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剪纸型(纸型必须核对正确:肩、边、下摆是否等长、等宽)
1.剪下前片独襟(独襟前中心留1cm缝份)
2.前片底襟叠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缝份)
二.裁剪表布(先叠出布宽,找出布纹之方向,与花纹之中心主体,用熨斗烫出中心线)
1.裁剪后片:
(将后片纸型放在布尾,领口部分及右手边是剩布)
(缝份留法:边2cm,下摆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领口先不裁,等肩线接好,与前领一起开)
(领口与褶子用线订做记号,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
2.裁剪前片:
(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层布之小襟与大襟叠份约7~8cm再与大襟叠合,剪下前片)
(缝份留法:边2cm,下摆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肩留2cm,领口先不裁,
等肩线接好,与前领一起开)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叠份留7~8cm,)
(领口与褶子用线订做记号,或用粉片画出褶子与领口线)
三.制作程序:
1.车褶子(烫出中心线,疏缝固定)照记号车缝,褶尖要用车线打结,不可回针,(褶子左右分开烫平)褶子小,褶份少时,往上倒角烫平,车完褶,下摆→斜针缝处理好,即可车布边。
2.底襟之处理:折0.7cm~1cm车0.8cm
3.大襟的处理:(1)上嵌条(1cm宽) (2)裁剪贴边
4.后身之缩烫与上嵌条
5.前身之缩烫与上嵌条
6.开叉之处垫叉布
7.合肩线.车缝(领口之处再回针约4~5cm,避免剪领口后分家)
8.裁剪袖口贴边
9.做领子
10.开领口(用皮尺立起来量,比实际的领围少3~4cm,因包括缝份)
11.上领子(回针缝固定,必须将领藏住,但不缝到表布)
12.接合(车缝)
13.画盘扣位置及钉暗扣记号,底襟暗扣下垫力布,缝领钩
14.上拉链(嵌入0.1cm)用星点回针缝固定
15.缝暗扣,领上0.8cm先缝领钩,领角缝暗扣
16.下摆与边开叉,固定下摆使用斜针或藏针
17.开叉止点,拉链止点以上固定防裂开
18.整烫,大公告成。
⑵ 如何做一条旗袍 旗袍的制作方法
1、首先准备绸缎、蕾丝;
2、按照版型画出合适的纸板,然后画到布上;
3、在裁布之前烫上牵条,可以避免布料变形;
4、登缝纫机,首先开始车缝省,然后收腰,做胸型隆起的位置,按照版型纸样制作;
5、然后开始把各个衣片车缝在一起;
6、盘扣的话,可以在某宝买,也可以找资源自己做。
7、最后,把盘扣缝在旗袍上,然后,一件旗袍就做好了。
⑶ 旗袍盘扣的做法图解
旗袍盘扣的做法图解
精致的盘扣一定是喜欢旗袍的人都不愿意错过的美丽元素,那么小小一粒盘扣是怎么制作的呢?盘扣是布条经手工盘制而成。服装经各种艺术造型盘扣装饰后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旗袍盘扣的编法:
旗袍盘扣有哪几种
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中国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旗袍盘扣的意义
盘扣,也称为盘纽,是随着满族服饰而兴起的,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符号。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我们经常可以在旗袍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盘扣,其实盘扣是布条经手工盘制而成,服装经各种艺术造型盘扣装饰后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
旗袍扣子怎么缝
1、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装钉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衬,防止缝扣子的时候拉坏衣料。
2、先将纽头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后在距扣袢末端0.5CM缝合固定。
3、将纽头袢翻折至正面,用手按住固定,钉缝时针线穿过纽袢条向上大约二分之三的厚度,使纽袢不歪斜且具有立体感,每间距约0.2CM,缝至纽头0.3处止。
4、缝合完成后,纽头须刚好露出门襟之外。扣袢缝合完成后,纽头须刚好能穿过扣袢。
⑷ 怎样盘旗袍扣
图解法:
旗袍盘扣的编法
文字解说法:
盘扣硬条的制作方法
1.衬线手缝法
取2cm宽的斜丝(45度)30至50cm,薄料时应在斜布条中间衬几根棉纱线,使其坚硬耐用,厚料时可以不用棉纱线衬托。做法是:先用针钉住,然后用右手缝针缴牢。它可用于做直扣、琵琶扣及实芯花扣等。
2.机缝暗线法
