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我设计的一件校服 600字
我,是21世纪鼎鼎大名的服装设计师。我重新设计校服的原因是许多小学生向我苦诉:校服穿在身上,一出汗,刺刺的,浑身难受。夏天不透气闷死了,冬天不保暖,冷死人!种种原因,所以,我必须重新设计校服。
我设计的校服,可以根据我们的心情来变化色彩;当你伤心和高兴时校服会变色,为什么呢?原因是:你伤心时,校服的色彩可以舒缓你的心情;当你高兴时调出红色令你更加开心。当你生气时,校服会变成蓝色,为什么呢?人人知道水,克火。你生气火焰会冒出来,大海是蓝色,那蓝色就代表水,水灭了火不就消气了吗?
校服的面料是用国家级竹纤维面料制成的,穿着十分舒适。
我设计的校服还可以称为冬暖夏凉衣呢!聚热慢,散热也慢。整个夏天凉爽无比!等夏天过了,夏天的热又储存在校服上,整个寒冬就不会成“游泳圈”了!
我设计的校服还刀枪不入。如果你遇强盗,强盗无论用怎么尖锐的武器都戳不穿校服,还可以在强盗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具体位置和歹徒的外貌告诉警察。
我设计的校服,你们喜欢吗?
2. 如何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作文
在学校校服上乱涂乱画。是一种对学校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制止 这种乱纪行为。
3. 最美的校服 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许多美好回忆。而我所最珍惜的,是那蓝白相间的校服。
刚刚踏进小学校门时,当我第一次亲手触摸到那校服,便迫不及待的想穿上校服,时至今日,那种兴奋与归属感还能涌上心头。
纯白色的校服上间隔交错着如天空般的淡蓝,如同我们孩童般的心灵,那样纯洁美丽。这蓝白校服陪我度过了我所有的童年时光。现在的我即将告别小学迈进初中,褪去稚嫩。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感谢那校服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欢欣。或许未来我还会拥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校服,但这件校服确是真真切切、永永远远珍藏在我心中。
4. 校服为话题作文400字数
校服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校园里一身身亮丽的校服,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做为校服的主人,同学们对身上的校服的关心程度、评价如何?在新校服的设计上,同学们都希望怎样改进,使校服穿在身上更加有朝气?带着这几个问题,我采访了部分同学。
对校服的评价如何呢?吴轩同学抢先回答道:“穿上我们的校服,感觉做为一名逸仙小学同学,很自豪,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储晓说:“穿上校服全校同学站在一起很整齐、统一,更加体现出少年风采。”申玢玢同学思考一阵后说:“现在的校服有种壮壮的感觉,设计也周到,分两层,看起来也很精神。”但也不是所有同学对现在的校服都满意,项宇锟就提出了一点建议:“如果裤子再保暖一些就更好了!”
“那大家希望新春秋季校服该怎样设计呢?”提到这个问题,大家的兴致就更高了。“女生校服颜色应该鲜艳一点。”朱倩说。卢方彦紧跟着道:“男生要有一条腰带。”“男生有腰带,女生也要有裙带。”申玢玢不甘示弱,“女生裙子颜色可以淡一点,显得更有朝气。”肖奕欣说:“秋天天气凉,能加一件外套就更好了。”同学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想法真不少!
