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意大利宪兵
意大利准军事部队
25.25万人。其中:宪兵11万人(属内政部)。编有1个宪兵总司令部,下辖本土宪兵、机动与特种宪兵等。本土宪兵编为5个师,18个大团,94个大队,1个训练旅。机动与特种宪兵编有1个师、2个旅、1个骑兵团、1个特种作战大队、13个机动营,1个空降营,以及若干海、空宪兵支队。装备有各型装甲输送车171辆,其中“菲亚特”6616型40辆、VCO型装甲车40辆、M-133型91辆;直升机91架,其中“阿古斯塔”A-109型24架、AB一205型4架、AB-206型39架、AB-412型24架。公安警察 7.9万人(属内政部)。编有11个机动分队,装备装甲输送车40辆,P-68型飞机5架,直升机41架,其中有A-109型12架,AB-206型20架,AB-212型9架。财政警察 6.35万人(属财政部)。编有14个区,20个团,128个大队。装备有P-166-DL3型飞机5架,直升机80架,近岸巡逻艇3艘,其他舰艇300余艘。港口控制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受海军领导。装备有近岸巡逻艇12艘,其他舰艇130余艘,直升机4架。
㈡ 二战中有哪些经典的特种作战例子呢
1943年7月的墨索里尼彻底颓了,盟军在西西里岛强势登陆,这次以哈士奇命名的不靠谱行动证明了一个如铁的事实,意呆利人更不靠谱。7月16日大胖子(丘吉尔)和死瘸子(罗斯福)在广播里得意洋洋的要求老墨投降,对于投降这件事老墨是拒绝的,不能你让我投我就投,我得试试.....胖子和瘸子不和他废话,直接让飞机把罗马给轰了一通。无论反抗资本主义铁拳的老墨恢复了爱情小说家的忧郁,躲进家里自爱自怜不出来。
他逃避现实无所谓,意呆利老百姓受不了,盟军的飞机成天在头上晃荡,自己唯一靠谱点的空军元帅还被海军给炸死掉,凭什么你捅娄子我遭罪?找不到老墨的民众纷纷流传他因为乱搞得了梅毒。老墨的心情是悲愤的,看看我的脑袋,我曾经是有头发的,和东边那个光头不一样!他的悲愤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他被国王解除了职务,关押起来。
就这样,二战中最扯的营救行动完成,一国被囚禁的前领袖逃出生天,德国突击队无一死亡,只有10人受伤,还是滑翔机着陆时摔的。斯科尔兹内由此名声大噪,赢得了“全欧洲最危险的男人”这个无比中二的绰号。只是这次行动的顺利掩盖了他的逗逼本质,在未来刺杀艾森豪威尔的“狮鹫行动”彻底爆发....
㈢ 二战时意大利最精锐的部队是什么
意大利第185伞兵师
“闪电”师(Folgore)缘起
意大利伞兵部队的前身是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大力支持发展起来的利比YA空中部队。1938年3月,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巴尔博在的黎波里附近的本尼托堡(CastelBenito)机场设立了一所跳伞学校。他的理念是建立一支由意大利人为骨干的利比亚人空中部队,这支营级规模的部队由金质军事勇敢奖章获得者GoffredoTonini空军中校指挥。
由于此时空降作战对全世界的军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东西都要这些空降部队的先驱者们从头做起。除去克服训练的重重困难外,他们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当地土著柏柏尔人对飞机的恐惧,甚至在后来还上演过用刺刀赶着柏柏尔人上飞机的闹剧。
ProsperoFreri中尉来到了跳伞学校,在这里他使用自己发明的“萨尔瓦多”(Salvator)D/37型降落伞对意大利军官进行伞降培训——这些军官即将成为这支新部队的核心。所有的事情都在迅速开展进行中,而一旦那些Ascari(意大利语,指意大利殖民地的土著兵)克服了对飞机和伞降的恐惧后,他们表现得极为优异。但不幸的是,意大利人使用的S/81型飞机并不适合伞降,这也导致了这个营在训练场上损失惨重:在训练中共有15人死亡,72人受伤——对一个营级部队来说,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意大利第185伞兵师-前期作战
