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长得像帽子的乐器

长得像帽子的乐器

发布时间:2022-07-14 00:27:23

1. 长得像锅盖的乐器叫什么名字

这个是starhandpan。在handpan广为人知之前,它的第一印象有长得像飞碟、UFO、铁锅、锅盖等等,民间俗称有很多: 手碟、飞碟鼓、钢鼓、空灵鼓、Hang鼓、Hang drum,也有人误把它与钢舌鼓混为一谈。但大多数以“手碟”称之,因为这是一个用手演奏,长相酷似飞碟的乐器。图片可查的哦,望采纳~

2. 泸县嘉明有种民间乐器,像极了“筚篥”,这种乐器是什么

这就是泸县嘉明的一种民间乐器叫做花号。它的制作和演奏方式与筚篥特别的相像。同时这也使得花号曾经一度被当地人认为这就是筚篥。

花号和筚篥的使用场所的不同。嘉明花号曾用于古代民间节日,同时也是与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筚篥则是多用于军中并且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中常常用于领奏。

花号虽然说它的演奏简单,制作也没有特别的精细。但是它极其具有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它是泸县人民在这种乐器1000多年以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古代民间乐器的珍贵保留。可以说花号也是我国的珍贵民间宝物

3. 请问这是什么乐器

意大利风笛

4. 一什么竹笛一什么草帽

一支竹笛,一顶草帽。

一、竹笛

竹笛,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二、草帽

草帽一般是指用水草、席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的帽子,帽檐比较宽。可用来遮雨,遮阳并且休息时将衣物放于帽中,以防沾尘土。

草帽被沿用了数百年,直到现在,在广大的农村,它仍然是农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草帽代表着农村辛勤劳动的广大农民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和畜牧业,它还是广大农民群中辛勤劳动的象征!

5. 这种乐器叫个什么名儿

这种乐器叫箜篌
箜篌(kōnghóu)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现在,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6. fsa球帽是什么

是键盘的键帽。

键盘是用于操作计算机设备运行的一种指令和数据输入装置,也指经过系统安排操作一台机器或设备的一组功能键(如打字机、电脑键盘)。键盘也是组成键盘乐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使用键盘的乐器,如钢琴、数位钢琴或电子琴等,键盘有助于练习打字。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汉字、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

还有一些带有各种快捷键的键盘。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市场上也出现独立的具有各种快捷功能的产品单独出售,并带有专用的驱动和设定软件,在兼容机上也能实现个性化的操作。

外壳,有的键盘采用塑料暗钩的技术固定在键盘面板和底座两部分,实现无金属螺丝化的设计,所以分解时要小心以免损坏。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常规键盘具有CapsLock(字母大小写锁定)、NumLock(数字小键盘锁定)、ScrollLock(滚动锁定键)三个指示灯(部分无线键盘已经省略这三个指示灯),标志键盘的当前状态。

这些指示灯一般位于键盘的右上角,不过有一些键盘采用键帽内置指示灯,这种设计可以更容易地判断键盘当前状态,但工艺相对复杂,所以大部分普通键盘均未采用此项设计。

7. 打乐器两个像草帽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像“草帽”的打击乐器有:大镲、小钹、小镲、大钹、铙钹,都是中国传统乐器。

1、铙钹

铙钹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铙钹的外形、尺寸与声调高低有很多种,管弦乐团多半使用直径35公分的铙钹(在我国京剧中有多种铙钹,最大的直径60公分,最小的直径只有5公分)。 现多用于民乐演奏。

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的音响来。它一般用于音乐高潮处。另一种用法是将一片平吊于架子上,用鼓槌敲击,可以重击,获得响亮的有如飓风般或闪电的效果,也可以轻击或两棰滚奏,使人联想到水声。是中国独有的乐器。

2、大镲

大镲呈草帽状,直径60厘米两片镲叶分阴阳,演奏时两镲碰击发出巨响。小镲,打击乐器,铜质,直径20厘米。大镲和小镲这两件乐器表示一切修成正果的飞禽在飞动时双翅发出的声响。

镲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中国中原。

3、小钹

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与钹边之间叫作“堂”,碗是钹的固定点,顶部钻有小孔,用绸或布拴系,叫“钹巾”,演奏者须取站姿,用双手通过钹巾持住钹身,相击后振动发音。也可以悬挂在支架上,用鼓槌滚奏,表现力很丰富。

