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旗袍褶皱水袖

旗袍褶皱水袖

发布时间:2022-06-27 18:12:10

❶ 真丝绒旗袍怎么洗怎么汤熨

本篇文章:来自旗袍会商城
一、清洗
1.、织锦缎面料的旗袍不宜水洗。
2、旗袍不小心弄脏了,可以用块未湿的布铺在脏处用熨斗,熨烫一下,灰尘就会附着到布上,既清洁了旗袍又起到熨烫的作用。
3、如果选择自己手洗,洗前应全面检查衣物,标记重点污染部位,入水前先对严重污染部位
进行预处理,可根据污渍种类采用湿毛巾沾不同的洗涤液轻轻擦拭以去除或者减弱污渍,去污后可在溶解了洗涤液的水中进行短时浸泡,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
4、需要提醒的是,应使用丝绸专用洗涤剂或其他偏酸性的洗衣液,切不可使用通常的洗衣粉、肥皂等。因为常规的洗衣粉、肥皂等偏碱性,而桑蚕丝纤维不耐碱。
5、洗涤液应均匀溶解在水中后才可放入衣物。洗涤时水温应控制在30℃以下,采用轻柔手法,小心抓洗,对污染严重部位可小心揉搓,切忌大力,也可使用软毛刷顺着面料纹路轻轻刷洗。
6、洗涤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颜色鲜艳的旗袍还可在洗涤时加入少许食盐,做固色用。洗后用清水进行漂洗,一般应至少漂洗两次,直至将洗液漂清为止,最后一次漂洗可加入少许食醋,以保持旗袍的丝光。整个洗涤过程中应防止戒指、手链、指甲等刮擦衣物,引起勾丝。
7、漂净后的衣物可挤压脱水,不可大力拧绞或用机器脱水。去除多余水分后的旗袍应简单整形,然后在阴凉处平摊干燥或悬挂晾干,切不可暴露在阳光下或者烘干。干燥后的旗袍如有褶皱,可进行整烫。熨烫温度应控制在165℃?185℃之间,可采用反面干熨或者垫布熨烫,切不可直接向衣物喷雾。熨后衣物应在通风处放置,直到湿热散尽,否则易引起霉变。
8、化纤面料和棉布面料 既可选择干洗,也可水洗。一般来说污染严重或采用了提花工艺的面料最好干洗,其他产品手洗即可。采用40℃以下水温,常规洗衣粉或肥皂,揉搓洗涤,清水漂洗,拧干或机器脱水,然后悬挂晾干、中温熨烫即可。
三、熨烫
1、不同的纤维,其结构、性质不同,熨烫所需温度也不同。 温度过低,达不到热定型的目的,温度过高又会损伤纤 维,甚至使纤维熔化或炭化。
2、区分面料,有针对性熨烫。混纺可交织面料,其熨烫温 度的选择应就低不就高,即按其中耐热性最差的纤维熨 烫温度来确定。
3、应考虑质地的厚薄及色泽等因素。厚的,其熨烫温度可适当高一些;薄的,则熨烫温度低一些。易变色的熨烫 温度也应适当降低。
4.、注意熨烫的含水度。通常熨烫时要在服装上洒点水或垫上一层湿布,以利于借助水分子的润滑作用,使纤维润 湿、膨胀伸展、较快进入预定排列位置,在热的作用下 进行定型。
5、柞蚕丝服装一般不能喷水,否则易出现水渍印。
6、 维纶服装不能喷水,也不宜垫湿布熨烫,通常垫干布熨烫,因为维纶在潮湿状态下受到高温会收缩,甚至熔融。

❷ 请问藏族的舞蹈里面为什么会有水袖,或者说是藏族舞蹈中水袖的由来!

那个不是水袖 他们的服饰本来袖子就长 一个是因为民族习惯一个是民族审美 没有原因就好像旗袍 自古就这么穿 天暖和就腕上去。天冷就放下来给手保暖。只不过他们在舞蹈或者说祭祀舞蹈的时候会被甩开 从而被舞蹈演绎发展成为你看上去像水袖的这么个袖子。其实戏曲和古典舞才叫水袖

❸ 旗袍一般使用什么布料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棉布料不适合做旗袍。

(3)旗袍褶皱水袖扩展阅读 :

旗袍样式繁多。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具有适应现代生活的机能性。

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❹ 穿旗袍的基本知识

一、旗袍的长度:不论何种身材,是高是矮,最好的旗袍长度是及膝处,因为过长的旗袍显得厚重,且活动不便,而过短的旗袍则不够庄重。
二、旗袍的清洗
现在的旗袍大都为织锦、绸缎或是纯棉的面料,这些面料需要尽量避免水洗,同时清洗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用含酶的洗衣粉和碱性洗涤剂。另外如果盘扣是立体花扣的也不能水洗,不然可能会导致盘扣变形损坏,而这个是无法修复的。

