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雷诺阿帽子

雷诺阿帽子

发布时间:2022-08-30 20:43:15

❶ 威尼斯的介绍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建筑方法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
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积 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纵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威尼斯还是个繁华的小镇,那里的人生活情况很好。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威尼斯卫星地图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编辑本段著名景点
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它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般奇妙。它就是个游乐园,是个充满奇妙与梦幻的地方,令凡是来过威尼斯的游客都依依不舍,在童话般的水之际流连忘返。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一—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而且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涨水
威尼斯 威尼斯风光
【意大利语】[1]:Venezia 【英文全称】:Venice 【 英文简称】:Venice 【编号】:546-004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西方苏州”之称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这个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似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人们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1849年反奥地利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才实现统一,从此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威尼斯
威尼斯的西北角有一条四公里长的长堤与大陆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古城。威尼斯及其泻湖,由118个岛屿组成。素有“水都”“水城”“桥城”和“百岛之城”的美称这座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风光独好,城内历史古迹比比皆是,是一座风景如画而又古韵十足的历史名城,这里的所有景色都离不开水。威尼斯全市河道,运河共计177条。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编辑本段文化内涵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酝酿着浪漫气息的彩虹岛、充满风趣的玻璃岛……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精华。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风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 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威尼斯的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一起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众多座桥梁中,以火车站为通往市中心的利亚德桥(Rialto)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太阳型的桥洞中穿梭,里亚托桥建(Rialto)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1444年的一次庆典中,因不堪重负,大桥折断。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的石桥。桥顶有一浮亭,桥两侧是20多首饰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威尼斯城内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另外,还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都隔河相临,十分别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筑风格各异,房屋的门窗、走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夜间泛舟威尼斯,独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意大利威尼斯,来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威尼斯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公元453年就开始了建筑了威尼斯。
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刚朵拉”(意大利语"GONDOLA",又译为“贡多拉”或“冈多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1094年文献记录,其名来自7世纪时的第一任总督。 冈多拉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1世纪是冈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冈多拉。虽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但让人高兴的是,象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威尼斯传统得以流传。冈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冈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装饰着缎子和丝绸、雕刻精美的冈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刚朵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冈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 这种小舟有两个部位可体现工匠们的想象力,一个是自然奔放的船头,很象15和16世纪用的六齿钺戟。(每一个齿代表威尼斯的一个区),另一个是依奥尼亚式船尾。到了18世纪,这种威尼斯尖舟的形状和大小会慢慢地固定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今天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从前的冈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后来这种船篷也消失了。 贡多拉船夫现在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过去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平日,冈多拉主要作为旅游船使用,乘坐冈多拉费用较贵,平均每40分钟约为70~120欧元.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在威尼斯的大运河上还会举行历史悠久的冈多拉传统划船比赛,即雷戈塔·斯多利卡(Regata Storica)划船比赛。威尼斯赛舟节据史料记载起源于1315年。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 威叹息桥
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叹息桥是威尼斯的必访景点之一。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享有盛誉。它建于1600年(另一资料: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场时经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过去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有一个传说:有个男人被判了刑,走过这座桥。“看最后一眼吧!”狱卒说,让那男人在窗前停下。窗棂雕得很精致,是由许多八瓣菊花组合的。男人攀着窗棂俯视,见到一条窄窄长长的贡多拉,正驶过桥下,船上坐着一男一女,在拥吻。那女子竟是他的爱人。男人疯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没有撞坏,只留下一摊血、一个愤怒的尸体。血没有滴下桥,吼声也不曾传出,就算传出中,那拥吻的女人,也不可能听见。血迹早洗干净了,悲惨的故事也被大多数人遗忘。只说这是“叹息桥”,犯人们最后一瞥的地方。且把那悲剧改成喜剧,说成神话。 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这取景的。叹息桥两端连结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
港口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长12千米,总面积达250公顷,伸展出去,宽阔广大,每年进出港门的船只在万艘 叹息桥
以上。威尼斯不仅风光奇特,而且还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就独树一帜。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都是画坛著名大师。在意大利歌剧艺术发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内古迹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歌德和拜伦都曾对威尼斯城赞扬备至,拿破仑则称其为“举世罕见的奇城”。
威尼斯到目前为止有404座桥,这些桥的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如游龙,有的似飞虹,有的庄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亚德桥,造型为单孔拱桥,用大理石砌成,建于1592年前后。桥长48米,宽22米。它曾出现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记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 威尼斯的桥
故事,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商人》不断被后人搬上电影、电视,以话剧、歌剧等形式流传于世。 威尼斯市内任何车辆都不能进入,因此城内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像公交车一样有固定的线路和船站,或者您可以像坐出租车一样坐出租船。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古老的游览船,威尼斯人称之为“贡多拉(Gondola)”,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贡多拉”船身狭长,首尾翘起,最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行驶。艄公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贡多拉”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乘着“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赏“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脑海浮现。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广场享受一次绝对正宗的意大利快餐,来份意大利面条或者来一份比萨饼和意大利啤酒,那种惬意、浪漫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会令你更加陶醉! 威尼斯市内的水道及著名的小船“贡多拉” 威尼斯的桥
威尼斯的水道举世知名。潟湖上的118座群岛约由150条水道交织而成。构成威尼斯的岛屿约拥有400座桥梁。在古老的城市中心,运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与水上交通。19世纪设立火车站,铁路长堤把威尼斯主岛西北部与意大利半岛连接起来。20世纪,又加建公路长堤和泊车场。威尼斯主岛西北部因而成为铁路和道路的入口处。中心旧市区街道狭窄,为步行区,是欧洲最大的无汽车地区。在21世纪,这座无车都市是相当独特的。目前圣塔露西亚车站则是威尼斯唯一的铁路车站。 “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统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现今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 威尼斯的国际机场是马可波罗国际机场,这已以著名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命名的。这个机场建立在威尼斯对岸的意大利半岛上,并远离海岸线,不过前往威尼斯的水上运输工具距离航站步行只需7分钟。
1.另外1路沿线有些景点,可随时下船逛逛,最有名的是里亚尔托桥(Rialto) 2.lido的船快靠圣马可广场岸时,岸边景色很有气势。 3.傍晚时分有巨轮经过圣马可广场附近海岸,很美,不容错过。 4.从火车站方向乘船往玻璃岛,靠岸后会有人领着参观吹玻璃技术,然后稍微看看玻璃制品即可离开此岛。 5.彩色岛每相邻的房子颜色不同,水巷感觉很美,另外丝蕾花边也是这个岛特有的。

