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学堂,当时校方已开始发给学生统一的衣服、帽子、靴子,并从传统服装渐变为西式制服。1920年后,中国各地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学明文规定必须穿长袍。之后标准校服演变为男生着中山装,女生穿阴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⑵ 八十年代的校服是怎样的
冬装运动服=太空服夏装运动服=志愿者服秋天的礼服=打工服,工作服西装。丑到无语夏装裙子带你回到八十年代惠州卫校的校服是五十年来从未改变过的 还行
⑶ 你觉得80年代的校服怎么样
80年代的校服记忆就是蓝色、宽大,也称为面口袋,但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忆,现在的校服款式就多了,也越来越好看,我们的是同桌的你的
⑷ 东莞哪个高中是紫色校服
16中、13中、1中都有紫色校服。
校服(拼音:xiàofú)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起源发展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使富裕的学生不会去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着许多的主要缺点,比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方便补订等等。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熠熠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三十年代出现的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为流行的十年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二十一世纪:制服式校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笼统的运动校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韩版,制服式的校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制服能一定程度上传播社会礼仪文化,培养孩子的社会规范性。美观、舒适、安全是制服的主要表征,制服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时尚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规范,又能凸显孩子的青春活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地以学校为单位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学生统一穿着学生装已实行了近二十年。
2014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开展学生装(校服)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中心正在着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中小学生人体尺寸数据库,在大量采集中小学生人体尺寸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体型特征,录入到体型数据库。二是研究运动中的中小学生的体态、体表、尺寸变化特征,建立服装的放松量,进而建立服装号型标准,这个标准需要保证标准号型的人体覆盖率。三是开展服装工效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研究运动过程中,中小学生的生理变化特征、温湿度的变化特征,这样可以结合面料的特性,比如排汗好、透气好的面料,以保证服装的舒适性;再比如某些部位,运动时,变化尺寸大的,就需要弹性更好的面料。如此,设计出来的服装既能够合身,又舒适,更重要的是服装对人体能起到保护作用。
国家标准
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此为中国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不低于35%、甲醛和PH值达到纺织品B类要求、衣领处不允许缝制任何标签提升舒适度的细节要求。
⑸ 每个学校都有校服,这种衣服款式是何时流行的
校服指的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某规定时间内穿上的服装。在我自己的记忆里,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学校有重要领导莅临检查的场合,或者某一盛大活动比如运动会或者校庆,在这些特殊场合里,全校学生穿上统一的校服,显得整齐划一,郑重而又有气势。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要求学生每天都穿上校服,而且某一行政区域,有时候校服款式一样,颜色各异。这就是为了避免同龄孩子互相比较的原因,减少攀比现象出现。那么,校服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款式不一、颜色各异的运动服校服,则流行于九十年代,并延续到今天,经久不衰。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运动服方便舒服,跟我们的运动精神相匹配;第二个原因就是统一着装,胜在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形象。1993年,国家颁布了正式文件,开始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所以说,校服的历史很悠久,但是正式记载在文件里,始于1993年。校服的改良历史,也伴随着我国每一代少年的成长,在记忆长河里熠熠生辉。
⑹ 80年代90年代00年代,你最喜欢几零后的校服
80年代,90年代,00年后,现在的校服越来越漂亮了,应该是00后的校服,最好看
⑺ 你觉得中国校服有什么特点
中国校服的特点着装统一,多以运动服为主。
首先中国学生校服多数以运动服为主,少数的贵族或私立学校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响,很多学校正在不断改进校服的款式和质量。其次中国学生校服是学校的主流色彩,中国的学生校服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校园整体文化氛围,还要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所以中国学生校服没有过分华丽和繁琐的装饰物比较简简洁统一。
其次中国学生校服是学校的主流色彩,中国的学生校服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校园整体文化氛围,还要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所以中国学生校服没有过分华丽和繁琐的装饰物比较简简洁统一。设计时充分考虑校服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对于一些冬季校服比较薄的学校,可在校服内增加毛衣等保暖衣物。部分学校还有春秋季校服,其厚度介于夏季校服与冬季校服之间,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对于不同季节的校服,除特定场合外,学校一般允许学生自由搭配。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减轻同学的经济负担。
⑻ 80年代的校服和90年代的校服你更喜欢哪一个年代的校服
80年代的校服和90年代的校服都有属于各自的风格。相对而言,90年代的校服是更加的好看。
⑼ 将校服误当成制服,近年我国的校服款式都有哪些改革
我国的校服一直都很普通,可以说是很保守了,这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影响学习,只是不是那么出彩。
近年我国校服也有改变,从妈妈时代,颜色都不怎么变化到已经尝试过多种颜色搭配,像我小学一直一套校服不变,知道毕业,初中就开始变化,初一穿白色杠,初二穿红色杠,初三穿黑色杠,已经有了年级的区分。
对于学生党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吧?终于有人提到要把校服改美了,曾经的我们,总是幻想着我们穿校服的样子是这样的......
