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跟康熙捉住鳌拜的那些少年,后来都什么下场呢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依靠着一群只有十多岁的布库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鳌拜”,从而将权力彻底收归到自己手中,并就此开创了一代王朝盛世。
康熙当皇帝时才8岁,所以只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帮康熙辅政。但是几年以后,鳌拜逐渐成为4位大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其他三人不是老了就是惧怕他。
而且鳌拜掌握着朝中一切大权,并不把康熙当作皇帝看待。年少的康熙看到鳌拜势力大、党羽众多,武功高强,因此奈何他不得。
5,黄昌顺:汉人,是康熙的亲信黄锡衮与小妾所生。抓捕鳌拜时,他15岁。后来被康熙封为刑部郎中。但他从小被父亲宠爱,不通人情世故,在刑部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只好调他到户部,在此期间捞了不少钱。最终退休回乡当员外,活到了73岁。
结局都还不错!
⑵ 为什么康熙制服了鳌拜之后,晚年又要为他平反
清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朝代,康熙执政时,鳌拜已是军功显著的三朝元老,从皇太极在位时,鳌拜就已经领着军队南征北伐,功勋显著。
这时的鳌拜在朝中权力已经极大,在高度集权的清朝,这已经是很危险了,功高震主已是大忌,如果鳌拜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好好当康熙的臣子,就不会有康熙制服鳌拜这一出。
所以康熙为鳌拜平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意识到自己早年做错事了,而且鳌拜的功劳还不是一星半点儿,终于在晚年时承认改正。
⑶ 康熙准备将鳌拜处死,但鳌拜脱下官服后,康熙说了什么
他就说了“饶你一命”这几个字。鳌拜拥有一身非常出众的骑射本领,很早便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在这个过程中鳌拜也是凭借出色的能力以及过人的胆识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也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后来皇太极成功率领军队入驻中原并建立清朝,鳌拜作为他的得力干将自然也是被给予重要职位。
康熙一开始确实想要将鳌拜除之而后快,但是最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改变主意的事情就是鳌拜在他面前脱下了官服,康熙帝也因此看到了鳌拜身上各种各样的伤痕。鳌拜在脱下衣服之后指着那条痕迹最深的一道伤疤说:这是当初为救皇太极而受的伤。不得不说鳌拜这“感情牌”打得非常精妙,康熙帝在看到他身上的伤疤之后确实大受感动,最后还因此赦免了他的死罪。
⑷ 鳌拜被抓后,还留下无数家眷子孙,康熙是如何对付这些人的
鳌拜的儿子被捕后在牢房去世,他的孙子是很争气的,不经没有被削去职位,反而把鳌拜家族更加的发扬光大。鳌拜的弟弟虽然当时在鳌拜被捕时沦为了阶下囚但后来也被释放了。总的来说鳌拜后世子孙的结局还算是比较好的。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他按照清朝的规定,挑选了一些满族权贵的子弟在自己身边,美名其曰是充当自己的贴身侍卫。但是侍卫们体格健壮,腰腿灵活。之后,康熙皇帝便每天和侍卫一起玩相扑游戏,练习摔跤。想让鳌拜放松警惕,事实上鳌拜确实没把康熙放在眼里。后来鳌拜来到宫里,这些少年郎们便一拥而上制服了鳌拜。但在鳌拜死后,康熙并没有对他的家人痛下杀手。
⑸ 鳌拜被囚禁的时间不长,为何会离世瓜尔佳氏鳌拜这一脉的清算程度严重吗
鳌拜在满清算是一条好汉,是满清帝国的开国功臣。他是瓜尔佳氏的后人,他的爷爷是苏完部落的首领索尔果。他的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他的叔叔是后金的开国元勋费英东。
瓜尔佳氏这一族,是满清八大姓氏之一,鳌拜作为家族杰出的继承人,在满清建国、入关等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他是跟着皇太极混的,被皇太极称之为满洲第一勇士。为了报答皇太极的恩情,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坚定不移地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反对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因此将其搁置,多尔衮死后,顺治感念鳌拜的恩情,所以将他提拔为议政大臣,从此权倾朝野。
顺治英年早逝,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由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组成的四大辅政大臣集团,走上前台。
这四个人里,资历最老的索尼,岁数太大了。苏克萨哈跟鳌拜不对付,被灭了全家,遏必隆是个墙头草不敢瞎说话,所以基本上是鳌拜一个人说了算,因此鳌拜成为了康熙的眼中钉。
这么看,康熙还挺尊老爱幼?
