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旗袍风尚再起,在保留旗袍传统风格的同时,又与其他时尚元素融合,形成全新的款式和色彩魅力,旗袍裙的款式和色彩设计也越来越丰富,如果想让自己的装扮更有吸引力,今年可以试试旗袍裙,刷新个人形象,洪金宝的老婆高丽虹不愧是港姐,170cm标准旗袍身材,打扮成中年范儿,洪金宝的“模范老婆”太惊艳了,身穿1.7米长的金色旗袍,大长腿看起来酸酸的,金色和亮片具有相同的质感,虽然两种元素的类型不同,但表现出来的气质是相似的,亮片是金属制品,可以覆盖整个裙子,覆盖面料,增加表面亮度,让裙子散发出现代时尚感,金色原本是金属的颜色,所以把它放在亮片上,实现了原始气质和质感的衬托和展示,金色亮片增加了裙子的华丽感。
薄纱旗袍在古典美的基础上融合了一层朦胧的气息,薄纱可以作为旗袍表面的覆盖面料,提升视觉魅力,对于超重的女性来说,薄纱覆盖的旗袍更适合,旗袍有修身养性,而薄纱没有这样的特点,薄纱更宽松,有助于隐藏身材,缎面旗袍是一种具有特殊织物质地的旗袍,表面质地如丝般柔滑,类似复古丝绸和缎面,更能展现旗袍的奢华感,缎面旗袍的表面可以进行彩印装饰,图案可以赋予旗袍新的时尚魅力和意义,可以选择传统大方的图案,也可以选择基本简约的现代图案,设计的吸引力还不错,但在展示的时尚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复古的旗袍,还是摩登的旗袍裙,穿搭搭配的简约魅力和时尚感染力都不容忽视,旗袍适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场合,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短款款式,设计要相对低调一些,一些;但对于活动来说,你可以选择更长的款式,夸张而隆重的设计更能吸引眼球。
Ⅱ 你怎么理解中国的旗袍文化呢
一位大学生曾经很困惑的问:是不是穿上旗袍走秀就代表了旗袍文化?
旗袍文化其实很简单,了解一点旗袍的历史,学一点旗袍的礼仪常识。懂得如何选对适合自己的旗袍,并且知道不同场合下的旗袍选择,每天尽量给自己营造一小时安静的氛围看书,听音乐,喝茶。哪怕每天能有半小时安静的氛围!一年365天的积累是一个不可小觊的气质修炼的过程。问题是,你能坚持吗?
能驾驭一件适合你的普通旗袍,要远比你拥有多少价格昂贵的旗袍重要的多!
Ⅲ 古代舞姬跳舞时挥舞的绸带有名字吗
水袖: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巾舞得名于舞人的舞具——巾。它的由来可能与周代的《鞞舞》有关,《鞞舞》是手持五彩缯而舞。汉代祭祀后稷的灵星舞还用这种五彩缯作舞具。巾舞在汉代称为《公莫》,这是因为歌辞首句有 公莫 二字,它流行的地区很广,时间很长,是汉代著名的杂舞。汉画像石(砖)中,多有反映巾舞场面的。从画面上看,舞人所持的双巾有的等长,有的长短不一,舞姿热烈奔放。有乐队伴奏,以鼓为主,并有拊掌而歌者。这说明是有歌辞可供演唱,而且是比较注重节奏的舞蹈。山东安邱县的一块汉画像石上,刻有一舞女高髻细腰,穿着分为四片的舞裙,裙长及地,双手各持一巾而舞。巾舞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还附会了一个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伤害汉高祖刘邦,而且对项庄说: 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 ,云莫害汉王也。今之用中,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宋书·乐志》)。
长袖:长的衣袖。多指舞衣。 汉 傅毅 《舞赋》:“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南朝 梁 顾野王 《舞影赋》:“图长袖于素壁,写纤腰於华堂。”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明 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博而收选,择而使又何害乎?”
