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三年的校服,写一段说明文
校服,起初我只是认为是学校规定穿的衣服罢了,我讨厌它,但现在,我不再这样认为,校服600字作文。
记得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我非常讨厌它,它的颜色很平淡,也没有可爱的动物图案和美丽的鲜花图案。我讨厌它,是它,令我不能穿好看的衣服。曾记得发校服那天,同学们都好可笑,因为他们把校服当成小丑的衣服了。一位同学穿上衣服,拉上链子,上衣长到他的大腿,简直可以当裙子了,衣袖则长过他的手,他就把衣服晃来晃去,当作古代的长袍。另一个同学则穿上裤子,裤子一直长到他的胸部,于是他把裤子拉直,他可笑地说:“以后我不用穿衣服啦!”同学们看见了都抱腹大笑起来。我也不例外,一回到家,我就穿上校服给妈妈看,撒小孩子的娇气,做鬼脸,那时,我简直像一个真正的小丑,逗得妈妈直笑。
虽然我很讨厌校服,但在学校的“逼迫”下,我只好无奈地穿着上学,。从小学升上了初中,我长大了,成熟了,明白了,也理解了,对校服当然也有了新的看法。
校服,它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件衣服,但它蕴涵的意义却很深。校服有各种各样的款色,每一种款色颜色也不同,不同的校服代表不同的学校,也代表不同的阶级,校服上都有学校的校徽。校服,它不仅仅在小学和中学有得穿,甚至在高中也有得穿,今天,我们穿的就是中学时代的校服。我告别了小学生活,踏进了中学的大门,意味着长大了。我不再任性。
校服,代表着学校。当你穿着它去领奖时,此刻不仅仅是你的光荣,也是学校的光荣。 校服,它是一间学校的标志,它无时无刻都在规范着你,不让你乱来。长大了,不再任性。告别了从前稚气的我,对校服也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令我讨厌。其实,校服很“美”。它虽没有可爱的动物图案和美丽的花纹,但它朴素,朴素得清雅…
⑵ 学校发的正装校服中包含哪些配件
校服是现代化教育衍生的一个产物。校服起源于欧洲,它最初是免费提供的,如最初的英伦校服,被称为“蓝衫”,蓝色是最廉价的染料。当时校服的制衣水平还不如现今很多工厂的工作服。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校服的工艺、审美都算不得精良的。毕竟谦逊、朴素、节俭,是全世界教育界的主流价值观。统一学生装束,提高身份认同,弱化家境外化,平衡学生心态,都是校服被广泛认同的功能。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尚品味的进步,特别是一些贵族学校、私立学校的兴起,校服逐渐时尚潮流起来。英伦、日韩等个性化、性别化的制服式校服,很快在全世界传播推广开来。时至今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个学校的校服“品质”,就看得出一个学校的综合水平。
我不想对这些时代改变做一个不合时宜的评价。但是我看到现今关于校服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性别化校服,未必没有讨论的价值。
其一,过早的性别认同,无形中加大了对女性成长启蒙教育的压迫。很多儿童在幼年时期,就树立了强烈的性别观念。譬如,在颜色的选择、玩具的选择、书籍的选择、衣服的选择、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性别意识。特别是很多小女孩,她们下意识地认为她们理所当然地比男孩子更弱。在我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就不断纠正她这个观念,无奈学校的启蒙对她的影响大得多。她从幼儿园时就被迫穿上了华丽的短裙校服。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了,当我希望她穿一件休闲的运动服时,她常常非常抗拒,因为那不够“女孩”。
其二,女孩在校服着装上有更多的困扰。很多学校规定,周一必须穿“正装”。这个“正装”对很多学校来讲,就意味着女生必须要穿短裙,而且学校当天很可能会有体育课,导致女学生们穿着短裙进行体育课。我决定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凑巧看到手边郭初阳的《社会写作课》。书中有一篇学生范文叫《未发夏装,不用穿校服吧?》,文中写道,海口的三月已经很热,然而夏装没发,学校又没发通知,学生们只能忍着炎热穿着冬装去上学。这使我想到女儿的学校,每年到了秋冬季节,我都会恐慌。哪怕滴水成冰的天气,女儿也会在每周一和特殊节日穿她的“短裙校服”,再加一条白色丝袜。若给她加厚的打底裤,她又觉得很不舒服。也确实有些不伦不类。结果我们只能反复持续一整个冬天的抗争。一次女儿的学校召开冬季运动会,记得那天,我全身穿着羽绒在户外都瑟瑟发抖,她们却照旧要坚持穿她们的短裙校服,结果第二天几个学生就发烧生病了。我反对这种“美丽仪式”。全世界的女性解放史至少也有近百年了,何必要用所谓的“性别美”,使她们从小就牺牲了和男孩子一样的“平等舒适”、“平等健康”,甚至“平等意识”?