咱们事先说好了,康熙可没有杀鳌拜,他只是将鳌拜给囚禁了起来。结果鳌拜自己把自己搞死了,还讹上了康熙。
康熙表示很难受啊,再过多少年,这事儿也说不清楚啊,见过碰瓷儿的,没见过拿命去死磕的。那这么说康熙还挺仁慈的啊?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待瓜尔佳氏子孙后代的就知道了。
⑹ 康熙制服鳌拜之后为何没有处死他
康熙十五岁时候智擒鳌拜,至今仍被传颂。可是冒着风险把他抓住了,为什么不直接鳌拜处死呢?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处,因为当时他不敢。
第一:首先声明鳌拜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也不具备那个条件和实力。当时康熙虽小,毕竟是有为之君。大清建立都快百年了,根深蒂固。在外有众多王爷大臣忠心耿耿,在内有孝庄太后背后支持。尤其是孝庄太后,德高望重,手下能臣大将如云,谁敢不服?鳌拜虽说是权臣,不过是个高级经理。大清的实权实际掌握在孝庄手中,鳌拜就是个打工的,表面上好像呼风唤雨,其实不过是孝庄太后手中一个棋子。主人一旦不高兴,灭鳌拜分分钟的事。
第二:鳌拜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骄横跋扈,瞧不起人,尤其把康熙大帝当不懂事的小毛孩,事事越过康熙亲自出马,完全不懂政治。康熙可是大帝级的帝王,那能容忍鳌拜这样的权臣功高震主?康熙也知道鳌拜这个人无非骄横了,造反的心绝对没有。何况鳌拜是四世老臣,门生故吏满天下,如果处死鳌拜,打击面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伤了大清元气的,引起天下大乱。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终身监禁。
⑺ 康熙扳倒鳌拜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子和孩子的
鳌拜的妻子被贬为罪妇,鳌拜的儿子死于狱中,他的女儿被康熙封为郡主,并且嫁到了蒙古。鳌拜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没有谋反之心,或许这也是康熙对其家人从宽处理的原因。
鳌拜对于康熙的做法表示不服气,他为大清王朝出生入死,他身上的刀疤便是证据,如今康熙怎么可以这么对他。康熙没有立马杀死鳌拜,但鳌拜最后也在狱中去世了。康熙没有将鳌拜的家人处死,而是将其从轻发落了。鳌拜的妻子变成了罪妇,最后也无罪释放了;鳌拜的儿子不幸在狱中去世;鳌拜的女儿被封为郡主之后就远嫁他国了。
⑻ 鳌拜被整肃之后,他的后人后来生活在什么地方
说到清朝,就不得不提鳌拜。这位号称“巴图鲁”的“满洲第一勇士”,虽然曾经风光无限,最终却难逃杀身之祸。如果说鳌拜的结局是咎由自取,但在一人犯罪,九族,甚至十族都可能难逃的社会环境里,鳌拜的后人又结局如何?是否也被斩尽杀绝?
今天的“满洲第一勇士”的后人们,虽然早已融入到现代社会里,但他们仍然有着自己几百年来不变的坚守。三百年来,金家人的族谱《金氏谱书》却始终在不断延续,从先祖鳌拜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他们仍然保留着当年坦诚的性格,几乎所有人家都敞着院门,屋门也很少上锁,一直没发生过什么案件,形成了真正的是不关门,夜不闭户的民风。有一点还有意思,全族人的骨子里仍然存在着尚武的精神,从孩子起,就总要“嘿哈,嘿嘿哈哈”地练功,学点武术之类的。
不仅需要强身健体,而且一旦越到什么危险的情况,自强才是最最紧要的事情。因此金氏的族人早就不是当年贵族的皮白肉嫩,个个身材瘦削,却个个身强体健。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吧,繁华总有一天要退去,只有平凡的日子,才能永世地传承下去。
⑼ 鳌拜被抓后结局如何
康熙作为我国历史上难得的圣明皇帝,虽然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但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在他人生历程中,有着不少功劳,其中康熙擒鳌拜便是可圈可点的一个,甚至有人将其位列康熙五大功绩之一。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时,已经饱经沧桑年迈老矣的康熙回首一生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千,他想起鳌拜也曾对其有过悉心教导,也为清朝立下了无数战功。此时的鳌拜也早已去世多年,常言死者为大,再大的仇恨也随着鳌拜的死烟消云散,于是康熙便追封了鳌拜,并且赐其孙子达福为男爵,但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康熙的一些弥补而已。
比起如韩信李善长这样功高盖主的大臣,鳌拜的结局其实算是好的了,毕竟不但自己没死,在监狱当中度过了晚年,虽然痛苦,没有了自由,但好歹活着。并且其后代也没有什么大事,还能有个体面的生活
⑽ 鳌拜的权势有多大,为什么被年仅14岁的康熙制服了
鳌拜,清朝三朝元勋,年轻时,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在各大战役中,他战皮岛、夺松锦、得西充,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太极死后,鳌拜联合正黄旗的索尼等人共同对付想篡位的正白旗的多尔衮,拥立皇太极之子福临为帝,使得多尔衮煮熟的鸭子飞了,皇帝梦破灭了。顺治亲政后,对鳌拜极为尊重,让他直接参与朝政,走向权力的中心。
鳌拜当时的权势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有时就是行驶皇帝的权力,但他毕竟不是皇亲,想篡位估计没那个胆,只是依靠自己的权势作威作福罢了,康熙监禁了鳌拜,他那么多的手下,也没有谁敢出来造反,这也说明了人心向背,估计鳌拜也知道那些人靠不住,所以他也就没有反抗,束手就擒,接受康熙的惩罚。这也叫罪有应得,还叫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