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那肯定是有风险,毕竟是他们从来没有受阻过的一个行业。
2. 插位营销的运作
找到一个市场缝隙
循规蹈矩地跟在别人后面的人会永远地落在别人后面,柳传志把这种情况形象地比喻为“吃土现象”,意思是当某一品牌非常强大的时候,它便卷起满天的尘土,你若一味地跟在它后面走,就只有吃土的份儿。这个时候就需要“插位”,在既有的市场之间找到一个缝隙,并勇敢地抢占这个缝隙。
中国黄酒文化高层论坛上,文化界名流在讨论如何卖黄酒。考虑到黄酒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多数人倾向于将作家、诗人列为目标消费市场,将黄酒定位为含有文化品质的酒。但是李光斗敏锐地发现,酒类消费主要发生在酒店等应酬场合,而应酬最多的是生意人和政府官员,于是他果断地提出应该锁定这群人,把黄酒包装成“皇帝喝的酒”。
李光斗这样向学员解释他总能另辟蹊径的原因:“这就好比你在排队等飞机,你要随时保持一只眼睛睁着。任何一个机场都有应急系统,当排队的人多起来,工作人员就可能开新的窗口,如果你看到了,你就可以成为另起一队的第一名。”
扩大这个市场缝隙
敲定“插位”战略后,李光斗便开始扩大市场隙缝,提出打破黄酒的地域性局限,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打广告,并将原来酱油瓶子似的包装更换成现在“千年滋养、正宗绍兴花雕”的造型,酒的售价也随之上调。于是,原先一年只能卖 3亿的古越龙山黄酒,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个亿。
他强调,一旦找准了市场隙缝,就要争取把这个缝隙扩大,即扩大产品市场。这样销量也会跟着增长。
独占这个市场缝隙
李光斗说,要独占市场就是要做大做强,实现局部垄断。然而,潜在进入者的危险永远存在,新进入者非人力所能阻挡,这就要求企业家时时抱有忧患意识,不断搜寻新的市场缝隙,这时就需要进入第四步。
寻找新的市场缝隙
李光斗认为,做企业家不能偷懒,要时刻“保持一只眼睛睁着”,密切关注整个局势的变化,做好市场调研,随时准备着发现新的市场缝隙,打造新品牌。但是若计划实行品牌延伸战略,则务必要慎之又慎。品牌延伸需要符合已经营销成功的商品的特点,否则很可能落得个“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下场。
他说,娃哈哈就是一例。做矿泉水成功以后,娃哈哈便开始以同样的品牌去做童装,可是却忽视了娃哈哈矿泉水的定位是大众品牌。先入为主,消费者很自然地便给娃哈哈童装打上了“低档次”的标签。中国人又有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文化,所以娃哈哈童装的业绩并不好。
有时品牌延伸的失败甚至可能影响已经营销成功的商品的形象。茅台做白酒做得非常好,已经成为尊贵享受的象征。但是它为了扩大市场,开始做啤酒、矿泉水和葡萄酒,结果自贬了身价。品牌延伸是把双刃剑,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