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带到美国本土,而在美国逐渐演进形成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长达约三百年的奴隶交易,使得他们被遣散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在新环境,新生活中过著暗淡悲惨的奴隶日子,虽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中,仍然未忘记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无论在人生的喜,怒,哀,乐或拜神的集会裏,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唱起故乡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们不断的创新,发明新舞步,逐渐地美国人对这些充满韵律节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兴趣。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渐变成喜气洋洋,都巿型的音乐和舞蹈。
「爵士」一词本来是一类音乐的名称,在音乐用语的 "Jazz" 一词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后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 "Jass"。爵士舞於二十世纪早期因循爵士乐自然伴随而演进下来,又因爵士乐在演奏上,一向相当热闹,"Jazz" (jazz up) 才会有喧闹,狂躁,活泼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乐来表演的,盛行於美国南方的乡下,特别是纽奥良城的一些业馀舞者,他们会在聚会上或俱乐部的场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当时的流行舞者顺著歌词的意思来表演,有一位叫班顿欧尔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写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变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词,爵士舞的名称就此产生了。
当爵士舞在即兴演奏和节奏明快的爵士乐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现后,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将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变化,此外又启发后进者的创新灵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摆动,肩部的抖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独立动作。
随著一九二零年纽奥良的黑人们开始演奏其爵士音乐以来,就流行许多以混会体方式的摇滚型舞蹈,如查尔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时,后来更由於布吉乌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诞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从以往一向拥抱的舞蹈,改变成一种舞者与舞伴分开来对跳的舞。
一九三零年代后半期至四零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种类型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是具有强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现代爵士舞,第二种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响的爵士舞,而最后一种是掺杂了诙谐音乐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尽管当时爵士舞是如此的风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后期却开始走下坡,因为新的爵士音乐取代了过去大的爵士乐团,它的音乐节奏因太复杂,很难配合舞步,再加上留声机的发明,和政府(美国)向舞场徵收的重税,使得不少曾风光一时的舞蹈俱乐部相继停业。
虽是老式型态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种承先启后的仪式。基於美国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一九五零,一九六零,一九七零时代风靡一时的新舞步掺杂一起,更承大众传媒的兴起,带动了爵士舞的兴盛。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爵士舞蹈,它保留了过去切分音乐(*见注)的旋律,肢体的抛掷或独立运作的特性,但是它不只是用爵士音乐来表演,它也可配合流行音乐,蓝调音乐,摇滚音乐或是的士高音乐来演绎。现今的爵士舞蹈,具有很大的包融性和很强的可塑性,并可以随时吸收最流行的音乐和舞蹈的特性,也正因如此,爵士舞极具娱乐性并为大众所欢迎及接受。
*注: 切分法(Syncopation)-- 通常小节中的强弱顺序,大都由拍子记号清楚的规定下来,但为了使拍子产生变化,可以改变强音的位置,也就是暂时将正规小节中的重音位置,移动到其他拍子上。当韵律改变了正常的强拍变弱拍或休止或没拍子,则这种韵律就是被切分了(syncopated),而这种使拍子产生变化的方法就称为「切分法」。当强拍落在非预期的切分韵律时,动作就变得非常刺激和兴奋;它也就是重音的改造,而且也是爵士乐的基础。
爵士舞的特徵
爵士舞动作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而纯朴的表现,直接把内心的感受用身体的颠,抖,扭表达出来。就像我们听到喜欢的音乐,能从内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体就不由自主的随著音乐节奏而活动,如弹响手指,摆首顿足,时而兴奋激烈,时而缓慢优柔的溶入音乐之中。
爵士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是属於一种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现代舞所表现的一种内敛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动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别人也娱乐自己,可带给自己与别人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也是为甚麼它的表现一点都不虚饰,舞蹈时所散发出愉悦的气氛和那种快乐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虽然说必须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础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间很广,个人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才是舞动时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泼,有生气的一种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传统式的古典芭蕾必须局限於一种形式与遵守固有的姿态,但和的士高舞那种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种现律的存在。例如它会配合爵士音乐表现感情,也借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动作上,应用芭蕾舞的动作位置和原则,踢踏舞技巧的灵敏性,现代舞躯体的收缩与放松,拉丁舞的舞步与摆臀以及东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动位置等等。
爵士舞动作之要素和特质可归纳如下:
利用曲膝,使身体重心更接近地面。保持重心低,使下肢具有弹性,而上半身的各关节则可保持松弛状态,并可迅速做出节拍上需求的动作,使得在动作上获取多样性的变化。
快速的移动重心,特别是水平移动姿势更是爵士舞技巧的表表者。
让身体各个部位如头,肩,腰,臀,躯干做独立的动作。
强调角形及线条性的动作。
运用有节奏性且复杂分割动作,表现出动作中韵律的切分法。例如一个动作中,我们把重拍放在头部或手部上,在动作时就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与本身的动作切割来做,不与本身的动作同时行动。也就是说一个动作本在一拍裏就可完成,但我们现把它分割成四拍,动作也分割成四部份表现。