威尼斯的狂欢节历史上赫赫有名,1979年已经恢复,目前是全世界四大狂欢节之一。一个人戴上面具,失去了身份,获得的自由,可以放肆,可以放纵,这是很多人喜欢狂欢节的理由。据说,节日期间,彼此说:“你好,面具先生。”能赶上圣诞节时狂欢节的游客毕竟是少数,买一个面具就方便多了,买几个小面具纪念品,花费也不算很大。也有游人买上一顶丑角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自得其乐。既然来威尼斯,不妨放肆一下。 一年中的主要节日 1月:主显圣容节 Epifania(1月6日) 在这一天威尼托区的小朋友会收到传说是女巫Befania送的长袜子,里面装满了礼物,这时的糕点店里也会有很多女巫造型的装饰和女巫状的应景点心或蛋糕。 2月:结束的狂欢节Carnevale(大斋节前10日到忏悔周二Shrove Tuesday) 威尼斯面具
威尼斯面具 为威尼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本意是“与肉食作别”。始于11世纪时强盛的威尼斯,于18世纪式微:直到1979年又恢复举办。最精彩的莫过于满街创意十足的装扮与面具,现今威尼斯政府还会同时举办许多活动,这些资讯都可以在旅游服务站或随处可见的酒吧、餐馆和 旅馆取得免费的活动手册。 3月:“上桥和下桥”马拉松赛 Su e zo per i ponti (3月第2个星期日) 威尼斯一年一度的大型长跑比赛,只有在此时你可以看到所有市中心参赛者的行经的桥部铺上了木板,桥上的台阶全部消失了!也算是威尼斯奇景之一。 4月:圣周 Holy Week (复活节前一周) 悲恸的圣母巡游,从棕榈主日到复活节周日,全国各地有庆祝活动。 复活节(Pasqua)周日和复活节星期一(Lurledi dell'Angelo),为全国国定假日。 圣马可节 San Marco(4月25日) 纪念威尼斯的守护神——圣马可。 威尼斯风光
民众会在圣马可广场举办赛船,而威尼斯烩饭是这个节日的应景菜,此外这天男人会送女人玫瑰。同一天也是国定假日解放纪念日(ll Giorno della Liberazione) 5月:海亲节 La Sensa(在复活节后的40天) 也称“耶稣升天节”(La Festa dell'Ascensione)。 长途划船赛 Vogalonga(海亲节后的周日) 6月:威尼斯两年一次艺术节 Biennale 每逢单数的公元年份举行,是知名的大型国际艺术节。展期从6月延伸至将近10月。 7月:救世主节 Festa del Redenotore(7月第3周周日) 周末夜里还有烟火活动,是当地一年一度的奇景之一。 8月:圣母升天日 Ferragosto(8月15日) 9月:威尼斯电影节(8月下旬—9月初) 在利多岛(Lido)上举行的国际性电影盛会,吸引许多世界各地的影星、名电影工作者和记者前来,魅力不输好莱坞的奥斯卡金像奖。 10月:历史性赛船节 Regatta Storica(9月的第一个周日) 这天所有威尼斯最有特色的庆典用船和贡多拉全都会行驶在大运河,所有与会者都会穿着正式古装,是继狂欢节后,最受大家欢迎的传统节日。 11月:拯救节 Festa della Salute(11月21日) 威尼斯当地人重视的节日,感谢圣母的拯救,届时会在大运河之上搭起浮桥直到圣玛利亚拯救大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12月:圣斯特凡诺节 Santo Stefano(12月26日)
慕拉诺Murano是威尼斯的玻璃工业中心,这里所生产的玻璃制品就称为“慕拉诺玻璃”。它以优美繁荣的古典装饰风格,精细卓绝的手工制作工艺闻名于世。Burano岛,最大的特色便是每一幢房子都有一种不同的颜色。黄色、蓝色或者砖红色,远远地看去有就像童话世界。Torcello 和 Lido岛(所有的岛都有方便的交通设施) 有着优雅海滩和威尼斯最清澈海水是旅游度假的天堂。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威尼斯独特的脸谱艺术和水晶加工工艺。这里做的脸谱个个手工精湛,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带回个脸谱作为纪念。威尼斯的水晶加工业也闻名世界,水晶工场大多是手工作坊,穿过水城迂回曲折的小巷,才能进入工场。里面古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当众生产工艺品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威尼斯风光
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姐妹城”。因此在这里意大利人对中国客人显得格外热情。 威尼斯还是《宠物小精灵电影版:水都的守护神》中“水都”阿纳托马雷的原型;《水星领航员》也是以威尼斯原型为舞台,火星上称为“新威尼斯”的城市仿造地球上威尼斯来建造的,历史建筑物也很多。同时,很多意大利威尼斯的传统仪式也被传承下来了。 2003年9月14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聚集在英国剑桥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据报道,这次会议是由威尼斯一家慈善机构——“威尼斯危机基金会”组织的,会议讨论如何挽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与会科学家指出,从1950年到现在,威尼斯的人口已从当年的15万人下降到5.8万人(另两资料:“大约有10万人”、“威尼斯人口37万人”数据相差很大)。在1900年,威尼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每年只会被水淹上10次,但如今,圣马可广场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与100年前相比,威尼斯的水平面如今上升了23厘米。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挽救威尼斯的话,到2100年,威尼斯将完全被水淹没,再也不适合人居住。 由于威尼斯有许多运河,所以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快艇。
诞生1932年“开张”的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它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电影节早19年。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两周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坛的焦点。
奖项
一开始,电影节主要奖项分为“最佳外国片”、“最佳意大利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会,由观众投票选出喜欢的电影和演员,结果千奇百怪,连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选票。
停办
威尼斯电影节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奖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为对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应运而生。威尼斯电影节从1938年到1942年的评奖不为后人承认。1943年到1945年,因为战争电影节停办。
复苏
威尼斯电影节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在1946年重新开办之后。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的《南方人》获得“最佳国际影片奖”。而此后《曼侬》、《王子复仇记》纷纷获奖,显示了电影节不凡的艺术气息。1949年,电影节正式将最高奖项“最佳国际影片”更名为“圣马克金狮奖”;1953年撤了“最佳意大利电影”,增设了“圣马克银狮奖”,显示了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化和艺术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冒险精神,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评判标准为“艺术性”。戛纳电影节兼顾影片的商业性、艺术性,而柏林电影节注重意识形态。
趋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电影制作主导思想的变化和世界电影商业化趋势愈见明显,威尼斯电影节的质量有所下降,被商业化运作的戛纳电影节超越。
让中国游客感到亲切的,应该还有每年8、9月份的中国电影屡次获奖的威尼斯电影节。做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所设最高奖为“圣马可金狮奖”。金狮奖的由来是因为圣.马可,圣.马可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他是威尼斯的保护神。 但是,威尼斯满城的石狮却不能阻止城市的陷落。成名于水也困于水的威尼斯城目前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里,而在17世纪初,这一数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续的降雨使得威尼斯泻湖地区海水涨潮时发生倒灌,游客只能踮起脚尖漫步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许多古老的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变得不坚固,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成为水中城市。 威尼斯的别名 威尼斯也被称为水城. 坐在船仓里,观赏着外面美丽的景色,心里十分惬意 世界著名水城还有:拉各斯,纽约,苏州,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斯里吧加弯 Venezia - 威尼斯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有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80条水道、378座桥梁联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称。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工商业发达,有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驰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万游客。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著名的海滨浴场。 威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趣。

