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对清朝旗装描写,要多点
和硕亲王
亲王朝冠,与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曾赐红绒结顶者,亦得用之。
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
朝珠、朝带、吉服带、雨冠、雨衣、雨裳,均与皇子同。崇德元年,定亲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八。前舍林,嵌东珠四。后金花,嵌东珠三。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四。服用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满翠四补等缎。
亲王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魨朱饰金。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毡各惟其时。初制,亲王明轿广三尺三寸,地平广与轿面同。俱施羊肝漆洒金,上下雕玲珑花卉。直杆、横杆、撑杆各二,肩杆四,俱朱魨贴金饰。红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
亲王福晋吉服褂,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馀皆与皇子福晋同。侧福晋冠顶等各饰东珠九。服与嫡福晋同。并按崇德元年,定亲王嫡妃冠顶嵌东珠八,侧妃嵌东珠七。顺治九年,定嫡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四团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补等缎。侧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嫡妃同。
亲王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红盖,四角皁缘。金黄幨,红帏,朱辕,舆用金顶。
自亲王以下、贝勒以上各侧室,均降嫡一等。并按初制,亲王妃车、轿红盖,红帏,金黄垂幨,盖角青缘。其侧妃车、轿亦红盖,红帏,盖角青缘,红垂幨。
亲王世子
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吉服冠、端罩、补服、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与亲王同。顺治九年,定亲王世子冠顶三层,共嵌东珠九。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三。服与亲王同。
亲王世子明轿一,制同前。暖轿一。红盖,金黄幨,红帏。馀如亲王。
世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缀为带。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馀皆与亲王福晋同。顺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亲王侧妃。其侧妃冠顶嵌东珠八。服与嫡妃同。
亲王世子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红幨。馀如亲王福晋。初制,亲王世子妃轿、车盖、帏与亲王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红帏,盖角青缘,青垂幨。
多罗郡王及郡王长子服饰
多罗郡王
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后缀金花,饰东珠三。吉服冠、端罩皆与亲王世子同。
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世子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与亲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七。前舍林,嵌东珠三。后金花,嵌东珠二。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与亲王同。
郡王明轿一,暖轿一。红盖,红幨,红帏。馀同亲王世子。初制,郡王以下、贝勒以上,俱坐明轿,八人舁之,如亲王仪。辅国公以上,亦坐明轿,四人舁之。原乘马者听。
郡王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吉服冠与世子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
吉服褂,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馀皆与世子福晋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嫡妃冠顶嵌东珠七,侧妃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嫡妃冠服与世子侧妃同。其侧妃冠顶嵌东珠七。服用蟒缎、妆缎,各色花、表缎。
郡王福晋暖轿及朱轮车,皁幨。馀如亲王世子福晋。舆用银顶。初制,郡王妃轿、车盖、帏与亲王世子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红帏,盖角蓝缘,蓝垂幨。
郡王长子
郡王长子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郡王长子福晋暖轿及朱轮车,四角蓝缘,蓝幨。馀如郡王福晋。初制,郡王长子妃轿、车盖、帏与郡王侧妃同。其侧妃轿、车,红盖,四角青缘,青帏,红幨。
多罗贝勒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晋同。
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勒夫人暖轿及朱轮车,四角皁缘,皁帏。馀如郡王长子福晋。初制,贝勒夫人轿、车与郡王长子侧妃同,其侧夫人轿车,红盖,蓝缘,蓝帏,红幨。
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服饰
多罗贝勒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晋同。
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勒夫人暖轿及朱轮车,四角皁缘,皁帏。馀如郡王长子福晋。初制,贝勒夫人轿、车与郡王长子侧妃同,其侧夫人轿车,红盖,蓝缘,蓝帏,红幨。
固山贝子
