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罗马帽子之谜》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罗马帽子之谜慎乎裂》([美国] 埃勒里·奎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P3bGkpY78Vs3W4It4CgwQ
书名:罗马帽子之谜
作者:[美国] 埃勒里·奎因
译者:卢澄
豆瓣评分:6.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页数:328
内容简介:
在座无虚席的罗马剧院中,上演着热闹的戏剧《枪战》。酗酒成性的蒙特•菲尔德律师身穿礼服,应某人之邀来到剧院宽闭,却在第二幕落幕前死于非命。
案发现场找不到死者的礼帽,埃勒里•奎因和父亲老奎因警官相信这一定是重要线索。同时,在调查菲尔德臭名昭著的律师事业时,许多阴暗的往事也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 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顷春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Ⅱ 喇嘛帽子和古罗马头盔有没有联系还有哪个文化有这种鸡冠形的头饰
的确有关系的,这种鸡冠的样式是源自远古时期的巫师发型,世界很多文明的巫师都有这种发型。这种鸡冠发型象征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后来随着文明发展巫师文化渐渐消失,但这种发型象征着叛逆和狂放不羁,当年孔子的爱徒子路就是此发型,后来学道孔子终成一代大家。
罗马武士和藏传佛教的喇嘛都象征拥有神秘而强誉芹大的力量,所有帽子上有相似的头饰。此外,藏传佛教来喊虚乎于印度,罗郑悉马与印度有一定联系的,喇嘛帽子源于罗马也未可知!
Ⅲ 想知道一篇短篇推理小说的名字与作者
《推理世界》07年一月创刊。是国内权威侦探推理小说杂志《推理》的兄弟刊。07年4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该杂志内容丰富,涉及中国原创推理,经典推理小说,迷题解答,编辑互动,推理辞典等丰富内容。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推理杂志。 2007年1月,由《岁月·推理》杂志策划的“推理书系”第一辑出版开始。“推理书系”第一辑包括四部长篇推理作品,分别是《麒麟之死》(罗修)、鬼望坡(周浩晖)、罪恶天使(午晔)、《乱神馆记·蝶梦》(水天一明毁色)
2008年1月,五十名中国大陆顶级推理小说作者、评论者与《岁月·推理》和《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签订专职供稿合约。
激乱备2008年2月,由《岁月·推理》杂志策划的“推理书系”第二辑出版开始。“推理书系”第二辑包括十部长篇推理作品,分别是《纯属杜撰》(杜撰)、《迷失的雪夜》(千山)、 《狐仙传》(罗修)、《杜公子系列·校园惨剧》(水天一色)、《杜公子系列·盲人与狗》(水天一色)、《女王勋章》(马天)、《女娲石传奇》上下部(罗修)、《谋杀叙事诗》(老炊)和《致命之旅》(姜宇)。
2009年推理书系三辑分为经典和原创两大系列。经典系列推出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的十部作品《罗马帽子之谜》、《荷兰鞋之谜》,《埃及十字架之谜》,《半途之屋》,《生死之门》,《从前有个老女人》,《上帝之灯》,《九尾怪猫》和《恶之源》;原创系列推出《七宗罪》、《千年杀》(言桄) ,)《御手洗浊的流浪》(御手洗熊猫),《第五元素》、《纯属杜撰Ⅱ》(杜撰) ,《时光隧道》(马天),《天人菊杀人事件》(蓝霄),《大唐狄公案》(远宁), 《翡翠岛》(午晔),《无尽的休止符》(徐俊敏) ,《雨夜庄谋杀案》、《尼罗河魅影之谜》、《芭提雅血咒》(林斯谚)和《魔法妄想症》、《献给爱情的犯罪》(既晴)从2005年底到2008年4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岁月·推理》杂志保持着每月一期的稳定出版,特邀著名油画大家根据当期策划创作封面,网罗全国闻名的动漫工作室为所刊文章绘制插图。由于创刊时机把握得当,并始终保持着内容、纸张、装帧、印刷等各方面的高质量,使得发行量稳步、持续上涨,并在业内赢得良好风评。
创刊稍晚的《岁月·推理》姊妹刊《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以其青春时尚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好评,并成为推理小说作者的最佳培养基地。