❷ 雷诺阿画伞的简介

雷诺阿从1881年40岁起,到1888年这八年间,是他的风格转变时期。当他于1879年在沙龙获得成功后,就开始外出旅行。肖像画订货使他的生活转贫为富。前半生苦苦地踯躅在巴黎城内和塞纳河边,这一回,他要实现渴望已久的远行观光的愿望。第一个目的地是诺曼底海滨,后又到了克罗瓦西。1881年春,去了阿尔及尔。是年夏,再赴诺曼底,秋季即登程赴意大利,在那里走访了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庞贝等地,而促使他的画风转变的机制,则是这次的意大利之行。 雷诺阿在庞贝参观古罗马壁画时,发现了它单纯、浓重和绚丽的色调。那些古代壁画偏施红色调,这种红色属于浓艳的朱红色(晚年雷诺阿画过一幅采用这种:“庞贝红”色调的裸女像。古代壁画一般用的色彩不多,效果却极丰富。这使他懂得,一幅画上的主调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1883年,他在法国一家旧书店买到一本属于14世纪后期意大利画家钦尼诺·钦尼尼撰写的《绘画论》,此书使他入了迷。加上他从意大利学得的古典绘画色彩单纯化的秘密,进一步对前辈大师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产生了热情,所以有的研究者也称雷诺阿在1881~1888年的时期为安格尔式时期, 或叫新古典主义时期。他后来在与画商伏拉尔谈起他的艺术倾向转变的原因时说1883年左右,我随印象派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不论油画还是素描皆已技尽。总之,对于我来说,印象主义是一条死胡同。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欣赏他的《亨利奥夫人》等肖像时所提到的关于他脱离印象派的内因。这幅画《伞》就是画家转变画风所出现的代表作。
在《伞》上,还没有彻底摆脱外光作用下的色彩描绘方法。画上所表现的是一个巴黎的春日。熙熙攘攘的行人突遇阵雨,于是张开的伞群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弧形线网。画家意识到伞本身在画上的装饰趣味。他把这些弧线重叠地画在画面的上半部。观众通过这些弧形的伞,再往下看到了一幅繁杂热闹的景象:前景左侧是一位秀丽多姿的年轻夫人,她臂挽篮子,篮内装着几顶待售的帽子。后面一个绅士模样的人,正用眼睛盯着她,想要上前以遮雨的伞来讨好这位妇女。在前景的右边,有两个赶集市的小姑娘,更小的一个手拿着滚铁环玩具,眼睛注意着观众。在中间,有两个穿着华贵的妇女站在中景上。前面一个似乎对那个手拿铁环的小女孩发生兴趣;后面一个妇女刚把雨伞打开。
这幅画的人物并不多,但由于交叠处理,伞的弧形线的不同方向以及整个色调气氛,使画中的景象显得异常热闹丰富,给人以一种拥挤感。雷诺阿采用了一个主调,即以蓝紫色为基调,从而使画面充满一种富有节奏的单纯感。场景十分动人。春雨绵绵的巴黎街景,给这个拥挤的集市增添了生活节律。

❸ 急求一份世界名画鉴赏,1000字以上!!

《雨伞》是雷诺阿极力寻求脱离印象派技法的试探之作。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伞》是雷诺阿转变画风所出现的代表作, 雷诺瓦擅长画人生、可爱的女人和儿童。他从这时起已摆脱了印象派手法,将重点放在素描上。这幅作品上的华丽色彩已然尽失,代之以新的尝试,亦即准确的素描。据说画面上左手提篮子的女人是以雷诺瓦之妻阿林为模特儿的。

在《伞》上,还没有彻底摆脱外光作用下的色彩描绘方法。画上所表现的是一个巴黎的春日。熙熙攘攘的行人突遇阵雨,于是张开的伞群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弧形线网。画家意识到伞本身在画上的装饰趣味。他把这些弧线重叠地画在画面的上半部。观众通过这些弧形的伞,再往下看到了一幅繁杂热闹的景象:前景左侧是一位秀丽多姿的年轻夫人,她臂挽篮子,篮内装着几顶待售的帽子。后面一个绅士模样的人,正用眼睛盯着她,想要上前以遮雨的伞来讨好这位妇女。在前景的右边,有两个赶集市的小姑娘,更小的一个手拿着滚铁环玩具,眼睛注意着观众。在中间,有两个穿着华贵的妇女站在中景上。前面一个似乎对那个手拿铁环的小女孩发生兴趣;后面一个妇女刚把雨伞打开。 这幅画的人物并不多,但由于交叠处理,伞的弧形线的不同方向以及整个色调气氛,使画中的景象显得异常热闹丰富,给人以一种拥挤感。雷诺阿采用了一个主调,即以蓝紫色为基调,从而使画面充满一种富有节奏的单纯感。场景十分动人。春雨绵绵的巴黎街景,给这个拥挤的集市增添了生活节律。
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和绿色。这些高明度及属于自然界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他让画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实的黑色线条,这明显是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亦让画面增加实在的感觉。另外,他亦以弯曲旋转的笔触绘画树、灌木和农作物。这是他成熟画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这画增加生气勃然的气息。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生命,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让整个画面从米勒温馨、和谐、慈爱过渡到梵高的勇气、力度与斑斓的色彩。
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雷诺阿艺术的主体旋律--毕生所竭诚表现的是女性肉体的魅力。从这幅画也可窥见一斑。他所描绘的女性着意在外表美而忽略其性格深度,但就其自然魅力而言是高贵雅致的。甚至他画的小女孩:纯真、恬静、温顺、可爱……雷诺阿画中的女孩儿们似乎拥有这一切的美质,宛如静待绽放的玫瑰。
雷诺阿兼收了罗可可和巴洛克两者的娇媚和雄健之风,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创造了独有的雷诺阿风格。
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

