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知道德国二战的军队军官的军衔 详细的
陆军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一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空军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海军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党卫队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⑵ 二战德国的军装颜色的区分
德国空军上士飞行员,穿34型空军常服(中蓝),佩礼服用勋带。右臂佩所属航空团袖章,带“卢格”手枪。右胸佩:一级功勋剑十字勋章;左胸佩:一级铁十字勋章、优异飞行奖章;纽扣佩:二级铁十字勋章
德国海军山地部队上尉。戴40型便帽,镶有金边表示军官(陆军尉、校官为银,海军全为金),左侧佩金属制“雪绒花”。右胸鹰徽亦为金属制。注意肩章纽扣为金色,镶海军蓝色边。带大型海军望远镜。
德国ssvt警察后备军。列兵肩章上一条粗银杠表示他是候补军士。穿少见的35型夏季开襟野战服,普通警察士兵领章。背毛瑟98k步枪。佩:步兵突击章、铜制战伤勋章、工兵突击章。
恐怖的代名词- 德国保安警察(sicherheits polizei简称sipo),隶属党卫队,主要工作是迫害犹太人及枪杀被占区“多余人口”,理由是“没有多余口粮”。
这是保安警察军士长(警察虽然隶属ss,但拥有与陆军对等的军衔)的标准像:战前制式陆军礼服(铁灰),袖口褐色带2颗铝扣;礼服领章镶在兵种色底上,扣子挤在皮带上方也是一大特征,官用马裤及马靴为违规穿着。佩“卢格”手枪。
德国陆军风纪警察(宪兵)军士长,典型的橡胶制防水摩托风衣、防风护目镜。配30型防毒面具盒、mp40冲锋枪、35型地图包
作为特殊兵种,宪兵制服拥有介于陆军和警察之间的特性:陆军43型野战服;臂章与警察相同,但警察士兵为毒绿色,宪兵士兵为橙色、校尉官为银色金属制、将官为金色。袖章佩在左臂(与ss相同位置),而陆军都是在右臂。宪兵士兵领章样式与陆军相同。佩:二级战功勋章、德意志国家体育铜质奖章(ii型)——1937年9月1日制定,战后被禁止佩戴。国防军没有这种奖章
战德国海军的制服基本上沿用1848年普鲁士海军根据英国海军制服设计的样式。
水兵裤的来历:世界各国海军舰上军人的裤子与其他兵种不同,其样式接近女式,裤脚大裤腿细,前面没有开口。这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英国海军一艘战列舰侵入北美一港口,有一名水兵开小差下舰到岸上女友家过夜。半夜北美民兵袭击英军,该水兵匆忙回舰,却错穿了女友的工作裤。当夜战舰被击沉,他跳海后把裤子抖开充气,再抓紧裤脚和裤腰作成一个气囊,靠这个气囊漂浮了一夜后获救,全舰只有他一人生还。由于这次战例,英国海军决定发放大裤脚的新式水兵裤,他国海军纷纷效仿,形成今天的水兵裤
40型钢盔,涂成砂黄色但已开始掉漆。长靴为帆布制,绑腿为40年8月8日制式,战争前期多为补给部队用。持毛瑟98k步枪、长柄手榴弹,戴防风护目镜。右腕袖章为橘红、白双边黑底,内写“afrika corps”,这是在北非服役2个月以上得到。刚入伍时袖章为银边黄底,字样“afrika”,文字两边各有一棵椰子树图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击章(1939年9月20日制定,最初发给步兵、山地兵,后也发给机械化部队所属步兵),步兵突击章有金、银2种,这里是银质。
带有31型水壶和伞兵专用防毒面具包。戴40型便帽、穿i型空军伞降靴
⑶ 二战德国的军官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一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⑷ 二战时期官衔、军衔如何设置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 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 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 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 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 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 武装部队; 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 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 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 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 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领袖、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领袖,1941年12月 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合称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时称为“元首”,涉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涉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考虑到 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 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接受过总参业务训练)、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 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参谋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区分 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进行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 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计划授予担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等高级 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领有此衔,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量纳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 