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战国分六十六国分别是什么地图是什么样
令国制起自奈良时代,至明治维新实行废藩置县後再行分划,其间不断进行改划。令国制之「国」乃根据日本天武天皇(てんむてんおう)(Tenn-mu-Tenn-ou)所创之「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除在明治时新加之「北海道」外,共有六十多国。令国制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地方行政「州」来命名地方行政区,所以各国都有「州」的俗称,各国之国府则是主要街道及官道之要站。
当时六十多国分别分布於五畿七道(ごきしちどう)(Go-ki-Shichi-Dou)内
五畿(ごき)(Goki),即天皇京畿一带之五国,又称「畿内」(きない)(Kinai):
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
七道(しちどう)(Shichi-Dou)分为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南海道、西海道、山阳道及山阴道;依照日本地理及地势命名。
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Hok-kai-dou)共一国(十区):
虾夷(北海道)
东山道(とうさんどう)(Tou-san-dou)共六国:
美浓、上野、下野、飞驒、近江、信浓
东海道(とうかいどう)(Tou-kai-dou)共十五国:
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北陆道(ほくりくどう)(Hoku-riku-dou)共七国:
越後、越中、越前、佐渡、能登、加贺、若狭
山阳道(さんょうどう)(Sann-you-dou)共七国:
播磨、备前、备中、备後、安芸、周防、长门
山阴道(さんいんどう)(Sann-in-dou)共八国:
丹波、丹後、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南海道(なんかいどう)(Nann-kai-dou)共六国:
纪伊、淡路、阿波、赞岐、伊予、土佐
西海道(さいかいどう)(Sai-kai-dou)共十一国:
丰前、丰後、筑前、筑後、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萨摩、对马、壹岐
虾夷(えぞ) (Ezo):属北海道。现在之北海道地区。大和政权统治以外之地,以中国「化外之地」之概念起名,土著爱奴人之居地。鎌仓时代向北缩少,後来退至渡岛半岛及津轻半岛一带。明治二年(1869)及明治十五年(1882)前後分为渡岛(おしま)(Oshima)、後志(しりへし)(Shiriheshi)、胆振(いふり)(Ifuri)、石狩(いしかり)(Ishikari)、天盬(てしほ)(Teshiho)、北见(きたみ)(Kitami)、日高(ひたか)(Hitaka)、十胜(とかち)(Tokachi)、钏路(くしろ)(Kushiro)、根室(ねもろ)(Nemoro)及千岛(ちしま)(Chishima)十一国/区。
陆奥国(むつ)(Mutsu):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大约167万石(根据庆长年间之检地)。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革新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道之奥),意即「道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时代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出羽国(でわ)(Dewa):属东山道。俗称羽州。石高约32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形、秋田县。远征虾夷族阿倍比罗夫後开拓而成,分属道奥、越国,和铜元年(708)脱离越後国,和铜五年(712)自成一国,外加最上、置赐两郡。室町时代属关东管领管辖。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国。最後演化为山形、秋田县。
越中国(えっちゅう)(Etsu-chuu):属北陆道。石高约20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富山县。古代越国(こし, Koshi))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越前、中、後),大宝二年(702),拥越後国颈城、古志、鱼沼、蒲原四郡为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与新川县合并为石川县,明治16年再独立为富山县。
越前国(えちぜん)(Echi-zen):属北陆道。石高约50万石(庆长时)。现在福井县东北部。古代越国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越前、中、後);七世纪後期,除福井郡半部外,加入敦贺郡、丹生郡、足羽郡、大野郡、坂井郡、江沼郡、加贺郡、 羽咋郡、能登郡、凤至郡、珠洲郡十一郡构成越前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敦贺、足羽、福井县分置。
⑵ 谁能提供张标注纽芬兰渔场 北海道渔场和北海渔场位置的地图!!