我算了下有一千字,求悬赏分

❹ 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画作有什么特点

雷诺阿基本上是一个人物画家,而且一直是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

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雷诺阿在印象派绘画集团中是属于较年轻的一个,比莫奈也小一岁。这位艺术家一生的作品大多以明快响亮的暖色调子描绘青年妇女,尤其是她们的裸体形象。他以特殊的传统手法,含情脉脉地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润而又富有弹性的皮肤和丰满的身躯。他虽也画了不少外光风景画和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然而裸体与妇女形象占据他一生作品的主流。他的人体油画不同于以前学派画家所追求的那样虚伪和做作。雷诺阿的女人体,洋溢着一种欢乐与青春的活力,一个个都象是伊甸乐园里从未尝过禁果的夏娃,她们悠然自得,魅力惑人。

雷诺阿运用印象主义的原则,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幻般的世界,一个新的“爱神维纳斯之岛”,然后把它送到十九世纪末的巴黎。这幅《红磨坊街的舞会》集中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最具有印象主义精神的时刻。虽说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飘渺的仙境,可里面的人却穿着当代的服装。男人们都戴着高帽或草帽,女人们均穿着用箍扩撑着的裙子和腰垫。在这幅画中,一个室外的波希米亚舞会的平凡景象,变成了美丽的女人们和殷勤的男人们的充满光感和色彩的梦。一束束光线,忽隐忽现地在人物的色彩形体上摇拽着——有蓝的、玫瑰红的和黄的,细部交融在浪漫的烟雾之中,使得所有这些愉快人们的美感柔和起来,并提高了这种美的价值。

雷诺阿起初追随画家库尔贝,非常同情和支持库尔贝对学院派艺术的对立。他自己也严格遵循现实生活,善于在寻求印象派的光与色之中和欧洲的古典传统画法相结合。由于他年轻时在瓷器厂作过学徒,故在人像创作中运用了这种细腻的工艺手段。在与印象派画家合作以前,他在官方沙龙展出过一幅以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为题材的风俗画《埃丝米拉达》,画她在圣母院广场上跳舞卖艺的情景。但过后他觉得自己过多地摹拟前人画法,毫无个性特色;尽管有沙龙给他以好评,他总觉得愧对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悄悄把这幅画撕了。

自从追随库尔贝的绘画以来,他的画能放开一些,可是从构图上看,无论所选人物和画上细节,仍然存在摹仿库尔贝的性质,尽管画上的女神形象是取民间妇女作模特儿的,后又遭到沙龙的拒展。走人家走过的路这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事。雷诺阿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画被谩骂之中悟出一条真理:迎合官方展览,将永远是自己艺术的绝路。要寻求新的道路那就必须敢于接受挑战。

1870年,雷诺阿已29岁,事业上还未露头角,经济上又处于拮据状态,不时要光顾当铺,不得不多次地从一个阁楼搬到另一个阁楼。就在此时期,他去阿让特依,跟随莫奈去户外写生,去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光色效应。

《青蛙塘》就是他跟随莫奈到巴黎近郊的一个风景区画成的。这个"青蛙塘"离塞纳河不远。当雷诺阿与莫奈一起在那里作画时,已知附近有一家为福奈斯大爷开设的饭店,莫奈是那里的食客。他俩一同作画,雷诺阿当然也经常光顾此家饭店。雷诺阿画《青蛙塘》是完全听从了莫奈的劝告,着重表现水与倒影的关系。他以这一相同构图画了两幅,试着以清晰的小笔触来展现光色感受。水面光彩闪动,色彩极易体现出来,视觉印象强烈。这幅画因而也成了雷诺阿印象主义的"入门"创作。

《包厢》则是雷诺阿正式参加印象派美展的第一次参展作品之一。他一共送去七幅油画。这幅画根据他在剧院里所得的"印象",回到画室里请人摆模特儿画成的。画上前面那个盛装贵妇是一名叫尼尼·洛比丝的模特儿扮成的。后面手拿望远镜的中年绅士形象,则是由雷诺阿的一个兄弟充当模特儿的。有趣的是,印象派画法也可在画室内制作,他成功地画出了剧院一角的气氛。尤其是画面上两个人物的神情,丝毫没有摆姿势的痕迹,他们似乎全神贯注地在观剧,陶醉在此时此刻的舞台演出中。这幅图版,虽然画框四周被切割了许多,只突出包厢里那个贵妇人的形象。由于雷诺阿渲染了色彩氛围,使观者从中能感受到剧场观众的气氛。贵妇人那张化了妆的脸容与后面那个男绅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度。《包厢》的色彩基调是暖色。它由玫瑰、黑、白三色组成。贵妇人身上的黑条纹衣服异常显目。这些粗阔的黑条子与她的白色相间的浅色,恰好与绅士身上的黑色外衣与白色衬衫相呼应。运用黑色,在印象派画家中本来是犯忌的,因为外光很难体现纯黑。可能雷诺阿是用小笔触,逐步地添上去的,所以丝毫无斧凿的生硬感。

肖像画在欧洲画史中有过一段相当长的繁荣阶段,而印象派画家的肖像作品更富有色彩的活性。雷诺阿的肖像画就深得后学者们的赞赏。雷诺阿是以画女性裸体著称的。他对女人体的热爱早从普法战争以后就开始了。战争期间,他参加过骑兵队。当和平一宣布,他立即丢下马枪,回巴黎重操旧业--坐在画架前用画笔去创造他所钟爱的肖像画去了。

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最著名的肖像画,就是这里要欣赏的三幅画。

《莫奈夫人像》作于第一次印象派画展举办期间。当时他跟随莫奈,共同创建了印象派"沙龙"。在这幅画上,对光色的追求使雷诺阿几乎入了迷。坐在草地上的莫奈夫人及其儿子,完全沐浴在一种和煦的阳光中。她的衣裙在黄色的草地上接受阳光的强烈反射,因此画家只用淡淡的玫瑰色来铺陈,用笔相当简练。

《莎玛丽夫人像》是两幅同名画中最精彩的一幅。这位在巴黎沙龙中经常露脸的著名女演员,也是上流社会的风流名媛,她名叫珍妮·莎玛丽。这幅胸像完全采用印象派技法的碎笔触,将年轻的美人处理在一种光色的氛围中。她左手托腮,正面对着观众,丰满的胸部已被强烈的灯光所渲染,轮廓已是不很明晰了。不能低估雷诺阿的陶瓷画工出身,因为那种对透明颜色的表现能力对他个人的风格有很大影响。雷诺阿画过不少着衣和裸体的肖像,但他从来不赋予他的肖像以任何思想性。他用一种真挚的观察者的情感去探索新的塑造形式。他把一切可塑的细部,以三棱镜分析光谱的原理,打碎成无数色彩的小笔触,相互并列地涂到画布上去。

《亨利奥夫人》的肖像画上(1876年作)看到了他所运用的这些早年从陶器艺术中学得的手法。亨利奥夫人恬静地坐在那里,色调是极其柔和的,色彩的纯净透明,给人以一种充满着雾一样的大气感觉,把周围的一切都融合了。如果稍离这位夫人远一点,就会产生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幻境,说不清人物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背景几乎和这位娇美的形象混成一体,而脸部却刻画入微。给人以起伏感的胸部不是靠平涂,而是以多种细笔触的调和色构成的。