❺ 古代舞姬跳舞时挥舞的绸带有名字吗

水袖: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巾舞得名于舞人的舞具——巾。它的由来可能与周代的《鞞舞》有关,《鞞舞》是手持五彩缯而舞。汉代祭祀后稷的灵星舞还用这种五彩缯作舞具。巾舞在汉代称为《公莫》,这是因为歌辞首句有 公莫 二字,它流行的地区很广,时间很长,是汉代著名的杂舞。汉画像石(砖)中,多有反映巾舞场面的。从画面上看,舞人所持的双巾有的等长,有的长短不一,舞姿热烈奔放。有乐队伴奏,以鼓为主,并有拊掌而歌者。这说明是有歌辞可供演唱,而且是比较注重节奏的舞蹈。山东安邱县的一块汉画像石上,刻有一舞女高髻细腰,穿着分为四片的舞裙,裙长及地,双手各持一巾而舞。巾舞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还附会了一个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伤害汉高祖刘邦,而且对项庄说: 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 ,云莫害汉王也。今之用中,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宋书·乐志》)。

长袖:长的衣袖。多指舞衣。 汉 傅毅 《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南朝 梁 顾野王 《舞影赋》:“图长袖于素壁,写纤腰於华堂。”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明 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博而收选,择而使又何害乎?”

靠: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行头,是金、元时起对戏具的统称。《扬州画舫录》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氅、帔、褶(音学)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宫装、旗袍、云肩、饭单、袈裟等,还要兼管玉带、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种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铠、猴衣以及扣带、鸾带、丝绦等。三衣箱即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云履、福字履、彩裤、胖袄、僧鞋、薄底靴、大袜、青袍、龙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杂箱,指彩匣子、水锅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头,在演出时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规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须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红、黄、绿、白、黑、蓝、紫、粉、古铜、秋香十色的顺序摆放;后场桌上的道具必须根据戏码的变换而变换。以保证演员穿、扎、戴、挂、拿,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国戏曲服装,最初有一部分是参照了历史上的服制而加以采用的,如见于明传奇的“晋巾”即是晋代的葛巾,“唐巾”即唐氏的头巾,明代称为“进士”、“巾”;“方巾”是明初开始有的。它们都不是毫无历史根据的。但由于戏班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原因,似乎不太可能每演一次戏,便考订一次历史服制而重新另做一套。大约前次演戏使用的服装,等下次演另一剧目时,仍照样穿戴,也许再加进点什么新的行头。久而久之,就将各个时代的服装熔铸—护形成了中国戏曲特有的一套服装体制。总之,只要观众相信是古代服装,给人以+种历史感就可以了。当然,什么脚色穿什么服装也不能错乱,“宁穿破,不穿错”;颜色的调配也很讲究,同场脚色的服色要协调、亮眼不能雷屙。戏曲服装(包括靴帽在内)统称“行头”,约分为五类:蟒、靠,帔、官衣、褶子。蟒,圆领大襟,用金银丝线绣满龙纹,有黄、白、绿,绛诸色,是帝王将相穿的官衣,女子穿的叫“女蟒”。靠,是将士穿的铠甲,据载:隋文帝时有“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的事(见{;隋书}),最初是画在衣服上的,现在是用金银丝线绣满鱼鳞纹,象征金铁之形;背后插有四面小旗,称“靠旗乙不插旗的叫“软靠”,女将穿的叫“女靠”。蟒靠种类繁多,旧有十蟒十靠;颜色分上五色、下五色。官衣,主要分红蓝二色,样子和蟒差不多,但不绣花,圆领大襟,是官员穿的官服。褶子,用途很广,分硬.软,花…素四大类,又按颜色不同分十种,大领大襟,带永袖。主要是老百姓的便服,但皇帝贵族也可穿。褶子加上杂色布叫作“富贵衣”(乞丐所穿)。此外,服装名色还有侉衣,箭衣,马褂、旗袍等多种。
戏曲中的冠帽,种类也很多。帝王戴王帽、平天冠、九龙冠等,将土戴帅盔、虎头盔等;官员戴纱帽(又分长翅、尖翅……);勇士戴罗帽(又分硬;软、花、素)扎巾等;书生戴文生巾;员外戴员外巾,以上各种穿戴的样式、颜色,都是根据人物的身份,晶级或性格来配备的,不能乱用。
以上所述服装和道具,到了明末清初在戏班里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昆曲班的行头分为四箱,“衣箱”(又分大衣箱与布衣箱),包括袍,蟒、衣、裙诸物;“盔箱”,包括各种冠、巾、盔、帽;“杂箱”,包括各种髯、靴,袜、旗,帐,灯。扇。香,烛、乐器诸杂物;“把箱”,包括所有銮仪、兵器等。这套规制的奠立,是前代舞台积蓄的结果,中国戏曲的舞台装置、服装、道具,通过这种规制而总其大成。后来京戏在这个基础上又形成了五箱一桌:“大衣箱”(包括副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旗把箱”,“梳头桌”(女脚色用的发髻、簪环.珠花等物都属于梳头桌)。京戏的这套规制基本上没有超出昆曲的规范,不过种类更加丰富,分类更加细密了。