北海道渔场:北纬40度,东经150度附近日本
纽芬兰渔场:北纬45度,西经60度附近加拿大
北海渔场:北纬60度以南,英吉利海峡(北纬50度)以北,0度经线附近,貌似是西欧多个国家共有(网上有人说是英国的……我觉得应该不会,那么点的海域总得给其他国家一些领海的)
秘鲁渔场:南纬20度,西经75度附近秘鲁
⑶ 日本北海道有哪些地方
根室
十胜
网走
空知
留萌
宗谷
石狩
胆振
渡岛
桧山
日高
上川
钏路
知床
稚内
室兰
苫小牧
后志
这都是有名的地方,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⑷ 日本北海道的历史
手机回答,希望采纳! 日本第二大岛。位于日本列岛最北部。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 540公里。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4万(1981)。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为扼控两峡的战略要地,日本北部边防前哨,有“日本北门锁钥”之称。北海道岛古称虾夷岛,原住阿伊努人。12世纪初,日本人开始进入。1807年,日本幕府控制全岛,设开拓使。1869年,置北海道,改现名。1886年,设北海道厅。1945年,美军进驻,1951年,结束占领,仍有千岁营地和十胜太、稚内的通信设施供美军使用。岛上主要军事基地有千岁、丘珠、函馆等。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占全岛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东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盐、夕张山地;北见、日高等山脉纵贯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勇拂平原,东有十胜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盐川、十胜川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的70%以上。主要城市有首府札幌和旭川、函馆等。交通方便,铁路线总长4140公里,沿岸可泊5000吨以上舰船的港口10余个,有渡船和青函隧道沟通本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10℃,8月18~20℃。年降水量 800~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积雪,最深达4米。夏季东南岸多海雾,冬季北岸和东岸有流冰。矿藏丰富,煤炭储量与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木材加工、造纸、钢铁工业发达。小麦、马铃薯、乳牛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日本主要农牧业基地。
北海道岛长期是所谓“虾夷”阿伊努人的领地,由于在征夷大将军的征伐下被大和族所征服,虽然后裔一直都在但是文化一直不很发达。
幕末时期,创立了官职北海道开拓使才使北海道逐步浸入了文明社会
以前『日本书纪』作为渡岛登场,与阿倍比罗夫有接触,奈良时代,平安时代与出羽国进行了交易。当时的居民,与东北地方北部的居民同被叫虾夷,两者可能为同一民族,并且可能是现在的爱努族的祖先。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札幌,根室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代替3县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
⑸ 北海道渔场在哪里
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的北海道附近的海域。这里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是世界第一大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鱼类型: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⑹ 北海道的资料
楼主,这是你要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日本四主岛中最北的岛屿。西为日本海,北为鄂霍次克海,东南为太平洋。与邻近小岛构成行政单位「道」,面积83,520平方公里(32,247平方哩),占全日本陆地面积的21%。以凉爽的气候和近期形成的山脉、火山为地理特点。曾长期被原住民虾夷人占据,日本人定居始於1869年。札幌(Sapporo)为本岛行政、工商业和旅游中心。北海道大学於1876年设立。其他重要港口城镇有函馆、小樽和室兰。经济以钢铁、木(纸)浆、乳品和渔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菜豆、燕麦、大麦和马铃薯等。岛上有日本最大煤矿储藏。1964年开始修建横跨津轻海峡以连接本州的海底隧道,已於1988年完工。人口约5,699,995(1998)。
北海道面积占日本国土约5分之1(1,121.12平方公里) ,居住着约1,839,586人,是日本最北方的岛屿。位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与其同纬度的都市有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波士顿、意大利罗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沈阳。和人口密度绸密的本州岛相比,北海道原始的自然、原野、一望无垠的土地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生活中可仔细玩味四季不同的变化。
