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绘本推荐」《长个不停的腿》学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最近然宝特别迷深见春夫的绘本,云朵怪兽、飞天大面包、念咒语的小猪、爷爷的拐杖,每一次看都笑个不停。就连我也是如此,他的每一本书都有着离奇的故事,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却又处处透着温暖,让人忍不住一看再看。
深见春夫不愧是“ 荒诞儿童文学第一人 ”,生于1937年的他仍保持着一颗童心,深谙儿童心理,以令人叹服的想象力、幽默感和稚拙浑然的笔触描绘出孩子眼中千奇百怪又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不仅如此他还十分的高产。
《“呀!”系列 》、《“想得美”系列 》、《“睡得香”系列》、《“魔法”图画书系列》 、《“大个子”图画书系列》、《怪房子》、《伸个不停的树枝》、《长个不停的腿1、2》、《世界第一的帽子》,他的每一套书都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不老爷子最近又出版了新书《幻想岛系列》相信同样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作品。
这么多的作品其实每套都有可看之处,不过之中不乏一些作品内容略有重复,我们今天要来推荐的就是其长销30年、重印超过30次的经典绘本《长个不停的腿》。
《长个不停的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奇想象力的故事,就如同深见春夫以往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无厘头。
饱嗝先生吃下了陌生人送来的一颗特大号蚕豆。
他的左腿开始不停地伸长,穿过了树林、跨过了大桥,伸到了大街上。
没有人能阻止这条疯狂的腿!
就在大人们全都惊恐万分、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出现了,她用一种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办法——挠痒痒,让饱嗝先生的腿乖乖地回到了原位,故事戛然而止,却留给我们寓意深长的回味……
除了荒诞的故事情节,《长个不停的腿》画风也十分有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点便是它的 动态感 。
在故事中饱嗝先生的腿在不停的向前伸长,随着画面的展现他的腿好像真的动了起来。
在穿过森林时,饱嗝先生的腿是波浪状的,就如同不停伸长的腿在推着脚丫前进。
在穿过街道时,深见春夫又用两幅画面连续的展现了腿的行动轨迹:由远处地出现到踢翻了马路上的车辆,不停的伸长。
而在大人们竭力阻止时所展现的筋疲力尽的状态,同样能让人感受到腿的“涨势凶猛”。
在故事的最后,被小女孩“制服”的腿,抖个不停,“嗖”一下就飞快地缩了回去。
连续地看下来是不是动态感十足,绘本看出了动画的效果,让孩子更加的身临其境。
长腿踢坏了房子,撞翻了 汽车 ,搅得整个城镇都不得安宁,大人们竭尽所能都没能让长腿停下来,谁也不会想到“制服”长腿的方式竟然如此简单。
小女孩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城镇的难题,这是因为小女孩比整个城镇的大人们都更加聪明吗?
当然不是,成人的知识比孩童要丰富得多,他们更加有经验与谋略,可是他们还是败给了小女孩,因为孩子更倾向于用更加 简单且直接的思维方式 来解决问题。
成人也曾年少过,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人的心思不再单纯,也更加难以用直接的思维解决问题。
《长个不停的腿》虽然是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同样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在我们习惯了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时,不妨想一想“饱嗝先生的腿”,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大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对错,总觉得孩子不服管教,无理取闹。
可是当你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时你就会发现,你所以为的无理取闹其实都“有据可循”。
《长个不停的腿》也被誉为“ 给成人回归童真的宝贵一课 ”,我认为仅凭一本书让成人回归童真确实有些勉强,但它却实实在在的给予了家长警醒。
我们总是在不自觉中强行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认为孩子年幼便都应该听家长的,可是却忘了成人的思维也是局限的,试着去理解孩子,看到的将是不同的天地。
Ⅱ 你连绘本都不会读,怎么教孩子
绘本怎么读,有的家长说,读读插图上的文字就行了呗。
如果是这样,要我说,还不如给孩子看识字卡片呢。
我听说过很多种给孩子讲绘本的方法,自己也实践过很多种。比如,有的建议认为,对于故事性强的绘本,家长应该模仿其中出现的声效,并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演;对于韵律性强的绘本,最好能搭配儿歌唱出来;色彩丰富绚烂的绘本,则应当视作美育教科书般,给孩子着重讲画面细节和色彩。
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一个能够发现打开绘本秘密的家长和一个只是草草读读故事的家长,给孩子的阅读启发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能够带领孩子发现他没发现的绘本细节,这种阅读感受,就像一个游戏玩家打开了隐藏的游戏关卡。
绘本到底要怎么读?要理解这点,需要了解成人与孩子的阅读特点和绘本这一特殊的阅读材料。
可以这么说,孩子眼里的阅读和成人眼里的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成人来说,经过多年的显性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分析的锻炼,在看到一本书时,我们的视线会自动聚焦到文字上。一名成人阅读者通常会默认一本书的主角是文字,所以当成人翻开一本绘本时,他们会不自觉地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图画。
在成人的阅读中,绘画只是文字的辅佐。由此,成人的阅读模式导致他们鲜少从文字少的绘本、没有字的绘本及看不懂的外文绘本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享受。也就是说,成年人读故事,是从文字中读出故事来的。
但是,孩子的阅读却完全不同。本来就不识字的孩子,当他摊开一本绘本或图画书时,他第一眼会看到的是色彩斑斓、形象具体的图片,而不是一个个抽象的文字。没有文字的引导,孩子只能从画面中去读出故事的流动。
所以,对于一名掌握了读图技巧的孩童而言,阅读一本没有文字的绘本或外文绘本对他们来说和阅读国语言的绘本,体验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是从图里去获取信息,读取故事内容。孩子读故事,是从图里把成人看到的文字“读”出来。
因此,在绘本的世界里,文字就是“插字”(和文字书里的“插图”类比),是辅助,甚至可有可无,而绘本的绝对主角是图画。
那么,要如何指导孩子去理解绘本里的图画呢?被称作“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他的著述《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方法。
松居直先生认为,读绘本的关键在于“读图”。当你第一次拿到绘本时,首先需要注意克制读文字的冲动,先从图看起。
翻开绘本,先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线的力度和波动,形状的变化,空间的安排等等。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压缩的空间和大量留白中读出独特的绘本语言。压缩的空间能够制造紧张感,而留白一方面能起到暂缓剧情发展的作用,还能够在高潮来临前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
接着,需要注意画中的细节,对细节的把握能够让故事的趣味性得到丰满。
在画面细节的观察上,松居直先生真不愧是图画书的专业编辑,他对细节的感知非常敏感。
比如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中,松居直先生对他喜欢的几本绘本进行了近似精读文章般的分析。
在讲到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绘本《睡美人》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睡美人被纺针刺伤昏睡的那天,城堡的其他人和动物也昏睡了过去。
昏睡开始的那个时间点,有一名厨师正在教训小厨师。在后面出现的画面中,松居直先生从布满整个画面的玫瑰藤缠绕的城堡窗口中,发现小厨师和昏睡那一刻一样,还是带着帽子的。
但是到了再下个画面,当王子吻上公主的时候,松居直先生发现出现在画面里的小厨师没有带帽子了。如果全部人都昏睡了过去,为何帽子不在了。
于是他再进一步仔细考察,发现其实城堡并非完全静止,有一样东西是在不断生长的,这个东西就是玫瑰花藤。
于是,他得出结论,经过100年的生长,玫瑰花藤把小厨师的帽子给顶起来了。
能够体察到绘本作者的这个细节处理让他非常兴奋,等到他遇到作者本人时,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作者对他能发现这个细节感到很开心,毕竟能够读到这个细节的读者,算是真正和作者产生了心灵交汇。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读者,也许攫取不到这样的细节。但是,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发现这些细节,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分析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希望从阅读绘本中得到的。
在阅读完所有画面的主要细节后,松居直先生认为这时就应该注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之间的连续和变化。
例如,在他讲解维吉尼亚·李·伯顿的绘本《小房子》时,他就特别提到了伯顿创作绘本的一个习惯。在原图画完后,伯顿会把原图全部贴在画室里,然后观察整个画面的场景的变化性和连续性。
所以,只要我们懂得读绘本的技巧,就能从《小房子》这本绘本里读到一天的太阳东升西落、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变迁、小房子从欢乐到失落的表情变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工业城市对农村的点滴入侵等等丰富的信息。即便我们不读插图的文字,我们也能从画面的变化中读到时间的行进。
完成了上面这些步骤,这时候读者终于可以来读读文字了。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采用默读,而应该用朗读的方式,去感受文字是否匹配图画,押韵、转折、节奏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故事本身,是否完整表现了图画表达的内容。
因为文字在绘本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所以绘本作者会对绘本中出现的文字字斟句酌,以求简洁精炼,并且最好像诗一样韵律悠扬,意象美好。
在父母的大声朗读中,孩子一页一页地翻阅绘本,感受文字的韵律感,并且在仔细地观察图画中,发现作者设下的阅读小机关,同绘本作者心灵想通。这样的绘本阅读体验正是引导孩子学会分析、爱上阅读的关键。
最后,阅读绘本还应和现实世界产生联系。比如,喜欢《拔萝卜》这个绘本故事的孩子,在遇到类似拔萝卜、拔河的场景时,就可能会不自觉地方发出“嘿哟嘿哟拔不动”这样的吆喝,而在读完《在森林中》这本绘本后,当孩子走进小树林,他们会踏入自己的想象空间,想象森林里有刚洗了耳朵擦干耳朵的大象、有猴子跃跃欲试,想要参加游行,动物们一起捉迷藏。
阅读绘本是孩子和父母共同享受美好图画和语言的愉悦体验。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敏感地察觉到阅读者对绘本的理解。如果家长只是干扁扁地读读文字,然后随意翻翻图片,孩子也会这样随意地对待阅读绘本这件事,从而无法从中获得技巧和愉悦体验。
反之,如果作为朗读者的父母能够敏锐地发现绘本作者通过图画悄悄告诉阅读者的“隐藏关卡”,孩子则也会从这种只有有心人才能获得的秘密阅读体验中感受到绘本故事的魅力,感受到阅读的美好,珍惜和父母的共读时光,爱上阅读。
Ⅲ 绘本讲师训练营【34期】10/21阅读原创《世界第一的帽子》。
34011隋晓婷
有一个奇怪的小城,这里的人们醉心于各式各样的帽子,并且都认为自己的帽子独一无二,完美极了。他们谁也不服谁,于是就举办了一个帽子大赛,要评选出世界第一的帽子。这天,所有的人都戴着自己的帽子从四面八方来了……咦,这么长的帽子!呀,可以戴到热气球上的帽子!嚯,长着三个犄角的帽子!
