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大德路帽子

大德路帽子

发布时间:2022-09-19 06:26:05

『壹』 请问一下广州有什么成行成市的地方

广州行业一条街
俗话说得好,出处不如聚处。一个行业的兴旺,和它是否成行成市有关。以下为相关行业的分布情况:
1.宠物医院:德政北路
2.糖水店:文明路
3.字画:文德路
4.五金:惠福西路、大德路
5.冷库制冷:海珠北路
6.医疗器械:大同路
7.国旗、锦旗:广州起义路
8.干货海味:一德路
9.婚纱:江南大道北
10.鞋类:解放南路、大新路东段
11.皮具:桂花岗(梓元岗)
12.帽子:万福东
13.针车:光复中路
14.美容美发:长寿路
15.灯饰:大南路
16.鲜花:大南路(西段)
17.旅行社:教育路(中山路口)
18.门业:越秀中路
19.佛具:光孝路、净慧路
20.眼镜:人民中路
21.纸业包装:天成路
22.酸枝家具:文昌北路
23.传统小吃:西华路
24.泳衣、内衣:高第街
25.布艺:沿江东路(大沙头)
26.展架:泰康路
27.手机通讯:陵园西路、陆居路
28.图文快印:越华路西段(包括吉祥路口)
29.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仓边路
30.汽修汽配:广州大道南
31.银行:淘金路
32.墙纸:大南路

除了以上专卖一条街外,还有以下的专业市场:
1.黄沙水产品市场
2.谊园文化用品市场
3.清平中草药市场
4.芳村花鸟鱼虫市场
5.二沙岛体育用品市场
6.陶街、将军东电器城
7.华林国际玉器市场
8.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叶城
9.南泰用品批发市场
10.中六电脑城
11.广州国际轻纺城
12.十三行批发市场
13.天马、白马服装市场
14.西场电器城

以上是本人经过整理后列出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贰』 在家佛弟子也可以戴毗卢帽吗

不可以!
毗卢帽又称“五佛冠”,只有高僧大德或主法僧人才可以佩戴,俗人及在家弟子不可以佩戴的

『叁』 古代君王帽子前面悬挂着一个“门帘”,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门帘”叫做冕旒,它的作用就是提醒皇帝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威严。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场合,皇帝如果总是咋咋呼呼大惊小怪,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失体面。因此,皇帝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冕旒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皇帝只要有一点小动作,分量极重的冕旒就会随之晃动而打在皇帝脸上,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打脸场景,皇帝自然而然就会端正身姿,稳重下来了。

相传冕旒之制在上古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过此时的制度规则还不大完善,直到周朝礼制的确定之后,冕旒制度才被完善。根据规定,君主、诸侯和卿大夫参加祭祀时需要佩戴礼冠,而在礼冠之中,冕旒是最高级别的,为君主所戴。旒指的就是从冕上垂下来的细穗,均为12寸长的五彩细绳,旒上的玉珠依照朱、白、苍、黄、玄的颜色顺序所缀,及汉朝时旒上所缀已皆为白玉珠了。

『肆』 初学问道,道士的头巾有什么讲究

在道教的宫观里,人们常会看到道长们头上戴着或方或圆的“帽子”,身穿宽松的道袍,令人不禁产生飘飘欲仙的遐想。人们也许会好奇地问,到底道长戴的是什么“帽子” .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么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么来历.九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巾的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释名·释首饰》中:“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晋书·舆服志》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帽而横着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至于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当代高道闵智亭道长著述的《道教仪范》一书中提到,自清末到现代最流行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记载,则有:纯阳巾、九转华阳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网巾等等。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巾和现代的道巾已经有所不同了。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常见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1混元巾
为九巾之首。现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间开孔,以露出发髻。道巾多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为圆形。有的老修行说,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考其出现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见于记载。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员所戴的帽子,于是有人推测,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员所戴的暖帽演变而来。笔者认为,道教在清兵入关后,依然不剃头,不改前明服饰,以示民族骨气。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员的帽子。至于此巾的来历,还有待道教界的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历史。

