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知这是什么鱼
如图 , 应为 淡水蓝鲨、虎头鲨 学名:
巨鲶科 Pangasiidae 无齿【鱼芒】属 Pangasianodon 热带鱼类
下图为 低眼无齿【鱼芒】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
未成年的鱼,背部有灰褐色向下至腹侧逐渐变成闪亮的银色,鳞片错落有致,三角形的背鳍上有一面凹陷。成鱼的背鳍为黑色,背鳍基部为红色,腹鳍和臀鳍为鲜艳的橘红色。色彩较为单调的尾鳍,上下缘为黑色。体长可达35厘米。
② 来看看各位大神知不知道这个是什么鱼。
这个是鳎科中常见的舌鳎,我们老家那边叫插板鱼。
也可以叫比目鱼。
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约600种卵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又叫獭目鱼、塔么鱼。见于热带到寒带水域,多为海产,生活于沿大陆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则进入或永久生活于淡水。肉食性,底栖,静止时一侧伏卧,部分身体经常埋在泥沙中。有些能随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体色。比目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两眼完全在头的一侧;另一特征为体色,有眼的一侧(静止时的上面)有颜色,但下面无眼的一侧为白色。其他特征为沿背腹缘分别具长形的背、臀鳍。鲽科(Pleuronectidae)100种,一般两眼位于右侧。鮃科(Bothidae)约200种,两眼均在身体左侧。其他主要科有鳎科(Soleidae)和舌鳎科(Cynoglossidae)。比目鱼的体型各异,小型种仅长约10公分(4吋),而最大的大西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可长达2公尺(7呎),重325公斤(720磅)。许多种类如大比目鱼和大菱鮃,全是名贵的食用鱼。
比目鱼(flatfish)---“变色龙”,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它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有鲆科、鲽科、鳎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
比目鱼又叫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睡眠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的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是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黄海、渤海的渔民们用海底曳网捕捞牙鲆。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
比目鱼分类
比目鱼又叫鲽鱼、板鱼、偏口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的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是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黄海、渤海的渔民们用海底曳网捕捞牙鲆。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
鱼类学家告诉我们,比目鱼这种奇异形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两边的,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比目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动时不像其它鱼类那样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侧着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体上覆盖上一层砂子,只露出两只眼睛以等待猎物、躲避捕食。这样一来,两只眼睛在一侧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当然这也是动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古时记载
其实古人对比目鱼的认识是有误的。《尔雅·释地》中说:“东方有比目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吴都赋》中又说:“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注曰:“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半也。俗云:越王鲙鱼未尽,因而以其半弃于水中为鱼,遂无其一面,故曰王余也。”)古人之所以称其为“比目鱼”就是因其“状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故称比目鱼。”前面已经说了,比目鱼确实是一侧有眼,一侧无眼的怪鱼,但并非只有一只眼,而是两只眼贴近在一边,说它“两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错特错了,两条鱼怎么能够合拢到一起呢?不同类的比目鱼的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鲆科的两眼长在左侧,鲽科和鳎科的两眼却长在右侧。
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古人留下了许多吟颂比目鱼的佳句:“凤凰双栖鱼比目”、“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描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剧本,其名就叫《比目鱼》。
③ 鱼儿印花旗袍长款
印花图案是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元素之一,色彩缤纷的印花连衣裙,灿烂的花朵仿佛还带着阵阵芬芳,加一件宽松的防晒衣长款,既防晒又美丽。 修身长款+吊带背心+牛仔热裤 修身的吊带背心与牛仔热裤,可以完美地勾勒出女性凹凸有致的身材,绝对地性感...1175
④ 请问大家谁知道这是什么鱼
叉尾斗鱼
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 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斗,是著名的观赏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详见:http://ke..com/link?url=_PVSt0Usz-_WIoRi_Nd--RkqLuKOT9qq-rNik0pfh5Og
⑤ 这是什么鱼知道的告诉下,谢谢。
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 1846),大眼鲷科大眼鲷属的一种鱼类。又称大目鱼,大目莲,潮汕地区俗称红目鲢。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侧线完全;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背鳍鳍条部与臀鳍同型;胸鳍短小,腹鳍长大,鳍膜间有黑色斑点;尾鳍上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
⑥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鱼啊
这是斑点叉尾鮰。别名沟鲶 钳鱼。
斑点叉尾鮰(学名:Ietalurus Punetaus)是鮰科、鮰科鱼类。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最长,鼻须最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侧线完全,体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色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背鳍1个,基底短,鳍棘1根,其后缘呈锯齿状,鳍条6-7根;胸鳍有1根锯齿状硬棘和8-9根鳍条;腹鳍于腹位,鳍条8-9根;臀鳍基部较长,鳍条24-29根;尾鳍分叉深;背鳍后有一脂鳍。
原产于北美洲大陆,从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斑点叉尾蛔为温水性鱼类,栖息于河流、水库、溪流、回水、沼泽和牛轭湖等水域底层。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着鱼体的长大,游泳能力增强,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冬天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而且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主要以底栖动物、小鱼、虾、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为食。
⑦ 请问有没有大神知道这是什么鱼
如图 , 是否快生了不知 黑尾月光鱼 属卵胎生热带鱼类 学名
热带鱼中一个重要品种,它和孔雀鱼一样小巧玲珑,五光十色,惹人喜爱。月光鱼体长鱼体长4~6厘米,它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它的特点是能与剑尾鱼类杂交,繁殖出新的品种。喜欢慢流的水,比如运河、池塘或温暖的泉水。它是一种杂食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小的节肢动物、昆虫和蠕虫。
⑧ 谁知道这是什么鱼
鲈鱼 听语音
中文里共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本词条着重介绍其中的第一种海鲈鱼(日本真鲈、花鲈),另外三种鲈鱼将在词条最后加以介绍、区分,以免混淆。
日本真鲈,商品名为海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鲈鲛,地方名有寨花、鲈板、四肋鱼,等等。
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河口,亦可上溯江河淡水区。
国内以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产量较多,为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中文学名
日本真鲈
拉丁学名
Lateolabrax japonicus
别称
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七星鲈
二名法
Lateolabrax japonicus
界
动物界
外形特征 听语音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4张
海鲈鱼 外形特征 各个鳍和背上黑斑点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⑨ 头上两根毛,身穿花旗袍,整天不劳动,只知乐逍遥
一位老头背袋豆,一头走,一头漏 (打一动物) 谜底:羊 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打一动物) 谜底:狗 嘴尖尖,尾巴长,我到南园去偷粮,家里抛下儿和女,不知回乡不回乡(打一动物)谜底:老鼠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打三种动物) 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虫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谜底: 公鸡 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打一动物)谜底:鱼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 大姐长的真漂亮, 身穿桔红花衣裳. 七颗黑星上面镶, 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 百花园里忙又忙. 后腿携带“花粉筐”, 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 腰儿细来腿儿长. 飞到田间捉害虫, 尾巴毒针塞刀枪. (打三益虫) 谜底: 瓢虫、蜜蜂、黄蜂 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打一动物)谜底:龟 一物长来真奇怪,肚皮下面长口袋,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打一动物)谜底 :袋鼠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 谜底: 大象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谜底 :螃蟹
⑩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鱼的吗
如图 不宜分辨 , 可能是 骨唇黄河鱼、鳇精 不一定对 学名
仅分布于青海省龙羊峡以上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白河、黑河。适应于高原海拔3000~4300米的宽谷河段和湖泊中。喜在河流干支流清冷水域的缓流区的上层水体中活动,也能进入附属水体静水环境中生活。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硅藻等为食。于5月份繁殖。个体不大,体长一般为15~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