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吗,跪求霍比特人2的字幕,之前发的只是1的,谢谢
只有中文电影
中文名霍比特人:史矛戈之战
外文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其它译名霍比特人2:史矛戈荒漠,霍比特人2:斯毛戈荒漠,哈比人:荒谷魔龙(港),哈比人:荒谷恶龙(台)
出品时间2013年12月02日(洛杉矶首映)
出品公司新线影业,米高梅影业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新西兰
制片成本2.25亿美元
拍摄地点新西兰
拍摄日期2011年3月21日 - 2012年7月6日
导 演彼得·杰克逊
编 剧J·R·R·托尔金 / 弗兰·威尔士 / 菲利帕·鲍恩斯 / 彼得·杰克逊 / 吉尔莫·德尔·托罗
制片人菲利帕·鲍恩斯 等
类 型剧情,动作,冒险,奇幻
主 演马丁·弗瑞曼,伊恩·麦克莱恩,理查德·阿米蒂奇,奥兰多·布鲁姆,卢克·伊万斯,伊万杰琳·莉莉,李·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艾丹·特纳,迪恩·奥戈尔曼
片 长161分钟(美国)162分钟(中国)
上映时间2013年12月13日(美国) 2014年2月21日(中国大陆)
票 房9亿美金(仍在增长中)
分 级PG-13
对白语言英语
色 彩彩色
imdb编码tt1170358
前 作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续 作霍比特人:五军之战
1剧情简介
编辑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继续讲述主角比尔博·巴金斯的冒险,他
电影剧照
电影剧照(38张)
与巫师甘道夫和十三矮人一同开始旅程,在索林‧橡木盾的领导下进行史诗般的任务——收复孤山和失去的埃尔波尔中土矮人王国。
在意外之旅的初期阶段存活下来,矮人远征队继续向东前进,沿途在幽暗密林这个变幻莫测的森林中遇到换肤者贝奥恩和一群大蜘蛛。在逃离危险的木精灵的追捕之后,矮人们来到河谷镇,最终到达孤山。在这里,他们必须面对迄今为止最危险的事情—巨龙史矛革,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生灵,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勇气、还有友谊的极限以及他们自身的智慧[1] 。
2演职员表
编辑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配音 备注
比尔博·巴金斯 马丁·弗瑞曼 金永刚 男主角
甘道夫 伊恩·麦克莱恩 周志强 ----
莱格拉斯 奥兰多·布鲁姆 姜广涛 幽暗密林精灵王子
瑟兰迪尔il 李·佩斯 孙悦斌 幽暗密林精灵王
史矛革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张伟 巨龙史矛革
索林·橡木盾 理查德·阿米蒂奇 陆揆 矮人都灵部领袖
塔瑞尔 伊万杰琳·莉莉 张艾 精灵护卫队队长
巴德 卢克·伊万斯 范哲琛 弓箭手
长湖镇镇长 斯蒂芬·弗雷 白涛 ----
巴林 肯·斯托特 赵晓明 ----
波佛 詹姆斯·内斯比特 陆知行 ----
奇力 艾丹·特纳 ---- ----
菲力 迪恩·奥戈尔曼 ---- ----
瑞达加斯特 西尔维斯特·麦考伊 ---- ----
盖拉德丽尔 凯特·布兰切特 ---- 罗斯洛立安精灵女王(也常译为凯兰崔尔)
德瓦林 格拉汉姆·麦克塔维什 ---- ----
庞博 史蒂芬·亨特 ---- ----
欧音 约翰·卡伦 ---- ----
$nbsp;默认显示|全部显示
职员表
▪ 制作人:菲利帕·博伊恩斯;艾伦·莫兰;菲利帕·鲍恩斯;卡尔林·坎宁安;卡勒姆·格林尼;彼得·杰克逊;肯·卡明斯;弗兰·威尔士;赞恩·韦纳;马修·查韦斯基;卡洛琳·布莱克伍德;托比·艾默里奇;艾伦·霍恩
▪ 原著: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
▪ 导演:彼得·杰克逊
▪ 副导演(助理):安迪·瑟金斯;丹妮尔·布莱克;盖·坎贝尔;布鲁诺·杜布瓦;卡尔林·坎宁安;理查德·马休斯;约书亚·沃特金斯;艾玛·克洛斯;大卫·扬
▪ 编剧:弗兰·威尔士;菲利帕·鲍恩斯;彼得·杰克逊;吉尔莫·德尔·托罗;托尔金/J.R.R. Tolkien
▪ 摄影:安德鲁·莱斯涅
▪ 配乐:霍华德·肖
▪ 剪辑:雅比斯·奥尔森
▪ 选角导演:艾米·哈伯德;约翰·哈伯德;丽兹·马兰;米兰达·瑞尔斯;维多利亚·伯瑞斯
▪ 配音导演:廖青,张伟
▪ 艺术指导:丹·汉纳斯
▪ 服装设计:安·马斯克里;理查德·泰勒;鲍勃·巴克
▪ 视觉特效:乔·莱特里;埃里克·赛恩登;马特·艾特肯;杰夫卡·波格雷科;查尔斯·泰特
▪ 布景师:拉·文森特
演职员表参考来源[2]
3角色介绍
编辑
矮人
索林·橡木盾
索林·橡木盾
索林·橡木盾
索林足智多谋,为人孤傲,身上肩负着重夺矮人王国埃尔波尔的家族使命,但同时他也暗暗担心自己会和祖父一样被贪婪的欲念吞噬理智。索林仇视精灵,然而在《史矛革之战》中他将与精灵王瑟兰迪尔正面交锋。索林重归家园夺回孤山的计划也将受到长湖镇人类的阻挠,但一切都不能阻挠山下之王的决心。
奇力
奇力
奇力
是十三矮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被称为“最英俊的矮人”,和菲力同为矮人王索林的外甥。他擅长的武器是弓箭,曾在不少场合下救了同伴性命。《史矛革之战》中他意外的与精灵塔瑞尔产生了感情。
德瓦林
德瓦林
德瓦林
德瓦林是巴林的亲弟弟,他是名骁勇善战的战士,忠实地跟随矮人王索林。他的外型也很勇猛,光滑的头顶上有若干刺青。他不轻易相信别人(尤其是精灵),是矮人一行人中杀伤力最强的。
巴林
巴林
巴林
巴林有一把雪白的大胡子,他足智多谋,生性温柔,顾全大局,他是索林最信赖的矮人。据记载,他是唯一一个在旅程结束后去袋底洞探望比尔博的矮人。他死于莫利亚坑矿,《魔戒1:护戒使者》中吉穆利发现的就是巴林的棺木。
波佛
波佛
波佛
波佛和庞博是亲生兄弟。他天性乐观,心直口快。他热爱美食和音乐,虽然并不十分勇敢,却乐于帮助朋友。
庞博
庞博
庞博
庞博是波佛的亲生兄弟,也是矮人寻宝队里的厨子。他热爱美食,嗜睡如命,体重惊人,是个欢乐的胖矮人。
欧音
欧音
欧音欧音是葛罗音的哥哥,吉穆利的叔叔。欧音是一行人中的医生,绑两条麻花胡须。虽然他看起来脾气不太好,但私下却是十分热爱音乐。
诺力
诺力
诺力
是朵力欧力三兄弟中的老二,有三撮胡子。他行事诡谲,没人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因为和族人发生矛盾才加入了矮人寻宝旅程。
欧力
欧力
欧力欧力是朵力诺力三兄弟里的老小,他很有礼貌,是矮人一行人中的乖宝宝。他喜欢写写画画,也爱自己动手做手工编织,他记录了矮人寻宝旅程。在《魔戒1:护戒使者》中他的尸骨出现在了摩瑞亚坑矿,他的记载让魔戒护卫队了解在摩瑞亚发生的惨案。
朵力
朵力
朵力
是诺力和欧力三兄弟中的长兄,以照顾小弟欧力为己任。尽管生性悲观喜欢唠叨,却会拼了老命把任务完成。朵力块头不小,传说和霍比特人一样爱吃。
毕佛
毕佛
毕佛
是波佛和庞博的表兄弟,他的头顶有把斧子,因为头部有伤有点神志不清。他操着一口古代矮人语,很少有人能弄明白他的真实意思。
葛罗音
葛罗音
葛罗音
是《魔戒三部曲》中矮人吉穆利的父亲,头发胡子与儿子十分相似。葛罗音是个性耿直、不畏表达意见、脾气很急,也很勇敢和忠诚,他的妻子是矮人族中的大美女。《魔戒三部曲》中林谷会议上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菲力
菲力
菲力
菲力是矮人王索林的外甥,奇力的亲兄弟。他与奇力从未远行,对前往孤山之旅十分期待,二人对于自己的命运毫不担心,冲劲十足[3] 。
霍比特人
比尔博·巴金斯
比尔博·巴金斯
比尔博·巴金斯
比尔博·巴金斯是一个安稳平静过生活的霍比特人,灰袍巫师甘道夫执意要求他加入探险队,虽然他开始不被看好,但随着旅程的深入他的勇气和忠诚让他赢得了矮人们的尊敬。《史矛革之战》中,比尔博几次凭借从咕噜姆处得到的至尊魔戒化险为夷,更深入矮人宫殿埃尔波尔与恶龙史矛革斗智斗勇[4] 。
精灵
精灵王子莱戈拉斯
精灵王子莱戈拉斯
精灵王子莱戈拉斯
幽暗密林精灵王瑟兰迪尔的儿子,他的野外生存能力非常出色,不但视力敏锐,对森林的知识也很丰富。尽管莱戈拉斯的战斗能力很强,但他经历的磨砺并不多,与其父一样视矮人远征队一行人为仇敌。他对常年与他并肩作战的塔瑞尔产生了感情,因为她的激励而加入了支援矮人的行动。
精灵王瑟兰迪尔
精灵王瑟兰迪尔
精灵王瑟兰迪尔
瑟兰迪尔是是幽暗密林北部西尔凡精灵的国王,是精灵王子莱戈拉斯的父亲。瑟兰迪尔为人倨傲,向来自扫门前雪。索林在矮人国被恶龙袭击时曾向他求助,其置之不理的态度伤害了索林。《史矛革荒漠》中他将迎接矮人远征队进入密林,他表面上维持友善的态度,但实际上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
精灵护卫队队长塔瑞尔
精灵护卫队队长塔瑞尔
精灵护卫队队长塔瑞尔
塔瑞尔是幽暗密林的护卫队长,深受精灵王瑟兰迪尔信赖。她是年纪较小的西尔凡精灵,虽然她不如其他精灵长者睿智,但她骁勇善战,深知矮人的战役势必影响精灵的生活,精灵一族决不应该袖手旁观。长期的并肩作战让她与精灵王子滋生了微妙的感情,然而她的心却深受矮人奇力吸引[5] 。
巫师
瑞达加斯特
瑞达加斯特
瑞达加斯特
瑞达加斯特最广为人知的迈雅之一,他人称褐袍瑞达加斯特,居住在幽暗密林西部,是动物的朋友,热爱中土世界的一花一草。在《意外之旅》中他感受到了死灵法师的存在,《史矛革荒漠》中他将与甘道夫一起探究中土世界久违的黑暗力量。
甘道夫
甘道夫
甘道夫
甘道夫一手促成了前往孤山的旅程,他深知黑暗势力潜伏在中土世界,也是他激发了霍比特人比尔博的潜能。《史矛革荒漠》中他将离开矮人远征队一行人,与褐袍瑞达加斯特共同探究死灵法师背后的黑暗力量[6] 。
人类
弓箭手巴德
弓箭手巴德
弓箭手巴德
弓箭手巴德是河谷镇的英雄人物,他平日以摆渡贩卖为生,一心保卫河谷镇。他在矮人们寻求帮助时伸出援手,得知他们要挑战恶龙后对他们加以阻拦,因为他担心史矛革的震怒会波及到河谷镇人民。巴德的祖先曾经痛失射杀史矛革的机会,他的家族为此蒙羞,而他一直坚信无坚不摧的史矛革也有致命弱点的传说。
河谷镇镇长
河谷镇镇长
河谷镇镇长
长湖镇独立于河谷镇的统治,并没有国王。当地人透过选举产生镇长。镇长颇有才干,但因为长年的懦弱与不为,河谷镇渐渐开始腐败,镇民开始不满他的统治。他在镇上布满眼线方便他的统治,巴德是他的重点关注人物。他不太欢迎矮人远征队的来临,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与矮人结成联盟[7] 。
巨龙
史矛革
史矛革
史矛革
史矛革是中土大陆最后的巨龙之一,他体形巨大,贪婪狡诈,报复心强。为了霸占矮人之都埃尔波尔的宝藏财富,他摧毁了河谷镇,占据了孤山。史矛革虽然喜欢别人的夸奖和奉承,但生性狡猾的他还是识破了比尔博与他斗智后的真实目的,在他看来,索林一行重夺孤山的行为简直不自量力[8] 。
4电影评价
精彩影评
短评《霍比特人2》。
奥斯卡三项技术奖提名。《魔戒》三部曲珠玉在前,这类题材难免会有压力。特技效果无需赘言,好多次不明生物突然出现把我在椅子上都吓得弹了一跳好么= =看一群小矮人们跑来跑去但故事情节还是一... 全文>>
Mary Jane Holland|没有了电影,我们的世界会多无聊? |2014-08-10 21:0221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身体与灵魂的氧气。
作者:王小叶儿
傍晚出门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冒着雨飞奔到影院。大口呼吸后,喉咙的不适感让我明确感受到细颗粒物与我肺部正进行的那份缠绵悱恻的温存。
迟到了三分钟,坐到位置上时... 全文>>
王小叶儿|迷影人。慢热。疏离。敏感。浮夸。妄想症。 |2014-07-30 19:0726
在这个雾霾的北京, 他成为了我的氧气。
作者:王小叶儿
他是一开始最不情愿那个,
却也是到最后唯一坚守的那个。
他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却数次救伙伴于“水火”之中。
他有戒指作为护身符,
“贪婪地”据为己有,
但关键时刻最先想... 全文>>
王小叶儿|迷影人。慢热。疏离。敏感。浮夸。妄想症。 |2014-07-30 00:569
1 2 | 下一页
