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一词是:叫
(A)名义使用不当
1,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的选择不当。一些地方的双音节词,单音节词不应该使用,有些地方单音节词,没有申请成为双音节的单音节词。例如:
河在这里,是不是太长,但非常丰富的水,流的潜力是非常迅速的。 (“汇丰银行”应改为“富”或“大”。)
停止大坝阻断河流,形成的人工湖。 (“拦挡”应改为“停止”)
2。选择了错误的的同义词:一些具有类似含义的词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地使用了错误的选择的话,请仔细考虑。例如:
雨滴和汗水夹杂着他们的衣服湿了。 (“雨点”,改为“雨”)
3,使用了错误的代词。例如:
我们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但没有认真帮助反面是没有原则的掩盖它,这是不负责的表现(第一句,“它”指的是“先进单位“,第二届”IT“,但指的缺点,”先进单位“,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b)项的功能的话最有可能使用不当 />错误的函数的话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使用错误的介词是“正确的”,“”),例如:
谷神星的名词,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了。代表对象(句子的错误的对象应该是“我们不熟悉的长期五月谷神星。)
每一个介词有其自己的范围内”的方向发展。“”,“”表示条件的时间和地点。
2,错误的连词,如:你知道我也很热衷于演奏长笛,吹槽
(句“和”代表递归关系到,但前两个句子后句应改为“,知道我吹的太可怕了。”)
助词使用小的时候没有进步的内容。使用不当的助词,结构助词主要是利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 (名称“,”过度的“名牌”后“,可以删除)
(三)成分不完整的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省略的话可以填写。 BR />必要组成部分,不能缺少或不完整的句子结构。
缺少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由于曹雪芹的限制,生活在一个时代和阶级,小的没有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2缺乏的是一个谓词。例如:
我们找到足够的非能力
中国人在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束国家
3,缺少对象的实例:
大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怎么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不断挖掘商品。
4,缺少的属性,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小风,但仍然没有,例如:
让学生自我就业,为大学生开拓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好主意。
(句“开拓”一次性“生活”不能直接中间要加定语,如新的“自己”,之类的,不仅打开了......生活“这样的比喻,”探索世界打开了......境界“,”开拓情况“和”开拓......天地“,”开拓不匹配......里一些)。
(四)
1,动词不匹配,如:
二代谁问学校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声音,我的耳朵仍然是我的身体,水平一年以前,许多业务。
2,动宾不匹配,例如:前后
清明,XX部队派出超过800人在郊区参加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看来,以提高在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中心词不匹配,例如:
通往机场的街道两侧都充满了数以万计的人群告别,状语和中心词不匹配。例如:
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想过,你就会明白问题
5,补体和中心词不匹配。例:
部的难点。立场的立场非常坚定,感情也显得很丰满。
6,旅客的荣誉不匹配的,例如:
依靠在检查点上的压力,而不是做思想工作,不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7,双方的不当端。例如:
没有一个坚定的意志,是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的关键。
8,一个组件在组件不匹配的,例如:
同时,那些高水准的翻译,精美的翻译本身也成为了我们的大厦在宝藏。<BR / (V)非结构化
1,语序不当
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顺序不当
数量定语顺序错误的数量一般按正确的顺序可以按以下顺序排列: BR />属性或一个表领场所的
c的指控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的话
D,形容词,形容这句话
?名词或名词短语。此外,定语定语放在不带“之前,例如:
一个很好的20年教学经验的女子篮球国家队的教练。
正确的次序:国家队的(所有格),A(数量)好(形容)篮球(名词)(动词短语)执业超过20年的教学经验。
数关语的顺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一,介宾短语表目的或原因
表时间或处所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介词短语)
e。表达式的状态或程序。另外,表示对象的介词词组一般的语言中心前。例如: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与他谈话(激情)。
正常秩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范围)热情(模态)与他的谈话(对象)。
B.条款的顺序是不正确的。例如:
全面阅读是一个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咏革命烈士热情。
正确的顺序:综合阅读,是一个卓越的学者,热情的杰出的诗人,大庸革命烈士。的严重性,紧迫性,大小,因果关系的
复第,根据一定的标准条款。
C.语序不当。例如:
他亲切地向我走过来。我说,“小心!” (“深情”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变更为“内容与形式”)
2,前后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武松打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句子“,”水浒传“回退行的逗号改为”)
3,混合格式。词来一半,变成了另一种说法,有两个版本的杂糅。例如:
学校的学生于1991年,人类消耗比1988年的平均成本,增加了近两倍。 (此句比......比较两种格式,一种.....相比,“是一个”比......增加“,可以选择多种格式)。
(F)冗余
1,重复,重复的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一。他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集体服务的热情评论。
(二)零陵干净,无菌纸擦伤口,伤口感染的结果。
(主体上的“前后重复谓词,后面的”删除b定语“干净”和“没有”的评论反复消毒的语义只有一个就行了。)
2个额外的成分,例如:
他举起右手,手从他的头上摘下帽子,拿在手里,吹尘帽子吹
听小宋介绍在我的心里,我真的由衷地感谢方。
(G)的讲话滥用
各种话有自己的语法,规范使用。按照语音和语言习惯混乱的措辞类的语法功能的部分,叫做词类误用,滥用的讲话以下几个部分:
1名词,例如:
每次轮,经磋商后,李医生耐心地指导她如何编写一个完整的病史,连贯,清晰,并告诉她如何诊断困难的??疾病,如何照顾自己的特殊病人。
我们永恒的回忆周总理的谆谆教诲
2,动词的误用,例如:
一个感人的一幕!
想这个词,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使用。(“使用”,“使用”或“使用“)
3形容词的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可以。
他的简单的句子或两个突然间,我们难以形容的重(改变“重”的“沉重”。)
(H)不合逻辑
1,更换的概念。例如:
在会议上,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在学校,现在看来,我们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面的“意见”背后的“希望”意见“,应该”似乎“,”然而“代替。)
2不一致的情况。例如:
我的结论是,他可能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响起。
3,法官是不成立的。判断是客观事物,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立的,如果决定不来确定这个判决不工作。例如:
一。正是世界观,期间形成的青年。
B?。红色的土壤是中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一个“年轻人”不“期间,不能形成判断。”年轻人“是可以改变的”青春“最好的,而不是”青年“B”红壤“是一种土壤,而不是“生产区”,“红土地”应改为“红壤地区)。
4再次否认造成混乱。例如:
你也不能否认,这方面的讨论没有取得巨大成功?
灰尘很厚,怎么能让人不皱眉,不要让健康检查团队吗?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下灵感的画家和文艺工作者的人,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的大概念不依赖小的“画家”的概念。)
他的书摆满了书。有艺术的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 “(”艺术书“是一个大概念,不依赖下面的小概念。)
6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含义的词语匹配正常。
“好或坏”,“高与低”,“是否”,“多少”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这样的话,其他的字,其中有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只有这样的话如果人只是一方面,而忽视的附加一方面,它会导致不正确的判断错误。例如:
能力做好教学,对教师,认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 (在前面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次是“只是一个方面不匹配。)
强调的是科学和技术人员,不要忽视他们红吗?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呢?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两个方面,”肯定只是一个方面,前部和后部不匹配。)
条件的关系在错误的条件结果关系逆转。
充分条件复杂的判断,判断,判断的必要条件判断必要的,足够的,兼容和不兼容的判断的必要条件。这些判断,正确使用,否则会产生错误。
长期努力刻苦学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想取得好成绩,努力工作学习“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与错误的条件关系。)
陈小玉今天的学生不来上课,一定是生病了。 (没来上课,因为更多的是并不一定是生病判断条件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以提高群众的意识,实行问责制。
(的反向条件和结果)
8,强加因果关系
代的事情,始终是其原因和后果。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一种惩罚。例如:
我厂今年重点一直放在产品的数量,所以在产品的质量下降。 (产品的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不是一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的外语学习,因为我的重点阅读和写作实践,从而忽略了听,说技能培训。(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IX)复杂的句子共同的语言疾病
相关的词不匹配,例如:<BR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越实际的数字行动,使事情变得太夸张了,但可能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应该是“正常”的为“on”)。
缺乏相关的词汇,例如:虽然他是一名工人,平时喜欢的音乐,作曲者是相当不错的。(应该是“通常”前“,而是”)
误用,滥??用相关的词,例如:
这本书是第一本版已重印了好几次,最近的修订版。(因此,应被删除。)
相关字位置是错误的,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多变,天池是一个安静的。苗苗湖像一面镜子,但清彻。 “(应为”后“天池”。)
(J)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理解,不明确之处是通常在下列情况下所造成的,形成歧义句
用一句话含糊不清: BR /> 1,明确的多义词。一个字是更多的不仅仅是一个句子,句子可能成为多义的句子。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是指颜色,也就是指色情内容。)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 (“希望”记忆“的打算,希望)
2,多音节词模棱两可。一个句子中的书面表达是一个多音字,可能是不明确的。(言语表达并不一定出现含糊不清。)对于例如:
谈甚欢。(“可读hao4”是指在这项业余爱好,喜欢,也可读的“HAO3”的意思是“容易,很简单”,但写作反映不出来,所以有歧义。)
这名男子的头发长得奇怪。(“长”可读的“长2”指的长度,可读“zhang3”,“保增长”。暧昧)
同音词含糊不清。的中国的许多同音字谐音现象一些句子可能是不明确的口头表达能力。(无歧义的书面表达)例如:
致癌物质,这是一种抗癌物质。(“统治”4“听起来模棱两可的口头表达不同的理解。)产品全部合格。该产品是完全不合格的。 (“该部不”读“bu4”,声音的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分为不同的形成歧义。相同的短语,或相同的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结构是不明确的。例如:
89个国家高考试题:“我要的肉丝(肉丝”,理解为动宾结构“的肉丝”,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菜名是名词)。
杀了猎人的狗。 (这句话理解为动宾结构“封杀猎人的狗,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偏正结构”(杀死猎人)的狗。“)
5,含糊暧昧。说出某些词或短语的语义不明确,也引起歧义,例如:
图书馆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添加一点点的短语,指的是章太炎的书也指章太炎藏书。)
他的父亲手术(“手术”,可以参考医生,它也可以指的是病人的。)
6指的是未知的模糊性。例如:
黎台菠,一名退休干部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喜欢有说有笑,非常高兴。(“有说有笑,很开心”可能是指给孩子,也可以意味着:黎台饽。)
我看到(账面张元扶着走出一个老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一个黑色袋“是指”张远,也就是指“老人”)359 |评论(22),以帮助童军之友leaffriend | 4的采用率35%的专业领域:尚未定制
其他回答共4 2007-02-07 13:30★波★| |十车东风,解放汽车的更新换代产品专家博览会的一致好评。
“,然后暂停时间排序按默认排序方式,”东风汽车解放汽车并列短语的一致好评,这句话的意思是“两车的换代产品。东风汽车暂停,成为东风汽车”解放“一直深受汽车的更新换代产品。