除去2个利国伞兵营外,所有的意大利伞兵都是在Tarquinia跳伞学校接受训练的。1940年,大量来自意大利三军的人员组成了第2伞兵营,由Benzi中校指挥。在1941年初又组建了第3伞兵营,指挥官是PignatellidiCerchiara少校。紧随其后组建的是由BechiLuserna少校指挥的第4伞兵营。1941年4月1日,这些部队一起组成了第1伞兵团,团长是RiccardoBignami上校。
1941年4月,在德军夺取克里特岛之前,第1伞兵团受领了夺取希腊凯法利尼亚(Cefalonia,与意大利隔奥特朗托海峡相望)岛的任务。这个任务后层层下达到2营,最后确定由该营下属的3个连中的2个连完成,由Zanninovish少校指挥。1940年4月30日,在加拉蒂那(Galatina)机场,2营乘坐SM-82型飞机起飞,在该岛Argostoli平原上进行了成功的伞降,兵不血刃地解除了岛上希腊驻军1个营和约400名JC的武装。第二天,伞兵乘坐征用的希腊渔船在附近的Zante与Itaca登陆,从而避免了这两个岛被德军占领。
1941年5月5日,步兵部队替换下了2营,意军的第一次战斗伞降以成功告终。此后,组建更多的伞兵营逐渐提上日程,在1941年夏和1942年春之间,共组建了7个伞兵营(其中1个营是伞降爆破营)。1941年8月10日,一个伞降炮兵营又宣告成立。现在组建一个空降师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941年9月1日,伞兵师正式成立,下辖第1伞兵团(2、3、4营)和第2伞兵团(5、6、7营)、第8伞降爆破营(VIIIbattaglioneguastatori-paracatisti,guastatori是相当于攻击工兵的部队,使用炸药、火焰喷射器等攻坚利器,为步兵打开进攻通道。这个属于精锐部队,二战时所有的guastatori团/营全部由意大利人组成)和炮兵集群。很明显,不是所有单位都可以立即投入作战,但情况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次年3月,第3伞兵团(9、10、11营)正式加入该师,6月在师建制内又成立了炮兵团,下辖3个炮兵营(每营由2个各4门47炮的连组成,共24门)。
但这个伞兵师和一般的师差异很大:它的建制偏轻,支援问题较小,因此没有繁琐的后勤体系。炮兵团只装备47
意大利第185伞兵师
毫米炮,用来执行反坦克任务,但不适合进行常规的曲射火力支援。而且机枪与迫击炮装备数量很少,在火力方面唯一的优势是装备了贝雷塔M38冲锋枪作为一般个人武器(M38冲锋枪做工精良,在43年8月意大利停战前仅装备意大利非洲**PAI、皇家宪兵Carabinieri和伞兵部队等精锐部队,一般陆军部队极少装备)。但这样的装备情况也是与它的作战任务相适应的:伞降并对一个关键目标进行奇袭、设立防御阵地并在有限的时间段内进行防御、最后与常规部队会师。但这些美妙的理论“闪电”师一次也未能实践,战争的旋涡无情地把它卷到了其它的方向。
伞兵师的师长最初是FrancescoSapienza将军,随后他被EnricoFrattini将军接替。1942年5月之前,该师在托斯卡纳和拉齐奥军区进行基础训练,随后前往南部的普里亚军区接收进一步的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代号为“C3”的夺取马耳他岛作战。
弗格尔师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1942年8月的阿拉姆-哈勒法之战。在六天的战斗中轴心国损失了大量的坦克,脆弱的补给线也被沙漠空军切断。隆美尔只得转入守势,固守自己的阵地。
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所面对的这支意大利部队作战顽强,其战术水平也远非其它意大利部队可比。弗格尔师在巩固阵地的同时,还积极展开一些小规模的偷袭,渗透入英军的防线,从敌人那里获取饮用水,食物和武器。该师的反坦克武器极少,他们就用缴获的英军反坦克炮武装起来。在一次夜间防御战中,意大利伞兵甚至还俘获了第6新西兰旅旅长Clifton准将和他的指挥部
