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州共和县的共和历史
共和县古为羌地,汉属西海郡,公元535年,吐谷浑可汗夸吕建都“伏俟城”。唐属吐蕃地,宋属厮,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清属西宁府、贵德厅。民国元年(1912年)归西宁、湟源2县,1929年从西宁、湟源2县析置共和县,直属青海省。1952年改为共和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为共和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州)。
2000年,共和县辖1镇、12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19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恰卜恰镇 30833 恰卜恰乡 8124 廿地乡 3967 沙珠玉乡 6173 英德尔乡 4232 铁盖乡 5774 曲沟乡 7161 东巴乡 3987 倒淌河乡 11336 江西沟乡 5504 黑马河乡 4490 石乃亥乡 6038 切吉乡 8142 龙羊峡虚拟镇 3258 塘格木农场虚拟乡 2955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共和县恰卜恰乡,并入恰卜恰镇;撤销倒淌河乡,设立倒淌河镇。2001年底,全县辖2个镇、10个乡,7个居委会、91个村(牧)委会。
2001年底,共和县辖2个镇、10个乡,7个居委会、91个村(牧)委会。
2002年4月2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2]29号文批复同意撤销龙羊峡行委,设立龙羊峡镇;撤销曲沟乡并入龙羊峡镇。
2003年底,共和县辖3个镇、9个乡,10个居委会、93个村(牧)委会。人口122845人。
2005年,共和县辖3个镇、9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石尕亥乡、沙珠玉乡、英德尔乡、铁盖乡、廿地乡、东巴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切吉乡。
2006年8月,共和县撤销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原塘格木农场场部所在地塘格木,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东巴乡,并入恰卜恰镇。
⑵ 春节的民俗活动内容
1、共和县恰卜恰镇民间民俗活动
时间:2018年2月16日至3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地点:共和县恰卜恰镇及周边农村
内容:利用春节期间组织广大居民及游客参观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民间曲艺、民间体育和“元宵节”灯展以及幸福滩宗教活动等。
2、格萨尔非遗文化展演活动
时间:2018年2月18日至20日
地点:玛沁县
内容:组织开展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藏戏演出、正月祈愿法会、煨桑等活动,体验藏族春节年俗、鉴赏唐卡、木雕等活动。
3、海北“舞龙舞狮、社火、锣鼓、秧歌表演”活动
时间:2018年2月28日至3月2日(正月十三至十四)
地点:海晏县、祁连县
内容: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形成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运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习俗,组织舞龙、舞狮、秧歌、社火及特色民俗表演。
⑶ “唐蕃古道”指的是哪条路线
唐蕃古道 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至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向为:从陕西西安市出发,过咸阳,沿丝绸之路东段西行,越陇山,经甘肃天水、陇西、临洮至临夏,在炳灵寺或大河家渡黄河,进入青海民和官亭,经古鄯、乐都、西宁、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后经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黄河沿,绕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颜喀拉山,过玉树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结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杂多,沿入藏大道,过当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聂荣、那曲,最后到达拉萨。<BR><BR> 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大道,象是一条情谊缠绵的纽带,联结着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感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因为早在那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强大兴盛与中原汉族的灿烂文化,为了加强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国都长安,拜见当时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并请求联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员专人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进藏途中,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之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有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记得采纳啊
⑷ 青海省海南州州府是哪里
在该州共和县恰卜恰镇。
恰卜恰镇位于共和县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等民族。面积439平方千米。 恰卜恰镇辖7个居委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居民委员会),9个村(牧)委会(上塔买、下塔买、次汉苏、东香卡、西香卡、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 1956年设恰卜恰镇,1958年改称龙羊公社,1965年复称恰卜恰镇。
⑸ 恰卜恰藏语什么意思
“恰卜恰”是藏语中“青海”的意思。
⑹ 共和县的介绍
共和县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属五县之一,是青海藏区人口较多、地域辽阔、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一个县,在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1,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青海青南藏区毗连。共和县县辖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总人口为13.4万余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可利用草场1876.16万亩,耕地45.76万亩,全县平均海拔3200米。共和县府、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藏公路109国道、青康公路214国道穿境而过,县府所在地恰卜恰镇距省会西宁142公里。共和县拥有农、牧资源,矿藏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风、光资源等七大优势资源。
⑺ 春节期间民俗活动
1、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2、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动。
3、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4、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5、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7)恰卜恰帽子世界扩展阅读
1、关于春节的历史起源,由于缺少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现存的文献没有明确记述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有诸多传说。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年”兽的传说等等。
2、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1983年起,央视春晚这枚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⑻ 求 恰卜恰布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hznMWmLWpXUCPHDf7GfVFg
ALEEINN酒吧里粉色龙正在聚光灯下高歌,乐天的小绿龙拿着拖把边清洁边梦想登台演唱的是自己。心不在焉的他屡屡因为伤到大歌星而被丢出门外,却恰巧碰到警卫员通知恰卜恰布来了。
⑼ 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到底分别在哪
1、藏南谷地——山南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带。
“藏南谷地”与印度非法强占我国“藏南”并非同一地区。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
2、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
3、湟水谷地——青海东部地区
湟水谷地在青海东部地区,湟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由于湟水谷地地势在青海是较低的,所以它成为了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1、藏南谷地属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北与拉萨毗邻,西连日喀则地区,东连林芝地区,南与印度、不丹接壤,边境线长达630公里。是一个集娱乐、休闲、科考、探险于一体的地方。
2、雅鲁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阿布分为宽谷,宽约10-15公里,江水东流经东经95°附近大拐弯处,切穿喜玛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
3、湟水谷地孕育了辉煌的文化。这里是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与黄土高原三大地域单元的结合部,居聚的民族有汉、藏、蒙、土、回、撒拉等,因而多元文化特色浓郁。
日月山是重要的农牧文化分界,从海晏翻过日月山向西至青海湖和向南至恰卜恰,便从纯农区到了纯牧区。唐时的文成公主,便是从日月山进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