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李敖被戴绿帽子

李敖被戴绿帽子

发布时间:2022-10-19 18:51:33

『壹』 “绿帽子”是出自哪里,是谁发明的

绿帽子的由来 唐朝一淫荡女子在家偷汉,不料丈夫突然回家.荡妇情急中将*夫藏于床底.丈夫见淫妻神色有异,心中生疑,环目四顾.淫妻心虚,假言田头秧苗缺水,要丈夫立即下地浇灌,以支走亲夫.由于害怕亲夫看见床底露出之*夫衣角,便借口外面日头毒辣,将半个西瓜皮扣于亲夫头上充当遮阳草帽,以蒙住亲夫眼睛。丈夫出门逢人叹息曰:"今日倒霉,被老婆戴了绿帽子了."知情者无不掩口窃笑.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李敖的<中国性研究>...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儿改绿]在元朝时候,有“元典章”规定制度,说**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青头巾与绿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头巾发绿,绿似**,于是,各路附会就慢慢在集合了。据《陔余丛考》中“绿头巾”条下: 明制乐人例用碧绿中裹头,故吴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谓其大为绿头巾,事见《七修类稿》。又《知新录》云明制伶人服绿色衣,良家带用绢布,*女无带,伶人妇不带冠子、不穿褙子,然则伶人不惟裹绿巾.兼着绿衣。按《唐史》及《封氏闻见记》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绿中以耻之,随所犯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此服为耻。明之令乐人裹绿巾,或本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绿头巾”条下说:“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然后知从来己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则深于乐人耳。”唐朝从李封用罚戴绿头巾方法整人,当时绿头巾主要是象征*人之服,还没有定型成“敝眷”跟别人睡觉的确定意义,后来龟蛇之说、**之色、头巾之绿、**之家,等等等等,各路附会大集合,于是,自戴绿巾而戴绿帽子,就一片绿矣!(绿帽子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是最有名的。) 还有一个绿帽子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 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煎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 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了头发,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 2. http://www.nrbang.com/Sisters/jmq_ShowPost.aspx?jmqid=15&postid=34701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3. http://www.liangge.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22 绿帽子,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后演变为专门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好象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 在郎英所著《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更全面: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於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它真实的意义乃是在於反映恐惧,藉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於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於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於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 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义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於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於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贰』 李敖一生都非常风流,他的情史有人来讲一讲吗

李敖一生不仅非常狂妄,他还非常的风流,虽然他只有两任妻子,但是他还有很多的“女友”。李敖自诩为“风流才子”,对自己的情史也是一点不避讳。

因为李敖的贫穷,他与初恋女友罗君若的感情不了了之

刚成年李敖开始了自己第一段爱情。通过才艺,他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当时他与罗君若进行了交流。他觉得这个女孩很漂亮,很有才华,而且有很多技巧,所以他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然后两人正式结成联盟。他很有才华,女孩知道。不幸的是,他们的家庭非常贫穷。在这位女孩的父母的干涉下,这段爱情以失败告终。

已然花甲的李敖有对十几岁的周长娟一见钟情,并公开两人恋情

李敖在六十多岁时,见到了他最后的“情人”周长娟。这次他毫不犹豫。当他第一次见到周长娟时,她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女孩的影子是很像之前两人妻子的结合。他仍然认为年轻好女孩是择偶标准。没有人知道这种关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直到又一次,记者在街上拍摄到两个人手拉手。当时女孩在公众的压力下说她很喜欢他,父母也支持两人的来往。

『叁』 问:李敖25岁前的经历,非常想知道

http://ke..com/view/2797.htm

『肆』 李敖为什么会坐牢

第一次,1967年,时年32岁,案由是妨害公务。说来荒唐,事件竟因14年前的一桩旧案引起。当时李敖18岁,正念高中三年级,他的老师地下共产党员严侨被捕。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到了1966年,李敖发表《历史与人象》《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乌鸦又叫了》《孙悟空和我》等书,为当权者所厌恶。于是旧事重提,把他1953年与严侨老师合谋偷渡大陆一事翻出来,并于1967年4月8日提起公诉。此事后被判刑1年,但由他的恩师多方奔走,没能入监执行。这大概就是有的文章说他入狱2次,有的说3次的原因吧。实际上这次并没有“入狱”。

