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高帽子,汉语成语,拼音是dài gāo mào zǐ,意思是吹捧、恭维别人。
2、出自《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3、造句:老父闻说此处最喜奉承,北边俗语叫做爱戴高帽子。
『贰』 戴高帽子什么意思
戴高帽子的意思是:吹捧、恭维别人,拼音是dàigāomàozǐ,出自《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例句:
1、你少给我戴高帽子,你也知道我的处事原则,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在那个年代,人们道德观念都强,小偷小摸的根本不多,抓到了就要往脖子上挂牌子,头上戴高帽子游街。
3、刘老师,你竟会给我戴高帽子,咱可说好了,要是我完成不了您老交给我的任务,您可别怪我啊。
『叁』 戴高帽子什么意思
戴高帽意思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喜欢戴高帽”,讽刺了一些所谓的“师者”对阿谀奉承也难以抵御的社会现实。读音:[dài gāo mào]。
据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北史熊安生传》记载:北齐有一位名叫宗道晖的儒士,总是自我感觉极好,但行为方式有些怪异。他平时喜欢头戴一顶很高的帽子,脚上穿一双很大的木屐。每当有官员到来,他都要以这身打扮去迎接。
见到官员时,又总是向上仰着头,举着双手,然后跪拜,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说:“您的功德可比三公。”这样怪异的打扮和行为,使得他在北方声名远播。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做“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流传原因:
“戴高帽”这个词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也与此后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明朝初年,各级官员都着“乌纱矮冠”,并不以高帽为时尚。
到了明代中期,社会风气大变。据《客座赘语》记载,明朝正德年间的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可见当时社会开始以戴高帽子为时尚。再加上“戴高帽”本来就有恭维的意思,所以这个词语经常被后人使用了。
『肆』 戴高帽子什么意思
戴高帽子,意思是吹捧、恭维别人。现在也指诬陷他人。
出处:
《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喜欢戴高帽”,讽刺了一些所谓的“师者”对阿谀奉承也难以抵御的社会现实。
(4)戴高帽子扩展阅读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戴高帽也叫扣高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抬高别人,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实在的。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造句:
①你少给我戴高帽子了,对了,今天你叫我来应该不是为了追忆去年的那些事情吧?
②就知道给自己戴高帽子,说说看,以后打算怎么办?
③刘老师,你竟会给我戴高帽子,咱可说好了,要是我完成不了您老交给我的任务,您可别怪我啊。
参考资料:网络-戴高帽子
『伍』 戴高帽子文言文注释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
①谀:奉承。②适:遇到、逢到。③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
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5)戴高帽子扩展阅读
鉴赏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清代学人。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其弟子有章炳麟等人,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现苏州曲园是俞樾故居。
戴高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
①谀:奉承。②适:遇到、逢到。③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阅读练习】
1. 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么?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个相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谀者( )
(2)适人辄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语人曰( )
5. “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B.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 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
D.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 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阿谀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第一顶刚才已经送给老师了。
4、(1)当面 (2)就 (3)“只” (4)告诉
5、“某备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
8、(1)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值得称颂的。
(2)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
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人呢?”老师点了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
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注释 1.京朝官:在京城朝廷任职的官。
2.某;自称谦词。 3.龃龉:意见不合,不融洽。
4.直道事人: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 5.见:见识。
6.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
7.颔 首:点头。 8.语:告诉 9.止:通“只”。
插花制俑 原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译文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陈芸(作者的妻子)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陈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注释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⑤、相当于“罢了”.⑥绝:许多 ⑦属:类 ⑧行::试验 ⑨善:好喜戴高帽原文: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庸医治驼原文昔有医人,自诩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③焉,而使治驼.乃索④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⑥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呜呼!人们的县令,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注释①诩:介绍,夸耀 ②延:请 ③信:相信 ④索:索要、要来 ⑤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⑥鸣:申诉,控告。