日本第二大岛。位于日本列岛最北部。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 540公里。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4万(1981)。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俄国库页岛(萨哈林岛)相望,为扼控两峡的战略要地,日本北部边防前哨,有“日本北门锁钥”之称。北海道岛古称虾夷岛,原住阿伊努人。12世纪初,日本人开始进入。1807年,日本幕府控制全岛,设开拓使。1869年,置北海道,改现名。1886年,设北海道厅。1945年,美军进驻,1951年,结束占领,仍有千岁营地和十胜太、稚内的通信设施供美军使用。岛上主要军事基地有千岁、丘珠、函馆等。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占全岛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东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盐、夕张山地;北见、日高等山脉纵贯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勇拂平原,东有十胜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盐川、十胜川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的70%以上。主要城市有首府札幌和旭川、函馆等。交通方便,铁路线总长4140公里,沿岸可泊5000吨以上舰船的港口10余个,有渡船和青函隧道沟通本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10℃,8月18~20℃。年降水量 800~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积雪,最深达4米。夏季东南岸多海雾,冬季北岸和东岸有流冰。矿藏丰富,煤炭储量与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木材加工、造纸、钢铁工业发达。小麦、马铃薯、乳牛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日本主要农牧业基地。
⑺ 日本战国的地图,要很详细的那种
日本战国{1560年}地图如下:
公元1467年,随着应仁之乱、享德之乱(中国习惯称之为永享之乱)的爆发,战国的大幕拉开。日本当时的分为东西两大阵营,从上图中的地理形势上,我们可以看出控制东京方面的西军在形式上具有压倒性的实力,东军则完全处于劣势。不过在当时的东军中,比如武田,上杉,今川等关东大名们都在后来,成为了这个时代(战国)的风云人物。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
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战国时代(公元1467年~公元1615年)在日本历史上一个最混乱,最受欢迎的时代。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胜幡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另外两个为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将日本的战国乱世彻底打破。
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后通过拥护足利义昭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⑻ 北海道在哪
如果是地理上的,那就在日本呐
北海道的地址 ——N42 E141,地图上的大概位置你随便找个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就看到在哪了~~~
要是大航海时代刷级的话,不用特地跑到那里去,在杭州或大阪就可以练的很好。
⑼ 日本的县分为哪些,最好有地图
日本的行政区划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
其中北海道还有分道北、道央、道南、道东、带广几个“支厅”(类似于县但是比县要小,因为北海道的行政级别和县是一样的)
习惯上
还将日本的地域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甲信越、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这么几块地方
所以就有
东北地区:青森県、秋田県、岩手県、山形県、宫城県、福岛県
关东地区:神奈川県、千叶県、崎玉県、茨城県、群马県、栃木県
甲信越地区:山梨県、新潟県、长野県
东海地区:爱知県、岐阜県、三重県、静冈県
北陆地区:富山県、石川県、福井県
关西地区:兵库県、滋贺県、奈良県、和歌山県
中国地区:冈山県、広岛県、鸟取県、岛根県、山口県
四国地区:香川県、徳岛県、高知県、爱媛県
九州地区:福冈県、佐贺県、大分県、长崎県、熊本県、宫崎県、鹿児岛県和冲縄県
⑽ 日本东京地图
东京地图:
(10)北海道制服地图扩展阅读:
用以界定对于东京的各种称呼所指涉的范围:
1、东京都心:东京都中心区域包含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新宿区、涩谷区等五区,其中前三者是传统中最为核心的区域。
2、旧东京15区:包含传统东京市23区当中的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文京区、台东区全区与新宿区、墨田区、江东区局部区域,是1889年东京市最初成立时的管辖范围。
3、东京都区部:俗称东京23区,相当于过去东京市(存续于1889年-1943年间)辖下的35区,也是一般“东京”所指之范围。另俗称为都内。
4、东京都:区域范围与过去的“东京府”相同,但在地方自治体系上则不同。
5、东京圈: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的区域。
6、首都圈:除了东京都之外再加上千叶、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马、栃木、山梨等县(日本“八大区域”划分中的“关东地方”则排除山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