多重节奏迅速地将两个或三个的韵律用身体同时表现出来。
不同类型的爵士舞
爵士舞的种类也有不少,尤其是在美国舞蹈圈的种类就更繁多。主流可分为:踢躂舞 Tap Dance,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现代爵士舞Modern Jazz Dance,街头爵士舞Street Jazz Dance。
踢躂舞可说是爵士舞的始祖。早在1800年代中期已有踢躂舞的出现,它承接了非洲舞蹈中复杂及分割节奏的特色。在1920至1940年代这个爵士舞的黄金时段,基本上爵士舞就等同踢躂舞,踢躂舞就是爵士舞。专业踢躂舞者在这个时候和大型爵士乐团常常一起表演。后来因著潮流的转变和爵士舞流派分支的发展,踢躂舞渐渐被看成爵士舞以外的一种舞蹈。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杖是从前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这样。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种炫耀的风格,随著切分的爵士音乐伴奏显出摇摆的特质。舞台式爵士舞紧随百老汇的歌舞剧之演变。它们从二十年代的 灿耀目的轻松娱乐发展至四,五十年代小心经营和结构紧密的歌舞话剧。在二,三十年代时,爵士舞和踢躂舞往往只是歌剧剧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二十年代的「舞蹈总监」("dance directors")很多对舞蹈一窍不通,他们只懂挑选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编舞者」 ("choreographers")开始取缔这些「舞蹈总监」。佐治白兰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汇用「编舞者」这名称的人;他也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创办人和编舞者。芭蕾舞是首种对百老汇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舞种,它的成功鼓励了后期认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来作舞蹈编排的尝试。白兰治的经典作包括1936年,与踢躂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编成的「第十街的屠杀」("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三十年代中,百老汇已不再是随便凑成的爵士舞,踢躂舞和女子歌舞团(chorus line)的欢娱节目那麼简单,而是要求用正式受过舞蹈技巧训练的舞者。这种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兴盛,可归功於三位杰出的编舞者:嘉芙莲端咸(Katherine Dunham),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和积高尔(Jack Cole,他被誉为「美国爵士舞之父」)。嘉芙莲端咸在大学时主修人类学,又获奖学金去钻研西印第安及非洲的民族舞蹈。她善於用特出的服装,灯光及编舞架构去把原始部落的舞蹈色彩带给观众。她的舞蹈课,常夹杂原始舞蹈的动作於典型舞蹈基训锻炼中。端咸更曾与佐治白兰治携手为歌舞剧"Cabin in the Sky"编舞。积高尔是舞台式爵士舞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东印第安舞蹈及美国哈林社交舞的动作,以爵士乐的摇摆节奏首次显现於观众目前。积高尔於百老汇和电影的编舞作品多不胜数,例如:"Magdalena,"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Les Girls" 等。高尔更培育了好几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罗(Mitzi Gaynor),妮妲希华斯(Rita Hayworth),云慧顿(Gwen Verdon)等;并为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及珍罗素(Jane Russell)等设计舞步。就连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麦马图(Matt Mattox)也跳过高尔的作品。
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A Chorus Line"十分受欢迎,赢取了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汇持续长久的音乐剧之一。"A Chorus Line"褒扬另类的百老汇舞者和舞蹈风格 – 强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其他的百老汇歌舞剧如宝科司(Bob Fosse)1972年的"舞厅"(Cabaret),1975年的"芝加哥"("Chicago")和1978年的"舞蹈"("Dancin'")也助长爵士舞的流行程度。八十年代出色的歌舞剧如「猫」("Cats"),「西贡小姐」("Miss Saigon")和「歌与舞」("Song and Dance")等也给百老汇爵士舞一些表现的机会,但由於这些剧目都以歌曲为主元素,舞台式爵士舞自那时至今也未见有何显著突破。
现代爵士舞 Modern Jazz
现代爵士舞中常见芭蕾舞和现代舞动作的影子和动作特质。除了典型爵士风格的角形动作和明快的肢体,躯干动作外,流畅而持续的动作也被用来强调修长的线条和曲线。下按的手腕,有型格的甫士和姿势於舞台式爵士舞和现代爵士舞中同样重要。现代爵士舞与街头爵士舞有几处较明显不同的地方。
现代爵士舞
街头爵士舞
动作的重拍是向下,并与音乐的重拍同步。
动作的重拍是向上,在音乐的重拍之前的半拍做屈膝准备(plié )。
身体(躯干,上肢等)的独立动作与脚动作相对(例如:一前一后)。
身体(躯干,上肢等)的独立动作与脚动作相同(例如:同时向前)。
动作很清晰准确("到位")及有重拍的强调。
动作较自由,并稍为没有那麼夸张。
头的动作讲求清楚利落的方向变换。
头的动作偏向摇摆或钟摆的节奏。
盆骨的摆动有清晰的方向目标。
盆骨的摆动以一个释放了(released)的姿态进行。
现代爵士舞舞者常备有芭蕾舞训练背景,使得能够自如地把单足转,曲腿平衡等与爵士步行和滑拼步等动作结合起来。舞者能高度协调头,肩,躯干和臀的准确摆动和扭动,使这种爵士风格很有观赏价值。
街头爵士舞 Street Jazz
现在我们一般称为街头爵士舞的,其实主要包括霹雳舞和Hip Hop两类。
早在七十年代,一种新颖的动作称为"popping & locking"已出现。这主要包括迅速和有力地把头,肩,臂,臀等部位作突出和锁定的动作。美国落杉机曾有一队舞蹈组合称为"The Lockers",他们是这种舞的表表者。他们在电视节目中表演这新舞风格,他们衣著服饰夸张尤如小丑。虽然这个舞蹈组合只是流行了很短时间,但当时那种舞蹈风格却演化成七十年代后期的霹雳舞(breakdancing)和九十年代的Hip Hop。
霹雳舞是一种自由,开放的舞动模式,主要动作包括:电流贯身(electric boogie – 就似是有一道电流通过身体一般),局部收放(poppin' – 突然且猛力地把局部身体部份移动,有点像肌肉突发抽畜)和霹雳转(breakin' – 貌似体操动作的地上旋转,有时用手支撑,也有用臂,背,膝,甚至头做支点的)。这种舞源自七十年代纽约的黑人贫民区;它其实是街头青少年互相挑战和沟通的一个渠道。谁做到最难的旋转,谁跳得最出色,就可以得到同辈的认同。电子音乐的兴起和唱片骑师喜好玩弄"擦黑胶碟"之技术也和霹雳舞的兴盛有密切的关系。舞者随著唱片骑师控制突然变奏的音乐,做出多种定格和出人意表的特别动作。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霹雳舞已开始被冷落,取而代之有九十年代,同样是反映青少年街头文化的舞蹈 -- Hip Hop。几乎每一种舞的兴起也和伴奏的音乐有不可分离的关系,Hip Hop也不例外。它除了有独特的音乐(Rap -- 饶舌音乐)外,还有独特的服饰(非常阔身的裤,夸张的大T恤,还有倒转戴的棒球帽),和独特的词汇。Hip Hop浪潮跟美国职业篮球赛的热潮也有一些关系,因为不少Rap歌手也酷爱穿著NBA的球衣,所以就连舞者也跟随这股装扮风潮。由於爵士舞是不断追上潮流的一种舞种,所以时下的流行文化对爵士舞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街头爵士舞的动作根源也是非洲的动作风格,但它却不用一个典型爵士乐摇摆的拍子。再加上街头爵士舞的动作本身不是为舞台表演而编排,故此在表达上会摒弃典型爵士舞注重技巧和美感的传统,却反为著重演绎音乐与歌词内容。比较起上来,街头爵士舞的动作在音乐节奏上没有那麼复杂。
B. 李小龙,梦露等大牌明星的墓地是什么样的