3,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
“暂停”后,许多学生的三所学校参加的活动,暂停,“三”,“三化”和“学校”共同做一个“学生”的定语句子成为“从学校的三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歧义句等不同的组织结构所造成的暂停,应仔细分析,识别,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地方暂停,句子结构发生了变化,是否改变的意义交谈时,文章的句子,以确定是否适当安排句子结构歧义句。,避免产生歧义句。
错误的句子:
一个字误用
(a)部分的言语误用 BR /> 1名词误用:
例如:李医生总是耐心地指导她写的病历有一个完整,清晰,井井有条。(“原则性”这是一个名词,形容词使用的。“完整清晰的“水货可以改变的”结构化“)
2动词错误
例如:这是一个感人的场面(”移动“是一个动词用作形容词。改为”接触“) BR /> 3的形容词,错误
例如:他简单的两句话顿时让我难以形容的沉重的心。(“重”是一个形容词,这种滥用的名词可以改变的“沉重”>
量词误用
例如:早上,他吃了两个馒头和一碗稀饭。(“B”应改为“双方”)
代词的是指未知
情况下:的高中生活,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为老师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实际上是指老师的话,或“I”未知的。根据上下文可以是“到”I“
副词错误地变成了
例如:新的政委和老政委,更周到的士兵。“不一致的情况下,应删除)
7的介词不正确的是:
例如: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误用,应该被删除)
8个辅助字误成为
例如:广东省农村地区正在掀起一个新的高潮科学种田。( “积极”和“矛盾要适当,删除)
9连接词误用
例子:他的话清晰而强烈的。 (“和”应取代“)
(二)意思是不当
1含义的误解
例如:传钱是万能的说根本不争的声明(”不争的声明不会改变,侵蚀言论自由,是可以改变的“极端错误”)
意义的轻重不当
例子:王在高考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作出了杰出的成就。 (“成果”,意思是超重。应读“成就”)
不当的意??义
例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时,”太小了,应该改为“期间”)
(C)彩色不当
情况下,我军经过反复的攻击。终于击退了顽强的敌人的攻击。 <“顽强”的褒义词,这是作为一个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四)关联词误用
错误
情况下,相关的词:不管多么困难,我有完成的任务。 (“把关联词,在此条款的条件下,不恰当的使用,应改为”不管“)
滥用相关字
例如:我一直很喜欢的画,但它理解,但它是最近的。 <“”和“”重复,应删除“,但”或“但是”)
缺乏相关的词汇:
例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如竹,形状完全相同象根树枝在一个安静的(第递进的关系,以前“不仅缺乏与之相呼应,后者条款”和“,应该是在”形“之前”和“)
相关词位置不当
例如:鸟之双翼,无论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儿将永远不会能够飞到高空(“无论是”应该被移到句首)
5相关的单词配套使用不当
情况下,只是一个很好的讲座,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成绩。(“唯一”的“,”不相同的一组相关的词,你可以不匹配使用时,应“改为”唯一“,不是”,而不是“仅仅是因为该条款的必要条件,有”五大关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不完整的成分多余成分的食品符合正确的,不正确的词序,结构杂糅
(一)不完整的成分
成分不完整的功法必须有成分不完全省略某些成分或某些成分的语义表达的影响根据上下文和语义的表达未受影响的现象。
1缺乏主题:
例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进展。(由于使用介词或介宾结构,原来的主题变得缺少状语的句子的主题是不完整的主要表现。句子应该从“中”和“向下”或删除“,因此”)
2人失踪谓词
例如:南浦人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四米高,七百米的大坝魏然站在旁边的天目(由于较长的句子说的或写的忘了前面的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缺少断言是一个谓词,致残的主要原因。在前面的主题是“南浦人”,而后面没有呼应的谓语应该是“1”的话“,因此”)
3人失踪对象 BR />示例:校党委讨论,调动教师和学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或回信忽略以前的组成相呼应这种情况下,反对不完整的尽头有没有谓词“讨论”,呼应字对象的中心。应加在最终的“问题”)
例如: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组件将导致不精确表意的情况下,只有工作的雇主“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中添加的“劳动”之前的“强硬和有效”的限制语言)
(二)成分多余
1主题多余的
例如:我测试这个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仔细审题老师的要求。(“原因”后“,因为”重复,应删除“,因为”或“因为”) /> 2谓词过剩
情况:正在进行的打印借用医院讲义,可以发给学生课前手(“过剩应该被删除)
3对象过剩
案件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类的悲剧”生命能量。(“准备多余的,完整的收集应该被删除)
其他成分超额
情况: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藏。充满着无数的宝藏村。(“各种”多余的,应删除)
(三)匹配不当
1谓词不匹配
例如:他的革命精神的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和”新兴“不能构成谓语。”精神“,”图像“)
2动词 - 不当
情况下:小说”青春之歌“出色的外形共产党人陆嘉川。江华,林的英雄事迹红等。(“整形”和“行”不能构的SVO关系,“立地成佛”的“形象”。)
附加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情况下:在早上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侧满了一大群数十万的告别。(“人群”是一个整体的术语,不能重复使用在前面“成千上万“应限制。人群”改为“人民”)的意义
主体和对象不当
例如:调控细则短的两条平行线总是难以捉摸的终点。(以确定句子的座上客,造成不匹配旅客的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同一地区,两条平行线端点“明显不匹配。”终结点“被替换为”直线“)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2. 带有菜名的四字词语
一清二白(yī qīng èr bái):就是小葱拌豆腐。
绝代双娇(jué dài shuāng jiāo):就是青辣椒炒红辣椒,”娇”和”椒”同音。
青龙过海(qīng lóng guò hǎi):就是清汤里放入葱段,”葱”象征”青龙”。
文武双全(wén wǔ shuāng quán):虾和青豆。
桃园结义(táo yuán jié yì):三鲜灼白菜 。
各奔前程(gè bēn qián chéng):荤素在一起抄的合菜。
千言万语(qiān yán wàn yǔ):千层肉一类的菜。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拔丝一类的菜肴。
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抓炒里脊。
母子相会(mǔ zǐ xiàng huì):黄豆炖豆芽。
3. 求菜名啊。。。。。。
相声文本 报菜名
甲:我们这位演员啊。
乙:啊。
甲:很多观众都认识。
乙:您客气。
甲:经常啊在收音机里头,电视里头看到您。
乙:倒是经常的广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
乙:对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错。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现在家不还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条十三号。
乙:啊,对,对,对。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家里都好啊?
乙:都不错。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体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错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错。
甲:孩儿们都上学了?
乙:全上学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问候。
乙:谢谢您。
甲:呵呵。几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错。
甲:您住的是小五条。
乙:啊。
甲:小的时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俩是邻居。
甲:我住小六条。
乙:啊?
甲:一条胡同。
乙:对对对。
甲:我比您大一岁。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岁。
甲:那年我八岁。
乙:啊
甲:那年您七岁。
乙:对。
甲:咱们哥俩就在一块儿玩儿。
乙:发孩儿。
甲:咱们是小朋友。
乙:不错。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长大了又是同学。
乙:啊。
甲:现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俩相好。
甲:咱们二位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们俩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甲:咱们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么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样,志同道合。
乙:那你说一说。
甲:比方说你要是积极分子——
乙:那么你呢?
甲:我就是先进分子。
乙:这话对。
甲:你要是劳动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产模范。
乙:不错。
甲:你要是光荣军属——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说相声——
乙:你?
甲:我就讲滑稽。
乙:噢。
甲:你要当演员——
乙:你?
甲:我就搞文艺。
乙:嗯。
甲:你要演电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剧。
乙:嚯!
甲:你体育家——
乙:你?
甲:我运动员儿。
乙:嗬!
甲:你是冠军——
乙:你?
甲:我是选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将——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树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陈金刚。
乙:啊。
甲:你要刘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吕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孙晋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学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师。
乙:啊。
甲:你高中毕业——
乙:你?
甲:我小青年儿。
乙:噢。
甲:你做小买卖儿——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卖金鱼儿——
乙:你?
甲:我就卖花盆儿。
乙:啊。
甲:你要卖鸭梨儿——
乙:你?
甲:我就卖金鱼儿。
乙:啊。
甲:你要卖草帽——
乙:你?
甲:我就卖凉席儿——
乙:啊。
甲:你卖豆腐丝儿——
乙:你?
甲:我卖豆腐皮儿——
乙:嘿!有意思。
甲:你卖咸鸭子儿——
乙:你?
甲:我卖酱猪蹄儿。
乙:啊。
甲:你卖红鱼虫——
乙:你?
甲:我卖花生仁儿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开大买卖——
乙:那你呢?
甲:我开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经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板。
乙:嚯!
甲:你要是大财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资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务——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呗!
乙:嗨!这就不怎么样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么回事儿?
甲:咱们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联欢会儿嘛,说个笑话儿,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不大。
乙:啊,您刚才那是跟我开玩笑?
甲:说笑。
乙:您可错了。
甲:怎么了?
乙:您这玩笑开得过火儿了。
甲:哎哟,那我这尺寸没掌握好。
乙:唉。
甲:这个笑话儿开的有点儿过重了。
乙:我不爱听。
甲:有点儿过分了。
乙:这是。
甲:使您不高兴。
乙:那当然了。
甲:我表示遗憾。
乙:诶。
甲:这是我的缺点。
乙:唉。
甲:我的不对。
乙:对。
甲:我的错误。
乙:就是。
甲:我对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语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应当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么跟您道歉?
乙:怎么道歉?
甲:我给您赔礼。
乙:啊。
甲:我给您鞠躬。
乙:甭客气。
甲:我拿您开玩笑,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乙:就是。
甲:特别是过分了就更不应当了。
乙:啊。
甲:我得弥补弥补我的缺陷。
乙:是吗?
甲:根据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么方法呢?
甲:我请请客。
乙:请客?
甲:一请客,一赔礼,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请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请请你。
乙:行。
甲:我请您干什么呀?
乙:干什么哪?
甲:我请您看电影儿?
乙:现在看电影儿?
甲:现在看有点儿来不及了。
乙:对。
甲:请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气,观众笑话,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请您吃冰棍儿,天儿凉闹肚子。要请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这?!有请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么啃不了?
甲:你还不会那种技术。
乙:我这么大人不会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专门儿技术。
乙:那您说怎么啃呢?