通过这次采访,同学们对现在的校服评价还是正面的居多,说明同学们对现在的校服还是很喜欢的,不管是从设计上,颜色上,还是穿在身上的感觉,同学们都比较满意。新校服如果能按照同学们的想法再改进一下,一定更受大家欢迎。
5. 作文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1.(2013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 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014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两道作文题,从整体上来看材料的内容的实质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的讨论,2013年高考作文题说的是面对他人的捐助几个家庭不同的表现,就是在讨论“如何面对他人的捐助”的问题(陈妙云教授认为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2014年广一模作文题写的是记者就校服涂画(不是涂鸦)采访几位学生得到的不同回答,讨论的是“校服涂画”问题。汕头一模作文题也是此类型,它讨论的是“如何阅读经典”(“阅读”是广义的阅读)的问题,作文题如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上三则作文题内容上都是中立地呈现在一个核心问题(事件)上几种不同的看法或不同做法,因此我把这类材料作文命名为“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接下来说说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和写作。
要达到“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写作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的范围”,因此问题讨论型材料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它重点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重点就是在讨论“如何面对他人的捐助”的问题,而非“捐助(慈善)”或者“如何捐助”问题,但是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6篇华师名师点评的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中有三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却是围绕“如何捐助”问题来写的,如果是“如何捐助”问题,材料中只有写到富翁怎么决定捐助的,那就是“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并没有写到“捐助的方式”因此评判讨论其“捐助方式”属于无中生有——那富翁真是冤死了,莫名其妙的成了陈光标第二,“躺着中了好多枪”!因此笔者认为那三篇作文行文虽好,但审题至少是偏题的,不过好在事后陈妙云教授有“角度有优劣之分,不要放纵学生乱选角度”的告诫。广一模作文评分细则的制定者应该是深味了陈妙云教授的告诫,把该材料作文内容的范围限定为是在讨论“校服涂画”问题,而非“校服”、“校服设计”、“校服用料”等其它问题,同样,汕头一模在评分细则上也是“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可见也是只限定在“如何阅读(接受)经典”问题上,而非其他问题上。
6. 高考语文奇葩神题和答案
争议 这个“接地气”作文贴近中学生生活?
纵观全卷,不少业内人士均指出,出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颖灵活且“接地气”,“表面上似‘奇葩’,本质依然是语文”。执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雷永东老师分析,这次广州一模的语文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从审题来看比较明确,是关于校服的涂画,贴近学生的生活。
雷永东认为,学生可以围绕校服的涂画给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学生的看法是支持还是否定,只要论据充分与合理,都是可以的。”他认为,题干给出的材料是中性的,没有引导学生要赞成或反对的倾向。
而广州一中语文科老师赖润华则分析,该材料作文不同以往,给出三个情景,但没有一个明确主题引导,由此不少学生觉得没有了立足点,暴露了审题的薄弱点。“很多考生不知道,校服只是一个切入点,真正让你议论的不是说这个校服最终怎么样。”赖润华认为,学生应该从校服上面的内容,引出个人对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看法,这样会有加分。
由此,老师们指出,一模语文的命题方向恰恰给学生们“提了个醒”:备战高考不仅仅是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留心生活,关心时事。
观点 语文教学需与时俱进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语文考卷的“个性”题目不仅频现在自主招生等选拔考试中,更有向传统考试延伸的趋势。各种网络热词入题,让学生们又爱又恨,连围观的网友都直呼“神题”又现。
“这类题目看似刁钻,其实不难拿分,它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创造的空间,以考查能力替代记忆力。”一位不愿具名的语文教研专家分析,与以往的语文考题不同,如今语文考试在命题上会更注重贴近性,将网络热词、时事热点引入试题,而非死板地照搬课本。“这应该说是摆脱应试教育的进步,也更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该专家认为,网络热词的出现是语言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越是流行,越是不能忽视,在语文教学中越要正确引导,理性研究。”另一方面,教学具有时代性,无论从语文教学到考核都应该更贴近“90后”甚至“00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只有调动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他同时强调,出题者还是要更多地从学生的知识架构和考察目的出发,不能为了凸显试卷“新颖个性”,而出现让人费解的题目,误导学生。
7. 作文校服之美600字
“啊!我成功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校服。
当你看到这种校服后,你也许会不屑一顾地说:“这种校服不是和现在的校服没有多大的区别吗?”的确,可是当你试穿后,也许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不是有句老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吗?
我研究的这种新型校服,它是采用一种新型的的面料,这种面料即能防雨,又能透气,而且又能防辐射。
这种校服不但面料新颖、色彩繁多,更重要的是它还有许多你目前无法想象的功能。不信?请你们亲自来试一试,保证给你们一个惊喜。
还是让我先介绍一下这种校服的功能后,大家再来试穿吧!