加布里埃香奈儿,1883年出生于法国的索米尔,法国时装设计师,香奈尔品牌的创始人。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子店凭着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且耐看的帽子。她的两名知己为她介绍了不少名流客人,逝世时间为:1971年1月10日。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战乱饥荒,家庭的贫困并没有阻挡母亲对女儿的爱与支持,战争结束,母亲把赫本送到了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加斯开尔处学习。从她1992年11月25日作结肠癌手术到辞世只有57天,而大夫说她可以活13至14个月。她倏忽而逝,难免引起外界猜测。她生前一再要求过“安乐死”,逝世日期1993年1月20日。
玛丽莲梦露,1926年6月1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美国女演员。1961年2月7日,玛丽莲梦露在纽约住院。3月5日,玛丽莲梦露出院。1962年1月,玛丽莲梦露搬家到洛杉矶。1962年7月20日,玛丽莲梦露因突发子宫内膜炎住院。1962年8月5日,梦露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发现已经去世,终年36岁,死因是过量服用安眠药。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年1月8日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图珀洛,绰号猫王,美国摇滚歌手及演员。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于1935年1月8日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家庭里。1977年8月16日,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未婚妻金格儿在浴室的地板上发现他已死去,享年42岁。
玛琳黛德丽是唯一一个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演员。德裔美国演员兼歌手。玛琳黛德丽是一位少数于柏林发迹亦在好莱坞发展成功的女演员,其形象代表着高雅和性感的完美结合,因嗜好男性服装,曾引发时尚潮流,至今仍有人(如麦当娜)模仿,开创一种性别模糊的美。最后的岁月跟当年的对手嘉宝一样隐居,连接受纪录片采访也规定不准摄像,只准录音。1992年,黛德丽去世,享年91岁。
费德里科费里尼1920年出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市,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及作家。920年1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方里米尼海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小时候的费里尼就对马戏团及小丑情有独衷,还因为此在7岁到12岁之间偷偷溜出去流浪了几天。这个小时候的向往最终贯穿了费里尼一生的电影,1993年10月30日,费里尼病逝,意大利为其举行国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铸造了费里尼勋章。
伊莎多拉邓肯,原名安琪拉艾莎道拉邓肯,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邓肯不仅是一位划时代的舞蹈家,而且是一位罕见的才女,读过她那优美动人的《邓肯自传》者,一定曾不时地为她那渊博的才学而拍案叫绝,逝世日期:1927年9月14日。
查理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出生于下伦敦南沃克区东沃尔沃斯大街。由于父亲的职业的关系,少年时的查理加入了当时的一个少年剧团。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册枣局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1977年圣诞节于瑞岩察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鲁道夫雷里耶夫舞蹈家,鞑靼人的后裔,出生在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这注定了他一生要动荡州让不安,要跳舞,一位芭蕾舞者说过:“雷里耶夫出生在火车上,往后他也以时速100哩的速度度过了一生。”可是学舞的愿望直到他十七岁才得以实现。逝世日期1993.1.6。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逝世时间为1973年7月20日,1967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了跨越门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现代中国功夫“科学的街头格斗技”截拳道,时年27岁。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于女星丁佩家中猝死,医院公布的资料称其死于“脑水肿”,后下葬于美国西雅图公墓园。
C. Christina Aguilera
英文名:Christina Maria Aguilera
中文名: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
国籍 : 美国
所在 : 美国
出生地点:Staten Island, New York, USA
生日 : 1980年12月18日
生肖 : 猴
星座 : 射手座
最喜欢的运动:棒球、排球
最喜欢的颜色:粉红、白
最喜欢的零食:Steak and potatoes
最喜欢的歌手:ETTA JAMES,MADONNA,WHITNEY HOUSTON
最喜欢的休闲:唱歌、跳舞、购物、运动
最喜欢的电影:《音乐之声》
她8岁就上台表演,从12岁到14岁这段时间她都是米老鼠俱乐部中最有魅力的女孩子。10岁时,Christina已为匹兹堡市的Steelers and Pirates俱乐部演唱美国国歌。1998年,迪士尼公司拍摄了反映中国古代的经典人物花木兰故事的卡通片<Mulan>,主题曲演唱者的决定一只悬而未决。公司找到当时在米老鼠俱乐部演唱水平最佳的Christina Aguilera,Christina在经理人的面前演唱了惠特尼休斯顿的名曲<Run to you >。经理人立马被这个年今18岁的女孩子的嗓音折服。两天之内,Christina就录制好了这首经典的<Relection>,这首歌还得到了第二年金球奖的提名。
1999年,Christina与BMG唱片公司签约,录制了生平的第一张同名专辑。第一支单曲蝉联了美国公告牌排行榜六周冠军。随后发行的专辑首周卖出34万张,排名第二。于是整个1999年就都是Christina的天下了,专辑接连诞生了3支冠军单曲,两首Top10单曲。其实这张专辑是所有她的专辑中我最不喜欢的,因为刚刚步入歌坛的Christina的才华完全被唱片公司埋没了。专辑通篇的流行舞曲,让人生厌。可是它却是当年市场的宠儿,至今已在尺银全球卖出了1200万张。2000年2月,Christina一举夺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的最佳新人奖。
然而这张唱片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这首表达对母亲深厚谢意的歌曲<I turn to you >就非常出彩!
其后,Christina马不停蹄的发行了西班牙语专辑<Mi Reflejo>,为了向自己的拉丁血统致敬(她的父亲是厄瓜多尔人)。
这张专辑成为让困链了2000年销量最高的拉丁专辑,并在2001年为Christina赢得了她的第一座拉丁格莱美大奖。专辑中的拉丁风格让人陶醉,本人最爱这首<Contigo en la diatancia>(天涯海角)。动人心弦的吉他撩拨伴着Christina醉人的声音。简直堪称完美!
2000年底,Christina推出了圣诞节应景专辑<My kind of christmas>.以下是专辑中本人偏爱的一首歌<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在2001年。Christina先是与拉丁天王Ricky Martin合作对唱经典<Nobody wants to be lonely>,然后又与Lil' Kim, Mya ,Pink合作了当年最为火爆的单曲<Lady marmalade>,这支单曲成为了Chrstina的第四支冠军单曲,并且让她在第二次站上格莱美的领奖台,与另外三个女孩共同获得了最佳合唱奖。
2002年10月,Christina发行了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的专辑<Stripped>,这张唱片赢来了一片骂声和一片赞扬声,喜欢它的人赞不绝口,讨厌的则把它扁的一文不值。
可是即便如此,专辑仍然势如破坦孙竹的在全球狂卖了800万张,位列2003年全球销量第五名。最让人欣慰的是,Chrstina在2004年初凭借大热歌曲<Beautiful>第三次站上了格莱美的领奖台,获得了年度最佳女歌手的超级大奖!
这首<Beautiful>在现在看来可谓传世经典,朴实的歌词和曲子以及Christina同样朴实的演唱,让这首歌听起来格外让人感动!
此后的巡回演唱会几乎场场爆满,Christina在歌曲中表达的那种坚强不屈服的精神让所有人为她倾倒!