甲:有一种要领。
乙:你说一说。
甲:就是横着啃解渴,
乙:啊。
甲:竖着啃洗脸。
乙:嗬!这连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办法。
乙:啊。
甲:我得请请你。
乙:你怎么请我呢?
甲:请你干什么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个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给你买双皮鞋。
乙:啊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号的。
乙:你看看。
甲:给你买条裤子——
乙:行!
甲:不知你爱什么料的。
乙:嘿!
甲:这样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干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请您吃饭。做客
乙:噢,您要请我吃饭?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请你吃饭。
乙:行!
甲:您爱吃面爱吃米?
乙:北京人爱吃面。
甲:爱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们吃点儿春饼。
乙:行。
甲:这是北京人最喜欢吃的。
乙:啊。
甲:春饼也就是薄饼。
乙:啊。
甲:我给您烙六张薄饼。
乙:还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给我来几个什么菜呢?
甲:我给您炸点儿鱼。
乙:可以。
甲:炸点儿鱼,炸点儿虾。
乙:啊。
甲:炸鱼炸虾炸雀巧儿。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蚂蚱,清蒸鱼翅虾米头,锅烧。。。
乙:。。。您等会儿。
甲:鸭子嘴儿鸡爪子羊犄角驴蹄子。
乙:这驴蹄子有炸着吃的嘛?!干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么了?
乙:烙得了薄饼啊,您给我弄盒扣冰钉卷上得了。
甲:为什么?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帮子全烂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给您来点儿软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张薄饼。
乙:啊。
甲:给您卷一碗豆腐脑儿。
乙:(语塞)这。。。烙饼卷豆腐脑儿啊?!
甲:炒菜。
乙:唉,炒几个菜。
甲:给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汤黄菜打点儿甜面酱买点儿羊蕨葱弄点儿萝卜条儿。
乙:嗬!
甲:我有一个亲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来五斤小站稻米。熬点儿稻米稀饭,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们哥俩儿是吃干的喝粥灌灌缝儿吃饱了喝足了您做那边儿我坐这边儿。
乙:啊。
甲:咱们是小肚子上弦——
乙:这话怎么讲?
甲:弹弹(谈谈)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点半,不见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里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会儿。您家在哪儿住啊?
甲:不远儿。
乙:哪儿啊?
甲:张家口。
乙:(语塞)张。。。不去了。吃顿薄饼跑趟张家口啊?!
甲:西直门里头张家胡同口儿。
乙:嗨,你说清楚喽!
甲:张家胡同口儿往里走十二号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断)什么叫十二号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给勀下半角儿去!
乙:嘿!十二号!
甲:十二号。
乙:唉。
甲:我在家里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记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号啊。李伯祥。
乙:薄饼和菜。
甲:找我。
乙:您请我。
甲:咱们就吃薄饼。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见不散。
甲:刚才耽误您演出,影响观众看节目。
乙:唉。
甲:对不起诸位。
乙:您请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见。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饼和菜。
乙:您慢点儿走。
甲:不见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继续客气)
乙:您慢走。您这是?
甲:客气过火儿了。
乙:走吧您呐。
甲:薄饼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见再见。
甲:回见。几位回见。
乙:(赔笑送别)呵呵呵呵。
甲:我没带帽子吧?
乙:没有您哪,没有。您就这样来的。
甲:呵。(离开)
乙:唉,这位同志还不错。刚见面儿请我吃饭。他走了,您听我一个人说。这个相声有一个人说的有俩人说的。。。(甲回来)
甲: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饼炒和菜啦!
乙:怎么又不吃啦?
甲:薄饼那个玩意儿,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时候。
乙:啊。
甲:一会儿就饿。
乙:啊。
甲:您这个身体这么健康,这么瓷实吃那个玩意儿哪行去?
乙:那怎么办哪?
甲:我给您来点儿瓷实的。
乙:那吃什么呢?
甲:我给您煮俩秤砣。
乙:(语塞)对。。。唉最好呀,您再给我来俩铁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么也可以!瓷实的饭食。
甲:对,瓷实的饭食。
乙:唉。
甲:我给您炖牛肉烙大饼。
乙:这可解馋。
甲:买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个朋友在山西阳泉刚回来。
乙:嚯。
甲:带了一个山西阳泉大砂锅。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烙点儿螺丝转儿饼,撕着吃着解闷儿。
乙:嗬!
甲:喝点儿冰糖水,刮刮肠子去去油腻。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样。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你一个菜太单调。
乙:唉,少点儿。
甲:为了请您。
乙:怎么办?
甲:为了赔礼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只老母鸡。
乙:啊。
甲:我把这只老母鸡宰喽!
乙:哎呀!
甲:买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黄焖栗子鸡。
乙:嗬。真好吃!
甲:怎么样?
乙:好!
甲:这只老母鸡啊,
乙:啊。
甲:我告诉你,这个牛肉甭说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这只老母鸡要不是老朋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给你吃。
乙:为什么?
甲:听我说呀。
乙:怎么?
甲:我这只老母鸡个儿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头又老。
乙:啊。
甲:老母鸡。
乙:老母鸡?
甲:老得简直。。。老得太可爱了!
乙:特别老?
甲:啊!
乙:您说它老到什么程度呢?
甲:老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赵二奶奶跟我说过。
乙:怎么说的呢?
甲:说这只老母鸡比我妈小两岁。
乙:(语塞)嗬!您这是鸡精啊这个!嗬,哎呀!
甲:要是论辈儿,我还得叫它二姨儿!
乙:嘿!好嘛!这不错。行!
甲:这回为了请您,咱就砂锅炖牛肉。
乙:黄焖栗子鸡。
甲:烙点儿螺丝转儿饼。
乙:好!
甲:张家胡同口儿!
乙:不见不散。
甲:十二号。
乙:我准去。
甲:十点半。
乙:行。
甲:不见不散。
乙:就这么办了。
甲:再见。
乙:再见。
甲:不给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点儿千篇一律了。没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见。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没穿大衣吧?
乙:没有啦你呐。(甲走)哎呀,还真不错,又改了炖肉烙饼了。您还是听我说。一个人是单口相声,两个人是对口相声。(甲回)
甲:啊,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炖肉烙饼了!
乙:这炖肉烙饼怎么也不吃了?
甲:炖肉那个玩意儿它不烂啊!
乙:它你不炖它烂不了啊!
甲:我请你吃点儿好的,大伙儿一听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么呀?
甲:请你吃窝头!
乙:(语塞)窝。。。喂。。。窝头呀?!
甲:对!
乙:那你上我那儿吃去得了!
甲:怎么了?
乙:旧社会吃窝头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窝头跟窝头不一样。
乙:窝头有什么两样儿啊?
甲:您那窝头什么面儿的?
乙:我这窝头棒子面儿的。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你那个?
甲:我这小米面儿的。
乙:这不一样嘛这个。
甲:加上点儿玉米面儿。我这窝头跟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甲:您那窝头什么样式?
乙:上头一尖儿,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您那个?
甲:我这上头一窟窿底下一尖儿!
乙:嘿!哎呀,他把那窝头给翻个儿了!
甲:我这面多。
乙:都什么面啊?
甲:有棒子面,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荠面青丝红丝玫瑰小枣儿核桃仁儿榛子仁儿。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鸡子儿一发应名叫窝头实际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宝大窝头!
乙:还真不错!
甲:正名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没这手艺!
乙:啊!
甲:怎么样?
乙:好!
甲:咱们就这窝头了!
乙:啊。。。可是干吃窝头他干点儿。
甲:干点儿?
乙:啊。
甲:干点儿给您熬点儿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爱喝粥给您煮挂面。
乙:行。
甲:给您买五盒挂面。
乙:啊。
甲:六斤鸡蛋,四斤红糖给您请个催生婆。
乙:(语塞)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妇产科医院。
乙:对对对,回头呢我再养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这么办了。
乙:什么这么办了!我这儿坐月子呢!
甲:咱们就窝头了。
乙:窝头吧。
甲:唉。
乙:窝头挂面。
甲:明天十点半。
乙:好吧您呐。
甲:不见不散。
乙:回见。
甲:再见,再见。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乙:嗬,哎呀。(甲走)这位连肝儿都穷了,您看见了吧?这窝头也不一定吃得上。干脆您还听我的。这个两个人是对口,一个人是单口。(甲回)
甲:我说杜老师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窝头啦!
乙:咱喝点儿煤油吧!
甲:煤油太贵啦!
乙:咱喝点儿凉水吧!
甲:凉水我挑不动它。
乙:(咬牙)咱俩上河边饮饮吧!
甲:就这么办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你到底请我不请我?
甲:请你请你请你。
乙:啊。
甲:开玩笑。真要请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里吃。
乙:怎么回事儿?
甲:家里吃太小气。
乙:啊。
甲:也没什么好菜。
乙:唔。
甲:咱们俩外边儿。
乙:哪儿啊?
甲:咱们俩北京饭店。
乙:北京饭店?
甲:高级餐厅!
乙:请我吃什么呢?
甲:请几位老师傅给咱们做一做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饭店?
甲:对!
乙:请我吃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这么办。
甲:怎么办?
乙:同着各位观众,您把这全国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说上三样儿五样儿来我就支您请客的情了。
甲:你说这个话有点儿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说上几样来就代表请你了?
乙:唉。
甲:我说了!
乙:说说!
甲:你听一听!
乙:啊。
甲:全国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备请你吃上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乙:噢?那什么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乙:四鲜?
甲:北山苹果申(莘?)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乙:四蜜饯?
甲: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乙:四冷荤?
甲: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乙:四点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乙:还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这是压桌碟儿摆样子,愿意吃吃两口不愿意吃把它撤到旁边儿,真正的南北大菜这才上来。
乙:您慢慢儿说后头还有什么菜。
甲:后边儿头一个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这可是大菜!
甲:后边儿还有哪。
乙:啊?
甲:后边儿还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乙:还真不少。
甲:江米酿鸭子
乙:啊。
甲: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乙:啊。
甲: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
乙:嗬!
甲:溜鲜蘑。
乙:啊。
甲: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乙:啊。
甲:锅烧海参、锅烧白菜。
乙:啊。
甲:炸开耳、炒田鸡。
乙:嗬!
甲:还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炒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乙:够啦!
甲:糟鸭、糟蟹。
乙:嗯。
甲: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大碗儿多撒胡椒面热腾乎啦的三鲜木樨汤!
乙:吃不了啦!
甲:后面儿还有呢!
乙:啊。
甲:后面儿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酱豆腐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
乙:爱吃!
甲:爱吃也吃不了!
乙:怎么?
甲:我兜里没带钱!
乙:馋我呀!
