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圣士提反书院旗袍校服

圣士提反书院旗袍校服

发布时间:2022-07-22 12:21:51

❶ 香港圣士提反书院的基本资料。谢谢了!

圣士提反书院(St. Stephen's College)是一所香港的基督教直资男女中学,位於香港岛南区赤柱东头湾道22号,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为香港面积最大的一所中学,面积比香港迪士尼乐园更大,亦是香港少数寄宿学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为历史建筑。学校於1903年创校,当时只有5名宿生和1名走读生就读;2011至2012年度,学校有多达1200名学生就读。现任校长为杨清女士。现届学生会为SOAR(主席:4H 梁振豪)。 圣士提反书院使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除中国语文科、中国历史科、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普通话科、视觉艺术科及体育科外,其馀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因为科技与及思想上的落後而饱受西方列强欺压,一群香港知识份子深明救国需由教育入手,遂计划建立一所书院。1901年,包括何启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识份子致函殖民地总督建议成立一所英文书院为本地华人子弟提供教育,这促成了1903年圣士提反书院的创立。建校之时,校舍位於西营盤般咸道今香港大学所在地,并於1924年至1929年短暂迁往薄扶林。1923年,书院获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块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书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举行动土仪式,邀得当时的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学校主楼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顿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港,学校大楼被港府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2月24日,驻港英军东旅撤往赤柱,并於赤柱建立最後三条防线,其中第二条防线横穿书院。书院一带曾爆发激战。12月25日早上日军攻占圣士提反书院後,发生屠杀伤兵及医务人员事件,此次事件为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当时约150至200多名日军(大部份为台湾人)闯进军事医院,屠杀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员被杀害,包括56位负伤卧床的英军及加拿大军人,以至部分医护及学校职工都被刺刀杀死,包括时任中文科主任谭长萱先生。此为香港保衞战中最後及最大一宗屠杀事件。

香港保衞战期间学校两位外籍员工靳约翰及翟阿瑟都参加了香港义勇军对抗日军,翟阿瑟约於1941年12月19日的港岛战事中被杀,遗体大概被埋於毕架山某处。靳约翰先生则被俘为囚,於1944年1月4日死於深水埗集中营,二人现於赤柱军人坟场立有衣物冢。

在随後的三年零八个月中,日军徵用书院校舍作战俘营,收容近千名英军及加拿大士兵。小学部曾短暂用作拘禁俘虏,但不久转为守衞的营房。当时日本容许战俘作有限度地的营房自管,战俘在校内的大礼堂举行不同形式的娱乐,如电影,话剧、音乐会及宗教活动,亦成为营中学生初、高中教育场地。

日本战败後,由於校舍损毁严重,书院未有马上恢复运作,在维修的同时政府租用了校舍作为临时警察训练学校。书院於1947年重新运作至今。

圣士提反书院於1968年起由男校转为男女校,并由1970年起转为津贴中学。2008年起由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

著名校友
叶问 - 1917年18岁入学、咏春拳一代宗师
钱果丰 - 港铁非执行主席、恒生银行非执行董事长、圣士提反书院校董会主席
吴光正 - 九龙仓集团主席
邹文怀 - 嘉禾电影公司创办人,香港电影大亨
邓肇坚爵士 - 已故香港富商、慈善家
周锡年 - 香港富商及华人领袖,香港首位华人耳鼻喉科医生
李绍鸿 - 前香港衞生署长
何崇志博士 - 香港作曲家、麦兜故事歌曲作词家及编剧
锺普洋太平绅士 - 香港敦豪国际快运 (DHL) 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埈年 - 香港富商、广东信托银行董事长
董建成 - 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和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有兄弟关系
霍震霆太平绅士 - 香港立法会议员(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之长子
李憬仁 - 武侠小说作家
陈伟业 - 香港立法会议员(新界西)
莫树锦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针灸中心主管、广东省人民医院名誉教授、兼任电视节目主持、杂志专栏作者
王爱伦 - 1985年香港小姐季军
森美 - 香港商业电台DJ、著名司仪及电视节目主持
袁弥明 - 香港小姐选举2005年「旅游大使奖」得主,并位居决赛头5名
唐素琪 - 在任职模特儿期间参与美女厨房及学厨出餐演出,获著名音乐人雷颂德赏识加入乐坛
汪溟曦 - 前香港电台,现任无线电视高级记者
谢立文 - 麦兜故事作者, 亦是另一作者麦家碧的丈夫
毕国伟 - 香港田径运动员,前一百米香港纪录保持者, 亦是女飞人温健仪的丈夫
陈裕财(Bhichai Rattakul) - 前泰国副总理, 於2002-03年担任 国际扶轮社主席
蒋伟洪 - 香港田径运动员,前一百米香港纪录保持者
叶宇澄 - 前香港著名歌手,代表作有「玩具兵」