第二次,1971年3 月19日晚上被捕,时年36岁。案由是台独。事件的起因是被称为台独教父的彭明敏偷渡外逃。当时台独势力还处于萌发阶段。参与彭明敏台独活动的主要干将是他的两个学生谢聪敏和魏廷朝。李敖与他们过从甚密,参与了他们的一些活动,以至被他们作为“外省人也参加台独”的实证到处宣扬。当时蒋介石还在世,对台独活动采取严厉镇压政策,彭、谢、魏等人东躲西藏,李敖给予一定资助。彭终于1970年1月当局抓捕之前偷渡出境,随后谢、魏被捕。他们在审讯中供出了李敖。情报部门经过了长期的软禁、跟踪,最后将李逮捕,并于1972年2月28日以叛乱罪判刑10年,褫夺公权6年。李敖没有提出上诉。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湾实行大赦,李敖获减刑,于9月22日改判8年6个月。1976年11月19日出狱,时年41岁。实际坐狱时间为5年8个月。

第三次,1981年,时年46岁,案由是背信和侵占。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文星》杂志说起。这是由原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之子萧孟能于1957年创办的一份自由主义月刊。1961年26岁的李敖从国军退伍,萧大胆启用,委以重任。李敖以《文星》为阵地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传统下的独白》等有影响的作品,从而声名鹊起。1965年《文星》杂志被查禁,文星书店被迫关闭,债权人盈门,萧不得不逃往岛外暂避。行前他将超过2000万元的家产托付最信任的李敖代管,不想半年后萧孟能回国后,李敖却将所托之财产悉数据为己有,以至萧不得不与之对簿公堂。经两审,李敖侵占罪名成立,终审判决入狱6个月。1981年9月 10日入狱,1982年3月10日刑满出狱。

李敖三次被控,两次入狱,坐狱时间总共6年另两个月。两次入狱的案由分别是台独和侵占他人财产。大陆媒体所谓三次入狱,累时20年,因言获罪,叛国罪,颠覆国家罪,等等,纯系子虚乌有。至于传播“自由、民主、开明、进步”等观念就根本就扯不上干系。

『伍』 李敖一生骂人无数,甚至因为臭脾气多次入狱,他为什么这么“狂”

李敖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他不仅非常风流,而且还有一身狂妄之气。李敖这一辈子骂人无数,甚至因为臭脾气多次入狱,是什么让他这么“狂”?

『陆』 李敖怎么会坐牢的

李敖作为一个风云人物,当年也是受尽苦难,其实他仅仅有两次真的进入监狱服刑,另外的一次没有进监狱,详解如下:
一、第一次坐牢:
1971年3月19日晚上被捕,时年36岁。案由是台独。事件的起因是被称为台独教父的彭明敏偷渡外逃。当时台独势力还处于萌发阶段。参与彭明敏台独活动的主要干将是他的两个学生谢聪敏和魏廷朝。李敖与他们过从甚密,参与了他们的一些活动,以至被他们作为“外省人也参加台独”的实证到处宣扬。当时蒋介石还在世,对台独活动采取严厉镇压政策,彭、谢、魏等人东躲西藏,李敖给予一定资助。彭终于1970年1月当局抓捕之前偷渡出境,随后谢、魏被捕。他们在审讯中供出了李敖。情报部门经过了长期的软禁、跟踪,最后将李逮捕,并于1972年2月28日以叛乱罪判刑10年,褫夺公权6年。李敖没有提出上诉。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湾实行大赦,李敖获减刑,于9月22日改判8年6个月。1976年11月19日出狱,时年41岁。实际坐狱时间为5年8个月。
二、第二次坐牢:
1981年,时年46岁,案由是背信和侵占。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文星》杂志说起。这是由原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之子萧孟能于1957年创办的一份自由主义月刊。1961年26岁的李敖从国军退伍,萧大胆启用,委以重任。李敖以《文星》为阵地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传统下的独白》等有影响的作品,从而声名鹊起。1965年《文星》杂志被查禁,文星书店被迫关闭,债权人盈门,萧不得不逃往岛外暂避。行前他将超过2000万元的家产托付最信任的李敖代管,不想半年后萧孟能回国后,李敖却将所托之财产悉数据为己有,以至萧不得不与之对簿公堂。经两审,李敖侵占罪名成立,终审判决入狱6个月。1981年9月10日入狱,1982年3月10日刑满出狱。
三、补充解释被误读的第三次“坐牢”:
1967年,时年32岁,案由是妨害公务。说来荒唐,事件竟因14年前的一桩旧案引起。当时李敖18岁,正念高中三年级,他的老师地下共产党员严侨被捕。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到了1966年,李敖发表《历史与人象》《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乌鸦又叫了》《孙悟空和我》等书,为当权者所厌恶。于是旧事重提,把他1953年与严侨老师合谋偷渡大陆一事翻出来,并于1967年4月8日提起公诉。【此事后被判刑1年,但由他的恩师多方奔走,没能入监执行。这大概就是有的文章说他入狱2次,有的说3次的原因吧。实际上这次并没有“入狱”。】