靠: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行头,是金、元时起对戏具的统称。《扬州画舫录》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氅、帔、褶(音学)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宫装、旗袍、云肩、饭单、袈裟等,还要兼管玉带、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种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铠、猴衣以及扣带、鸾带、丝绦等。三衣箱即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云履、福字履、彩裤、胖袄、僧鞋、薄底靴、大袜、青袍、龙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杂箱,指彩匣子、水锅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头,在演出时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规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须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红、黄、绿、白、黑、蓝、紫、粉、古铜、秋香十色的顺序摆放;后场桌上的道具必须根据戏码的变换而变换。以保证演员穿、扎、戴、挂、拿,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国戏曲服装,最初有一部分是参照了历史上的服制而加以采用的,如见于明传奇的“晋巾”即是晋代的葛巾,“唐巾”即唐氏的头巾,明代称为“进士”、“巾”;“方巾”是明初开始有的。它们都不是毫无历史根据的。但由于戏班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原因,似乎不太可能每演一次戏,便考订一次历史服制而重新另做一套。大约前次演戏使用的服装,等下次演另一剧目时,仍照样穿戴,也许再加进点什么新的行头。久而久之,就将各个时代的服装熔铸—护形成了中国戏曲特有的一套服装体制。总之,只要观众相信是古代服装,给人以+种历史感就可以了。当然,什么脚色穿什么服装也不能错乱,“宁穿破,不穿错”;颜色的调配也很讲究,同场脚色的服色要协调、亮眼不能雷屙。戏曲服装(包括靴帽在内)统称“行头”,约分为五类:蟒、靠,帔、官衣、褶子。蟒,圆领大襟,用金银丝线绣满龙纹,有黄、白、绿,绛诸色,是帝王将相穿的官衣,女子穿的叫“女蟒”。靠,是将士穿的铠甲,据载:隋文帝时有“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的事(见{;隋书}),最初是画在衣服上的,现在是用金银丝线绣满鱼鳞纹,象征金铁之形;背后插有四面小旗,称“靠旗乙不插旗的叫“软靠”,女将穿的叫“女靠”。蟒靠种类繁多,旧有十蟒十靠;颜色分上五色、下五色。官衣,主要分红蓝二色,样子和蟒差不多,但不绣花,圆领大襟,是官员穿的官服。褶子,用途很广,分硬.软,花…素四大类,又按颜色不同分十种,大领大襟,带永袖。主要是老百姓的便服,但皇帝贵族也可穿。褶子加上杂色布叫作“富贵衣”(乞丐所穿)。此外,服装名色还有侉衣,箭衣,马褂、旗袍等多种。
戏曲中的冠帽,种类也很多。帝王戴王帽、平天冠、九龙冠等,将土戴帅盔、虎头盔等;官员戴纱帽(又分长翅、尖翅……);勇士戴罗帽(又分硬;软、花、素)扎巾等;书生戴文生巾;员外戴员外巾,以上各种穿戴的样式、颜色,都是根据人物的身份,晶级或性格来配备的,不能乱用。
以上所述服装和道具,到了明末清初在戏班里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昆曲班的行头分为四箱,“衣箱”(又分大衣箱与布衣箱),包括袍,蟒、衣、裙诸物;“盔箱”,包括各种冠、巾、盔、帽;“杂箱”,包括各种髯、靴,袜、旗,帐,灯。扇。香,烛、乐器诸杂物;“把箱”,包括所有銮仪、兵器等。这套规制的奠立,是前代舞台积蓄的结果,中国戏曲的舞台装置、服装、道具,通过这种规制而总其大成。后来京戏在这个基础上又形成了五箱一桌:“大衣箱”(包括副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旗把箱”,“梳头桌”(女脚色用的发髻、簪环.珠花等物都属于梳头桌)。京戏的这套规制基本上没有超出昆曲的规范,不过种类更加丰富,分类更加细密了。
Ⅳ 赞美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1、《旗袍》
高贵恬静,彰显丽人的绰约。
多彩细腻的旗袍,
充溢灵性,温婉闲适。
从春秋开始,
款款流芳,
布满东方女子的神韵。
中国旗袍,一脉传承的美,
婀娜春光外泄,
旗袍,将唐文化的精髓,
一个王朝的丰硕,
雍容华贵,大气端庄,
如织如缕地,
盛放在历史的情深处。
玫瑰的绚烂,
江南的婉约,
暗香浅流,曲线毕露。
从妖艳妩媚,
到内敛的淑女风范。
不同的女子,
赋予旗袍,不同的气质。
轻裹一袭旗袍,
旗袍如花,妆点女人生活。
旗袍如梦,演绎诗意人生。
旗袍如泉,从容滋养爱情。
一抹云烟,一泓彩霞。
女性成就了旗袍,
旗袍落户这里,
姹紫嫣红,轻舞起中国风。
矜持和高贵,
美总是如影随形,贴紧女人。
尝遍人间冷暖,
历经时代沉浮,
抚琴通情,穿袍知性。
冬色难抑民国风,
每一款旗袍,无不浸透。
东方女性的神韵,
在盛开和凋零之间,
旗袍盛装清风和明月,
也传递着流云和知音,
像水中的明月,
像隐秘的花朵,
永驻女人身体,永藏男人灵魂。
时光逆袭,
女神优雅地慢慢变老,
不同的旗袍,
不同的时代,
玲珑的旗袍,联袂演绎。
东风女性的魅力,
伊人美在中国,
那一份端庄,
浸透生命价值的精彩。
2、《身着旗袍的女子》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
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
身着旗袍的女子,
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4)古典美广场舞旗袍赋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Ⅳ 最显身材的改良版旗袍,你觉得怎么穿才好看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旗袍便开始流行了起来,旗袍穿着既经典又时髦,也成为了当时女子们最为普遍的服装。就在最近两年,开始流行起了旗袍连衣裙,它是旗袍的改良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只有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才会穿,或者是拍照发朋友圈,但其实不然,旗袍是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穿的,没有必要划分的那么清楚,只要你想穿就可以穿,不用分场合。经过改良过后的旗袍,怎样穿才会显得小姐姐们好看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说说吧!