大家看得眼花缭乱,赛得难分胜负。突然,一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帽子出现了!这是一顶怎样的帽子啊,看到了它,骚动的人群瞬间安静,随即,为之疯狂:对,是它!就是它!它才是世界第一的帽子!
被称为 “荒诞儿童文学第一人”的深见春夫仿佛拥有魔力。他创作的绘本故事,看似荒诞不经、 令人摸不着头脑, 却常常让孩子爱不释手, 反复阅读, 跟随着故事情节或哭或笑、 时放松时紧张,不停地猜测和思考。 《世界第一的帽子》就是这样一部具有魔力的杰作。
这本书里有什么让孩子着魔的秘密呢?
如果陪伴着孩子品读, 你就会发现, 孩子有多么爱看深见春夫塑造出的人物。深见春夫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线条都十分简洁、 稚拙, 就像是出自孩子之手, 让孩子倍感亲切。如果在每一页驻足你更会发现, 整个故事里的人都是头大身短, 活脱脱就是一个个孩子。再仔细一看, 书里的人物有斗鸡眼、 斜对眼、 噘着嘴的、 挤着眼的,外加在地上寻找帽子时一个个都撅着屁股的形象, 一目了然的画面里, 竟然藏着各种孩子气式的逗趣人物。如此亲切而又幽默的人物,
Ⅳ 绘本精读:《花婆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书名:花婆婆
文/图 芭芭拉.库尼
翻译:方素珍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故事的结构:
起:小女孩艾莉丝
承:完成前两个心愿
转:完成了第三件事
合:卢菲丝小姐成为“花婆婆”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是这个绘本的主题。
故事大意:
当鲁菲丝小姐成了一位老婆婆时,她把这个故事讲给小艾莉丝。
多年以前,她还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小女孩,那时她曾答应过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她都一一做到了,最难的是第三件事,她想了很久很久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完成第三件事。那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花种子撒在了乡间的小路边、学校附近、教堂后面……
(一)
封面,缓缓起伏、绿意融融的小丘上站着一位婆婆,她眼睛眺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样子。她身着绿色的披风,穿一条蓝色的裙子,绿色的披风是草地的颜色,蓝色的裙子是海洋的颜色。她的穿着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那优雅的姿态,眺望远方的神情,自信的气质,让人感觉她是这片土地中化现出的一位仙子。
画面上那位小小的老人就是花婆婆。她身后是一片蔚蓝的大海,澄澈的大海旁是一个起伏的小丘,小丘上一座别致美丽的小房子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花婆婆的家。她的家四周开满了蓝色、紫色、粉红色的花。花婆婆以花为伴,心中满是花儿带来的芬芳美丽;与海为伴,心中满是海洋的祥和安宁,这该是多么安宁、幸福、惬意的生活啊!
下面的故事从花婆婆小的时候讲起了。
故事带我们回到她小的时候,那时花婆婆还是一个叫艾莉丝的小女孩,她住在海边。艾莉丝站在石阶上,穿着与海洋颜色的蓝色外套,戴着蓝色的帽子,她倚着栏杆凝望远方。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样。我们小时候会想象远方未知的世界与未知的生活,因为远方给我们开拓出一个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间。画面上,平静广阔的海面,徐徐前行的船只,袅袅上升的炊烟,皑皑的积雪,一座座红房子,都让我感觉到洁净、温馨、柔和、美好,而这样的画面告诉我,艾莉丝的生活是宁静美好的,对未来充满向往的。
艾莉丝的爷爷开了一家雕塑店,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家。爷爷在生意不忙的时候,会画一些帆船和沿海地区的风景,爷爷忙的时候,艾莉丝也会帮他在画布上画几多白云。艾莉丝从小就受到爷爷的艺术熏陶,爷爷的雕像作品很美,爷爷的绘画作品也是那么宁静悠然。可见,爷爷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他对世界的刻画创造,对生活的态度等给艾莉丝的童年生活种下多少美好的种子啊!
到了晚上,爷爷就会环抱着艾莉丝,为她讲很多远方发生的故事。这画面多么温馨啊!在宁静的夜晚,壁炉发出暖暖的光,房间的墙纸是温暖柔和的澄粉色,窗帘和座椅都是沉静华丽的枣红色,植物欣然地生长着,墙壁上挂着美丽的风景画。慈爱的爷爷环抱着艾莉丝,讲述着远方发生的那些故事,小猫也静静地趴在座椅上倾听着,此刻的画面流淌出来的是满满的幸福与温暖!爷爷慈爱地讲着故事,艾莉丝的心随着故事飘向遥远的地方。爷爷的故事很精彩,让艾莉丝对远方充满了期待,所以每当爷爷说完故事,艾莉丝就说出了自己的两个愿望——长大以后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老了住在海边。
爷爷告诉艾莉丝一定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在《孩子的早期阅读课》中,马玲老师写到:“这时候的艾莉丝,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小女孩,她的所有经验都是慈爱的爷爷和这间熟悉的房子周围的一切给予的。所以她只能提出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和老了住在海边这两个愿望。在孩子的成长中,通常会把某个故事,或者生活中的某个人当成自己一生故事的蓝本,而这个蓝本最终能否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则是需要他在漫长的岁月中,去经历、体验、寻找,甚至在痛苦的抉择中,慢慢书写的。”
爷爷为艾莉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蓝本,艾莉丝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憧憬。爷爷的雕塑、绘画、远方的故事、生活都为艾莉丝心中种下了一颗颗幸福的种子,这粒种子将在时光里慢慢破土、发芽、成长、绽放。
艾莉丝继续着一个孩子应有的生活:起床、洗脸、吃早餐、上学、放学、做功课……
故事讲到这里,第一阶段完成了。
(二)
很快的,艾莉丝长大了,成长为卢菲丝小姐!艾莉丝决定去做她答应爷爷的三件事。儿时的愿望、期待要经由这次的远方来完成,艾莉丝也会在远方的路上不断成长为新的自己。
她带着愿望上路了,来到一个离海很远的城市。
卢菲丝成了图书馆职员,每天认真工作,并且读了很多的书,卢菲丝小姐的生活是很纯净的。
在书香中工作和成长的卢菲丝,内心会越来越丰富、安宁。白雪覆盖着整个城市,图书馆背后是几棵黄叶树,悠悠的黄叶为茫茫的雪地增加了一丝温暖与生机。
卢菲丝小姐还喜欢在冬天去公园中央的温室看花草,那里有绚丽多姿的热带植物,空气中散发着甜甜的茉莉花的芬芳。卢菲丝小姐沉浸在热带岛屿的气息中,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热带岛屿,她充满了遗憾。于是她的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启了——去热带岛屿呼吸热带岛屿的气息。
她到了热带海边的岛屿。卢菲丝小姐穿戴非常优雅,一袭白色的衣裙,一顶漂亮的遮阳帽,漂亮得体的穿着也让我们感觉到她是一个爱美爱生活的人。
从图上可以看出,热带海岛上对卢菲丝小姐非常友善。
有一天,渔村村长百瑞加邀请卢菲丝小姐到家中去玩,他们友善地对待卢菲丝小姐。卢菲丝小姐离开时,村长送给她漂亮的珍珠贝,上面刻着一只天堂鸟和一行字:“我永远记得你。”
从画面上可以感觉到,小渔村的村民都很喜欢卢菲丝小姐,在卢菲丝小姐离开村长家时,他们都静静地、微笑地站在旁边送别。
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喜欢卢菲丝小姐呢?故事里并没有呈现,但在几幅画面背后,我能够猜测出点什么。画面上,有卢菲丝小姐撑着白色的阳伞的背影,旁边跟随着一群孩子。可以想象得出,卢菲丝小姐非常喜欢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她。她可能带领小朋友一起在海边玩耍、散步、捡贝壳,她可能给这些小朋友们讲了一些远方的神奇的故事,讲了爷爷小时候给她讲了很多故事。
艾莉丝做图书馆职员的时候,读了很多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成为艾莉丝心中的一部分,她会在适合的时刻把这些丰富美好的故事带给自己身边的人。
为什么村长会赠给远道而来的卢菲丝一个那么美好的礼物呢?我想卢菲丝小姐,一定带给这个村子、这户人家不一样的快乐,卢菲丝心中所有的友善、美好都传播到这个小岛上,所以她才收到村长赠给她的漂亮而又有意义的礼物。
卢菲丝小姐到处旅行,每经过一些地方,她都交了一些难忘的朋友。
这段时间的旅行生活,让艾莉丝的世界变得更丰富更深刻。她爬高山、走沙漠、穿热带丛林,旅行途中,她一定感受到很多,有快乐、有惊险、有挫折、有美好……
旅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卢菲丝小姐从骆驼的背上摔下来背部受伤了。至此,卢菲丝小姐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愿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而丰富的旅行生活也开拓了她的眼界,让她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们的友善。受伤后的她,想到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住在海边。于是,她在海边买了一间小房子。
新房子的造型很美,周围的一切又是那样宁静柔和。在新房子的走廊上,可以看日出日落,大自然最美好壮丽的景观莫过于日出日落了,而卢菲丝小姐能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一定感觉很满足了吧?
从小到大,她生命中经历了足够的美好,而这些美好将引领她走向更深更广阔的境界——创造与自我实现!
她在新房子前面开辟了一座花园,当她撒下花种子的时候,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她的心里非常快乐。同时,她想到答应爷爷要做的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她自己的世界已经够美了,做什么事呢?