4幕后花絮
编辑
导演彼得·杰克逊维持了他在《魔戒三部曲》中客串的传统,影片开场不久那个啃胡萝卜的醉汉就由他本人饰演。杰克逊的女儿凯蒂也客串出现在本片中,饰演在跃马酒吧中给索林和甘道夫端酒的女侍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不仅为恶龙史矛革配音,他还亲身上阵表演,是史矛革动作捕捉的原型。为了创作出龙的动作,康伯巴奇还在伦敦动物园爬行动物馆潜心学习了鬣蜥和科摩多巨蜥的动作模式。
精灵王子莱戈拉斯奥兰多·布鲁姆比在《史矛革之战》中饰演他老爸精灵王瑟兰迪尔的李·佩斯大两岁。
2011年进行拍摄时,影片中并没有奇力、塔瑞尔、莱戈拉斯的三角恋戏份,但因为制作公司的要求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补拍,这些改动被加到了电影最终版本里。
女精灵塔瑞尔并不存在与托尔金的原著中,她是电影版的原创人物。编剧菲利帕·鲍恩斯说,“她代表了红发的人们,她活力四射,有特殊的女性活力。这完全符合托尔金本人的精神。”
除索林·橡木盾的饰演者使用真发外,影片中演员们所用的假发基本上都是用喜马拉雅山的牦牛毛制成的,化妆和毛发设计组在18个月内用去了20公斤的胶水以及450公里长的牦牛毛。
甘道夫在《霍比特人》中的假鼻子其实比《魔戒》中的更大。此外,他还多了一条银色围巾,这条围巾正好还原了原著中的描写。不过原著中,他的灰帽子其实是一顶蓝帽子。
剧组中最高的人保罗·兰道尔(被大家称为“高个”保罗),差不多有2.16米,担任过甘道夫、贝奥因、莱戈拉斯等多个角色的比例替身。《魔戒》中甘道夫等多个角色的比例替身也是他。
剧组在搭建恶龙史矛革的巢穴时,用完了大洋洲所有的金色漆,最后只能从德国进口[9] 。
5获奖记录
编辑
时间 名称 奖项 种类 得奖者
2014年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音响效果 提名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最佳音效剪辑 布伦特·比尔格
最佳视觉效果 埃里克·雷诺兹
2014年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提名 埃里克·雷诺兹
最佳化妆/发型 理查德·泰勒
2014年 土星奖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丹·汉纳
最佳女配角 提名 伊万杰琳·莉莉
最佳导演 彼得·杰克逊
最佳编剧 彼得·杰克逊、菲利帕·鲍恩斯
最佳特效 埃里克·雷诺兹
最佳配乐 霍华德·肖
最佳奇幻电影 全体剧组
最佳化妆 理查德·泰勒
2014年 MTV电影奖 最佳打斗场面 获奖 奥兰多·布鲁姆、伊万杰琳·莉莉
年度影片 提名 全体剧组
最佳银幕变身 奥兰多·布鲁姆
最佳英雄角色 马丁·弗瑞曼[10]
6幕后制作
编辑
虚拟摄影
影片中的特效场景都离不开幕后的维塔工作室,当拍摄结束后,还有大量
影片海报
影片海报(7张)
的后期制作等着导演和工作室成员们。为了某些特殊场景,还需要导演彼得·杰克逊在一片布有特殊装置的空间中,手持带有虚拟坐标的摄影机进行拍摄。这样的拍摄方式其实就像是3D第一人称游戏中的自由视角,可以自由地在场景中移动。通过计算机计算出相对位置,将虚拟场景中的画面显示在摄像机的监视器上。这种拍摄方式其实和在真实场景中拍摄无异[11] 。
对空气演戏
片场是无处不在的绿幕背景,拍摄《史矛革之战》的演员们大多数时候都要对着自己想象中的角色演戏。比如马丁弗瑞曼拍摄与巨龙史矛戈的“对手戏”时,要听着导演的引导,然后完成一系列的表情变化[11] 。
7影片评价
编辑
正面评价
场景壮丽 3D效果明显
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已经领略了彼得·杰克逊镜头下中土世界壮丽的景色。而在《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中,观众在继续这场旅程的同时将领略更多的场景变换,时而置身于阴森幽暗的森林,时而造访精灵族巍峨高耸的城堡,时而感受生死逃亡的溪谷大漂流,时而挑战恶龙史矛革藏宝的地洞。
在《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中,以比尔博·巴金斯为代表的矮人们在探险征程中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从恐怖狰狞的黑暗密林,与半兽人大战的溪谷漂流到孤山地洞中与巨龙的斗智斗勇,影片的画面不仅魔幻瑰奇,3D效果也非常明显。例如在穿越黑暗密林的场景中,观众会感到狰狞密布的枝桠伸出银幕,而暗处的巨大蜘蛛也在伺机待动,清晰地如同立在眼前一般。(时光网评)[12]
“真龙”驾临IMAX影厅
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中,霍比特人们和巫师甘道夫一直在讨
电影首映图片
电影首映图片(30张)
论霸占无数宝藏的恶龙史矛革。而在《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中,这只臭名卓著的恶龙终于现身,让观众一睹它的真容。彼得·杰克逊导演在制作特辑中表示史矛革身形极其庞大。IMAX顶天立地的银幕则将这只巨龙的身形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史矛革立起来的时候,观众会感受到从上到下的巨大威慑力。观众不仅会清晰观看到巨龙现身的震撼场景,甚至连史矛革狡黠的眼神和身体的褶皱都会纤毫毕现的展现在银幕上。同时,观众可以准确辨认出史矛革那具有“卷福”特色的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英伦腔调。(时光网评)[12]
《双塔奇兵》再现
这一部《霍比特人》收起了猜谜语过家家的儿童剧面孔,就像是《指环王》三部曲中的“双塔奇兵”,“史矛戈之战”完成了《霍比特人》三部曲的起承转合,多线叙述展开,解释了每支军队加入最终之战的前因。整部电影像是“双塔奇兵”的再现,美轮美奂的中土世界在十年后再次爆发出它最吸引人的魅力。这个目前为止最伟大的架空世界,既不全是对人类历史的影射,也不都是信马由缰的想象,它根植在人性既美好又黑暗的地方。(《新京报》评)[13]
中土世界再焕生机,重获魔力;《史矛革之战》是在《意外之旅》基础上的巨大进步,影片把观众带入未知世界冒险,成功交付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帝国》评)其他公司哪些愚蠢的幻想、冒险大片与本片无法相提并论,本片把各种奇迹展示出来,而不仅仅是刻画了电影史上最佳的龙的形象。(《村之声》评)《史矛革之战》既是一部畅快的娱乐大片,也是一段令人愉悦的冒险童话;影片神秘而又奇特,彰显了杰克逊导演在努力寻找《意外之旅》缺乏的“魔戒系列电影”的魅力。(《卫报》评)这部健康的,动作戏密集的冒险片,得益于影片保持了不断向前冲的势头和3D加持带来的震撼。(《综艺》评)
负面评价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影片的结果是:作为一个故事、作为一个冒险、作为一件艺术品的方向、作为一种视觉奇观,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如片名一样荒凉且失败。(《旧金山纪事报》评)[14]
8发行信息
编辑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香港Hong Kong 2013年12月12日
法国France
2013年12月11日
意大利Italy
2013年12月12日
德国Germany
2013年12月12日
英国UK
2013年12月13日 加拿大Canada 2013年12月13日
巴西Brazil
2013年12月13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13年12月12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13年12月26日 日本Japan 2014年2月28日[15]
票房成绩
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收入5435万元,次日8300万元,第三日约收入6300万,首周三天票房收入2亿元。顺利夺得内地票房冠军,也成为2014年海外片的内地首周票房冠军[16] 。
碟片发行
影片的DVD蓝光将于2014年6月16日发行,影片中文蓝光将推出三个版本,其中2D版包括常规版及限量进口铁盒版,而3D版本则收录包括花絮碟在内四碟套装。蓝光收录的花絮碟将独家收录超过2个小时的影片幕后海量花絮内容,包括“彼得·杰克逊邀您亲临拍摄现场”、“拍摄花絮”、“场景设计”等;蓝光正片视频采用1080P高清画面,采用英语原声及普通话杜比5.1原声声轨并配有中文字幕[17] 。
词条图册
『贰』 热刺 怎么了
北京时间11月23日凌晨,09-10赛季英超第13轮结束了最后三场比赛的争夺,热刺主场大开杀戒,9-1屠杀维冈竞技,迪福在这场比赛中一人独进5球,在射手榜上一战超越托雷斯以11球独霸榜首,列农进球并完成助攻帽子戏法;布莱克本客场2-0擒博尔顿。主队近四场连败。斯托克城1-0力克朴茨茅斯,弗勒打入全场唯一进球。
『叁』 篮球队伍
东部联盟 Eastern Conference
大西洋赛区
费城76人队 Philadelphia 76ers (Philadelphia)
波士顿凯尔特人队 Boston Celtics (Boston)
多伦多猛龙队 Toronto Raptors (Toronto)
纽约尼克斯队 New York Knicks (New York )
新泽西网队 New Jersey Nets (New Jersey )
东南赛区
亚特兰大老鹰队 Atlanta Hawks (Atlanta)
奥兰多魔术队 Orlando Magic (Orlando)
华盛顿奇才队 Washington Wizards (Washington)
迈阿密热火队 Miami Heat (Miami)
夏洛特山猫队 Charlotte Bobcats
中央赛区
印第安纳步行者队 Indiana Pacers (Indiana)
芝加哥公牛队 Chicago Bulls (Chicago)
底特律活塞队 Detroit Pistons (Detroit)
克利夫兰骑士队 Cleveland Cavaliers (Cleveland)
密尔沃基雄鹿队 Milwaukee Bucks (Milwaukee)
西部联盟 Western Conference
太平洋赛区
洛杉矶湖人队 Los Angeles Lakers (Los Angeles )
萨克拉门托国王队 Sacramento Kings (Sacramento)
洛杉矶快船队 Los Angeles Clippers (Los Angeles )
菲尼克斯太阳队 Phoenix Suns (Phoenix)
金州勇士队 Golden State Warriors (Golden State )
西南赛区
新奥尔良黄蜂队 New Orleans Hornets (New Orleans )
休斯敦火箭队 Houston Rockets (Houston)
孟菲斯灰熊队 Memphis Grizzlies (Memphis)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 San Antonio Spurs (San Antonio )
达拉斯小牛队 Dallas Mavericks (Dallas)
西北赛区
西雅图超音速队 Seattle Supersonics (Seattle)
丹佛掘金队 Denver Nuggets (Denver)
犹他爵士队 Utah Jazz (Utah)
波特兰开拓者队 Portland Trailblazers (Portland)
明尼苏达森林狼队 Minnesota Timberwolves (Minnesota)
『肆』 给我介绍一些国外当代画家
梵高,达芬奇,毕加索
可以说是最出名的了。
还有以下这些自己去慢慢参考吧!
