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喇嘛在藏传佛教中属于哪个教派
如宁玛派僧帽以氆氇为基本面料,帽顶尖长,帽檐往上翻,前面开口,好像莲花的形状,故又称莲花帽。该派僧人皆穿红色僧服、戴红色僧帽,以红色区别于它派,故俗称红教。
萨迦派僧人的帽子叫做“俄尔帽”,以红色氆氇为面料,帽顶呈弧形,帽檐两边左右相互对折至正中间呈人字形。萨迦派也是一个带有色彩名称的派别,“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其传播者在后藏仲曲河谷有灰白色土质的地方建过“白宫”,其寺庙也被称作萨迦寺,因为寺庙围墙上绘着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所以该派俗称花教。
噶举派僧人戴宽檐礼帽,深蓝色底上有红白相间的十字形或大字形条状图案。格鲁派僧人帽形似鸡冠,帽顶部有黄色穗须耸立,鸡冠状帽体以羊毛织物缝制,故称鸡冠帽。噶举派指传承持金刚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派别,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
格鲁派高级活佛戴圆形尖顶的金黄色法帽,参加佛法盛会或弘法授道。据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西藏弘法时曾戴黄色尖形僧帽,表示与以往僧人的不同及坚守戒律的决心,至今,我们还能在佛教雕像中看到此类帽子。格鲁派倡导僧人严守戒律故得此名,“格鲁”藏语意为“善律或善规”。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俗称黄帽派或黄教。
『贰』 西藏五大教派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分别是指什么
西藏五大教派是: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
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宁玛派
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14世纪后,经典传承即不见史载,由伏藏传承取而代之。伏藏为前弘期时莲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经典法门,后弘期时发掘出来弘传于世。
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宁玛派最为重视,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圆满法》即为该派独有的特殊伏藏法。
萨迦派
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显宗方面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道果”法认为,修习佛法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舍去“非福”(“恶业”、做坏事)。专心于行善,来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
第二层次是断灭“我执”(“我执”指执于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我执”一断灭,烦恼苦痛便无从生起,人也可从流转轮回的痛苦中得以解脱。
第三层次便是除去“一切见”。一切见指“断见” (指片面解释“宇宙万物皆非实有” )和“常见”(指一般人的见解)。萨迦派认为,要防止“断见”、“常见”,走中道,这样才能达到智者的境界。
噶举派
噶举意为教谕或教传,师徒相承,口语相传,耳听心会,注重密法,不重经典。相传该派远祖马尔巴、米拉热巴等人修法时,穿白色僧衣,故称“白教”。
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世纪中形成的教派,它的支系众多复杂,从一开始就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香巴噶举,一为达布噶举,香巴噶举到十四、五世纪就消声匿迹,而达布噶举一直延传至今。
格鲁派
噶当派本是西藏最早出现的教派。噶当,意为佛的教诲或教诫,即用佛语来教导人们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创始人是仲敦·加唯琼乃。1045年,仲敦从阿里迎来高僧阿底峡,并拜他为师。
阿底峡死后,仲敦于一O五六年倡建热振寺,以该寺为基础逐渐形成噶当派。该派的特点是强调戒律,教法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到了十五世纪,宗喀巴以该派教义为基础,创立格鲁派。
噶当派
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通俗说法是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
(2)藏传苯教的帽子扩展阅读:
“宁玛”为古、旧之意。因出家人戴红色帽子,被称为红教。宁玛派有出家和在家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众严守出家戒律;瑜伽士属在家居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并不剃度出家,称为“密咒师”,可参加寺庙部分宗教活动。
密法,从来不是 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密法传入中原,比传入藏区早很多,唐朝时期,内地修学密法盛行,已经有部分传到了日本,现代人称之为“唐密”,而唐朝时,藏传佛教还 在萌芽中。
密法,不是藏族人创造的,是佛陀亲自传授给儿子罗睺罗(被称为“密行第一”),至今也已传承了2500多年。
网络-西藏佛教四大教派
网络-藏传佛教
『叁』 苯教的本教分类
苯教大体上可分两种:原始本教和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 g.yung drung bon):辛饶弥沃佛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法并创建了新的宗教,使本教得以统一。这个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别于原始苯教,因为雍仲本教最传统的法帽“噶尔莫泽杰”(dkar mo rtse rgyal)(译为“胜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本教曾被称作白帽本教(zhva dkar bon)或白帽圣教(zhva dkar bstan pa)。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两种:
古本:源自于辛饶弥沃佛古老的传承,它严格保持着纯正的雍仲传统,有其独特的大圆满传承体系。欧美某些学者认为:古本是一种罕为人知的中亚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