假如在你上学、放学的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如果没有雨具,同时又没有遮雨的地方,大家一定会淋得象个落汤鸡,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患上重感冒。不过,大家不要慌,我设计的这种校服,已经为大家想到了这个问题,当你遇到下雨时,你只要拉开校服的衣领的拉链,将里面的防雨帽拿出来戴上就可以了,如果雨太大,你不仅可以将帽檐从帽子里拉出,那宽大的帽檐会替你遮风挡雨。还可以将校服的下摆拉开,让它变得长一点,以免把裤腿打湿。另外,校裤的裤脚边还给你备有一双鞋套,让你临时套上防止鞋被水打湿。
8. 中学生校服的涂改现象作文800
2014年广一模的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与2013年的广东高考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均为“材料引……”题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应该说,这样的题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按理不应陌生。纵观这半年各地市的作文模拟题,此种类型的命题为数不少,如佛山一模关于“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思考,广州调研关于“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的思考,汕头一模关于“如何阅读经典”的讨论,这些题目均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
应该说,这样的命题是符合当前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在《广东高考年报.2013》中,对于2013年的作文题目,有如下的评述:“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材料的表述是简洁明晰的,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引导考查考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写作。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
以此为标准,笔者对广一模作文题稍作评析。
首先题目确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校服涂画,这个现象没有谁比学生更熟悉、真切,估计考场上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会猛地一惊,“不会吧?居然是校服涂画!”。应该说,关注社会和生活,一直是广东高考这几年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而这次广一模可谓是无缝对接,面对“校服涂画”这种现象,每一个考生都不会陌生,都有话可说。
再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字数165字(不算题目要求),语言简洁精练,阅读也没什么障碍,但是理解材料的的含义就需要考生细细琢磨了。材料围绕“校服涂画”现象提供了三个采访记录,其实也就是三个围绕“校服涂画”这个背景材料提供了三个提示角度。而提示角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提供观点,一是仅提供事件行为。直接提供观点的,只需在背景材料所限定的写作范围内任选一种或综合几种观点立意即可,而仅提供事件行为的就需要一个理解归纳的过程,考生或需要理解事件行为的实质,或需要追问导致此种事件行为的原因,要能够从事件行为里归纳出一个观点来,而这样明显是提高了作文的审题难度。而本次广一模的命题即属于后者,考生需要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而这个三个采访记录在理解上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广一模作文审题最大的难度即在此。细细分析,第一个场景(学校门口),反映的是学校(教育者)对于“校服涂画”现象的简单处理,缺乏必要的引导,只是一味的禁绝,甚至老师的不当处理某种程度上也是学生“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白色涂改液),所以,场景一反映的实质其实是“校服涂画”现象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育者)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且欠缺明智的处理。场景二(商场),反映的是学生对校服的态度,当然态度背后也反映了学生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而从场景材料的句子来看,学生对校服的态度是可以作不同理解的。一是学生喜欢校服,所以才会把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涂画在校服上,由此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服上涂画并不见得就是讨厌校服,相反有可能是喜欢的一种表现。一是学生不喜欢校服,在学生眼中看来,张靓颖的签名要比校服有价值多了,学生更重视的张靓颖的签名,这反映的是学生价值取向的问题。场景三(文具店),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是校服便宜,校服在学生眼中不值钱。而其实校服的价值不仅在于金钱,更在于校服本身所承载的一所学校的形象和文化积淀,因为一身校服其实是学校的外在形象认知。学生在校服上试笔,其实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这种漠视有可能是因为对校服的意义不甚了解而导致的。当然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特别是第一、第二两个场景的角度,就是校服代表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而在校服上涂画代表的是一种学生个性的自由表达。由此角度展开分析论述,也是可以的,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展开,都需要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个前提。