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吉服冠顶用红宝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遇赏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贝勒。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团。朝服、蟒袍、朝珠皆与贝勒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吉服带与贝勒同。崇德元年,定贝子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五。前舍林,后金花,各嵌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蓝宝石一。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六,舍林增嵌东珠一,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一。服与贝勒同。
贝子明轿一,暖轿一。红盖,红幨,青帏。馀如贝勒。
贝子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六。金约镂金云六,吉服褂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馀皆与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贝子嫡夫人冠顶嵌东珠五。侧夫人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嫡 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五。服与嫡夫人同。
贝子夫人车,红盖,青缘,青帏,红幨。初制,贝子夫人车与贝勒侧夫人同。其侧夫人车,青盖,红缘,青帏,红幨。
镇国公、辅国公服饰
镇国公
镇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顶用红宝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双眼孔雀翎。端罩紫貂为之,月白缎里。补服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朝服、蟒袍、朝珠与贝子同。
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吉服带与贝子同。崇德元年,定镇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四。前舍林,嵌东珠一。后金花,嵌绿松石一。带如贝子。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五,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猫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补。馀与贝勒同。
镇国公明轿一,暖轿一。皁盖,红幨,皁帏。馀如贝子。
镇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五。金约镂金云五。吉服褂绣花八团。馀皆与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镇国公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嵌东珠五。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四。服与嫡夫人同。
镇国公夫人车,朱轮,皁盖,红缘,皁帏。红幨。自公夫人以上,盖、帏均用云缎,镇国将军夫人以下用素缎。并按初制,镇国公夫人车盖、帏与贝子侧夫人同。其侧夫人车,青盖,蓝缘,青帏,红幨。
辅国公
辅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馀皆如镇国公。崇德元年,定辅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三。前舍林,嵌绿松石一。后金花,嵌宝石一。带如镇国公。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四,舍林、金花、带、服色俱与镇国公同。
辅国公明轿一,暖轿一。青盖,红幨,青帏。馀如镇国公。自辅国公以上,用舆夫四。
辅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四。金约镂金云四。馀皆与镇国公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辅国公夫人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嵌东珠四。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三。服与嫡夫人同。
辅国公夫人车,朱轮,皁盖,青缘,皁帏,红幨。初制,辅国公夫人车盖、帏与镇国公侧夫人同。其侧夫车,青盖,蓝帏,红幨。
宗室将军服饰
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吉服冠顶用珊瑚。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视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镇国将军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金镶圆版,嵌红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中节嵌东珠,带用金镶方玉版,各嵌红宝石一。补服绣麒麟,馀与镇国公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一品命妇。
镇国将军夫人车,朱轮,皁盖,青缘,皁帏,红幨。初制,镇国将军夫人车盖、帷与辅国公侧夫人同。
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亦用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馀皆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辅国将军冠顶上衔蓝宝石,带用圆金版。顺治九年,定冠顶改衔红宝石,中节嵌小红宝石一。带如镇国将军。补服绣狮。馀与镇国公同。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二品命妇。
辅国将军夫人车,朱轮,青盖,红幨,青帏。初制,辅国将军夫人车盖、帷皆以蓝缎为之,红垂幨。
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亦用蓝宝石。补服前后绣豹。馀皆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国将军冠顶上衔水晶石,带用玲珑J4金方铁版。顺治九年,定冠顶上衔红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一。带用起花金圆版。补服绣豹。馀与镇国公同。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均视三品命妇。