❻ 婚礼上的旗袍,你真的会穿吗

一、旗袍与鞋子的搭配
黑色的鞋子就不要考虑,既不喜庆,搭配也很困难。有条件的新娘穿真丝绣花或丝绒缎面鞋,其次可以穿红皮鞋,但亮光皮鞋应放在最后考虑。
二、旗袍与珠宝配饰
旗袍最适合的配饰就是耳饰了,特别是有悬垂感的,珍珠、钻石、红宝石和金饰都可以成为新娘的明智选择。而如今,翡翠持续大热,喜欢翡翠的新娘也可以考虑,但要考虑颜色和旗袍的搭配哦。
三、旗袍与妆容
穿着旗袍切忌不要浓妆艳抹,常看到一些新娘:穿着大红旗袍,画着厚重艳丽的妆,本以为能让自己能更加华丽高贵,却不知实际看起来庸俗难耐。所以在化妆的时候,除了睫毛和眉毛稍做夸张以外,其余妆容都要以清淡自然为主,突出新娘自然清新的感觉,口红颜色则要与旗袍的颜色有呼应。
四、旗袍的它用
旗袍选择后边开口,不仅方便新娘穿脱,更重要的一点是方便以后的修改,比如在结婚后,可以考虑把旗袍改短,在其他一些非正式场合穿着。如果两边开口,将来新娘变胖了以后,再做改动,余地就不大了。
五、旗袍的创新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自信穿自己的服装,但不应一味复古,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开放的心态对待服饰、对待旗袍的创新,比如中国的水袖就完全可以吸收进来,领口的开口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自由和喜好而定。如果觉得旗袍太正式,可以考虑外边罩一层薄纱,让旗袍变成衬里。至于颜色的运用上,也可以再大胆点,上下不一定用一种颜色。

