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女生穿汉服,旗袍,中国风的衣服要想好看的话,首先身材肯定是要好一些,就是身材高挑一些。其次的话,气质也要好,具备古典气质的。穿这一类服饰肯定是很好看的
2. 我亲历了一次汉服成人礼,明白了什么叫汉文化
汉文化,准确的来说是一种只存在文字诗篇中的文化,一种丢失的文化。而汉服,更是一种快要被遗忘的民族服饰。汉族之所以称为华夏民族,名字中的“华”便是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故称古中国为华夏。但同时,汉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丢失自己传统服饰的民族!
所谓汉服,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具有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而汉服的穿着者普遍有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
在最早的礼乐记载的书中——《诗经·周南·樛木》中就记载了这么一段热闹的汉礼气氛: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昨天,我受朋友邀请,参加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冠笈礼仪式。
所谓冠笈礼,即华夏族的成人礼,在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表示其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在15岁后行笈礼,及笈之后便可嫁人。我国乃礼仪之邦,而冠笈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这个传统一直从西周延续到明朝。《礼记》中有记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正因如此,此项礼仪对于日期、参礼人员、服制、礼器、音乐和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成人礼则是在少男少女满18周岁时举行的向成人迈进的仪式。参礼人员有赞礼、笄者父母、正宾、笄者、赞者、有司、宾众。
这次冠笈礼仪式依据正规礼制,具体的流程是:
礼乐起、鸣炮
、开门,众人入场,赞礼到位。开礼:赞礼唱:笄礼始,全场静。主人(父亲)起身,致辞。赞礼唱:成人笄礼开始,奏乐,请赞者入席。主人入席。赞礼唱:“有请及笄者的父亲和母亲。宾客入席。赞礼唱:“请宾客入席。笄者就位。赞礼唱:“笄礼开始,请笄者出东房。宾盥。
赞礼唱:“请正宾盥手,请赞者为将笄者理妆。初加
赞礼唱:“请正宾为将笄者加笄。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
赞礼唱:“请正宾为将笄者加钗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
赞礼唱:“请正宾为将笄者加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乃醮
正宾祝曰:“执酒祭亲,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字笄者。
赞礼唱:“请正宾赐字。正宾唱:“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子。笄者对曰:“××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笄者三拜。
赞礼唱:“笄者三拜。笄者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笄者拜师长,勤勉求学,发奋进取;笄者拜祖先,传承文明,报效祖国。聆训。
赞礼唱:“请笄者母亲向笄者示训词。”笄者对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赞礼唱:“笄者拜有司及众宾。赞礼唱:“笄礼成,请笄者父母向所有观礼者行揖礼。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祝谢!清扫。
作为整场活动的亲历者,给我最直观的的感受是庄严和典雅,更多的,却是感动。在这个汉文化极为尴尬的社会还有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做着关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事。
他们只有一个朴素的感情,就是我们只是普通的华夏儿女,想要让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服饰复兴传承下去。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仪礼”就是其中之一。“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这一次汉服成人礼,是一场庄严神圣的仪式,也是希望汉文化和汉礼回归的一次践行。这种文化的消失,无疑是民族的悲哀。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众所周知,日本的和服、朝鲜韩国的韩服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他们在自己国家重大节庆时期都穿着自己的国服庆祝。
日本和服
而我们,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很多场合都陷入尴尬的境地。有的汉服爱好者穿上汉服被人认成和服,我的一个朋友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回头率那叫一个高,但大家都是那种看傻子的眼神。有人嘲笑,有人反驳,也有谩骂。对此,正如知乎上一个网友回答关于汉服和汉礼的问题时说:
那些摸着石头去捡祖宗瑰宝的人即使姿势再难看,也比站在岸上冷嘲热讽者作出的贡献要大。