奉国将军淑人车,均朱轮,皁盖,皁帏,皁幨。初制,奉国将军淑人及奉恩将军恭人车,盖、帏、幨皆以青缎为之。
奉恩将军
奉恩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补服前后绣虎,馀皆视武四品,惟衣裾四启。带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色。顺治九年,定奉恩将军冠顶上衔蓝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一。带用起花金镶银圆版。补服绣虎,馀与镇国公同。
奉恩将军恭人冠、服均视四品命妇。
奉恩将军恭人车,均朱轮,皁盖,皁帏,皁幨。初制,奉国将军淑人及奉恩将军恭人车,盖、帏、幨皆以青缎为之。
公主及额附服饰
固伦公主
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崇德元年,定固伦公主冠顶嵌东珠八。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补等缎。
固伦公主暖轿一,金顶朱轮车一。皆金黄盖,红帏,红缘,盖角金黄幨。初制,固伦公主车轿盖以金黄缎为之,盖角垂檐皆红缘。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带用金黄色。馀与贝子同。崇德元年,定固伦额驸冠服与贝子同。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六。舍林嵌东珠二。金花嵌东珠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一。
和硕公主
和硕公主朝冠、金约,制如亲王世子福晋。馀与固伦公主同。崇德元年,定和硕公主冠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固伦公主同。
和硕公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红帏,盖角金黄缘。馀同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以下、县主以上,舆用银顶。并按初制,固伦公主车、轿皆红缎为之,盖角亦金黄缘。
和硕额驸吉服冠,顶用珊瑚,戴双眼孔雀翎。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玉圆版四。馀与镇国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硕额驸冠服与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上者,仍照本阶服用。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四,舍林嵌东珠一。金花嵌绿松石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猫睛石一。
诸格格服饰
和硕格格(郡主)
郡主朝冠、金约,制如郡王福晋。馀与和硕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和硕公主同。
郡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红帏,红幨,盖角皁缘。馀如和硕公主。初制,郡主盖、帏与和硕公主同,惟盖角青缘。
郡主额驸朝带,用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馀视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郡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嵌东珠一。带用金圆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八年,定冠、带与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补服。
多罗格格(县主)
县主朝冠、金约,制如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晋。馀与郡主同。崇德元年,定县主冠顶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蟒缎、妆缎,各样花、素缎。
县主暖轿及朱轮车,红盖,青幨,盖角青缘。馀如郡主。初制,县主盖、帏俱同和硕公主,惟盖角蓝缘。
县主额驸冠服,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县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每片嵌红宝石四。
多罗格格(郡君)
郡君朝冠、金约,制如贝子夫人。朝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贝勒夫人。馀同县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冠服与县主同。
郡君车,红盖,红幨,青帏,盖角青缘。初制,郡君车盖红缎为之,蓝帏,盖角蓝缘。
郡君额驸冠服,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额驸冠顶上嵌蓝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
固山格格(县君)
县君朝冠、金约,制如镇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贝子夫人。馀皆与郡君同。崇德元年,定县君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郡君同。
县君车,皁盖,红幨,皁帏,盖角红缘。初制,县君车盖青缎为之,盖角红缘。
县君额驸朝带,用J4金方铁版四。馀与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县君额驸冠顶上衔水晶石。带用J4金方铁版四片。
格格
镇国公女乡君车,皁盖,皁帏,红幨,盖角青缘。初制,镇国公女乡君车盖、帏亦以青缎为之,盖角蓝缘。
镇国公女乡君朝冠、金约,制如辅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镇国公夫人。馀同县君。
辅国公女乡君车,青帏,盖去缘饰。馀如镇国公女。郡君以下车皆朱轮。并按初制,辅国公女乡君车青盖、蓝帏。
辅国公女乡君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金约镂金云三。馀与镇国公女乡君同。崇德元年,定乡君冠顶嵌东珠二。顺治九年,定镇国公女乡君冠顶嵌东珠三。服与县君同。
乡君额驸朝带,用J4金方铁版四。馀与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乡君额驸冠用金顶。带用J4金圆铁版四片。
另外清时还规定亲王、郡王、贝勒侧室女,封授视嫡降二等。冠、服各视所降品级服用。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女,虽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与乡君同。