卢菲丝小姐不断地经历着生活、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这其中有高兴、有缺憾、有冒险、有豁达……当然,一定也有我们没有看到的困难和挫折。
前两个愿望实现以后,卢菲丝开始寻找生命更深刻的意义,此时一个大大的疑问出现在她面前?怎样完成答应爷爷的第三件事呢?她常常望着大海,不断地思索这个问题。
故事讲到这里,第二个阶段完成了。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第二年春天,卢菲丝小姐背部的伤发作了,她只好静静在卧室躺着。
卢菲丝小姐的卧室非常宁静美好,蓝色的墙纸,白色的家具,那是大海和白云的颜色,那是她心灵纯净的颜色。
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蓝色、紫色、粉色的鲁冰花静静地摇曳。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她也希望夏天再播种更多的鲁冰花,等待她们开得更多更美。但她背部的伤没有好,一直躺着不能下床。
我们不知道故事的背后卢菲丝小姐心中有多少期待,又有多少无奈。
冬去春来,卢菲丝小姐的身体好多了,可以到外面散步了。
她穿上那件绿色的披风,带着咖啡色的帽子,慢慢的走到山坡上,她很久没来这里了。当她踏上山顶,哇!令她惊喜的事情发生了,她看到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
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远方有小山、大树、草地,身边是潺潺流淌的小河,河岸上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鲁冰花。
她想:“一定是风和小鸟,从我的花园里把种子带来这里。”自然带给她大大的惊喜,她的心处于非常宁静美好的状态之中,这时某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会自然呈现。 她忽然想到了如何完成答应爷爷的第三件事,这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她立刻回家,写信去订购了一大包鲁冰花的种子。
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装满了花种子,她一面散步,一面撒种子。
她把种子撒在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学校附近、教堂后面,撒在空地和高墙下面,只要她经过的地方,她就不停的撒种子,这里撒一点,那里撒一点……
卢菲丝小姐身穿那件绿色的披风,仰着头,阔步走在夏天的小路上,小路两旁都是绿葱葱的草地,她不知疲倦地撒着鲁冰花的种子,这里撒一点,那里撒一点……
只要她经过的地方,她都在撒播着种子。她每天都心无旁骛地出去撒种子,大家看到这情形,都称呼她“又老又疯的怪婆婆”。
第二年春天,那些种子几乎同时都开花了!
原野上、上坡上开满了蓝色的、紫色的和粉红色的鲁冰花,它们沿着公路和乡间小路盛开着,明亮的点缀在教室和教堂后面,连空地上和高高的石墙下面,也都开满了美丽的鲁冰花。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鲁冰花的种子,在第二年春天都开花了!
那情形美丽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绘本的画面非常唯美、纯净,我们仿佛看到童话的世界。花婆婆骑着自行车来到春天的小路上,弯弯的小路旁,开满了鲁冰花。教室也教堂的外面,也开满了鲁冰花,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空地上和石墙的下面也开满了鲁冰花。
她忘记了身外的一切,整个夏天全然地沉浸在播种的快乐中,她播下的不仅仅是鲁冰花的种子,也是一颗颗自信、勇气、希望、美好的种子啊!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此时她已化身为撒播这个美好愿望的仙子,病痛早已被满满的快乐所取代,被人们称为“又老又疯的怪婆婆”那又算得了什么!
第二年的春天,那些愿望的种子,漫山遍野的盛开。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故事讲到这里,第三阶段结束了。
(四)
就像当年爷爷为艾莉丝做出榜样一样,花婆婆为小艾莉丝做出榜样。
花婆婆很老很老了,头发白了,身子佝偻了,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种花,每年春天,她生活的小城里开出了更多更美的花。
花婆婆偶尔会邀请小朋友们到她的房间去听故事。
画面上,花婆婆的房间,保持了原来爷爷房间的样子,最值得注意的是,房间墙壁上挂的两幅壁画,和爷爷房间原来挂的壁画是一样的。
房间的颜色、壁炉、壁炉上摆着的饰物很多都是爷爷房间的样子。花婆婆的屋子,比原来爷爷的屋子多了一个书柜,书柜里摆放了满满的书,因为这曾是花婆婆完成的第一件事啊!
这一切,给我留下的感觉是“美好事物与精神的传承”。时光逝去,讲故事的人不再是爷爷,而是花婆婆了,听故事的也不再是艾莉丝,而是小艾莉丝和一群孩子,曾经听爷爷讲故事的艾莉丝现在已经成长为花婆婆,而现在听故事的人是小艾莉丝和朋友们,时光流转,万物转变,不变的是那讲述着的远方的故事,不变的是那“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心愿。
故事里的“我”——小艾莉丝,是花婆婆孙辈的一个女孩子。
她听了花婆婆讲故事,也像当年的艾莉丝一样,告诉花婆婆自己的心愿:“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而花婆婆也像当年爷爷告诉自己一样,告诉这个孩子一定不要忘记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故事回归到开始的部分,和艾莉丝当年一样,小艾莉丝又快又大声地答应了花婆婆,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个小孩能否完成这第三件事,则需要他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去经历、体验、寻找,甚至在痛苦的抉择中,慢慢书写。
故事的最后一幅画,很美很美,花婆婆的故事已经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奔向田野、空地上撒播花种,他们也在做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故事中,“海边的房子”这个愿望象征着生活的安宁、稳定、惬意;
“到世界各地旅行”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冒险精神;
而“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则象征了精神世界的美好与崇高。
这是人的自我追求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
故事讲到这里,全部结束了。从故事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看到了花婆婆由一个憧憬未来的小女孩成长为可以自食其力、过着丰富多彩生活的卢菲丝小姐,由卢菲丝小姐成长为拥有美好精神境界的花婆婆,她完成了自我实现的道路。
花婆婆老了,她就像当年她的爷爷一样,把自己的远方的故事讲述给小艾莉丝,把“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如家训一般传递给下一代,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而下一代的生命故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故事让我看到在时光流转中那愿望的美好、生生不息的力量、自我实现所必经的种种穿越,当然还有这个故事贯穿始终的温馨、平和、宁静的气息。
孩子们是世界明天的创造者,今天我们给孩子播种美丽、梦想和爱,播种下最具价值的愿望的种子,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涵就种到听故事的孩子们心中,未来一朵朵愿望花将在他们的世界绽放。我们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将成为我们的语言密码,出现在我们共同的教育生活中。
作为老师或家长的我们,是否能像花婆婆一样,投入地为孩子们传递美丽、梦想、爱?我们能否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蓝本,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反省、不断实践的。
Ⅳ 绘本书单——时世界著名十大绘本作者及经典绘本作品
小A读了这么多的绘本,绘本作者多多少少也都有所了解,以下10位作者对童书绘本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现在还十分受世界各地的孩子和家长追捧。下面就和小A来一起了解这10位作家,介绍的排名不分先后哦~
卡尔爷爷
生平及影响: 在童书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童年读卡尔的孩子是幸福的。在儿童绘本界德高望重的卡尔爷爷创作的第一本绘本,是《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自此之后,找回童年乐趣的卡尔爷爷开始了绘本事业,《毛毛虫》、《从头到脚》等绘本都成了经典之作。
作品风格: 卡尔爷爷的绘本是很鲜明粗犷的拼贴画风格,他很喜欢用鲜艳的造型和色块来吸引孩子的眼球。简洁的文字、由大块色块组成的插图,形成了一个个简单却有趣的故事。
阅读指引: 卡尔爷爷的绘本适合1-8岁。在孩子的认知阶段,并不需要非常连贯地串讲故事。类似《MY VERY FIRST BOOK》这种绘本,能够帮助孩子指认图画中的关键信息、角色和物品就好。
等孩子有了独立阅读绘本的能力以后,可以看《海马先生》这种自然科普类的绘本。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拼贴画,加深孩子的印象和趣味性。
安东尼·布朗
生平及影响: 作为一位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绘本作者,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得过很多大奖,包括凯特·格林威奖、德国绘本奖和安徒生大奖等等。
作品风格: 安东尼·布朗有着医学插画经验,所以他的绘画细腻写实,但是他同时也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所以他的绘画又有着鲜明的色彩、利落的构图和精彩的构想。
阅读指引: 适合3-8岁孩子阅读。3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多输入关于爱和家庭关系等概念。比如《我爸爸》,通过幼儿的视角,以夸张的想象力,将爸爸无所不能的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
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判断力的孩子,适合读Willy系列,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哲理。如《Willy the Wimp》,再也不想当胆小鬼的威利该怎么做才能变得勇敢呢?
大卫·香农
生平及影响: 《大卫不可以》,让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大卫·香农拿下凯迪克银奖,并因此一举成名。除此之外,大卫·香农的绘本还入选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荣获了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等各种称号。
作品风格: 大卫·香农的绘本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色彩浓郁,画面看起来有些幼稚,但是情节又充满了奇思妙想,特别受孩子的喜欢和欢迎。
阅读指引: 适合3-8岁的孩子。3岁左右的孩子,通过《大卫系列》——这种语言简单重复且有趣的绘本,学习基本生活习惯和规则。
4-8岁的孩子适合读海盗系列,爱冒险的男孩肯定更喜欢这么有想象力的绘本。而且大孩子可以在读绘本的时候,将绘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区分与联系,丰富生活体验。
苏斯博士
生平及影响: 苏斯博士(Dr.Seuss),1904年3月2日出生于美国。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一生创作的48种精彩教育绘本,全球销量2.5亿册,曾获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两次获奥斯卡金像奖和艾美奖。
为了纪念苏斯博士,美国教育协会将他的生日,3月2日,定为全美诵读日Read Across America Day,也称苏斯诵读日。
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大胆奇特、想象力异常丰富;押韵的词汇和句子特别多,故事内容风趣幽默。擅长使用荒诞与惊奇式的结尾手法。
阅读指引: 苏斯博士的作品的难易,以封底的颜色来判断。封底的3种颜色分别是:蓝、绿、黄。
蓝色适读年龄是2-5岁,代表作品:《一条鱼两条鱼,红色的鱼蓝色的鱼》、《穿袜子的狐狸》、《在爸爸身上蹦来蹦去》等,这几本书是苏斯博士的入门必读绘本。词汇较少、句子较短。单词常见简单且押韵。
绿色和黄色封底适读年龄是6-10岁。代表作品:《戴高帽子的猫》、《大象孵蛋》、《绿鸡蛋和火腿》等。这几本适合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孩子阅读。词汇稍微增多,句子变长,但是依然十分押韵和幽默。
李欧·李奥尼
生平及影响: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1910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3岁移民至美国,后来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尽管李奥尼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49岁,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他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
他是四度凯迪克奖获得者,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他的作品畅销全球,深受孩子们喜爱。
作品风格: 李奥尼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爱、友情、自我发现、认同等等的题材。优美生动的插画,发人深省的生命哲理。让孩子懂得肯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阅读指引: 李奥尼作品的难易,以词汇量,以及句子来判定。适合2-5岁阅读的作品有:《自己的颜色》、《小黄和小蓝》等。
适合4-9岁阅读的作品有:《小黑鱼》、《田鼠阿佛》、《一寸虫》、《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等等。
莫尼斯·桑达克
生平及影响: 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1928年6月1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是著名儿童文学图画书作家及插画家。他曾经五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奖(Caldecott Medal),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的美国人。
作品风格: 桑达克一生设计和制作插图的儿童书籍大约有80本,其中大约20本是自己写的作品。他作品里稀奇的故事和富有想象力的插图,使孩子感到恐惧或产生欢乐。他的很多作品是关于儿童探险,并学习逐渐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的题材。如果喜欢探险以及虚幻题材的孩子,强荐阅读他的书籍。
阅读指引: 桑达克作品的难易,以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来判定。适合2-5岁阅读的作品有:《野兽国》、《鸡汤饭》、《夜晚的厨房》等。
适合4-9岁阅读的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亲爱的小莉》、《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礼物》等等。
悉德·霍夫
生平及影响: 悉德·霍夫(Syd Hoff)1912年9月4日出生,他是犹太裔美国漫画家和儿童读物作家,也是美国20世纪最知名的漫画家和童书作者之一。尽管是位超级漫画家,让悉德·霍夫赢得国际声誉的还是他的童书。以他的经典早期读者丹尼和恐龙而闻名。
作品风格: 悉德·霍夫的儿童作品一共有60多部,题材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友谊、上学、春游、动物园等题材,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更容易产生认同感。线条优美,画风温馨,词汇简练,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ICan Read系列作品。
阅读指引: 悉德·霍夫儿童式的漫画风格十分吸引孩子。他的作品总体偏简单。其中适合3-6岁阅读的作品有:《丹尼和恐龙系列》、《原始人斯坦利》、《大象奥利弗》、《小野马切斯特》、《船长和猫》等等,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绘本。
莫·威廉斯
生平及影响: 1968年出生的美国作家、动画家、儿童作家。从2003年创作绘本以来,他的作品3次获凯迪克大奖、还包揽苏斯博士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等奖项。
作品风格: 莫·威廉斯喜欢用简洁的线条,突出主要人物线条,方便孩子模仿。他创作的故事非常有趣,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小猪小象》系列,《鸽子》系列,无不让人印象深刻、捧腹大笑。
阅读指引: 他的书是2-6岁的孩子入门必选。2-4岁,不妨从《小猪小象》系列,以及《别让鸽子开巴士》系列一些经典的书目入手。比如获得2004年凯迪克大奖的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刚开始建议亲子共读为主,这两本书也非常适合亲子角色扮演。
4岁以后可以看获得2次凯迪克大奖的《古纳什小兔》系列。非常感人!
