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谁摘掉中国贫油帽
李四光经过科学调查,认为中国有大量石油,让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然后王进喜去打油井了。
❷ 中国是怎么摘掉“贫油帽”的
大庆油田:摘掉中国贫油帽子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松嫩平原上,黑龙江省肇州县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出油的日子又临近国庆,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提议,以大同镇为中心,包括周围有石油构造地区在内,成立大庆区,同时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而石油部领导在研究松辽油田勘探、开发方案时,也一致同意将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❸ 是谁脱去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王进喜等代表的一群人。。
❹ 把中国贫油的帽子丢到太平洋是谁
把中国贫油的帽子丢到太平洋是谁李四光和王进喜。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生于1889年。像那个时代很多人一样,出身贫寒,攒钱读书,出国留学,加入同盟会,在外国大学获得学位,回中国大学教书,当教授。延到四九,留在大陆,进入相关的研究院,作出重大贡献。
他创建了地质力学,通过理论论证中国的地底下,是不缺油的。之后又主持石油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华北油田……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和“铁人”这个称呼联系在一起。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他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4)什么使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扩展阅读
关于中国的石油远景,早期的很多中国学者都是持悲观态度的,因为在一些对中国实地调查之后,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和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国土上存在油田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日后的石油资源可能要通过进口才可以获得。
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于国外科学家的定义非常不满,他决定根据对中国地质的研究经验,自己寻找。早在30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沉降带中又丰富的石油资源,李四光区分了油区和油田的概念,他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油田只是储油量大,应该先找油区后找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四光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他认为不论是在海洋还是在大陆,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就可以形成石油。所以他开始了对华北平原彻底的勘测和排除工作,大胆实施我国石油开采重心东移的战略,为我国东部大庆油田的开采开通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极大激励了我国奋战在石油开采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在李四光理论的支持下,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量充足的油田,让人们感受到收获黑色金子后的喜悦之情。李四光凭借精湛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实践,让我国拜托了贫油的帽子。
1960年,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大庆加入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呈现在王进喜面前: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让石油工人成为那个年代最受尊敬的人物。是他们,让中国把“贫油国”的帽子甩进太平洋。
❺ 什么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