为使扣型盘制得无线迹,造型美观,可将斜布条对折,用缝纫机毛边车缝一道,然后用长针翻正成扣带条。它可用于做各种盘扣。
3.机缝明线法
用2cm宽的斜布条,将两边的毛口向里折成4层,然后用缝纫机边车缝明线一道。它可用于做各种盘扣。
4.包细铜丝法
先将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层薄浆糊晾干,按2cm宽用划粉画出并裁出斜布条,将布条两边毛口向里折成4层,并用一根铜丝夹在4层中间的连折线里面,再刮浆粘牢烫干,带宽不要超过0.5cm。它可用于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旗袍扣 也称盘扣或盘纽,盘扣由古代中国汉族而发明的,并且宋代汉服也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褙子)就以盘扣系结,最初只用于女装常服。盘扣虽小,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盘扣或称盘钮,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说起“盘扣”的历史并不长,它是从古老的“结”发展起来的。我国早期的服装,要使衣服合体保暖而不散落,便要借助于带子、绳子,而使用时,就要系扣、打结。“结”的式样很丰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结”,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装饰之“结”。同时,“绳结”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着各种美好吉祥的意义。随着清初的服装以袍、褂、衫、裤为主,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汉族惯用的绸带,这时,中式盘花扣也随着服装的发展而兴起。
⑸ 上海最后的“手工裁缝”,坚持86年只做旗袍,为什么如今技艺却面临失传
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衣柜里面没有一件旗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诚然,女性的身份也好,行为也罢,不需要通过一件衣服去定义,但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旗袍对于中华女性来说,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⑹ 工匠精神——魅力旗袍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了无数璀璨的艺术臻品,而这些瑰宝背后,埋藏着万千工匠前辈们的非凡匠心精神。正是工匠们的非凡匠心,造就了中国巧夺天工的文化技艺,也造就了一位位殿堂级大师。
“龙凤旗袍”手艺人江满宗,“帮人做旗袍不用尺量,用眼睛就能看出人的肩宽和身长”。虽才五十岁,却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经验的老裁缝了旗袍对他来说就像是喝水、吃饭一样,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一件旗袍, 大到 制衣的技巧,小到衣袖的缝合,从里布到滚边,完全都是手工缝制而成,要看不出这些缝制痕迹,对师傅的功力和针法都有着极致的要求,而制作旗袍的极致要求就是从量体开始体现的,必须通过精准的测量人体的二十六个部位,才能保证旗袍完美体现女子的体型,其中尤以胸和腰最为关键。
制版的第一步是画样,寥寥数笔看似简单,其实能看出师傅的功力,因为需要将抽象的量身数据转换成线条。制版讲究“三准一全”,款式、尺寸细部计算准,面、里、衬工艺全。
裁衣的第一步是根据之前做好的样板,在布料上划线剪裁,然后打孔定位,最后再按照划线剪裁,而剪裁的关键和做人的道理相似,那就是要“留一点余地”。
缝制的第一步是将滚边条沿缝线内折熨平,然后才能开始缝制,用针线缝合滚边处,而制作一件旗袍大概需要缝上90000针,一针一线都是工匠的心血。有时候一整天都是坐着缝制,极其枯燥,可是每一针又都要求师傅高度集中,不 能一针深一针浅。
只有过了以上四道关卡 ,才到最后一步制作盘扣,盘扣看似小巧,其实却是整件旗袍的点睛之处,因为旗袍的布料和款式的不同,盘扣也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要根据旗袍来搭配盘扣,编织一个精巧的盘扣通常也需要花上2、3个小时才能完成。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后,一件旗袍才算上成型,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饱含旗袍师傅的深情,旗袍师傅用他们的双手穿针引线制作出来的旗袍,仿佛也有了生命,让旗袍在百年风雨中如珍珠一般流光溢彩。一双天工手,抚过平凡生,正是旗袍工匠对旗袍的热爱和执着,成就了百年以来的旗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