《岁月·推理》和《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目前每月出版三本刊物,发行量已达十万余册,实际阅读量在百万次以上。在中国大陆推理界,许多人以拥有全套的《岁月·推理》和《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为荣,杂志的功能渐渐从阅读转变为收藏,被读者购买赠送亲友。即使是之前出版的过期刊物,仍被踊跃订购,由杂志变成了畅销书--这在陪慎以时效性为生命的期刊界,是绝无仅有的。现在前两年的多期刊物已完全脱销,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刊更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并被诸多热心读者要求再版--这在期刊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岁月·推理》和《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旗下拥有中国大陆最为优秀的原创作者、评论者百余名,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等多家大型出版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中国各大推理网站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引领并带动着中国推理文学的出版。
如读者所公认的,《岁月·推理》和《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杂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推理第一品牌”。
Ⅳ 古罗马的帽子为什么一条一条的
古罗马的帽子一条一条的那个是冠羽,帽子上加一些羽毛主要是起识别作用以及装饰,东西方都这样。这是军事装备的一部分。
冠羽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于军队里兵种,编制的识别。百夫长的冠羽是横向的一大片,跟小兵可以明显区分开,有区分军阶等级的作用,还有是头盔一般比较沉,休息的时候是不戴的,有冠羽的话可以提在手里,然后就是冠羽有装饰作用,振奋士气,恐吓敌军。在这里,笔者将以兵种为顺序分为几部分讲述古罗马士兵的装备。
1.轻步兵
轻步兵通常是由社会中的底层人士组成。他们无法购置昂贵的盔甲与武器仅仅只装备了标枪与小盾,也有少数人装备弓箭和投石锁。护甲也只有一顶狼皮帽子,他们主要的责任是为其它的的军团士兵提供火力支援从而削弱或干扰敌态肆人。不少社会底层人士与外族人通过参加这个兵种积累战功从而获得罗马公民的身份。
2.青年兵
青年兵构成了罗马共和国战斗队伍的第一梯队。他们站在军团的最前列负责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减少军团的精锐力量与老兵的伤亡。青年兵通常由罗马共和国服兵役的的青年与雇佣兵组成,装备金属头盔以及简易的金属胸甲,手持具有罗马特色的方盾,短剑以及重标枪。
重标枪的特质的软铁枪头让这种标枪在击中敌人时便会弯曲并与枪杆断成帆拍轿两节,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敌人把标枪扔回杀伤友军。共和国士兵只要捡回枪杆更换枪头变可继续使用,而断裂的枪头也可以回收重铸。方盾与短剑的搭配也让他们可以使用龟甲阵这种同样具有罗马特色的战术。
青年兵们虽然体力旺盛,可以长时间持续作战,但是由于护甲薄弱,缺乏训练以及战术地位等原因所以阵亡率很高。在积累了足够的贺镇战斗经验与装备后可以成为壮年兵。
3.壮年兵
壮年兵是罗马共和国军团的中流砥柱,也是现在人们眼中最常见的罗马士兵形象,他们构成了共和国军团的第二梯队,壮年兵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使用与青年兵一样的武器战斗。壮年兵的主要防护为锁子甲与金属头盔但是四肢缺少防护。壮年兵拥有充足的战斗经验与良好的防护让他们拥有很高的战斗力。
4.成年兵
成年兵是罗马最精锐的军队由精锐的老兵组成,他们装备方盾、长矛与短剑使用传统的希腊方阵作战,成年兵组成了罗马军团的最后一道阵线正是因为如此,罗马有“事态以经发展到成年兵”这么一句谚语来形容事件的危机。
Ⅳ 埃勒里·奎因有哪十大经典作品
1、《罗马帽子之谜》(1929)
这是奎因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奎因系列贯穿国名中的主旨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并培养了我怀疑一切的习惯,这就是任何奇怪之处,必有原因。而这点,在罗马帽子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剧院内的谋杀,嫌疑人数量的巨大,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一切都要靠推理,只有推理,才能走出迷雾,迅速锁定凶手。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又名《法国香粉之谜》)(1930)
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的成为历史经典了。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
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可恨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居然推理这么简单。
4、《希腊棺材之谜》(1932)
堪称黄金时代最曲折最离奇的作品,挑战读者的智力和耐力到极限,一案四破,精彩异常。虽然当时读的过程很长,但是我都神郑庆一直忍了下来,并收获了最终的果实。记住本书在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但是一定要读“足本”,不要读简写版,会丢掉很多东西。这本集中也能看到奎因巨大的成长!