汉文化和汉服回归的关键,在于文化认同感。由于我们汉民族意识的单薄,导致汉民族族群身份的迷失。同时,西方世界的文化输出又进一步挤压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所以大有一部分人会嘲笑汉服,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境地。更有人认为汉文化的消失是必然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丧失了它,必然迷失自我,丧失根本。汉服是区分汉族与其他不同族群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其具有无法抹杀和回避的民族属性,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穿起汉服,就会极大的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让汉文化的回归和发展有生存的土壤和文化具象的载体。
而我们在复兴汉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更理性,不要一味主张“回到过去”,如果背离了文化的创新性,就会窒息文化的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汉服和汉文化,必将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以后的我,也想穿上这一身衣服,过每一个华夏传统节日,见证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日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 请分别解释一下汉服,唐装,旗袍
汉服:就是汉民族的服饰,在满清被易服之前,汉人几千年的服饰都叫汉服。
唐装:正确称呼是“唐人装”,是本来是外国人对唐人(华人)的服饰的称呼,被引入回来。其实就是旗袍。和唐代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唐装就是唐代的汉服而已。
旗袍:旗人(满族)的民族服饰。但是清代时候,汉人的旗袍和满人的旗袍还是又差别的。满人的旗袍是连身的,看宫廷戏就知道,而汉人的旗袍保留了汉服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例如《橘子红了》。
4. 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不管汉服,旗袍,都有体现,大伙儿偏爱一种老祖先留出的服饰历史时间历史文化遗产,旗袍是大伙儿的国粹,特别是在受中老年人女性钟爱,汉服只是年轻人求知欲,好玩而已,无论如何服饰都抯挡世界历史向前的潮流趋势,大伙儿觉得钟爱的,就是好的我国风采。
由此可见汉服其历史背景之久,安装文化艺术之厚实。近几年来盛行“国学经典振兴”健身运动,随着汉服也逐渐活跃性在大家眼里,汉服和国学经典也常常联络在一起,其安装的历史人文可见一斑。
而旗袍则能够称之为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关键字”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旗袍的归属感很强,在当代欧洲人的眼里,旗袍具备中国的女性服饰文化艺术寓意。有时穿汉服会被一些欧洲人觉得是dnf美服乃至被当作日本和服,可是穿上旗袍是绝对不会承认错误的!
汉服的历史时间更为久远,型制整齐,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国礼仪的品牌形象;旗袍尽管历史时间较短,可是在国际地位中更能代表中国;中西合并展现了中国上善若水的空气,二者全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结晶体。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你早点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5. 16岁穿旗袍可以嘛 会不会很怪
16岁年龄太小,穿旗袍会显得有点怪怪的,太过成熟,不太适合
6. 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唐装和旗袍都是汉服,它们都是汉服的一种,是经过了时代的演变,慢慢改良而来的。而汉服和唐装是由很大区别的,像是两个历史不同、概念不同、文化也有所不同,这两种服饰虽然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瑰宝,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唐装和旗袍,还有汉服和唐装的区别:
唐装是是中国的一种服饰,泛指唐制汉服,它是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唐装的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唐装的代表代表服饰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其中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比较宽松;襦、袄有窄袖和长袖两种而唐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它是一种服饰,同时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
7. 旗袍和汉服适合日常穿吗有哪些改良后的旗袍穿搭可以推荐
说起旗袍想来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为这件单品可以说是我们本土潮流的国粹了。一般都是在一些重要场合才穿的,同时都是一些身材非常好的女生穿,能驾驭旗袍的女人一定是非常有女人味的。
最后就是大码改良型旗袍了。这类的旗袍就适合所有的女生了。不管你是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全能穿。而且廓形感真的非常美,平时也好穿,优雅气质,出街穿也很吸睛,彰显女人的精致感。
8. 女生18岁生日穿什么汉服,要有寓意,人群中一眼知道你是主角,但又不要太过于招摇
可以穿颜色比较浅色的汉服,让人感到不失东方女性的美丽和高雅,彰显出魅力无限。
9. 旗袍属于汉服吗
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