凯伦·卡茨
生平及影响: 凯伦·卡茨曾在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深造。主要研究民间艺术、印度细密画,以及墨西哥艺术。曾经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图形设计师等。受女儿的启发开始创作绘本。她创作的绘本常年占据美国亚马逊畅销书之列。
作品风格: Karen Katz非常注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体验,她在书本的创作中融入了很多互动的元素。如翻翻,和家人的互动等等。且贴近小宝宝的生活。
阅读指引: 国外的儿童专家在给孩子推荐读物时,会把Karen Katz的书推荐给0-3岁的孩子。如果是0-3岁的孩子,强烈建议选择一本 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 和 Counting Kisses .相信会让你们亲子阅读更加有趣。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选择Karen Katz的习惯养成系列,如 I Can Share,No Hitting等,对于宝宝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很有好处。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生平及影响: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天才。她创作的《逃家小兔》和《晚安月亮》一版再版,几十年畅销不衰。玛格莉特出生在布鲁克林,于1923年就读康乃狄克的寄宿学校。毕业之后一边做教师一边为儿童创作。
作品风格: 玛格丽特喜欢小动物,很多故事都以动物为主角。她擅长用精简而富有韵律感的文字来铺陈故事。
她虽然一生未婚,没有孩子,但一直努力站在孩子们听故事的角度写作,而不是大人讲故事的角度。
阅读指引: 如果你的孩子在 0-3 岁,建议选读这本Goodnight Moon作为睡前绘本。如果在4岁以后,你可以和孩子共读这本经典的The Runaway Bunny .这两本书文字优美,都值得一读再读。
小A今天介绍的这些作家都是童书界十分知名的大师,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孩子选绘本时,可以参考作者的风格特征。ABCbook绘本上都可以借阅喔。
Ⅵ 2021年5-6岁必读120本绘本
提前说一下,书单非常多,但不要担心如何选择,每一本都应看,必须看,最后我会说如何可以把这些绘本全部看完,我家小宝每年大概要看300本+以上的绘本,毫不夸张的统计。
一、健康成长 ( 亲情/ 情绪管理/ 生活习惯)
必读
《生气的亚瑟》(英) 奥拉姆
《慢慢走,别担心,别担心》本尼迪克特·布拉瑟韦特
《阿文的小毯子》(美)凯文·亨克斯
《出门之前》(日) 筒井赖子
《大嗓门爸爸》莫尼·珀尔特
《牙婆婆》(日) 苅田澄子
《我不想……:我不想坐马桶》(法) 弗雷德里克·凯斯勒
《澡堂里的仙女》(韩) 白希那
《 Down by the Station》Child's Play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赖马
《睡吧,像老虎一样》(美) 洛格
《各种各样的感觉 - 超级感觉大书》(英) 霍夫曼
《棉婆婆睡不着》廖小琴
《爷爷变成了幽灵》(丹) 艾克松
《Feelings情绪管理系列》-12本Sarah Medina
《How Do Dinosaurs Say Good Night?》系列-6本Yolen, Jane
备选
《去洗澡的路上》(美) 萨拉·梅泽斯
《勇气》(美)伯纳德·韦伯
《犯错误没关系》(美) 托德·帕尔
《请相信自己》(德) 布丽塔·塞巴格;(德) 迈特·克利
《花婆婆》(美) 库尼
《歌舞爷爷》(美) 阿克曼;(美) 甘默尔
《团圆》余丽琼
《小猪,别哭了》(日) 加藤洋子
《妈妈心·妈妈树》方素珍
二、社会适应(人际交往/ 品格培养/ 行为规范)
必读
《好好照顾我的花》吉恩卢卡
《我是谁》(英) 杰维斯·菲恩
《不是那样,是这样的!》卡琳•谢尔勒
《阿秋和阿狐》(日) 林明子
《野兽国》(美)莫里斯·桑达克
《Caps for Sale 卖帽子》Esphyr Slobodkina
《本吉和鹦鹉》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
《以后会怎样》(法) 劳伦特·莫罗
《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第2辑》-2本(德) 达柯玛尔·盖斯勒
《我的兔子朋友》(美) 罗曼
《今天,我可以不上学吗?》袁晓峰
《午夜厨房》(美) 桑达克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系列: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日) 筒井赖子
《大狗医生》(英) 芭贝·柯尔
《听听14颗心的声音》(日) 土田义晴
《Please and Thank You!》Jill Ackerman
《月亮的味道》(波兰) 格雷涅茨
《跟屁虫》(日) 宫西达也
《我有友情要出租》方素珍
《阿莫的生病日》(美) 斯蒂德
《幸福的大桌子》森山京
《红绿灯,我能认》廉东星
《一人一半刚刚好》(日) 五味太郎
《红豆与菲比》(美) 麦卡提
《小阿力的大学校》(英) 安荷特
《Elephant & Piggie: My New Friend Is So Fun!》Mo Willems
备选
《你好,理发店》(日) 乾荣里子
《盘中餐》于虹呈
《我的朋友不开心》[美] 莫·威廉斯
《敌人派》(美) 德瑞克莫森
《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 我们是这样上学的》Edith Baer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英) 帕特森
《企鹅大酒店》(美)丹尼尔沙劳
《熊孩子的第一套安全教育双语绘本》-8本廉东星
《小魔怪要上学》(法)大卫
三、启蒙认知(故事/ 寓言/ 儿歌)
必读
《世界第一傻瓜和飞船》(英) 兰塞姆
《驴小弟变石头》(美) 史塔克
《小机灵和小迷瞪》(美) 利普金德;(美) 莫尔德维诺夫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德) 安娜·鲁斯曼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德) 安娜·鲁斯曼
《Wheels on the bus》Sylvie Kanto Wickstrom
《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住在天上》(美) 戴罗尔
《Cat in the Hat》Dr. Seuss
《不要害羞勇敢地表达说》童悦早教著
《100层的房子系列》-3本 (日) 岩井俊雄
《一寸虫》(美) 李奥尼
《Ten Fat Sausages 十个香肠》Elke Zinsmeister
《这不是我的帽子》(美) 克拉森
《A color of His Own 自己的颜色》Leo Lionni
《极地特快》(美) 奥尔斯伯格
《幸运先生和不幸女士》(德) 安东尼·施奈德
《一只母鸡叫葱花》方素珍
《安的种子》王早早
《大口大口地吃,好吃极了》(日) 宫西达也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法) 塞尔
《丢饭团的笑婆子》(美) 莫赛尔
《和甘伯伯去游河》(英) 伯宁罕
《最重要的事》(美) 邦廷
《A Good Day 美好的一天》Kevin Henkes
《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美) 阿尔德玛
《皮肤国的大麻烦》(德) 安娜·鲁斯曼
《Five Little Men in a Flying Saucer 五个飞碟上的小人》Dan Crisp
《Truck 卡车》Donald Crews
《蝴蝶豌豆花》冰心;叶圣陶;金波
《眼灵灵心灵灵》(澳)葛瑞米·贝斯
《和我一起玩》(美) 艾斯
《壳斗村的警察先生》(日) 中屋美和
《The carrot Seed 胡萝卜种子》Ruth Krauss
《Dr. Seuss Hop on Pop》Dr. Seuss
《蝈蝈和蛐蛐》熊亮
《each peach pear plum》Janet Ahlberg; Allan Ahlberg
《狮子的房间》〔法〕阿德里安·帕兰格
《市场街最后一站》(美) 德拉培尼亚
《爷爷的肉丸子汤》(日) 角野荣子
《凯琪的包裹》弗莱明
《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别让鸽子开巴士》Mo Willems
《等待》(美)凯文·亨克斯
《山田家的气象报告》(日) 长谷川义史
《十二生肖的故事》赖马
《小真的长头发》(日) 高楼方子
《艾薇的礼物》(澳) 布雷克伍德
备选
《影子》(美) 布朗
《让路给小鸭子》(美) 麦克洛斯基
《狼婆婆》(美) 杨志成
《图书馆狮子》(美) 努森
《莎莎的月光》(美) 尼丝
《美丽的新年》(美) 汉德福思
《红狐狸和小鸭子》克里斯丁·杜达
《金发女孩和三只熊》(美)詹姆斯·马歇尔
《我爱露露系列》-4本Camilla Reid
《宫西达也恐龙系列》-7本宫西达也
四、科学数学
必读
《迷宫》森林树精
《暴风雨中的孩子》(美) 佐罗托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日) 安野雅一郎
《100个圣诞老人》(日) 谷口智则
《365只企鹅》若艾丽·若力维
《昆虫智趣园》系列-5本(日)久住卓也
《一粒种子的旅行》(德) 默勒
《小小达尔文自然探秘系列》-4本(美) 弗雷德里克斯
《海洋上下》[法]刘易斯·里戈
《小威向前冲》(美) 艾伦
《My First Discoveries》系列Gallimard Jeunesse
备选
《Can You count Ten Toes?你会数脚趾吗?》Lezlie Evans
《地铁是怎样建成的》广州地下铁总公司
《MathStart数学启蒙 1》-8本(美) 墨菲
《地面地下》邱承宗
《蔬菜水果的秘密》(波) 索温斯卡
五、艺术
必读
《黄气球》(荷) 德迈顿斯
《绿眼睛》(美)阿比·伯恩鲍姆
《乐器在歌唱》(瑞典) 赫尔兴
《云朵面包》(韩) 白希那
《落叶跳舞》(日)伊东宽