『柒』 李敖在与胡因梦离婚后仍诋毁了她这么多年,是种什么心态

李敖与胡因梦的婚姻仅维持了三个月22天就结束了。李敖在离婚后诋毁了胡因梦近三十年,这不仅是李敖特立独行、嬉笑怒骂的做派所致,也和他骄傲自负、自私狭隘的性格有关,更反映出他做为男人,潜意识里的那种阴暗的控制欲和报复心理。

想当初,他们在台湾,一个文坛才子,一个影坛美人。才子佳人,在一次饭局上一见倾心,胡因梦穿着睡衣、背着家人,半夜逃到李敖家里和他举行了婚礼,过程不可不说是浪漫而脱俗的。那么这样美妙的爱情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向毁灭的呢?

新婚伊始,两个人也曾是你侬我侬。但是渐渐地,胡因梦发现李敖因担心她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经常暗地里监视她,还在朋友出国期间侵占了人家的家产。眼前的李敖,自私贪财,与她在婚前所认识的那个超脱名利的侠士李敖大相径庭,不禁让她很是失望。 而在李敖嘴里,胡在他当年受到台湾当局打压时,为了不再受牵连以致影响到她的演员生涯而改变了立场。并在他与朋友的财产官司中,毅然地站在了他朋友这边,让他大失所望。最终,这件官司成为他们分手的导火索,在彼此的怨怼和仇视中他们离了婚。

他们夫妻之间的恩怨,孰是孰非,我们不好评判,但是离婚后李敖对胡因梦的诋毁,却让人大跌眼镜。

一次,有记者问李敖:胡因梦这么美,怎么舍得和她离婚?李答曰: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一次推开卫生间的门,看见她因便秘蹲在马桶上憋得满脸通红,表情狰狞,实在太不堪了!

把前妻生活中这样隐晦而正常的隐私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出来,这也真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了。

也难怪胡因梦对他充满了恨意,她曾经在出版的一本传记中,称李敖是一个“唐璜”式的人物:用阿谀奉承来讨好女人,以骗取女人的崇拜和肉体,而自己却从不付出真心。 或许胡的反扑更加激怒了他,于是,他在自己的节目中骂她写的东西是荒腔走板,骂她的妈妈教子无方,骂她和自己离婚是走向堕落……

由此可见,他的骄傲自负、自私狭隘,让他对无法掌控的胡因梦是多么的仇恨、多么的气急败坏呀!