。(Clifton准将曾试图逃跑,但又被捕获。在被送到意大利本土的战俘营后,他终于逃跑成功,抵达了瑞士。)
在整部北非争夺战史中,弗格尔师在阿拉曼一役中写下了史诗般的一页。
9月30日,沙漠之鼠的皇家女王装甲团的一个战斗群向弗格尔师第9营发起进攻。意大利伞兵坚守阵地,用反坦克炮击退了英军的进攻。
10月23日,远处地平线上沙尘滚滚,第七装甲师的坦克大举杀来,阿拉曼会战开始。按照蒙哥马利的“捷步”作战计划,沙漠之鼠企图在此处一举突破意军阵地。弗格尔师约3000人的部队将面对超过10000人的英军部队。弗格尔师在雷场后的阵地上深挖战壕,他们能得到帕维亚步兵师(Pavia)和艾里特装甲师(Ariete)炮兵的支援。
弗格尔师防守防线南端一段长达14公里的防线。在防线的北翼防区由第187团负责,该团把第4伞兵营布置在前沿。第2和第9伞兵营在主阵地。(第10营由于在九月间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已经合并给第9营。)第185炮兵团的三个47mm反坦克炮排负责支援。此外,他们还可以得到友邻-德军Hubner伞兵战斗群(隶属拉姆克伞兵旅)的支援。
㈣ 意大利电视剧《宪兵队的故事》
玛努埃拉·阿库里
亚平宁半岛的一抹香气 阿库里曾在央视播出的意大利电视剧《宪兵队的故事》中,饰演宪兵队的头号“侦察员”,以性感著称的阿库里中规中矩地穿上了制服。但蓝色制服仍旧难掩其身上的万种风情。于是便有人说,阿库里是亚平宁这座半岛上最为浓烈的一抹香气。 圈里的年轻老兵 今年29岁的玛努埃拉·阿库里是典型的意大利漂亮女孩,也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意大利优秀女演员之一。阿库里出生在罗马南部的拉蒂纳。14岁开始,阿库里就立志成为明星,为了能跻身影视界,年轻的阿库里参加了一系列的选美活动,并有幸多次拍摄广告照片。其实阿库里1995年就开始参与影视剧拍摄了,到现在算来,也是个有10年演出经验的“老兵”了。16岁那年,她主演的第一部电影是意大利影片《毕业生》,随后又出演了众多影视作品,直到主演了电视剧《宪兵队的故事》之后,阿库里才算在影视界混出了点名气。剧中宝拉这个机智勇敢、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宪兵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库里还把她的事业重心放在了T型台上,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了意大利当下的首席模特,这除了受惠于她1.74米的高挑个头,还要归功于她之前积累的表演经验。不仅如此,阿库里凭借她的美貌和人气还吸引了无数广告商的注意,是目前意大利著名的广告明星之一。 专泡体坛名将 其实在意大利,人们关注阿库里的并非是她女强人的形象,而是她与多位体坛名将的恋情。她的第一个男友就是意大利足坛素有“罗马王子”之称的托蒂,但是阿库里却对这段恋情轻描淡写。 这段恋情在媒体热烈的炒作下无疾而终后,2003年,意大利足坛巨星弗朗西斯科·科科再度陷入阿库里的情网。那年夏天,阿库里和科科在西班牙海滩拥吻的情景成为当时亚平宁半岛最火热的爱情故事。 2004年,阿库里重返银幕后,科科对阿库里在娱乐圈的交往甚是妒忌。科科时常猜疑阿库里红杏出墙,而阿库里也最终无法忍受科科的脾气,从而导致二人分手。曾几何时,科科与阿库里在世人眼中是对羡煞旁人的一对。科科此前曾表示:“与阿库里的相识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的恋爱。”如今这段经典的爱情语录,却只余淡淡哀思。 接着又传出阿库里和一位高尔夫球绅士恋上了。去年1月8日,在阿库里28岁生日的宴会上,人们又惊奇地发现,这位美艳无比的魅力女子手挽着的并不是“球星”,而是一名“剑侠”——雅典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冠军阿尔多·蒙塔诺。这位长相英俊,身材魁梧的奥运会冠军如今是阿库里的最新“护花使者”。看来这抹亚平宁浓香势必将在恋爱中永远芬芳。
照片:http://football.china.com/zh_cn/siemens/player/11021185/20050113/12062907.html
你说的是她吗?