近年来,随着修改校服样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小部分地区、学校也开始了对校服的改革。一些学生公认比较时髦,家长认可的校服基本都是受到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以西服、衬衫、马甲、短裙为主。
在我看来,我国的校服款式一直都有变化和创新,不在拘泥于保守的运动服,也有了裙装和短裤,甚至有了领带和蝴蝶结的设计。
⑽ 最早校服 图
中国校服百年历史http://bbs.xiasha.com/thread-217-1-1.html(附图片)
中国校服百年历史
大辫、小帽、长衫,一个旧时穷读书人的形象就这样站在了您的面前。在灯光的照射下,我悠闲地踱着步子,顷刻间,仿佛回到了清朝,我想一切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惟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我们显得年轻。
穿上这身学生装,戴上从没尝试过的假发,化上前所未有的浓妆……看着镜子里的我,陌生得连我自己都不敢认了。同事说:“你像刘和珍!”可惜我从没有过学生领袖的经历,但这一装一扮,倒使我体味了当年学生们的爱国激情。
从小到大,我最留恋我的学生时代。常幻想能时光倒流,再过把学生瘾。如今,搭乘“时空之舟”让时光倒流了好几十年。我身穿老式学生装,头戴学生帽,浑然一个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我严肃表情,说声“振兴中华任重道远”,我挺直腰杆,喊声“新长征路上再见……”
扮演的是一个五六十年代充满理想主义的中学生。我先坐着拍了几张后,又向天花板发起了冲击———蹦起来又照了二十多次。照片一冲出来,大家与我一起惊呼:天!怎么蹦得那么高!因为我喜欢那个年代———唯美,单纯。
我有兴趣去体验那个穿黄军装的年代,它给我的感受是简单的朴素和热情。想想今天,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至少我们有脂粉和各种时装可以装点自己。
飒又不敢飒,更重要的是不知怎么飒。八十年代初的学生就是这个样子。我拿到了一件夹克衫,把衬衫的领子翻在外边,脚上是双“片鞋”。那个年代飒的极限就到这儿了,人们对服装的想象空间有限。多亏那时我还年纪小。
分配到的服装是90年代十分流行的牛仔服。从镜子里仿佛看到了高中时代的我。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牛仔服、竖起的领口、旅游鞋,这一切现在看来真是又好玩又亲切。因为塑造的是中学生形象,所以一定要耍帅、扮酷。
中国百年各时代的校服http://bbs.tiexue.net/post_920029_1.html(附图片)
中国百年各时代的校服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接下来是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得到赞誉的校服展评会,但不少师生认为这些款式华而不实
我国百年校服史http://www.32today.com/Article/HTML/3414_4.htm(附图片)
中国女生百年校服历史图 http://www.dayang.org/ent/tietu/xiaofu.htm(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