『贰』 《宫妃心计》最新txt全集下载
宫妃心计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相识
苏府内,苏家的苏格格,正在梳妆打扮着。倾国亦倾城的小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身后的婢女墨朶【o】,也不敢言语,只是默默的为主子梳发。将主子好似绸缎似的乌丝在额后束成小两把头,耳后余下的乌丝束成一条麻花辫,在挽儿处佩戴了几只玉簪。门外站着一位莫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是她的阿玛。静静的看着房中的女儿。梳洗完毕,婢女墨柋【dai】双手捧着一件水蓝色旗袍走了进来,和妹妹墨朶,同为主子更衣。水蓝色的旗袍将女子白嫩的皮肤衬托的更加润滑,紧身式的旗袍把女子已发育的身材勾勒的恰到好处。梳洗完毕,女子走出房间。与其父并肩,略久,父言:“别忘了,你的任务。”闻声,女子扯出一抹冷笑,言:“阿玛放心,女儿,定不负阿玛厚望。”最后几个字,女子加重了语调。说完,径直走了出去,上了轿子。“但愿你不要令我失望。”其父独自喃喃着……女子在轿子里留下一滴泪,一滴泪,只留下了,一滴泪……
大清顺治十三年,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
『叁』 端康皇贵妃
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选为瑾嫔。二十年,进瑾妃。以女弟珍
妃忤太后,同降贵人。二十一年,仍封瑾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逊位
后,进尊封。岁甲子,薨。
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女弟。同选,为珍嫔。进珍妃。以忤太后,
谕责其习尚奢华,屡有乞请,降贵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
于井。二十七年,上还京师。追进皇贵妃。葬西直门外,移祔崇陵。追进尊封。
另外这里有篇文章,很值得一看:
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唐海沂)
一
我家隶属于满族正红旗,姓他他拉氏。珍妃、瑾妃是我的亲姑母。
珍妃在我出世前已被那拉氏迫害致死。关于她的一些事情,我是从长辈和我家老佣人的讲述中得知的。瑾妃在1924年病逝,当时我已是十几岁的孩子,并和她生活过一段时间。她的一些事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的宫廷生活)都是我亲眼所见。
珍妃思想开朗,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不畏邪恶。珍妃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格是和我祖母(二妃的生母)的影响分不开的。我祖母是个宁折不弯的人,从来不奉承权贵。
我家有个老佣人姓李,是给祖母做小锅饭的,大家都叫她秃老李妈。她跟我说过珍妃瑾妃进宫前后当时家里的情况。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当时我二位姑母还没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这件事对我家和对祖母来说,不是喜事临门,而是祸从天降。祖母深知女儿的性格,对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闻。宫廷里家法森严,女儿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气,说不定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从今后要想见到女儿,那比登天还难。
从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轿前,祖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家里从上到下个个心神不安。二妃上轿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烟,当两个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时,她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转身进了里间屋。老李妈说,老太太进了里间屋一天没出来,也没有吃东西。
我母亲后来对我讲,二妃进宫后,家里像办丧事一样,个个心情沉重。这种气氛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珍、瑾二妃被封为贵妃,珍妃深受光绪皇帝宠爱,家里才算松了口气。
二
自二妃进宫后,我家从祖母到一般佣人都称瑾妃为“四主”,珍妃为“五主”。“主”字是对后妃的尊称,“四”和“五”是按我家中同辈女孩的排列。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没有人敢提起二位姑母的真实闺名了。二位姑母到底叫什么,我也不知道。
珍妃因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引起了隆裕皇后(慈禧的内侄女)的忌恨,加之珍妃性格倔强,不会奉承慈禧,隆裕经常在慈禧耳边吹风,慈禧就千方百计地找她麻烦,为内侄女出气。当年珍妃身边有一贴身宫女白大姐,宫里人都叫她白宫女。白大姐是专侍奉珍妃起居生活的,后因珍妃受贬,牵连了她,被轰出宫来,生活无依无靠,祖母出于同情收留了她,祖母逝世后,白大姐就一直和我家生活在一起,她经常对我谈起珍妃的一些情况。据她说珍妃长得很漂亮,并擅长书画、下棋,双手能写梅花篆字。白大姐还说珍妃聪明伶俐,常代替皇后参加宫里的一些大典。宫里的典礼礼节很多,如要求皇后要穿着花盆底鞋,头上戴着衤殿 子,走丁字步,一步一安,还要磕达儿头;在请安或磕头时,头饰和耳坠不能不摆,也不能乱摆。头叩的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这个尺度隆裕皇后总掌握不好,可是珍妃一学就会,只好由珍妃代替。这些就更引起了隆裕的忌恨。
白大姐说,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为了这件事白大姐也受过拷打。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
珍妃喜欢照像,尤其喜欢女扮男装照像,有时还穿着光绪皇帝的衣服照像,这又遭到慈禧的反对。慈禧命人到珍妃宫中搜出照像机和穿男装的像片,大怒,为此珍妃又受了“掌嘴”之罚。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珍妃的家庭教师文廷式(江西才子、庚寅榜眼、甲午状元,后授翰林侍读学士)和珍妃的堂兄志锐上奏李鸿章对日态度怯懦。与此同时他们又通过珍妃影响光绪皇帝,采纳主战派意见,对日宣战。