❼ 古代服饰中的褶是什么袴褶和短褐区别是什么

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呢?京剧是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唱戏的扮演皇帝,当然必须穿龙袍,可是又不敢直接叫龙袍,就改名叫蟒袍。蟒袍这个名称,现在也就延用下来,简称作蟒。蟒是帝、王、将、相所穿的礼服。一般都是在朝贺宴会的时候,或者是在办公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比较严肃的场合穿用的。蟒的式样是圆领,大襟,长度一般可以拖到脚面,袖子是很宽阔,肥大的,按照京剧的传统在袖口上带有水袖。蟒都是用缎子做成的,上边用金线、银线,或彩色线刺绣成各种图案。蟒袍的图案主要是龙形的图案。皇帝穿的蟒绣有团龙图案,或者是散龙图案,散龙行话叫龙,图案比较松散。团龙的图案比较严谨,图案化的程度更强一些。皇帝穿的龙袍,一般是绣五个龙爪。其他角色像王爷,元帅,大将,宰相等穿的蟒都是绣四个龙爪,这在过去是有严格区别的,现在我看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龙爪的数目也不太固定了。除去龙的图案以外,蟒上还绣有环形的云彩、日、月,或海水、浪花这样一些图案。海水、浪花的图案,内行叫作海水江涯,或作海水江牙。蟒袍给人的感觉是光华灿烂,庄严富丽。蟒和靠,都是很复杂,很精巧的刺绣,本身就是很华美精致的手工艺品。 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紫的,粉的,还有秋香色,就是黄不黄,绿不绿的那种颜色。蟒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意义,哪一类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蟒,都有大致的规定。这些规定自然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但是多少年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了。黄色的蟒分为两种,一种是浅黄的平常叫正黄、明黄,这祥的蟒专为皇帝穿用,凡是皇帝、国王一类角色都穿浅黄蟒,其他别的角色是不能穿的。另一种是深黄色的,或是杏黄色的,这种蟒是亲王、太子一类角色穿用的。例如在“杨家将”的戏里常见的八贤王(赵德芳),就穿杏黄色的蟒。后来范围又扩大一些,有些老将,比如黄忠,因为他姓黄,所以也让他穿黄蟒、黄靠。红蟒是表示庄严端重的色彩,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王侯、宰相,或者元帅、钦差大臣,或者是驸马这样一些角色穿用的。如在三国戏里的曹操、刘备,还有如韩信这样的元帅,做驸马的陈世美、杨四郎等角色,就穿红蟒。绿蟒是表示威严英挺的色彩,所以一般是由扮演较高级的武职官员的角色穿用的。穿绿蟒最典型的人物(跟后边所说穿绿靠的意思差不多)是关羽。由于关羽穿绿蟒,其他勾红色脸谱的角色,也都穿起绿蟒。例如《收关胜》里的关胜、《八蜡庙》里的关泰,这些姓关的勾红脸的角色,都穿绿蟒。还有《斩经堂》的吴汉,从前吴汉的扮相是勾红脸,表示他的忠勇刚正,后来吴汉不勾红脸了,改为素脸,但是仍沿旧例穿绿蟒。穿绿蟒的大都是武人,文官穿绿蟒的比较少。可是有些戴纱帽的,似乎是文官,例如《二进宫》的杨波,他虽然戴着纱帽,但他的职务是武官性质。杨波是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就是类似所谓国防部副部长之类的官职,带有武官性质,所以他也穿绿蟒。还有《审头刺汤》里的陆炳,也戴纱帽,好像也是文官,实际上他的职务官衔是锦衣卫的指挥,也是武官,所以他也穿绿蟒。由此可以说明,在传统戏里,某一个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衣裳,跟他的身分、职务以及性格特征等都有连带关系。 穿白蟒的大都是少年英俊的人物,例如周瑜、吕布、马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虽然上岁数、戴胡子的角色,可因他年轻时曾经是潇洒、英俊的,这类人物例如岳飞、杨六郎(杨延昭)等,这些人虽然上了岁数,可给人的感觉、印象还是很潇洒清秀的,所以他们也穿白蟒。还有一些个别的白胡子的大臣,也穿白蟒,例如全部《秦香莲》的王延龄,有的演员就穿白蟒。另外遇到某种特定的情节,例如按照我国民族习惯戴孝是穿白色的,所以像《连营寨》的刘备,《造白袍》张飞,由于给关羽戴孝,所以他们都穿白蟒。女蟒也是这样,如《祭江》里的孙尚香给刘备穿孝,所以也穿黑蟒的一般是性格比较粗鲁、刚猛的角色。而且穿黑蟒的多半是花脸,都画着黑色脸谱,表示脸上漆黑,为了配合他的脸谱也穿黑蟒。例如包拯、张飞、项羽、尉迟恭等,这些脸庞比较黑的人,都穿黑蟒。紫蟒的应用范围跟红蟒差不多。可是穿的人的身份比较低一点,使用的范围也更广一点。粉红蟒一般是俊雅的小生穿的,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有些戏里的周瑜,都穿粉红蟒。还有一种穿用较少的秋香色的蟒。就是绿色里加黄的,象秋天落叶颜色的蟒,一般都是老年戴白胡子的高级官员穿用的。例如《徐策跑城》的徐策、《甘露寺》的乔玄,都穿秋香色蟒。 上面说的是男蟒,还有女蟒。女角色穿的蟒,跟男蟒式样是一样的,尺寸比男蟒短一点。下身系裙子,外边罩着蟒。一般的肩膀上加罩云肩。女蟒的颜色比较少,只有黄蟒是皇后专用的,红蟒是王妃、贵夫人穿用的。秋香色的蟒是老年的贵夫人(一般由老旦扮演)穿用的。女蟒的刺绣和花纹,一般是丹凤朝阳,不绣龙的图案。丹凤朝阳再加上日、月、海浪、水纹这样一些图案。女蟒还有一种用处,有时由男角色借用。有些以打家劫舍为主,占山为王的草头王(如程咬金),或者神话剧《水帘洞》里的猴王孙悟空,他们虽然是男角色,可是穿女蟒。他们穿上女蟒以后,特别短,顶多也就到膝盖上下。这是暗示他们不是正统的帝王,实际上是增加他们的滑稽感,上边很严肃下边却露着两条腿,看上去形象很滑稽。这是女蟒特殊的用处。 