠子的材质越珍贵(以清朝时的珍贵程度而不是现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从最低的九品芝麻官到一品大员顶珠材质的变化(下图为清朝电视剧中朝堂上的官员,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帽子上的顶珠多种多样)。
比如红宝石,天然的红宝石非常珍贵,但是人工合成并不难;再比如六品官员的顶珠材质砗磲,由于现代生产水平的提高,价值也不再想清朝那样珍贵。
对此,大家怎么看?如果让你以现代价值给清朝官员重新佩戴顶珠,你会怎么排序?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清史稿》,《中国通史》,《世界经济史》等。
⑼ 清代顶带花翎有什么规矩
清代顶带花翎
⑽ 清朝官帽上的顶戴花翎有什么讲究官袍上的那串珠子代表什么
清代改冠制,礼帽分二种,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另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官袍上的那串珠子是朝珠,状如念珠﹐计一百零八颗。珠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