珍妃、文廷式、志锐的行动引起了主和派的忌恨,加之文廷式、志锐又奏过李鸿章一本,因此李鸿章授意其心腹——御史杨崇伊,反奏“文廷式企图支持珍妃夺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对慈禧听政,支持光绪皇帝自主朝纲。”这样,慈禧恨透了文廷式、志锐和珍妃。她本来就想废掉珍妃,正无碴儿可找,借此机会正可解心头之恨。就下旨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将文廷式革职,赶出毓庆宫,永不录用;志锐从礼部侍郎被贬职,出任乌里雅苏台(蒙古境内,距乌兰巴托正西1800里)参赞大臣。珍妃之事也把姐姐瑾妃牵连进去,姐妹双双受了廷杖,二妃从贵妃降为贵人。
三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珍妃支持变法。她经常通过自己的亲信太监,把宫里的一些密事告知我的父亲,父亲又告知维新党人。后来由于袁世凯告密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瀛台,珍妃也被慈禧叫去当众受辱挨打,贬入冷宫。我父亲也因与变法有瓜葛被革职为民,从此俸禄和钱粮一律断绝。我家生活无了依靠,又恐再遭慈禧迫害,只好卖掉粉子胡同房产,全家逃亡上海。
珍妃死后,听出宫来的宫女说,珍妃被打入冷宫后很是凄惨。珍妃在冷宫里熬了两年之久。她之所以能坚持下去,是因为她把希望都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希望光绪皇帝能重整朝纲,做一个英明君主。可是她怎能知道光绪皇帝的艰难处境和不能有所作为,最后竟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不顾国难民危,带着光绪皇帝、皇后西逃,事后听给慈禧做过奶娘的赵妈说:临行前慈禧命人将珍妃从冷宫里带了出来,当着光绪皇帝的面,假意要带珍妃西逃,珍妃表示“国难当头,我不走,而且皇上也不该离开京师”,与慈禧争吵起来。慈禧大怒,表示如果不走只有死路一条,珍妃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慈禧命李莲英指挥,由太监崔玉贵、王某执行。光绪皇帝见此情景,心如刀绞,忙跪下求情,慈禧厉声斥责光绪皇帝,转身命崔玉贵赶快执行。珍妃不准太监靠近,自己跳入井中。崔玉贵马上向井内投入二块大石头。当时珍妃年仅25岁。
后来听我父亲说,慈禧等人从西安返回北京后,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珍妃为了免于洋人污辱而投井自杀,并给珍妃恢复了名誉。我家又从上海返回北京,借住在粉子胡同。慈禧下旨,要我家打捞珍妃遗体。珍妃遗体在井内泡了一年半有余,井口又小,怎么也打捞不上来。慈禧大怒,要对全家问罪。父亲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摆上香案,烧香叩头,求五主子显灵,救全家性命。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遗体打捞上来。父亲含泪把妹妹一条曲着的腿勉强捋直,然后草草埋在西直门外田村。
四
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去世,宣统皇帝(溥仪)继位,隆裕皇太后听政。又将珍妃的灵柩从田村移往崇陵皇家坟地。我祖母和父亲参加了葬礼。祖母在坟前沉痛地悼念了自己的爱女。
宫中改制,允许后妃娘家女性每年二、八月进宫省亲。我祖母和嫡母进宫看望过瑾妃。瑾妃出自对妹妹的怀念,曾让祖母把白大姐偷偷地藏在车里带进宫来和她叙旧,问清妹妹受罪受气之情况,以慰思念妹妹之心。家里这时才得知瑾妃在西逃返京后,曾在珍妃井前烧过三天香祭祀妹妹之灵。
珍妃的死给我家带来了极大的不幸,给祖母增添了无比的痛苦。从此我家中就无人再敢提起这件痛心之事。珍妃在家中的遗物全部烧掉,好像家里从来没有这么一个人一样。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我就诞生在这个暴风雨的年代里。清帝退位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仍能保持他的一定尊荣,生活上也要受到充分优待。从我记事起只知道故宫里住着一个姑爸爸(即瑾妃,满族称姑母为姑爸爸)。听母亲对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召见进过宫,姑母很是疼爱我,还赐给过我玉如意等贵重物品。我清楚地记得后来见到姑母时的一些情形,时间大约是1917年到1922年间。
那时我六七岁,奉召进宫,总是弟弟陪着我。我俩坐着家里的木轮骡轿车,从神武门进去,到顺贞门往东拐,经过现在珍宝馆西墙外往南,才能到达瑾妃居住的永和宫东门。下车进了东门,在殿外听候传叫。只听太监一声高喊:“瑾主子有旨,传六、七爷进见!”我和弟弟随着太监来到永和宫正殿。只见瑾妃端坐在西边的宝座上,头上挽着旗鬏,鬏的四周戴着珠串花,穿着灰色缎子旗袍,外面套着蓝色的坎肩,脚上穿着福字履鞋,和我在照片上见到的一样。
现在回忆起来永和宫的陈设和现在储秀宫相仿,只是瑾妃的宝座摆在西边面朝东。宝座后面是座“百鸟朝凤”贝雕大屏风,屏风后面是西里间,这里就是瑾妃的寝室。在东侧楠木落地罩前面摆着一座大钟,这座钟成了我进宫最爱看的一件东西。每当报时时,钟楼里走出一个小人,左手举着一个钟,右手拿着一个小锤,打几下就是几点钟,打完了又缩回去,楼门又关上。出于童心好奇,我经常坐在钟边守着看完打钟再出去玩。
见到瑾妃,我赶忙上前一步,垂手直立叫一声“亲爸爸”(亲爸爸是满族对姑母一种尊敬又亲切的称呼),然后行君臣大礼(这种君臣大礼就是三拜九叩,为了进宫在家里不知演习了多少次。即先将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右膝跪下,再将左腿收回,双膝跪下,叩一个头直起上半身,这样叩三个头后站起身来,照这样再重复两次叩头,站起身来双手下垂直立)。在行大礼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叨念着:“亲爸爸吉祥”“亲爸爸万事如意”等吉利话。
参拜后垂手站在瑾妃身旁,听候她的询问:“太太可好?”(太太是满族对祖母的称呼,这里指的是珍妃瑾妃的生母,我的祖母)“你们可习字了?能作多少字文章?是否有长进?”我都一一回答了。紫禁城的礼节烦死人,我的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但临出家门时父母亲再三叮嘱我们进宫去要守规矩,不然四主子怪罪下来可吃不消,要挨板子、受廷杖。每次见礼时我都提心吊胆,怕触犯了“皇规”。
见完了礼我们就由太监带着玩耍,但绝不许到处乱跑。我最喜欢的是看瑾妃写字。每次写字都在正殿的大书案上。宫女和太监为她研好墨,她就叫我和弟弟在书案的另一边为她拉纸。瑾妃书法挺秀,她最爱写的是大抓笔字,如一笔龙,一笔虎,一笔寿等,有时也写小楷、中楷。上午时间就这样度过了。
由于男人不准在宫里留宿,吃完晚饭,我们就出宫回家。在与姑母告别时,还要再行一次君臣大礼。每次临别前姑母那种恋恋不舍的表情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不理解姑母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她一个人深居宫中,高大的紫禁城墙隔断了母女和兄妹之情,过着那种极其乏味的孤独生活,怎能不为亲人离去而难过呢!