除去蟒以外,还有从蟒派生出来的两种袍服,一种是官衣(主要是男性角色穿用,女性角色穿官衣的不多),一种是专为女性角色穿的宫衣,又叫宫装。宫衣是给一般低于将相的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蟒和官衣、宫装都是礼服,下边要讲的其他服装是便服,这在穿用的时候持别要小心注意,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在穿戴方面不太讲究,容易引起误解。一般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叫作官衣,它的式样基本上跟蟒一样,也是圆领大襟那些样式。不同的是它全身都是用素缎子制作,在缎子上不绣那些龙啊、云啊之类的图案。唯一的图案就是在胸前和背后绣一块方形的图案,这方形图案,名字叫“补子”,“补子”本来是在明朝和清朝时代区别官员的级别和职务的一种标志。按照清朝的制度,文官是用禽鸟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鹏,六品绣鹭鸶,七品,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武将是用野兽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而且哪一等品级用哪种补子,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乱用。在生活里是这样规定的。可是京剧的服装并不是照搬生活的原来面貌,所以现在舞台上官衣的补子已经没有什么分别,没有那么多的图案、花样,只是绣一种象征性的标志,说明是较低级官员穿的礼服就够了。官衣有很多种颜色,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紫色的,有古铜色的,还有黑色(即青色)的。穿红官衣的地位,一般比穿蓝官衣的稍高一点,例如《玉堂春》“会审”一场,两边坐的官儿,一个穿红袍,一个穿蓝袍,这穿红袍的官就比穿蓝袍的官略为高一点。在京剧里,初中状元或进士的人,都穿红官衣,例如《御碑亭》里的王有道和柳生春,《连升店》里的王明芳,在考中进士以后,就都穿红官衣。一般的县官都穿蓝官衣。例如《法门寺》里任郿邬县知县的赵廉,《捉放曹.公堂》里任中牟县县令的陈宫,就都穿蓝官衣。穿青官衣,也就是黑官衣的职位是最低的,一般的大官僚家看门的门官,或是管理驿站的驿丞官就都穿青官衣。有的时候,这青官衣的前后心连补子都没有,光是这么一件素官衣。官衣基本上都是文官穿的,没有武将穿的。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牛皋下书》里的牛皋,就穿着官衣。因为牛皋虽然是武将,但是岳飞派往金营下书的特使,他执行的是文官的职务,所以也穿着官衣。这属于一种特殊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武将被解除了武装,例如《战宛城》里的张绣,他向曹操投降了,不能再穿武装了,所以他也穿官衣。再有像《古城会》里的张飞,张飞虽是武将,可是在这出戏里,他必须向关羽赔礼道歉,要特别表示谦虚有礼貌,所以他也穿官衣,这些都是特殊的例外。至于女官衣虽然也有,但用处很少。女官衣和男官衣的样子相同,只是尺寸比较短,穿用时下边也穿裙子。例如《樊江关》里的老旦(柳迎春),她捧着圣旨上场的时侯,就穿着秋香色的女官衣。另外女官衣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由男角色穿用。前面说过,程咬金、孙悟空之类的角色,是穿女蟒的,也正象女蟒一样,女官衣也由一些男角色穿用。有一出戏叫《五花洞》,戏里有个县官叫胡大炮。这胡大炮是武大郎一样的矮人。《五花洞》的剧情是说一个妖精变了一个假的武大郎,所以这个戏里有两个矮子,一个真武大郎,一个假武大郎。为了配合这两个矮子,所以县官胡大炮也设计成个矮子。因为一般的官衣比较长,所以就给胡大饱穿上了女官衣。扮演矮子在舞台上要蹲下身子,弯着两条腿走矮步,穿着女官衣,走起矮步来比较方便。还有一出戏叫《小上坟》,里面的男主角是个丑角,叫刘禄景,他不是矮子,可他也穿女官衣。为什么呢?首先是增加他的喜剧色彩,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出戏里有很复杂繁难的舞蹈动作,如果穿一般男官衣,他舞不起来,很多强烈的节奏感出不来,而且有许多走矮步的身段,也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刘禄景也穿一身女官衣,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便于他表演。因为这样,有许多观众误认为刘禄景是一个反面人物。刘禄景确实是个喜剧形象,可他不是反面人物,只是为了表演的需要,才把他处理成一个滑稽形象。这也是女官衣的一种特殊用处,凡是穿蟒和官衣的,大家注意,腰里必须围着玉带。因为这些都是礼服,围着玉带以表示其严肃和郑重。 女角色的礼服除了女蟒以外,还有宫衣,也叫宫装,是王妃和公主们穿的礼服。宫装或宫衣的样式跟女蟒差不多,不同点是女蟒的底襟下边什么都没有,跟男蟒一样是很齐整的。宫衣就不一样了,尺寸比女蟒长一些,从腰部开始,底襟周围缀有很多五色绣花的飘带,非常漂亮,还有一些色彩鲜艳的穗子,显得比女蟒鲜艳华丽。穿女蟒的人经常是在一种庄严隆重的场合,穿宫衣的则是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场合。宫衣虽然也是礼服,可是不如女蟒那样庄严隆重,所以除了王妃、公主穿宫装,神话剧的仙女也穿宫装,因为她们都是华丽、漂亮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杨贵妃,在《贵妃醉酒》刚一出场的时候,为了显示她是一个贵妃,很威严,很庄重,所以穿女蟒。等到喝醉酒以后,她的情绪非常兴奋,也比较活泼,比较浮动,所以她就换了华丽的宫装。这样是为了适应她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她的服装和表演与人物心理的变化就结合起来了。 