2庄子巾
亦称冲和巾,南华巾。传说是南华真人庄子所制。估计此巾出现的年代比较早。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为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名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头发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庄子巾的。因为庄子巾类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颇象南华真人一样无拘无束,自有出尘之表。

3纯阳巾
也有人称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巾上有盘云纹样。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这也是现存于北京白云观吕祖殿的明代吕祖像所戴之巾形状。通过名字可以知道,纯阳巾之意义,一为道教神仙吕纯阳,二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传说,吕纯阳祖师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记载,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仅道教徒戴,连儒者、生员士大夫子弟也戴。当代北方全真道的纯阳巾,形状甚似庄子巾。区别是纯阳巾后面有云头形装饰,而庄子巾则无。南方粤港澳地区全真道之纯阳巾,俗称“瓦坑帽”,帽形就是与《三才图会》所描绘的一样。

4九梁巾
古典小说中常有这样对道家人物的描写:“头戴诸葛九梁巾,身穿八卦道袍……”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5浩然巾
一种用黑色布缎制成的暖帽,形如风帽。该巾在南方基本不使用,北方亦不多见。询问道中各位师长,才知在极严寒天气中才带此巾。相传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风雪。后士人皆仿效之,故称为浩然巾。亦称作“大风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御风雪,二是纪念先贤。《长春真人西行图》中的邱祖所戴之帽即为浩然巾。另外,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不知此处的雪巾是否即是浩然巾。
6逍遥巾
也称荷叶巾。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开始叫花顶头巾,后士人甚至女性皆戴,并有两脚垂于后背,称为逍遥巾。宋代米芾《画史》中有对此巾的记载:“士子国初皆顶鹿皮冠弁,其遗制也,更没头巾…,乃去皮冠,梳发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发,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后方有丝绢,作掠子,掠起发,顶帽出入…,又其后方见用紫罗为无顶头巾,谓之额子,犹不敢习庶人头巾。其后举人始以紫纱罗为长顶头巾,垂至背,以别庶人黔首,今则士人皆戴庶人花顶头巾,稍作幅巾,逍遥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发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气热时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样,显得仙风道骨,格外逍遥自在。故命名为逍遥巾。
7三教巾
三教巾,顾名思义,应该是体现道教三教合一和三教平等,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可惜现在没有实物留下。其形状已不可考。笔者曾于此问题请教多位高道大德,皆言不知道。中国道教协会黄信阳副会长编纂的《道教全真必读》记载,只有受过中极戒者才有资格戴三教巾。有些老修行说,估计是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合一的时候所制。也有人认为清代有三教庙,于是推测此三教巾是否由此而来'在此只能留下悬念,留待以后为读者诸君补上。
16一字巾
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也有学者认为叫幅巾的。据说是山居道士缠发之法,以丝织幅带裹发,以防山野树枝缠住。其实这种幅巾,应该叫网巾,是一种先从道士发明,后由明太祖推广至全国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物何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9一字巾
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也有学者认为叫幅巾的。据说是山居道士缠发之法,以丝织幅带裹发,以防山野树枝缠住。其实这种幅巾,应该叫网巾,是一种先从道士发明,后由明太祖推广至全国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物何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小结
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道经和史书上还记载有:角巾、紫荷巾、紫阳巾,雷巾、莲花巾、九转华阳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颜色皆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则颜色不拘。因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种,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着头顶青天。而且,道门亦称为玄门,黑色也称作玄色。作为玄门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顶于首,当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仅是标志着道教徒的帽子那么简单,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教理教义,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遥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还说明了道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与中国的民俗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现在有的道教徒对自己所戴的道巾,不知所然,殊不知所顶戴的道巾乃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道巾的研究,实际也是对古代巾帽的研究。现代道教界对古代道教的冠帽的研究还未引起重视。