新本:是雍仲本教后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宁玛派)互相影响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传统,新本的塑像风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现存本教主要的家族传承或寺系传承如:辛、祝、叙、美乌、芭、琼等,有的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新本教法,但他们着重传承的还是纯净的古本教法。当然,也有一些本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辛饶弥沃如来创立的雍仲本教与原始的本教的区别还在于:当辛饶弥沃从象雄来蕃地传教时,他已经有系统的理论和相应的教规,而这时原始本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辛饶弥沃根据当时人们的心理特点,并没有直接废除原始本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本教并对其进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医、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等仪轨,直到现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来自人和动物的疾病,或者用于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利益。以上世间法被雍仲本教列为“因四乘”,辛饶还融入了他自己创立的教法“果四乘”和“无上乘”共为“九乘次第”(下文有详细介绍)。另外,原始本教中杀牲血祭等劣习遭到了辛饶弥沃佛的反对,他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并取得了成功:叫做“堆”(mdos)或“耶”(yas)。这就朵玛(gtor ma)和酥油花(butter sculpture)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花不仅被本教徒而且被其他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虽然杀生祭祀的劣习至今在藏区及其周边还存在,但这并非辛饶的教理所允许的。因此,辛饶如来的改革不仅减少了当时藏地大量杀生祭祀的劣习,还对西藏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和有益的影响。
原始本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辛饶弥沃佛创立的雍仲本教时期,本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雍仲本教的大圆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藏音:衮德桑波,Kuntuzangpo),本教语教主是辛饶弥沃佛,意教主是古象雄的本教高僧枕巴南喀。本教中心寺院是位于印度境内的吉祥曼日寺(Tashi Menri Monastery)。曼日寺原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1959年,藏区政局动荡,时任曼日寺堪钦喜饶洛珠被迫将寺院的僧侣遣散,寺内文物包括良美大师的舍利塔等文物被埋藏起来,后经历了民主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曼日寺寺院被毁坏。1967年,隆多·丹贝尼玛(Lungtok Tenpai Nyima)和罗朋丹增南达(Tenzin Namdak)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多吉(Dolanji)重建了吉祥曼日寺并在此住持。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也於1984年在曼日寺的旧址上恢复重建了曼日寺,当年动乱中被埋藏的文物得以回归。依照雍仲本教的传统,曼日寺的大堪布担任本教的最高精神领袖,现任曼日法王是第三十三任曼日寺堪钦隆多.丹贝尼玛活佛。
『肆』 苯教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外在的仪轨、礼仪等方面有影响,但根本义理是没有影响的,藏传佛教依然是释迦牟尼佛的义理。
其实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都会受当地的风俗文化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事。
『伍』 藏传佛教中红教,白教,花教,黄教有什么区别
藏传佛教红教、白教、黄教、红教分别是指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四种教派区别如下:
1、宁玛派(红教)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之一,相对于以后的其他三大传承(白教-噶举派, 花教-萨迦派,黄教-格鲁派),它是旧派。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宁玛一词的意思为“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
网络红教
网络黄教
网络花教
网络白教
『陆』 请简单地解说下西藏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
苯教是藏传佛教里的黑教,是莲花生大士到西藏之前的原始宗教演变来的,一般人认为他们不是佛教,但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佛教。因为莲花生大士实际已经收服了这个教派,并传大圆满法给他们,所以现在的苯教徒也遵守三法印等佛教基本的内容,其大圆满法也和红教的大圆满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苯教还保留着一些过去的生活、修行方式,供奉有属于自己教派的护法。另外就是还传承者外围的一些黑咒,如下雹子咒等。但这不影响其核心教义的含金量。
个人以为:这是一支被佛教同化、提升了的西藏原始宗教团体。
『柒』 西藏宗教苯教和宁玛派(红教)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两个宗教的具体行事风格
宁玛派宁玛派 (Karmapa)
又称红教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的一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明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 宁玛派与西藏本土所固有的宗教——本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8-9世纪,佛教中的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保持父子相传的形式。而本教在西藏民间的影响很大,恰好密宗的神秘性与它非常相似,结果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一派别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更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他们以印派佛教为师,运用该派的经典,建立寺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教派。这一教派开始时是没有名字的,直到后来其它一些教派产生,才由于它的特征而被称为宁玛派。又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的帽子,所以也被称为红教。
苯教苯教 西藏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据说起源于象雄(今西藏阿里及其以西地带), 祖师--兴饶美沃切。相信万物有灵,把宇宙分为神(赞)、人(宁)、魔(勒)三层境界。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自然物。善慧法日《善说一切宗教源流及教义晶镜史》中说:“苯教分为三派,笃苯、洽苯、觉苯”。
!!!!!!!!两个教派其中有些秘法修炼,教义和供奉的神灵有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