❷ 香港哪所国际学校最好

[补充]
英基是不错的,但英基属英童学校,与其他国际学校有点分别!

赤柱的圣士提反书院不算国际学校,只是直资学校。
香港的国际学校可参考以下资料,其中德瑞最著名,也最难申请。

Norweg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挪威国际学校
地址:新界大埔广福道
网址:www.nis.e.hk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
美国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塘窝打老道125号
网址:www.ais.e.hk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香港澳洲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塘罗福道3号A
网址:www.aishk.e.hk

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加拿大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香港仔南朗山道36号
网址:www.cdnis.e.hk

Carmel School of Hong Kong
香港犹太教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半山波老道10至12号东翼
网址:www.carmel.e.hk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汉基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东区宝马山道校园径1号
网址:www.cis.e.hk

Christian Alliance P.C. Lau Memorial International School
宣道会刘平斋纪念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城富宁街2号
网址:www.cais.e.hk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协同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又一村海棠路六十八号
网址:www.cihs.e.hk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法国国际学校
地址:165 Blue Pool Road - Happy Valley
网址:www.fis.e.hk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德瑞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山顶侨福道11及22号
网址:mygsis.gsis.e.hk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
香港国际学校
地址:大潭红山道1号
网址:www.hkis.e.hk

Hong Kong Japanese School
香港日本人学校
地址:香港北角校园径9号
网址:www.hkjs.e.hk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School
基督教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城嘉林边道45-47号
网址:www.ics.e.hk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韩国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5号
网址:www.kis.e.hk

Sear Rogers International School
弘爵国际学校
地址: 45-47 Grampian Road, Kowloon City
网址:searrogers.com

Yew Chung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耀中国际学校(中学)
地址:九龙琵琶山郝德杰道六号A座地下至1楼及B座地下至3楼
网址:www.ycis-hk.com

❸ 现实中的叶问真的能打吗

真的很能打。叶问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祖籍为广东南海罗村镇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南海县佛山桑园居住。

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十六岁那年,叶问远离南海县佛山,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后随梁壁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真正的武术家。

叶问简介

叶问,原名叶继问,曾用名叶溢,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桑园,是当地大少爷,在香港圣士提反学院读书,学识渊博。咏春师承陈华顺、梁璧,为咏春拳体系的开宗立派人。

叶问于50年代开始在香港教授广东人咏春拳;其封门弟子梁挺将咏春拳传扬国际,更通过其子弟在全球的广泛传扬,形成出一套最权威的中国传统武术实战修习课程梁挺咏春,载誉全球,现于咏春时代传播。

叶问是咏春拳乃至中国武术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师,叶问众弟子当中就有青出于蓝的,其中除了封门弟子梁挺外,还有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李小龙也是他的弟子。

叶问在香港授拳时,于原传统武术言传身教的授业方式上,将原博大精深包含武术套路与心法的传授方式,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粤语动作名称,让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开宗立派,将原本秘而不传的咏春拳传扬开来;及至其后子弟门人孜孜努力,将咏春传至全世界,成为一系名拳。