这是画家在这一时期的造型特色。雷诺阿被看成印象派,是他在印象派画展上展出过几幅画。其实,他在21岁进格莱尔画室时,是拜倒在古典主义的脚下的。1874年,从他参加首届印象派联展后,才决定了他的基本倾向。不久,他又脱离了印象派,转靠沙龙并获得成功。在雷诺阿的全部人体作品中(估计大约有4000幅),没有丝毫阴暗和不安的调子。由于他作为印象派画家而受到政治上的攻击,并给他的道路设置了许多障碍,使他早年的经历充满着苦难。

从41岁起,他经常生病。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中,他受关节炎病痛的折磨,几乎离不开轮车。他得把画笔捆扎在变硬了的手上才能画画。令人惊异的是,他这时的作品中没有留下一丝个人痛苦的痕迹。他的艺术总是肯定着生活的美。他本能地选择他所熟悉的那些快乐事物:街道生活、乡村景色的恬美、鲜花或水果、钢琴前的消遣性演奏家、健康而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女人体。他对于小孩似花一般的娇嫩特别敏感。他对周围的生活有非凡的鉴别力。阴影和悲痛是全部被他排除在外的。

晚年,病魔使他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从而在画人体的题材上进入了一个死胡同里。尽管如此,对他的探索作轻率的评语是不适宜的。雷诺阿不是一个轻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始终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快乐和甜美的一面。

在雷诺阿的绘画中,一个重要领域是肖像。正如我们在欣赏《亨利奥夫人》肖像中所注意到的,色彩的纯静与透明是雷诺阿的肖像画的一大特色。70年代时,雷诺阿画了几幅最成功的肖像,即两幅《维多·肖凯像》(1876年)、两幅《莎玛丽像》(1877年)和这里要欣赏的一幅多人物肖像画《夏班提埃夫人和她孩子们》。正迈入艺术生涯的全盛时期的雷诺阿,其个人生活还未走运。贫穷使他不得不和莫奈合种一块土豆田,以出售土豆来糊口。第一次印象派画展遭到社会的冷嘲热讽后,第二年他拿出《煎饼磨坊》等14幅风俗画,也招致不少非议。有人在《费加罗报》上以教训的口吻写道:"要向雷诺阿先生提醒,一个女人的身体不是一堆有着已彻底腐烂了的尸体的绿色、紫色斑点的烂肉"。当然,为他辩解的正义人士也大有人在。可是为了生计,他也不得不为别人绘制大量肖像画。

在肖像画上他赚回了声誉。上述几幅肖象画,就是当时的例证。维多·肖凯是雷诺阿的一位艺术的崇拜者。他颇有鉴赏见地,但他只是一个巴黎的公务员。雷诺阿和塞尚都为他画过肖像。《莎玛丽像》是画家为女演员珍妮·莎玛丽所绘的最精致的两幅肖像,一幅是全身像;另一幅是胸像。在这些肖像上,色彩充满激情和热诚。

这一幅《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是他70年代的成名之作。

夏班提埃夫人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商的妻子,社交界的名流,沙龙的女主人。她广交文艺界知名人士。常在她的沙龙作客的有作家左拉、莫泊桑、福楼拜、爱德蒙·龚古尔、屠格涅夫等人;艺术家有亨纳、卡罗勒斯·丢朗等。雷诺阿很快也成了她的沙龙中的常客。画家就在那里认识了当时的名演员珍妮·莎玛丽。此画系受夫人的预订而绘制成的。

充分发挥了他那根底深厚的造型技巧,这是他在年轻时从格莱尔画室学艺时取得的,他为之感激不尽。以空间宽广的室内环境和衬托这位夫人与两个天真的女儿的精神状态。夫人坐在孩子们的右边,悠闲恬适地注视着两个女儿。孩子的纯真表情描绘得很生动,两个人似乎在异想天开地对话。左边一个女孩正坐在一条大狗的背上。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富裕家庭所特有的天伦情趣。背景为棕红色,人物间的衣服色彩有强烈对比,夫人的黑色衣裙压住全局,使左边两个孩子的天蓝、白相间的裙子更显跳突。

这幅画在1879年的巴黎沙龙中获得了好评。雷诺阿也从此有了生活转机。他获得1000法郎的酬金,这对当时这位贫困的艺术家来说,似乎是天降甘露,而且从那时候起,向他订制画像的主顾接踵而至,经济上的转变自不必说了。雷诺阿除了为夏班提埃夫人画过肖象外,还为这位夫人的母亲以及夫人的女儿们画过单独的肖像。所以沙龙画展中入选的已不只是这一幅《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了。尽管如此,雷诺阿也没有因沙龙的赏识而忘掉自己既定的目标,他珍惜这种真实的生活感受,但也珍惜他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对外光的色彩技艺。

雷诺阿从1881年40岁起,到1888年这八年间,是他的风格转变时期。当他于1879年在沙龙获得成功后,就开始外出旅行。肖像画订货使他的生活转贫为富。前半生苦苦地踯躅在巴黎城内和塞纳河边,这一回,他要实现渴望已久的远行观光的愿望。第一个目的地是诺曼底海滨,后又到了克罗瓦西。1881年春,去了阿尔及尔。是年夏,再赴诺曼底,秋季即登程赴意大利,在那里走访了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庞贝等地,而促使他的画风转变的机制,则是这次的意大利之行。雷诺阿在庞贝参观古罗马壁画时,发现了它单纯、浓重和绚丽的色调。那些古代壁画偏施红色调,这种红色属于浓艳的朱红色。晚年雷诺阿画过一幅采用这种"庞贝红"色调的裸女像。古代壁画一般用的色彩不多,效果却极丰富。这使他懂得,一幅画上的主调往往起着关键作用。1883年,他在法国一家旧书店买到一本属于14世纪后期意大利画家钦尼诺·钦尼尼撰写的《绘画论》,此书使他入了迷。加上他从意大利学得的古典绘画色彩单纯化的秘密,进一步对前辈大师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产生了热情,所以有的研究者也称雷诺阿在1881~1888年的时期为"安格尔式时期",或叫新古典主义时期。他后来在与画商伏拉尔谈起他的艺术倾向转变的原因时说:"1883年左右,我随印象派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不论油画还是素描皆已技尽。总之,对于我来说,印象主义是一条死胡同"。

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欣赏他的《亨利奥夫人》等肖像时所提到的关于他脱离印象派的内因。