『伍』 唐僧的帽子两边的带子上写的是什么

唐僧所戴的帽子应该是“毗卢帽”,应该不是‘五佛冠’,因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玄奘虽然是大德高僧,不会囿于派别之见,但还是不大可能带这种帽子,而且《西游记》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过:

“ 唐僧 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

至于唐僧帽子两边的飘带上写的,正常应该是"唵、嘛、呢、叭、弥、吽 "六字真言,如下图

『陆』 想问下广州有哪些成行成市的地方

广州行业一条街
俗话说得好,出处不如聚处。一个行业的兴旺,和它是否成行成市有关。以下为相关行业的分布情况:
1.宠物医院:德政北路
2.糖水店:文明路
3.字画:文德路
4.五金:惠福西路、大德路
5.冷库制冷:海珠北路
6.医疗器械:大同路
7.国旗、锦旗:广州起义路
8.干货海味:一德路
9.婚纱:江南大道北
10.鞋类:解放南路、大新路东段
11.皮具:桂花岗(梓元岗)
12.帽子:万福东
13.针车:光复中路
14.美容美发:长寿路
15.灯饰:大南路
16.鲜花:大南路(西段)
17.旅行社:教育路(中山路口)
18.门业:越秀中路
19.佛具:光孝路、净慧路
20.眼镜:人民中路
21.纸业包装:天成路
22.酸枝家具:文昌北路
23.传统小吃:西华路
24.泳衣、内衣:高第街
25.布艺:沿江东路(大沙头)
26.展架:泰康路
27.手机通讯:陵园西路、陆居路
28.图文快印:越华路西段(包括吉祥路口)
29.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仓边路
30.汽修汽配:广州大道南
31.银行:淘金路
32.墙纸:大南路

除了以上专卖一条街外,还有以下的专业市场:
1.黄沙水产品市场
2.谊园文化用品市场
3.清平中草药市场
4.芳村花鸟鱼虫市场
5.二沙岛体育用品市场
6.陶街、将军东电器城
7.华林国际玉器市场
8.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叶城
9.南泰用品批发市场
10.中六电脑城
11.广州国际轻纺城
12.十三行批发市场
13.天马、白马服装市场
14.西场电器城

这是我经过整理后列出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柒』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着的那个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么啊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的帽子,称为冕冠。

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7)大德路帽子扩展阅读:

冕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服之制,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民国三年定制的“祭祀冠服”亦将“章纹”施于上衣圆补,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志。

赤舄,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捌』 有关叶欣和其他抗击“非典”英雄的事迹

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他的护长,现在已经长眠在她奉献了半生的医院里。

集中专家尽全力抢救

一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从天津飞到广州

叶欣染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士慰问她和家属,了解病情;雷于蓝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到医院过问治疗情况。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抢救她提供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医院成立了治疗小组,邀请国内最好的专家参与会诊和急救。治疗小组组长是叶欣的前任急诊科主任刘旭生,他为了及时抢救,索性搬到医院住。他拿着叶欣的病例和资料,亲自登门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向传染科、血液科、肾科等专家请教。广州市呼研所副所长多次到病房会诊。患病后期,叶欣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邀请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事研究多脏器衰竭的专家,这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飞到广州,走进叶欣的病房……

工作23年有“三突出”

她爱岗敬业,多年来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1976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拔尖、品行端正,叶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在每一分钟都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玖』 明朝中各级官员的官服,官帽有什么区

明朝官服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官服是当时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装,就制度而论它承袭唐宋官服制度的传统,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但制作更趋精美,整体配套也更趋和谐统一。


一品常服:头饰用珠翠庆云冠,珠翠翟3,金翟1,口衔珠结。鬓边珠翠花2,小珠翠梳1双,金云头连三钗1,金压鬓双头钗2,金脑梳1,金簪2,金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都用金。衣服为长袄、长裙,质料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长袄镶紫或绿边,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看带用红、绿、紫,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长裙横竖金绣缠枝花纹。