㈤ 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介绍下二战德国战地宪兵的着装。
战地宪兵的制服的德文正式制式名为DienstanzugfürFelgendarmerie。基本为陆军标准制服式样〔M36、M43或M44式制服等,空军战地宪兵则身着本兵种的标准制服〕,加以特殊的标记区别。
所有兵种的战地宪兵部队士兵和中尉以下军官制服的左臂上方均绣有“警察鹰徽”臂章〔Polizeiadler〕,图案为一圈椭圆形的橡树束环绕着一只踩在N粹党徽上的警察式样老鹰。军官和士兵的臂章式样一样,但是前者是以银线绣在田野灰色底布上,而后者是以橘红色线绣在田野灰色底布上,并且N粹党徽由黑色线绣成。
战地宪兵在左袖袖口还配有一条宽为三厘米的褐色袖标,中间以白色机织羊毛线绣有歌特字体“Felgendarmerie”字样。而军官的袖标是以银白色线绣字。
宪兵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应该算是脖子上的金属挂牌〔Ringkragen〕了,这也是德军官兵把他们称为“链狗”的来由。每一个宪兵在值勤时规定都必须佩带该挂牌,以表示自己“执法者”的特殊身份。挂牌由轻质金属压制而成,背部缝有一块铁灰色布料,以减少磨损,挂链由42块金属链构成,挂牌本身和挂链表面均镀有暗色的马特银,两段的圆钉和鹰徽涂有发光漆。下方的卷轴涂有暗灰色漆,“Feldgendarmerie”字样则同样涂有夜光漆。
一名装备齐全的陆军宪兵,身着摩托车驾驶员防水大衣〔SchutzmantelfürKraftRadfahrer〕、胸前挂有宪兵挂牌、毒气面具盒和急救包、腰间两侧挎有冲锋枪子弹夹和地图包,配备MP40冲锋枪。在驾驶摩托车时,为了方便活动,宪兵们通常会将防水大衣的下摆纽扣沿小腿扣紧。
党卫军战地宪兵平时身着党卫军野战部队的正规制服,和陆军不同的是最初袖子上没有战地宪兵的鹰徽臂章。而是佩带原来的党卫军式样鹰徽,从一九四四年开始,随着大量的前秩序警察〔Ordnungspolizei
——即正规制服警察〕加入党卫军,党卫军宪兵部队开始佩带专有的警察鹰徽臂章,和陆军式样不同的是——老鹰图案是以银线绣在一块钻石形的布块上。此外在最开始时,党卫军野战宪兵均带着为陆军式样的褐色袖标,但是从一九四二年八月一日后开始统一佩带党卫军专有的银灰-黑色袖标,中间以银色羊毛线分别绣有北欧古字体“SS”和正体“Feldgendarmerie”字样。最初该袖标是规定佩带在党卫军各师或团名称袖标下,而从一九四三年八月开始,同时佩带两条袖标的作法被禁止。
㈥ 二战时德军军官的黑色,深灰色,浅灰色军服各代表什么
德军的传统军服就是灰色,灰色色系在城市战中比较容易隐蔽。黑色一般是党卫军,党卫队,武装党卫军,深灰色和浅灰色一般都是国防军,具体要看军种和季节了,多数我们见到的那种,你去模型店里看,有一种特有的灰色油漆,叫德军灰……大多是那个颜色的
㈦ 二战德国的军装颜色的区分
德国空军上士飞行员,穿34型空军常服(中蓝),佩礼服用勋带。右臂佩所属航空团袖章,带“卢格”手枪。右胸佩:一级功勋剑十字勋章;左胸佩:一级铁十字勋章、优异飞行奖章;纽扣佩:二级铁十字勋章
德国海军山地部队上尉。戴40型便帽,镶有金边表示军官(陆军尉、校官为银,海军全为金),左侧佩金属制“雪绒花”。右胸鹰徽亦为金属制。注意肩章纽扣为金色,镶海军蓝色边。带大型海军望远镜。
德国ssvt警察后备军。列兵肩章上一条粗银杠表示他是候补军士。穿少见的35型夏季开襟野战服,普通警察士兵领章。背毛瑟98k步枪。佩:步兵突击章、铜制战伤勋章、工兵突击章。
恐怖的代名词- 德国保安警察(sicherheits polizei简称sipo),隶属党卫队,主要工作是迫害犹太人及枪杀被占区“多余人口”,理由是“没有多余口粮”。
这是保安警察军士长(警察虽然隶属ss,但拥有与陆军对等的军衔)的标准像:战前制式陆军礼服(铁灰),袖口褐色带2颗铝扣;礼服领章镶在兵种色底上,扣子挤在皮带上方也是一大特征,官用马裤及马靴为违规穿着。佩“卢格”手枪。
德国陆军风纪警察(宪兵)军士长,典型的橡胶制防水摩托风衣、防风护目镜。配30型防毒面具盒、mp40冲锋枪、35型地图包
作为特殊兵种,宪兵制服拥有介于陆军和警察之间的特性:陆军43型野战服;臂章与警察相同,但警察士兵为毒绿色,宪兵士兵为橙色、校尉官为银色金属制、将官为金色。袖章佩在左臂(与ss相同位置),而陆军都是在右臂。宪兵士兵领章样式与陆军相同。佩:二级战功勋章、德意志国家体育铜质奖章(ii型)——1937年9月1日制定,战后被禁止佩戴。国防军没有这种奖章
战德国海军的制服基本上沿用1848年普鲁士海军根据英国海军制服设计的样式。
水兵裤的来历:世界各国海军舰上军人的裤子与其他兵种不同,其样式接近女式,裤脚大裤腿细,前面没有开口。这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英国海军一艘战列舰侵入北美一港口,有一名水兵开小差下舰到岸上女友家过夜。半夜北美民兵袭击英军,该水兵匆忙回舰,却错穿了女友的工作裤。当夜战舰被击沉,他跳海后把裤子抖开充气,再抓紧裤脚和裤腰作成一个气囊,靠这个气囊漂浮了一夜后获救,全舰只有他一人生还。由于这次战例,英国海军决定发放大裤脚的新式水兵裤,他国海军纷纷效仿,形成今天的水兵裤
40型钢盔,涂成砂黄色但已开始掉漆。长靴为帆布制,绑腿为40年8月8日制式,战争前期多为补给部队用。持毛瑟98k步枪、长柄手榴弹,戴防风护目镜。右腕袖章为橘红、白双边黑底,内写“afrika corps”,这是在北非服役2个月以上得到。刚入伍时袖章为银边黄底,字样“afrika”,文字两边各有一棵椰子树图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击章(1939年9月20日制定,最初发给步兵、山地兵,后也发给机械化部队所属步兵),步兵突击章有金、银2种,这里是银质。
带有31型水壶和伞兵专用防毒面具包。戴40型便帽、穿i型空军伞降靴
㈧ 二战青年团 黑色制服
转自《人人网》
