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生入学后有校服的学校,一般都会组织统一购买校服。我们先来说说学校买校服的一般模式。正规大学校或者重点学校,相对而言采购程序比较正规,学校提起校服需求,找家委会商量,通常情况下家委会都会同意。然后学校就会委托招标公司,或者自行在官网和教育相关的公告网站发布校服采购招标公告,然后自然会有各种校服供应商来报价参与投标。接下来一般家委会就会参与其中,入围的企业,一般会按照家委会和学校要求先设计款式,学校和家委会、学生三方参与投票,最后综合决定供应商。款式通过校方和家委会的审核后就打样,样衣出来检验合格就封样,学校留存作为交货校验的依据。然后校方、家委会、校服厂家签署三方协议,一般合作期限1-3年,有些可能会达到4-5年。然后校服厂家安排量体统计型号去生产,定做校服一般1-3个月出货,然后交货到学校。
㈡ 学校强制学生买校服违反了哪一部法律的那一条
违反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的第二条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如下: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切实做好校服征订意愿搜集工作,充分体现学生自愿购买校服的原则。
2、采购单位要加强校服采购公示,向学生和家长公示中标企业、校服质量标准、采购流程、采购价格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西昌校服中标公告扩展阅读:
校服购买主要有三种模式:
1、完全进入市场流通,学校和家长共同确定样式后,由家长到校服门店购买,校服厂家和销售商接受市场监督。
2、由政府出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招投标工作即可。采用上述两种模式的地区较少,只有个别省进行了试点。
3、由采购单位直接面向生产企业采购,各地普遍采用此种模式。
㈢ 现在学生校服为什么那么贵
校服贵有多种原因
校服从招标,款式的设计,审核,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而校服招标又是一出重头戏,很多时候都是面对社会招标。社会招标是由学校负责的,主要考核的是招标企业的质量,价格等因素,物美价廉是首选。按理来说,校服的价格应该也是物美价廉才对阿,但是好像事实相反。其中的因素就是中标企业的猫腻,很多操作都是有“潜规则”,而“潜规则”后的单价都是由家长来买单。企业在拿到标之后,按照标准的制作已经挣不到钱,或者亏损了。只能从校服的质量上动手脚,采用质量相对差的布料来制作校服,所以校服到了家长的手中,就是质量差,价格高的成品了。
㈣ 校服投标允许地方保护吗,比如限制只有本地企业可以参加投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国家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所以招标方是不可以进行这样的条件设定的。
㈤ 哪些平台可以找到订购校服的
在网络上可以搜索一些有关资料的平台,可以找到定做校服的,因为你看你定做校服的规格和尺寸到底是要求有多高。就会找到尹一定你可想要找的平台。
㈥ 非财政性资金的学生校服采购项目涉嫌串标应该向什么行政监督部门投诉
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投诉;
没有中标的供应商发现涉嫌串标的供应商,准备证据一起交给市场监管局。
㈦ 大家说说,现在中小学生校服定制哪家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呢
1、定制校服一般是学校牵头,发出招标公告,然后就会有很多校服厂家来报名,到时候家委会参与选面料和款式,学生参与选款式,从面料、款式、价格,最终学校和家委会最终评定选定就可以了。
2、校服的价格和面料、款式、数量息息相关
㈧ 校服质保期
校服质保期各地都不一样,一般都是1年,即12个月,范围是从学生购买校服之日起至少一年,最多的也有3年。
校服的基本安全技术指标必须符合GB31701《婴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校服的质量必须符合GB/T31888《中小学生校服》等明示的产品标准。校服的面料及辅料质量应高于学校现有校服的质量。
如果校服质保期为1年(自验收之日起),则1年内,成交人承诺在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等要求。
校服质检要求
生产校服的布料、辅料等原材料以及出厂前的校服成品送检,取得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每一款式校服密封留存8件检验样品交学校后勤处统一保管,用于校服抽样质量检测,检测费用由中标供应商承担。
中标人应负责将检验合格后的服装,每件(套)均要求用标准塑料袋包装,在校服外包装上必须注明班级、姓名、编号、服装号码等相关信息,并按班级进行装箱,同时,纸箱外侧两端面还需列表注明箱内货物所属班级、姓名、编号、服装号码、数量等相关信息。
㈨ 小学生要一年换一套校服吗!教育局有没有规定
不需要,教育局也没有规定。
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
校服购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完全进入市场流通,学校和家长共同确定样式后,由家长到校服门店购买,校服厂家和销售商接受市场监督。
二是由政府出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招投标工作即可。采用上述两种模式的地区较少,只有个别省进行了试点。
三是由采购单位直接面向生产企业采购,各地普遍采用此种模式。
为加强采购监管,《意见》明确要求采用代收费定向采购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法制订校服采购操作规范程序和统一采购合同,全程公开采购过程。
采购单位要加强校服采购公示,向学生和家长公示中标企业、校服质量标准、采购流程、采购价格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购各环节相应材料要全部存档备查,同时要将采购合同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这一系列措施将采购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确保公正公开。
(9)西昌校服中标公告扩展阅读:
校服是学生的统一服装,推行校服的目的除了展示学生的健康的精神面貌外,便于管理,还为了预防同学之间的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也可以说,校服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频繁地更换,每次更换后,校服的颜色和款式都不尽相同,这样学生聚在一起,穿的校服就会五花八门,显然不利于整体面貌和统一形象,再者,每次更换新款式新颜色的校服,就得把旧的淘汰掉,这种浪费行为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品格。
可以说,频繁的更换校服,不仅是家庭的一次绑架,也是对教育的一次伤害。这样的行为可谓有弊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