2005年11月,Christina与制作人男友Jordan Bratman结婚。
【录音室专辑】
[编辑本段]
《Christina Aguilera》同名专辑 1999
《My Kind Of Christmas 》恋恋祝福(圣诞特别专辑) 2000
《Mi Reflejo》拉丁情怀(西班牙语) 2000
《Just Be Free》自由自在 试音专辑(非官方) 2001
《Stripped》裸 2002
《Back To Basics》返璞归真 2006
【DVD】
[编辑本段]
《Genie gets her wish 》 2000
《My Reflection》洛杉矶演唱会 2000
《Stripped Live in UK DVD》“裸”英国伦敦演唱会 2004
《Back To Basics Live And Down Under》“返璞归真”澳大利亚悉尼演唱会 2008
【格莱美音乐奖】
[编辑本段]
2000年 格莱美“最佳新人奖”(专辑《Christina Aguilera》)
2001年 拉丁格莱美“最佳流行女声专辑奖”(专辑《Mi Reflejo》)
2002年 格莱美“最佳流行合唱奖”(单曲《Lady Marmalade》)
2004年 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奖”(单曲《Beautiful》出自专辑《Stripped》)
2007年 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奖”(单曲《Ain't no other man》出自专辑《Back to Basics》)
【商业成绩】
[编辑本段]
单曲Genie in a bottle曾经是18个国家的排行榜冠军
单曲Lady marmalade是2001年最大卖的单曲,全球卖出510万张单曲碟
单曲Lady marmalade在全球50个国家登上冠军位置
单曲dirrty在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登上过冠军
单曲Beautiful在全球15个国家登上冠军
Christina在欧洲是不折不扣的抢钱天后,光拍广告她就挣了4000万欧元
专辑Back to basics在全球16个国家登上冠军位置
Christina是在Madonna之后唯一一个同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登上专辑榜冠军的歌手
【正式录音室专辑】
[编辑本段]
Christina Aguilera 全美810万张,全球1250万张
Stripped 全美400万张,全球1000万张
Back to Basics 全球430万张
【其他专辑】
[编辑本段]
Mi Reflejo 全美46万9千张,全球210万张
My Kind of Christmas 全美84万3千张,全球130万张
Just Be Free 全美10万张
DVD:
Genie gets her wish 登上Billboard录影带榜冠军
My reflection 登上Billboard录影带榜冠军
Stripped in UK 登上Billboard录影带榜第三名
Live and down under 登上Billboard录影带榜冠军
D. 求chanel产品介绍(英文的)
既然楼主要详细的,那么我就尽力找了好多好多!希望你能满意哦!
创始人:Gabriellechanel 夏奈尔
注册地:法国巴黎(1913年)
设计师:1913年-1971年,Gabriellechanel(加布里埃·夏奈尔)1983年起,Karllargerfeld(卡尔·拉格菲尔德)
品牌线:chanel香奈儿
品类:1913年开设女帽及时装店制作服装;1921年起开发各式香水:如1921年的no.5香水和no.22香水,1924年的cuirderussie香水,1970年的no.19香水,1974年的cristalle香水,1984年的coco香水,1990年的egoiste男用香水,1996年的allure香水;另外还有各类饰品,化妆品,皮件,手表,珠宝,太阳眼镜和鞋各类配件。
品牌故事:
Chanel创办人Coco Chanel原名 “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 ,1883年出生于法国的Auvergne。她六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另外四名兄弟姊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儿时入读修女院学校 (Convent School),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巧。在她廿二岁那年,即1905年,她当上“咖啡厅歌手”(Cafe singer),并起了艺名 “Coco”,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厅卖唱维生。在这段歌女生涯中,Coco先后结交了两名老主顾,成为他们的情人知己,一名是英国工业家,另一名是富有的军官。结交达官贵人,令Coco有经济能力开设自己的店子。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子 (millinery shop),凭着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她的两名知己为她介绍了不少名流客人。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巧的饰边,所以Chanel简洁的帽子对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清凉。短短一年内,生意节节上升,Coco把她的店子搬到气质更时尚 (fashionable)的Rue Cambon,至今这区仍是Chanel总部的根据地。做帽子绝不能满足Coco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级订制服 (Haute Couture)的领域。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步入二十年代,Chanel设计了不少创新的款式,例如针织水手裙(tricot sailor dress) 、黑色迷你裙 (little black dress)、樽领套衣等。而且,Coco从男装上取得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一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尚。例如,将西装褛 (Blazer) 加入女装系列中,又推出女装裤子。不要忘记,在二十年代女性只会穿裙子的。 Coco这一连串的创作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Coco对时装美学的独特见解和难得一见的才华,使她结交了不少诗人、画家和知识份子。她的朋友中就有抽象画派大师毕加索 (Picasso)、法国诗人导演尚.高克多 (Jean Cocteau) 等等。一时风流儒雅,正是法国时装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女星妮歌洁曼 (Nicole Kidman)作代言人的No 5香水广告除了时装,Chanel也在1922 年推出Chanel No 5香水,瓶子是一个甚具装饰艺术 (Art Deco) 味道的玻璃瓶。此乃史上第一瓶以设计师命名的香水。而“双C”标志也这瓶香水成为Chanel历史上最赚钱的产品,且在恒远的时光长廊上历久不衰,至今在Chanel的官方网站依然是重点推介产品。