二品礼

服,除特髻上少1只金翟鸟口衔珠结外,与一品相同。二品常服亦与一品同。


三品礼服:特髻上金孔雀6,口衔珠结。正面珠翠孔雀1,后鬓翠孔雀2。霞帔上施蹙金云霞孔雀纹。钑花金坠子。褙子上施金绣云霞孔雀纹。余同二品。三品常服,冠上珠翠孔雀3,金孔雀2,口衔珠结。长袄,看带或紫或绿,并绣云霞孔雀纹,长裙横竖襕并绣缠枝花纹,余同二品。四品礼服特髻上比三品少1只金孔雀,此外与三品同。四品常服与三品同。

五品礼服:特髻上银镀金

鸳鸯4,口衔珠结。正面珠翠鸳鸯1,小珠铺翠云喜花3朵,后鬓翠鸳鸯1,银镀金云头连三钗1,小珠帘梳1,镀金银簪2,小珠梳环1双。霞帔上施绣云霞鸳鸯纹,镀金银钑花坠子。褙子上施云霞鸳鸯纹。余同四品。五品常服冠上小珠翠鸳鸯3,镀金银鸳鸯2,挑珠牌。鬓边小珠翠花2朵,云头连三钗1,梳1,压鬓双头钗2,镀金簪2,银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皆银镀金。衣服为镶边绣云霞鸳鸯纹长袄,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六品、七品礼服:首饰特髻上翠松三株,银镀金练雀4,口衔珠结。正面银镀金练雀1,小朱翠花4朵,后鬓翠梭毬1,翠练雀2,翠梳4,银云头连三钗1,珠缘翠帘梳1,银簪2。衣服绫或罗、绸、绢大袖衫,绣云霞练雀纹霞帔,钑花银坠子。褙子上施云霞练雀纹,余同五品。

六、七品常服冠上镀金银练鹊3,又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镯钏皆用银。衣服为有边长袄,紫或绿绣云霞练鹊文看带,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八品、九品礼服:首饰为小珠庆云冠,银间镀金银练鹊3,又银间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银间镀金云头连三钗1,银间镀金压鬓双头钗2,银间镀金脑梳1,银间镀金簪2。衣服为大袖衫,霞帔,褙子,霞帔上绣缠枝花,钑花银坠子,褙子绣摘枝团花。及襟侧镶边绣缠枝花长袄,余同七品。(摘自摩登先生网:MrModern.Com)

明代官帽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其实,乌纱帽是古代一种官帽,首先产生于东晋,那时乌纱帽并非官员特有,它不分贵贱,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帽。《唐书·与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帽在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的某些行业着装。



https://www..com/s?tn=25017023_5_dg&ch=1&ie=UTF-8&wd=%E5%90%84%E7%BA%A7%E5%AE%98%E5%91%98%E7%9A%84%E5%AE%98%E6%9C%8D%EF%BC%8C%E5%AE%98%E5%B8%BD%E6%9C%89%E4%BB%80%E4%B9%88%E5%8C%BA

与大德路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灯笼短裙子2021年新款 浏览:20
知乎比较好的国外童装网站 浏览:99
途安正时是皮带还是链条 浏览:567
医用手套怎样消毒 浏览:489
韩国童装品牌lau 浏览:185
织围巾有松有紧怎么办 浏览:647
童装一手货源哪个地方最多 浏览:799
娃娃帽子披风 浏览:105
穿裙子露内衣怎么办 浏览:778
童装一般都是什么布料多 浏览:966
王鸥衣品牌 浏览:811
夏天女式帽子怎么样 浏览:515
夏季女装新款长裙品牌及商品 浏览:966
七夕节女装促销 浏览:277
den丨m是什么牌子的牛仔裤 浏览:269
苎麻女装套装价格 浏览:778
如何清洗干净衣 浏览:795
二手衣服裤子 浏览:862
咖啡色连衣裙裙搭配什么外套好看 浏览:556
男士正装衬衫批发价格 浏览: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