❹ 圣士提反书院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因为科技与及思想上的落后而饱受西方列强欺压,一群香港知识份子深明救国需由教育入手,遂计划建立一所书院。1901年,包括何启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识份子致函殖民地总督建议成立一所英文书院为本地华人子弟提供教育,这促成了1903年圣士提反书院的创立。建校之时,校舍位于西营盘般咸道今香港大学所在地,并于1924年至1929年短暂迁往薄扶林。1923年,书院获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块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书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举行动土仪式,邀得当时的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学校主楼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顿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港,学校大楼被港府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2月24日,驻港英军东旅撤往赤柱,并于赤柱建立最后三条防线,其中第二条防线横穿书院。书院一带曾爆发激战。12月25日早上日军攻占圣士提反书院后,发生屠杀伤兵及医务人员事件,此次事件为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当时约150至200多名日军(大部份为台湾人)闯进军事医院,屠杀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员被杀害,包括56位负伤卧床的英军及加拿大军人,以至部分医护及学校职工都被刺刀杀死,包括时任中文科主任谭长萱先生。此为香港保卫战中最后及最大一宗屠杀事件。
香港保卫战期间学校两位外籍员工靳约翰及翟阿瑟都参加了香港义勇军对抗日军,翟阿瑟约于1941年12月19日的港岛战事中被杀,遗体大概被埋于毕架山某处。靳约翰先生则被俘为囚,于1944年1月4日死于深水埗集中营,二人现于赤柱军人坟场立有衣物冢。
在随后的三年零八个月中,日军征用书院校舍作战俘营,收容近千名英军及加拿大士兵。小学部曾短暂用作拘禁俘虏,但不久转为守卫的营房。当时日本容许战俘作有限度地的营房自管,战俘在校内的大礼堂举行不同形式的娱乐,如电影,话剧、音乐会及宗教活动,亦成为营中学生初、高中教育场地。
日本战败后,由于校舍损毁严重,书院未有马上恢复运作,在维修的同时政府租用了校舍作为临时警察训练学校。书院于1947年重新运作至今。
圣士提反书院于1968年起由男校转为男女校,并由1970年起转为津贴中学。2008年起由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

❺ 现实中的叶问真的能打吗

现实中的叶问真的能打,很厉害。

历史上的叶问出生于1893年,广东佛山的一个大富之家,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作武馆。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年纪小,身体也不强壮,学点功夫总会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就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1908年,叶问到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备受歧视。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

后来,又有外校一些学过拳击与格斗的外国学生过来挑战,都被叶问打得一败涂地。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后来,20岁的叶问回佛山继承祖业。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从不喜欢像其他武师一样着装。他注重仪容整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据坊间流传,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叶问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在九龙的饭店公会传授咏春拳。渐渐地,由于求学者众多,叶问再三扩大场地,还分出若干时段,到多家武馆执教。正是从叶问到港广收门徒开始,咏春拳得以开枝散叶。

问宗师晚年,除了练武之外,最喜欢和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会打几圈麻将。仲夏之时,他最喜欢看斗蟋蟀。有时还和他的同乡、“蛇形刁手”梁家芳一起去看斗狗。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在世人看来,习武之人大抵是身强力壮、舞刀弄枪的粗犷之人,与谦谦君子搭不上边,而历史上的叶问却恰恰是后者,“温润如玉,谦谦君子”。