而今,李敖先生已经作古,他和胡的恩恩怨怨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以上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剧情,最后成为了一对怨偶,婚姻中暂且不论对错,因为大家毕竟没有走入过他们的家庭,但是离婚后,李敖对胡因梦的诋毁,确实显得狭隘自私。

在胡因梦当年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女神”,甚至1胡因梦离开辅仁大学去美国读书后,辅大校内传出一句话,“从此,辅大没有春天。”

这样一个飘尘出仙的女子,在男人心中是多么无法企及。胡因梦因为长得漂亮,被挖进了 娱乐 圈,第一次拍戏,就担任女主角,那时连林青霞都只能给她当配角,她因此走红影坛。

桀骜不驯的李敖,第一次见胡因梦,就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可能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正如胡因梦说,住在一个屋檐下,永远没“女神”

胡因梦是美丽的,李敖能拿下女神,他心里一定是骄傲的。

在见到胡因梦后,李敖情不能自己,跟女友刘会云说,“我爱你还是百分之百,但现在,来了个千分之千的,所以你只能避一下!”其实这句话揉碎了看,不就是渣男语录吗?

其实胡因梦的家人是反对她嫁给李敖的,但是沉浸在爱情里的胡因梦管不了那么多,穿着睡衣从家里跑出来,也要执意嫁给她。

不管他们后来的婚姻怎么样,胡因梦当初嫁给李敖的心是真诚的,所以得不到长辈认同的婚姻,真的未必就是幸福。

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婚后一旦走入现实,柴米油盐中,逐渐暴露两个人不合适的本性。

李敖骂胡因梦“没有常识,直接把冷冻排骨丢到开水里煮”,“光着脚丫在地上走,蹲在马桶上因为便秘满脸通红,太不堪”……胡因梦发现李敖,“不是一个能在女人面前低头的人”“侵占朋友的财产,自私自利”……

离婚后,李敖多次在公开场合贬损胡因梦,像个失去了玩具的孩子,喋喋不休。面对李敖的不依不饶,胡因梦说,“多年来,他这样不断地羞辱我,对我是一个很好的磨练,但只有恨本身才是毁灭者。”她是放下了。

借用胡因梦说过的一句话,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女神的。

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了解而分开。因在一起而赞美,因离开而诋毁。

胡因梦说,“我其实没什么值得他骂的,他可能有种很深的恐惧在里头,我对他这种很深的恐惧也确实有一种怜悯在里面。觉得这么多年以来他都没有真正深层次地去面对他的恐惧。”

在这场婚姻里,李敖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真正的放下。可能是爱,也有可能是被离开的伤自尊。

李敖对待自己爱过的、也爱过他的女人,少了一点点体面和温柔。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当爱已成往事,各自平静生活,是对过去最起码的尊重,可惜,李敖不懂。

我是俞壹,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情感 心理领域创作者。看到我的文章既是有缘人,谢谢大家为我关注留言。有问题请发私信。

对于李敖来说,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只是他的战利品。而且,在骑马耀街拿回家后,却发现,此物有灵性,其智慧竟然超过了他。于是,仓皇丢弃,还到处对人讲:“其实这个东西不怎么样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回顾当年,李敖和胡茵梦结婚后,李敖曾说:“我和胡茵梦结婚是为写文章的人争一口气,之前证明了写文章也可以和女明星谈恋爱”。轰动一时的“最强大脑”和”最美女人”的结合,却于3个多月后草草收场。按说,离婚后各回各家,各走各妈就好了。可是,这个李敖在此后的30多年里,几乎每逢做节目,都会揶揄调侃胡茵梦。作为一个男人,到处宣扬和胡茵梦离婚是因为看到了她在便秘时涨红的脸,因此胡茵梦不再是100%的美女了。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在书里、公众场合里说起胡茵梦的这件事。

相反,另一方胡茵梦呢,在离婚后痛苦过,绝望过,最终皈依佛门,在身心灵的研究中获得了自我救赎。对于李敖的攻击,她只是淡然一笑:“同一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美人的”。同唠唠叨叨三十年的李敖相比,究竟是谁真正做到了放下,不得而知!

