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选校服的注意事项
查标识、看面料。
首先要查看其标识上的信息是否完整,各项内容是否清晰明确。在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中对标识有明确要求:每个包装单元应附使用说明,至少包含下列内容——服装型号及配饰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产品名称,本标准编号,安全技术类别,制造商名称和地址。其中,每件校服上都应有包括前三项内容的耐久性标签,一般放在侧缝处,后几项内容应采用吊牌、资料或包装袋等形式提供。
其次要看校服面料。家长可以通过校服面料成分含量来判断优劣。GB/T 31888-2015中要求,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特别是夏季校服),其含棉量需达到35%以上。
提醒:
如果所选购校服的含棉量低于35%,请谨慎选购。
如果校服无标识或标识不全,产品的吊牌、耐久性标签与外包装标注的内容不一致,包装粗糙、印刷模糊不清,这样的产品可能是不合格产品,请谨慎选购。
查外观、看做工。
GB/T 31888标准分别从色差、布面疵点、接缝强力、接缝处纱线滑移、绳带附件等方面对校服外观质量及缝制质量作出了明确要求。家长可从以下方面观察:
(1)查看校服表面有无明显疵点、色差;
(2)查看缝线是否有脱缝、漏缝、歪斜现象;
(3)轻拉侧缝处,查看是否存在缝线断裂现象;
(4)关注绳带的存在形式和伸出的长度,未固定或伸出长度过长的绳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提醒:
请谨慎选购有绳带或绳圈的校服产品,以免孩子们玩耍时被勾挂住,造成勒伤、绊倒、窒息等危险。
闻气味、看质地。
购买的校服开袋后,应抚摸校服质地,轻轻嗅闻产品是否有异味,如有霉味、汽油或煤油味、鱼腥味或芳香烃味,则说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提醒:
建议校服在穿着前先进行洗涤,去除织物在制作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物,以防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不良反应。
二
我们为校服质量提供把关服务
一直以来,青岛质检院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坚持“科学、公正、服务、进取”的质量方针,按照国家相关“双送检”制度的要求,承担着青岛市校服的“双送检”检测工作,严格依据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进行检验检测,严把校服质量关,不断推动校服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为祖国的未来保驾护航。
名词解释:
“双送检”制度是根据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校服应当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向使用单位供货。校服使用单位应当验明并留存校服出厂的检验报告,确认产品标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同时,为了防止个别生产企业将送检之外的校服以次充好,校服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校服进行二次检验。
“双送检”制度就像是给校服质量加上了“双保险”。家长通过查看校服的两份检验报告,能清楚地了解校服的质量情况。采取“双送检”制度,是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保障校服质量和安全的有力手段,从而进一步减少校服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㈡ 家长吐槽校服质量差,孩子的校服定价多少合适
个人认为孩子的校服定价多少合适本身是伪命题。一般公立学校采购基本上是透明的,近几年都是学校个家委会共同参与,民主一点的学校还会有学生投票参与。我国校服几十年前几十块,现在普遍除了冬装和好一些的西装校服,普遍还是几十块,要不是因为学校采购主要面向厂家,否则不可能还保持这样的低价,其他物价都翻了几十翻了。
只有一部分不守规矩,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才会在校服采购环节吃差价,公立学校近几年都是比较规范,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这个问题过于主观了,和这世界上所有商品的价格会受到原材料成本、设计成本、人工、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长对于校服要求综合决定,而不是你认为你心理价位是多少他就会是多少。就跟房价一样,你有认为多少钱合适?如果没有宏观的经济学分析,是无法综合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的。
4、基础上来说影响校服价格基础因素就是面料,棉含量越高几个越贵,像西装和大一要是选择加羊毛,价格更贵。
㈢ 如果有家长说幼儿园不应该每天穿校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审美观,作为教师,你该怎么办
幼儿园要求孩子每天穿校服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这样,我会告诉家长,我会把情况给幼儿园园长反应一下,但是之前请他们配合。
㈣ 穿儿子校服被误以为城管,校服和制服有明显区别,为何还错将校服当制服
学校不同,然而学校的制服就不会一样,就比如小学的校服、中学的校服、有一些大学的校服都是不一样的,校服和制服再制作方案可能都是从一个点出发的就是统一,但制服和校服服务的群体是不一样的,学生穿的是制服,然而从事一些行业的人则要穿制服,比如警察、保安、等一些安保人员。
校服和制服在外貌虽然相似但只要加上一些该有的标志就不会让人分辨不清,也有一点就是有的人根本不会区分校服和制服差别,就会产生一些看见相似的衣服就会认为是制服,才会有一些警惕心理。
㈤ 中国的家长为什么会反对漂亮的校服
“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难看”在朋友圈很受欢迎。帖子中写道:“中国校服可穿、可洗、易做。不怕学生长大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早恋了。而不少学生对记者吐槽吐槽,丑也得穿,不穿就要受罚。老师认为,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减少攀比,更加实用,便于管理。耐脏、耐磨、耐磨、150元以下的校服成为许多老师和家长的一致选择。”