《我的第一本艺术书》罗西・狄金斯
《威利的画》(英) 安东尼·布朗
《一起去郊游》韩国ARAM出版公司
《不可思议的旅程》(美)艾伦·贝克尔
《听世界唱一支四季歌》(美)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颜色的战争》(德) 爱娃·海勒
《看!各种角度看名画》(英) 沃尔夫
备选
《黑与白》(美) 麦考利
《汉字是画出来的》小象汉字
《绿老鼠大闹大饭店》(爱尔兰) 沃德尔
《海底的秘密》(美) 威斯纳
《Mouse Paint 老鼠作画》Ellen Stoll Walsh
如果你也喜欢这些书,进入ABCbook小程序,在首页互动书单,可以直接找到完整的书单哦!绘本是可以借阅的,借阅看绘本省钱,省地方,遇到宝宝特别喜欢的,在购买全新的收藏。ABCbook绘本借阅是我用的借阅平台,纯分享,无广告,具体介绍和功能不多说,避免广告嫌疑,需要的自行搜索,不需要的无视掉就可以。
Ⅶ 世界第一的帽子讲的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打破惯性思维。
《世界第一的帽子》一如既往地保留了深见春夫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他以稚拙的画风,为孩子们呈现了由各种稀奇古怪的帽子展开的精彩比拼。
每一种帽子的出场,都带给小朋友惊喜及对即将出场的帽子的期待,就在一波又一波的惊喜和期待之中,故事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场,既打破惯性思维,也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作者简介:
深见春夫,儿童绘本大家之一,以非凡的个性和超凡的想象力闻名,被称为“荒诞儿童文学一人”。代表作:《伸个不停的腿》。
深见春夫以一颗赤子之心,专注,纯粹,身临其境地讲述不可思议的故事。把故事的解读权,统统交给小朋友,恰当的留白提供了足够的解读空间,让小朋友自由理解和发散。这是深见春夫用心良苦和智慧所在。正因为依赖图画,而不是文字,来表达故事情节。
Ⅷ 用绘本做艺术启蒙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绘本特别的多,作者不一样,画风也不一样。相信有品位的家长们在给孩子挑选绘本的时候不仅会在意绘本的内容,也会非常注重画风。我觉得,书不在于多在于精。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买回来的每一本书,同时起到阅读和美育作用。
绘本故事,让孩子懂得道理,好的图画让视觉上有了美的体验。这两者在绘画启蒙中缺一不可,所以挑选好的启蒙绘本特别重要。
对于简笔画教程、填色书、动漫卡通书,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让孩子用。这些画法虽然简单可爱,但是孩子们天生就有观察归纳的能力,让他们直接接受别人简化过的形象或许就毁了孩子心里最初的创想。
一、用绘本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提倡不要强行灌输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多接触经典的机会。
条件允许的家庭会选择欧洲游,参观欧洲建筑和著名博物馆,身临其境,与艺术经典来个近距离接触。目前出国游不太现实,那我们可以借助大师绘本,同样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精美绝伦。
我们普通人看到大师的作品什么反应?“哇~”然后呢?很少有人能说出为什么它是名作。当然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我们不要求孩子们把博物馆里的珍藏全都如数家珍,但是可以通过绘本让孩子对名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学会欣赏,提升审美品味。
《你好,艺术!》系列分别介绍了13位绘画大师的作品。你能想象吗?这套书也是有着27年的畅销史了。
1993年,与集英社、讲谈社并列日本发行量三大出版社之一的日本小学馆,出版了一本由新人作家结城昌子创作的艺术绘本《梵高的绘本:好多旋涡转呀转》。书一经出版,就陆续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赞赏,就这样,这个给孩子讲名画艺术的系列,慢慢从1位画家讲到了13位画家,荣获第47届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第50届久留岛武彦文化奖,成为销量与口碑俱佳的国民性艺术绘本。
整个系列的创作理念就是——和名画做朋友!作者结城昌子说:“名画是人类共同的珍宝。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名画被当作了一种艰深的、高高在上的东西,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去亲近名画。”
比如对于梵高的《星空》,作者这样描述:“小镇的天空,有好多旋涡在旋转。转! 转! 转!山顶上的月亮,也像光环在打转。转! 转! 转! 云朵转成了大大的旋涡,贪心地想把天空吞下肚。转! 转! 转! 连星星也跟着打转。大地静悄悄的,只有美丽的夜空,伴着小镇沉沉入睡。”
在这套书中,孩子们不仅能欣赏到来自梵高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珍藏的绘画史上的杰作:还能认识不同绘画风格、画派的画家作品,领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绘画世界。
而另一套相似书目《小小艺术大师》,选出来的代表画作里,很贴心的融入了孩子身边的生活,让孩子一边欣赏名画,一边找寻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艺术生活中找到共鸣。
为了让孩子对艺术有更深的了解,这套书还设置了“读名画”的环节。没错,是真正的读出来哦,看每幅画边上跳动着的别出心裁的文字,孩子们都可以直接朗诵出来,非常的有节奏感。
“花园里,鲜花绽放
洁白,蓝紫,橙黄,开在厚厚的树叶上”
“播种与摘取,耕耘与收获,
星夜宁静的光芒,让万物在安睡中成长。”
每首小诗,还讲着画面的内容,和孩子喜欢的故事。从儿童的视角,以儿童喜欢的活泼而优美的语言,引孩子走进大师的世界,与艺术家共度美好时光。
它非常适合0-6岁的孩子进行艺术启蒙,让孩子从小受到不同流派的大师的艺术作品的熏陶,培养美的素养。
孩子最初接触绘本,主要是家长读文字、孩子看图画,孩子对绘画产生的是模糊的印象,并不一定能将画面与故事一一对应,但这个时候,美育已经开始了。所以即使是在孩子看不懂文字的情况下,你已经可以开始通过绘本引导孩子观察与感受美了。
《晚安,小鸡球球》中小鸡球球睡不着,她发现窗外有一个大大的月亮,就像一个睡不着的小孩,喜欢隔窗远眺一样。小鸡球球一个人跑了出去,它发现外面夜晚的风景特别美,整片大地都撒着一层淡淡的月光,它想找朋友们一起在美丽的夜晚散步,最后小猫陪她一起,并且还带它穿过森林去另外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河边小桥。
《晚安,小鸡球球》每一张图的画面和色彩都十分细腻,画里还隐藏着一些小小的秘密。你可以提醒孩子,留意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和他一起欣赏,比如像:
夜色中的草地,小河在安静状的态下的倒影,小猫跳进河里后的粼粼波光,起雾后的森林,还有薄雾消散时的月亮。
你可以编辑好语言来描述所能看到的画面细节,孩子听过后,自然就会去观察这些美丽的细节。相信这对于孩子的品位提升非常有帮助。只要用高品质的视觉语言浸润孩子,慢慢的,它就会在孩子心里生长、壮大。
二、用绘本建立孩子绘画的自信心
我始终认为发现包括成年人在内,每个人都可以画画,之所以不愿意画,往往是因为缺乏信心,担心自己画不好。
这就牵扯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了。画画其实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没有“好坏对错”,画的像不像没关系,关键是表达出想要传递出的信息。但想让大家真正理解和同意这个道理却并不容易。直接把这个道理说给孩子听,往往还起不到效果。这时候,你可以向绘本借力。
比如,加拿大画家雷诺兹的绘本《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点》讲的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会画画,也不愿意画画,老师鼓励她“那就随便画一笔”。她生气地只画了一个点,可是老师没有责怪她,郑重地请她签名,还装裱起来挂到办公室。从此,这个孩子就觉得画画没什么大不了,就继续画下去了,还一路画到了学校的画展上。
读完这个故事,你就可以马上鼓励孩子也来“随便画一笔”。
这么做能帮孩子打消顾虑,让他们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这也许不是一天可以达成的,但只要你坚持,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起“我也可以画”的信心。
建立好这样的自信,孩子将来就相对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敢于坚持自己的画画方式了。
三、用绘本启发孩子的创作灵感
有了信心,孩子肯画了,但他常常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你还需要帮助他启发创作灵感。我特别推荐英国画家劳拉·卡琳的《创造自己的世界》。
劳拉出了一本“教小孩子画画”的书。她没有老老实实地教绘画步骤,而是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做出了一本不一样的书,引导孩子们放下成人认识世界的逻辑,大胆地去想象、创造。
比如说,劳拉觉得爸爸又高又瘦,就把他的脑袋以下画成一根长长的吸管;妈妈个子小,就画成一个卷笔刀;小弟弟容易摔倒,就像一只圆滚滚的鸡蛋。孩子们看到这些图总会大笑起来。
这时劳拉问:回忆三个你熟悉的人,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样子呢?