第二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 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建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警察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始设置 并使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提高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唯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更换陆军元帅的识别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上等 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晋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晋升,同时再次修订士兵军衔标志;将宪兵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更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 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 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 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 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 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始 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利用德语的词性变化专门使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 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 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一直实行“男女平等”——因为按照希姆莱之流的观点: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 “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性服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使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 者注。)
二、纳粹德国警察警衔的沿革
按照普鲁士——德意志的传统,警察是国家(以至于王国、公国、州)武装力量的当然组成部分。以穷兵黩武著称的纳粹德国当然不能例外,当时的德国警察拥有完整而复杂的既有别于军衔、军服但又有几分相似的警衔、警服。
1933年,纳粹刚掌权时的德国警察警衔区分为:
高级警官——警察总监(相当于少将)、一级警监(相当于上校)、二级警监(相当于中校)、三级警监(相当于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相当于上尉)、一级警督(相当于中尉)、二级警督(相当于少尉)、三级警督(军衔中无相当级别);
警长——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三级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35年,经戈林、希姆莱批准,更改德国警察的警衔,将高级警官的警衔改为与军队的将校相似,增加了警长、警士的等级,同时设立了专业技术警察警衔。此时一般警察的警衔为:
高级警官——帝国警察总监(相当于中将,由希姆莱兼任)、警察少将;
上级警官——警察上校、警察中校、警察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一级警督、二级警督、候补警督;
警长——高级警长(相当于上士)、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候补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一级警士(相当于二等兵)、二级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42年,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和纳粹党高层斗争的结果,德国警察完全并入党卫队序列,警衔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与军官军衔完全相同,警察将官领章改与党卫队将官相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预备队使用的“野战警察”,警察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警察将官——警察大将(4)、警察上将(5)、警察中将(6)、警察少将(7);
警察校官——警察上校(9)、警察中校(10) 、警察少校(11);
警察尉官——警察上尉(12)、警察中尉(13) 、警察少尉(14);
警长——警督(候补警官,15)、一级警长(16)、二级警长(18)、三级警长(19) 、候补警长(20);
警士——一级警士(23)、二级警士(24)、三级警士(25)、候补警士(27)。
以上区分为2类(警官、警长警士)5等19级,到战争结束再未变化。
德国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SD)原来隶属于警察序列,不穿警服,1934年被划入党卫队建制,全体人员授予党卫队衔级,但外勤人员仍不穿党卫队制 服。保安警察(类似于我国治安警、巡警、防暴警察、着装刑警的综合体)更于1942年将领章改与党卫队相同,只是以领章底版颜色区分.
⑸ 如何区别二战德国的海陆空军单看制服能详细介绍一下海陆空各类兵种还有制服领口上是几条横着的粗杠
二战德军军服分类极细,甚至能看出“陆军山地兵”这样的次级兵种。这里就简单的一说把,从军服上看空军是白底、海军深蓝底(剩下的基本都是陆军),不过由于地域不同服装颜色会有变更(例如北非军团的空军军官制服是黄底),所以建议看军帽底色。
关于领口贴主一定要说明白是左领还是右领,因为一般左领是军衔、右领是所属部队。贴主说的几条横着的粗杠,那么一般是士兵(兵级或士官级)的军衔。
⑹ 有关二战德军制服的问题
是缝在上面的,而且注意有WH(国防军陆军),WL(国防军空军),WM(国防军海军)和SS(党卫军)的区别。