预言中的驴子而已,当吃不到花园中的玫瑰时,它会说这个花园并不存在,那里只是一片荒漠。

是李敖的错,喜欢完美,做个玻璃人好了

李敖象个女人,婆婆妈妈,一个女人一件事说了几十年,不象个男人。虽然他有才又有趣,在胡因梦这件事上真不咋地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这是李敖笔下的胡茵梦。李敖眼中的胡茵梦是夺目抢眼的,象聚光灯一样,只要她出现,所有人的目光就会汇聚到她一个身上。

李敖和胡茵梦结婚,才子佳人轰动一时,台湾媒体报道形容他们是最美的脸与最聪明的脑袋的结合。可是这样一对完美的结合三个月后便分道扬镳。即使没有政见的干扰分歧,同一屋檐下,桀骜不驯苛求完美的才子,光芒万丈似不食烟火佳人原本俗世饮食男女,一旦美的幻象破灭后,也不见得会长久厮守。

只是,当初有多爱,分手后便有“多恨”。李敖在以后的几十年里70多次在节目里提起羞辱胡茵梦。但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了李敖对胡茵梦的在意与放不下。李敖一生阅美女无数,却只对一个胡茵梦送50朵生日玫瑰,象个调皮小子在坏坏地捉弄她:美人再美也50啦,美人迟暮了。在胡茵梦60岁时,他在微博中感伤写道:离婚23年,我送她50朵玫瑰,是蓦然回首,是生日礼物。10年过去了,多少人非,多少物故。再送60朵吗?我犹豫说不!花站要收件人地址,我要打听,辗转传来讯息是:她有远行,人在大陆。我怅然笑,欲送还休,没人看到60朵花谢,岂非礼之大者?蓦然回首,众里不再寻她,云深不知处……

我认为与其说是李敖在节目里一次次羞辱胡茵梦,不如说是李敖一直惦记从末放下过。当然,这惦记里也许有不堪也许有不甘。

金刚瞋目,菩萨低眉。把李敖比作金刚的话,那胡茵梦则是那低眉菩萨。胡茵梦从这场婚姻里悟到了更多,她说“没有他,不知到底该寻求什么,怎么确定我内心,正因为和他发生了那段感情,才让我后半生有了方向”“真正影响我成长,促使我转化的人,严格讲起来只有三位。这三位中最令我感恩的便是李敖”。

洗尽铅华后的胡茵梦走向内心的自省与 探索 ,多年来从事身心灵的探究与写作,翻泽了许多关于灵性禅修作品,成为身心灵导师引领更多的心灵困扰者活在当下走出迷局。

轰轰烈烈爱过一场,胡茵梦是早已云淡风轻了,可李敖呢?电影《色戒》上映时,他曾骄傲地说:汤唯有什么好看的,我前妻胡茵梦那才叫美。更在临终前希望邀请到曾经爱过的恨过的爱人仇人最后一晤,也许他更在意的是能最后见到胡茵梦吧?

李敖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品性,就有蔑视一切的德性。连自己离婚后的妻子也不放过,可见品格低劣,没有必要尊重他。

有句话说,爱情刚开始的时候最美好,最后才败给了生活的平凡和琐碎。当爱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是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的思念,可到爱情走到尽头才发觉,哪怕只跟身边的人多呆一秒钟,都会觉得厌烦无比。

有一个人,娶了自己梦想的女神,但是婚后却因一些小事就结束了这场看似完美无缺的婚姻,他就是 李敖 。李敖与胡因梦的相识好似一场梦,最后二人也在这场梦中相行渐远,淡出了对方的世界。

最美好的相遇

1979年10月,李敖与胡因梦在萧孟能家中初次相见。此时的胡因梦身边站着她的母亲,而李敖的身边伴随他的是女友刘会云,谁也不会想到 ,26岁的胡因梦就这样走进了44岁李敖的心中。

李敖是一个追求美的人,而胡因梦的长相恰恰满足了他一切的愿望。胡因梦有多美呢,她在70年代的时候被评为“ 台湾第一美人”。

人们拿胡因梦与林青霞作比较,说林青霞的美像国画,剑眉星目,带有英气,却缺乏女人味,而胡因梦恰恰融合了这两点。这句话给予了胡因梦长相十足的肯定, 李敖至此对胡因梦一见倾心 ,开始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