这里的两幅画《伞》与《乡村舞会》,就是画家转变画风所出现的代表作。

在《伞》上,还没有彻底摆脱外光作用下的色彩描绘方法。画上所表现的是一个巴黎的春日。熙熙攘攘的行人突遇阵雨,于是张开的伞群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弧形线网。画家意识到伞本身在画上的装饰趣味。他把这些弧线重叠地画在画面的上半部。观众通过这些弧形的伞,再往下看到了一幅繁杂热闹的景象:前景左侧是一位秀丽多姿的年轻夫人,她臂挽篮子,篮内装着几顶待售的帽子。后面一个绅士模样的人,正用眼睛盯着她,想要上前以遮雨的伞来讨好这位妇女。在前景的右边,有两个赶集市的小姑娘,更小的一个手拿着滚铁环玩具,眼睛注意着观众。在中间,有两个穿着华贵的妇女站在中景上。前面一个似乎对那个手拿铁环的小女孩发生兴趣;后面一个妇女刚把雨伞打开。这幅画的人物并不多,但由于交叠处理,伞的弧形线的不同方向以及整个色调气氛,使画中的景象显得异常热闹丰富,给人以一种拥挤感。雷诺阿采用了一个主调,即以蓝紫色为基调,从而使画面充满一种富有节奏的单纯感。场景十分动人。春雨绵绵的巴黎街景,给这个拥挤的集市增添了生活节律。

《乡村舞会》一画被切割掉多余部分,突出描绘了一对舞侣。据知,雷诺阿就这一对舞侣画过好几幅同一题材不同构图的油画。女舞伴的艳丽礼服和男舞伴的庄重的黑色礼服在交互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描摹女舞伴的肤色与多褶的绸缎的夜礼服上。为了画好这个丰满匀称的女舞伴,画家让当时一位著名的女模特儿苏珊·瓦朗东作姿式(这位女模特儿由于长期受到印象派画家们的培养,后来也成了一名画家)。就总体效果看,《乡村舞会》更具古典风格,因而也惹恼了一些印象派同道们。但雷诺阿是一个从不满足于既得成就的人。当他渐渐感到古典绘画的稳定的线条与他对色彩的强烈感受相冲突时,他又想改变自己的画风,甚至连题材也改弦易辙了。

《金发浴女》(约1882年)这里的画风属于他去意大利游学期间的风格转变时期,更多地倾向于对象的固有色。鲜艳而柔和的色调,接近于客观真实。物体的空气感与光色感被冲淡了。据学者推断,这幅画最早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他在凡尔赛宫看到的一块17世纪的浅浮雕。此浮雕系席拉东所作。雷诺阿为此浮雕画过好几幅草图和习作。加上他这时对古典主义的画法看重些,最后在画室内完成了这样一幅构图严谨、人体质感表现得充分的裸体画。从裸女的一头细密流畅的金发,明快的肤色,精确而柔顺的线条来看,此画一直被人们视为雷诺阿在新古典时期的一幅代表作。

雷诺阿所画的女人体,在后期的数量要大大超过前期,而且质量也高。他画的女裸体,往往具有鲁本斯画上的那种容光焕发的特性,又具有丰腴的官能美特色。画家喜欢把女人的肌肤画得有如珠光一般柔亮光润。有时,女人体头发蓬松,眉宇间还散发出一种青春荡漾的风韵。有时又显得天真未泯,而健康成熟有余。少数女人体作品还带有某种野性的单纯。总之,他的人体画风格,与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似乎对不上号。如这幅《浴后的女人》(1888)上的女裸体,玫瑰色的肤色显示了少女的壮实和健美。极细琐的笔触组成了这个女性丰满柔滑的皮肤表面。她那富有弹性的、充满诱惑力的女体形象是无法与雷诺阿当时自己的生活现状联系起来的。

这位画家的全部热诚都付诸于他的笔端。1894年,雷诺阿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年过半百的画家深感病魔之苦。此后几年每况愈下,至1903年,他不得不迁居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卡纽去疗养一段时期。那里有着南方的温和气候,也许对他的病体有利。他也曾多方求医,膝盖、脚、手,几处都开过刀。初时还可以撑着拐杖走路。1910年后,他下肢瘫痪,只得终身与轮椅作伴。至1912年,一度全身瘫痪,经过治疗,略有好转,上身已恢复了生理机能。可是就在这样不幸的病痛时期,他却强抑止住肉体的折磨,坐在轮椅上画出大量表现女性青春美与充满生命欢乐的裸体画来,确是令人感动!雷诺阿在后期所画的女人体,能真实地展现人体丰富细腻的色彩和肌肤质感。鉴赏他的人体画,会使人感觉到这些皮肤下面的血液在流动,滋润的肤色,现出粉红的肉色。

据说是雷诺阿后期最喜用的一个模特儿,名叫加布莉尔。画家有时让她扮作洗浴、擦脚;有时让她装扮成不同身份的妇女,带领着小孩;有时让她穿上粗布衣服,或让她读书等。至于裸体的形象,一般都置于晴天丽日之下。阳光充足,以便在柔和的自然光色中展现年轻妇女晶莹光滑的皮肤。