4. 谁有报菜名的全部台词能给一份吗
一笑堂:对口相声《报菜名》
北京交通广播 (www.fm1039.com )09 26 2005 9:41AM
主持人:相声天地,欢乐共享,大家好,欢迎您准时来到张宾为您主持的一笑堂,今天我们来听一段相声《报菜名》。
甲:我们这位演员啊。
乙:啊。
甲:很多观众都认识。
乙:您客气。
甲:经常啊在收音机里头,电视里头看到您。
乙:倒是经常在广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
乙:对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错。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现在家不还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条十三号。
乙:啊,对,对,对。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家里都好啊?
乙:都不错。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体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错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错。
甲:孩儿们都上学了?
乙:全上学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问候。
乙:谢谢您。
甲:呵呵。几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错。
甲:您住的是小五条。
乙:啊。
甲:小的时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俩是邻居。
甲:我住小六条。
乙:啊?
甲:一条胡同。
乙:对对对。
甲:我比您大一岁。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岁。
甲:那年我八岁。
乙:啊
甲:那年您七岁。
乙:对。
甲:咱们哥俩就在一块儿玩儿。
乙:发孩儿。
甲:咱们是小朋友。
乙:不错。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长大了又是同学。
乙:啊。
甲:现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俩相好。
甲:咱们二位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们俩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甲:咱们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么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样,志同道合。
乙:那你说一说。
甲:比方说你要是积极分子----
乙:那么你呢?
甲:我就是先进分子。
乙:这话对。
甲:你要是劳动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产模范。
乙:不错。
甲:你要是光荣军属----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说相声----
乙:你?
甲:我就讲滑稽。
乙:噢。
甲:你要当演员----
乙:你?
甲:我就搞文艺。
乙:嗯。
甲:你要演电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剧。
乙:嚯!
甲:你体育家----
乙:你?
甲:我运动员儿。
乙:嗬!
甲:你是冠军----
乙:你?
甲:我是选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将----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树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陈金刚。
乙:啊。
甲:你要刘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吕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孙晋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学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师。
乙:啊。
甲:你高中毕业----
乙:你?
甲:我小青年儿。
乙:噢。
甲:你做小买卖儿----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卖金鱼儿----
乙:你?
甲:我就卖花盆儿。
乙:啊。
甲:你要卖鸭梨儿----
乙:你?
甲:我就卖金鱼儿。
乙:啊。
甲:你要卖草帽----
乙:你?
甲:我就卖凉席儿----
乙:啊。
甲:你卖豆腐丝儿----
乙:你?
甲:我卖豆腐皮儿----
乙:嘿!有意思。
甲:你卖咸鸭子儿----
乙:你?
甲:我卖酱猪蹄儿。
乙:啊。
甲:你卖红鱼虫----
乙:你?
甲:我卖花生仁儿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开大买卖----
乙:那你呢?
甲:我开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经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板。
乙:嚯!
甲:你要是大财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资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务----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呗!
乙:嗨!这就不怎么样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么回事儿?
甲:咱们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联欢会儿嘛,说个笑话儿,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不大。
乙:啊,您刚才那是跟我开玩笑?
甲:说笑。
乙:您可错了。
甲:怎么了?
乙:您这玩笑开得过火儿了。
甲:哎哟,那我这尺寸没掌握好。
乙:唉。
甲:这个笑话儿开的有点儿过重了。
乙:我不爱听。
甲:有点儿过分了。
乙:这是。
甲:使您不高兴。
乙:那当然了。
甲:我表示遗憾。
乙:诶。
甲:这是我的缺点。
乙:唉。
甲:我的不对。
乙:对。
甲:我的错误。
乙:就是。
甲:我对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语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应当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么跟您道歉?
乙:怎么道歉?
甲:我给您赔礼。
乙:啊。
甲:我给您鞠躬。
乙:甭客气。
甲:我拿您开玩笑,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乙:就是。
甲:特别是过分了就更不应当了。
乙:啊。
甲:我得弥补弥补我的缺陷。
乙:是吗?
甲:根据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么方法呢?
甲:我请请客。
乙:请客?
甲:一请客,一赔礼,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请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请请你。
乙:行。
甲:我请您干什么呀?
乙:干什么哪?
甲:我请您看电影儿?
乙:现在看电影儿?
甲:现在看有点儿来不及了。
乙:对。
甲:请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气,观众笑话,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请您吃冰棍儿,天儿凉闹肚子。要请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这?!有请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么啃不了?
甲:你还不会那种技术。
乙:我这么大人不会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专门儿技术。
乙:那您说怎么啃呢?
甲:有一种要领。
乙:你说一说。
甲:就是横着啃解渴。
乙:啊。
甲:竖着啃洗脸。
乙:嗬!这连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办法。
乙:啊。
甲:我得请请你。
乙:你怎么请我呢?
甲:请你干什么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个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给你买双皮鞋。
乙:啊,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号的。
乙:你看看。
甲:给你买条裤子----
乙:行!
甲:不知你爱什么料的。
乙:嘿!
甲:这样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干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请您吃饭。做客
乙:噢,您要请我吃饭?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请你吃饭。
乙:行!
甲:您爱吃面爱吃米?
乙:北京人爱吃面。
甲:爱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们吃点儿春饼。
乙:行。
甲:这是北京人最喜欢吃的。
乙:啊。
甲:春饼也就是薄饼。
乙:啊。
甲:我给您烙六张薄饼。
乙:还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给我来几个什么菜呢?
甲:我给您炸点儿鱼。
乙:可以。
甲:炸点儿鱼,炸点儿虾。
乙:啊。
甲:炸鱼炸虾炸雀巧儿。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蚂蚱,清蒸鱼翅虾米头,锅烧……
乙:……您等会儿。
甲:鸭子嘴儿鸡爪子羊犄角驴蹄子。
乙:这驴蹄子有炸着吃的嘛?!干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么了?
乙:烙得了薄饼啊,您给我弄盒扣冰钉卷上得了。
甲:为什么?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帮子全烂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给您来点儿软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张薄饼。
乙:啊。
甲:给您卷一碗豆腐脑儿。
乙:(语塞)这……烙饼卷豆腐脑儿啊?!
甲:炒菜。
乙:唉,炒几个菜。
甲:给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汤黄菜打点儿甜面酱买点儿羊蕨葱弄点儿萝卜条儿。
乙:嗬!
甲:我有一个亲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来五斤小站稻米。熬点儿稻米稀饭,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们哥俩儿是吃干的喝粥灌灌缝儿吃饱了喝足了您做那边儿我坐这边儿
乙:啊。
甲:咱们是小肚子上弦----
乙:这话怎么讲?
甲:弹弹(谈谈)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点半,不见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里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会儿。您家在哪儿住啊?
甲:不远儿。
乙:哪儿啊?
甲:张家口。
乙:(语塞)张……不去了。吃顿薄饼跑趟张家口啊?!
甲:西直门里头张家胡同口儿。
乙:嗨,你说清楚喽!
甲:张家胡同口儿往里走十二号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断)什么叫十二号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给勀下半角儿去!
乙:嘿!十二号!
甲:十二号。
乙:唉。
甲:我在家里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记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号啊。李伯祥。
乙:薄饼和菜。
甲:找我。
乙:您请我。
甲:咱们就吃薄饼。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见不散。
甲:刚才耽误您演出,影响观众看节目。
乙:唉。
甲:对不起诸位。
乙:您请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见。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饼和菜。
乙:您慢点儿走。
甲:不见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继续客气)
乙:您慢走。您这是?
甲:客气过火儿了。
乙:走吧您呐。
甲:薄饼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见再见。
甲:回见。几位回见。
乙:(赔笑送别)呵呵呵呵。
甲:我没带帽子吧?
乙:没有您哪,没有。您就这样来的。
甲:呵。(离开)
乙:唉,这位同志还不错。刚见面儿请我吃饭。他走了,您听我一个人说。这个相声有一个人说的有俩人说的……(甲回来)
甲: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饼炒和菜啦!
乙:怎么又不吃啦?
甲:薄饼那个玩意儿,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时候。
乙:啊。
甲:一会儿就饿。
乙:啊。
甲:您这个身体这么健康,这么瓷实吃那个玩意儿哪行去?
乙:那怎么办哪?
甲:我给您来点儿瓷实的。
乙:那吃什么呢?
甲:我给您煮俩秤砣。
乙:(语塞)对……唉,最好呀,您再给我来俩铁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么也可以!瓷实的饭食。
甲:对,瓷实的饭食。
乙:唉。
甲:我给您炖牛肉烙大饼。
乙:这可解馋。
甲:买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个朋友在山西阳泉刚回来。
乙:嚯。
甲:带了一个山西阳泉大砂锅。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烙点儿螺丝转儿饼,撕着吃着解闷儿。
乙:嗬!
甲:喝点儿冰糖水,刮刮肠子去去油腻。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样。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你一个菜太单调。
乙:唉,少点儿。
甲:为了请您。
乙:怎么办?
甲:为了赔礼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只老母鸡。
乙:啊。
甲:我把这只老母鸡宰喽!
乙:哎呀!
甲:买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黄焖栗子鸡。
乙:嗬。真好吃!
甲:怎么样?
乙:好!
甲:这只老母鸡啊。
乙:啊。
甲:我告诉你,这个牛肉甭说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这只老母鸡要不是老朋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给你吃。
乙:为什么?
甲:听我说呀。
乙:怎么?
甲:我这只老母鸡个儿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头又老。
乙:啊。
甲:老母鸡。
乙:老母鸡?
甲:老得简直……老得太可爱了!
乙:特别老?
甲:啊!
乙:您说它老到什么程度呢?
甲:老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赵二奶奶跟我说过。
乙:怎么说的呢?
甲:说这只老母鸡比我妈小两岁。
乙:(语塞)嗬!您这是鸡精啊这个!嗬,哎呀!
甲:要是论辈儿,我还得叫它二姨儿!
乙:嘿!好嘛!这不错。行!
甲:这回为了请您,咱就砂锅炖牛肉。
乙:黄焖栗子鸡。
甲:烙点儿螺丝转儿饼。
乙:好!
甲:张家胡同口儿!
乙:不见不散。
甲:十二号。
乙:我准去。
甲:十点半。
乙:行。
甲:不见不散。
乙:就这么办了。
甲:再见。
乙:再见。
甲:不给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点儿千篇一律了。没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见。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没穿大衣吧?
乙:没有啦你呐。(甲走)哎呀,还真不错,又改了炖肉烙饼了。您还是听我说。一个人是单口相声,两个人是对口相声。(甲回)
甲:啊,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炖肉烙饼了!
乙:这炖肉烙饼怎么也不吃了?
甲:炖肉那个玩意儿它不烂啊!
乙:它你不炖它烂不了啊!