5、《埃及十字之谜》(1932)
曲折离奇的四起无头命案,哥特式的谜团和作案现场,复杂迷离的故事情节,挑战理智到极限的作品,也是我心中黑名单上前十名的作品。在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可惜本书大陆没有出版!
6、《X的悲剧》(1932)
什么叫完美?这就叫完美!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杀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多勒鲁·雷恩的初登场。这部小说汇聚了太多构成完美的元素,使本书当之无愧的成为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作之一。
7、《Y的悲剧》(1932)
相比与《X》的那种平均的完美,《Y》则是一种突兀的完美。《X》的每个完美的要素重量都比较平均,而《Y》却在拥有相当多称得上完美的推理小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让人震惊的东西!这是一部华丽的解谜小说,也是游握一部发人深省的推理故事。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梦幻”般的推理小说。
8、《美国枪之谜》(1933)
本书的诡计比较惊人,但是还是被我看穿嘿嘿。但是如果不仔细分析,还是会落入怪圈,上作者的当。其实里面有稍稍有些不公平竞争的意味。这次嫌疑人场面要更宏大。
9、《孪丛辩生之谜》(1933)
封闭山庄的杀人模式,山火造成的恐慌和紧张,惊天的诡计手法,戏剧化的过程和结局。本书也属国名系列中的一部,原名《暹罗双胞胎之谜》(注:暹罗=泰国)
10、《Z的悲剧》(1933)
故事情节相对平淡,凶手的推理也并不很难,最后一段的描写感觉有些做作,让人想起某些廉价的电影。但是谜团的构成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Ⅵ 埃勒里·奎因的创作特点
从创作模式来看,奎因系列属于典型的古典式侦探小说。一桩谋杀案,一系列线索,一群嫌疑犯,一个能把一些不相关的事实串联成清晰、完整图画的天才侦探,所有这些古典式侦探小说的要素都贯穿“埃勒里·奎因”小说的始终。在早期,丹奈和李主要受阿加莎·克里斯蒂、范·戴恩等人的影响,十分重视情节设置。书中描述的案件恍如河面上笼罩着的一团团迷雾,让读者跟随拍橡着穿过这一团团迷雾,走到阳光明媚的彼岸。丹奈和李信奉“均等线索”的创作原则,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均被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也能运用逻辑推理断案,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相比之下,他们对人物刻画不是很重视,从《罗马礼帽之谜》、《希腊棺材之谜》到《龙齿》神贺销,埃勒里·奎因显得个性苍白,无血无肉。关于这一点,连曼弗雷德·李也觉察到了。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喜欢称早期的埃勒里·奎因为“迄今所出现的最大学究”。这样的作品所推崇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现成的社会秩序,而侦探是维护这种社会秩序的正义化身,一切社会矛盾都直接表现为他和罪犯的争斗。随着该系列的不断推进,丹奈和李也逐渐增加了埃勒里·奎因的描写深度,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虽说还没有达到立体的程度,但已经被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而且他的破案行动已经开始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所有这些,突出地表现在丹奈和李40年代和50年代的作品,如《十天的奇迹》(1948)、《多尾猫》(1949)、《加倍,加倍》(1950)、《邪恶之源》(1951)、《猩红色信件》(1953),等等。它们不但情节构思精巧,也强调背景描写和气氛烘托,人物刻画较为深刻,复杂的逻辑推理与深层的人物分析交融在一起,反映出历史、心理、宗教等方面的深度,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运用逻辑推理,对犯罪现象作科学分析,尤其注重犯罪目的与现场察看,并安排了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情节,在寻常人不为注意的细节中演绎出动人的故事。凶杀现场气氛神秘,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结局则有出人意料的安排。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小说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这对表兄弟对自己的作品中的谜题设置有着强烈的自信,他们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从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挑战读者”的设置,也因此成为了奎因作品的商标和世界推理小说历史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桥段。