每次出宫回到家里,我真像出笼小鸟一样飞向母亲,向母亲说说自己在宫里的见闻,还要诉诉在宫里受礼节约束的烦闷心情。母亲胆小怕事,听后总是训斥我一顿,然后说:“现在是民国了,要比以前礼儿少多了,不要胡说,传出去瑾主子要生气的。”
五
1922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瑾妃的五十整寿,为了给瑾妃祝寿,我随祖母、嫡母、姐姐一清早就进了宫。
永和宫大变了样,前殿抱厦东西两侧都放下了竹帘,宫门口的屏门上挂上了印有金龙式样的大寿字,宫门南面搭起了木板架,做临时舞台,抱厦里面东边和西边都放上了沙发。太监宫女都换上了新装,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永和宫热闹异常。整个祝寿过程已记不太清了,但对文艺节目我印象很深。文艺节目开始,抱厦的东面坐着溥仪、溥杰,西面坐着姑母、婉容(宣统皇后)、淑妃(宣统妃子)和我祖母、嫡母及我们姐弟。
节目的内容很多,有“抓鬏赵”的莲花落《老妈进京》,焦德海、刘德智的相声和“快手刘”的戏法。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焦、刘二位说:“今天能进宫说相声,是托万岁爷和端康主子(指瑾妃)的福气。为瑾主子祝寿,祝瑾主子大吉大利,万寿无疆。”焦、刘相声说得溥仪很高兴,马上赏给了一百块大洋。“快手刘”变戏法,变出一百只麻雀,示意“百鸟朝凤”。当这一百只麻雀飞出来时,宫里可热闹了,溥仪、溥杰都站起来捉麻雀,东扑西扑。我也想下去,但当着姑母和祖母的面不敢放肆,只好坐在一边看着笑。
瑾妃和珍妃的性格恰恰相反。瑾妃在家里做闺女时是长女,能委曲求全,是个有心计的女子,进宫后在慈禧的高压下,对妹妹的遭遇只能报以同情之心,对慈禧的横行霸道是敢怒不敢言。长时间的闷气只能憋在心里,等到四十多岁时,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并得了甲状腺肥大病,眼珠往外努着。从宣统皇帝大婚后,姑母病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探望姑母的病情,我又随祖母进了宫。瑾妃对祖母说:“从皇上大婚,我就没有好过,大婚那天用的是洋鼓洋号,半夜里敲得我心都要蹦出来了(大婚是午夜进行)。最近几年我总感到不舒服!”祖母免不了安慰一番,就出宫去了。
有一次瑾妃看病,我正在永和宫内,姑母坐在后殿西里间的炕沿东边,炕中间摆着炕桌,炕桌的两头是压头桌,我站在正间太师椅后面。这时瑾妃问:“御医可到?”太监马上上前答话:“禀主子,御医在外面侍候着哪。”瑾妃说:“传吧。”太监忙把正门打开,两位御医走了进来。一位是张伍乔大夫,一位是赵友琴大夫。因为他二位经常给我看病,所以我也认识。
御医迈进门槛,马上跪倒在地,面向西叩了三个头,然后跪行至瑾妃面前,再叩三个头。这时瑾妃向御医说明了自己哪儿不舒服,有几天了。御医开始一左一右按着瑾妃左右腕脉,过了一会儿二位御医交换了位置,又按了一回脉。号完脉后,瑾妃开始询问自己得了什么病,吃什么药好(姑母对中医颇有研究),御医一一作了回答。这时瑾妃说:“你们开方去吧。”御医说了声:“喳!”连忙叩头,站起身来猫着腰后退到殿门口,退着迈出门槛,转身出宫开方去了。我看了很好奇,怎么跪着向前走?怎么还猫着腰退出?当时我怎能明白宫里和宫外是两个时代,两种天地呀!
从那时起姑母身体就时好时坏,也就更加思念自己的母亲和亲人。早在好几年前,瑾妃为了能每天见到母亲,就特意潜心设想了一计,为我家在景山东街东侧中老胡同,购买了一套房产(中老胡同32号及33号旁门),这套住宅院子很深,东院有个花园。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山上有一个小亭子,站在亭子上用望远镜向西南方向望去,正好是故宫。我祖母在和姑母约定好的时间里,登上亭子,这时瑾妃也登上御花园靠东北面的亭子互相用望远镜?望。祖母每次都要看到瑾妃下山回宫,才放下望远镜,再往西南方向望好一阵子才含泪走下亭子。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望了多年,直到瑾妃病倒,家里人怕祖母知道后伤心,就再三劝阻,祖母这时也病魔缠身,才算罢休。
二位姑母从入宫到清帝国灭亡,她们从未回家省亲。直到祖母办七十大寿,瑾妃才借机会回家看望了一次母亲和亲人。
瑾妃省亲后不久就病故了,这时正当祖母也病瘫在床上,没敢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她。
姑母病危时,父亲和嫡母前去看望过她。去世后灵柩就停放在永和宫内,当时正是1924年冯玉祥回师北京,宫里乱成一团,我家也无人敢进宫去。直到瑾妃出殡时才通知我家,只有父亲参加了出殡仪式。后听父亲说出殡很简单,一切都从民国制度,灵柩停在广化寺里。过了没几天嫡母带着我和弟弟去吊唁,进了广化寺只见十几个反穿皮袄的太监在守灵,姑母的灵柩罩在棺罩里,棺罩有一两丈高,我们跪下给姑母叩了最后三个头,就随着嫡母回家了。
珍妃进宫十几年,瑾妃进宫三十几年,她们过着极为奢侈腐化的生活,同时也受尽了封建礼教的约束和摧残;虽得到了地位和财宝,却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爱与自由。二位姑母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那座阴森森的紫禁城里,度过了自己抑郁凄清的一生。
http://post..com/f?kz=103568323
欢迎光临清史爱好者吧!