而关于套作问题,应该说,本次广一模作文完全杜绝了套作。学生平时准备的一些例文,包括大部分的素材,在本次作文中几乎毫无用处。对于“校服涂画”这个写作范围如此狭窄的问题,即使开卷考试,估计也找不到几个素材,更不用说是闭卷考试,因为关于“校服涂画”本来就没什么典型素材,那些所谓的司马迁、李白、陶渊明等等古人更无从谈起。因此,从杜绝套作的角度看,确实成功。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此狭窄的写作范围是否恰当?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在角度的多元化和限制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备考的角度看,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刻地理解这样的变化。可以说,不管是陈妙云教授,还是考试院的的说法,广东这几年一直打击套作作文,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有效杜绝套作的命题形式,而从2013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对于“慈善”这样限制性极强的范围,基本无法套作。从高考年报的论述来,也肯定了2013年作文题对于打击套作和模式化写作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对于能有效防止套作和模式化写作的“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必须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而原先建立在素材积累基础上的“论点—论据—扣题点题”的片段训练模式以本次一模作文来看,完全行不通,因为最重要的论据这一环就断链了,像“中学生社会实践”、“校服图画”这样的写作范围去哪里找典型素材?对于习惯了“论点—论据—扣题点题”这样的分析套路的考生来说,缺乏了典型素材,写作根本也就无从下笔。这样的命题对于原先的备考模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如果再不转变思想,还是以旧模式应对新变化,自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后阶段的备考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水平训练,尤其是重点训练学生对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的问题的分析思考,而时评写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途径,因为议论文最核心的能力还是对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广一模作文尽管看似令人费解,但细细分析,不管从命题类型还是主题选取,都自有一番道理,也是和目前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相吻合的。学生难写不等于作文题目不好,从考查的角度看,一道既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又能有效区分考生思维层次的作文题,其实才是一道好题目。而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是,深刻地理解变化,准确地把握趋势,有效地复习备考。
9. 高考语文作文700字扣题作文多少分
根据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要求,字数不足有两种情况:
1、完篇和单词不足,正常等级后,再扣减单词不足,每少50个单词扣除1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扣减2-3分。由于字数的多少往往与内容的细节有关,词汇的缺乏也会影响到内容。
2、残篇处理600字以上,根据内容和字数,给出26-35分,这个案例扣减更多。700字左右的结构只要不是特别不完整,一般不会被界定为不完整,扣减章作为适当的考虑因素。所以建议考生在作文时间上的不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结束,以确保作文的整体性整体结构。
高考作文字数规定
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
在高考评卷中,常常遇到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
另外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10. 以校服为话题的作文
我们的教室在 。它宽敞明亮, 张桌椅排放整齐,地上一尘不染,是我们学习的乐园。现在,就让我这个小导游来带领你们参观一下吧。
在我们教室的南、北两面墙上,共有 扇窗户,还有两扇门,这样的设计,使我们教室既通风透气,又明亮。
在正西面是一块长方形的黑板,与东面的黑板遥遥相对。西面的黑板上是许老师画的黑板报,上面内容丰富、文字清秀,我也希望这个黑板上也会有我的笔迹。黑板报上有关于节日的知识、古诗文、新学期寄语,其中我最喜欢去阅读关于节日的知识,它让我了解了各个节日的来历和关于节日的习俗。
在西北角是队角和荣誉栏,队角上是一个星星火炬的图案和同学们暑假里外出旅游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上的人物笑得是那样的灿烂、幸福。荣誉栏上是我们同学获得的奖状和优秀的作品,我希望我能多多为班级争光,让自己的荣誉多出现在这里。
在西南角有学习园地,上面是我们去焦山游玩后,有感而发制作的金秋赏桂小报,你看,上面还有我的作品呢,我要再接再励,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要争取贴到学习园地上去。
在教室的东南角,是一个大书柜,里面有三层,排放着整整齐齐的书籍,每到中午,同学们就会去书柜里挑选自己喜爱的书,让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在教室的正东面是一块大黑板,黑板上方挂着一个大钟表,“惜时”二字醒目地写在大钟的下面,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
我在这样一个舒适、积极向上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呀!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