4、小镲

响铜制,钵形,镲面较平稍厚,面径9.8厘米~12厘米、碗径4厘米~5厘米、碗高1 .5厘米~2厘米,碗顶系以皮条或绳,两面为一副。侗族的小镲为单面镲。

5、大钹

钹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很强,善于烘托气氛,是各种管弦乐队和地方吹打乐队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击乐器,在吹打乐等地方乐种中在用于强奏时,极富气势,通常表现一种激情;用于弱奏时,其作用类似大鼓,属于节拍乐器。

8. 唢呐为什么能够成为民间礼俗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唢呐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的延伸上。其中“跑报”这一独特的文化空间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跑报”是“‘官“兵’点主事”、“周年祭奠事”、“贺寿扫木事”等民俗活动中的内容之一。由唢呐班子选用一名“跑报”人员(或由事主家特邀)“报宫”、“报寿”等。表演者所说的内容都是尊老爱幼,二十四孝典故和劝人积德行善的金玉良言。这一口头传承,由艺人们即兴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学活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唢呐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基本特征是:(1)每逢娶媳嫁女.丧葬祭奠、乡村庙会,节庆典礼、新居乔迁、贺寿扫木。给婴儿过满月等民间活动都少不了请唢呐班子前去助兴,表现出了习俗需求的广泛性特征。(2)庆阳地区红白事的“接请客”、“送大客”、“娶新人”、“迎花”、“拜堂”、“闯帐”、“请灵”、“出门告”、“家祭”、“游食”等等繁杂的礼仪活动中每项程序总是乐手在前鼓乐先起,构成了民俗礼仪中的引领性特征。(3)庆阳唢呐曲牌中上下重叠式、一部式和各种自由式(循环体、多段体、联曲体等),符合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器乐曲结构原则,其中俗称的“帽子”即引子,“身子”即一首曲目的主题旋律,“罢子”即尾声(是一种多段体曲式,可根据情况任意增减)为独有。“平吹”与“挂音”两个声部的支声织体特征及“对口”旋律的频繁出现和演奏中,散、慢、中、快的速度规律,充分体现出了独特的程式性特征。(4)依据礼俗时间长短,可把情绪相近,调性相同的几个曲牌自由组合起来联奏,也可把民歌小调用联缀手法套起来演奏,构成了曲牌联缀的灵活性特征。(5)民间口头文学“跑报”这一表演形式,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自然有其珍贵性特征。

9. 民乐中像草帽的一对铜制乐器叫什么

铜镲 呈草帽状,直径60厘米两片镲叶分阴阳,演奏时两镲碰击发出巨响。小镲,打击乐器,铜质,直径20厘米。大镲和小镲这两件乐器表示一切修成正果的飞禽在飞动时双翅发出的声响。佛门中有普渡众生的说法,认为世间一切生灵,只要修行积德,皈依佛门,就可修成正果,立地成佛。这既显示勒佛祖的无边法力,叶表明勒佛教不拘一格广结善缘的气度。西方佛中的孔雀明王金翅大鹏尊者即是代表。

10. 有一种乐器,是俩手用的,想俩个锅盖,叫什么

钹用响铜制成,呈圆片形,中央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至钹边部分叫堂。碗顶钻孔,穿系皮绳、绸或布条,以便双手持握,两面为一副,相击后振动发音,声音宏亮,浑厚。

与长得像帽子的乐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生裙子黄金比例 浏览:633
去泰国旅行裤子 浏览:385
怎样戴口罩手套 浏览:484
韩版裙子 浏览:970
吃鸡连帽风衣多少钱怎么戴帽子 浏览:316
背心式文胸怎么解 浏览:106
剪帽子大全图片步骤 浏览:573
皮带纵撕保护器安装方法 浏览:749
皮带哪个档次高 浏览:882
襟衬衫新款 浏览:102
什么料子做旗袍最好 浏览:417
冬短牛仔衣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194
普通帽子生产设备有哪些 浏览:652
奥运会上的旗袍 浏览:610
粉红色短外套斗篷搭配什么好看 浏览:943
紫罗兰长袖格子衬衫 浏览:362
贝儿美童装 浏览:694
偶像来了旗袍什么品牌 浏览:342
快乐精灵童装哪里有 浏览:671
很滑的睡衣照片 浏览: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