『肆』 当王子文和吴谨言都穿黑色旗袍时,是怎样的感觉
王子文和吴谨言穿了同款的旗袍裙亮相,吴谨言有着独一无二的奢华复古韵味。王子文虽然已经是30多岁,但依旧看起来像是个20岁的少女,加上娇小的身姿,非常娇俏妩媚,看来黑色真是不挑人,这袭旗袍裙将王子文也装扮得优雅又妩媚。
5,穿着一定要特别合身,有条件的可以去量身定做,过紧行动不便,而过于宽松又难以显现女性的形体美。穿旗袍时要特别观察自己“三围”是否贴体舒适。其次,必须检查领子、衣身、袖子、纽扣等细节之处是否一丝不苟,不然就会失去旗袍的独特魅力。
『伍』 珍妃如何得罪的慈禧,她为何要当众扒下珍妃的旗袍
振妃公主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却被慈禧下令当众脱下旗袍杖。大家都认为是甄妃卖官受贿,触及慈禧的底线。这就是为什么慈禧如此无视光绪皇帝的面子,对真妃强加“朝仪张婷”的原因,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只是简单的打屁股。这种惩罚是侮辱。通常只用于犯错的女士和奴才。但是甄妃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对皇室嫔妃施加这种惩罚的人。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羞辱。到底是什么事惹得慈禧大怒呢,这事还得从清朝晚期宫中缩减开支说起。
慈溪剧照
这句话就像是给了慈禧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慈禧很没面子。慈禧决定严惩他们,当众扒了珍妃的衣服以示杖罚。据清宫记载,当时珍妃被打得不省人事,牙齿紧闭抽动,随后全身肌腱颤抖,并伴有发热。
之后,甄妃被打入冷宫,八国联军入城,因言语顶撞慈禧,被勒令丢井,结束了短暂的生命。甄妃被罚一棒子,不是因为卖官,而是因为人品和语言,直接暴露了慈禧掌管政治的事实。但她以效法自己为名,想逃避惩罚,公然向慈禧挑战,慈禧必然会对她十分重视。如果她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能只是挨打降级而已。以后她能在光绪的宠爱下东山再起。可惜她冲动的性格伤害了自己,又因为多说一句话而遭受这种极其侮辱性的惩罚。
甄妃被罚剧照
甄妃是否被棍子打死,一直存在争议。但1927年3月18日《世界日报》发表猎奇报告,揭露了甄妃卖官的真相。记者自称是真妃贴身侍女刘过。她声称把卖官所得的50根金条全部埋在任静宫的墙角下,卖给真妃。她之所以披露这件事,是因为她希望得到三根金条来补充
『陆』 凤唳九天淑妃扮演者是谁
许榕真。中国著名女艺人,出生于上海,国家二级演员。主演电视剧:《旗袍美探》《热血同行》《筑梦情缘》。
『柒』 古代女子头饰、发簪;旗袍颜色种类~
【发饰】簪,钗,珠花,头花,宫绢,步摇……
1[可选多个]+2+3+4
1[工艺]:金累丝/累丝,烧蓝,点翠,扭珠,洒金,镂空,衔珠/丝……
2[形状]:蝶形,蜻蜓,桃形,凤形,云形,牡丹,莲花……
3[材质]:金,银,玉,珍珠,玛瑙,翡翠,红珊瑚,宝石,水晶,琥珀,猫眼……
4[名称]:簪,钗,步摇,绢花[这个就只要什么洒金/银,金/珠/银蕊,或者新裁就行]
例子:金累丝衔珠蝶形簪,烧蓝点翠凤形钗,镂空牡丹形红珊瑚头花,洒金珠蕊海棠绢花
【上衣】:1+2+3+4+5
1[颜色]:竹青,葱绿,碧色,翡翠色,黛青,黛绿,蟹壳青,石青,豆青,豆绿,松花,鸦青,樱桃红,银红,朱红,水红,茜色,桃红,枣红,殷红,绛红,嫣红,鹅黄,鸭黄,樱草色,橙黄,橙红,湘色,驼色,赭色,秋香色,靛青,湖绿,靛蓝,宝蓝,湖蓝,水蓝,藏蓝,黛色,绛紫,紫檀,雪青,丁香色,藕色,藕荷色,象牙白,月白,莹白,玄色,玄青,墨色,铜绿,乌金……
2[工艺]:弹墨,刻丝,彩绣,缕金,暗花……
3[图样]:藤纹,牡丹,并蒂莲,凤纹,蝶纹,鹤纹,祥云纹……
4[料子]:妆花缎,软烟罗,云锦,雨花锦,菱锦,蜀锦,浣花锦,散花锦,彩晕锦,雨丝锦,织锦,玉锦,织金锦,花素绫,广绫,交织绫,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古香缎,平素绡,提花绡,天香绢,单罗纱……
5[样式]:琵琶襟,对襟,褂子,比甲,春衫,大袖衣……
例子:石青弹墨藤纹云锦大袖衣,桃红刻丝并蒂莲纹彩晕锦春衫,宝蓝彩绣牡丹织金锦对襟宫装。
【裙子】:和上衣差不多,就是最后的样子改成百褶裙,石榴裙,留仙裙,玉裙,月华裙,百鸟裙,花笼裙什么的,很简单吧
例子:银红暗花梅纹百褶裙,水红刻丝福纹素软缎石榴裙。
【服饰】
式样可以是花卉,如:金芍药,黄鹤翎,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拜月,太液莲。碧江霞,双飞燕,剪霞绡,瑙盘,紫罗繖。美人红,海云红,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团,桃花菊,西施粉,玉楼春。