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oco Chanel把她的店子关掉,与相爱的纳粹军官避居瑞士。1954年,Coco重返法国,Chanel东山再起,以她一贯的简洁自然的女装风格,迅速再俘虏一众巴黎仕女。短厚呢大衣、喇叭裤等等都是Coco Chanel战后时期的作品。往后Chanel成为法国的时装象征的光荣史,也不用在此赘笔,你大可在任何一本讲述时装史的书中可找到注解。或者只需讲战后Chanel风格一直保持简洁而贵丽,多用Tartan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而且经常用上花呢 (tweed) 造衣,舒适自然。
或者再可一提,在Coco Chanel逝世后 (1971年去世),德国名设计师Karl Lagerfeld成为Chanel品牌的灵魂人物。自1983年起,他一直担任Chanel的总设计师,将Chanel的时装推向另一个高峰。还有一处有趣地方堪可提及,就是品牌创立了接近九十年,从未造过一件男装,直至2005/2006 的秋冬系列才造了几件男装上市而已。
chanel服装:
1910年,CHANEL夫人替原本穿著裙子打球的女人们设计了运动的裤装,之后又抛弃束腹,设计了以男性服装为元素的宽松上衣。这些特立独行的行径使这位离经叛道却热爱山茶花的夫人,成为当时女性主义启蒙的重要起源。1971年CHANEL夫人逝世,而现任CHANEL主要设计师的Karl Lagerfeld,则是在1986年才开始接任CHANEL设计大权。 年轻的Lagerfeld在第一季时就剪破CHANEL雪纺长裙的裙摆,搭配CHANEL外套,再加上鲜艳夸张的假珠宝饰品,让习惯CHANEL优雅传统的时尚界非常震惊,后来事实才证明Lagerfeld叛逆的天才与特出就与年轻时的CHANEL同出一辙,并将CHANEL王国领向另一个颠峰。
不论是正式的TWEED套装、休闲的CRUISE WAER 甚至是礼服,CHANEL一眼看来并不突出的剪裁,实际上对身材有非常精致的修饰效果。排斥束缚的CHANEL以舒服的方式为穿著者的肩膀和腰身塑造出完美比例,这正是CHANEL悠久服装历史的功力所在。饰品部分,CHANEL是第一个打破“珠宝迷思”的品牌,提倡将真假珠宝搭配在一起。因为CHANEL夫人的喜爱,“山茶花”便成为CHANEL饰品中最主要的造型。 以闪亮金练与双C标志吸引了全球仕女爱慕的CHANEL皮件,搭配时未必要与套装整体搭配, 其实只要发挥个人搭配巧思,CHANEL可以展现出过人的优雅,并展露属于个人的风格。
化妆品:
彩妆大师细说上妆技巧
香奈儿两位创意总监-多米尼克。蒙克托瓦先生和海蒂。摩哈维兹女士,为喜爱香奈儿彩妆的女性提供了如下技巧:
光线
在光线强烈的夏季或户外,我们喜爱具有闪亮透明感、色彩柔嫩的装扮,可以选用晶亮光润的艳阳唇膏;在室内正常光线下,嫣红唇膏最能呈现出“有点亮又不太亮”的缎质光泽。
肤色
肤色偏黄者应避免使用含银色光泽的粉红色,否则会让你看起来无精打采;肤色苍白的人,适宜用浅红色增加红润度;而粉红色唇膏最适合制造健康效果,对多数肤色都合适。另外,肤色白皙的人宜用粉质唇膏;而健康的古铜肤色,可用光艳的闪亮红唇表达热情。
衣着
衣服色彩越鲜艳,彩妆越需低调处理。而黑、白、灰色服装,则可搭配任何颜色的彩妆。
唇线笔使用技巧
作为第一家制造出唇线笔附唇刷的品牌,香奈儿开创了唇线笔画唇的先河。使用时,可先点出上唇中心点及下唇的中心点,而后将唇线连接到唇角,整个唇形即勾勒出来了。
使唇妆不泛油光的小秘诀
用冰袋在唇上来回磨擦,可冻结唇上的彩妆。
上唇膏前,先在唇上扑些蜜粉,可令唇妆粉嫩。
用唇线笔上色,唇彩就不会晕开。
用面纸吸去表层的唇彩,而后再上一层。
香水:
丰富抽象花朵的花束,展现独一无二的女性风味。
1921年五月,当香水创作师Ernest Beaux呈现给香奈儿女士多重的香水选择,香奈儿女士几乎毫无犹豫地选出了第五款,之后成为香奈儿五号香水。
香奈儿5号是香奈儿女士的幸运数字,当时她在众多香水样品中,选择了第5支香水,她说:“这就是我要的。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香水、一种女人的香水,一位气味香浓,令人难忘的女人。”但这种有意的对数字的迷信很有可能让她错过了真正的好香水。对香味的定夺,不仅需要一个有超级感受力的鼻子,而且还需要一种无杂念的心境。而香奈儿5号诞生时香奈儿女士已经是个不甚快乐的人了……
香奈儿女士对香水的理念是:“香水要强烈得像一记耳光那样令人难忘。”以这个概念来看香奈儿5号,她是成功的。香奈儿5号的确十分强烈,但是它对大多数女人来说确像一记耳光,因为给人的感觉并非愉悦。要人为一记耳光陶醉,有点难。
香奈儿5号采用多种高级香精与乙酸酯混合而成,在当时还没有人敢于挑战合成香水,也的确叫人耳目一新。它的前调是醛香,湿草味、茉莉香。但茉莉的香味完全被醛香覆盖了,刺鼻是最初的感受。中调里的玫瑰被依兰、鸢尾弄得很模糊,更因为“耳光”似的前调关系它们变得很弱势。基调中的天竺薄荷也失去了清醒的滋味……基本上,它几乎没有后调,传闻中的香氛持久是不存在的。它像足了一记耳光,打完就跑,没有回味,只想忘却。
身边认识的好几个女友都收藏了香奈儿5号,说收藏是因为她们用过之后都有些扛不住,她们用香奈儿5号是希望别人知道她们身上有香奈儿5号,不过自己最好是闻不到……结果最后都用来喷衣柜或当摆设。多数女士出于对香奈儿女士的景仰而使用香奈儿5号,少有人说自己无法心仪这款香水,也许是因为它的名气太大吧?毕竟是世界十大香水之一吧。
“我只穿香奈儿5号入睡”,是玛丽莲·梦露很著名的一句话。但以玛丽莲·梦露的敏感与脆弱,她应该是无法与这款香水同眠的,香奈儿5号不可能给她一个宁静的心情来做梦,香奈儿5号不是给爱做梦的女人的,若非强硬而咄咄逼人的女人,最好不要尝试。与其收藏一瓶所费不菲的香奈儿5号,还不如学学香奈儿女士,她那无师自通的手笔与钢铁般的意志力。当然,你也许很喜欢被掌掴,那就另当别论了。
邂逅香水:
不断运行的星群香调结构,结合清新香调、花香调、辛辣香调,彼此互相环绕,不断流动,产生千变万化的香气。这样的香味迎面而来,大胆冒险,也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当机会来临时,你必须大胆迎接,而非掉头离去...这就是机会,连结女人与她的未来。一个女人和她的香水:来自香奈儿的CHANCE香水,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共同点,不是吗?