印象派画家与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学画,以后成为印象派画家,善于画风景,多写生农村及城市景色,也画一些农民的劳动生活。绘画有诗意,画风朴实,用色鲜丽。曾一度受修拉影响作点彩技法尝试。作品有《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莱:(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国人,生于巴黎。早期作品细致,受透纳和康斯太布尔的影响。后来着重光和色的表现,喜欢画阳光中的河流和树林。作品有《鲁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马尔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点彩派)
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画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两个做帽子的女人》等。
后印象派:绘画开始从客观感受向主观表现转移。画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现代绘画之父之称,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企图借助于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表现体积。作品有《玩纸牌者》。画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他善于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的画幅,具有装饰风味和东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斗》等。画家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伍』 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新表现绘画谢谢
代表及起因: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巴塞里兹(Baselitz)、吕佩尔茨(Lupertz)、里希特(Richter)、彭克(Penck)、伊门道夫、西格马.波尔克(Sigmar Polke)、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不但展现了德国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强烈的历史、社会意识,也挽救了濒临灭亡的架上绘画艺术。
影响:20世纪初,德国的画家为抵御法国"艺术中心"殖民文化的影响,曾出现了表现主义思潮。1912年画家基尔希纳(Kirchner)公开发表声明:"德国美术必须用自己的翅膀飞,我们有责任把自己和法国分开。"(见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1页。)一时间,德国成了独立于法国的又一现代艺术中心。然而,遗憾的是,在德国纳粹执政期间所有的现代艺术遭到了禁止。希特勒提倡"德国化、民族化"的口号不仅背离了德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轨迹,也与国际现代艺术发展的总趋势相脱节。"二战"结束后,德国艺术家极力想摆脱"战败国"所留下阴影;同时,又想极力摆脱纳粹统治在文化艺术上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尽快地形成既与国际主流文化接轨又与以美国为中心的"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相对峙的局势。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崛起,一大批酝酿已久,一直处于边缘的青年艺术家在柏林、科隆、汉堡脱颖而出,成了德国当代艺术主流。这一"主流"带有明显表现主义倾向的绘画样式既不同于20世纪初的诺尔德(Nolde)、基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又迥异于以美国为中心的"抽象表现主义",故被人们冠以"新表现主义"之称。
以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为代表的既非纯粹的具象,又非抽象的"纯绘画"创作率先摆脱了抽象表现主义和即定的"题材"及"美学规范"的束缚,坚持架上创作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后殖民霸权相对抗,使濒临死亡的德国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
如果说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的艺术为避免"观念艺术"主题的引诱而使绘画走向了纯形式的探索,那么,伊门道夫为代表的更年轻一代的画家则在纯形式的基础上又赋予"新表现"绘画以精神和政治性的意义;如果说前者为80年代德国绘画的崛起奠定了形式的基础,那么伊门道夫等艺术家的艺术则为80年代德国绘画在精神与社会层面进一步创造性的表现和社会的变革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伊门道夫创作的十几幅《德国咖啡馆》系列组画可以多次看到纳粹的徽章,那种狂乱、醉态、淫荡、摇滚乐……光怪陆离的情景不难看出是德国历史、现实、政治、神话传说和艺术家自身经历的有机结合,是生动、复杂而又极富创意的图像符号的组合,也是典型的用绘画反映社会现实的德国"新表现主义"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以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伊门道夫、基弗、波尔克和彭克为代表的德国新绘画运动不仅为德国后现代艺术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濒临灭绝的架上绘画艺术再度崛起。
一.观念风潮中凸现的异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放在20世纪末后现代观念艺术涌动的背景之下,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具有某些另类视觉力量。经过偶发艺术,事件艺术,观念艺术以及激浪派艺术所进行的努力,以观念,行为,表演,照片,文字以及实物作为艺术媒介的潮流在战后的艺术界得到确立。而抽象主义的绘画俨然已经成为架上绘画的主流风潮,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实数异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游离于时代风潮的艺术可能性?艺术史叙事的沉积常常反射出一些意外的线索。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伊门多夫的老师正是二战后艺术界的精神领袖波依斯,他所推崇的“扩展的艺术概念”和“社会雕塑”影响深远。1965年博伊斯表演名作了《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这对伊门多夫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这使他强烈感受到社会生活和艺术边缘的模糊和消解。面对美国抽象主义的疯狂侵袭,他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用以抵制来自资本主义消费物质生活无限膨胀的社会形态。作为一个典型的日尔曼人,他表现得比观念先锋博伊斯还激进。“别再画画了”的话被涂抹在床板上,床腿上扣着博伊斯签过字的帽子,使用政治话题,利用偶发事件和示威活动来引人注意,还在绘画上标上口号来加强效果。在经历了这一些艺术形式的左右游移之后,1971年他开始坚定地从事架上绘画,直至今天。
在伊门多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前世,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模糊的艺术图志。大师们在受到“老”达达和“新”达达们的引诱之后,他们产生的诱果是却对绘画创作主题的质疑;具有冷漠质感的抽象绘画,带有某些精英思想的痕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反诘却是始终保留形象的对抗气息。
在那个时代,德国新表现主义有着后现代主义的头脑,却长着现代主义的身躯,它或许是个美妙的怪胎。
二.对政治话语的敏锐感知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吕佩尔茨常常将纳粹时期的各类符号引入绘画中,纳粹军帽,纳粹徽章,利用这些陈述他需要的画面语言。直视二战留下的伤痕,是他在后现代主义中过滤出的思考角度;并非直意的挪用,是在变化中调和出他需要的视觉力度,吕佩尔茨也说:“我的画里充塞了对于未来的秘密符号,我自己不懂,观众也不明白。”他的画面中没有历史的陈述,却有形式的的探索,利用纳粹图志探究的可能性,直击抽象艺术的形象滞空。
而伊门多夫不断思考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带来的艺术可能性。在七十年代,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做一个政治风景中的画家似乎成了他在20世纪后期的一个问题。他一直关心着艺术家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的问题,是社会的边缘,还是文化的延续者?他的赫赫宣言是艺术家应该是文化的舌头。“视觉寓意”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们对塑造可视化物资形态上的突围,伊门多夫常用的猴面人身的形式语言代表着他政治启发性的姿态,而他酷爱选择的题目《无题》之作透视着内心自身的政治思考。他的绘画融合了一种贯彻始终的自我怀疑精神,对自身身份的焦虑感,政治良知和享乐主义的态度。他试图在政治激进主义的态度和根植于心中的感性绘画世界之间找到一种协调方式。同时,他与未来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美术成为政治及宣传的工具不同,他的绘画可以说是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混合的,东,西方的象征体系而传达的,并涵盖个人的愿望与哲学的符合性象征体系。
无论是中古以来的古典绘画中的宗教题材,还是印象派的关注真实光影,画家对现实政治的感受往往是鲁钝的,但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大师们却在自我精神的审视和外部政治的影响中折射出新的绘画语言。
三.对德国传统表现主义的延伸和叛离
德国传统表现主义的历史远溯到二十世纪初的桥社和青骑社,他们追问内心的强烈,桥社的一反传统学院派的谨慎写实,提出艺术主观赋予物体表现力,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强调笔触运动的节奏和韵律,以及由此造成的厚重肌理。他们曾给古典主义猛烈冲击。