听了这个开放的问题,不用教,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画了。
我这里示范的只是一本书,你在读其他绘本时也可以这么用,从某一个故事出发,让孩子自己去设定或者想象一个场景,然后画下来。这不但轻松地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而且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用绘本引导孩子探索色彩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对于孩子来说,色彩是发展视觉能力的最佳载体,所以孩子开始探索绘画世界时,最让他们着迷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颜料和色彩游戏。
我推荐三本玩色彩的绘本,挺适合学龄前儿童。
第一本是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对孩子特别好的色彩启蒙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好朋友,小蓝和小黄。
有一天,小蓝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溜出去找小黄玩,左找右找,终于找到了,他们开心地拥抱在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变成了连爸爸妈妈都认不出来的小绿。之后,他们又通过重重历险,找回了自己。
这个故事,对大人来说简直是个冷笑话,可是小朋友很喜欢啊。当我的儿子看到小蓝和小黄变成了小绿,他就不停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小蓝和小黄去哪儿了?”
于是,我给了孩子蓝色和黄色的颜料,他自己把它们混在一起,就明白了。
从此,孩子就喜欢上了调颜色这种游戏,自己去试验各种颜色相加的效果。这可比你一本正经地跟孩子说,“来,咱们今天讲三原色”有趣得多。
还有一本法国画家杜莱的《变变变》。
我家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本书了,随着魔法开启,小手蘸一蘸、摸一摸,再把书往左、往右、合上再打开,颜色变来变去的,书中的讲解非常清晰有趣,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了颜色的变化规律。你也可以拿出颜料来,和孩子一步一步跟着绘本做。
用手指头蘸上颜料,在纸上不断叠加点涂,就可以看到纸面上从三原色开始,慢慢变成色彩大聚会,过程又自由又有趣。
前面两本都比较简单,如果你想更进一步让孩子理解色彩,带孩子通过色彩来体验和表达情绪,我特别推荐《菲菲生气了》。
这本书,每一页图中所使用的颜色都有妙用。
故事一开始,菲菲就和姐姐吵起来了,她非常生气,画面就出现了红色,她被红色的线条包裹着,像一只喷火龙,生气地冲进了森林。
接着,故事发生了变化,菲菲在森林里看见大树和小草,听到鸟叫。她的心情开始变化。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围绕着菲菲和树的红色、紫色开始慢慢被白色、绿色、蓝色,这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颜色取代。
再后来,菲菲还看到了一棵老榉树。当她爬上榉树,看到平静的蓝色海面,这时绘本上写道:“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小朋友听到这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仿佛自己也被安慰到了。
在讲这个故事时,你不需要直接指出色彩与菲菲情绪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跟孩子交流,来引导他感受图中颜色为什么会变化。
同时,你还可以请孩子来涂一块表达情绪的颜色,比如他认为生气的颜色、高兴的颜色、安静的颜色等等。
如果孩子还小,认不了那么多的颜色,那么我推荐近期非常火的《情绪小怪兽》
情绪小怪兽感觉有些混乱,小朋友帮助他整理了一下它的情绪色彩,分别装进不同的瓶子里,然后就清楚多了。小怪兽开心得蹦蹦跳跳的时候就是黄色,感到难过和孤单时就变成蓝色,生气了是红色,害怕了就是黑色,而平静和惬意的时候就是绿色的。情绪小怪兽的画风非常简洁,甚至有点儿像孩子们随手的涂鸦,但是不用看文字描述,每一页都能很准确地传达出一种明确的感受,即使是两岁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些颜色的意思。
虽然孩子还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色彩原理,但通过绘本,他们能了解到,原来颜色可以用来表现情绪。这种意识的建立,对于孩子用画画来自由表达自己,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绘本不是越多越好,但是有价值的绘本需要买回家反复阅读才能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这一点和画画很像,深入地去探索某种自己喜欢的画法和主题,一定会有收获。
以下是我推荐的绘本清单:
1. 世界名画、博物馆藏熏陶绘本
• 《小小艺术大师》
• 《你好,艺术!》
• 《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
• 《艺术之眼》
• 《有颜色的艺术》
• 《万物有意思》
2. 审美体验绘本
• 《晚安,小鸡球球》
• 《开车去兜风》
• 《兔子雅各的生命颂歌》
• 《雨中的小红伞》
• 《尼古拉的三个问题》
• 《中国名家经典绘本-杨永青》
3. 建立绘画自信的绘本
• 《点》
• 《热闹的画笔盒》
• 《艺术大魔法》
• 《阿罗系列》
4. 创作灵感绘本
• 《柯薇塔异想世界》
• 《米兰多花园之谜》
• 《创造自己的世界》
• 《画了一匹马的画家》
• 《古灵精怪动物园》
• 《形状游戏》
• 《艺术启蒙大书》
• 《世界上最棒的礼物》
5. 探索颜色绘本
• 《小蓝和小黄》
• 《变变变》
• 《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
• 《我的情绪小怪兽》
• 《菲菲生气了》
• 《自己的颜色》
• 《七彩下雨天》
• 《啊!颜色》
好了,今天的绘本推荐就到这儿。写这个的确蛮辛苦的,不仅要分析孩子们学绘画的心理,还要了解各种绘本的内容,全凭一腔热血。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虽然有十几年的专业绘画经验,也了解过幼儿心理,但毕竟不是专业美教。如果有不一致的观念欢迎私信我提出来,好让我在儿童绘画教育上有更多的认识。
文字有些多,推荐的书目也不少,都是我认为很好的书,我只写了一部分有代表意义的书,就不一一陈述了。
谢谢每一位来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不嫌我絮叨。能看到这里一定是真爱(⑉°з°)-
最后,需要买书请留言找我(根据孩子特点推荐),不枉我此番努力。
Ⅸ 绘本界的奥斯卡,凯迪克大奖47部,搞定孩子整个寒假阅读(下)
2015年
金奖作品- 《毕克勒的冒险旅程:并非虚幻的朋友》The Adventures of Beekle: The Unimaginary Friend
作者: Dan Santat
图书简介:
有一个神奇的小岛,小岛上的生活的人们可以被现实世界的孩子们选中并且成为朋友。有一天,主角毕克也被选中了,他离开小岛开始了一段奇妙旅程。
图书特点:
本书的作者用万花筒般绚丽鲜明的线条和极致用心的细节向读者展现出一篇奇思妙想又充满温情的故事。
这部关乎友谊的作品,布满了想象力,在充满奇思妙想的同时还具备了对人类孤独感抚慰的人文关怀。
银奖作品
01《城里的外婆》Nana in the City
作者: Lauren Castillo
这部水彩画绘本是一部 温情之作 。
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去看望住在城里的外婆,但到了城里之后,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恐惧,觉得那里拥挤、吵闹又可怕。于是,外婆送给他一个神奇的披肩,这个富有魔力的披肩让小男孩渐渐勇敢起来。
02《吵闹的颜料盒》The Noisy Paint Box: The Colors and Sounds of Kandinsky's Abstract Art
作者 :Barb Rosenstock & Mary GrandPré
小男孩瓦斯亚平时不仅要学习数学和 历史 ,还要练习钢琴和画画,直到有一天他去学画画,在调颜料的时候,仿佛听到了颜料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03《弗里达万岁》Viva Frida
作者: Yuyi Morales
这个绘本运用木偶剧、版画、油画和摄影等等艺术形式勾勒出令人惊叹不已的精美构图。它的颜色艳丽,构图大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04《恰当的词:罗杰特和他的辞典》The Right Word: Roget and His Thesaurus
作者: Melissa Sweet & Jen Bryant
主人公害羞的罗杰特希望能够用丰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搜集了不同的表达方式,细心编排,为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表达出了更多的美好。
05《这一个夏天》This One Summer
作者: llian Tamaki&Mariko Tamaki
这是一个心酸、十分写实的成长故事。书中动感有韵味的图像以不同色调的靛蓝绘制而成,再将抒发有力的文字穿插其中,令读者不禁陶醉其中,也更能激发强烈的 情感 共鸣!
06《一直一直往下挖》Sam & Dave Dig a Hole
作者: Mac Barnett & Jon Klassen
书中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和一只狗挖洞的奇妙旅程。作者借用质地、结构、泥土色这些简单的元素为读者勾勒出极其舒适的视觉体验。故事简单有趣,让读者带着喜悦和享受去阅读。
2014年
金奖作品-《火车头》Locomotive
作者 : Brian Floca
图书简介:
故事讲的是在1869的夏天,美国 历史 上的第一条洲际铁路通车,乘客乘坐着这辆横贯大陆的崭新火车度过了为期一周的难忘之旅。
图书特点:
本书的细节捕捉让读者不禁感叹,书中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火车的结构、工作原理。是爱好科学、乐于 探索 的孩子不可错过的科普大书,更是广大火车迷的必读经典。
银奖作品
01《华夫先生》Mr.Wuffles!
作者 :David Wiesner
华夫先生是一只非常挑剔的猫,认为主人为它买的玩具都无趣至极。偶然间,傲娇的华夫先生发现了一只装载了外星人的飞船,把它视作为了“最完美的玩具“。
飞船里的外星人遇到了大猫,于是一场精彩的“星球大战”就此展开…
02《弗洛拉和火烈鸟》Flora and the Flamingo
作者: Molly Idle
当身材胖嘟嘟却热爱舞蹈的弗洛拉与身姿优雅的火烈鸟相遇,他们从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渐渐接纳对方,一起舞蹈、旋转、飞跃,就此展开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03《不可思议的旅程》Journey
作者 :Aaron Becker
小女孩意外得到了一支神奇的红色画笔,用这支笔画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真的。她在房间的墙上画了一扇大门,一个奇妙而危险的新世界由此打开。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就此开始......
2013年
金奖作品- 《这不是我的帽子 》This Is Not My Hat
作者 : Jon Klassen
图书简介:
这是第一部同时获得凯迪克金奖和凯特·格林纳威奖的绘本。描述了一条小鱼、一条大鱼和一顶帽子的简单故事。
轻轻拂动的水草、一串串水泡和大鱼小鱼颇具动感而幽默的眼神构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图书特点:
这本书故事性不强,却能准确地捕捉到了幼儿的心里,是一本能让孩子看了哈哈大笑的图画书。
书中故事虽然简单,却寓意深刻。故事的结尾 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的同时去思考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
银奖作品
01《胡萝卜怪》Creepy Carrots!