《高帽子》译文: 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曾经有两个学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现在这个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见人就给他戴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说:“老师说得不错,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老师很高兴。等到出了门,他看了一眼同来的同学,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
即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高帽子》出自清,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 (5)戴高帽子扩展阅读: 《高帽子》所表现的现实形象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
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高帽子》译文:
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曾经有两个学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现在这个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见人就给他戴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说:“老师说得不错,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老师很高兴。等到出了门,他看了一眼同来的同学,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即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高帽子》出自清,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
(5)戴高帽子扩展阅读:
《高帽子》所表现的现实形象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有一个在京城做朝官的人被派到外地当官,临行时,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可能不会导致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的说:“我们这些人是该用正直的行为来待人的,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样正直的人,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很舒服,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那个人告别出来,对人家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陆』 厨师为什么要戴高帽子 厨师戴高帽子的由来
有一种说法是,厨师帽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希腊。当时希腊遭到侵略,厨师也被追杀,于是他们向希腊教会寻求帮助,希望能躲到教会里去。为了混入教会中不被发现,厨师们就穿上了和神职人员一样的服装,其中就包括高高的没有帽檐的帽子。后来战争结束了,厨师们为了感激教会的保护,就没有摘下帽子,并且把这个传统保留了下来。再经过不断地改造,厨师帽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厨师帽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法国厨师,他看到有客人戴了一顶高高的帽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于是他自己也设计了这样一款特别的厨师帽。没想到还特别受欢迎,其他厨师纷纷效仿,最后就流传到全世界,成为厨师的象征与标志了。
『柒』 戴高帽什么意思
戴高帽,汉语词汇,拼音是dàigāomào,是一个俗语,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喜欢戴高帽”,讽刺了一些所谓的“师者”对阿谀奉承也难以抵御的社会现实。出处《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俗以喜人面谀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译文: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遇到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意见不合的人。”老师生气地说:“我们以直率的方法侍奉上级,为什么必须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个人告诉别人说:“我原来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寓意: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人用以比喻对别人说恭维的话。『捌』 什么叫做戴高帽
世俗都爱把当面恭维人叫做“戴高帽子”。
从前,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因为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有很多人都想来做他的学生,但是他都不收,他只收了两个资质较高的学生。这两个学生一直都很听老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他们就去向老师讨教,而老师也一一给他们解答。
这天,朝廷听说这个老师有两个弟子资质很高,而且跟那位老师已经学了有十几年了,所以冲着老师的知名度,国王准备聘用他们来辅佐自己。
于是就派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来到了那位老师的家里,向他说明了来意,老师说:“这个我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希望使者还是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使者又来问两个学生,当学生听说要去当官时,想都没想立刻应允下来。
他们决定临行之前,一同去拜辞老师。
老师问:“你们到了外地,准备怎样待人接物?”
学生回答:“老师放心,我们准备逢人送上一顶帽子,保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
老师严厉地告诫说:“不行,这种丑事坚决不能做。虽然如今世风日下,老实人吃不开,但是我希望你们一定要严守情操,为人正直。”
一个学生连忙拜道:“老师的话对学生教育极大,如今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爱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
老师含笑颔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教你们一定要为人正直。”
辞别出来,两个学生相视而笑说:“瞧,高帽子已经送出去一顶啦。”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世上没有人不喜听人说好话。高帽子其实也有赞美和奉承之分,只是一种比较真诚,一种多有假意而已。在人际关系中,赞美是良好的润滑剂。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从心底里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得到肯定,而真诚与假意一时之间难以分辨,有人渴望真诚,却还有不少人只消化好话,不论假意,如此,高帽子才能如此风行天下。
『玖』 “戴高帽子”是什么意思
戴高帽子释义吹捧、恭维别人。来源《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拾』 「戴高帽子」是什麼意思如何造句
戴高帽子:吹捧、恭维别人。
例句:
当面奉承某人叫做给这个人戴高帽子。
他给她戴高帽子,使她帮忙做那工作.
不要给我戴高帽子,我会骄傲的!
行了,你别给我戴高帽子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