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乌鲁木齐到兰州的高铁几个小时能到
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进入正式运营也快了。大约需要9个小时
摘自网络”兰新高速铁路“
根据规划,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列车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250公里,从甘肃省会兰州前往青海省会西宁、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运行时间缩短将近一半,分别需要约1个半小时和9个小时,三省区人民将过上朝发夕至的“高铁生活”。
2014年11月23日,兰新高铁兰州铁路局管内动车开行方案正式确定。为迎接即将开行的动车,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高铁车队的乘务员在经过培训后也首次身着高铁制服亮相,展示风采。据介绍,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后,兰州铁路局将开行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d2703/4次、兰州西至西宁d2731/2次、d2733/4次、d2735/6次以及兰州西至嘉峪关d2741/2次、d2743/4次、d2745/6次等7对高铁动车,标志着甘肃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目前,兰新高铁西宁站各项工程收尾,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底启用投入运营。
12月25日,兰新高铁第二双线路将会全线通车。这条全长1776公里,国内最长的高铁,将乌鲁木齐向东出疆的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至兰州的时间缩短一半。至此,甘肃、青海、新疆正式被纳入我国“高铁版图”,从此和北京的8小时生活圈相连接。
B. 派出所的民警一定要穿制服上班还是可以穿便装的
派出所的民警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穿制服上班,是由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穿便装。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第三条除规定情形外,公安民警在工作时间应当着装。
第六条公安民警在工作时间,通常着执勤服;参加训练时,通常着作训服;参加授衔仪式、宣誓、阅警、重大会议、外事等活动时,除主管(主办)单位另有规定外,着常服。
关于穿便装的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第四条公安民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着装:
(一)执行特殊侦查、警卫等任务或者从事秘密工作不宜着装的;
(二)工作时间非因公外出的;
(三)女性公安民警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
(四)其他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
C. 新疆建设者的故事
1、彭加木
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2、曾继富
当年进入新疆的部队一共有10万人,加上新疆的起义部队7万多,民族军2万人,号称20万大军。新疆经济当时还很落后,大多是沙漠戈壁地区,粮食产量很低。要保证20万驻疆部队的粮食供应,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1950年1月,王震将军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任何人不得例外。19.3万人必须抽出11万人到开垦生产第一线去,除剿匪的、执勤的,全部参加劳动。头一年任务是开荒60万亩,结果呢,完成了80多万亩,超了40%。”
到了1952年,开荒的面积就扩大到了162万亩,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粮食9500多万公斤,不仅粮油肉全部自给,而且还能向国家上交。
3、贺劲南
新疆和平解放以后,贺劲南同志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二军五师十三团政委兼库车县委书记,二军五师副政委兼库车、沙雅、新和三县中心县委书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党委第二书记、政委,中共阿克苏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政委,中共阿克苏地委第一书记,自治区商业厅党委书记兼厅长等职务。
他在南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地方人民政权、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为阿克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加强商业管理,促进和推动了自治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4、陈长青
陈长青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水稻育种专家,他在每平方厘米被蚊子占领的水稻田里日夜不停地耕耘,只为一个朴实的愿望:产出适合在新疆种植的好大米,让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顿顿吃上饱饭。
5、邢睿
邢睿是一位来自西安的动物保护志愿者,作为“荒野新疆”的创始人,他一直致力于新疆濒危野生动物的调查和保护,近年来在野外雪豹生态调查和保护上卓有成效。
D. 新疆建设的小故事
一、粟家二兄弟
四年没回家,在终南山下,有一对“党员二兄弟”一直奋战在“第一隧”一线。哥哥粟政荣,35岁,退伍军人,依维克汽车司机;弟弟粟政洪31岁,也退伍军人,管道工。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大家亲切地称他们“党员二兄弟”。
中铁一局五公司家属院在宝鸡。“党员二兄弟”的父母亲都在宝鸡。哥哥上了工地,妻子和女儿都留在了宝鸡。
终南山离宝鸡不是很远,虽然开车,粟政荣与妻子和女儿平均3个月才能见上一次面,每次见面相聚的时间也仅仅是一个夜晚,都是借回宝鸡给单位办事在家里小住一个晚上。兄弟俩4个春节都是在工地度过。
最令记者震撼的是,弟弟粟政洪,2002年6月在儿子满月时,妻子带着孩子到南方打工,直至2006年6月时,他们一家人才首次团聚。
4年中,政洪每天给妻子打一次电话,夫妻俩靠电话维系感情。4年中,政洪每天给儿子打一次电话,给儿子说说话,最让政洪难受的是,儿子有很多次在电话里叫爸爸请假,爸爸不答应儿子,儿子不理爸爸。
4年后再见儿子,头一天,儿子面对这个陌生的爸爸,一声“爸爸”也叫不出口。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政洪的窗头有一个卡通娃娃形象的闹钟,采访中他始终抚摸着这个“娃娃”。哥哥说,这是弟弟特意请人进城给买的,在妻子与儿子离开工地以后。
哥哥说,隧道通车后,他最想说的话是:媳妇,老公回来了!妈妈,儿子回来了!女儿,爸爸回来了!