这件旗袍的另一个设计是蕾丝花边,蕾丝花边将女性的模样与气韵都勾勒在这件改良过后的旗袍的每一个细节里,它的手法也是十分的挑剔,小姐姐穿起来看着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一样,蕾丝花边给这件旗袍赋予了温婉的古典韵味,我们可以看到小姐姐穿的这件旗袍的开叉是那种比较高的开叉,从中会有一种隐约的风味,这蕾丝花边让旗袍的美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与无限的诱惑。你们觉得小姐姐穿的这身蕾丝花边无袖旗袍怎么样呢?好看吗?
Ⅵ 中国旗袍美在哪里
旗袍属衣中贵族。雅致、精巧、性感、妩媚,勾勒出女人的一派风情。
旗袍既端庄内敛,又充满诱惑意味,不经意间的若隐若现,徘徊在“色”与“戒”之间。
旗袍最能体现东方女子之韵味。旗袍的款式多样,花色各不相同,不同的旗袍能演绎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女子也能赋予旗袍不同的气质。
Ⅶ 穿旗袍的妈妈,都美成了什么模样
印象中的旗袍总是出现在江南的三月,而我就是一个地道的江南女子,穿了丝绸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白墙青石的小巷里,有雨,丝丝细细地飘散着,朦胧中萦绕而来的是清香的紫丁和未名的暗香……
天之仙子莫过于典雅高贵的中国服饰国粹——旗袍。既有着东方传统古典韵味,又有着时尚潮流元素,可谓是中西合璧的精华。
纤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纤细动人的韵致,饱满的女人则能穿出盈润的味道,每个女人都会有一件适合自己的旗袍!
穿上旗袍的女人,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旗袍赋予了女人风情,女人赋予了旗袍灵魂!
旗袍为女人而生, 女人为旗袍添彩!
旗袍是安静的,无论你是多么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地静下来,它给你带来的满足与心安,会让你充满自信,充满妩媚,充满诱惑。
绝代只西子, 众芳惟牡丹。 霓裳唯旗袍, 气韵染芳华。
古典时尚风,旗袍优雅行。
穿上了旗袍生活就变得美美的
花儿一样的人生,虽然它总会凋零,但是好好珍惜它,它将会是绽放得最美丽的一朵!
Ⅷ 大家觉得演员艺人里穿旗袍最美的是谁
娱乐圈女明星衣架子身材比比皆是,但能把旗袍穿出韵味气质的,那还真是不多。
让我惊艳到,首先是刘诗诗。还有《色戒》中的汤唯,在这部影片中,汤唯也是以旗袍造型居多,配上复古的手推波纹的发髻,可以说完美的展示出了民国时期女性的美感。汤唯的高挑身材和气质,更是将旗袍诠释的非常到位,而且,这部戏中旗袍的颜色多以暗、冷色风为主,抛弃了艳丽的色彩后,使得整体感觉更加优雅有成熟女人的魅力。
Ⅸ 问一下,秀观唐“中尚装”是什么意思
“中尚装”即中式改良时尚女装,它继承了中国服饰美学中绣艺的经典,且融入当代潮流时尚感设计,赋予旗袍精致优雅古典美的同时,还兼具时尚新颖的现代美,展现东方女性独有的高贵端庄 、典雅细腻、娇柔妩媚的高雅气质。
Ⅹ 你觉得旗袍美在哪里
传统旗袍赋予女人的美是古典的,是韵味的,更是中国特色的。而现代旗袍,在继承了传统旗袍的版型韵味上,还进行了创意的改良,不仅融合了新时代的清新原宿风,更有古典与新奇碰撞的火花,赋予了穿着的女人更多不一样的特质,不如来猜猜它是怎样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