❺ 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建筑特征区别

卢浮宫(法语:Musée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 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美丽的费罗尼埃
又名《戴头饰的女人》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
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蒙娜丽莎
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 ,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圣母报喜
巴托尼 意大利画家
这是一幅传统的圣母怀孕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除了圣母含羞的表情和双手合于胸的手势暗示有孕外,没有天使来报的画面。巴托尼的画,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的文化”,极富个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睐。18世纪,许多富有的有识之士迷恋于欧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请当时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巴托尼为他们作画。
埃斯特王族的公主像
安东尼奥.皮萨内洛
(约1395--1455)
出生于维也纳,活跃于帕多瓦和威尼斯
他把“威尼斯--哥特样式”绘画
所具有的鲜明、甜美的风格发展到了顶点
大宫女 安格尔
《大宫女》(La Grande Odalisque)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整幅画面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异国情调。
该画创作于1814年,是画家应拿破仑的妹妹,即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妃卡洛琳·摩拉的订购而创作的。 另外,安格尔创作这幅画时,正值法国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失利,曾经占有的土耳其领土不复拥有,在这个背景下观看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皇宫中的宫女形象,可以略微满足一下法国人失望的感觉。
对荷马的礼赞 安格尔
安德洛玛刻为赫克托尔哀伤 大卫
梅杜萨之筏 法国画家 泰奥多尔·籍里柯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这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1842年11月,也就是在画家去世后的几个月,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画。席里柯英年早逝,33岁时便死于疾病,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的画会成为卢浮宫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希阿岛的屠杀 德拉克罗瓦
《希阿岛的屠杀》是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24年的一幅油画。这幅油画叙述希腊人民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压迫,所引起的一场战争中的悲惨经历,画作展出后,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这幅画证明了德拉克洛瓦对历史题材的重视。这幅油画的线条和构图十分严谨,但是画家却以大胆新颖的手法,表现光和大气下的色彩。
正如画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这幅画是由三个部份构成;前景是一组伤患和俘虏,出现在明暗相间的背景上;中景是发生战争的平原;第三部份则是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几乎全部被黄色的烟云所覆盖。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溺死在台伯河里的一个基督教殉教者
欧仁·德拉克洛瓦
拾穗
米勒 法国画家
法国画家米勒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三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三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
加纳的婚礼
委罗内塞 意大利画家
这幅画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基督在加纳城参加一次婚礼宴会的情景。画面非常大,大约有70平方米,在卢浮宫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画中的人物有132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才画完。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加纳这个地方遇到一商人正在举办婚宴,应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礼。画正中是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新婚夫妇在画面左下角桌子的尽头,大家正喝得高兴,仆人报告酒没了,于是耶稣吩咐把商人家的缸里注满水,然后叫大家品尝,竟成了香喷喷的美酒,原来是耶稣显了灵。画家将英国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画进画中。据说,委罗内塞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世俗生活搬上了画面。
花园中的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因这姑娘是园丁的女儿,故这幅画又称《美丽的园丁之女》。这这幅《花园中的圣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尔最优秀的圣母像。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
德·拉图尔 法国画家
这是卢浮宫里罕有的粉彩画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画。这幅画描绘了这样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乐谱,脚边放着的铜版画和版画夹表明她在美术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从书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内容:左边一排为《忠实的牧羊人》,意大利诗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园诗作,并在18 世纪掀起了向往农村田园之乐的风潮,而它作为剧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别关注。接下来是《中国孤儿》,伏尔泰1723年创作的一部史诗,影响了整个法国。颂扬了现代法国的创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启蒙思想洗礼后所具有的哲学和国家政策理念。再接下来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共和政体进行了颂扬,谈及法律精神、宪法的必要性、以及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基础的个人权利。这本书出现在国王情妇蓬巴杜夫人手中,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当时同样遭到巴黎索邦大学的严厉谴责,而且被教会列入禁书。架子上最后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网络全书》,在1752 年书首次出版时就陷入危机难以再版,由于蓬巴杜夫人的协助才得以幸存。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拥有并阅读这些书,它支持并拥护启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 年,当获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时,伏尔泰给狄德罗的信上这么写道:“她也是我们中的一员”。
方块A作弊者
拉图尔 法国画家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这幅作品的主题借鉴了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的《打牌作弊者》。拉图尔还创作了同样题材的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画中细节略有不同,名为《草花A的作弊者》,藏于美国沃斯堡金伯莉艺术博物馆。
画家与女儿像
维瑞·勒布伦 法国画家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 十分潇洒优雅,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此画作于1789年,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
钱商和他的妻子
马西斯 比利时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的代表作,画中的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 (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这正是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凸镜。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树木,同时又画进了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镜来扩展画外的景象,这种手法在凡·艾克的画中也有过,这大概是当时人们对这光学技术的新成就极有兴趣,所以画家为投人们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画入的吧!这是一幅典型的风俗画,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尽管在马西斯之前,凡·艾克就画过《阿尔诺芬尼夫妇》,也是风俗画,但其风俗性不够强烈,因此马西斯此画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花边女工
维米尔 荷兰画家
这幅《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强夺萨宾女人
普桑 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普桑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品。描述的是罗马人因新建罗马城,需要很多年轻的妇女,但邻近的城市都不愿意把姑娘嫁给罗马人,罗马人的领袖决定智取,他们邀请邻近的萨宾人来参加盛会,当萨宾人携带家眷前来参加时,罗马人的领袖扬起了披风作为暗号,每个士兵就抢一个姑娘,而对其他萨宾人不加伤害,让他们逃走。15世纪,这个题材只是用作婚礼灯笼上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装饰画。到16—17世纪,则被用来表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果断精神。只要这种行动能保障民族的前途,允许任何强烈的甚至是最粗暴野蛮的行动。画中描绘的罗马领袖并不完全是一个发暗号的军官,而像一个庄严的宗教使命的履行者。他穿着红袍子,威严的站在海神庙的圆柱之间。普桑绘有两幅此主题画作,收藏于卢浮宫的此幅画(下)画面比较杂乱,普桑本人亦不满意。另一幅(上)也是作于1637年,159x206cm,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面比较简洁。这幅画与大卫画的罗马人与萨宾人之间的故事,区别在于这是抢夺现场,大卫画的是一年后的战争。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
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
它是与中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
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该馆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绘画的年轻女子