❻ 我儿子现在香港九月上小学、我想让他读圣士提反寄宿学校、会不会太小很辛苦

很多香港人的小孩都是在深圳住,然后在香港上学。在靠近深圳的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些学校很多小孩都住在深圳,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专门带队,带小孩去香港上学。 如果你不太了解建议可以找香港工联会在深圳的办事处代为查询,他们都很乐意协助的。 新华社还有这方面的报导 新华中国香港依依月贰0日电 题:奔波的“双城”童年——关注深港跨境学童问题 新华社记者 吕诺 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罗湖、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等深港边境口岸,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肩背书包、身穿校服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过关。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早晨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这群过着双城童年生活的孩子,被称为“深港跨境学童”。 双城奔波 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里,住着一对小姐妹——昕昕和晴晴。每个上学的日子,她们都要穿过边境到香港的一所小学读书。姐姐已经五年级,妹妹三年级。从家到学校,每一趟都要两次经过边检和海关。来回要花至少三个小时。这样一天一个往返、多次上车下车的生活,姐妹俩已持续了好几年。 昕昕和晴晴的父母都是香港人,在深圳经营着一家餐厅,因为要照顾生意,昕昕和晴晴便过上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双城生活。 记者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来到昕昕和晴晴的家进行追踪采访。 陆点半左右,昕昕和晴晴被妈妈从睡梦中唤醒。她们梳洗停当,匆匆吃完早餐,就背上书包到小区门口等候校车。漆点多姐妹俩已登上开往边境的校车,向妈妈挥手再见。 吧点左右,昕昕和晴晴在文锦渡下车准备出境。文锦渡海关落成于上世纪吧0年代,是深港边境中规模和流量都比较小的一个关口。相对于在罗湖、落马洲等较大关口出入境的同学,昕昕和晴晴已算幸运,因为她们可以少走点儿路、少排些队,少花费一些时间和体力。 早晨吧点依5分,昕昕和晴晴办完了从深圳离境的手续,登上由香港开来的校巴。至此,上学的路走完了一半。稍后,她们还要在香港入境。 “每天上学放学加起来,一共要上下吧次车……”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姐妹俩每人背着很重的书包,拿上拿下真的很辛苦。” 无奈的选择 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已经有八九千人,有预测称下个学年可能突破万人。 据记者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粤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港人短期或长期在广东工作或经商。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不少香港夫妇把家安在了深圳;此外,跨境婚姻组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跨境家庭也选择把家安在深圳,让子女在香港接受教育。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从幼儿园起就在深港两城奔波的昕昕,陆年来曾不只一次这样问妈妈。 “我们真的很无奈。”妈妈告诉记者,“我们在深圳开餐厅,要照顾生意就要在这里有一个家,而且这边的房子也比香港便宜。但孩子长大后总要回到香港,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们在香港读书,这样以后也能更适应一些。” 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境学童没有深圳户口,所以若想在深圳上学只能借读或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学校,而到香港则可顺理成章地免费入读公立学校;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不同,使用的汉字繁简体也不同;再加上港人父母大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尽管非常辛苦,港人父母还是选择让孩子奔波跨境读书。 昕昕和晴晴就读的公立风溪创新小学位于香港上水,距深港边境较近。这所学校里像昕昕和晴晴这样的跨境学童占到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学校为此专门配有校车往来边境接送。 凤溪创新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石丽芬告诉记者,风溪和许多位于深港边境的学校一样,在上学放学时间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做特殊安排,以充分照顾跨境学童的实际情况。比如,早晨第一节课9点半才开始,下午四点半放学。但尽管如此,跨境走读的孩子仍比家住香港的孩子疲惫。 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辛苦外,更让家长和学校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口岸一带的人员很复杂,孩子又小,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们给坏人哄走了。”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告诉孩子“直接过关,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香港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告诉记者:“学生每天往返口岸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给不法之徒利用,比如说把违禁物品放在书包里就麻烦了。我们学校之所以自己营运巴士接送,就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 更深一层的担心,则是孩子的归属感问题。昕昕和晴晴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每天辛苦地双城奔波,两个孩子几乎把大部分课外活动及同学交往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这样会不会让她们对深圳和香港都缺乏了解和归属感? 共解难题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这样奔波的“双城”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让孩子们在上学路上少一些舟车劳顿和意外风险,多几分便捷和安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能不能让校车在两地直接往返,请边境人员上车检查而不用孩子们频繁上下车?能不能兴建或改建一些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不用每天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凤溪创新小学校监马绍良连说了两个“能不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深港边境口岸有些开辟了“深港走读儿童”专门通道和候检区域,香港已有四贰个班次的校车可以跨境接送学童,依0个班次的校车可在香港“免落地过关检查”。新开通的深圳湾关口则已实行“一地两检”。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梁兆强介绍,香港正在与深圳及广东省政府研究跨境学童的相关解决方案,如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增加跨境校车班次,为部分学童提供交通补贴,以及对跨境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香港和深圳两地也正在商谈合作让港人子女在深圳完成小学课程,然后参加香港中学派位,以免低年级学童每天在深港两地奔波等。 “整体而言,跨境学童每天花数小时往来深港两地,对其学习及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梁兆强说,“特区政府一直提倡就近入学。我们现在有个考虑,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留在深圳,读港人的学校或港人班,然后让他们参加香港的中学派位,到香港读中学。我们已经在试行,预计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可以在贰0依0年选择在香港的中学上课。” 梁兆强说:“在这方面深圳市政府很支持,也研究了在私立学校开办港人子弟班的可能,但可能到最后落实还需要一点时间。

❼ 圣士提反书院有多牛

很牛。因为圣士提反书院乃一所香港的津贴男女中学,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为香港最大的一所中学。学校于1903年正式创立,当时只有6名学生就读,2011至2012年度,学校有多达1200名学生就读。现任校长为杨清女士,乃创校百多年来的第二位女性校长,第一位是罗懿舒博士。