但德国传统表现主义很少有象征性。德国的早期表现主义基本上没有观念,尤其没有当代艺术所强调的政治和社会批判的观念,他们是用色彩和笔触来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情绪,并以此去对抗失去了人性的现代城市,而不是用艺术家的思想去与之进行观念的对抗。在这一点上,德国新表现主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后现代头脑,巴塞利兹在创作中逐步发展了一种标志他个人风格的创作方式――将人物倒置。要知道,我们看到的倒置并不是仅仅是一种悬挂方式,艺术家本人在创作时也是倒着画的。对于这样独特的形式,他首先是对传统绘画中对文学性主题凸现方式的一种颠覆,试图让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画面本身而非主题。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画面上,主题则自轻易地被削弱了;其次也表现出他对当时流行的抽象主义绘画的一种抗拒,对于空洞无物的抽象绘画,他对抗的姿态是始终保留了描绘事物的形象性。戏剧性的颠倒的画面形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绘画存在主义的生活情感的磨擦面,他需要通过颠倒形象来作为画面形式的修正液,达到强化表现的目的。而另一位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彭克关注的不仅仅是德国的现实社会状况,而是试图用具有原始质感的涂鸦式符号表现支配人类的那些原始的欲望与潜在的心理意象,并借此揭示导致人类的暴力与战争的深层原因。他的涂鸦可谓是一种自创的艺术符号,仿佛具有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的稚拙,又有古埃及人象形文字的影子,我们看不出符号的形式指向,却可以看到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们的观念探索。
『陆』 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约尔格·伊门多夫
他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当时的东德还曾称他是修正主义,从这些名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极强的政治性的艺术家。这些冠名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都渐渐失去意义,而他的艺术本身依然是世界艺术中有持续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关于伊门多夫的研究总是从他在1966年的绘画开始。60年代他是博伊斯的学生,新潮运动红红火火的时候,1965年博伊斯表演了《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这对伊门多夫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他深感画面和语言的局限性,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用以抵制资本主义的美学,表现得比博伊斯还激进。别再画画了的话被涂抹在床板上,床腿上扣着博伊斯签过字的帽子,使用政治话题,利用偶发事件和示威活动来引人注意,还在绘画上标上口号来加强效果,其实就差不多是画了很多宣传画。现在他说那时候他有点左倾机会主义。1971年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社会主义政治研究回归到艺术创作,他相信艺术可以是社会变迁的载体,艺术家的拳头也是拳头,要表达一种社会责任只有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才能,不能只搞运动,对于他,还是刷子更利于表达。70年代,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做一个政治风景中的画家似乎成了他在20世纪后期的一个问题。他一直关心着艺术家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的问题,是社会的边缘,还是文化的延续者?他说艺术家应该是文化的舌头。 70年代,伊门多夫生活在西柏林,而他的好友,也是后来的新表现主义重要人物彭克在东柏林,他们不能见面,只能写信。在这期间,他开始创作《咖啡馆德国》系列,不同于彭克在视觉上探索一种理想语言,伊门多夫是在故事化的形式下描绘现实和政治意识的状况,在描绘当时受分裂之苦的德国状况的这个系列作品中,他设置了种种隐喻的形象。1978年,他在第三幅《咖啡馆德国》里画了一个拥挤倾斜的空间,他把自己画在正中间,睡着了。他身后镶满镜子的柱子映出当时东西德之间最明显的分界点――布兰登堡大门。Hu是《咖啡馆德国》系列中的一幅,其中的人物和符号都是从德国社会和历史中取材的,是德国艺术家涉及第三帝国题材这个禁区的最初作品之一,在左下角有希特勒在解说欧洲的崩溃,旁边是兴登堡,列宁被画得很突出,桌子后面是伊门多夫的朋友们,其中有彭克、巴塞里茨,以及他本人。 有人以这个系列为题做过博士论文,主要探讨的是艺术家在社会环境下的艺术态度,而当时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分裂。伊门多夫说,不仅有东西德的分裂,还有因为美苏冷战而导致的世界的分裂。自然景象很少出现在他的画面,因为现代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少有自然景观。政治和当代历史是他绘画的主要素材。 伊门多夫属于德国新表现主义流派艺术家。德国新表现主义是80年代欧洲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流派,这个流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作为对美国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的一种反动。直到今天,伊门多夫虽然不再愿意就欧洲和美国艺术的区别泛泛而论,但他依然愿意说,安迪?沃霍利用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大批量生产,那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的艺术家。而他依循的传统更多是出于哲学和伦理的思考,以及达达派社会批判的态度。欧洲在经历了美国的极少主义、后极少主义、意大利的贫困艺术、德国的新潮艺术后,80年代,是一个由贫困的艺术到渴望绘画的时代,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正当其时中断了抽象艺术在德国的直线发展。他们要重返画面,重返形象,在画面上追求一种粗犷的、原始稚拙的风格,而且他们所画的内容总与那个年代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1976年,伊门多夫在威尼斯说过:我赞成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的众多途径中的一种。他很确信艺术在改变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他的艺术不单是政治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我的画面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每天人们是如何和别人闹崩的;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无非是一个问题,从民族分裂中可以看到是什么东西使世界分裂,这些才是我的艺术的深刻理由。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画不能卖,也不能展览,他当了11年的美术教员,养活自己。柏林墙倒下了,伊门多夫现在变成了欧洲最富有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画室占了一大片街区。而他作品要运出德国到中国展览还要向政府提供巨额担保,保证返回德国。
『柒』 一幅画9张脸的那个画是属于甚么画派的
超现实主义,你可以在其中一位艺术大师达利的画作中找到类似作品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t 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一只安达鲁狗(Un Chien Andalou)》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超现实主义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可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超现实主义者确信,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具有超现实性,这种超现实性使得思想的梦幻能自由翱翔。这是超现实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不是象征主义或抽象派。因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是要去创造一种新的现实,一种高于生活的现实,即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出现于1917年剧作家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之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第一组展览出现于1925年,参加者中最有名望的是毕加索。时装设计师中最成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是埃尔莎·夏芭亥莉(Elsa Schiaparelli)。她曾把一只高跟鞋倒立着变成一顶时髦的帽子。在常常是非理性的颠颠倒倒的时装世界里,她发现超现实主义是能够找到一席之地的--那些用剪刀绞破的牛仔裤和鸡冠般高高竖起的发型有什么理性可言?
马丁(Richard Martin)在《时装与超现实主义》一书中对时装与超现实主义联姻的过程有着恰如其份的描述。在1983、1984年间,超现实主义时装获得了全面复兴;1985年,由拉格菲尔德完成了"蛋糕帽"和"安乐棱帽"。今天,超现实主义时装的款式和图案比比皆是。
研究发现,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最关注的是人体和它的局部。时装也是表现人体,只不过时装遮盖人体多一点而已。作为遮盖人体艺术的时装,设计师们寻找各种方法再现人体的美。圣洛朗推出的金黄胸铠圆满地表达了人体的惊人效果。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女性胸的装饰结果,恰恰强调了装饰里面隐藏的东西。当然,通过某种暗示也能表现人体。1984年卡特巴杰在风衣上绣着一句极富挑逗性的法文:"我没穿裤子"。在超现实主义设计师的眼光里,这也许是给时装下的最确切的定义。虽然,按常理来说未免有点过份。然而,它确实道出了超现实主义时装的内涵。必须承认的是,富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时装,色情成份到处可见。我们还发现,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在相饰上很下功夫。原因是,作为脖子上的戏台--帽子,极易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
时装与超现实主义艺术虽有相通之处,但其本身有异于超现实主义艺术。时装的超现实性样式的出现主要是作为图解艺术的时装迎合了时装商业。因为通过广告、报刊、美术和摄影,使得超现实主义精神广为流传。其中,设计师和时装评论家的力促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捌』 《哈利波特》中纳威扮演者的资料
《哈利波特》的主要扮演者:
哈利波特
Daniel Radcliffe
中文名: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昵称丹:Dan,Danny
饰演人物: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呢称:Dan, Danny, Daniel , Do--it--again Dan(在拍摄时的称呼)
生日:1989年7月23日
眼睛:碧蓝
出生地:伦敦的Fulham
星座:狮子座
身高:1.70
母亲:Marcia Gresham(经理人),44岁
父亲:Alan Radcliffe(文学代理),46岁
宠物:Binka & Nugget(柯利牧羊狗)
学校:位于伦敦,但不只是哪一所,他转学了!