一般国防军陆军为白色倒三角型鹰徽(楼主贴的就是陆军鹰),士兵的和普通军官的有区别,而且有好几个年份不同的版本,而将军和元帅是金色鹰;
国防军空军的是扑食状鹰,白色,将军元帅为金色;
国防军海军从上到下都是倒三角型金色鹰,貌似就是材料有区别;
以上国防鹰徽一般缝在右胸袋上方。
而党卫军统一为剑尖状翅膀的鹰,跟国防军的有很大区别,统一缝在左臂,这是代替M32黑制服时代的纳粹万字臂章的。
军官跟士兵士官的鹰徽有很大差别,一般士兵士官的为公发机绣鹰徽;而由于德军军官的制服为自己定制国家发一定军服补贴,所以鹰徽都比较精美,一般为手工金属线(银线/金线)刺绣。当然,士兵本人如果家境不错的话,也可从指定的代理商店买到比较好的制服和鹰徽等装备。
⑺ 我喜欢看二战影片,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打的影片。我想请问德国军衔,是怎样区分那党卫军和国防军的军衔不
军衔是一样的,军衔等级略有不同,只是称呼的时候加上军种,例如:党卫军霍夫曼少校,陆军加来尔中尉,空军元帅加林等等.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始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利用德语的词性变化专门使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一直实行“男女平等”——因为按照希姆莱之流的观点: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性服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使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者注。)
⑻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衔如何划分的
没有希特勒,就不会造就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保卢斯上将晋升元帅获得元帅权杖时说道,“我更愿意获得新的装甲师的到来”!可见日耳曼军人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贪图虚荣!希特勒也从没有给自己配发任何勋章。
⑼ 二战德国陆军或海军肩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版了许多种类繁多的有关德国军事用品的著作。实际上,有关德军的奖章、奖项、制服和设备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许多优秀的书籍、影片、杂志中作了介绍。但是,在德国军事用品中有一个方面被忽略了,这就是勋略。在许多描写二战时期德军的书籍中都会附有一些佩带奖章的德国士兵的照片,在这些奖章中通常都有勋略。关于这方面的兴趣是在我购买了一件德军士兵的短上衣(M40)后产生的。这件上衣保存的非常好,但是除了在左侧胸前的口袋上方有一条小小的勋略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正是这条勋略引起了我的好奇。后来,我查证到这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勋略,所代表的是1938年3月13日奖章(吞并奥地利纪念章)和1938年10月1日奖章(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纪念章),而且这条勋略与衣服在最初并不是一套的。 然而,小小的勋略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使我非常震惊,我就此开始收集它。在我收集勋略的那段时间里,它在市面上还是很常见的。但是,我发现并没有关于勋略的结构、意义、价值以及获得条件等方面的著作,因此我开始尝试写本书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单从外观而论,勋略在第三帝国的军事用品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但考虑到它所代表的奖项的重要性时,勋略的收藏价值就不难而知了,每个人的英勇行为和服役表现都可以通过其所佩带的勋略直接反映出来。 德国的军事人员佩带个人所获得的所有奖章参加战斗是很寻常的。对于那些背面是别针的奖章以及资格徽章,如:一级铁十字、负伤纪念章、攻击徽章等在佩带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出于隐蔽的原因和长期保存的需要,有些奖章是不能以奖章原件的形式来佩带的。例如:二级铁十字、俄国前线奖章(东线冬季战役纪念章)和长期服役纪念章等。因此,就有必要在作战服装上佩带勋略。根据军事法律,军人必须佩带其所获得的奖章或徽章。军人在出席庆祝仪式或休假期间外出和参加游行时可以佩带奖章的原形,但是在作战时这就不可行了。 我借本书所说明的是德国士兵佩带勋略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服役期间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展示他们所获得的奖章。我并不认为本书是一本参考书,因为我相信还有很多收藏家对于二战时期德国军事人员的勋略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收藏者提供一个便利的向导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收藏。同时,我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勋略复制的问题,因为市场上有许多作假者对复制勋略并出售它们非常有兴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08.jpg (35.15 KB)
2008-3-27 14:50
古特尔·罗纳陆军上尉佩带的勋略包括:二级铁十字、俄国前线奖章、罗马尼亚反共产主义者服务奖章和罗马尼亚之星奖章(该奖章作者不确定)。他的其它奖章有:骑士铁十字勋章、铜质近战勋饰、银质步兵攻击徽章和黑色战伤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09.jpg (20.82 KB)
2008-3-27 14:50
一名非洲军团士兵佩带的勋略包括:1939年二级铁十字、1938年10月1日奖章、意大利-德国非洲战役纪念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章 佩带方式
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三种方式用来佩带德国军方所颁发的奖章
第一种方式是佩带奖章的原件。这适用于穿着军礼服出席一些正式的场合。例如:参加游行活动、颁奖典礼、葬礼和婚礼。奖章可按下图所示来佩带。通常这种方式很少采用,因此奖章的原件都保存的非常完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10.jpg (23.33 KB)
2008-3-27 14:50
一件防空兵制服(四个口袋)。奖章有:1939年二级铁十字、1938年10月1日奖章、空军防空作战徽章、银质负伤纪念章