而胡因梦在遇见李敖之后,也被李敖身上的才气所吸引。 或许是26岁的年纪还涉世未深, 在李敖的强烈追求下,胡因梦不顾家人的反对与李敖走在了一起,并在1980年的时候喜结连理,登记结婚。

童话故事的结束

在外人看来,这段婚姻郎才女貌,十分般配。胡因梦和李敖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 三个月零二十二天之后 ,李敖就举行了记者会,向众人宣布,他已经结束了和胡因梦的婚姻关系。

众人诧异,李敖不仅一次提到胡因梦是他理想中的女神,为何仅仅在这么短的期限内,二人的婚姻就此破裂,导致这场 婚变 的原因是什么呢?

残缺与美相生相伴

有一天,当他无意间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时,见到蹲在马桶上的胡因梦,因为 便秘满脸憋的通红 ,这种行为实在太不堪了。他在众人面前将妻子的隐私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引得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

李敖甚至还把这件事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借此嘲弄胡因梦 。可以说,李敖的行事做法真的不像一个男人,十分缺乏担当意识。而胡因梦面对这些流言蜚语以及前夫种种不尊重的言语时,她只回答了一句: 同一个屋檐下没有真正的美人。

胡因梦认为,只要是 人就会有瑕疵,人非圣贤 。在胡因梦看来,二人的结合与分离就像是一个闪婚闪离的过程,离婚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不够深入,个性看似相同,但其实完全不同。

但在李敖看来,他的女神应该像她的样貌一样无可挑剔。 他的女神不会拥有任何的瑕疵,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 。当与胡因梦生活在一起之后,他才愈加发现原来女神也会便秘,也会有不施粉黛的时候。李敖的完美主义被这些生活的琐碎一一击垮。

于是,他选择结束这段婚姻。可是他忘记了,他也不是圣人,也会有瑕疵。胡因梦说, 李敖生性多疑 ,他总怕被别人给他戴绿帽子,戒备心很重,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留有防备之心。

和李敖在一起的生活使得胡因梦感觉喘不过气来,于是结束掉了这场短暂又荒唐的婚姻 。李敖自己也有不足,却不允许妻子有瑕疵, 这样看来未免太过自私。

在与妻子离婚之后,李敖仍然散布一些关于诋毁胡因梦的事情, 这种做法真的称不上一个合格的前夫。 一段婚姻既然已经结束,就应该退出彼此的生活空间,给对方留有一丝颜面。李敖的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体现不出一个人大度。

但是胡因梦却是一个大度的前妻,在面对李敖对外散布的这些消息时 她却保有了一颗宽容的心 。胡因梦表示不愿再去计较,只想自己一个人安静的生活。

之后,胡因梦远离了 娱乐 圈,成为了一名作家,享受余生的安逸岁月。而 李敖也娶了王小屯,生儿育女, 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一句话说,爱情的美好,总有一天会败给生活的平凡和琐碎,而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彼此双方的理解包容和珍惜信任。

可惜李敖和胡因梦并没有给予对方包容和信任。于是二人成为了这场婚姻的失败者。 生活就是要落实到柴米油盐 ,没有谁会像是仙子一样,吸风饮露。

可惜那时的李敖不懂,那时的胡因梦也不懂 。两个人在一起的初心只是因为发现对方一个闪光点,并没有对彼此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在一起,难以避免婚后接触中暴露的缺点引发的矛盾。

李敖看似对胡因梦进行语言上的诋毁, 占尽上风 ,但这也恰恰说明李敖还是没能从婚姻的失败中走出来,心有不甘。而胡因梦虽然经受着李敖多年来的诋毁,却也因为这场婚姻从世俗中跳脱出来也算是收获。

毕竟童话里的生活是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 ,婚姻中一定会有生活上的琐碎,一定会有言语上的摩擦。 王子和公主的生活也不可能突然到白发千古,其中的过程也必定充斥着柴米油盐的味道。