眼镜:他需要,但他不喜欢
最喜欢的动物:狼
喜欢的电影明星: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得曼
喜欢的歌星:U2
音乐: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最喜欢的科目:科学,体操
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世界摔跤,一级方程式赛车,英国富勒姆球队的铁杆球迷
拿手项目:田径和体操
HP中喜欢的角色:海格和韦斯莱一家
最喜欢的HP:哈利波特和密室
最喜欢的魔法工具:隐身衣
喜欢HP中哪个剧情:下国际象棋
将来:打算从事音乐,写作或者体育方面的工作
哈利系列: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犯》
角色:小天狼星布莱克
电影场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后的棋盘,对抗伏地魔, 魔鬼网
《哈利波特与密室》——与马尔福的对话,决斗俱乐部
电影台词:伏地魔
(除哈利波特以外的)书:Louis Sachar's “Holes”
电影:Moulin Rouge(红磨坊/梦断花都/情陷红磨坊),12 Angry Men(12个愤怒的男人),
Shakespeare in love(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莎翁情史),Apollo 13(阿波罗13/太阳神13号)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不清楚它的中文译名,这是丹在奥斯卡里说过的,是一部黑白片),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庶),The Dish(天线)
电视:Simpsons(阿森一族)
糖果:Mars bar(一种巧克力)
饮料:Diet Coke(健怡可乐)
食物:麦当劳
颜色:绿、红、金
数字:9
爱好:电影、写作、读书、跑步、运动、音乐
女演员:Julia Roberts(朱莉娅·罗伯茨),Kate Winslet(凯特·温斯蕾特),Catherine Zeta-Jones(凯瑟琳·泽塔--琼斯),Kate Hudson(凯特·哈德森)
Renee Zellweger(蕾妮·泽尔维格),Kirsten Dunst(克斯汀·邓斯特)
男演员:Tom Hanks(汤姆·汉克斯),Ben Stiller(本·斯蒂勒),Jude Law(裘德·劳)
Ed Harrie(艾德·哈里斯), Robert Deniro(罗伯特·德尼罗)
偶像:蜘蛛侠
T 恤设计: Mambo
小机械: 随身听CD机
哈利的品质:忠心,支持自己,有好奇心
体育:Fulham足球(英超),世界摔跤(特别喜欢Rocks, moony注:中文译名为“岩石”,
在今年的荷里活/好莱坞 的新电影“蝎子王”里充当男主角), 一级方程式赛车
音乐:Rem、 U2、 Stereophonics、 Dido、 JJ72、the Sex Pistols、 the
Undertones、 the New York Dolls、the Stranglers
不喜欢的东西:
食物:蛋糕
学校科目:数学&法语
曾去国家:西班牙、瑞典、法国、意大利、巴拿马、美国
女朋友:暂时没有
丹的电子邮箱地址是:
(1)[email protected]
(2)[email protected]
(3)[email protected]
赫敏
姓名:Emma Watson
译名:艾玛-沃特森
生日:1990年4月15日
出生地:英国牛津市
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她唯一参加过的银幕演出就是四部《哈利波特》电影,但毫无疑问,这已经足够让她红透半边天了,这个角色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有些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她也一定是满头的棕色头发。但对她来说,电影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业余时间里,她还是坚持自己的爱好,曲棍球和辩论。
罗恩韦斯莱
中文名: 鲁伯特·格林特
英文名: Rupert Grint
性 别: 男
生 日: 1988-8-24
个人简介:
《哈利波特》系列这个其貌不扬的英国小男孩完全是凭借一部那部众所周知的童话而出名的,而在此之前,他仅仅参加过一次学校舞台剧演出,但他还是勇敢地参加了这部他非常喜欢的电影的试镜,毫无疑问,他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说他击败的几百个竞争对手看上去都比他漂亮。
自从出演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后,他在彼得·休伊特执导的《神屁太空人》中扮演了一位年轻搞笑的教授,和西蒙·卡娄和斯蒂芬·弗瑞同台表演。他最近当然又在《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再度扮演了罗恩·韦斯莱
演员作品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哈利波特3之阿兹卡班的囚徒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
神屁太空人 Thunderpants (2002)
Harry Potter: Behind the Magic (2001)
曾出演过学校戏剧,并曾与当地戏剧团合作演出。他最近的演出包括在《安妮》中饰演匪徒"公鸡",以及参演《彼得·潘》。在学校里他曾在《格里姆传说》中饰演角色"高跷皱皮",还曾在一次才艺表演中出演了"神秘梅格"
在BBC电视台节目《全球新闻》上看到了《哈利·波特》的选角启事之后,鲁伯特便参加了角色"罗恩·韦斯莱"的选角面试。
鲁珀特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在赢得罗恩·韦斯莱这一角色之前,他参加过学校表演队和当地剧团的演出。包括:在《安妮》(Annie) 中扮演小流氓 Rooster,参演《小飞侠》(Peter Pan) 以及在《格林童话》(Grimm Tales) 中扮演 Rumplestiltskin
出生日期:
1988年8月24日
出生地点:
Watton-at-Stone, Hertfordshire, England, UK
原名:
Rupert Alexander Grint
身高:
178cm
金妮韦斯莱
BONNI WHIGHT
91年生,头发红色
英国人
她是《哈利·波特》电影中金妮·韦斯莱的扮演者
金妮·韦斯莱是韦斯莱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也是7兄妹中唯一的女孩,现就读于霍格沃茨魔法与巫术学校,在格兰芬多,比哈利小一岁
金妮·韦斯莱在第一部中就出现过,那时哈利·波特想知道怎样进入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看到一个火红头发的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询问她能不能去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55页)
在第二部中,金妮·韦斯莱到霍格沃茨上学,因卢修斯·马尔福趁大家不注意,把伏地魔年轻时的日记给了金妮,伏地魔的记忆指使进你打开密室,放出蛇怪,后来又被带到了密室里,最后被哈利·波特救出
HP6中,她是个重要的角色——哈利·波特的女友
纳威·隆巴顿
马泰·刘易斯Matthew Lewis 饰演纳威·隆巴顿
卢娜
伊文娜·林奇
姓名:Evanna Lynch
译名:伊文娜·林奇
绰号: Ev
国籍:爱尔兰(Ireland )
生日:1991年8月16日
星座: 狮子座
职业: 演员、模特
出道日期: 2006年
出道作: 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网站: http: //www.evannalynch.net/
家乡:海边小镇Termonfeckin
身高:1.524米
头发:棕色
眼睛:蓝色
学校: Cartown National School
中国属相:羊
父母:玛格丽特、多内林奇
兄弟姐妹:姐姐艾米丽和其他两只宠物(Luna 和 Crookshanks)
伊文娜·林奇Evanna Lynch,1991年8月16日, 是一位爱尔兰女演员, 因演出《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卢娜·沃夫古德(Luna Lovegood)一角而闻名 。
她与她的父亲 Donal、母亲 Marguerite、 姊姊 Máiréad 和 Emily 及弟弟 Patrick 同住。
2003年,她11岁时因为生病住院,就在医院里开始看了哈利·波特小说, 因此迷上了哈利·波特。 她甚至还写过许多信给作者J·K·罗琳,向作者感谢这些故事带给她欢乐。
她养有两只猫,分别叫 Luna 和 Crookshanks。
演出生涯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她第一次演出的电影。 2006年1月23日公开甄选这个角色的演员时,卢娜的扮演者选秀在1.14号在伦敦举行,有15000名13至16岁的女孩参加,经过2轮淘汰,有400人被选出,在最后一轮淘汰中,伊文娜·林奇在最后3人中被选出,获得卢娜·沃夫古德这个角色。
关于Evanna:
她是个超级哈迷;
她养了两只猫,名字分别是卢娜和克鲁山克斯;
卢娜演员竞选开始时,她说服了父母让她出院一天,以便能去竞选;
她有一本JK罗琳亲笔签名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为了参加卢娜演员竞选,她和爸爸特意坐飞机飞到伦敦。
演艺经历: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饰 卢娜
卢娜概述:
卢娜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一名14岁少女,哈利·波特的同班同学。她和金妮同级,她的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怪人。这可并非浪得虚名,她的的确确和其他的孩子们大不一样。她衣着异于常人,她向每个乐意听她的人宣扬她的那些奇怪的理念,而且在某些方面她似乎有些脱离现实。她对什么是得体举止的观念也很古怪。比如,在一场魁地奇比赛中,其他学生都挥舞着横幅或者戴着玫瑰花结并穿着球队传统颜色的服装表示对球队的支持,她却搞了一顶狮头形状的帽子,有真狮头那么大,戴在头上,它还会发出非常逼真的狮吼。
卢娜经常是大家玩笑的对象,人们背后叫她疯姑娘洛夫古德。她为了保险起见,习惯把魔杖插在耳朵后面。她还拥有一条胡萝卜项链。同学们总是偷走她的东西,她在学期最后一天总是得贴告示要求大家把东西还给她。她的怪癖——如把黄油啤酒的瓶塞和红萝卜拿来作首饰——让她成为大家作弄和嘲讽的对象。但总而言之,卢娜对这样的行为总是令人惊讶地忍耐和包容。虽然她肯定知道大家对她的作弄,但她从不反击,甚至似乎根本没注意到大家的作弄,比如她知道大家叫她疯姑娘,但她能不动声色地告诉哈利这事。
哈利于1995年9月1日在霍格沃茨特快上第一次遇到卢娜。他、金妮、纳威与她坐在一间包厢里。她当时正上下颠倒地读着一本《唱唱反调》杂志。她告诉大家其父是该杂志的编辑,而魔法界的大部分人都当这份杂志是个笑谈。她笑的似乎很大声,会一个劲盯着其他人看,总之是个很怪的旅伴。当秋张过来和他问好的时候,哈利内心中希望当时自己要是和一些更酷的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卢娜和纳威之流。
哈利捉摸不懂她,特别是当他发现卢娜是除他自己外唯一一个也能看到夜骐的人。她告诉他,他的头脑和她一样清醒,这对哈利来说,可真不是什么安慰的话。这一学年中,卢娜一直是哈利和伙伴们忠诚的朋友。除了和拉文克劳的比赛外,在所有的魁地奇比赛中她都支持格兰芬多。当大家都怀疑哈利的时候,她敢于站出来表示自己相信他。她参加了邓布利多军,并非常努力地学习。刻苦的训练在神秘事务司一战中发挥了作用,她在战斗中与食死徒勇敢搏斗。
然而,或许卢娜最伟大的时刻是在学期末,当时哈利正为失去教父悲痛不已。他花了几个小时想要联系上小天狼星。他试过类似降灵会一类的方法,还和幽灵对话,想找出和死去的人对话的方法,但这一切只是徒劳。卢娜碰到哈利的时候,她谈起她相信总有一天她可以看到自己已故的母亲,这样的信念给了她安慰。这样几乎类似基督徒关于死后生活的信念,从一个相信那么多不寻常事情的女孩口中说出来,给哈利不少安慰。
有趣的是,卢娜似乎比同龄人要镇静自若得多。她经常望着远方,超脱于周遭的一切。虽然她那些坚定不移的信念不为旁人所接受或理解,但却赋予她尊严。1995-1996学年度结束时,她已经成为哈利、罗恩、赫敏的朋友和伙伴。