甲:我请你吃点儿好的,大伙儿一听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么呀?
甲:请你吃窝头!
乙:(语塞)窝……喂……窝头呀?!
甲:对!
乙:那你上我那儿吃去得了!
甲:怎么了?
乙:旧社会吃窝头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窝头跟窝头不一样。
乙:窝头有什么两样儿啊?
甲:您那窝头什么面儿的?
乙:我这窝头棒子面儿的。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你那个?
甲:我这小米面儿的。
乙:这不一样嘛这个。
甲:加上点儿玉米面儿。我这窝头跟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甲:您那窝头什么样式?
乙:上头一尖儿,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您那个?
甲:我这上头一窟窿底下一尖儿!
乙:嘿!哎呀,他把那窝头给翻个儿了!
甲:我这面多。
乙:都什么面啊?
甲:有棒子面,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荠面青丝红丝玫瑰小枣儿核桃仁儿榛子仁儿。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鸡子儿一发应名叫窝头实际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宝大窝头!
乙:还真不错!
甲:正名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没这手艺!
乙:啊!
甲:怎么样?
乙:好!
甲:咱们就这窝头了!
乙:啊……可是干吃窝头他干点儿。
甲:干点儿?
乙:啊。
甲:干点儿给您熬点儿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爱喝粥给您煮挂面。
乙:行。
甲:给您买五盒挂面。
乙:啊。
甲:六斤鸡蛋,四斤红糖给您请个催生婆。
乙:(语塞)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妇产科医院。
乙:对对对,回头呢我再养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这么办了。
乙:什么这么办了!我这儿坐月子呢!
甲:咱们就窝头了。
乙:窝头吧。
甲:唉。
乙:窝头挂面。
甲:明天十点半。
乙:好吧您呐。
甲:不见不散。
乙:回见。
甲:再见,再见。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乙:嗬,哎呀。(甲走)这位连肝儿都穷了,您看见了吧?这窝头也不一定吃得上。干脆您还听我的。这个两个人是对口,一个人是单口。(甲回)
甲:我说杜老师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窝头啦!
乙:咱喝点儿煤油吧!
甲:煤油太贵啦!
乙:咱喝点儿凉水吧!
甲:凉水我挑不动它。
乙:(咬牙)咱俩上河边饮饮吧!
甲:就这么办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你到底请我不请我?
甲:请你请你请你。
乙:啊。
甲:开玩笑。真要请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里吃。
乙:怎么回事儿?
甲:家里吃太小气。
乙:啊。
甲:也没什么好菜。
乙:唔。
甲:咱们俩外边儿。
乙:哪儿啊?
甲:咱们俩北京饭店。
乙:北京饭店?
甲:高级餐厅!
乙:请我吃什么呢?
甲:请几位老师傅给咱们做一做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饭店?
甲:对!
乙:请我吃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这么办。
甲:怎么办?
乙:同着各位观众,您把这全国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说上三样儿五样儿来我就支您请客的情了。
甲:你说这个话有点儿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说上几样来就代表请你了?
乙:唉。
甲:我说了!
乙:说说!
甲:你听一听!
乙:啊。
甲:全国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备请你吃上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乙:噢?那什么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乙:四鲜?
甲:北山苹果申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乙:四蜜饯?
甲: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乙:四冷荤?
甲: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乙:四点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乙:还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这是压桌碟儿摆样子,愿意吃吃两口不愿意吃把它不少啊?
撤到旁边儿,真正的南北大菜这才上来。
乙:您慢慢儿说后头还有什么菜。
甲:后边儿头一个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这可是大菜!
甲:后边儿还有哪。
乙:啊?
甲:后边儿还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乙:还真不少。
甲:江米酿鸭子
乙:啊。
甲: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不少啊?
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乙:啊。
甲: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
乙:嗬!
甲:溜鲜蘑。
乙:啊。
甲: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乙:啊。
甲:锅烧海参、锅烧不少啊?
白菜。
乙:啊。
甲:炸开耳、炒田鸡。
乙:嗬!
甲:还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炒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乙:够啦!
甲:糟鸭、糟蟹。
乙:嗯。
甲: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大碗儿多撒胡椒面热腾乎啦的三鲜木樨汤!
乙:吃不了啦!
甲:后面不少啊?
儿还有呢!
乙:啊。
甲:后面儿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酱豆腐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
乙:爱不少啊?
吃!
甲:爱吃也吃不了!
5. 求相声背菜名的资料..
李伯祥老师的代表作品,菜名如下:
我请您吃上:
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四鲜,北山苹果,申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四蜜饯,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四冷荤,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三甜碗,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四点心,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
烩腰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
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
烩三鲜儿、烩白蘑、烩全饤儿、烩鸽子蛋、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
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开耳、炒田鸡、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
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蟹、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三鲜木樨汤!
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
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大肉、白肉、酱豆腐肉。
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
炖羊肉、烧羊肉、烤羊肉、煨羊肉、涮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
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煎氽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报菜名又名《菜单子》,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相声贯口。贯口是评书、相声的说功。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对此,相声界有着“口快如刀”的要求。好的演员能做到嗓音亮,吐字清,字正腔圆,气口精当,一展“嘴皮子利索”之功力。贯口分大贯口、小贯口两种。小贯口一般十几句,大贯口可长达一百多句。
6. 求菜名:客家话叫[烂壳菜][烂角菜],像一个个很小的深红帽子
我知道你说的,但普通话怎么说还没想到!
7. 绕口令报菜名
有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红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锅烧肘子、扒肘条、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儿、烩白杂碎、氽节子、烩节子、炸绣球、三鲜鱼翅、栗子鸡、氽鲤鱼、酱汁鲫鱼、活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脐肚、烩南荠、爆肚仁儿、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肥肠儿、烧心、烧肺、烧紫盖儿、烧连帖、烧宝盖儿、油炸肺、酱瓜丝儿、山鸡丁儿、拌海蜇、龙须菜、炝冬笋、玉兰片、烧鸳鸯、烧鱼头、烧槟子、烧百合、炸豆腐、炸面筋、炸软巾、糖熘饹儿、拔丝山药、糖焖莲子、酿山药、杏仁儿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荤素儿、什锦葛仙米、鳎目鱼、八代鱼、海鲫鱼、黄花鱼、鲥鱼、带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扒鸡块儿、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油泼肉、酱泼肉、炒虾黄、熘蟹黄、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参、炸烹儿、炒芡子米、奶汤、翅子汤、三丝汤、熏斑鸠、卤斑鸠、海白米、烩腰丁儿、火烧茨菰、炸鹿尾儿、焖鱼头、拌皮渣儿、氽肥肠儿、炸紫盖儿、鸡丝豆苗、十二台菜、汤羊、鹿肉、驼峰、鹿大哈、插根儿、炸花件儿,清拌粉皮儿、炝莴笋、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鸡、烩酸蕾、熘脊髓、咸肉丝儿、白肉丝儿、荸荠一品锅、素炝春不老、清焖莲子、酸黄菜、烧萝卜、脂油雪花儿菜、烩银耳、炒银枝儿、八宝榛子酱、黄鱼锅子、白菜锅子、什锦锅子、汤圆锅子、菊花锅子、杂烩锅子、煮饽饽锅子、肉丁辣酱、炒肉丝、炒肉片儿、烩酸菜、烩白菜、烩豌豆、焖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蓝丝儿。
8. 相声报菜名的内容是什么
相声---报菜名
甲:我们这位演员啊。
乙:啊。
甲:很多观众都认识。
乙:您客气。
甲:经常啊在收音机里头,电视里头看到您。
乙:倒是经常的广播。
甲:您是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
乙:对啊。
甲:原籍是北京人。
乙:不错。
甲:一直就在北京住。
乙:唉。
甲:现在家不还在北京哪。
乙:啊,在北京哪。
甲:您住在新街口北小五条十三号。
乙:啊,对,对,对。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家里都好啊?
乙:都不错。
甲:老太太好啊?
乙:身体健康啊。
甲:大哥好啊?
乙:也不错啊。
甲:大嫂子好?
乙:不错。
甲:孩儿们都上学了?
乙:全上学了。
甲:替我向老太太问候。
乙:谢谢您。
甲:呵呵。几口人?
乙:六口人。
甲:六口人都挺快活?
乙:每位全不错。
甲:您住的是小五条。
乙:啊。
甲:小的时候我跟您住街坊。
乙:唉,咱俩是邻居。
甲:我住小六条。
乙:啊?
甲:一条胡同。
乙:对对对。
甲:我比您大一岁。
乙:啊。
甲:我今年四十五,您四十四。
乙:差一岁。
甲:那年我八岁。
乙:啊
甲:那年您七岁。
乙:对。
甲:咱们哥俩就在一块儿玩儿。
乙:发孩儿。
甲:咱们是小朋友。
乙:不错。
甲:小弟兄。
乙:嗯。
甲:长大了又是同学。
乙:啊。
甲:现在又是老朋友。
乙:咱俩相好。
甲:咱们二位这老朋友啊。
乙:啊。
甲:可不是一般的老朋友。
乙:那咱们俩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甲:咱们二位是思想一致的好朋友。
乙:什么叫思想一致的朋友啊?
甲:就是想法一样,志同道合。
乙:那你说一说。
甲:比方说你要是积极分子——
乙:那么你呢?
甲:我就是先进分子。
乙:这话对。
甲:你要是劳动英雄——
乙:你呢?
甲:我是生产模范。
乙:不错。
甲:你要是光荣军属——
乙:你?
甲:我就是革命之家。
乙:啊。
甲:你要说相声——
乙:你?
甲:我就讲滑稽。
乙:噢。
甲:你要当演员——
乙:你?
甲:我就搞文艺。
乙:嗯。
甲:你要演电影——
乙:你?
甲:我就唱京剧。
乙:嚯!
甲:你体育家——
乙:你?
甲:我运动员儿。
乙:嗬!
甲:你是冠军——
乙:你?
甲:我是选手。
乙:啊。
甲:你是健将——
乙:啊。
甲:我是第一。
乙:嚯!
甲:你是左树生——
乙:你?
甲:我就是陈金刚。
乙:啊。
甲:你要刘立福——
乙:你?
甲:我就是吕洪祥。
乙:嚯!
甲:你要大郎平——
乙:你?
甲:我就是孙晋芳。
乙:嚯嚯,有意思。
甲:你要是科学家——
乙:那你呢?
甲:我就是工程师。
乙:啊。
甲:你高中毕业——
乙:你?
甲:我小青年儿。
乙:噢。
甲:你做小买卖儿——
乙:你?
甲:我做小生意。
乙:啊。
甲:你要卖金鱼儿——
乙:你?
甲:我就卖花盆儿。
乙:啊。
甲:你要卖鸭梨儿——
乙:你?