以上所说的蟒,官衣,宫衣都是上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一般官员所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或办公的时候,不是打仗的时候,他也穿着蟒。武将穿蟒还有一种穿法,就是里边穿着靠,穿着铠甲,外边罩着蟒,为了表示他是武人,所以掖起一只袖子,露出里边的铠甲。这样一只胳臂披着铠甲,另一只胳臂则是穿着蟒的袖子,这种穿法,有一个专名词,叫袭蟒。袭字音学,还有一种写法叫褶蟒。意思是说一半象褶子一样,一半是靠,一半是蟒。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凡是作元帅的在准备出征,还没有正式交锋以前,甚至在发号施令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打扮——袭蟒。 长袍类里的便服种类较多,有帔,开氅,褶子等。帔字按照标准音,应该读如佩,但在这里是从俗,读如劈。帔是达官显贵、有钱的人在家里穿的一种便服。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穿帔的。帔的样式是对襟的,长领子,宽袖,也带水袖。男帔的尺寸可以长到脚面,女帔的尺寸比较短,刚刚过了膝盖,下边衬着裙子。帔都是用缎子做的,上面一般都刺绣着各种花样和图案,有龙、凤、仙鹤、鹿、花卉、禽鸟等各种图案。颜色也有各种各样的,有红帔,黄帔,紫帔,蓝帔,粉红帔,绿帔,还有秋香色帔等等。黄帔的作用也跟黄蟒一样,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准备的。新官上任,或新婚夫妇都穿红帔,蓝帔和紫帔的用处就更为广泛。素帔很少,一般都绣有图案和花纹。《打金枝》皇帝和皇后都穿着黄帔。新婚不久的少年夫妻,例如《奇双会》里的赵宠和李桂枝,《苏小妹》里的苏小妹和秦少游都穿红帔,同一出戏里苏东坡穿的是蓝帔。许多扮演员外角色的都穿紫帔。 除了帔以外,就是开氅。开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开氅主要是武将穿,一些占山为王的寨主,或者一些有武艺的侠客、武士们也穿。开氅属于便服类,与员外绅士们所穿的帔的性质是相同的。也有个别不是武人的角色,在家居的时候不穿帔而穿开氅,例如《举鼎观画》里的徐策,《宇宙锋》里的赵高就都穿开氅,这种情况很少。开氅的式样是和尚领子,斜大襟,也是宽袖子带水袖,长度拖到脚面。开氅的特点是在左右胳肢窝下边沿着开衩的地方,有两条硬质地的宽边,俗称摆(蟒在胳肢窝下的开衩地方也缝着一条摆)。这摆是比较硬的,平常耍弄起来有点别扭,不那么方便。开氅的前后襟上,也绣有图案,由于是武人穿的,大部分都绣的狮、豹、虎一类图案。现在也出现一些绣团花的图案,但就是不能绣龙。为什么叫开氅呢?因为穿开氅的时候一般里边都穿着战斗的服装,有的穿箭农,有的穿紧身的短袄、短裤,可以随时用双手把大襟拉开,露出里边战斗的服装,用来显示一种威武、勇敢的神态或者渲染战斗紧张的气氛,而且还可以随时把它脱掉,脱掉开氅立刻就可以进行战斗,因此叫作开氅。开氅的颜色很多,红,杏黄,蓝,白,黑,紫,绿,粉红,古铜,天蓝,草绿,各种颜色都有。这些颜色的用法跟人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象蟒分得那样细致,它主要是为了配合热闹,看上去五彩缤纷的就可以。因为有些群戏,满台的英雄武士,每个人都是里边穿着短衣裳,同时一下把大衣外套拉开,昂首挺胸地站在台上,显得威风凛凛,雄伟壮观,开氅的鲜艳色彩和豪壮气势,常常是在这种群戏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第三种便服,是前面曾经屡次提到的褶子。褶子的用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用处最多的一种便服。男女老少,贵贱贫富,不管身分高低,都可以穿。褶子的式样是大领,斜大襟,宽袖子带水袖,因为很象和尚、道士穿的道抱,所以俗名又叫道袍,褶子也分男褶子、女褶子两种。最早的时候,女褶子和男褶子是一样的,也是大领,斜大襟的。大概在100年前左右,女褶子的样式经过改革,就改成现在这个样式了:小圆高领,对襟,还是宽袖,带水袖,可是尺寸比较短,下边衬着裙子。现在一般旦角都是穿这样的褶子,只有老旦还是穿大领,斜大襟的旧式褶子。褶子的质料分为软硬两种,软面的褶子是用绸子,硬面的褶子是用缎子。还有个别的用布做的褶子。褶子的花纹和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花褶子,就是绣花的褶子,还有一种素褶子,就是不绣花的。花褶子用缎子做的多,因为上面要绣花,质料要硬一些,看上去比较郑重,比较华丽。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可以穿花褶子,褶子的颜色也非常丰富,所谓上五色,下五色,红、黄、蓝、绿,深浅浓淡都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和规定,只要配上的图案好看就行。花褶子绣的花样按照剧情和不同角色的需要绣有飞禽、走兽、花卉、昆虫、蝴蝶等等图案。素褶子大致有红色的、青色的、蓝色的、湖色的、古铜色的、秋香色的等等。红褶子一般都是作衬衣用的。里边穿红褶子,外边有时候穿官衣,有的时候穿蟒,有的时候穿开氅,总之素红褶子基本上是绸料的,比较轻软,因为是作衬衣用的。蓝褶子大部分都是文人、书生穿用的。例如《捉放曹·行路宿店》里的陈宫,《御碑亭》里的王有道等。古铜色的褶子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的。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等。素黑褶子也就是青褶子,用处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贫穷不得意的,例如《马前泼水》里的朱买臣,《击鼓骂曹》里的祢衡,《法门寺》里的宋国士,《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等都是穿着素青褶子。