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
旗袍(男式又称长袍、大褂、长衫)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清朝的正式男装之一。
旗袍的雏形及发展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满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满洲民族的服饰在当时受周边民族影响颇大。特别是效仿了金、辽、蒙等马上民族之衣装习俗。而满人为适应游牧狩猎生活,在而后的女真服饰基础上,借鉴了蒙族袍装的瘦长,袖口狭小等特征。
简介
旗袍在满语称为“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传统满族长袍的特点是圆领、右大襟、用纽扣而不是衣带,窄袖、袖子末端平时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礼掸下,称“马蹄袖”、男装系腰带、下面前后左右开叉以便于骑射。总的外形比汉族袍服紧窄。领口、前襟和袖口有时还镶花边。上身在长袍外穿有马褂。
满洲灭明建立清后,中国人改穿满洲服饰。因此满式服饰成为主流。旗袍由此成为中上层阶级男子的常装和平民阶级的礼服。另外式样也有所改变:开叉减少为左右两个甚至不开叉(称作“一裹圆”),不系腰带。非官服旗袍开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单长衫。
㈡ 旗袍是中国国粹吗
旗袍是中国服装界的国粹。旗袍是由秦汉隋唐,元,明,清,民国服装演变而来的一种服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将女人的完美线条充分展现,将女人的古典美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㈢ 旗袍到底是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
主要看您对于中式传统礼服的概念,旧时留下来的服饰文化,服饰讲究如果都算传统,那么从民国到现在,也应该算是传统了,虽然有言旗袍是满足服饰,但是满族也是我华夏子民,并没有说传统服装就非得是汉族服饰,所以我个人认为他也算传统服饰,而且旗袍在民国至现在也已经成为东方礼服的标志之一,本身的地位也很高,所以为何不是呢。
㈣ 为什么旗袍明明不是汉族传统服饰却被很多人当作是,还被认之中华传统服饰汉服不是吗
现在的旗袍并不是满族服装,而是辛亥革命前后为解放女性而设计出的采用中国满族元素(滚镶、立领盘扣、领口单扣)、西式立体裁剪(汉民族服装全部都是中式的平面裁剪)、迎合西方审美(开衩露大腿、露胳膊这在中国传统中是绝对不允许的)的时装,是时装,不属于民族服装,更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唯一和汉人有关的,就是时装旗袍也许是汉族人发明的。
旗袍和中山装是民国时期的国服,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旗袍被当成传统服饰的,但是旗袍不属于汉服。
汉服始于皇帝“垂衣冠而天下治”一直到明末满清推行剃发易服法令,血腥屠杀数百万汉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比日本南京大屠杀屠杀的中国人多上很多倍!),强迫汉人脱下汉服,剃发结“金钱鼠尾头”,这是汉人之耻!
把满清统治时期的服装和后期由其发展而来的旗袍、马褂伪唐装当成汉民族服饰、汉服的一种,更是天大的错误!
汉民族以和为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错。但是不代表汉族人不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历史。
现代人可以忘记“剃发易服”之耻,又怎知那天不会忘记日军侵华之耻?
满族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与汉族平等的。汉族包容,并不代表可以无耻的把别的民族的文化堂而皇之的当成自己的,也不代表应该屈居人下!
现代汉服是基于从古至今的古画、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复原的。不是古装,而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至于为什么不单单复兴最后的明制汉服,大众的选择决定一切,喜欢秦制汉制唐制汉服襦裙、曲裾深衣的人同样不少,汉服种类多达数百种,至于最后剩下哪些,还值得时间来慢慢筛选。
现在看来,很多形制,例如明制汉服中的水田衣(由布料拼接而成的衣服),就不太受欢迎。
另外,汉服不能按朝代论,而应该按形制论。像很多形制的服装,例如齐胸襦裙,就从南北朝时期一直流行到了唐宋时期。只能说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汉深衣、唐齐胸襦裙、宋褙子、明袄裙。
㈤ 旗袍算不算得上是中国的传统服装
旗袍,顾名思义,就是旗人穿的袍,是满族女人的服装,所以旗袍不能算是汉服。
现在的女人穿的旗袍,是在原来旗人穿的旗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来的,改良后的旗袍使女人穿起来显得更有女人味。旗袍从原版到改良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创作结晶,所以现在的旗袍应该算是中国特色服装,或者也可说是华人的服装。
㈥ 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由来吗
旗袍最初本是我国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因为满族又称旗人,所以叫旗袍。后来,汉族的妇女也开始穿起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成为我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清末满族妇女的旗袍宽大、平直、衣长至足,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缘部分都用宽边镶滚。
20世纪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旗袍的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了,穿着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也更能衬托出女性的曲线美。到了30年代,旗袍已很盛行。现代的“旗袍”,是由清代满族旗袍演变而来的。
旗袍最早并非妇女的专宠,而是满族男女老少共着的衣服。一年四季,同一式样,仅有单、皮、夹之分。早期的旗袍是一种四开衩长袍,基本款式是圆领、窄袖、宽大、直身型、左衽衣摆四周开衩,有扣襻、束腰带。它的形成,与满族居住于寒冷地区并进行射猎活动有关。满族入关后,男女旗袍稍有区别,男子旗袍袖口狭窄,呈“马蹄形”,俗称“马袖”(又称“箭头袖”),衣上长下短,两侧开衩,腰束布带,便于骑射。女子旗袍袖口平而较大,衣长可掩足,领口较低,领口、袖头、衣襟等处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和牙子,满语称“陶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骑射的荒疏,男子旗袍逐渐废弃,女子旗袍却不断发展,成为女子服饰的专有名词了。身着旗袍的满族妇女,梳“旗头”,穿“旗鞋”,走起路来显得分外挺拔秀丽、婀娜多姿。
旗袍自出现以后,款式数次变化。清统一全国后,随着满汉民族生活习惯的日益融合,旗袍也为汉族妇女接纳采用,并不断革新。辛亥革命以后,旗袍变化更大。裁制时更注意适合女性体型,讲究线条美。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旗袍渐趋普及,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服装。起初,流行高领,炎炎夏季,薄如蝉翼的旗袍,领子高耸及耳,渐而又流行低领。袖子变化也较大,由长于手腕改为短至露肘。30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长至曳地,两边的衩开得很高,腿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
现在,旗袍成了中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㈦ 中国的传统服装是旗袍而不是汉服,这是为什么
汉服侵略者强行截断传承达300余年,故现在的人不知道汉服,但是现在的环境是,汉服在逐渐的复兴。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中华袍”,最后还是叫回旗袍。
㈧ 为何说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㈨ 旗袍属于汉服吗
不属于。㈩ 旗袍是汉服吗理由是什么呢
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
旗装:满族人民传统服饰
旗袍:西式剪裁的现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