甲:我就卖金鱼儿。
乙:啊。
甲:你要卖草帽——
乙:你?
甲:我就卖凉席儿——
乙:啊。
甲:你卖豆腐丝儿——
乙:你?
甲:我卖豆腐皮儿——
乙:嘿!有意思。
甲:你卖咸鸭子儿——
乙:你?
甲:我卖酱猪蹄儿。
乙:啊。
甲:你卖红鱼虫——
乙:你?
甲:我卖花生仁儿吧!
乙:嘿嘿嘿,哎呀。
甲:你要是开大买卖——
乙:那你呢?
甲:我开大商店。
乙:啊。
甲:你要是大经理——
乙:你?
甲:我是大老板。
乙:嚯!
甲:你要是大财主——
乙:你?
甲:我就是大资本家。
乙:啊。
甲:你要是大特务——
乙:你?
甲:那我就是大叛徒呗!
乙:嗨!这就不怎么样了。
甲: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乙:怎么回事儿?
甲:咱们二位是老朋友。
乙:啊。
甲:联欢会儿嘛,说个笑话儿,开个玩笑这个问题不大。
乙:啊,您刚才那是跟我开玩笑?
甲:说笑。
乙:您可错了。
甲:怎么了?
乙:您这玩笑开得过火儿了。
甲:哎哟,那我这尺寸没掌握好。
乙:唉。
甲:这个笑话儿开的有点儿过重了。
乙:我不爱听。
甲:有点儿过分了。
乙:这是。
甲:使您不高兴。
乙:那当然了。
甲:我表示遗憾。
乙:诶。
甲:这是我的缺点。
乙:唉。
甲:我的不对。
乙:对。
甲:我的错误。
乙:就是。
甲:我对不起你。
乙:啊。
甲:你向我道歉吧!
乙:(语塞)。。。不是。。。我向你道歉哪?!
甲:应当的。
乙:你向我道歉。
甲:我向您道歉?
乙:唉。
甲:我怎么跟您道歉?
乙:怎么道歉?
甲:我给您赔礼。
乙:啊。
甲:我给您鞠躬。
乙:甭客气。
甲:我拿您开玩笑,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乙:就是。
甲:特别是过分了就更不应当了。
乙:啊。
甲:我得弥补弥补我的缺陷。
乙:是吗?
甲:根据我的水平,
乙:啊。
甲:我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缺陷呢?
乙:用什么方法呢?
甲:我请请客。
乙:请客?
甲:一请客,一赔礼,代表就是道歉了。
乙:噢,您要请我。
甲:啊。
乙:行。
甲:我请请你。
乙:行。
甲:我请您干什么呀?
乙:干什么哪?
甲:我请您看电影儿?
乙:现在看电影儿?
甲:现在看有点儿来不及了。
乙:对。
甲:请您吃糖?
乙:唔?
甲:吃糖太小气,观众笑话,这人不大方。
乙:唉。
甲:请您吃冰棍儿,天儿凉闹肚子。要请您啃西瓜皮呢——
乙:啊——您这?!有请客啃西瓜皮的嘛?!
甲:啃不了。
乙:怎么啃不了?
甲:你还不会那种技术。
乙:我这么大人不会啃西瓜皮?!
甲:啃西瓜皮哪是专门儿技术。
乙:那您说怎么啃呢?
甲:有一种要领。
乙:你说一说。
甲:就是横着啃解渴,
乙:啊。
甲:竖着啃洗脸。
乙:嗬!这连毛巾肥皂都省了。
甲:我反正想办法。
乙:啊。
甲:我得请请你。
乙:你怎么请我呢?
甲:请你干什么呢?
乙:啊。
甲:我得琢磨一个好主意。
乙:你研究研究。
甲:唔,有主意了。
乙:啊?
甲:我给你买双皮鞋。
乙:啊这倒可以。
甲:也不行。
乙:啊?
甲:不知道你穿多大号的。
乙:你看看。
甲:给你买条裤子——
乙:行!
甲:不知你爱什么料的。
乙:嘿!
甲:这样吧。
乙:啊。
甲:你到我家去吧。
乙:干嘛去呀?
甲:明天到我家呀,
乙:啊。
甲:我请您吃饭。做客
乙:噢,您要请我吃饭?
甲:好不好?
乙:好!
甲:我请你吃饭。
乙:行!
甲:您爱吃面爱吃米?
乙:北京人爱吃面。
甲:爱吃面?
乙:啊。
甲:春天到了。
乙:唔。
甲:咱们吃点儿春饼。
乙:行。
甲:这是北京人最喜欢吃的。
乙:啊。
甲:春饼也就是薄饼。
乙:啊。
甲:我给您烙六张薄饼。
乙:还真不少。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主要吃的是菜。
乙:您给我来几个什么菜呢?
甲:我给您炸点儿鱼。
乙:可以。
甲:炸点儿鱼,炸点儿虾。
乙:啊。
甲:炸鱼炸虾炸雀巧儿。
乙:唉。
甲:炸干丸子炸蚂蚱,清蒸鱼翅虾米头,锅烧。。。
乙:。。。您等会儿。
甲:鸭子嘴儿鸡爪子羊犄角驴蹄子。
乙:这驴蹄子有炸着吃的嘛?!干脆。
甲:啊。
乙:您也甭炸了。
甲:怎么了?
乙:烙得了薄饼啊,您给我弄盒扣冰钉卷上得了。
甲:为什么?
乙:太硬了。吃完了我腮帮子全烂了。
甲:太。。。太硬?
乙:啊。
甲:给您来点儿软和的。
乙:就是。
甲:烙张薄饼。
乙:啊。
甲:给您卷一碗豆腐脑儿。
乙:(语塞)这。。。烙饼卷豆腐脑儿啊?!
甲:炒菜。
乙:唉,炒几个菜。
甲:给您炒菠菜——炒菠菜炒韭菜炒藿菜汤黄菜打点儿甜面酱买点儿羊蕨葱弄点儿萝卜条儿。
乙:嗬!
甲:我有一个亲戚在天津小站住。
乙:啊。
甲:送来五斤小站稻米。熬点儿稻米稀饭,北京人叫粳米粥。
乙:啊。
甲:咱们哥俩儿是吃干的喝粥灌灌缝儿吃饱了喝足了您做那边儿我坐这边儿
乙:啊。
甲:咱们是小肚子上弦——
乙:这话怎么讲?
甲:弹弹(谈谈)心。
乙:呵呵,有意思。
甲:好吧?
乙:好好好。
甲:明天上午十点半,不见不散。
乙:我一定去。
甲:我家里等你。
乙:我准去。
甲:啊。
乙:唉,您等会儿。您家在哪儿住啊?
甲:不远儿。
乙:哪儿啊?
甲:张家口。
乙:(语塞)张。。。不去了。吃顿薄饼跑趟张家口啊?!
甲:西直门里头张家胡同口儿。
乙:嗨,你说清楚喽!
甲:张家胡同口儿往里走十二号半。
乙:唉?——
甲:明天你到家。。。
乙:(打断)什么叫十二号半哪?!
甲:去年下雹子给勀下半角儿去!
乙:嘿!十二号!
甲:十二号。
乙:唉。
甲:我在家里等您。
乙:我一定去。
甲:记准我的名字。
乙:啊。
甲:十二号啊。李伯祥。
乙:薄饼和菜。
甲:找我。
乙:您请我。
甲:咱们就吃薄饼。
乙:唉。
甲:炒和菜。
乙:不见不散。
甲:刚才耽误您演出,影响观众看节目。
乙:唉。
甲:对不起诸位。
乙:您请客就行了。
甲:您留步。
乙:呵呵,慢走。
甲:您演出吧。
乙:您慢走。
甲:明天见。
乙:我不送您了。
甲:薄饼和菜。
乙:您慢点儿走。
甲:不见不散。
乙:我不送您了。
甲:您留步。
乙:您慢走。
甲:(继续客气)
乙:您慢走。您这是?
甲:客气过火儿了。
乙:走吧您呐。
甲:薄饼和菜。
乙:唉。
甲:我走了。
乙:再见再见。
甲:回见。几位回见。
乙:(赔笑送别)呵呵呵呵。
甲:我没带帽子吧?
乙:没有您哪,没有。您就这样来的。
甲:呵。(离开)
乙:唉,这位同志还不错。刚见面儿请我吃饭。他走了,您听我一个人说。这个相声有一个人说的有俩人说的。。。(甲回来)
甲: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薄饼炒和菜啦!
乙:怎么又不吃啦?
甲:薄饼那个玩意儿,它好看不好吃。吃完了不搪时候。
乙:啊。
甲:一会儿就饿。
乙:啊。
甲:您这个身体这么健康,这么瓷实吃那个玩意儿哪行去?
乙:那怎么办哪?
甲:我给您来点儿瓷实的。
乙:那吃什么呢?
甲:我给您煮俩秤砣。
乙:(语塞)对。。。唉最好呀,您再给我来俩铁球。
甲:也可以呀。
乙:什么也可以!瓷实的饭食。
甲:对,瓷实的饭食。
乙:唉。
甲:我给您炖牛肉烙大饼。
乙:这可解馋。
甲:买它五斤牛肉要肥瘦。
乙:我吃不了这么多。
甲:吃不了剩下。
乙:啊。
甲:我有一个朋友在山西阳泉刚回来。
乙:嚯。
甲:带了一个山西阳泉大砂锅。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烙点儿螺丝转儿饼,撕着吃着解闷儿。
乙:嗬!
甲:喝点儿冰糖水,刮刮肠子去去油腻。
乙:太好了!
甲:可是有一样。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你一个菜太单调。
乙:唉,少点儿。
甲:为了请您。
乙:怎么办?
甲:为了赔礼道歉,狠了狠了吧。
乙:啊。
甲:舍了舍了吧。
乙:嗬!
甲:我家有只老母鸡。
乙:啊。
甲:我把这只老母鸡宰喽!
乙:哎呀!
甲:买它一斤毛栗子。
乙:啊。
甲:砂锅炖牛肉,黄焖栗子鸡。
乙:嗬。真好吃!
甲:怎么样?
乙:好!
甲:这只老母鸡啊,
乙:啊。
甲:我告诉你,这个牛肉甭说五斤,二十斤我都舍的!
乙:嗬!
甲:这只老母鸡要不是老朋友,说什么我也舍不得给你吃。
乙:为什么?
甲:听我说呀。
乙:怎么?
甲:我这只老母鸡个儿又大,又肥,下蛋又多,年头又老。
乙:啊。
甲:老母鸡。
乙:老母鸡?
甲:老得简直。。。老得太可爱了!
乙:特别老?