另外,奎因的作品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渲染,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故事的文学性很强,尤其是埃勒里·奎因这一形象令人难忘。埃勒里是纽约警长奎因的儿子,这对父子搭档各有特点。父亲奎因性格朴实,行事坚决,有很丰富的破案经验;儿子埃勒里则是一个想象丰富的推理家。他们在破案时,各执一词,但最后又互相配合,最终擒获凶手。埃勒里·奎因这一文学形象也给读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并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通过神秘的谋杀案,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人物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卑鄙本质。他们为了金钱,采用移货栽赃、陷害无辜的手法,可以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都可以拿来换金钱。利之所在,趋之若鹜,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利益关系。
除了两人共用的笔名,“埃勒里·奎因”也是是丹奈与李笔下的名侦探的名字,而其灵感来自范·达因笔下的菲洛·凡斯。当他们获知其作品《罗马帽子的秘游游密》已经内定胜出后,他们便开始庆祝并准备成为正职的推理小说作家;然而,《麦克鲁杂志》却突然宣布倒闭,并将大奖颁给别人。所幸,利普平科特出版社仍然同意出版他们的小说,于是埃勒里·奎因就在1929年蹒跚登场。之后,埃勒里·奎因开始以冷静、知性的贵族姿态出现在“国名系列”中,将离奇的谜案逐一破解,并展开一系列精采的探案故事。
在早期的作品里,奎因给人一种自负、狂妄的感觉,为了寻求刺激,他自己一个人研究并且独立探案。他的个性源自他的去世的母亲(一位纽约富翁的千金,嫁给其父奎因巡官)。在菲洛·凡斯系列作品大行其道时,奎因从他初次登场就一直保持狂妄的德性,并持续到第九、十部的作品。从1940年的《灾难之城》开始,这种狂妄的个性却不翼而飞,消失无踪;奎因变得较有人情味,并容易受到旁人的影响而产生情绪,甚至企图放弃探案。然而,在晚期的作品里,奎因几乎变成一个匿名、没有特征的登场角色,而只是为了去解决事件。
奎因小说中出现的推理过程往往是一个推理方程。埃勒里自己说道:“纯粹的推理包含着当你穷尽了每个可能性,但有一个在一个给定的等式中,一个不管多么不可能,不管多么荒唐的可能性,它可能看起来未被证实,肯定是正确的那个。”(《罗马帽子之谜》)这种手法和福尔摩斯的消去法很接近:“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后,不管剩下的是什么——不管多么难以相信的事——那就是实情”(《四签名》)。但是,奎因的手法更类似数学中求条件极值的方法。为了论证出真凶,在案情的基础上,用包含多个参数的约束方程获得唯一的解答。比如在《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埃勒里罗列出六个凶手必备的条件,也许会有其他人附合其中的若干条,但是有且只有凶手才能完全具备六个条件。埃勒里说:“如果结论和一系列前提条件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么结论的正确概率约对很高。”(《法国粉末之谜》)合理、全面的设置参数正是埃勒里作出正确推理的关键因素,反之就是读者挑战失败的根结。
奎因的推理分析过程和科学发现的过程相当类似:从实际的观测或试验到成为定律或者经验公式到系统的解释规律的本质。奎因的小说中,先是进行调查、寻找线索,接着对线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推论,最后再对推论本身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比如在《法国粉末之谜》中奎因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埃勒里在弗兰奇百货公司和弗兰奇公寓中收集线索的过程。埃勒里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无论是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还是相关人员提供的证词。接着,埃勒里对于纸牌、口红、香烟、帽子、鞋子、书档等推理出一些论断,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既有阶段性的也有结论性的,甚至我们在解答部分会看到奎因大部分的推理是指向正确方向而非误导读者。最终,埃勒里对于推论本身分析,寻找到附合凶手身份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条件,得出真凶身份。
