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薛城区实验小学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对师生的素质与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学校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时刻受到学校核心理念文化的影响。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在汲取了丰富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自强不息”的核心理念。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即自然万物)在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君子因此起而仿效,奋发自强,永不停步。
在哲学本体论意义上,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源于天地,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自强不息首先是指天道运行的规律,即刚健有力、永不停息,这是中华先民的宇宙观。其次是指古人从对宇宙的觉悟中引申出来的做人、做事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即君子处世应像自然一样,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就是从中悟出的人生哲学。
在哲学价值论层面上,自强不息是人追求的境界。首先,刚健进取的精神体现在个体上,就会使个体人格变得高大、完美、刚强,成为宇宙法则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而“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易传·系辞》),显示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文圣”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的“科圣”张衡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梁启超曰:“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人之生世,犹舟之航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论君子》)这些圣人先贤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种精神并加以践行,这些崇高完美的个体人格共同构筑了光耀世界的中华民族之魂。其次,刚健进取的精神体现在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上,就会具有更加深远的社会意义。一个国家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个社会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个民族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断进取、绵延万代!自强不息,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自强不息,是巍巍中华永远屹立的精神支柱!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说,自强不息是处世行事、不断成功的基本准则和有效方法。将自强不息的价值理念推展开来,则表现为经天纬地、治国安邦、建功立业、个体自强自立等方面。只有“刚健”的价值理念与积极进取的精神相融合,使自身蕴涵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展现,进而转化为价值创造,才能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代中国人,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及其和谐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枣庄市薛城区这块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土地,有着许多自强不息的典范。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匡衡凿壁偷光,无一不表现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像火炬一样照亮了我们后人前进的道路。将“自强不息”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是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对枣庄历史文化和先民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建校二十余载,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致力于追寻教育理想,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跻身齐鲁名校行列。这辉煌的发展历程正是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自强不息,是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B. 薛城区实验小学的校风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领导作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
校风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是学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强不息”,是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敢为人先”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敢”即果敢、勇敢、敢想、敢做;“先”即先导、先锋、先进、先河,不能为先者,面临的将永远是落后。敢为人先,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就是敢领潮流之先,敢为时代之先;就是有胆识,占先机,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就是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敢为人先,是一种气势、一种风骨、一种品格。
“自强不息”是立足现实、积极进取,“敢为人先”是着眼未来、敢于创新;自强不息是敢为人先的思想基础,敢为人先是自强不息的表现和延伸;自强不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展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为人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险、敢于突破的思想作风。“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于平淡中透出哲理,于简约中隐见深邃,是远见和胆识的结合,是智慧和行动的辩证统一。
我们的学校管理层没有这种作风,学校就会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我们的教师教学没有这种作风,教学就会墨守成规,没有新意;我们的学生学习没有这种作风,学生就不具备参与未来世界竞争的能力。建校二十余载,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一项项荣誉的获得,一个个台阶的攀升,由一个区县名校逐步成长、成熟为一个地市名校、省级名校的过程,正是历代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敢想敢做、步步领先的过程。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是学校成长经验的总结,是学校作风的升华,是学校思维与行动的方向。
C. 薛城区实验小学的学风
【笃学好问,慎思力行】 学风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
在一定程度上,学风是教风的折射,教风是学风的写照,学风又是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缩影,由此可见学生学习风气的重要性。 儒学著作《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是指为学要广泛的猎取知识,也意味着博大和兼容并包,这是第一阶段;“审问”是为学的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分析,否则所学就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实践所学,做到“知行合一”。以“笃学好问,慎思力行”为学风,并非只取“博学、审问、慎思和笃行”之意,而是包括“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进而“笃行”的统一和互动的过程。
笃学好问:“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旨在倡导“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风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勤思好问、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学态度的良好开端。
慎思力行:“慎”,即慎重、认真、深思熟虑之意,强调为学者要慎思、明辨。《论语·为政》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中庸》云:“力行近乎仁”。杨雄《法言·修身》曰“君子强学而力行”。“力行”就是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努力去做,与校训相呼应,强调为学者要注重实践。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知识才能变得丰满而深刻。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会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笃学好问,慎思力行”强调“知行统一”。“无烛而勤学”的西汉思想家匡衡、“始以木为车”的造车鼻祖奚仲、“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制作”的墨子等枣庄历史先贤无一不是“知行统一”的典范。把“笃学好问,慎思力行”作为学风,体现了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对优良学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D. 薛城实验小学校服身高121厘米女童订多大号
建议订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