甲:啊!
乙:您说它老到什么程度呢?
甲:老到什么程度,连我也不知道。
乙:噢。
甲: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赵二奶奶跟我说过。
乙:怎么说的呢?
甲:说这只老母鸡比我妈小两岁。
乙:(语塞)嗬!您这是鸡精啊这个!嗬,哎呀!
甲:要是论辈儿,我还得叫它二姨儿!
乙:嘿!好嘛!这不错。行!
甲:这回为了请您,咱就砂锅炖牛肉。
乙:黄焖栗子鸡。
甲:烙点儿螺丝转儿饼。
乙:好!
甲:张家胡同口儿!
乙:不见不散。
甲:十二号。
乙:我准去。
甲:十点半。
乙:行。
甲:不见不散。
乙:就这么办了。
甲:再见。
乙:再见。
甲:不给您鞠躬了。老鞠躬就有点儿千篇一律了。没意思。
乙:握握手吧。
甲:握握手。握握手再走,明天见。
乙:我就不送您了。
甲:明天一定去。
乙:您慢走。
甲:我没穿大衣吧?
乙:没有啦你呐。(甲走)哎呀,还真不错,又改了炖肉烙饼了。您还是听我说。一个人是单口相声,两个人是对口相声。(甲回)
甲:啊,杜老师啊!
乙:啊?
甲:咱甭吃炖肉烙饼了!
乙:这炖肉烙饼怎么也不吃了?
甲:炖肉那个玩意儿它不烂啊!
乙:它你不炖它烂不了啊!
甲:我请你吃点儿好的,大伙儿一听都挑大拇哥的!
乙:什么呀?
甲:请你吃窝头!
乙:(语塞)窝。。。喂。。。窝头呀?!
甲:对!
乙:那你上我那儿吃去得了!
甲:怎么了?
乙:旧社会吃窝头吃得我都寒了心了。
甲:窝头跟窝头不一样。
乙:窝头有什么两样儿啊?
甲:您那窝头什么面儿的?
乙:我这窝头棒子面儿的。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你那个?
甲:我这小米面儿的。
乙:这不一样嘛这个。
甲:加上点儿玉米面儿。我这窝头跟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甲:您那窝头什么样式?
乙:上头一尖儿,底下一窟窿啊。
甲:跟我这不一样啊。
乙:您那个?
甲:我这上头一窟窿底下一尖儿!
乙:嘿!哎呀,他把那窝头给翻个儿了!
甲:我这面多。
乙:都什么面啊?
甲:有棒子面,玉米面,江米面菱角面荸荠面青丝红丝玫瑰小枣儿核桃仁儿榛子仁儿。
乙:啊。
甲:柿霜晶糕大大鸡子儿一发应名叫窝头实际大槽糕!
乙:嗬!
甲:又名叫八宝大窝头!
乙:还真不错!
甲:正名斋都做不了。起士林都没这手艺!
乙:啊!
甲:怎么样?
乙:好!
甲:咱们就这窝头了!
乙:啊。。。可是干吃窝头他干点儿。
甲:干点儿?
乙:啊。
甲:干点儿给您熬点儿粥。
乙:可以。
甲:要是不爱喝粥给您煮挂面。
乙:行。
甲:给您买五盒挂面。
乙:啊。
甲:六斤鸡蛋,四斤红糖给您请个催生婆。
乙:(语塞)这。。。
甲:您看行不行?
乙:啊。
甲:不行把您送到妇产科医院。
乙:对对对,回头呢我再养活一大胖小子。
甲:那就这么办了。
乙:什么这么办了!我这儿坐月子呢!
甲:咱们就窝头了。
乙:窝头吧。
甲:唉。
乙:窝头挂面。
甲:明天十点半。
乙:好吧您呐。
甲:不见不散。
乙:回见。
甲:再见,再见。哈哈。一定去啊!
乙:啊。
甲: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乙:嗬,哎呀。(甲走)这位连肝儿都穷了,您看见了吧?这窝头也不一定吃得上。干脆您还听我的。这个两个人是对口,一个人是单口。(甲回)
甲:我说杜老师啊。
乙:啊。
甲、乙:咱甭吃窝头啦!
乙:咱喝点儿煤油吧!
甲:煤油太贵啦!
乙:咱喝点儿凉水吧!
甲:凉水我挑不动它。
乙:(咬牙)咱俩上河边饮饮吧!
甲:就这么办了吧!
甲、 乙:哈哈哈!
乙:走!
甲:你怎么往外轰我呀?
乙:你到底请我不请我?
甲:请你请你请你。
乙:啊。
甲:开玩笑。真要请你呀。
乙:啊?
甲:就不在家里吃。
乙:怎么回事儿?
甲:家里吃太小气。
乙:啊。
甲:也没什么好菜。
乙:唔。
甲:咱们俩外边儿。
乙:哪儿啊?
甲:咱们俩北京饭店。
乙:北京饭店?
甲:高级餐厅!
乙:请我吃什么呢?
甲:请几位老师傅给咱们做一做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北京饭店?
甲:对!
乙:请我吃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甲:嗯。
乙:我不是瞧不起你。
甲:是啊?全国大菜,南北全席。
乙:南北全席?
甲:唉。
乙:今天这么办。
甲:怎么办?
乙:同着各位观众,您把这全国大菜南北全席的菜名说上三样儿五样儿来我就支您请客的情了。
甲:你说这个话有点儿小瞧我。
乙:啊?
甲:我只要把菜名说上几样来就代表请你了?
乙:唉。
甲:我说了!
乙:说说!
甲:你听一听!
乙:啊。
甲:全国大菜南北全席我准备请你吃上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
乙:噢?那什么叫四干呢?
甲: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
乙:四鲜?
甲:北山苹果申(莘?)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
乙:四蜜饯?
甲: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乙:四冷荤?
甲:全羊肝儿溜蟹腿白斩鸡炸排骨。
乙:三甜碗?
甲:莲子粥杏仁儿茶糖蒸八宝饭。
乙:四点心?
甲: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荟子(?)炸元宵。
乙:还真不少!
甲:真不好啊?是真不少啊?
乙:真不少。
甲:真不少啊?
乙:啊。
甲:真不少这是压桌碟儿摆样子,愿意吃吃两口不愿意吃把它撤到旁边儿,真正的南北大菜这才上来。
乙:您慢慢儿说后头还有什么菜。
甲:后边儿头一个大菜就是蒸羊羔。
乙:这可是大菜!
甲:后边儿还有哪。
乙:啊?
甲:后边儿还有蒸熊掌。
乙:噢?
甲: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乙:还真不少。
甲:江米酿鸭子
乙:啊。
甲: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
乙:啊。
甲: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卤煮寒鸦儿。
乙:嗬!
甲:溜鲜蘑。
乙:啊。
甲:熘鱼脯、熘鱼肚、熘鱼骨、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儿、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
乙:啊。
甲:锅烧海参、锅烧白菜。
乙:啊。
甲:炸开耳、炒田鸡。
乙:嗬!
甲:还有桂花翅子。
乙:啊。
甲:清蒸翅子、炒飞禽、炸什件儿、炒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
乙:够啦!
甲:糟鸭、糟蟹。
乙:嗯。
甲:糟鱼、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焖鸡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干晒炉肉、鸭羹、蟹肉羹、大碗儿多撒胡椒面热腾乎啦的三鲜木樨汤!
乙:吃不了啦!
甲:后面儿还有呢!
乙:啊。
甲:后面儿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烤肉!
乙:啊!
甲:大肉、白肉!酱豆腐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酱豆腐肘子、扒肘子、煨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这些菜你爱吃不爱吃?
乙:爱吃!
甲:爱吃也吃不了!
乙:怎么?
甲:我兜里没带钱!
乙:馋我呀!