纵观奎因小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手法有这样几个:消失的线索、挑战读者、多重解答、临终留言。尽管这些手法也存在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是不可否认奎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消失的线索指某个事物原本应该出现的却没有出现。《罗马帽子之谜》就运用了这一手法,原本应该戴在死者头上的礼帽却无端消失,其中必然和案件有所牵连。在《王者已逝》中,埃勒里罗列了大量证据和一长串的衣服清单,尽管令读者迷惑不解,但是埃勒里却从中找到了那个消失的线索。消失的线索在奎因早期作品的推理程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罗马帽子之谜》中消失的礼帽,《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尸体身上消失的衣服,《X之悲剧》中消失的凶器,等等。埃勒里在进行推理之时都将这些线索放在首位,思考它们之所以消失的原因。读者不难发现,一旦合理的解答了“消失的线索”这一问题,推断出正确的凶手也就显得轻松许多。
挑战读者不仅是奎因的原创,更是奎因最具影响力标榜公平竞争的标志。“让读者小心!”这是奎因化身J. J. McC.向读者提出的警告。线索均以给出,读者诸君能指出凶手,并且做出正确推理吗?挑战读者不仅是对读者的挑战,也是对作家本人的挑战,因为这样做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求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公平竞争性。我们看到,奎因的小说不仅不会隐瞒线索,甚至会给读者提供一些正确的阶段性的结论,可见奎因对自己作品信心之强。
多重解答是推理小说数学化的一个标志,需要作者借助将同一案件经由不同的推理得出不相同的结论。多重解答很早就出现了,最著名的是安东尼·伯克莱的《毒巧克力命案》(1929)提供了六种以上的独立解答。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是此类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随着案情的发展,对各种不断出现的线索做出演绎,逐渐拼接出犯罪的整个面貌,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让读者的脑筋几乎难以跟上奎因数学分析的脚步。难能可贵的是,奎因不少多重解答仍然具有公平竞争的趣味,比如《非洲旅行者》,面对同样的线索,奎因安排三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且都合理有据,然而真相到底只有一个。这些手法归根结底还是显示了奎因侧重推理分析,也正是无数奎因读者最津津乐道的奎因特质。
另一个奎因系列的标志是“临终留言”,即被害人在临死之前留下一些线索以指正凶手。因此侦探为了解决犯罪需要能够读懂被害人的意思。临终留言并不是奎因最早提出的,在柯南·道尔的《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1917)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手法。奎因最早运用它是在雷恩系列的《X的悲剧》中。雷恩这样解释临终留言:“在这件谋杀案中,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死者临死前所展现那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他没办法也没时间在那一刻像平常人一样思考、一样行动,而是面对死亡,某种特殊的力量引发他脑中一闪的灵光,让他能在那不容延迟的一刻,生死一搏,成功留下这个指明凶手身份的线索。因此,我们可以明白——在生命结束那个弹指之时,人类心灵所爆发出的瞬间力量,多么神奇强大而几乎可说是无限的。”
其实临终留言并不是谋杀案件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它很少会出现在真实犯罪中。临终留言经常会有很多种解释,变数也很多,诸如被害人写了一半就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凶手或者第三者改写临终留言,被害人留下错误留言,甚至这根本就不是线索而纯粹是偶然。因此,临终留言的引入与其说为了案件不如说为了推理,它也是增加小说数学化分析的一种手法。正是因为奎因,临终留言成为侦探小说主要诡计之一。
奎因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真相保持到最后,这也是他的之所以小说复杂、费脑筋、不可思议、却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喜欢解谜的读者也是以将奎因的推理城堡摧毁为乐,于是,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不管(推理)成败与否,这样的过程必然是美好的经验,所有的艰辛顿挫都会得到高度快乐的回报。”(《西班牙披肩之谜》)这便是奎因作品推理艺术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