其实,支撑一段婚姻走下来的重要因素,不是当初轰轰烈烈的爱情。那种强烈的感觉伴随着的时间十分短暂,之后漫长的岁月里,这种狂热的 情感 就会被时间逐渐冲淡,当面对危机来临时 ,只有包容、理解与信任 才能是婚姻中取胜的至关因素。

『捌』 1980年胡因梦与李敖在客厅结婚,仅115天后为什么被逐出家门

『玖』 老婆偷汉,为何叫戴绿帽

绿帽子的由来
唐朝一淫荡女子在家偷汉,不料丈夫突然回家.荡妇情急中将*夫藏于床底.丈夫见淫妻神色有异,心中生疑,环目四顾.淫妻心虚,假言田头秧苗缺水,要丈夫立即下地浇灌,以支走亲夫.由于害怕亲夫看见床底露出之*夫衣角,便借口外面日头毒辣,将半个西瓜皮扣于亲夫头上充当遮阳草帽,以蒙住亲夫眼睛。丈夫出门逢人叹息曰:"今日倒霉,被老婆戴了绿帽子了."知情者无不掩口窃笑.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李敖的<中国性研究>...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儿改绿]在元朝时候,有“元典章”规定制度,说**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青头巾与绿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头巾发绿,绿似**,于是,各路附会就慢慢在集合了。据《陔余丛考》中“绿头巾”条下:
明制乐人例用碧绿中裹头,故吴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谓其大为绿头巾,事见《七修类稿》。又《知新录》云明制伶人服绿色衣,良家带用绢布,*女无带,伶人妇不带冠子、不穿褙子,然则伶人不惟裹绿巾.兼着绿衣。按《唐史》及《封氏闻见记》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绿中以耻之,随所犯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此服为耻。明之令乐人裹绿巾,或本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绿头巾”条下说:“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然后知从来己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则深于乐人耳。”唐朝从李封用罚戴绿头巾方法整人,当时绿头巾主要是象征*人之服,还没有定型成“敝眷”跟别人睡觉的确定意义,后来龟蛇之说、**之色、头巾之绿、**之家,等等等等,各路附会大集合,于是,自戴绿巾而戴绿帽子,就一片绿矣!(绿帽子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是最有名的。)

还有一个绿帽子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
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煎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
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了头发,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
2.http://www.nrbang.com/Sisters/jmq_ShowPost.aspx?jmqid=15&postid=34701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3.http://www.liangge.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22
绿帽子,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后演变为专门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好象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

在郎英所著《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更全面: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於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它真实的意义乃是在於反映恐惧,藉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於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於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於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义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於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於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拾』 李敖一生7个女人,他最爱谁


李敖晚年在回忆录写道:“汝清是最惹我怜爱的女人,尚勤是最骚情的女人,君若是最智慧多才的女人,小蕾是浑身布满性感密码的女人,刘会云是最好的女人,胡茵梦是最风华绝代的女人……”他阅女无数,但他对每个女人都懂得,都深情。潇洒如李敖,一生中遇到的7个女子,都是他的最爱,只不过有些是白月光,有些是朱砂痣。

与李敖被戴绿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学校制服叫什么意思 浏览:74
kz55童装 浏览:43
洛阳米喜迪童装专卖在哪里 浏览:178
女装道具哪里买 浏览:347
穿校服唱歌的男生 浏览:582
七十五岁的退休老师穿上旗袍 浏览:281
童装正品一手货源 浏览:210
一看到男孩子穿格子衬衫就冲动哇 浏览:1
普及下高仿古驰皮带与专柜差多少 浏览:355
带铁环和别针的帽子 浏览:554
图案酒红色衬衫 浏览:760
怎样挑选适合的羽绒服 浏览:66
太原外语科技实验中学校服 浏览:165
校服上印奋进是哪个学校 浏览:378
六一儿童节童装夏季 浏览:53
童装搭配与陈列 浏览:808
嫩黄色西装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好看 浏览:615
怎样才能把衣塞裙子里 浏览:168
乐比悠悠童装 浏览:747
男士羊衫冬季搭配图片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