作者: Aaron Reynolds & Peter Brown
这是一部精灵鬼怪的小故事,有一丝丝的恐惧信息,但也饱含着满满的鼓励力量。
小兔字贾斯珀最喜欢吃胡萝卜,但无论何时他都会毫无节制的拔萝卜来吃,这让胡萝卜们很生气。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有胡萝卜正在跟踪他……这让小兔子很恐惧,然而对于这一切爸爸妈妈并不相信。于是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是一本 适合小朋友练胆的绘本 。小朋友通过感受小兔子的恐惧来释放自己的恐惧压力,启发孩子找到解决办法去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
02《穿毛衣的小镇》Extra Yarn
作者: Mac Barnett & Jon Klassen
这是一本 传递温暖的绘本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小镇,小安娜贝尔发现了一盒神奇的毛线。在给自己织了一件彩色毛衣后,她发现盒子里的毛线源源不断总是用不完,于是她不停地织啊织啊,给小镇上所有的人、动物、房子都织了彩色毛衣。不久,有坏人盯上了那盒神奇的毛线……
03《绿》Green
作者: Laura Vaccaro Seeger
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浓郁的色彩,精巧的镂空设计为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水彩风格的绿色世界。绘本非常漂亮,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绿色,令人赏心悦目。
04《一个很酷的朋友》One Cool Friend
作者: Toni Buzzeo & David Small
儿子Elliot和爸爸在水族馆参观时看到一只企鹅。儿子觉得企鹅也穿着得体的燕尾服,和自己很像。于是他对爸爸说想要一只企鹅做宠物。
心不在焉的爸爸以为他只是想在礼品店买一只玩具,给了他二十块钱。Elliot却装了一只小小的真正的企鹅,带回了家...
05《睡吧,像老虎一样》Sleep Like a Tiger
作者: Mary Logue & Pamela Zagarensk
这是一个充满魔力和创意的睡前故事。在不想睡的孩子和耐心的父母之间,展开了一段真诚而富有想象力的对话。
2012年
金奖作品-《黛西的球》A Ball for Daisy
作者: 克里斯·拉西卡
图书简介:
小白狗黛西有一个心爱的红球,她每日与红球相伴。有天带着红球出去玩耍时,遇到了一只棕色的小狗。小棕狗不小心把红球弄坏了,黛西伤心极了。回到家后,她在沙发上沮丧地呆着。
再次出门的时候,她又遇到了小棕狗,这次,小棕狗带来了一个蓝色的球——黛西失去了一件深爱之物,却获得了一个可爱的朋友。
绘本的灵感来源于作者拉西卡的儿子。他儿子4岁时,曾拥有一个心爱的球,但是被狗狗不小心给弄坏了,儿子非常伤心和沮丧,这也许是儿子第一次经历失去,拉西卡以此展开了想象,创作了《黛西的球》。
图书特点:
这是一本 无字之书 。但充满灵动性的画面无时不刻的诠释着真挚 情感 。让读者在无字书里也能 任意无边的想象力自由游弋。
银奖作品
01《格林爷爷的花园》Grandpa Green
作者: Lane Smith
格林爷爷曾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后来成为一位热爱园艺的青年、一名士兵、一位丈夫,现在是一个可亲的老人。
本书构思奇特,创意新颖,从格林爷爷曾孙的视角,通过被修剪成形态各异的园林雕塑,再现了格林爷爷平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02《我……有梦》Me...Jane
作者: Patrick McDonnell
珍很喜欢在户外和动物们待在一起,坐在她最爱的树上,读《人猿泰山》这本书。她想象着,有一天,她也能在非洲丛林里,帮助所有的动物...
03《停电以后》Blackout
作者: 约翰·罗科
在一个平常的夏天夜晚,四口之家里的每个人都在各自忙碌。忽然,停电了!爸爸妈妈,姐姐、妹妹,被这突然的意外打断,放下了手中的事。
他们忽然发现,原来在“停电以后”,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彼此之间可以这样简单快乐地交流……
2011年
金奖作品- 《阿莫的生病日 》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
作者: Philip C. Stead & Erin E. Stead
图书简介:
阿莫是一位和善的动物园管理员,每天,他都要挤出时间去陪大象朋友下棋、和乌龟朋友赛跑、跟企鹅朋友坐坐... 日子过的平淡而充实
可是有一天,他醒来时生病了,没能正常去动物园,却在家里接待了几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图书特点:
以舒缓的节奏,为置身于繁忙中人们,讲述了一则温柔、幽默的小故事。作者用淡雅、细致的配画,勾勒出一篇故事的温暖和趣味性。
银奖作品
01《陶工戴夫》Dave the Potter : Artist, Poet, Slave
作者: Laban Carrick Hill & Bryan Collier
戴夫(Dave)是十九世纪生活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出色艺术家和诗人,作为一名奴隶的他,超越重重限制,将极富才华和深刻敏锐观察力的诗歌,刻在他的陶制的花盆上。
优雅简洁文字加上美妙配图,展现了戴夫这个有着丰富 历史 、包含希望和美丽永驻的故事
02《小鸡别插嘴》 Interrupting Chicken
作者: David Ezra Stein
红鸡该睡觉了,爸爸准备给他讲一个故事。可他就是忍不住打断爸爸的故事!
只要故事一开始,小红鸡就会跳进故事里……把故事里的人物从危险中救出来,让故事提早结束。这只小鸡能睡着吗?
以上近十年的凯迪克优秀杰作,相信让大家对绘本的选择已经有了方向。如文首 松居直老师 所言—“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 ”。
一本做到“ 寓教于乐 ”的优秀绘本将会是孩子启蒙路上“浸润无声”的启明灯。
Ⅹ 绘本导读《月下看猫头鹰》
绘本信息
书名:月下看猫头鹰
文:[美]珍·尤伦
图:[美]约翰·秀
译者:林良
适读年龄:5-8岁
奖项:荣获1988年凯迪克奖金奖
《月下看猫头鹰》是一本具有散文风格的绘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静而又抒情隽永,从头至尾都充满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感,仿佛每一个字都被月亮那皎洁的清晖给照亮了。单看书名就已经够诗情画意了,封面颜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调雪中的情景。
这是一本关于父爱的书,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却是妈妈无法代替的,孩子与父亲的相处可以学到很多母亲不具备的品质,尤其对于男孩更重要。
《月下看猫头鹰》是一本具有散文风格的绘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静而又抒情隽永,从头至尾都充满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感,仿佛每一个字都被月亮那皎洁的清晖给照亮了。单看书名就已经够诗情画意了,封面颜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调雪中的情景。
这是一本关于父爱的书,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却是妈妈无法代替的,孩子与父亲的相处可以学到很多母亲不具备的品质,尤其对于男孩更重要。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
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高大大的雕像。
月光皎洁(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却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解析:
这是小女孩回忆的自述,以女孩的视野来描述在寒冷的冬夜和父亲去树林看猫头鹰的过程,画风很细腻,人物内心活动很清晰。
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当你和孩子正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时,这对父女在明亮的月光下,踏着皑皑白雪去拜访森林里的猫头鹰。
这是一个无风的隆冬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当然在封面已经交代了),满月和雪地映着如此的光亮整个天地,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低沉悠远还带着点忧伤,回应这汽笛声的是阵阵狗吠声,而这一切的背后,整个的森林却显得象梦一样的安静。
《月下看猫头鹰》文字是抒情诗歌,句子短促,文字有节奏感。开篇即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娓娓道出,配合着俯视的苍凉的雪地画面把读者拉进故事的意境。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
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条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条狗也叫了。
火车和狗齐声唱歌,唱了好一阵子。
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
爸爸,还有我,一直向树林走去。
解析:
我在一个隆冬时节的三更半夜,和父亲前往森林,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月光下看猫头鹰。从父亲和哥哥的描述中,她头脑中有了关于猫头鹰的描述,所以我处在深深地期待中。盼望好久好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火车和狗,齐声唱歌。狐狸在不远的前方也接应我们呢!
父亲把我全身装扮成厚厚的、鼓鼓的,我心中也早已做好准备迎接寒夜的挑战。
我们“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
地上拖着爸爸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
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解析:
一路上女孩一点声音也不敢有,因为爸爸不断地提醒她:拜访猫头鹰一定要非常安静才可以。空荡荡的雪地上,两人就这么一前一后地走着,只留下长短不一的脚印。爸爸和女孩如置身在梦境般的宁静中,悄悄地追寻着猫头鹰的行踪。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孩子是跌跌撞撞,是奔跑的。父亲并未慢下来的脚步,就是对孩子一种磨练,他教会孩子必须学会追赶强者,必须学会奔跑的人生状态。
作者更以广角大视野的表现方式,将冬天静谧冷沁的感觉,真实地呈现出来,更把父女相互依存及传承的感觉表现无遗。
白雪皑皑,三更半夜,森林深处,一个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前行。雪地上有着一大一小两排深深浅浅的脚印,又长又细,又短又圆的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艰难地前行寻找着盼望很久很久的猫头鹰。这一切都没有逃出枝头的小鸟的眼睛。
这是怎么样的一段冒险?他们能否找到向往已久的猫头鹰?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明亮的月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
我立刻收住脚步。
站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
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他开始呼叫起来,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女孩一路观察的很细致,松树是黑黑的,尖尖的。爸爸停住脚步好像是找天上的星星,又好像是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把父亲的行为并客观地、形象地表述出来。她又看到父亲的脸在月光下像戴着假面具。这一连串的比喻把父亲的举动盘活了起来。
说这篇故事是一首诗,而幼小的孩子就是那做诗的诗人。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
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会儿,我们两个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
但是什么也没听到。
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
我并不难过。
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解析:
爸爸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并陪伴孩子去实现这个愿望。在实现过程中又要教会孩子坦然面对磨练。
这是一位成熟的父亲,即让孩子看到希望,又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
当这么期待已久的梦想,快要无法实现时,“我并不难过“,因为有哥哥的心理铺垫。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必须保持安静。“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这些是实现愿望必须要承受的各种规则和各种心理准备,父亲和哥哥做好的预设,在女孩身上呈现出了不抱怨,坚强勇敢,去坦然面对各种磨练。
小女孩步履蹒跚,静静的夜里,只有影子追随着他们,她有些害怕,却没有喊出来,因为爸爸说了看猫头鹰的时候要安静。
你看树干中窟窿中的小鸟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了吗?