第二种是下层社会出身的—些英雄好汉,像武松、石秀这样一些人也穿素青褶子。第三种是一些家院、老家人、苍头,他们也穿素青褶子。这类角色穿青褶子有个特点,一般都戴青软罗帽,腰里都系着腰带,有的系大带,有的系绦子,这种青褶子有个专门名词,叫海青。 还有一些服装是由褶子变化而成的,比如像太监穿的太监衣;年轻的尼姑、女道士穿的花褶子,叫水田衣或道姑衣,这些都是花褶子的变种。除此以外,还有用布做的布褶子。一种是用紫花布做的褶子,颜色是黄白色的,有个专门词叫老斗衣,是扮演乡村老年人穿的,例如(乌盆记》里的张别古,《法门寺》里的刘公道都穿这种褶子。这种布褶子还有一个专门用处,凡是扮演神话剧,如《闹天宫》、《锯大缸》里土地爷的角色都穿它。还有一种是和尚穿用的灰布褶子,这是为了表示和尚的生活比较朴素。还有一种是衙门里衙役穿的青布褶子,这种青布褶子又叫青袍,甚至有时连领子都是黑布的,平常青褶子的大领是白的。在招褶子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服装,叫作富贵衣,是把很多小块的杂色绸子缝在青褶子上,表示破衣服上打了很多补钉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京剧服装的设计有个美学原则,不管生活里原来的形状多破,多穷,多脏,可是在舞台上表现的时候必须加以美化,装饰化,决不把生活里自然形态的破的,脏的,烂的,搬到舞台上去。富贵衣就是根据这个美学原则设计出来的一种服装。当然,富贵衣还包含有一种封建迷信色彩。就是说这些穿富贵衣的人物将来还要飞黄腾达,还要摆脱这种穷困的境地,今天虽然穿得很破,将来前途还是要富贵的。 上边说的蟒、帔、开氅、褶子是京剧袍服类几个主要的品种,它们是根据明代的服装并参考了宋元时代的服装设计出来的。京剧服装在质料、样式、花纹、图案、色彩上,都越来越发展、改进,越来越丰富复杂。到清朝末年,京剧服装里又增添了经过加工美化的清代服装。这些清代的服装跟原来的舞台上古代的服装同时并用,我们看了也不感觉到陌生和不协调。在这一类服装里,比较明显有代表性的是男角色穿的箭衣和女角色穿的旗袍,箭衣跟旗袍虽然是清代的服装,可是在京剧里用的时候,已经不受时代的限制,成为一种通用的服装,不管扮演任何朝代的角色,都可以穿用。 箭衣原来是清朝相当于蟒袍的一种服装。因为清代的人,尤其是旗人,善于骑马射箭,这种服装既是他们的官服,又是他们跑马射箭,打猎时穿的一种服装,所以叫作箭衣。箭衣的样式是小圆领,里边衬着白护领,大襟,跟蟒袍的不同点是瘦袖,而袖口装着马蹄形的袖盖,这袖盖拨拉下来,可以把手背盖住,因此俗称马蹄袖。箭衣的全身尺寸,可以达到脚面,它的特点是束腰、紧身,这跟一般的蟒袍不一样,而且从腰部往下,前、后都是开岔的。穿箭衣的时候,腰部一定要系上一根鸾带。这一切都为了骑马,射箭,跑路,战斗的方便。箭衣分成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种。龙箭衣全身都绣着龙。虽然绣着龙可是龙箭衣倒不专门是给皇帝穿,凡是大将、驸马,都可以穿,因此皇帝穿龙箭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大将如《战太平》里的花云,在后半出戏就穿红龙箭衣;驸马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也穿红龙箭衣。第二种是花箭衣,上边绣着各种各样的团花图案,箭衣底子也有各种颜色。这种花箭衣,一般中层人物都可以穿,例如《艳阳楼》里的高登,《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还有《杨门女将》里的杨文广等。他们穿的都是白花箭衣。穿得比较多的是第三种素箭衣。素箭衣全身的料子都是本色的,一点也不绣花,因此叫素箭衣,常见的有白色,黑色,紫色,灰色,其中黑色与紫色的素箭衣用处比较多,一般的公差、衙役、兵士,还有一般身分比较低的人都穿用。白色的素箭衣,用的不太多,一般是青年将领在激烈战斗的时候,把铠甲脱掉以后,在里面穿一件白素箭衣,比如《战马超》里的马超在跟张飞夜战的时候,就穿一件素白箭衣。《走麦城》里的关平,到夜走麦城的时候,就是脱去铠甲穿上了素白箭衣。旗袍是满族妇女典型的服装,现代生活里的旗袍,就是从满族妇女旗装演变过来的。京剧舞台上的旗袍样式,就更加接近原来旗人妇女的服装样式。不过舞台上的旗袍尺寸略长一些,腰身也比较肥大,而和现在生活里的旗袍相比,样式、体制和尺寸,相差就更远了。在京剧舞台上穿旗袍完全不限于清代的戏,相反的清代的戏曲倒很少。凡是扮演汉族以外的一些民族的妇女,不管什么时代,她们都穿旗装,例如《四郎探母》本来是宋朝的戏,我们看杨四郎穿的蟒袍戴的是纱帽,可是同一出戏里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穿的却是旗装。时代更远的如唐代故事戏《大登殿》里的代战公主;汉代的戏《苏武牧羊》里的胡阿云,因为她是匈奴族,所以也穿旗装。这些都足以说明,旗装虽然是清代的服装,但运用到京剧里,已不受时代的限制了。 除了蟒,褶子,开氅,帔,箭衣,旗袍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服装也归到袍服这一类里来,如斗篷,大坎肩(大背心)等。斗篷是挡风御寒的一种服装,所以在舞台上用的时候,大部分都在上路,出门的时候穿用。例如《昭君出塞》里的王昭君在赶路的时候就披着斗篷。再如《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晚上到营帐外面巡视的时候也披着斗篷。再有像《审头刺汤》里的陆炳,当他出去监斩人头的时候,为了表示他出门,也披着斗篷。还有的是在屋里用的,比如在夜里睡醒了,为了御寒,或者是表示有病了,怕受风感冒,在戏里有的时候也用上斗篷,例如《荒山泪》里的张慧珠,夜里怕她的孩子受凉,拿着斗篷给孩子披上。再如全部《玉堂春》里当玉堂春生病的时候,身上也披上斗篷。这些都是在屋里用的,所以斗篷不是随随便便用的,它得起一个外衣的作用。大坎肩就比较常见了,可是女用大坎肩基本上是扮演丫环的穿用的;而男用大坎肩也是一些身分较低的人,例如江湖医生、私塾先生之类的角色穿用。一般上层人士很少穿用大坎肩。