二战德军党卫军制服 全『转』来源: 王晓刚.的日志
最初的制服。除了帽子黑色外,基本上沿用冲锋队的褐衫。领子的黑白花边表明是军士,臂章的黑边条说明了穿着者的性质M32型执勤服是希姆莱亲自设计的为了区分SS和SA关系的产品,该制服使SS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别名“黑衫队”领章上的2指代日耳曼尼亚团冬季大衣,在寒冷气候和地带配发M43军服三级集团首领白制服,较少见,限于元首卫队中的勤务人员穿着 最初的褐色大衣,在三十年代以前穿着SS少尉工作服。战争后期配发。近战突击章、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步兵突击章和铜质战伤章SS下士工作服。佩二级铁十字勋标,袖标是希特勒旗队特有的标志,前襟的大口袋为后来所加SS上士制服。一级铁十字勋章、步兵突击章和铜质战伤章海外志愿师北欧师M40常服。粉红色的肩章边表明是装甲步兵,在NORDLAND的袖标上有丹麦十字旗的标志二级下士迷彩服,佩SS小组长军衔冬季迷彩服,经过俄国那次可怕的冬天后,SS陆续配发了有毛皮里防寒服SS旅队长常服,1942年肩章由前期的SS特有编花改为陆军将官相同的金色大肩章骷髅师一名宪兵M43军服,橘红色的肩章边沿和左袖条是SS宪兵的标志第一装甲师下士坦克服,武装SS专用的40型,和陆军40型的样式不同,SS的下襟短粗而且衣褶基本没有倾斜度 炮兵绿野灰工作服,下士军衔皮大衣,供特别行动队(灭绝营)穿,有时也作为宪兵的装备 M1930式少校大衣,一般在战前穿着,后来仅见于阅兵场合 M-44制服 橡叶迷彩罩衫 M43热带制服,在南欧、意大利一带常用 山地部队两面穿防风甲克,国防军也穿着 迷彩夹克SS冬季防寒服,毛皮里,附头套 装甲工作服,棉麻混纺面料 青年师皮衣,原为潜艇部队所用 可两面穿的防寒迷彩服正面,腰间有调节松紧的绳M42迷彩罩衫最初的党卫队黑色帽,配合褐衫使用,外形类似冲锋队的圆顶帽,骷髅标志是借用19世纪皇家警卫队的标志M1930式军官大盖帽,改革后的鹰徽和骷髅标志,配合黑制服使用M1930式士官大盖帽,皮风带,仍然是早期的鹰徽和骷髅标志SSVT黑色操练帽,用一战士兵帽改制而成,早期鹰徽和骷髅标志 SSVT黑色便帽,薄毛料,夏季用1937式大盖帽,SS军官的标准军帽 SS高级将官大盖帽,配白色夏季制服 意大利党卫队士官帽,鹰徽为意大利SS用,纳粹鹰和法西斯标志的结合体武装党卫队战斗帽,为大盖帽的变形,去掉风带和帽挺圈 M1943山地帽,佩SS山地师的花标志 1943式山地帽,后配发给全体SS成员意大利迷彩为配合迷彩服使用的作战帽,仅限几个WAFFEN-SS师使用砂黄色热带作战帽,鹰徽为土黄色装甲乘员的黑色坦克帽WAFFEN-SS警察师便帽,警察鹰徽,SS中绿色是警察师的识别色SS海外志愿部队克罗地亚穆斯林绿色毡帽SS克罗地亚穆斯林部队红色帽,顶有流苏,祈祷时戴冬季棉帽,由于数量较少,一般配发给高级军官穿戴
㈨ 意大利拥有两套警察体系
警察是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各国的警察,虽然着装各异,但执行的任务却相差无几。在西欧各国的街头一般很少见到警察,但意大利却是个例外。在意大利的很多城市,警察甚至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国家警察负责大要案件(如杀人案件、黑手党、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等)的侦破,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国家警察和宪兵负责。国家警察在每个省会设一个警察局。
第二个就是宪兵,也称军事警察,满马路上都可以看到,他们有点像我们的武警,但权力很大。宪兵是意大利四大武装力量之一,执行军事防卫、军事警察、公共安全和法律警察的功能和紧急事态介入。
㈩ 二战西欧的军衔制度和分类
1933年——1945年间德国军衔的沿革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武装部队; 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 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领袖、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领袖,1941年12月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合称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时称为“元首”,涉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涉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考虑到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接受过总参业务训练)、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参谋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区分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进行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计划授予担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等高级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领有此衔,