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环创主题墙诗的名字
诗的名字可以是《悯农》。勤俭悯农心,携手卫环保。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悯农里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绿色的环保理念。
②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步骤
要做好幼儿园环境设计,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皮亚杰说过:“儿童认知发展要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要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和谐、优美、有效的环境中让幼儿的情感、能力、经验、知识等得到发展?使环境能更好地为主题目标服务?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让家长更乐意参与并支持我们的主题活动,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一、环创从话题的选择开始
我园的课程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需要教师筛选、统整各种资源,选取适宜于幼儿当下发展需要的内容去进行。对主题、话题教育价值的分析是环境创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我们意识到主题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的教育价值、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确定主题内容后,深入分析主题的核心价值,分解小话题,小话题应与各领域的学习有效结合,体现幼儿较为深入地探究。
如:中班主题活动《小鬼在长大》,在升入中班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仍然存在问题,于是设计了这个话题,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我”出发,关注自己的外表,身体的变化,更多地认识自己;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照顾他人,照顾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样一个主题中包含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在墙饰上呈现,究竟在墙面上呈现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去筛选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也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在此话题中核心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我们将成长与变化分为身体上的、能力上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品质上),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些内容:我的变化在哪里(身体上的变化和能力上的变化);我会交朋友;看,我多能干;我家住哪里。(照片+举例)
③ 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思路有哪些
创设主题墙墙的思路:
1、教育性
要求体现主题的教育思想,对幼儿具有教育意义。
2、适宜性
要求有委员和班级的环境整洁、美观,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挑战性
要求既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参与性
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丰富性
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6、趣味性
要求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幼儿天真烂漫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墙设置小tips:
1、了解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合他们并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2、主题墙要融合到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去,尽量保持和大环境的统一;
3、布置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材料、色彩、风格的多样化;
4、多创造有趣好玩的情景来吸引孩子眼球;
5、表现手法多样化,夸张、变形等多运用;
6、鼓励孩子一起布置,让孩子开动脑筋,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④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环境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就环境创设中的两大方面,即墙饰环境创设和活动区环境创设。1.墙饰环境创设,幼儿园活动班级必须创设的墙面如下:天气预报栏、快乐宝宝主题墙、家长须知、教师风采、幼儿作品展示区、主题活动墙。2.活动区环境创设,幼儿园各班常见的活动区。 幼儿园各班级常见的活动区包括:美工区、社会角色游戏活动区、建构区、科学区、阅读区、表演区、书写区、数学角等。3.其他方面:娃娃超市;娃娃医院;自然角。4.班级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幼教理论基础,同时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质量的高低将越来越成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幼教工作者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下去。
⑤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点
1、观赏性
环境创设的一个基础作用,就在于它是给人提供欣赏的。因此,幼儿园环境首先应该具备观赏性,要是让孩子们接受和喜爱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观赏性,对环境布置的整体美观进行把控,注意多种色彩的运用、卡通形象的使用等等。明亮而充满童趣的环境,才能更易于孩子们理解和喜爱。美观的环境,才能更易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2、互动性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生活就是学习,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分析自己做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环境创设同样要考虑到孩子的这种特性。从互动性来说,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直接的体验机会,例如,在班级主题墙面的布置中,可以采用纸质、布面、沙画、豆粒以及树叶、塑料瓶实物等不同材质的作品来进行布置,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多种材质的事物。另外,幼儿园也可以制作或者购置一些包含纽扣、拉链、打击乐等元素的物品,让孩子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些物品是如何使用的。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使墙面“活”起来,让环境与孩子“对话”,从而实现环境创设的互动性。
3、参与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只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锻炼孩子动能能力,以及增进家园互动的时机。在制作环境布置使用的各种手工作品时,老师除了自己动手以外,应该鼓励孩子也参与到作品制作的活动中,让孩子发挥想象,亲手操作,使孩子更乐于探索和体验环境。一些适合亲子制作的作品,还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创作中,在适当的位置展示亲子作品,使之也成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增强家长与园所沟通的积极性。