❽ 杨童舒穿旗袍腰部空荡出现几道褶,你羡慕了吗

说到传统的东方时尚,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旗袍, 是的, 这款优雅的旗袍真漂亮, 随着民族潮流的兴起,旗袍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视野, 因此,这次猫姐姐想和您谈谈中国服饰的单一产品, 旗袍非常注重合身性,因此在剪裁衣服时,要强调身体的线条, 据说这对于身材较矮小的女性特别有利, 尽管衣服的设计优雅低调,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人的身体曲线,显示出成熟女性的魅力和性感, 杨童舒避免中年肥胖, 参加活动时,她穿着经典的缎面旗袍, 曲线清晰,看起来有点胖。

这件旗袍的颜色很低调, 选择基本的黑色作为背景色,使人具有内向和端庄的视觉效果, 为了减轻厚旗袍的暗淡感,腰部使用了一块小面积的红色进行渲染,精致而不引人注目,并且形状非常丰富和令人眼花,乱, 此外,设计还装饰有红叶和印花,既简单又充满生命力, 因此,它比普通的旗袍还要多, 选择亮红色进行渲染具有视觉效果,可为人们带来欢乐, 华丽的锦缎质地精致高贵,细节中的深色线条强调了设计的独创性, 旗袍采用修长的设计,展现出完美的个人S形曲线,并展现出成熟女性的独特优势, 凭借小领子的装饰和细点扣设计,这种风格具有时尚感, 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强调个人独特的审美观。

❾ 显瘦又显气质的旗袍,胖子也可以穿,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旗袍是中国特有的服装,如今也有很多人偶尔会穿旗袍 ,究其原因,与旗袍凸显身材,还有收腰显瘦等等原因脱不了关系,以下让我们看看旗袍的几种款式。

印花修身旗袍

古典的立领,领口的线条简洁流畅、裁剪干净利落,修饰姣好的容颜,非常带有中国气息的印花,传承中国画的技艺,融入现代美学理念,色调清新纯净,诠释出不一样的美,走线和边缘都熨烫整齐,在细节处彰显高品质。

这些旗袍既能展现婀娜多姿的身材,又能彰显端庄和神秘韵味,是不是早就收拢了各位小女子的喜爱之情。

❿ 穿旗袍哪些要注意

一、旗袍要与发型搭配。
1、选择正确的发型是关键。
2、一般以中式古典盘发和发髻为佳,更凸显出其成熟优雅的气质,复古的波浪式刘海是旗袍造型中最具代表性发型。
3、不要给头发染色,黑色的发丝搭配东方韵味十足的旗袍才会更美,否则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二、根据身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旗袍。
1、不同的身材要选择不同款式的婚纱。
2、身材比较丰满的,适合穿X型的旗袍,这样的款式可以对丰满的臀部起到比较好的遮掩效果。
3、活泼好动的人也比较适合穿X型的旗袍,这样站立行走也比较方便自如,不易走光。身材比较矮小的,适合穿及膝的旗袍,能够显示出自己不同的古典美。
4、身材匀称,腿型很好的新娘,适合两边开岔的款式,更能让你的迷人美腿显示出魅人的诱惑。

3、旗袍颜色要与自身的气质相配。
1、皮肤的肤质很好,衬以玫瑰红色,可以显得青春俏丽。
2、深红色适合稳重有涵养的知识女性。

与旗袍褶皱水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衣链怎么穿挂件 浏览:796
七彩丝巾批发厂家批发 浏览:204
针织裙搭配什么衣图片 浏览:162
童装执照名字大全 浏览:159
衡水高中校服哪里有卖的 浏览:776
怎样鉴别巴宝莉的裤子 浏览:387
帽子挂在双肩包上 浏览:401
义乌批发保暖内衣女 浏览:500
棉衣和羽绒服哪个防风 浏览:539
旗袍白裤袜 浏览:148
春野未来制服丝袜 浏览:160
丝巾起源于哪个哪个世纪 浏览:431
男装潮牌圣时迪尺码3尺1 浏览:457
短黑色风衣配什么裤子 浏览:804
新锐男装西装品牌好不 浏览:18
一只裤子风筝读后感 浏览:269
新买的衣如何祛甲醛 浏览:624
蓝色裙子动漫图片 浏览:363
内江童装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54
童装批发微信代理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