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代诗《父亲的帽子》
导语: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现代诗《父亲的帽子》,供大家参考学习。
父亲站在家门前的银桦树下
冲我挥手
树冠巨大的浓荫
就要下起一场绿雨
从古老的安宁河谷中
吹来一阵风
母亲和我眨了眨眼
睁开眼睛的时候
父亲已挑选好各种帽子
渔夫帽、礼帽、太阳帽
不同盈缺的月亮
从他头顶升起落下
夜色将他的眸子
渐渐包裹,看不分明
父亲就这样戴着帽子
穿行于大街小巷
身影变得越来越小
仿佛走进了帽子
空心的深处
门前的树冠不再落雨
也不常有鸟从雨中飞出
有一天风突然掀走了
父亲的帽子
醒目的银发在空中
跃动翻飞
那一瞬,仿佛新生的父亲
重返人间
点评 :
在一首诗的写作过程中,第一时间进入诗人心中的元素会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一种情绪?或者一个形象?经过感受与体验的加深而沉淀在记忆之中,发酵后不期然来到的这些元素,既可能是触发一首诗的诱因,也可以成为理解与阐释一首诗的“诗眼”,还会是联系诗人总体写作的主题与技艺特征的密码。
《父亲的帽子》一诗中,“帽子”即是那个触发诗歌情绪到来的意象。当然,它之于诗人的意义或许是独特的、个人性的,虽然从诗歌接受角度看,读者希望读到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情感意义的“帽子”。诗歌写作就是将这种独特性、个人性与人的共通情感与价值建立关系的过程。可以说,建立关系的方式(或诗歌技艺)有多种,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由“父亲的帽子”构想出的情境世界介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第一节带有极强画面感的场景,仿佛记忆中的'一场告别,树冠和父亲的帽子,促成了现实与超现实的关联。树有冠,人戴帽,到底是人在树下,还是人即树?这种混淆与模糊感正是诗意的发端。诗中虽有母亲和我的出场,但父亲却始终处在我们(母亲与我)的视角中,他是被我们看着的,换言之,他是离去的,被我们回忆起的。
帽子,联系着戴过它的那个人,在这首诗中,似乎这也不是一顶具体的帽子,而仅作为与父亲相关的那个唤起诗人记忆的词语。因此,各种各样的帽子出现了,帽子起舞,帽子将人戴进它“空心的深处”。“空心的深处”正是诗人将逝者安放的所在——不灭的记忆,诗人随时可以调取它。于是,整首诗仿佛充满动感的回忆,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父亲的形象。作为一首怀人之作,此诗为我们营造了一幅超现实画面,宁静又含蓄、深邃而生动。
㈡ 诗名里带帽字的诗词有哪些
你好!诗名里带帽字的诗词有:
《答友人赠乌纱帽》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咏白油帽送客》钱起
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
已沐脂膏惠,宁辞雨露频。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
《感旧纱帽(帽即故李侍郎所赠)》白居易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令狐楚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