二、难圆婚礼梦
从秦岭1号铁路隧道建设,到“天下公路第一隧”建设,中铁一局在终南山下驻守了14年。14年中,许多职工为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一再推迟婚期。在这次大会战中,就有3对新人领了结婚证,至今未能举行婚礼。
李雪峰家在农村。父母督促小伙子结婚。婚礼原本安排在2006年“五一”举行。其爱人李旭一在工地工程部工作。领导班子安排司机帮他们选购了新婚用品。但由于“五一”公司下达了“大干100天”的动员令,两人主动推迟了婚礼。
李雪峰与李旭一从恋爱到领证,至今已经3年多,小伙子至今没有见过岳父岳母的面。27岁的姑娘田晶娟原在中铁一局四公司工作。她在大学里与同学陈刚恋爱。小田和陈刚在双方父母督促下,领了结婚证,准备举行婚礼。工地天天在“抢工”,举行婚礼的日期一直定不下来。
小田的外婆急了,对小田说:“婆求你了,婆把你叫婆都行,只要你回来让乡亲们把喜酒喝了!”小田的外婆已经86岁高龄,人几次要来工地“跪求”领导准假,搞得全家人都为老人操心。
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地,还有一对有情人也领了结婚证,却一再推迟婚期。他们是工程部部长马俊峰和长安姑娘刘慧妮。
三、多少艰险路
在秦岭终南山隧道采访的4天4夜里,是记者最难忘的一次艰苦采访。秦岭山区的气温比西安城里的气温平均要低3到5度,最低时要低9度,采访中,这里到处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寒冷景象。
不小心摸到了铁家伙,手就被沾在上面。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于地热现象,隧道里平均气温在28度到38度。
中铁一局首家进入施工,在建设“第一实验段”时,洞里的气温最高时达51度。记者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极限工作温度”,恐怕只能用“火山温度”来比喻。
“第一隧”的建设者,即便是在大冬天里,也要光着身子在里面打眼放炮、装车运料而他们平均的工资仅仅1800元。记者在工地采访,受到的是“贵宾”待遇。有4点让记者难忘:这里买不到牙膏牙刷。在这里要解决方便问题得下楼穿过一个院子,下段小坡,到一个公共旱厕去解决。
有一天早上,突然“抢工”,早饭先让工人吃,到记者吃饭时,4个大男人,只剩下3个小馒头。工地的艰苦状况可想而知。记者在采访工嫂戴丽时,请她说出自己在“天下第一隧”通车后的三个心愿。戴丽说:“第一是见儿子。第二是见儿子。第三还是见儿子!”
四、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在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这项“世界级”工程的领军人物中,最年轻的指挥长才33岁,最年轻的总工程师才28岁。为了隧道早日建成,有3对领了结婚证的新人一再推迟婚礼,有位28岁职工4年没有和妻子、儿子见过一次面,有的职工12年没有逛过西安。
指挥长累得天天挂吊针, 年仅33岁就承担了“世界级”工程施工的指挥长他正躺在床上挂吊针,除了一脸的疲惫,这位被称为“少帅”的领军人物,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少帅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节假日,劳累过度,瘦了10多斤。
前期施工,隧道里供氧不足,空气污浊,司军平每天在隧道里要工作10多个小时,患上了眩晕症。每天要打一瓶吊针。所有人员每天都要在洞里奋战12小时以上,经常饭刚吃了几口,来了任务,放下饭碗就上阵。
五、
针对“一地两师”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三年来,辽宁省投入援疆资金4.5亿元改扩建学校63所,建设教学和生活用房及运动场22万平方米;选派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876人赴辽宁省挂职培训;
选派370名全国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市骨干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送教进疆”;选派108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受援地长期支教,通过“一带三”“观摩课”“公开课”“听评课”等方式传授经验,使“一地两师”2.3万余名师生从中受益。
2016年,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一中学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突破10人,托里县第二中学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
针对受援地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在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29所省属优质高校,安排落实了2215个汉语言、民语言、双语班对口支援定向招生计划,“十三五”期间又增加临床医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对口援疆招生计划60个,为“一地两师”储备了高层次实用型专业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将投入教育援疆资金4.92亿元,助推“一地两师”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E. 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铁几小时
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进入正式运营也快了。大约需要9个小时
摘自网络”兰新高速铁路“
根据规划,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列车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250公里,从甘肃省会兰州前往青海省会西宁、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运行时间缩短将近一半,分别需要约1个半小时和9个小时,三省区人民将过上朝发夕至的“高铁生活”。
2014年11月23日,兰新高铁兰州铁路局管内动车开行方案正式确定。为迎接即将开行的动车,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高铁车队的乘务员在经过培训后也首次身着高铁制服亮相,展示风采。据介绍,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后,兰州铁路局将开行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D2703/4次、兰州西至西宁D2731/2次、D2733/4次、D2735/6次以及兰州西至嘉峪关D2741/2次、D2743/4次、D2745/6次等7对高铁动车,标志着甘肃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目前,兰新高铁西宁站各项工程收尾,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底启用投入运营。
12月25日,兰新高铁第二双线路将会全线通车。这条全长1776公里,国内最长的高铁,将乌鲁木齐向东出疆的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至兰州的时间缩短一半。至此,甘肃、青海、新疆正式被纳入我国“高铁版图”,从此和北京的8小时生活圈相连接。
F. 为何高铁动车乘务员的离职率那么高
高铁乘务员的离职率是相对比较高些,毕竟她们和飞机乘务员在工资待遇上,相对也会比较低,很多人会觉得工资比较低的话,还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就会自然离职了,其次就是高铁上属于市半军事化的管理,有很多人说高铁乘务员就是吃“青春饭”,只要年龄增长之后,而且也根据劳务合同到期,很多人都是会被辞退的,就算自己不去辞职。
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是经过培训之后也比较容易上岗,相对来说工资会好拿些。不过很多人还是会考虑自身问题,比如说对于些成家立业的人来说,她们会觉得距离家庭太远了,经常会异地,身体上也是种劳累和身心疲惫,所以经常会有人两三年之后就离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