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在学校偷拿同班同学的东西,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与引导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总是让家长们感到非常的困扰,因为孩子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有可能不仅仅会导致自己陷入一种非常窘迫的局势当中,也会严重影响周围同学和朋友们的生活。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非常喜欢偷拿自己同桌的东西,家长们该怎么去引导呢?
按照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对孩子打骂并不能够将孩子引上正轨,反而还有可能会让孩子的行为变本加厉。
B. 孩子在学校偷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其实“孩子偷拿东西”这个行为,背后通常有这几种原因,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物权的划分”。
“哎呀你怎么年纪小小就偷东西……让你偷!我让你偷!”
小一点的孩子是没有“偷”这个概念的。他没有“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个意识。
家长不要一上来就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也不要去打骂他。咱们可以这样引导:
“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你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或者你可以回来告诉妈妈你喜欢什么,妈妈可以给你买。如果别人喜欢你的东西,别人也要经过你同意才能拿。比如:这个玩具车是你的,我不能不经你允许就拿走;这个包包是我的,你也要先询问我才可以拿走。”3、你们家的亲子关系可能不太好。
你们家孩子遇到事了,会主动和家长商量吗?是不是孩子每次要钱、要买东西的时候,气氛都不好?
有的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求助,甚至不敢向家长提要求。因为他每次告诉你,都会先被惩罚和责怪,或者直接被拒绝。
这样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家长和孩子不能平和地沟通,未来还会爆发更多的问题,比如欺凌、网瘾、青春期早恋……
4、孩子其实并不喜欢这样东西,但他就是故意拿,让同学找不着。
一个孩子干嘛非得让别的同学不愉快呀?他可能是在嫉妒、报复、捉弄这个人。
那么家长就要了解他和同学间到底出了什么事,然后引导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
5、你们家的孩子“太”懂事、太压抑自己了。
从小“懂事听话”、从不开口给家里“添麻烦”、一直生活节俭的孩子也会偷钱。
因为这样的孩子太紧绷、太压抑了,从小按照家长的要求走,“成熟”得一点都不像个孩子。他的压力没有地方可以释放。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是时候和孩子来一次彻底的谈心了。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让他放轻松一些会更好。
6、是不是没有给(或给足)孩子零花钱?
发现孩子偷东西,第一步是反思:“是不是没有给(或给足)孩子零花钱?”
其实从孩子5岁起,就要适当地给他零花钱了。真的不要觉得孩子会乱花钱,现在不给他钱、不让他学会金钱管理,以后他怎么懂得“把钱花在对的地方”呢?
第二步:再是对孩子旁敲侧击,比如你对他说,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他偷拿了钱,导致了XXX的后果。然后让他自己列数“偷东西”的后果。
第三步,明确告诉孩子: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允许才可以拿。
C. 在学校里老偷偷拿同学的东西,作为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作为家长,我认为:不管孩子出于任何逻辑都不能淡化此时。应该非常严肃的处理该问题。
对于这种原因。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惩罚,但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让其他的学生知道他受了惩罚。惩罚这个孩子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还要特别说明:我们惩罚的是你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你永远都是一个好孩子!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家长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他怕别人超过自己而故意搞破坏等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和老师都不要逼他承认偷东西,最多是说他不小心拿错了别人的东西。小孩子都有叛逆心理,你越是让他承认,他可能越不承认。再说小学生已经有了面子观念,这时,一定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D. 儿子拿别人校服穿,怎么教育才好呢
也许你儿子说的是真的,给他点信任。
听你的描述,你的儿子应该也不大吧。我觉得你不要把事情想的太严重了,小孩子有时候就是闹着玩,并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反而大人想的太多了。
E. 青春期男生偷了女同学衣服回来,这是病吗,该怎样教育
首先问下你的孩子几岁? 这是正常现象 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还没有达到恋物癖的评判标准 据调查 74%以上的青春期男孩都有过类似的行为或倾向,而剩下的26%中有14%在日后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性冷淡 男孩在青春期懵懵懂懂 想与异性交往却不
敢交往过度 因此往往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关注一下你的孩子 多和他谈心 委婉地问他是否有这种行为 如果他否认 说明他对此有难言之隐或羞耻之心 教育他这不是高尚的行为 如果承认 则让他把偷来的衣服自己处理掉
或者当做不知道 悄悄地处理掉衣服 孩子自己也会明白的。 总之不要过分打压 不然会导致孩子心不在焉 上课时挂念此事 影响学习 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F. 儿子竟然偷拿同学的东西,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必须教育,让他明白错误
但是不建议公开认错,可以叫他偷偷放回去
保证以后不要再做了
G. 孩子偷拿同学东西怎么办
才一年级的孩子就出现了几次拿同学牛奶喝的不良行为,家长是需要重视起来,并且需要马上去处理和解决好孩子的这个不良行为了。同样作为家长,我认为需要从下面3个方面去解决孩子的这个问题。
第一:要认识到孩子出现该行为的原因
只有知道了孩子出现该行为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年龄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孩子的思想还没有完善,还没有完善的意识到不问即拿就是偷的道理。所以,家长比较发愁。但是“偷”拿其他同学的牛奶肯定是不对的。
第二: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孩子承认错误的行为