4、环保性
环境创设的环保性,体现在环保材料的使用和废物利用两个方面。使用环保材料,能够更好地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变废为宝,则可以让孩子发挥出更多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废旧的材料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就能够以全新的美观形象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用蛋壳、瓜子壳在彩色卡纸上贴成图案,把塑料瓶包上漂亮的彩纸做飞机机身,把雪碧瓶等颜色鲜艳的材料剪成各种花草上墙装饰,把纸杯做成风铃、门帘等等。
5、适用性
环境创设担负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具体内容应该符合孩子发展阶段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及与这些特点相结合的环境创设应该如何呈现。
①、小班
幼儿特点: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差。
环境内容: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内容明确的装饰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内容可包括认识植物、日常活动用品介绍、卫生习惯、四季特征、集体游戏活动、儿童美术等。
②、中班
幼儿特点: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
环境内容:为幼儿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和与同伴合作的空间,创设互动墙饰。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体育活动、品德教育、自然风光、童话、神话、工艺美术、儿童美术、民间艺术、节日、职业级人物介绍、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环境介绍、爱亲人等。
③、大班
幼儿特点: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应面对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
环境内容:应不断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内容可包括品德教育、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环境知识、科幻内容、民俗民风、中外美术名作、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名胜古迹、特产、节日、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
⑥ 幼儿园环创解说词小班主题仰望星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来到小三班参观与指导,我们班结合“早期阅读”课题和地方资源进行了环境创设和区域的设置。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班的区域“中华民俗坊”,在这儿我们分别开辟了“瓶子彩绘”、“纸袋秀”、“托盘画”、“牙签乐”、“巧手间”等。我们为孩子提供了白色的饮料瓶、包装纸、托盘、纸盒及颜料、牙签、彩笔、剪刀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区,自己动手做做、画画、说说。像“瓶子彩绘”和“托盘画”,我们还设计了个性记录表,让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创作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水池的一边我们专门开辟了“爱书吧”,这儿有我们和孩子共同收集的儿童绘本,也有孩子们结伴制作的大绘本,还有用来修补图书的胶棒和剪刀。孩子们可以坐在软垫上翻阅图书,也可结伴轻声的交流图书的内容,久而久之大家阅读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我们的活动室,活动室所有的布置都以盒子为主打材料,辅以地方资源的毛刷制品,主题墙“快乐家园”和四壁的“童话故事”以及吊饰,我们是连为一体的,让孩子们通过看与说,来感受小动物们的快乐,同时也激发孩子热爱我们的幼儿园,热爱生活的目的。
在外走廊阳光充裕的一角,我们和家长、孩子共同开辟了小小的“自然角”——今天你来看过我吗?这儿的植物都属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在花盆外我们还贴上了照料者的名字,这样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与植物一起成长,感受万物的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和知识。
小三班的环境介绍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参观与指导,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⑦ 幼儿园秋天主题墙设计理念
以环境为理念:“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具有教育性价值。”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既能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也能服务于园所课程的实施开展。
主题墙是幼儿园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推进主题课程有效落实的一把“利器”。教师在创设主题墙时,可将其作为“骨架”串连起主题课程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有限的空间里凸显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第一步:解读主题
要创设一面有价值且能服务于幼儿学习、交流、互动的主题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深入地解读主题。
◇ 把握主题核心经验
主题核心经验是开展环创的重要线索,教师应做到全面解读、明晰方向,既要充分挖掘核心经验,又要考虑阶段性教育目标。
◇ 把握各子主题目标
除了分析主题核心经验,还需要分析各个子主题的目标,了解各子主题下的活动内容,以确保创设的主题墙能为活动的实施提供助力。
◇ 把握幼儿的实际需要
主题墙是幼儿自身学习经验的“印记”,因此在规划主题墙之前,教师必须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以及动手能力等。
第二步:规划版面
一面好的主题墙应该是一幅“可视的学习过程图”,能够呈现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助推幼儿自主学习。
◇ 提炼关键知识版块
教师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提炼出具有递进关系的版块内容,也就是说主题墙的框架由教师来搭建,具体内容由幼儿来填充。
◇ 设置问题适当留白
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版块后适当留白,让幼儿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使版面不断完善丰富。
◇ 记录主题推进过程
以主题课程的推进过程为线索,突出主题活动进行的痕迹,让主题墙的内容服务于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提升,帮助他们巩固主题经验及主题认知。
◇ 创设艺术情境版面
主题墙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保证其内容具有知识性的同时,它的设计也应具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在墙面内容确定之后,建议教师增加情境性设计,可体现出对墙面的整理智慧。
第三步:填充内容
主题墙中可以填充调查类的问卷与表格、丰富幼儿主题认知经验的相关图片、记录幼儿主题探究的过程性照片、以及幼儿完成的关于主题的各类作品等。
主题墙创设不只是一个布置,还是教育教学的痕迹,更是幼儿探究过程中的积累。教师要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环境的布置,表达自己的心声,真正将环境变成教育资源,让资源再现于环境,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