第二种方式只适用于下列特定的奖章:1914年或1939年二级铁十字,1914年二级铁十字的1939年配饰,二级带剑或不带剑战功奖章,俄国前线奖章,民用战功奖章。当以这种方式佩带勋带时,勋带是别在开领制服(四个纽扣)最上面的扣眼上。如果是空军作战服,勋带是别在制服(五个纽扣)的第二高的扣眼上。对于坦克兵则是别在左侧的翻领上。铁十字勋带的位置总是最高的,上面提到的其它奖章位置都要在它的下面。如果按下图的方式佩带勋带,勋带就不能放在勋略条上。但是许多士兵除了佩带勋略外,还会将勋带缝在自己的制服上。例如:二级铁十字可以别在扣眼上,也可以放在勋略条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11.jpg (23.26 KB)
2008-3-27 14:50
服装与前面图片中服装相同。铁十字勋带按规定佩带在第二个扣眼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12.jpg (31.39 KB)
2008-3-27 14:50
规定的勋略佩带方式。勋略包括:1939年二级铁十字、俄国前线奖章、罗马尼亚反共产主义者服务奖章
尽管违反规定,海军的厚呢短大衣和制服以及空军作战服的勋略也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有大量的图片可以表明勋略佩带在所有军种和准军事组织的制服上,在1933年至1945年间准军事组织的数量是非常多的
当在实际条件不允许佩带奖章原件时,个人通过佩带勋略借以展示在服役期间所获得的业绩。因为奖章的设计已经有了适应各种环境的考虑,德国军事人员在战场上可以佩带个人的所有徽章。但是佩带奖章原件则完全不可能。有大量的二战图片显示在许多不同场合,德国军事人员都佩带勋略,无论军衔高低,都以此来展现自己对祖国所作的贡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13.jpg (28.92 KB)
2008-3-27 14:51
图片中军官所佩带的奖章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奖章。勋略包括:1914年二级铁十字、二级战功十字奖章(带剑或不带剑作者不能确定)和1914-1918年荣誉十字奖章,二级战功十字奖章勋带佩带在制服上数第二个扣眼上。左兜上是冲锋队军体徽章和国家体能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DSCN1814.jpg (31.59 KB)
2008-3-27 14:51
图片说明:武装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相当于少尉)埃特·泽普所获得的奖章给人深刻的印象。奖章有:骑士铁十字勋章、铜质近战勋饰、一级铁十字、银质步兵攻击徽章、黑色战伤章。勋略包括:二级铁十字、俄国前线奖章、党卫队长期服役奖章、1938年3月13日奖章和1938年10月1日奖章。这名军官显然在二战前很早就开始服役,因为他获得过战争之花奖章(二战爆发前希特勒用不流血的方式征服其他国家而设立的吞并类纪念章)和长期服役奖章
第二章 勋略的结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和第三帝国所有的军事用品一样,勋略金属条的制作标准非常高。即使是级别最低的勋略在制作时也要满足严格的规定。下面的图片展示了一些收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勋略
DSCN1815.jpg (18.18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图片所示勋略只包括二级铁十字。勋带的规格为25mm长、17mm高。勋略背面是一个外凸的金属衬背板,用灰色绒线在勋带背面缝牢,有时也可以用黑色或兰色的绒线,闪亮的金属衬背板也可以不被勋带包裹而露在外面,勋略是通过一个别针固定在衣服上
DSCN1816a.jpg (30.8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图片所示的勋略很常见,每个奖章勋带尺寸为15mm长、17mm高,结构同前所述。勋略包括:二级战功剑十字奖章、俄国前线奖章、服军役四年奖章
DSCN1816b.jpg (10.62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图片所示的勋略比较少见,尺寸为30mm长、17mm高,且在背面无羊毛衬背。勋略所代表的奖项为:1938年10月1日奖章,勋带上附有布拉格城堡金属条
DSCN1817a.jpg (22.29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图片所示的勋略与第二种勋略不同,只有11mm高,宽度与其他勋带一样为15mm,图片清楚地展示了进行包裹的金属衬背。勋略所代表的奖项为:1914年二级铁十字、巴登服役十字奖章、1914-1918荣誉战士十字奖章
DSCN1817b.jpg (21.82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5.图片所示的勋略更加为年龄较大的军官们所喜爱,尺寸为15mm长、10mm高,这种勋略有一个坚硬的衬背,并用布覆盖在衬背表面,勋略是缝在军服上的,因此可以不再使用别针与圆环。勋略所代表的奖项为:1914年二级铁十字,附带1939年二级铁十字配饰、俄国前线奖章、汉堡-汉萨战争十字奖章、1914-1918荣誉战士十字奖章、25年服军役十字奖章、18年服军役十字奖章、特豪尔服役奖章
DSCN1818a.jpg (21.52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图片所示的勋略偶尔才会遇到,尺寸与2相同,不同的是勋带采用一种奥地利式褶皱,结构与其他背面使用别针的勋略相似。勋略所代表的奖项为:1939年二级铁十字、4年空军服役奖章、1938年3月13日奖章、1938年10月1日奖章,附布拉格城堡金属条
DSCN1818b.jpg (21.8 KB)
2008-3-27 14:54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7.图片和下面图片所示为同一种勋略的两种变形,尺寸与2相同,不同的是勋带上附有奖章的缩微品。奖章为:1914年二级铁十字、一战时期的银质战伤章、1914-1918年荣誉十字奖章。1957年以后,随着二战德国老兵被允许佩带他们在二战期间获得的非NC政治类奖章后,这种勋略又开始流行起来。身着国防军制服的老兵们在照相时,都佩带着附有他们所获奖章缩微品的勋略
⑽ 请问二战时德军下列三种军服分别是什么身份
第一种是党卫军黑色制服,34年开始配发,42年之后明令禁止穿着,价格昂贵,即使对于当时来说也很昂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袖标上的字母不清楚,所属部队不详,不是骷髅师的袖标,骷髅师袖标字样应该是Totenkopf。
第二种国防军将官制服,这是仿品,而且是很粗糙的仿品,细节处理得较差。
第三种是国防军军官制服,可能是看领章像是尉官的,但看肩章似乎是校官的,仿品,粗糙。右胸的帝国鹰徽还没缝呢。
第二件和第三件怎么感觉像是用中山装改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