卢娜一家可能就是前文提到的住在奥特里-圣卡奇波尔村附近的洛夫古德一家。她父亲是《唱唱反调》的编辑,叫西诺费利·洛夫古德(见《哈利波特与死圣》第20章 Xenophilius Lovegood)。她母亲是一个很喜欢做实验的女巫。卢娜9岁那年,她因一条咒语出了大错而不幸丧生。卢娜常常很想念她,但她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再见到母亲,这让她觉得很安慰。
卢娜虽然为人有些古怪,然而却是哈利·波特对抗伏地魔最重要的同盟之一。
阿不思·邓布利多
迈克·甘本爵士(饰 阿不思·邓布利多)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霍法学校睿智且倍受尊敬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
甘本于1963年在都柏林的爱德华兹/迈克利阿玛剧院开始自己的表演生涯。他是劳伦斯·奥利维尔属下最早的老维克国家剧团成员之一,在出演过多部戏剧后加入了伯明翰代表剧团并扮演了奥赛罗。在此后的40年中,甘本成为了他这一代中最出色的舞台剧演员之一,曾凭阿兰·埃克本的《拒绝的合唱》和《伽利略和沃尔普尼的生活》获得过奥利维尔奖,后者还为他赢得了1995年《标准晚报》最佳男演员奖。
西弗勒斯·斯内普
【中文人名】 艾伦·里克曼
【英文全名】 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
【出生日期】 1946-02-21 (真没想到,看上去40多岁的斯内普,已经59了……)
【 身高 】 六呎一吋
【出生地点】 Hammersmith, London, England, UK
【家中排行】 第二
【婚姻状况】 未婚 (女友是Rima Horton)
【 现职 】 英国皇家戏剧院的舞台剧演员, 电视演员,电影演员, 导演, 编剧, 经理人, 配音员
艾伦·里克曼 (Alan Rickman) 扮演了电影中神秘莫测的魔药课教授和斯莱特林学院院长西弗勒斯·斯内普。
艾伦·里克曼是英国备受尊敬的电影、电视、舞台三栖演员,因在多部电影中有出色表演而享誉全球,这些电影包括:《虎胆龙威》(Die Hard)、《艺海奇缘》(An Awfully Big Adventure)、《天生赢家》(Bob Roberts)、《一屋一鬼一情人》(Truly Madly Deeply)、《闭上眼睛》(Close My Eyes)、《耀武扬威》(The January Man)和《银河访客》(Galaxy Quest)。
他还主演了《梅斯梅尔》(Mesmer),并因此被评为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他因出演《理智与情感》(Sense & Sensibility) 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 而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提名,因《侠盗王子罗宾汉》(Robin Hood:Prince of Thieves)而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男配角奖。因《一屋一鬼一情人》、《闭上眼睛》和《侠盗王子罗宾汉》而被评为本年度伦敦标准晚报最佳男演员。最近的电影作品包括:《爱情洗剪吹》(Blow Dry)、《寻找约翰·吉辛》(The Search for John Gissing) 和《剧本》(Play,Beckett on Film 出品,安东尼·明格拉 (Anthony Minghella) 导演)。
里克曼因在 HBO 的《拉斯普钦》(Rasputin) 中扮演神秘的俄国修道士而获得 1996 年艾美奖、金球奖和美国演员协会奖最佳男主角。其他电视作品包括:《恩人》(Benefactors)、《革命见证》(Revolutionary Witness)、《男儿气概》(Spirit of Man)、《往日憾事》(Pity in History)、《巴切斯特传》(Barchester Chronicles)、《逮捕》(Busted)、《弑夫情案》(Therese Raquin) 和《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 Juliet)。
德拉科·马尔福
汤姆·菲尔顿(饰 德拉科·马尔福)再次扮演了哈利·波特的死对头,斯莱特林学院的男学生德拉克·马尔福,他在所有四部哈利·波特电影中都出演了这一角色。
汤姆参加职业演出已经有9年了,1996年时他第一次登上大银幕是在彼得·休伊特执导的《借债人》中扮演皮格林。1999年时,他在《安娜与国王》中扮演了茱迪·福斯特在银幕上的儿子路易斯。
大卫·塞夫利在片中饰演莱姆斯·J·卢平
小天狼星
加里·奥德曼(饰 小天狼星)再次扮演了哈利被冤枉了的教父,最近从阿兹卡班监狱逃走的小天狼星。
奥德曼从1979年开始在伦敦的舞台上开始演艺生涯。在1985年和1989年间,他只在伦敦的皇家宫廷剧院演出。1985年,他凭借在《教皇的婚礼》中的表现被伦敦的《剧终》杂志评为最佳新人。同年,他和安东尼·霍普金斯爵士共同获得了伦敦评论家协会的最佳男演员奖。
鲁伯·海格
罗比·科特瑞恩(饰 鲁伯·海格)再次扮演了霍格沃茨深受欢迎的看守鲁伯·海格,这位保护神奇生物课的老师也是哈利、罗恩和赫敏的好朋友。
科特瑞恩是英国最多产且最受尊敬的影视演员之一,他在逾三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多次获奖。迄今为止,他在一段辉煌的电影生涯中曾出演过40多部电影,包括最近在《十二罗汉》中扮演松井。当然他也参演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他曾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获得过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和伦敦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配角提名,并获得过苏格兰电影最佳男演员奖。
米勒娃·麦格教授
玛吉·史密斯女爵士(饰米勒娃·麦格教授)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舞台和影视女演员之一,受到同行和大众的一致尊敬。她获奖无数,包括两次奥斯卡奖,并被授予最高级巴思爵士和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还因主演《我在昂布里亚的家》获得过艾美奖。最近,她因在罗伯特·奥特曼导演的广受好评的《戈斯福庄园》中扮演的角色获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和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的提名。
芙蓉·德拉库尔
克雷芒斯·博伊斯(饰 芙蓉·德拉库尔)扮演了代表布斯巴顿魔法学院在三强争霸赛中与哈利·波特、塞德里克·迪戈里和威克多尔·克鲁姆比拼的学生芙蓉·德拉库尔。
博伊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由吉利斯·迈克基农执导,罗伯特·卡莱尔主演并大获成功的小型系列剧《火药、背叛和阴谋》中扮演了苏格兰玛丽女皇后,已被英国观众视为皇族。
秋张
中文名:梁佩诗 (这个很少用)
中文译名:梁凯蒂(英文译中文而成的)
英文名:Katie Leung
星座:狮子座
属相:兔
出生地:英国 苏格兰 马瑟韦尔
生活地:英国 苏格兰 马瑟韦尔
生日:1987年8月8日
父母:Peter Leung 和 Kar Wai-li (已离婚)
国籍:英国
身高:165cm
家庭成员:父亲、继母、两弟一妹
最爱读的书:《我是小鼬》
最爱的电影:《超人特工队》
特长:擅长的乐器---吉他和钢琴,会些舞蹈
业余爱好:听音乐.逛街.看电影,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学校:汉密尔顿学院
在《哈利·波特4》中,波特爱上了来自中国的张秋,而她的饰演者真的是个华裔女孩--梁凯蒂(Katie Leung)、这位年方二十的姑娘就是那个神秘的波特初恋女友。这个女孩因为东方人的外貌---大眼睛、黑头发、让人喜爱的灵气而击败了5000多位候选人出演这个角色,受到全世界哈迷的艳羡。让人期待的是,据说她与波特在下集中将有一个神秘浪漫的初吻。
【进入剧组】
梁凯蒂来自苏格兰一个香港移民家庭
梁凯蒂的家境富裕,她和父亲、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居住在苏格兰一所高级寓所内。父亲彼得1962年生于香港,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到英国定居。1986年在爱丁堡结婚,现在已同妻子分居。凯蒂父亲经营着一家中式快餐,由于经营成功和股票投资顺利,现在已是一名百万富翁。
父母离异并没有对凯蒂的心理造成过多的不利影响,她本人性格开朗,关于家庭情况她对同学们也从不讳言,平时她在父母家两头跑,同父母的关系都不错。
据说凯蒂是在两千多个人中脱颖而出的华裔女孩。不过有传闻说一开始凯蒂还有一个日本女孩为竞争对手,有一些中国人声称若不让凯蒂演秋·张这一角色,整个中国都会对《哈利波特》不欢迎。
在她得到这个角色后,凯蒂的父亲表示:“凯蒂得到这个角色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而凯蒂的邻居们在震惊之余,更是羡慕她的幸运:“不久她就会成名。”但显然凯蒂本人还不大适应在媒体前露面,面对镜头的凯蒂显然还有些紧张:“说实话我还没做好准备。但能够出现在《哈利·波特》里,还能和他谈恋爱,真是太奇妙了!”凯蒂的父亲说她不久之后将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为她工作,同时她也会接受专门的训练。
『玖』 迪福 怎么了
迪福36分钟5球铭刻历史 迪福刷新三项尘封纪录
迪福的5粒入球一举打破了英超半场个人入球最多;热刺单场个人入球最多;热刺主场进球最多三项纪录。
下半场开始后,谁也没有料想到英超历史上惊人的一幕开始了。迪福这位英格兰现役国脚开始了他的进球表演。第51分钟,迪福接列农右路传中,抢在布兰博之前扫射破门;第54分钟,博伊斯失误错过皮球,迪福突入禁区斜射远角入网;第58分钟,又是列农助攻迪福破门,完成他本场的帽子戏法。接下来,迪福又分别在69分钟、87分钟两度破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迪福一人独中五球,不但使得自己在英超射手榜上独占鳌头,更是打破了英超半场进球的个人纪录。热刺的其他三粒进球分别由伦农、本特利、克拉尼察完成。而维冈只是在57分钟时由奥地利中场沙纳尔打入一记有争议的安慰球,回放显示,他停球时明显手球。
迪福的5粒进球同时也打破了托特纳姆热刺的单场进球纪录,9-1的比分打破了托特纳姆热刺的主场进球纪录。在英超的单场进球球员光荣榜上,仅仅有阿兰希勒和安迪科尔可以与迪福比肩。而一人在一夜之间接连打破三项纪录,在英超历史上也属凤毛麟角。神奇的夜晚诞生不朽的奇迹,相信在未来岁月里,任何人要想在45分钟之内超越或者是平迪福的纪录,都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以下是比赛视频 一定要看哦
http://video.sina.com.cn/sports/g/v/2009-11-23/024935714.shtml
『拾』 欧洲历史上谁曾经为了女人放弃皇位
应该是爱德华八世。
1936年,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爱德华八世做出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壮举。虽然那位“美人”脾气暴躁、气焰嚣张,惯于削弱男方的阳刚之气,爱德华八世也丝毫没有觉得棘手。事实上,他对这种关系心满意足。
历史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名叫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的女子究竟有什么厉害手段,竟能让一国之君为之放弃王位。这个两度离婚的美国女人既不漂亮,又是位不折不扣的泼妇。还有证据表明,这位辛普森夫人曾经在爱德华身上实验过她从东方青楼里搞到的房中秘技,这就使整个事情变得更加荒诞可笑。
然而略显合理的解释是,爱德华本身希望在两性关系中能被一位强大的女性所统治。当时爱德华八世身边的一位朝臣尤利克·亚历山大(Ulick Alexander)认为,爱德华已被“某种性反常和自贬情结”所控制。爱德华的一位前情人弗丽达·达德利·沃德(Freda Dudley Ward)对此深表同意。她证实道:“只要我想控制他,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他。我可以对他为所欲为!爱情就是他身上的咒符,不论他爱上谁,他都会全心全意地变成对方的奴隶,完全依赖于对方。这是他的天性吧,他完全可以算得上受虐狂,他就是喜欢变得低贱,喜欢降低身份。他对此求之不得!”