家长:希望校服能“质优价廉”
谈到校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吴女士和她的记者说:“校服不是美丑,也不是选美比赛。”。
㈥ 校服的优点和缺点(全世界)
校服优点:
一、有养成教育的功能。学生都穿校服会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行为举止方面会自然地以学生身份要求自己;
二、保护和监督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比如不太容易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场所、酒吧等;
三、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一些时装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着舒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益处。
校服缺点:
一、在性别上就有问题,分不出男女,穿的都一样。
二、是在颜色上的问题,校服都不够鲜艳,体现不出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就是质量的问题,做工不细致,开线、兜布不耐用。
㈦ 对校服的看法以及建议
1、校服是学校的象征,但是校服的款式比较单调,仍可改进。
2、校服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3、校服能淡化学生的攀比心理,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4、校服色调单一、沉闷的感觉,而且校服质量有待提高,不够美观。希望校服可以有所改良符合时代潮流。
中学生的校园是充满活力和青春的气息,无处不张显这青春的饿、热力,欢歌笑充斥这每一个角落,而校服——这正是表现飞扬的青春的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最亮眼的风景线,校服的变迁承载着每一个在少年时期的欢笑和泪水,是在记忆里永远的光辉。
(7)家长对校服的认识误区扩展阅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学学生对校服的看法,我们小组调查中,75%的中学生表示对校服的支持和倡导学生形成学校穿校服的习惯,20%的高中学生不满意学校制服和校服开始提出他的意见,心灵的颜色,他们认为校服应该变得更加多彩,风格是更多。
5%的中学生反对穿校服,认为校服不美观,质量不好,不能体现中学生的性格。从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同意穿校服,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校服是明智的,不再是过分强调在著名品牌,反映自己的追求时尚个性,减少竞争心理,校服使学生他们知道不再盲目跟风,盲目地追求名牌,能理解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
㈧ 为什么老师和家长都不建议更换长衣长裤的校服处于青春的孩子如何教育
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交流和传播全是依靠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地球另一边的国家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非常方便。
其次就是正确引导孩子的审美,要让他们明白,穿衣确实是自由的,但是也应该注意穿衣的场合,很显然,学校并不是一个适合一整天都穿着繁琐汉服的地方。
存在即合理,校服能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这样一种状态,恰好也证明了它的实用性,与想着怎么提升自己的颜值,不如多看一些书籍,学一些知识,为将来在中考中脱颖而出做好准备。
㈨ 穿校服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学校看起来很整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风貌.
一身校服,会使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变得有生机.对于稍微贫穷一点的家庭还可以适当的节省一些买衣服的钱呵呵!
缺点:校裤的造型不太令人满意,两个字:难看.不能把最好看的衣服展示给朋友看,不能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买了漂亮的新衣服
㈩ 学生穿校服的好处与坏处
1、防止学生之间的攀比;
家庭的贫富差距会带来学生之间的攀比,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间的攀比,促进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2、方便外出学生安全的身份识别;
比如放学回家,校服比较显眼,假如在回家途中发生什么不测,可以更快识别身份。再比如学校组织外出活动,同一校服有利于学校对于外出学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学生走失。
3、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
在校园内学生统一校服,可以一眼识别出未穿校服的外校人员,避免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
4、强化学校精神和集体感
校服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可以彰显学校精神;另一方面,统一校服,可以增加全校学生间的集体感,提高学生间的凝聚力。
5、使学生保持学生的正气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比方说一些受非主流或者一些混混们的影响,穿衣打扮会受到他们影响,穿校服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学生应有的正气。
穿校服的作用有这么多,都是在现实学校管理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所有的经验背后都是一个个血的教训中。有些人说穿校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不穿校服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不安全的因素,更多的心理发展阻碍,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