9. 中国菜个性菜名
你这个问题太泛
菜名正解
一、起菜名要贴切
有人说:“菜是厨师的儿子,起个什么名都可以”。从表面上看厨师做菜,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是件简单的事,其实不然。菜肴是餐馆的产品,如何科学地给产品起个贴切的菜名,对产品的销售、顾客的选择都十分重要。
厨师给菜品起菜名,要既高雅又实际,既突出本色又让顾客在点购时一目了然,理解其内涵。给莱晶起名方法,一般是根据主要的烹调方法,菜品主料、配料,菜晶的口味、颜色以及形状而定。比如,以烹调方法而定名的菜晶:干烧桂鱼、糖醋鲤鱼是以干烧和熘的烹调方法制成的菜。冬菇扒菜心、土豆烧牛肉,既有烹调方法扒、烧,又可突出主料和配料的关系。以口味突出而定名的莱晶,象甜菜中的拔丝莲子,麻辣口味的水煮牛柳,从文字中便能得知前者是甜味菜而后者为麻辣口味菜。以形状定名菜品,如四喜丸子、一品豆腐等等。
以上菜品的菜名,很容易让顾客对菜品了解一二,而且无夸张不实之词,这样起名较为贴切。
目前许多餐馆为了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厨师为了增加效益,利用新原料和采用新的烹调方法、新的调味晶,做出了许多创新的菜品。给顾客带来全新的感受,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和生机。但有一部分厨师,做出的菜品取出的菜名不科学不贴切,显得俗气。·有些菜名让顾客在点菜时不解其意难以确认,反而给点菜增加了麻烦。
(1)怪名菜品
有部分餐馆厨师费了很多心思为莱品起了菜名,效果却很不理想。如有一道凉菜叫作“听说菜”,实际此菜就是由猪耳和猪舌在酱制后经刀工处理再拼装的拼盘菜。顾客在点菜时不解其意,只能给服务员增添麻烦,煞费口舌。不如叫“猪两样”更为通俗易懂。
另有一道称之为“乱拍”的菜,其实就是在“拍黄瓜”的基础上,随便加一些煮花生米、胡萝卜丁、碎酱牛肉等。这样的菜名确实也有些“乱”,不太恰当。
(2)巧立名目
市场中巧立名目误导顾客的事情屡见不鲜,餐馆也不例外。有一道叫作“雪山草地”的莱(创新),咋一听给人一种感觉有高高的雪山碧绿的草地,菜名很美,可能莱的口味也一定不错,谁也猜不出是一道什么新鲜菜。结果菜端上桌,才发现是一盘“香菜拌豆
腐”,此菜名不贴切,菜也不好吃,更不符合主配料的搭配原则。
还有许多给菜品起名不贴切的地方,比如“爆炒小黄鱼”、“焦熘时蔬”、“醋熘酸豆角”等,不是烹调方法不当,主配料、口味不适合,就是违反了烹调的规律和法则。所以为菜品起菜名必须讲究科学,要以实际和贴切为宜。
二、从古诗词中看菜名文化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饮食业的老师傅们文化程度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他们大多不能著书立说。先辈们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多是由一些文人食客所撰著,如袁枚的《随园食单》、《吕氏春秋.本味篇》等等。
大家知道,在文学史上,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这些诗词里,还能折射出烹饪的影子。
现将我国比较有名的诗词所反映的菜名介绍如下,大家可以从中领略菜名文化。
1、凤鸣朝阳
此菜取名源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意思是说,凤凰在朝阳(早晨的太阳)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祥。
2、鹤鸣九皋
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意思是说,鹤鸣叫的声音嘹亮,虽然身栖在九皋(指深泽)之中,其鸣也能响彻云霄。
3、鹿鸣贺嘉宾
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群鹿在呦呦和鸣,吃着野地里的籁高,受欢迎的宾客都在座,我国雅乐娱乐他们,为宴会助兴。
4、越鸟巢南枝
此菜取名于汉代《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意思是说,胡马(在北方所产的马)依恋北风,越鸟(在南方所生的鸟)巢窝筑在朝南的枝上。比喻怀念故土,不忘家乡。
5、东篱采菊
此菜取名源于晋朝诗人陶潜的《饮酒二十首之五》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思是说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远望南山。
6、精卫填海
此菜取名源于《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后留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
7、花雪芜丝
此菜取名源于南齐诗人谢眺的《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远山翠百里,回流映千丈。花枝繁如雪,芜丝散犹网。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芜丝,指春芜草,其皮如丝。
8、娇莺戏蝶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江畔独步寻花》。诗文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意思是说,黄四娘家的繁花遮满了小路,成千上万朵鲜花压弯了枝条。戏耍的蝴蝶留连忘返,翩翩起舞,娇美的黄莺自由自在,恰恰而啼。
9、枫叶红花
此菜取名源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说,远处,一条曲折的石板小道直通秋天的山颠,在那白云层生的深山里有几户人家出现。我停下车来在山里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啊,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0、黄鹂鸣翠柳
此菜取名源于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七言绝句。诗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思是说,草堂的外面,嫩绿的柳树枝上有两只黄鹂在尽情欢唱,一行白鹭正向万里碧空飞翔。从草堂的窗口望外远眺,映入眼帘的是西岭上的千年积雪;在草堂门前河里停泊的是驶往东吴的万里航船。
11、松翠明珠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诗句,意思是说,山中的松树有如千重的翡翠,排列在西湖的周围,湖中的明月,象一颗大明珠点缀在湖心。
12、白浪托鸿雁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籍员外》中“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诗句。意思是说,站在江楼上仰望,看见风吹水面,白浪飞溅片片成花;抬头望天,看见大雁成行,在碧空里一字排开,一派开阔清新的景色。
13、金蟾碾玉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李贺的《春.怀行》中“蟾蜍碾玉挂明弓”的佳句。意思是说,蟾蜍把云碾开,挂上一张明弓(指天空出现了一弯新月)。
14、芙蓉珍珠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诗文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是说,夕阳斜照,绚丽的晚霞铺撒在江面上,多么美妙啊,只见半江碧绿半江红。九月深秋,那夜色也是十分可爱的,露水颗颗像珍珠,一钩新月多么像弯弓啊。
15、银河紫鲍
此菜取名是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引伸而成的。诗文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说,明丽的阳光照耀着香炉峰,香炉峰上水汽蒸腾,仿佛是阵阵紫烟从山上升起;远远望去,一道瀑布高高挂在前面的河流之上。瀑布凌空直下,足有三千尺长,真使人怀疑这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16、金甲菊花
此菜取名是从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不第后赋菊》的诗文中引来的。诗文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7、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洞庭,指洞庭湖;山,指君山。在洞庭湖中,远远望去,湖中的君山青翠娇小,好象白云盘中托了一个青螺一样。
18、月中桂子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
19、桃花鳜鱼
此菜取名是从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中引出的,其词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许归。”意思是说,西塞山前水面上的白鹭飞上飞下,碧绿的流水映照着岸边火红的桃花,春风时节,正是鳜鱼肥大鲜美的时候。渔人头戴青箬编的帽子,身披绿色蓑衣,撒下丰收的鱼网,天虽刮着微风,下着小雨,他也不想回家。
20、柳叶平菇
此菜取名是来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诗文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是说,东边出了太阳,西边却还在下雨;此时此刻,说是没有晴(情)吧,却实在是有晴(情)。
21、彩云猴蘑
此菜取名引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文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早晨从高高的彩云环绕的白帝城出发,到相距千里的江陵只用一天时间。长江两岸群峰相对,猿猴啼声此落彼起,一声声地传到船上来,而诗人乘坐的轻舟如箭似风,一下就穿过了万重山,将群峰抛到后边。
22、桃花流水
此菜取名是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山中问答》的诗句中引来的。诗文为:“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宵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3、碧水青山
此菜取名是从李白的《望天门山》的诗文中引来的。诗文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思是说,天门山当中断开,长江就从那里流泻过来。两岸青山相对涌出,映入眼底,一叶扁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驰了过来。
24、鸳鸯相对浴红衣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中“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的诗句。意思是说,天色已经暗下来,下着微雨,池边无人,只是池中的鸳鸯相对而游,浴洗它们的红色羽毛。
25、蝶蜓双舞
此菜取名源于杜甫《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意思是说,蝴蝶恋花,往来回还,忽隐忽现;蜻蜓点水,上下往来,缓缓飞翔。
26、鹏程万里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上李邕》一诗。诗文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意思是说,大鹏(传说中的大鸟)乘风直上,到九万里高空,即使风停,鹏鸟降落下来,尚能鼓翅掀起高浪。后来用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27、莲碧荷红
此菜取名源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其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说,到底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它的美丽与四季其它时间都有相同。从泥污中高高挺立的荷叶是那样的碧绿,而滚着露珠的荷花,在阳光下又显出不同一般花色的红艳光泽。
28、春色满园
此菜取名源于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一诗。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意思是说,园主人大概是怕我在园里的青苔地上印上屐齿痕吧,所以长时间轻轻敲击柴门也不肯开。满园的美好春色关是关不住的,园里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
29、寒雀梅花大虾
此菜取名源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咏物诗《寒雀》。诗为:“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语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30、红莲醉白鸟
此菜取名源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一词中“红连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佳句。意思是说,红色的莲花相互倚傍,似乎带着醉意;白色的水鸟默默地栖立着,准是在独自忧愁。
31、雪泥红爪
此菜取名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诗文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思是说,人生所到之处,就好象鸿雁落在雪地之中,鸿雁偶然在雪泥上留下指爪的痕迹,但是飞走之后哪还会记挂着这些爪印呢?后来“雪泥鸿爪”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32、红藕葫芦鸭
此菜名是从苏轼为宋代著名画家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晚景》而题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引来的。诗文为:“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边的几枝桃花开了,鸭子最先感觉到春水的温暖,野草已经满地,芦笋还很短,这正是河豚上市的时候。
33、东坡肉
此菜取名源于苏东坡的一首《东坡煮肉歌》。诗文为:“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穷者不知者。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味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爱。”
34、庐山寻珍
此菜取名是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引出来的。诗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峭拔的奇峰,随着远近高低的转移,更是千姿百态,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
35、春风明月
此菜取名是从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诗文中引出来的。诗文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说,从镇江到南京,中间只隔几座山,路程已经不远了。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明月何时照着我回到家乡?
36、冰雪梅花飞龙
此菜取名源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思是说,在墙角有数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远远望去就知道不是雪花,因为有阵阵清幽的香气扑来。
37、鸳鸯红杏
此菜取名源于宋代魏夫人的《菩萨蛮》一词。词句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意思是说,远山掩映在夕阳的余晖里,楼台的倒影在水波中晃动,惊起了栖息的鸳鸯。对岸有两三户人家,墙头探出了粉红色的杏花。
38、白鸟点潇湘
此菜取名源于五代诗人张松龄《渔父》中“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的诗句。
39、龙蟠钟山
此菜取名源于明代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的诗句。意思是说,在雨花台上看钟山就像一条巨龙独自西上,似乎要破浪乘风而去。
40、铁甲长戈
此菜取名源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咏蟹》诗。诗文为:“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鏊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铁甲:是古代作战时穿的防身的战衣,这里指蟹的壳。长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指蟹螯。甲和戈,均是蟹的兵器。
41、佛跳墙
此菜取名源于清代秀才酒兴吟诗作赋,其中诗末两句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42、江碧鸟白
此菜取名源于杜甫的七言绝句《江碧鸟愈白》的诗句。诗文为:“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意思是说,春天里江水清澈透明,像明玉一样,越衬托出鸟色的洁白;山野青翠,朵朵鲜花开放,在青山的映衬下,花儿开得像燃烧的火焰。今年春天又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回家的日子呢?
43、冰雪梅花酒香鸡
此菜取名源于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诗文为:“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44、鹦鹉啄香稻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
45、雄鸡鸣天
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的诗句。意思是说,我迷失的魂魄招不回来,为此彻夜不眠,直到雄鸡高唱,天下大白。
46、阳关三叠(又名“三层鸡塔”)
此菜取名源于古人为唐代诗人王维千古绝唱《赠别》(又名《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曲子。诗文为:“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说,渭城的一个早晨,下了一阵小雨,洒湿了路面,尘土不扬。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一片青翠,清新宜人,正是行路人上路的时候。请你再干一杯酒吧,因为你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此菜多用于饯行宴会,以表达主人的送别情意,预祝旅途顺利平安,友谊深挚,情意绵长。
47、春暖秋光
此菜取名源于西汉时期樊哙的一首打油诗。诗文为:“春暖桃花酒味香,玉壶琼浆好时光;做梦天天卖狗肉,哪知今日当花郎;从此不沾狗肉箱,只待来日执刀枪。”
48、口蘑汤泡肚
此菜取名源于著名戏剧研究家许姬传老人食后留下即兴诗一首。诗文为:“倚马我惭奏凯歌,试斟不觉醉屠苏,易牙手段湖南味,汤泡肚尖冠首都。”
49、酸辣狗肉
此菜取名源于民国时期的湖南督军谭延恺有一首颂扬狗肉宴的打油诗,生动描绘了人们喜食狗肉的热闹情景。诗文为:“老夫今日狗宴开,不料请君个个来。上菜碗从头顶落,提壶酒向耳边筛。”
50、麻辣子鸡
以湖南省百年老店长沙玉楼东酒家最负盛名。民间有“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诗句的传颂。后经长沙潇湘酒家的厨师精工细作,味更佳。民间又流传有这样一首诗:“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
总之,通过以上菜名,可以折射出中国烹饪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我们必须努力挖掘祖国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