《月下看猫头鹰》向我们传递了对信念的坚持,在追求愿望的过程中,只要勇敢的一直前行,放下浮躁,放下喧哗,放下所有杂念,只要简单执着的追求。而结果,就像“几位哥哥们说过,也许会出现,也许不会。”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到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
我的鼻子上、面颊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
出来(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解析:
我的帽子,我的脸,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除了父亲对女儿浓郁温暖的爱,女儿身上坚强、勇敢的性格在书中表现地也十分鲜明。
看猫头鹰的夜晚,爸爸与女儿多是一前一后在雪地里踯躅前行,女儿小小的身影显得那么娇小。爸爸并没有一路嘘寒问暖,冷不冷,累不累,而是一副“跟着走吧”的随意。而这种态度,给了女儿极大的鼓舞,这是信任的力量。
小女孩的形象更是描绘得动人心弦,她的大半个面孔都被遮住了,画家硬是借助她那一个个奔跑、东张西望以及惊恐的肢体动作,传神地勾画出了她内心的惊奇与不安。
很多人在报怨这个世界越来越浮躁,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缺乏耐心和定力,缺乏坚毅和果敢。这个故事女孩的勇敢和坚定,不是靠父母在温室里培养出来,而是在打自然中锤炼而来的。
我们走进了树林。
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
遮掩了地上的白雪。
蒙在我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的护着我的嘴。
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
出来(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解析:
当他们走进森林的深处,黑黑的树木伫立在白雪中,有些怕人,小女孩既冷又有些怕,但她没有问爸爸在黑夜里那些黑黑的树后藏着什么,因为爸爸说过,要去看猫头鹰,你必须勇敢。
作者笔下那一片猫头鹰出没的浓密、幽深而又让人心里发毛林莽。一个个远景与急速拉起的俯瞰镜头,更是加剧了这种感觉。
作者是在她家附近的一片小树林想出这本书的。她曾说:“当儿子和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经常带领他们去附近的森林看猫头鹰。透过这本图画书,我就是想描写那种温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现在孩子们虽然长大了,但却还历历在目地记得那些森林里的夜晚,记得那些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秘而又美丽的体验。”书中那位父亲就是她的丈夫戴维,那个孩子就是他们的女儿海迪。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空地。
月亮高高挂在天空。
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上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解析:
约翰·秀能的画是水彩加钢笔线描,看上去非常类似中国的水墨画,他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表现月光和月光照耀下的雪地,呈现了绝美的景象。
而《月下看猫头鹰》的文字优美更叫人遐想万千,整本书的文字是一首诗歌,静静的但感染力超群,即使在温暖的房间里,只要我们专心读它,就一定能体会爸爸、女儿在雪夜里期待猫头鹰出现的心情,读好作品的文字就像事件在我们眼前,对里面的情感感同身受。
为这样一本优美文字的书创作画面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插画大师做到了,用水粉和钢笔线条画出来的画面优美、宁静、明亮且栩栩如生。从第一页明亮的月夜雪景就美到让人窒息。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静悄悄的森林里还有很多动物,有狐狸、小鸟、鹿、小老鼠等等,森林并不孤单。
“呵——”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
我赶紧用手套捂住自己的嘴,我用心地听。
爸爸又开始呼叫了起来。“呼,胡胡胡胡,呼!”“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
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猫头鹰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清冷的月光下,父女俩继续走,小女孩冷了也累了,喘着粗气,爸爸回头示意她安静,女孩赶紧用手套捂在嘴巴外面的围巾上,屏住呼吸,仔细倾听爸爸呼唤猫头鹰的叫声。终于,这一次,在爸爸再次呼唤之前,她听到了回音,从树林的那边传了过来:猫头鹰来了!
这个故事细腻,甜美,有诗情,有画意。画面色彩明快,澄澈,白雪、森林阴暗、黄衣父亲、红衣女孩两个小小色块,不多的动作却极为传神。其中的种种细节让人回味,细品之下,宛如一首清新智慧的笛音回荡似的。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
他又回应了一声,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
我松开了捂住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绘解析:
父亲看到了猫头鹰实现了我的额愿望,内心流露出笑容。父亲和猫头鹰就像老朋友用特有的言语开始谈天论地,我自然也就想笑出来了。我们就此感受到深深的父女关系在内心的传递。
父亲在孩子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母亲深有感触的说,无论我花多少时间陪孩子,总比不上他爸爸的几分钟。只要有爸爸在,孩子就感觉很有安全感,比较有男孩子气概,做什么都很开心。爸爸教他的,比我教的效果要好的多得多。
所以,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哦!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越来越近了。
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儿动静。
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这边飞过来。
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
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解析:
这本书在结构上设计的也很到位,书中空白部分,将月下雪地的场景渲染地也很美很美,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月下看猫头鹰》故事里,父亲带领女儿在冬日的月夜,忍受严寒和恐惧,徒步走进森林,只为让女儿见识一下什么是great horn owl(大雕鸮)(猫头鹰的一种,被认为可预示事件),这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事情,在当下已经发生得很少,而且,也越来越少发生了!因为父亲时缺位的。
这种感受让我扣问自己:“父亲在孩子的生活里,应该是什么角色?”“父亲到底可以给予孩子什么?”“父亲的缺席重要吗?”
父母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是不可缺位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而且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和认知是影响一生的。
父亲作为一种意象,已经缺席了,甚至作为一个个体,更加缺席;今天的父亲处于谴责之下,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没有做什么;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也没有说。
当今的父亲沦为单纯的家庭经济的支持者,一个提供金钱和物质的养家糊口的人。于是,父亲消失在工厂或办公室,躲在机器或文件的后面,对家庭来说,他成为游荡在外的、沉默的父亲。
这个故事之所以获得1988年凯迪克金奖,画风不可或缺,而文字的内涵已经给了世人一个大大的提醒。
爸爸开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在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解析:
在爸爸的 “呼,胡胡胡胡,呼”的呼唤声中,终于有了回音的猫头鹰。在皎洁的月光下,父女二人终于和猫头鹰有了对视的美妙时光。
画中的猫头鹰占据了整个跨页的中心地带的大部分区域,利爪张开、羽翼展翅落在我们身边,父亲打开手电筒来驱离它保护着我。
故事中,父女间少有的几次牵手,分别是女儿下坡时,呼唤猫头鹰失败女儿失望时,走进树林女儿感到害怕时,猫头鹰忽然出现飞过头顶时,在女儿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的大手就出现了,爸爸并没有一味地放手,爸爸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孩子,随时给予支持。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我看你,你看我,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解析:
经历了漫长的跋涉和不安地等待,紧张中,她倾听着爸爸和猫头鹰的谈话,当与猫头鹰对视的,他们充满了喜悦,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当看到猫头鹰的结果描述很是精炼“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时间都凝固了。主人公的感觉,心理及身体的感觉描写的非常生动。
我们回过头来在浏览文中有哪些精妙的比喻句或者表示夸张的句子:
1.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
2.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
3.月光使爸爸的脸看起来像是带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4.猫头鹰的大翅膀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5.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6.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
7.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说这个故事是一首难得的散文诗一点都不为过了。
做很多事贵在过程,这样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生活体验。为了一个愿望,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坚持,等目标实现了,那是怎样的喜悦?同时感受到坚持并成功的成就感。家长的耐心与支持,可以帮助了孩子增加一些年龄段以外的阅历。非常感动。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了。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却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解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该回家了,爸爸提醒。小女孩知道现在可以笑,可以说话,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一声不吭,就像一道影子。
小女孩心愿满足了,内心也练就了坚定和勇敢。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
爸爸是这么说的。
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皎洁月光下,向前飞行。
解析:
夜探猫头鹰结束了,爸爸抱起兴奋之后疲惫不堪的女儿回家,远处家里的灯亮着,这是温暖的力量。
一段短短的月光下的雪夜旅程,不但展现了一对父女的浓浓情意,还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就一定能成功!
这本书与其说是读给孩子听,不如说是为父母准备的,就像带孩子阅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看到心中想看到的"猫头鹰"。
结尾作者的一番话令人回味无穷:“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这本书不是低幼儿读物,学龄前的孩子还无法领略这个意境。或者说,每个不同年龄的人,对这个意境的理解是不同的。
对妈妈来说,《月下看猫头鹰》是一首很唯美的散文诗,它体现的是浓浓的父子情谊,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当儿子和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经常带领他们去附近的森林看猫头鹰。透过这本图画书,我就是想描写那种温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现在孩子们虽然长大了,但却还历历在目地记得那些森林里的夜晚,记得那些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秘而又美丽的体验。” 其实,每个父亲都应该有带孩子去探险的经历。
简·尤伦在文字里对一个父亲的那种舔犊之情着墨不多,但画家却透过一幅幅画面将这种爱女之情形象地传递了出来--我们看到父女牵着手走向森林;我们看到当猫头鹰从天而降时父亲那只死命护住女儿的手;我们还看到在结尾处,父亲抱着女儿朝家中走去的那温情感人的背影……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给家长和孩子传导出的启迪却很多很多。
故事中最有力量反复吟唱的主题句是什么?
1.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2.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3.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只要有心有一个希望,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为什么以上几句话要以“出去看猫头鹰”开头并反复出现?这是重点精华回旋往复的艺术手法,即交待共同经历的事情,又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朗朗上口。
《月下看猫头鹰》有这样的句子,是女儿的自述:“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就是这么说的。”“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
如果母亲让孩子“满足”,那么,父亲会让孩子“兴奋”;如果母亲也会使孩子“挫败”,那么,父亲就会教孩子“抑制”。
父亲,更像是一种心理原则:一个既有权威又有感情的精神父亲,他为我们提供营养和温暖。这就是“足够好的父亲”。
全书没有太多对话,全是小主人公内心的写实,他感觉到了冷,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看猫头鹰,就不怕;孩子的天性是爱动,但是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想看猫头鹰,就不能弄出声音。当爸爸一路领着他走在寒冷的厚厚积雪的树林里,他似乎长大了,一件事情的经历,也许从此就让孩子突然成长。当然,他们看到了猫头鹰,他们想要的。
这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是女儿记忆里,一个静谧的月下雪夜。文图作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诗意的境界,耳朵里听的,眼睛里看的,都是诗意的美。整本图画书笼罩在蓝、白、灰的色调里,清冷、寂静,只有孩子的红色、猫头鹰的黄色,显出温暖与希望。
对孩子来说,能够感受的印象最深刻的父爱母爱,不是大餐、玩具,而是陪伴。
爸爸的陪伴与妈妈不同。爸爸沉默、坚毅、又不乏温暖。爸爸一路寡言少语,与女儿强调的“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相对应,爸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是爸爸言传身教的力量。
在一个冬夜,爸爸带着女孩去拜访森林里的猫头鹰。画面很美、很静,色调有些冷,那是冬夜的感觉,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种浓浓的温暖。让我很羡慕那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