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量纳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第二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建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警察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始设置并使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提高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唯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更换陆军元帅的识别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上等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晋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晋升,同时再次修订士兵军衔标志;将宪兵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更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始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利用德语的词性变化专门使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一直实行“男女平等”——因为按照希姆莱之流的观点: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性服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使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者注。)
二、纳粹德国警察警衔的沿革
按照普鲁士——德意志的传统,警察是国家(以至于王国、公国、州)武装力量的当然组成部分。以穷兵黩武著称的纳粹德国当然不能例外,当时的德国警察拥有完整而复杂的既有别于军衔、军服但又有几分相似的警衔、警服。
1933年,纳粹刚掌权时的德国警察警衔区分为:
高级警官——警察总监(相当于少将)、一级警监(相当于上校)、二级警监(相当于中校)、三级警监(相当于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相当于上尉)、一级警督(相当于中尉)、二级警督(相当于少尉)、三级警督(军衔中无相当级别);
警长——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三级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35年,经戈林、希姆莱批准,更改德国警察的警衔,将高级警官的警衔改为与军队的将校相似,增加了警长、警士的等级,同时设立了专业技术警察警衔。此时一般警察的警衔为:
高级警官——帝国警察总监(相当于中将,由希姆莱兼任)、警察少将;
上级警官——警察上校、警察中校、警察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一级警督、二级警督、候补警督;
警长——高级警长(相当于上士)、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候补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一级警士(相当于二等兵)、二级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42年,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和纳粹党高层斗争的结果,德国警察完全并入党卫队序列,警衔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与军官军衔完全相同,警察将官领章改与党卫队将官相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预备队使用的“野战警察”,警察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警察将官——警察大将(4)、警察上将(5)、警察中将(6)、警察少将(7);
警察校官——警察上校(9)、警察中校(10) 、警察少校(11);
警察尉官——警察上尉(12)、警察中尉(13) 、警察少尉(14);
警长——警督(候补警官,15)、一级警长(16)、二级警长(18)、三级警长(19) 、候补警长(20);
警士——一级警士(23)、二级警士(24)、三级警士(25)、候补警士(27)。
以上区分为2类(警官、警长警士)5等19级,到战争结束再未变化。
德国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SD)原来隶属于警察序列,不穿警服,1934年被划入党卫队建制,全体人员授予党卫队衔级,但外勤人员仍不穿党卫队制服。保安警察(类似于我国治安警、巡警、防暴警察、着装刑警的综合体)更于1942年将领章改与党卫队相同,只是以领章底版颜色区
http://www.sdzhan.com/
在这个网站可以看到你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