魅力香水
一束优美清新的抽象花朵。
典雅是有其规则可循的,但是魅力却因人而异,必须简单自然。藉由香奈儿女士本人的魅力,透过她知己好友的形容,激发了香奈儿的「鼻子」- Jacques Polge的灵感。这款香水让每个人展现独特的魅力。
可可小姐香水
丰富花朵的茉莉-玫瑰香调,如花瓣般的轻柔。
COCO MADEMOISELLE 可可小姐香水系列呈现香奈儿女士具备的现代精神。大胆创新的她证明简单低调的奢华感也是一种经典的典雅。极度独立自主的她有发挥她的个人魅力,吸引无数的男人,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女人具备的特质,因此藉由可可小姐香水系列再度呈现。
E. ny帽子是什么牌子
NY是美国著名的纽约扬基棒球队的简称,扬基帽。牌子就是扬基。主要是帽子,在hiphop的歌手中很流行,很受欢迎。
纽约扬基队(New York Yankees,缩写为NYY),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隶属于美国联盟肢宽东区的棒球队伍之一,其主场位于美国纽约布朗斯区。纽约扬基棒球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队在39次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联赛中获得26次冠军。在美国所有的职业棒球队中,扬基队是唯一每个位置均有球员入选棒球名人堂的球队,和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曼联俱乐部一起被认为是世界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
源于纽约著名的扬基棒球队历史有一百多年,它是被全球公认是世界最著名的体育俱乐稿激部,扬基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之一迪马乔,在1954年迎娶了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洋基的主场从来不缺少娱乐大腕,如你所看的的“绝望的主妇" 伊娃朗格利亚是洋历敬亮基的忠实粉丝,它的经典队标标志,充满了传奇色彩,引众人为之疯狂,美得足以致命。
F. 穿西装带帽子跳的舞叫什么舞
肯定是杰克逊的经典名曲Billie Jean,跳的就是太空步了,其中也有机械舞,给你个地址看看,肯定是这个,没错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E0MTE5ODg=.html
G. 玛丽莲梦露是支持共产主义的吗
绝对不是,首先你给共产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共产党宣言>里对世界的构想还是苏联人对政府人民结构的设计?或者是马克思著作里对产品分配原则的应用.从极右派的角度看,似乎任何左派激进的观点都属于共产主义的范畴,在那个年代大概是FBI乱扣的帽子.其实从当时环境和事实分析玛丽悄告莲梦露是不可能背弃资本主义下她获得的一切荣誉财富来支持她从未接触过的共产主义的.以上3个共产主义的定义对她来说都是可启芦明怕的灾难. 而且所谓的支持又是什么定义呢?当然要实际付出行动而不是口上而已.事实上终其一身玛丽莲梦露没哗裂有做过任何支持任何形式的共产主义的事.恰恰相反,帮助美国对苏联式的共产主义进行腐蚀却是她的专长.所以即使她宣扬过左派的观点也不能说她支持共产主义.斯大林还边宣扬共产主义国际主义口号边干着苏联帝国沙文主义侵占邻国的事呢!最关键的情报不一定是正确的.美国人的情报矛盾的事什么都有....
H. 戴黑帽子,手拿一根棍子的那种舞叫什么舞
应该是: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仗是初期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这样。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种炫耀的风格,随著切分的爵士音乐伴奏显出摇摆的特质。 舞台式爵士舞紧随百老汇的歌舞剧之演变。 从1920年代的灿耀目的轻松娱乐发展至1940、1950年代小心经营和结构紧密的歌舞话剧。 在1920、1930年代时,爵士舞和踢躂舞往往只是歌剧剧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1920年代的「舞蹈总监」(“dance directors”)很多对舞蹈一窍不通,他们只懂挑选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1930年代中期,「编舞者」 (“choreographers”)开始取缔这些「舞蹈总监」。 佐治.白兰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汇用「编舞者」这名称的人;他也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创办人和编舞者。 芭蕾舞是首种对百老汇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舞种,它的成功鼓励了后期认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来作舞蹈编排的尝试。 白兰治的经典作包括1936年,与踢躂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编成的「第十街的屠杀」(“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1930年代中,百老汇已不再是随便凑成的爵士舞、踢躂舞和女子歌舞团(chorus line)的欢娱节目那麼简单,而是要求用正式受过舞蹈技巧训练的舞者。这种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兴盛,可归功於四位杰出的舞者/编舞者:积.高尔(Jack Cole)、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麦.马图(Matt Mattox)和宝.科司(Bob Fosse)。
积.高尔(Jack Cole, 1911 - 1974)被誉为「美国爵士舞之父」 (Father of American Jazz Dance),是舞台式爵士舞发展的重要人物。 高尔是现代舞出身,后来才决定向商业舞蹈事业发展。 他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舞者,而且对他的舞蹈员之要求也十分苛刻;常有打骂的情况。 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东印第安舞蹈及美国哈林社交舞的动作,以爵士乐的摇摆节奏首次显现於观众目前(高尔称之为「城市的土风舞」,“Urban Folk Dance”)。 高尔於百老汇和电影的编舞作品多不胜数,例如:“Magdalena,”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Les Girls” 等。 高尔更培育了好几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罗(Mitzi Gaynor)、妮妲希华斯(Rita Hayworth)、云.慧顿(Gwen Verdon)等;并为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及珍.罗素(Jane Russell)等设计舞步。 就连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麦.马图(Matt Mattox)也跳过高尔的作品。