皇帝:明黄色
皇后:明黄色 正红色 可戴凤钿/凤冠
正一品:正紫色,可戴侧凤簪钗
各宫主位:宝蓝色,可戴侧凤珠钗
从三品以上:可穿红色(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可佩戴金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
从四品以上:可穿紫色(紫色必须为偏色,如浅紫,紫罗兰),可佩戴银步摇,可佩带短流苏)
从五品以上:可穿蓝色(蓝色必须为偏色,如宝石蓝,靛蓝),可佩戴宝石翡翠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从七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可为正色。可佩戴珊瑚象牙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从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可佩戴金银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秀女:统一穿粉红色/浅绿色宫服。只可带头花
{灰色为国丧时所穿,其余时候不得穿之。}
飞龙图腾为皇帝之用
凤凰牡丹为皇后之用
孔雀为正二品妃之用
正三品方可佩戴护甲
贵人才能饰一侧丝质流苏
婉仪饰两侧丝质流苏
贵嫔以上方能饰步摇、两侧玉石玛瑙流苏
仅皇后和贵妃可饰凤样头饰,皇后九凤,贵妃六凤
颜色:茜素青色,水蓝色,月白色,鹅黄,深兰色,妃色,朱色,藕荷色,芙蓉色,烟罗紫,石榴红;绛紫色;水绿色;湖蓝色;冰蓝色;品竹色;葱绿色;乳白色;象牙白色;澹澹色;莲青色;烟霞色;赭红;玉涡色;樱红;湖碧;羽蓝色;蜜合色;月蓝色
『捌』 跟吴谨言正面交锋的李纯,穿旗袍的气场是不是很强大
备受期待的《如懿传》即将开播,除了周迅饰演的女主如懿外,阵容强大的配角也是吸引了大量眼球,将与同一题材的《延禧攻略》撞的死死的。而正在热播的《延禧攻略》中,吴谨言饰演的“令妃”才是主角,到了《如懿传》里,李纯饰演的“令妃”却成了最大的反派,二人正面交锋,也是看点十足。
李纯一路走来,被贴上了“坏女人专业户”的标签,从花千骨中的“霓漫天”,到《三生三世》中的“素锦”,再到《如懿传》里的“令妃”,李纯明明有一张清新可人的脸,却将反派演的让人恨到牙痒痒,令妃的造型一出,李纯气场强大,眼睛里面都是戏。
李纯穿旗袍气场强大,难怪能演“令妃”,将正面交锋吴谨言!你是更喜欢李纯的宫廷造型,还是旗袍装呢?
『玖』 《如懿传》李纯和《延禧攻略》吴谨言相比,谁的旗袍造型更惊艳
我个人觉得吴谨言的整体造型更好看一些,毕竟是主角形象,再加上吴谨言的五官小巧立体,很适合剧中的旗袍造型,而李纯就没有那么喜欢了,可能是因为李纯的角色本来就不讨喜吧,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与李纯性感迷人的旗袍造型相比,吴谨言的旗袍更加清新宜人,无论是油墨印旗袍还是粉色纯色旗袍,吴谨言都能很好的驾驭。吴谨言虽然不是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外表,但也有着让人很难抗拒的气质,穿着旗袍她有着江南水乡小碧玉的魅力。
『拾』 历史上真实的董鄂妃怎么死的
董鄂妃得到了顺治皇帝的真爱,可惜红颜薄命,很年轻的时候就病死了,让人惋惜万分。
董鄂妃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是清朝顺治皇帝的宠妃。然而她的一生却历经坎坷。在历史正史中,清朝顺治的后宫里其她妃子的画像都被保留下来,唯独没有收录董鄂妃的画像。
正史中虽然没有出现董妃的五官图像,但是董鄂妃的真实画像还是留传了下来。
这幅画中女子清丽婉约,衣着满清蓝色绣花旗袍,内里是白色雪纺绵绸长裙,画中场景是一位娴静女子手拿诗词抓着罗帕淡然而立,正面对着我们,五官也是平静淡然似乎带着些许忧郁,虽然女子脸部表情不多,但那双眼睛却似乎包含着无限的情思。
画中淡淡的几笔着墨,描出了兰花,山石蝴蝶翩飞的景致。从画质色彩的渲染来看,应该是画在宣纸上,底色呈淡粉紫色,兰花和旗袍以及头冠一样是藏蓝色。整个画面色彩朦胧,意境氤氲,简单的山石兰花景致衬托远处蹙立的女子。
女子虽然外面罩着兰花图案的青蓝旗袍,头上带着满族妃子头冠,可是内里飘逸雪白的裙裾和雪纺袖却透露出佳人仙气,手捧着诗词书籍面对着观众,画像整体展现了董鄂妃的优雅气质和清丽的容貌。
看到董鄂妃这幅画像,让人对这位女子的生平事迹感到好奇。据说她原来是顺治帝的弟弟的妻子,可是却被这个多情的大清皇帝一眼相中,抢夺了过来,并且一生都对这位女子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