❽ 圣士提反书院的校园

圣士提反书院校园占地甚广,拥有多座不同的校舍及设施。主要建筑物有: 学校大楼(School House)
东翼 分为东翼(East Wing)(代号:EW)与西翼(West Wing)(代号:WW),同建于1929年,是校舍最先建成的大楼之一,以装饰艺术风格建造。 东翼一楼为男生宿舍,二楼为教职员宿舍,地下设两间课室、音乐室(Music Room)及职业支援中心(Careers Office)。 东翼与西翼连接处设有九十周年校庆王泽森图书馆(The Ninetieth Anniversary Dr. Wilson Wang Tse-sam Library)及钟普洋科技辅助学习中心(Chung Po Yang Technology-aided Learning Centre)。 西翼一楼为女生宿舍,地下设课室、教员室二(Staff Room 2)、教员室三(Staff Room 3)、教员室四(Staff Room 4)、小书斋及印刷室(Printing Room)。 学校大楼已在2011年12月17日被列为法定古迹。 马田宿舍(Martin Hostel)(前身:宿舍 Hostel)(代号:MH) 建于1929年。马田宿舍楼高三层,地下为教职员宿舍、走读生饭堂(Day Student's Dining Hall)及洗衣房,一楼为男生宿舍,二楼为教职员宿舍,混合了欧洲不同的建筑特色。马田宿舍外设有一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及一个网球/排球场(Tennis/Volleyball Court)。 马田宿舍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一至五号屋(Bungalow No. 1-5) 同建于1931年,一号屋为前任校长的居所,二号屋为校长居所,三号屋被改建为文物馆(Heritage Gallery),四号屋被改建为文物学习室(Heritage Learning Annex),五号为牧师居所。 一至五号屋已在2010年4月16日全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旧实验室/第八座(Old Laboratory/ Block Eight) 建于1931年,现为教职员宿舍。 旧实验室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小教堂(Chapel)与副堂(Chapel Annex) 建于1950年,用来纪念在日占时期在圣士提反书院(时为赤柱拘留营的一部分)逝世的人。小教堂有碑纪念在香港保卫战和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中遇难的士兵。 小教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北屋(North House) 建于1952年,于2005年重新装修。北屋楼高两层,地下为女生宿舍及教职员宿舍,一楼为女生宿舍。北屋外设有一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及三个网球场(Tennis Court)。 伍华堂(Ng Wah Hall)(代号:NWH) 建于1970年。伍华堂楼高两层,地下有五至七号琴室(Piano Rooms 5-7)、一间运动用品仓(PE Store Room)、一间健身室(Gymnastics Room)和一间音乐协会室(Music Society Room),一楼为礼堂。 伍华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一至四号琴室(Piano Rooms 1-4) 位于伍华堂旁,于2010年翻新。 教学楼(Classroom Block)(代号:CR) 建于1964年,楼高三层,共有二十三间课室及一间设计与科技工场(Design & Technology Workshop)。 教学楼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邓肇坚运动场(Tang Shiu Kin Sports Field)(代号:F) 俗称大球场(Big Field),建于1920年代,为防疟疾感染,填平大片沼泽而建成,于2010年重铺草地。日占期间,运动场被转作菜田,为战俘提供食物。1975年获邓肇坚爵士资助重新铺草并改名为邓肇坚运动场。邓肇坚运动场设有一组长三百五十米(350 m)的六线跑步径(Running Track)、一个标准足球场(Standard Football Field)(可分成两个小型足球场)、一个射箭场(Archery Range)及一个铅球场(Shot Put Field)。 科艺楼(Special Room Block)(代号:SR) 建于1980年,由包兆龙楼(Pao Siu Long Building)、李嘉诚楼(Li Ka Shing Building)及何添楼(Ho Tim Building)组成。科艺楼楼高三层,地下为两间综合科学实验室(Integrated Science Laboratory)、两间物理实验室(Physics Laboratory)、一间视觉艺术室(Visual Arts Room)、一间陶瓷室(Ceramics Room)、电脑室二(Computer Room 2)及一间视听影院(Audio-visual Theatre (AV Theatre)),一楼为两间生物实验室(Biology Laboratory)、两间家政室(Home Economics Room)、电脑室一(Computer Room 1)、一间地理室(Geography Room)、一间多媒体学习室(Multimedia Learning Centre (MMLC))及一间服务器室(Server Room),二楼为两间化学实验室(Chemistry Laboratory)及天台。科艺楼地下对开之空地设有钟楼(Bell Tower)。 设计者何弢博士因此建筑而获1982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年奖优异奖。 邓肇坚堂(Tang Shiu Kin Hall)(代号:TH)