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 1918 - 1998)在美国纽约出生,父母亲为俄罗斯和犹太血统的移民。 他年轻时主攻芭蕾舞,另外也有研习现代舞和西班牙舞。 於1944年编创了音乐剧「锦城春色」(“On The Town”),并开始了他在百老汇当舞蹈总监的生涯。 於1951年在「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给世人留下印象深刻的舞码如两主角跳的 “Shall We Dance”。 及后於1956年为音乐剧「锦绣年华」(“Fiddler on the Roof”) 和1957年的「梦断城西」(“West Side Story”)编舞,后者更被视为舞蹈界和音乐剧电影的经典。 罗宾士毕生羸得多项殊荣,包括五个当努臣奖、五个东尼奖、两个奥斯卡金像奖和壹个艾美奖。 他的主要建树在於把芭蕾舞带进商业舞台,又把芭蕾舞和其他舞蹈溶汇,并透过音乐剧使其普及化。
麦.马图(Matt Mattox, 1921年出生)有很强的芭蕾舞底子。 在1948年马图得到积.高尔的赏识,聘请他参与百老汇制作“Magdalena”;这也开始了高尔和马图的七年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马图由芭蕾舞转投向爵士舞(所以有说马图到了28岁才真正开始研习爵士舞)。 他在1946至1953年间活跃於荷李活,参与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 Bandwagon”。 马图除了为电影及音乐剧编舞外,更在1950与1960年代为电视节目编舞而声名大噪。 马图的舞蹈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踢踏舞;他的舞动节奏和步法很多也源自踢踏舞的训练。 他曾称自己的风格为“freestyle”, 因为他相信透过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自由度。 马图在舞台式爵士舞的孕育期时,设计了一套帮助舞者训练爵士舞的技巧;而其中强调及贯彻融合爵士舞独有元素 – 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和强劲有序的节奏感,奠定了他作为爵士舞大师的地位。 马图桃李满天下,除了在美国14年的教学及发展外,他更於英国和欧洲多国有深远的影响,而近年他则在法国定居。
宝.科司(Bob Fosse, 1927 - 1987)自13岁已开始四处巡回表演,15岁开始尝试编舞。 他首於1953年在两部电影中(“Give A Girl A Break”, “Kiss Me, Kate”)以舞蹈亮相。 自1954年开始为多部百老汇制作编舞,包括 “The Pajama Game”(1954)、“Damn Yankees” (1955)、Sweet Charity (1966)、Pippin’ (1972)及 “Chicago” (1975) 和1977年的“Dancin’”。科司建立了一套容易让人识别的爵士舞风格,其中带点愤世嫉俗和有著嘲讽的性别强调。 圆边帽、鱼网丝袜、手仗和椅子是他的舞蹈标记。 他的舞蹈动作强调身体部位独立活动,也酷爱以手(势)来舞动(他称之为「手的芭蕾」, “Hand Ballet”),动作微细而讲究。 1972年的电影“舞厅”(“Cabaret”)正是科司风格的表表者。 (有说科司深受麦.马图的舞蹈风格影响;他俩对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同样讲究。) 科司的私生活颇糜烂;1979年他的电影作品「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部份是根据他的一生而编写。 科司的遗孀(Gwen Verdon)及他的密友(Ann Reinking)合作制成音乐剧「科司」(“Fosse”, 1999)向这位舞蹈界奇才致敬。
其他的百老汇歌舞剧如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十分受欢迎,赢取了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汇持续长久的音乐剧之一。 「平步青云」褒扬百老汇舞者所需的舞蹈风格 – 强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 另外,1980年代出色的歌舞剧如「猫」(“Cats”, 1981)和「歌与舞」(“Song and Dance”, 1982)等也给舞台式爵士舞一些表现的机会。 到了21世纪以舞蹈为主的音乐剧似乎有个新趋向,两出成功的制作皆用上流行曲或录制的音乐。 在“Contact” (2000) Susan Stroman 创意地用上了多首录音的古典和流行曲,而著名编舞Twyla Tharp於“Movin’ Out” (2002) 则以流行音乐人Billy Joel的作品为材料。
I. 头巾的许多系法
头巾的许多系法
你知道头巾的许多系法吗?在我们的日常什么中我们一天要穿很多不一样的衣服,有内衬衣,衬衫,牛仔裤,马甲,大衣,还有皮衣夹克,还有头巾,那你知道头巾的许多系法吗?那接下来我来告诉你吧。
把无缝头巾从头上套到脖子上,冬天时可以做围脖用,夏日可以吸汗和防晒用。
无缝头巾套到脖子上后,向上拉起上边缘,直到鼻子部分,可以作为面罩用。
把无缝头巾做成环,套在额头上,可以做发带用,防止跑步时汗水滴到眼睛里。
把无缝头巾做成发带,在后脑,沿着发带的下边缘向下拉,直到脖子,可以挡住脖子上的阳光。
把无缝头巾从内向外翻转过来,在中心向相反方向扭转,以一边套向另一边,戴在头上,可以做帽子用。
无缝头巾套在脖子上,拉起脖后的上边缘到头顶,再拉起脖子前面的上边缘到鼻子处,可防止面部晒伤。
双手对向伸入无缝头巾,拉住边缘抽出,形成一个结,整理出结的一端,厅档作为帽子,戴在头上,可做海盗帽用。
反向掏出无缝头巾,一只手将头巾一端压在头顶,另一只手将此端上面缘向后拉致脖子处,可以做成帽子。
将无缝头巾做成圈,缠绕在头发上,可以做发圈用。
可以将无缝头巾缠绕在手腕上,作为吸汗腕带用。
1.发带式头巾:
就像碧姬芭铎一样,把头巾折成条状或者带状绕一圈在你的头发上,将两个末端打结,具有极为浓郁的六七十年代嬉皮风格。2013米兰春夏时装周上DOLCE&GABBANA用充满意大利西西里风情的印花发带式头巾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假期。
2.编发式头巾:
这是更为时尚充满活力的一种系法。头巾编进发物敬辫当中,非常少女的LOOK。
3.裹头式头巾:
这是更为自由的波西米兰风格,完全将耳朵以上的头部裹起,可松可紧,并可以辅助一些花朵或者珠宝配饰,增添时尚气息。
4.格蕾丝凯莉式头巾:
格蕾丝凯莉既是一代银幕女神,又是影响至今的时尚Icon,她引领的头巾风潮延续至今,因此被命名为凯莉式头巾。将头巾折成三角形或者方形,包裹在你的头部,并在下巴处打结,这样的头巾系法是最为经典的,也是最为优雅的代表,当时的女人几乎人手一块凯莉式头巾,包括奥黛丽赫本和玛丽莲梦露。米歇尔威廉姆斯版本的`《我与梦露的一周》就有一个梦露经典的凯莉头巾造型。
5.打结式头巾:
在头部打结的系法是最为优雅的一种风格,就像是头罩伏慎冠一样,在中间或侧边打结,也可以把椭圆形或者方形头巾拧成绳状绕在头部,打造复古女郎诱惑。
留意过欧美女星街拍的的女生一定会知道,头巾已经是她们日常出门必不可少的一个时尚单品,而且头巾并不缺乏经典代表人物,例如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麦当娜等等,她们都曾经演绎过头巾的别样风情。头巾这种配饰可以是经济的,在网上购买十分方便便宜,也可以是奢侈华丽的,像博宝利、古驰这些世界一线品牌都有系列产品,任君选择啦!