注意“偷”这个词。我曾经也做过教师,孩子对一些不好的词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坏”首“偷”“乱”等词语。所以,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偷”的罪名。否则,孩子会觉得父母对他不好,同学对他不好,老师也对他不好。可以这么跟孩子说: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同学的牛奶喝了,人家没有喝多着急呀。如果是你的牛奶被同学喝了,你没有喝你也会很着急的呀?父母应该用一些温和或者反问的语气来询问孩子,这样是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和承认自己错误的行为的。
第三,引导孩子勇敢的、真诚的道歉,改正错误
在家长的询问和开导下,孩子慢慢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家长要趁热打铁,继续开到孩子勇敢地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是一年级,孩子可能不好意思自己去跟同学承认错误,所以,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当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在同学的面前教导孩子诚心诚意的道歉,可以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牛奶喝,我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我以后不会再拿你的牛奶喝了。因为都是小学生,相信他们都不会记仇,反而可能会增进彼此的友谊。
总而言之,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需要让孩子亲自去承认错误,而不是家长代替承认错误。因为孩子不懂得承担责任,他们是永远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只有让他们真正内心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他们才会慢慢改正过来。
H. 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应怎么办
应该说,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又发现,即使生活条件很好的家庭,也时常会出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
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另一是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么刺激和神秘呀。偷东西的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清楚偷窃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光是没完没了的责备,要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
父母应随时随地地教育孩子有关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惟有如此,社会每个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斥责或处罚,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往后的人生被烙上烙印,一定要加以注意。这比找到钱更为重要。
常常听到父母的求助:
通常的回答是:
家里不要放太多的钱,要把钱收好,想办法不要让孩子拿到。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让孩子不会想做坏事的处境。另外一点是不要去找犯人。
应该怎么做呢?举例来说,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短少了,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妈妈很担心。那么,偷钱的孩子就会知道妈妈已经发现了。接着,因为孩子的个性之故,可能会有如下的两种不同的反应:其一是偷偷把钱放回去;另一是对母亲不严厉的态度感到放心,不肯还钱,甚至继续再偷。对待不同的反应,母亲的态度也必须不同。
如果还钱了,就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其实是我算错了,对不起。用很高明的手法假装自己被骗。假如又偷钱,就说:糟糕,钱又少了。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下次钱再少,我要去叫警察了,你们说好不好?这是不再原谅的信号。但是,事先要把情况告诉社区警察,然后请他一起回到家里假装调查,并故意在孩子面前说:下次再掉钱,就派很多人来,请马上联格。
大致如此施行之后,孩子就不再敢偷钱了。这些动作,对一个母亲而言,应该不是难事。绝对不要对孩子指名怀疑,或是当检查官找出犯人。只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已经发觉钱不见的事实,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就够了。
I.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怎么办
首先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千万不要说孩子偷东西,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顽皮,他们只是对这个东西喜欢,而自己又没有,他们想要把它占用了。而家长给他们冠上偷的罪名,他们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温和地对他们说: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小孩的玩具了,人家找不到得多着急呀,要是你的玩具丢了,你找不到你会不会着急呀?父母或者老师应该用一些温和或者反问的语气来询问孩子,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去询问他们,这样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反而下回还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家长的一点点开导下,孩子慢慢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父母就要继续开导他们去承认错误,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去承认错误,所以父母一定要陪伴他们一起去,到了同学家里要教导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东西,请你原谅我吧。一般小孩之间是不会记仇的,双方发生这样的事情反而会让双方之间的感情加深。
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让孩子亲自去承认错误,而不是家长代替承认错误,因为孩子不懂得承担责任,他们是永远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只有让他们真正内心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他们才会慢慢改正过来。
J. 儿子拿别人校服穿,怎么教育才好呢
摘要 孩子之所以“拿”,是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