如果这真的是爱德华的由衷愿望,那么辛普森夫人的确是他的理想伴侣。她对待前国王的态度仿佛是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脾气暴虐、言语刻薄。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不加修饰地表达着自己对爱德华的轻蔑,而且经常弄得爱德华眼泪汪汪的。“天啊,那女人真是个泼妇!”爱德华的朋友爱德华·梅特卡夫(Edward Metcalfe)惊呼:“过不多久她就要送他下地狱了。”
而她真的就那么干了。一次,他们邀请一群客人共进晚餐,那群客人正好见证了丑陋的一幕。事后,有人把这一切告诉了爱德华的传记作家菲利普·齐格勒(Philip Ziegler):用餐期间,温莎公爵(爱德华退位以后的头衔)请管家给司机捎个信儿,通知他第二天的用车计划。这时,温莎公爵夫人突然高举双手,然后狠狠地拍在桌子上。刹那间,举座皆惊,空气寂静得仿佛凝固一般。“在我的房子里轮不到你发号施令!”她反驳道。冷静下来以后,她连忙向左右邻座解释:“你们也都知道,平常都是公爵主外我主内的嘛。”此时,爱德华仍坐在坐位上,语无伦次地向她低声道歉。早在婚前,爱德华就习惯了如此的待遇。他的随从约翰·艾尔德发现,爱德华在向她求婚的时候就已“完全失去了自信,像狗一样追随着辛普森夫人”。在她的影响下,爱德华的生活从此变得异常空虚。
对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来说,保持独身是一种称心如意的生活方式。假如她结婚的话,她就得和丈夫分享统治权,但是她对于“英格兰女王”这个称号的热爱使她舍不得让别人分一杯羹。与平凡的家庭生活相比,她更喜欢独掌大权,并最终跻身于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列。她热中于向世人宣布:“我嫁给了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这位自封的“童贞女王”陶醉在臣民的顶礼膜拜之中,但是当她的侍女得到了她永远也无法得到的东西的时候,她却会表示出强烈的嫉恨,那样东西便是所谓的“家室之乐”。就像爱德华·斯塔福德(Edward Stafford)爵士后来发现的那样,她“与爱情势不两立”。在当时,谁若能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侍奉女王的宫廷侍女,她便可实现社会地位的飞跃,但是为了得到这样显赫的地位也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伊丽莎白一世要求这些侍女同自己保持一致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每天清晨即起,白天辛勤工作,夜间独守空房。任何侍女想要结婚,都必须得到女王的恩准,而这位嫉妒的女王绝不肯广赐恩泽,她一定会给她们设下重重障碍。一对新人往往要等待十几年,才会盼来伊丽莎白一世的宽恕和许可。年轻的侍女阿伦德尔小姐曾经毫无心机地向女王表示她爱慕一位男子,而且只要她父亲准许,他们便可以结婚。令在场人士惊讶的是,这一次女王居然仁慈地说:“你的确很诚实,我将替你向令尊提出请求。”这么强有力的支持令女孩兴高采烈,她以为这下自己的父亲绝对不会驳回她的请求了。紧接着,女孩的父亲罗伯特·阿伦德尔爵士被召进宫中,他诚惶诚恐地把准婚文书呈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此深表满意,令其退下,并告诉他:“余下的事情我来处理。” 然后女王召来阿伦德尔小姐并告之她的父亲已经同意婚事。女孩满心欢喜地答道:“如果陛下您也高兴的话,我将感到十分幸福。”此时她仍然相信女王会恩准她同自己选中的夫婿结婚。“你是该感到幸福的,但绝不会是因为这桩愚蠢的婚姻”,女王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令尊的准婚文书已经呈到我的手里,然而我发誓不会让你得到它。我看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跨入蠢货的行列了。”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令女孩目瞪口呆,女王玉手一挥,将她轰了出去。想得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准婚的确很难,然而对于任何胆敢瞒天过海的侍女来说,要面对的就不是困难而是灾难了。当侍女玛丽·谢尔顿同詹姆斯·斯丘达摩尔秘密结婚的消息传到伊丽莎白一世耳朵里的时候,女王龙颜大怒地将新娘扼死,还掰断了她的小指。埃莉诺·布里奇(Eleanor Bridge)认为“玛丽为结婚付出的代价无人能及”,但是和伊丽莎白的表亲—苦命的“九日女王”简·格雷(Jane Grey)的妹妹凯瑟琳·格雷(Katherine Grey)相比,这也许还不算真正的惨痛。在几年前的那场宫廷政变之中,凯瑟琳·格雷不但毫发无伤地逃过了与父亲和姐姐一同被处决的厄运,而且除了家产被罚没之外名誉依然清白,同时还幸运地在人称“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的宫廷里得到了十分显著的地位,而她亲人的头颅正是这位女王斩下的。但是1558年玛丽一世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以后,凯瑟琳在宫中的地位就有所下降。新女王就是不喜欢她的表亲,觉得她傲慢可憎。因此,伊丽莎白一世很少允许凯瑟琳接近自己,却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密切关注。根据先王亨利八世的遗诏,凯瑟琳处于第二继承顺位,如果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子嗣的话,王位就要由凯瑟琳继承,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必须对她严加监视。
凯瑟琳·格雷对自己的都铎王朝血统颇为自豪,但她未能继承这个家族的智慧。在服侍女王期间,她爱上了前摄政王的儿子爱德华·塞穆(Edward Seymour)。那位前摄政王在自己的侄子爱德华五世(伊丽莎白的弟弟)执政时期因犯叛国罪被斩首。凯瑟琳和爱德华·塞穆这两个罪臣的后代极不明智地开始暗中幽会,并逐步筹划秘密结婚。在计划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凯瑟琳和她未来的小姑子简·塞穆一同告病,于是她俩被准许不必在那天的游猎中伴驾。女王一行才走远,凯瑟琳和简就溜出王宫,乔装赶到泰晤士河畔爱德华·塞穆的住所。
凯瑟琳和爱德华就在那里秘密地举行了婚礼,证人只有简和主持婚礼的牧师,他是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临时借来的。他们两个急于成婚,连牧师的姓名也忘了问。简单的仪式之后,高度紧张的凯瑟琳就和她的同谋简一起溜回王宫,同样无人察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婚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数月之久。但是后来简·塞穆突然染病身亡,又过了一个月,一纸调令把爱德华·塞穆派往法国进行外交工作。没过多久,凯瑟琳发现自己怀孕了。秘密丈夫远在法国,婚礼的证人一个已死,另一个不知姓名,这几重打击令这位可怜的女士陷入无边的恐慌。况且她已经遗失了证明婚姻合法化的丈夫财产继承契约,这不啻于雪上加霜。方寸大乱的凯瑟琳将秘密告诉了另一位宫廷侍女圣罗夫人。圣罗夫人同样熟知女王心狠手辣的脾性,于是她严厉地斥责了凯瑟琳的愚蠢行为,不光是秘密结婚的事情,还有这次向自己的坦白,因为这也会给她带来灾祸。又惧又怒的圣罗夫人把凯瑟琳赶了出去。被恐惧折磨得几乎歇斯底里的凯瑟琳投奔到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罗伯特·达德利的居所,哀求他为自己说情。由于伊丽莎白一世随时会驾临此处,达德利不得不尽快安抚如惊弓之鸟一般的凯瑟琳,并保证会尽其所能地帮她说情,接着便派人把她送出宅邸。最后,伊丽莎白一世从她亲爱的达德利那里得知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但这丝毫没能使她温和行事。相反,她完全被激怒了。那厚颜无耻的表亲对自己的蔑视和欺骗已经够严重的了,更重要的是凯瑟琳同王位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任何王室成员的婚姻都必须经过女王和议会的一致首肯。因此凯瑟琳同爱德华·塞穆的结合又顶上一条叛国之罪。与其说伊丽莎白一世嫉妒婚姻的幸福,倒不如说她更珍爱自己手中的王权。凯瑟琳·格雷被立即关进伦敦塔,圣罗夫人因为没有及时汇报情况而遭受一样的厄运。接着,爱德华·塞穆被从法国召回,一同打入伦敦塔,与妻子分别关押,不得相见。其后,一个王室调查团就其“与凯瑟琳·格雷女士之间不道德的事件”对爱德华进行了一连串的审问。但是在一没证人,二没财产继承契约的不利条件下,爱德华实在无法支持自己关于该婚姻合法的大胆言论。
凯瑟琳同样受到了审讯,但是在1561年9月21日,调查团暂时停止了审问,因为那一天她生下了一个儿子。8个月以后,调查团继续审问并宣布:“在爱德华·塞穆和凯瑟琳·格雷女士之间不存在合法婚姻。”就这样,他们的儿子被贬为私生子。按照女王的意愿,这一家人由于“草率非法的性交”的罪名被继续关押在伦敦塔,不过一位好心的狱卒经常安排夫妻俩见面,结果没过多久凯瑟琳又怀上了一个孩子,这下凯瑟琳失去了所有被赦免的希望。虽然后来她被放出伦敦塔,交由她叔叔约翰·格雷勋爵进行监管,但是她再也没有与丈夫团聚。
1568年,始终未被原谅的凯瑟琳痛苦地死于肺炎。凯瑟琳的悲惨命运似乎根本没有让她的侏儒妹妹玛丽引以为戒。1565年,玛丽同高出自己一大截的王宫卫队长托马斯·凯斯(Thomas keyes)秘密成婚。当时的女王首席顾问威廉·塞西尔(William Cecil)这样写道:“这真是最不幸、最荒谬的偶然事件。卫队长堪称王宫里最体面的绅士,然而他却秘密迎娶了宫中身份最为低贱的玛丽·格雷女士。” 两位表亲的连续背叛,使得伊丽莎白一世怒不可遏·她把凯斯关入弗立特监狱,并把玛丽流放到农村,然后冷酷地宣布她“决不允许姓凯斯的私生子”出现在她的国家里。寡居之后的玛丽后来再度被恩准回到王宫,她仍然我行我素地把自己的名字签成“玛丽·凯斯”。玛丽·凯斯死于1578年,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对此毫无哀悼之意。