玛丽·丹尼斯·薇乐思
(Marie-Denise Villers 1774-1821)
法国女画家
埃玛纽埃尔·洛伊
茨(Emanuel Leutze,1816-1868)
德裔美国画家
玛索利尔夫人和她的女儿
让·马克·纳迪尔
(Jean Marc Nattier,1685–1766)
法国画家
打碎的鸡蛋
让·巴普蒂斯特·格勒兹
(Jean Baptiste Greuze,1725-1805)
法国洛可可画家
以打碎的鸡蛋喻年轻女子失去了贞洁
弗里德兰战役
让.路易.欧内斯特.梅索尼尔
(Jean-Louis-Ernest Meissonier 1815-1891)
法国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
这幅画《1807, Friedland》描绘的是拿破仑在俄国一次战争的场面。
向日葵
克洛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国最重要的画家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堪比缪斯的苏珊
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
也是他,发明了电报和电报密码
黛安娜和丘比特
庞培奥·巴托尼
(Pompeo Batoni)
意大利著名画家
被称为是18世纪罗马的“画家王子”
看书的吉努夫人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怀特女士
乔治·彼得·亚历山大·希利
(george peter alexander healy 1813 - 1894)
美国画家
目前能够看到画家的作品并不多,但就这一幅作品足已证明画家的艺术功力。
渔家女
又名《格拉济耶拉》
朱·约瑟夫·勒费弗尔
(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6-1911)
法国画家、教育家和理论家
这幅画中,描绘格拉济耶拉正在修补渔网,眼睛凝视着肩膀朝向的远方,那里有蕴势待发的维苏威火山。
秋天的干草堆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
麦田里的丝柏树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拉瓦锡和他的妻子
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 Louis David )
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又译达维德,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
在把杆上练习的舞女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1834-1917)
法国著名画家
这幅画是用混合媒介剂在画布上作画,画面左侧有一个用来洒水防止扬尘的喷壶,它是芭蕾舞排练房中的常用器皿;喷壶也是德加的“视觉双关语”,它的形状像在模仿右侧的舞者。
X夫人
约翰·辛格·萨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1856 - 1925)
生于意大利,美国艺术家
也称作《高鲁特夫人》,是他当时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现在已经被认定为他最佳的作品之一。他用了一年时间来完成画作。在画作最初的版本中,夫人身上涂着白粉,穿着低胸裙,傲慢地抬起头。暴露的粉肩令画作显得更加大胆,性感。这幅画作在1884年展出时震撼了巴黎沙龙,引发了丑闻。萨金特只好离开巴黎,迁居伦敦。1876年到美国并加入美国籍。并长期逗留英、法、德、意等国,从事创作。多为上层人士作肖像画,其作品声誉渐高,为西奥多·罗斯福、约翰·洛克菲勒画过像。高特鲁夫人逝世一年后,1916年,萨金特将《X夫人》卖给了大都会,她一定料想不到,早已被公众遗忘的她,自此得以永生。
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约翰·康斯太勃尔
(John Constable,1776-1837)
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盲人的晚餐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画家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
让·莱昂·热罗姆
(Jean leon Gerome 1824-1904)
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的著名画家和雕塑家
表面上他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
实际上他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
对无辜平民的屠杀
弗兰约瑟夫·南弗兹
(Fran ois Joseph Navez 1787-1869)
比利时画家,大卫的学生
莎乐美
亨利.雷格奈特
(Henri Regnault , 1843–1871 )
法国画家
1871年雷格奈特在普法战争中阵亡
这是一幅描绘圣经故事的画。据圣经故事:施洗者约翰得罪了莎乐美的母亲,被莎乐美的继父关押,但怕犯众怒而不敢杀害。莎乐美在继父的生日宴上,当众表演舞蹈取悦众人,但事先要求继父起誓会应允她的要求。莎乐美跳完舞之后说:“请把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继父无奈,只得派人在监牢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莎乐美。
坐等三点钟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1869-1954)
法国著名画家
马蒂斯的画,利用红、蓝、黄、绿等单纯而强烈的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追求一种天真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这幅画《The Three O'Clock Sitting》所谓的三点钟的坐等,等什么等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精致典雅所带来的精神气息,使人进入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和诗意情调的理想境界。
布罗格利公主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
顺流而下的密苏里毛皮商
乔治·克莱伯·宾厄姆
(George Caleb Bingham 1811-1879)
十九世纪美国西部画家
思想者
托马斯·考普斯维特·艾金斯
(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 1844-1916)
美国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雕塑家及艺术教育家,
被誉为美国绘画之父
暴风雨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
(Pierre Auguste Cot,1837年至1883年)
法国“学院派”或“新古典派”艺术的著名画家
画面中光线和色彩的对比和互相衬托的美感力量,这是19世纪美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作品画面里,背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女角色彩是亮的。男体力量的粗旷线条,女体力量的柔细线条,在光线和色彩中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和彼此衬托。在考特之前,也有不少取材于《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美术作品,大都是歌颂爱情性爱的。而考特的作品《暴风雨》抓住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风雨中逃跑的一瞬间,表达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艺术手段方面,与前人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层楼。
妆容
雷蒙多·德·马德拉索·加雷特
(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 1841-1920)
西班牙画家
一顶新帽子
弗朗西斯·威廉·埃德蒙兹
(Francis William Edmonds,1806—1863)
美国画家
乡村贵族小姐
居斯塔夫·库尔贝
(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现实主义大师
牛群过渡口
居勒·杜普雷
(Jules Dupre,1811年1889年)
法国著名的巴比松画派画家
巴比松画派中早期的代表人物
暴风雨中沉睡的基督
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法国著名画家
这幅画《Christ Asleep ring the Tempest》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牵动人心。汹涌的波涛;暴风雨来临时乌云密布的天空;被狂风撕裂的船帆;惊恐的水手,以及在肆虐的大自然中酣睡的救世主耶稣——这也是作品要表达的重要主题。这是出自《新约》的一个故事:当基督被惊惶失措的弟子们惊醒后,严厉地斥责了他们,责怪他们不该对神的眷顾没有信心。意思是,有我在,你们怕什么!德拉克洛瓦曾经为这个故事虔诚地创作了14幅不同的版本。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海占据的篇幅更大,而在后期作品中正如这幅作品所呈现的,在风暴中颠簸的船只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阅读中的女子
卡米耶·柯罗
(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
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
西班牙歌手
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法国画家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春天的花、苹果和梨
亨利·方丹·拉图尔
(Henri Fantin Latour 1836-1904年)
法国画家
钢琴前的两个女孩
雷诺阿
(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
法国画家,印象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这幅画中,两位天真烂漫的女孩认真阅读摆放在钢琴上的琴谱,一个坐着抬头仰视,一个站在旁边,一手撑在椅子上,构图精美,色彩极为柔和优美,线条顺畅,整个画面充满一种甜美纯真的氛围。

❻ 外国画家有哪些

伦勃朗,塞尚,毕加索,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梵高,达芬奇,毕加索
可以说是最出名的了。
还有以下这些自己去慢慢参考吧!
印象派画家与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学画,以后成为印象派画家,善于画风景,多写生农村及城市景色,也画一些农民的劳动生活。绘画有诗意,画风朴实,用色鲜丽。曾一度受修拉影响作点彩技法尝试。作品有《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莱:(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国人,生于巴黎。早期作品细致,受透纳和康斯太布尔的影响。后来着重光和色的表现,喜欢画阳光中的河流和树林。作品有《鲁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马尔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点彩派)
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画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两个做帽子的女人》等。
后印象派:绘画开始从客观感受向主观表现转移。画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现代绘画之父之称,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企图借助于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表现体积。作品有《玩纸牌者》。画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他善于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的画幅,具有装饰风味和东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斗》等。画家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与雷诺阿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双生视界旗袍时无瑕值得培养吗 浏览:736
北京海淀初中的校服 浏览:15
王菲为什么要戴手套 浏览:610
黑棕色大衣配什么围巾好看 浏览:15
魔兽世界怀旧服龟壳手套哪里学 浏览:211
如何钩兔子宝宝帽子图片 浏览:568
伊春品牌女牛仔裤批发市场 浏览:888
羽绒服帽子的领压扁了怎么办 浏览:406
直筒牛仔裤上面配什么衣服 浏览:141
女人衬衫领带搭配 浏览:347
男士围巾哪个品牌好看 浏览:996
婴儿服装外贸童装批发 浏览:156
白色衬衣配什么领带好 浏览:721
宝宝帽子美国价格 浏览:301
小蜗想吃派大星裤子里的饼干 浏览:37
童装开格 浏览:491
日本也有旗袍 浏览:301
时尚衬衫冬2014 浏览:701
长安逸动怎样拆发电机皮带 浏览:342
佛山童装加盟网 浏览: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