邓肇坚堂 与科艺楼同建于1980年,于2002年加设空气调节系统。地下为礼堂入口,一楼设有控制室(Control Room)。为学校之室内体育馆及举行早会和毕业礼的礼堂。礼堂旁设有半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 叶敬平楼(Luke Yip Building)(前身:行政楼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建于1984年,地下设有教员室一(Staff Room 1),一楼设有校务处(General Office)、校长室(Principal's Office)、三个副校长室(Deputy Principal's Office)及医疗室(Medical Room)。 王泽森水运中心(The Wilson Wang Water Sports Centre) 建于1980年代,建有一个室外六线五十米游泳池(五十米乘十四米)、能容纳近千人的看台、男更衣室(Boys' Changing Room)、女更衣室(Girls' Changing Room)、控制室(Control Room)及泵房(Pumping Room)。更衣室于2011年翻新,并同时在看台无上盖部分加上帆布遮挡太阳。 梁球锯学生中心(Leung Kau Kui Student Centre)(代号:SC) 建于1988年。学生中心楼高四层,地下为簿房,一楼设有学长室(Prefect Room)、学生会室(Students' Association Room (SA Room))及校园电视台(Campus Channel TV)室,二楼为旧生会室(Alumni Room)、家长教师会室(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Room (PTA Room))、社工室(Social Worker's Room)、中文学会室及摄影学会(Photography Club)室,三楼设有三间课室。 柯俊文楼(Alex Y. D. Au Building) 大楼楼高两层。地下为小食部,一楼为宿生饭堂(Boarder's Dining Hall)及教职员饭堂(Staff Dining Hall)。 百周年纪念大楼(Centenary Building)(代号:CB) 为庆祝学校成立一百周年兴建。大楼建于2006年,于2009年至2010年间加建一层。大楼楼高四层,地下设有两间课室、一间电脑辅助学习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Room (CAL Room))、一间电脑辅助学习预备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Preperation Room (CAL Prep Room))、一间语言室(Language Room)及一间学生活动室(Student Activity Centre),一楼设有五间课室、一间多用途室(Multi-purpose Room)及一间会议室(Conference Room),二楼为七间课室,地下低层为有盖操场,有数张乒乓球桌及数部足球机,绿化天台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大楼部分照明设施供电。百周年纪念大楼设有百周年纪念花园(Centenary Garden),设有几个喷水池及校徽形状的纪念塔。 (College House)(仍没有正式中文名称) 建于2010年及2011年间,于2011年11月启用。大楼楼高四层,左右两边分别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连接处为升降机大堂及职员宿舍。 每个房间均有代号以方便学生。 《失业生》(1982年) 《仙乐飘飘》(1995年) 《天作之盒》(2004年) 《地狱十八层》(2006年) 《岁月神偷》(2010年)

❾ 香港有没有寄宿学校

我知道的只有
1.拔萃男书院
2.圣士提反书院
3.三育中学
4.培侨中学
5.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好像以上中学都是英语教学的

与圣士提反书院旗袍校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想把皮带剪短该去什么地方 浏览:745
上海jk制服实体店在哪里 浏览:975
西安康复路围巾批发市场 浏览:25
童装开发建议 浏览:893
北京批发童装哪便宜吗 浏览:62
泉州皇室童装 浏览:980
保定旗袍照 浏览:308
晓星尘薛洋女装 浏览:376
菜绿条的裤子搭配什么上衣 浏览:934
情人扣围巾接线怎么接 浏览:960
立领棉衣男装 浏览:144
秋季绿色圆点化纤荷叶领衬衫 浏览:721
加肥加大男装外套 浏览:751
童装店的名字有哪些 浏览:519
成都尾货童装批发市场哪里便宜 浏览:817
裤子粘了狗能直接洗吗 浏览:377
潮流帽子品牌有什么牌子 浏览:309
男装皮衣男牌子好排行 浏览:598
裤子服装道具批发市场 浏览:288
男人手放在裤子走路 浏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