J. 比基尼是一个牌子
比基尼
比基尼(Bikini,香港称为“比坚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时穿着的泳衣,亦即比基尼泳衣。
比基尼的名称本来指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的无人岛屿比基尼岛。 2006年是比基尼泳装(Bikini)“诞辰”6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比基尼泳装一直成为女性时尚服饰的标志。比基尼泳装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服装界这一最伟大的“发明”。
汽车工程师制造了比基尼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岛(Bikini Atoll)上爆炸了原子弹,18天后,一位名叫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的法国人推出了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裤泳装。那天他雇了一名应召女郎做模特,在一个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一周后,比基尼就风靡了欧洲。
模特望而生畏脱衣舞女试穿第一件比基尼
1946年之前,比基尼只是一个地名———杜鲁门总统批准进行核弹试爆的小岛的名称。那一年上半年,女人只敢穿着立领、平脚的紧紧包裹着身体的“泳衣”到海边游泳,沙滩景象是乌黑一片。
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后的第18天,法国人路易斯·里尔德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通过胸罩护住乳房,背部除绳带外几乎全裸,三角裤衩的胯部尽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简便、小巧玲珑,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个火柴盒中。
在那之前,泳装还是保守的,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而里尔德的设计则裸露上腹部的大部分。该泳装选用的是印有报纸内容版块的面料,精明的设计者暗示着他的大胆设计将会在世界报纸上占有大量版面。由于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都对这种泳装望而生畏。然而,一位名叫米查尔·伯娜蒂妮的脱衣舞女却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在一家游泳池边穿上比基尼,让记者照相,另一件比基尼则穿在了塑料模特的身上。
比基尼给全世界的海滩惹麻烦
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惊的程度不亚于那一颗原子弹爆炸。别出心裁的里尔德不失时机地利用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果断命名这种两片三点式泳衣为“比基尼”,从而大发横财。尽管这种新款式引起了很大争议,它还是在法国受到了“那些点缀了海滩的顽皮姑娘”的欢迎。在早期的轰动平息下来后,作为妇女们在海滩上和游泳时穿的泳装,比基尼泳装迅速取代了连体泳装。
事实上,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确实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
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斯塔福德于1952年将比基尼泳装引入澳大利亚,引起了轩然大波。海滩巡查约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个穿着保拉设计的短泳装的模特。“太短了!”他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一边押送这个模特离开海滩。保拉并没有如友棚被吓倒。她让另外5个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装,通知了当地报社并邀请了市长、一位牧师和警察局长到现场。结果什么事也没发生,但她却取得了惊人的宣传效果。
“放荡”泳装曾被立法禁止 游泳选手因此遭逮捕
从中世纪起人们就用一系列理由阻止妇女游泳甚至洗澡。17世纪,一些与医疗有关的洗浴方式增加了妇女的洗澡机会。但妇女们必须穿上长及脚踝的厚衬衫外加一顶帽子来保持体面。她们一出水面,侍者们就会给她们穿上长袍。直到19世纪还有人穿这种浴装。
到了19世纪,衬衣式泳装被一种有皮带、长度及膝的泳装所代替。妇女们在这种泳装的下面还穿着裤子和丝袜。她们头戴游泳帽,脚上穿着类似芭蕾舞鞋的系带拖鞋。这样,泳装终于于19世纪80年代进入时装杂志和商店目录。但新式女泳装的裙子非常宽大,其湿重可达30磅。
1870年到1900年,是女式泳装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款式仍然保持原样,只是变得越来越简单,而妇女们在泳装下面仍然穿着紧身胸衣———一种有袖子和护腿,类似儿童睡衣的连体服装。一些国家政府通过法律严格禁止穿着“放荡”的服装,规定游泳衣必须覆盖从颈部到膝盖的人体部位。有些妇女因为没穿丝袜、鞋子或长裙而被罚款。
女子游泳于1912年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穿着有半长裤腿的无袖连体泳装的范妮·杜拉克在许多项目中独占鳌头。澳大利亚出生的女游泳选手安妮特·凯勒曼(Annette Kellerman, 1887-1975)也打破了常规,她于1907年在波士顿由于穿一件大胆的连体泳装,被警告塌方逮捕。
越穿越惹火渣则 干脆不穿
到20世纪30年代,非比赛泳装的款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背带代替了袖子,裤腿变得越来越短,领口也变得越来越低。妇女泳装最根本的革新是比基尼泳装的出现。比基尼热一蔓延开,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整个世界的大众文化和道德观念。
当时,比基尼只在欧洲盛行,直至15年后才传至美国。当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身穿比基尼泳装的电影画面和艺术照片出现在各种时尚杂志上时,人们对这种性感的泳装才第一次开始另眼相看。在比基尼泳装的帮助下,玛丽莲·梦露成为好莱坞的性感女神,比基尼泳装也因为与梦露的名字联系起来而迅速红遍全球。在20世纪随后的几十年里,碧姬·巴铎的《穿比基尼的姑娘》在法国上映,比基尼泳装迷住了法国人,成为时髦的装束;布赖恩·海兰的一首歌《黄色圆点花纹小小的比基尼》更让比基尼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到1969年,美国《生活》杂志已经出专题介绍比基尼泳装,此时比基尼的负面形象已经消失。而据最近统计,英国女性每年在比基尼泳装上的消费大约是4500万英镑,法国的比基尼泳装销量大约占了女性泳装市场的一半。
1964年鲁迪设计的没有胸罩的比基尼(Topless suit)向公众伦理堡垒开火。寇尔则推出了用渔网掩饰前胸和腰部的泳衣。
随之而来的是70年代和80年代那些无结构的泳装。这些泳装除了下身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遮盖。不穿上衣游泳及裸泳开始出现,尽管采取这种游泳方式的人仍是少数。
20世纪90年代的回归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装里
在20世纪90年代,泳装的风格重新趋向“谨慎”,它们覆盖了较多的身体面积,并重新采用了一些原来的缝合方式和调节体态的方式。模特杰丽·霍尔于 1989年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装里的游泳服”。1992年,Cole公司根据“丰胸将回归”的流行预言,开发出了可充气的比基尼(TopSecret)。1995年,随着高科技材料进入时装界,比基尼再次成为众多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钟情的设计对象,用高科技材料配上复古款式重现 50年代形象的比基尼、缀有莱茵石的比基尼、绑带式比基尼等纷纷面世。此外,还有用皮带代替布料缠绕人体三点的比基尼、无上装式比基尼、迷你比基尼和一种只有三块极小的布条固定在羞处,被叫做“野蛮”的比基尼。
泳装的发展经历与人们的观念变化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无论当初它受到了何种“待遇”,但现在泳装已经成为服装界不可取代的部分。
链接:公元前1600年就有人想出“比基尼”
比基尼的发明者是两位法国人———雅克·海姆和路易斯·里尔德。可他们并不是最先想到比基尼这个点子的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有比基尼式样的泳衣的壁画。海姆是一位来自法国戛纳的女服装设计师,她设计了一种很小的泳衣并为它起名为“Atome(原子弹)”。她雇了一架在空中放烟写字的飞机为她的设计打广告,飞机在空中写道: “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装。”3周后,机械工程师里尔德也用飞机在空中写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还要小。”
b]越穿越惹火 干脆不穿
到20世纪30年代,非比赛泳装的款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背带代替了袖子,裤腿变得越来越短,领口也变得越来越低。妇女泳装最根本的革新是比基尼泳装的出现。比基尼热一蔓延开,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整个世界的大众文化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