英王乔治四世向来与人谈笑风生,其鉴赏眼光无可挑剔,在艺术欣赏、建筑风格、流行时尚等方面都以品位高雅而著称,而且他为人慷慨大方、和蔼可亲。就算这样,这位19世纪早期的国王照样成为了公众舆论大肆讽刺的对象。每次乔治四世驾车出巡,都会招来市民的嘲笑和讥讽。人们之所以对他大加非议,是因为他过着挥霍无度、债台高筑的糜烂生活,在父王病重时期对王位贪婪地觊觎,以及在同拿破仑交战时轻易许诺却不曾兑现奖赏。他那一段段招人侧目的风流艳史和极其失败的婚姻也免不了要遭人指责。不过公众抨击最猛烈的乃是这位身材肥胖的邋遢鬼嗜酒如命的癖好,何况他还经常喝些鸦片酒。虽然乔治四世并非英国历史上最胖的君主,但他绝对是最能喝酒的—清醒的时候优雅高贵,喝醉的时候丑态百出。乔治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已经与酒为伴了,过度饮酒使他的容貌提前衰老,令旁人好生窃笑。1787年,乔治在霍普顿夫人举行的一次舞会上的表现就足以说明他的醉态。根据在场人士的记载:“他直楞楞地立在走廊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搂过了安克斯特公爵夫人的玉颈,狠狠地给她来了个响吻,把过往宾客吓了一大跳。然后他又向盖洛威爵士挑衅,威胁说要把他的假发扯下来,还要打得他满地找牙。他像个醉鬼一样到处胡闹,最后随从们不得不叫过马车,把他架离了现场。”
但凡他的口碑稍微好一点,上面那一幕都可以让人觉得虽然古怪,倒还可爱,或者根本就被大家善意地遗忘了。然而乔治实在是个人见人烦的家伙,缺点又太明显,所以批评家们对他毫不留情。当时的《泰晤士报》就曾把乔治形容为粗话连篇、举止放荡的超级酒鬼,还说他“可以为了酒和女人不理朝政和劝诫”,他所有的乐趣就是“暴饮暴食和舍命豪赌”。画家詹姆斯·吉尔瑞(James Gillray)曾画过一幅讽刺漫画,把乔治描述为饕餮之徒。这幅画流传甚广,令乔治王子在民众心里的形象一落千丈。画面上,饱餐后的乔治用餐叉剔着牙,装满食物的肚子撑开了裤扣。他身旁的桌子上杯盘狼藉,而他身后则堆着小山一样的药物,有治痔疮的,有治口臭的,还有两种当时专治性病的东西:维诺牌蔬菜糖浆和利克丸。乔治的亲戚朋友觉得这样的嘲讽还不够,于是纷纷跳出来添油加醋。在一次狂欢夜饮之后,乔治惟一的合法后代夏洛特公主到处扯闲说:“光是点灯就用了那么多的油。”而他的酒肉朋友、花花公子乔治·布赖恩·布鲁梅尔 则在一次舞会上着实地羞辱了他一番。当时,布鲁梅尔拒绝向乔治表示应有的尊敬,于是乔治心怀不满,故意假装没看见他,只和他俩共同的朋友阿万利爵士说话。布鲁梅尔就隔着整个大厅扯着嗓子喊:“阿万利!你那位胖子朋友是谁呀?” 在早些年间,对王室成员如此不敬可是要判死刑的,然而不论是乔治做摄政王的时候(他的父亲乔治三世精神上有些缺陷,无法控制全局),还是他当上国王的时候,他的王权仿佛都在渐渐地流失。我们的小乔治不但没有处决那些成天挖苦他的人,反而对那些无情的讥讽无动于衷,也许是因为他自知理亏吧。 1812年,《观察家报》(The Examiner)发表了一篇恶意中伤摄政王乔治的文章,文中不光说他“食言无信、荒淫无度、到处欠债”,还对他加以了“丝毫不重视家庭亲情”等谴责。这次,乔治下令逮捕了文章作者和他的哥哥,那个报社编辑,判他们“企图诽谤和中伤威尔士亲王、英国摄政王殿下”。兄弟俩为这事交了罚金、坐了牢,然而这次宣判并没有让英国王室挽回多少面子,人们越来越讨厌乔治了。同一时期,散文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讽刺乔治的打油诗也传得妇孺皆知: 一条独一无二、硕大无朋的鱼,笨拙而艰难地游动在北极的海域。看看他两腮垂肉,脑满肠肥,就知道他鲸吞了多少海水…… 琳琅满目的鱼群从他身边掠过,或在他身后退缩。他地位尊贵无人能比,好似凶猛怪物蛰伏海底…… 要问他姓甚名啥咋排行?他可是称霸海洋的摄政王。他块头庞大一身肉,丰满肥硕直流油。我的眼神还真灵光,他正是那威尔士亲王。 乔治四世于1820年正式即位,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可能是因为他仍然不断地给批评家们提供新鲜素材。包括民间文学作家在内的各路讽刺好手从乔治四世和他最后的情妇科宁厄姆夫人的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灵感。有人这样写道: 喝一口红酒,亲亲嘴唇,互相摸摸肥厚的臀。 肆意放浪的生活严重地损害了乔治四世的身心健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干脆隐居温莎堡,不再抛头露面。尽管如此,他的胃口依旧很好。他的宫廷传记作家阿巴思诺特夫人认为他的生活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威灵顿公爵是温莎堡的常客之一,一次他看到了乔治四世的早餐菜谱。那天早上,国王的早餐主要由鸽子和牛排组成,他享用了“两只鸽子、三块牛排、大半瓶摩泽尔干白葡萄酒、一杯干香槟、两杯波特酒,还有一杯白兰地!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多次服用了鸦片酊”。结果不出大家所料,没过多久,乔治四世就见阎王去了。乔治四世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人在放纵胃口方面的潜力是无穷的。批评家们显然不会放过这一点。《泰晤士报》在国葬第二天发表的文章中写道:“除了咽气的国王,谁也没觉得这事有多遗憾。除了那些花钱雇来的哭丧者,举国上下有谁为了乔治四世这头王室巨兽掉过一滴眼泪?又有哪颗心感到过悲痛呢?”
假如爱德华八世真如外界所说是纳粹同谋的话,那起码说明他在1936年退位以后至少还做了点事情。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传闻纯属虚构,因为这位前国王的余生从那时起就荒废虚度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心爱的女人不惜作出退位的牺牲,自降为温莎公爵。婚后,在专断跋扈的公爵夫人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的控制下,温莎公爵过起了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俩成天穿梭于纽约、巴黎和棕榈滩的富人圈之间,以争取世人对他们的好感。公爵真正能负责的事情大概就是悉心照料夫人豢养的一群哈巴狗了。爱德华放弃了天生该做的事业,但是又没什么事情能填补空白。不过他仍然保持着王室成员的尊严,享受着特权,而且他希望自己的夫人也能受此优待。他家的仆人仍然身着宫廷制服,而且不论是在他们精心布置的住宅还是公寓,只要有陈列着王室祖先画像的地方就必然悬挂着温莎公爵夫妇的肖像。既然统治不了国家,爱德华和辛普森夫人就在自己的家里指挥着仆人、司机和厨子。除了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政府那里榨钱之外,爱德华大概只对一件事情下过心思,那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夫人争取王室封号。当初,爱德华力排众异和辛普森夫人结婚的时候,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这位来自巴尔的摩、两度离婚、脾气暴躁的女人为王室成员,更不可能授予她“殿下”的封号。这样的怠慢令爱德华十分痛苦,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想办法对夫人进行补偿。温莎公爵和王室家族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因为退位事件变得岌岌可危,英国王室坚决不肯接纳辛普森夫人,而他在为夫人争取封号时决不让步的态度则使紧张的家族关系进一步恶化。爱德华的母后玛丽在写给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六世的信中提到:“你可知道为了这个‘殿下’的称号他让我伤透了心。一旦把封号授予了那个女人,外人恐怕就会认为我们承认了这桩可怕的婚姻,这在任何方面对我们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啊。” 二战期间,英国遭受了纳粹德国猛烈的袭击,白金汉宫也遭到轰炸。即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温莎公爵仍然不忘向王室为夫人讨封号。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指挥战争的百忙之中对爱德华进行了一番忠告:“阁下既然已经从世界上最尊贵的王位上退了下来,就应该为了您的权益和尊严多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虚名斤斤计较。” 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战争期间,爱德华除了为夫人争取封号之外,大概就没在别的事情上倾注过这么多的心血。事实上,他曾被一度任命为巴哈马总督。国难当头,这真算不上什么千钧重任,可是爱德华刚到任就叫苦连天,要求马上离职。时值8月,在热带岛国居住也许会让人稍感不适,但首相丘吉尔觉得爱德华的辞职请求幼稚得可笑。沃尔特·蒙克顿(Walter Monckton)在给爱德华的信里写道:“他为您的决定感到痛心。”英国人民正在忍受着战争的摧残,丘吉尔希望温莎公爵“能够置个人舒适于度外,在该职位上坚持到天气转凉的时候”。
出于爱国的责任,爱德华极不情愿地走马上任了,然而他一再抱怨巴哈马的居住条件让人无法接受。“这总督府简直没法住,”爱德华对前任总督比德·克利福德(Bede Clifford)说道,“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们不得不逃到外面风餐露宿,到处都是白蛉。”爱德华领到的修缮房屋所用的资金根本不够他挥霍,于是他向殖民地长官乔治·劳埃德(George Lloyd)申请更多的款项供他装修官邸。丘吉尔在备忘录中的批示表明了他对此事的明确态度:“毫无必要。” 巴哈马一行令温莎公爵夫妇忙得四脚朝天,所以战后他们觉得应该彻底放松一下。这一放松不要紧,后半辈子就算是晃荡过去了。如果天气好的话,爱德华就打几轮高尔夫球,天气不好就打个盹,然后斟酒小酌。不过到了下午4点他就得忙活起来了,不是向下人们转达夫人的指示,就是亲自为夫人跑腿效劳,而这个时候的公爵夫人正在忙碌地准备当天晚上的晚宴或者社交活动。爱德华似乎心甘情愿地享受这种虚度光阴的生活。一次,他在跟美国外交官的夫人交谈时无意间表露了自己的这种心态:“我今天是怎么过的呢?早上我起得晚了点儿,陪公爵夫人出了趟门,她买了顶帽子,我在旁边欣赏。回家的路上我在博伊斯下车,观看了一会儿美国士兵的橄榄球比赛。后来我想散个步,可是天太冷了……我到家的时候,公爵夫人正在上法语课,所以没人陪我聊天,正好上礼拜我母亲给我寄来几个纸盒子,我就拆开看了看。嗬,里面装的是我小时候学法语时写的作文,那会儿正是一战期间吧……您也知道,我这个人向来不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