第三,忽视了学生早熟问题,加大了性别歧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见识的提升,儿童早熟无疑已经是个时代问题。“过分可爱”的审美追求或要求,在校园里是否一定妥当?如果女教师穿短裙站上讲台,大家一定会觉得不够得体。那么抛开“得不得体”,女学生们穿着短裙丝袜又是否方便自在?私以为,这种“唯美”却令人不自在的性别化装束潮流,已经不自觉地将女性放置在了一个更加卑微谨慎的位置。又如,女生校服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制服”效应。很多日本动漫,有意无意都体现了一种制服文化。在衣装时尚之制服系列里,很多小女孩都知道,有一款JK制服。据介绍,JK是日本流行网络用语,乃女高中生的简写,而JK制服就是女生校服。很多社会女性也以“JK”为当下潮流。这是否会对女学生更加积极的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不得而知。
去年的《日本时报》报道,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有越来越多的高中正在考虑废除学生校服的性别区分,而且大约1/3的都道府县已经采取了措施。日本共同社调查发现,至少有19个地区的600多所学校已经放宽了统一着装的限制,比如允许女高中生穿裤子而不是裙子。在剩下的28个地区中,尽管各地的教育委员会没有提供确切的数据,但据悉从明年春天开始,高中生制度改革将扩大到日本全国所有高中。不过这里,我也不想断章取义,他们真实的理由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竟然是“满足变性或性少数群体学生的需求”。
我一贯主张校服应该男女通用休闲、轻便,安全、灵活的运动服,女生可以像男生一样无拘无束、青春灵动。相比愉悦审美的需要,在学习生涯中,我觉得她们更需要这种平权及平权的意识。
⑶ 青春校园的象征——校服
可能是因为校服的款式总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修身的概念,码数只是在于身高的不同却不考虑腰围体重,所以学生眼中的校服永远不是合身的。校服似乎是一种多数学生都不愿在学校穿的衣服,却也是脑海中校园生活挥之不去的回忆。
在一次衣物捐赠的活动中,我突然发现好多人把自己的校服捐了出去。看着一件件校服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心里突然有一丝悲哀的情绪。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有校服情结的人,我不是那么的能理解他们将校服送予他人的出发点。
回忆过去的校园生活,似乎回忆里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就是校服。我记得我穿着校服参加了第一次的升旗仪式,我记得我穿着校服登上了领奖台,我记得我穿着校服和朋友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我记得我穿着校服在炎热的夏天做志愿者,我记得我穿着校服在寒冷的冬天臃肿的像个粽子……
这样一想,我的校服回忆实在是多的数不清呢。你是不是也突然会想起那个身穿白色校服,扎着一撮马尾,对你回眸一笑,让你怦然心动的女生;又或是那个身穿白色校服,有着180+身高,低头俯视着你,让你小鹿乱撞的男生。
我一直觉得,不管校服再怎么难看,你再怎么不喜欢它,它依然会是学校的象征之一,就像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一般,永远的存在于我们的回忆里。你不是忘记,你只是不愿提及。当你提及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校服也不是那么的难看而是有点可爱,往事也不是那么的难堪而是有点美好。
要是必须选一个物品作为你校园生活的象征,你会选校服吗?
⑷ 中国校服发展史:从先秦到民国,看校服的变迁
一直以来,中国式校服因面料经济实用,耐磨耐操,辨识度高,
从视觉上缩小了贫富差距,在样式上消除了男女隔阂。
不少学生深感校服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把穿上校服后那种接地气又不入俗流,极具考验颜值的气质,
比喻成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食材—— 藕 。
不过幸好,随着韩流的影响,
时尚 学院风款式的校服也已经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男孩和女孩的制服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其实如果要追溯中国校服的 历史 ,那就要从先秦时期说起。
《诗经》一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就概括了先秦时期的学院制服的风格。
当时的学院制服强调合身和舒适,对鞋、帽、冠也有相应的要求。
而这种服饰一直沿用到隋、唐、宋,成为学生专用的制服。
1920年代,真正的制服款式的出现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旧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意识激发了年轻一代对自由和美丽的渴望。
因此,真正的中国第一代校服就此诞生。
当时的女生校服最有特色,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
中式上衣,西式百褶裙,外加一双黑色牛津底鞋和白色丝袜,
也被称为 “中山装” 。
到了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让中国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曲线。
作为最初是满族服饰的旗袍,
因能更好地勾勒出女性的身体曲线而受当时女性追崇,
逐渐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而当时男性的校服是中山装的改良版,
以黑白为主,剪裁精巧,颇具阳刚之气,塑造谦逊绅士,
这是当时男性的标配。
到了50年代,受列宁主义的影响的,
全中国主要穿蓝灰色制服、列宁大衣或棉大衣。
这一时期没有特定的校服款式。
男生女生一般都穿白衬衣加蓝色裤子或裙子,看起来很整洁。
60、70年代,军装校服开始兴起。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学生校服也终于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在那个年代,朴素、干净、纯粹的少先队队服,
象征着那个年代的人们有着最朴实的梦和一个全新的开始。
1990年代,主打舒适和运动风的超大号校服成了全国学校的标配。
然鹅,却被评为以丑冠绝全球的“麻布袋”...
2002年,深圳教育局正式对校服的颜色、款式进行统一,
黑蓝白相间的深圳校服的主要特色。
2015年,深圳的中学校服还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永久收藏。
深圳校服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展览介绍里写着:
自此,深圳校服正式出圈,火到海外。
连著名奢侈品牌prada,
都跟深圳校服撞衫这样兼顾 时尚 与优惠的校服。
更重要的是,深圳校服还成为海外华裔最爱的搭配单品。
作为一个90后,虽然对那时的校服款式充满槽点,
但它确实也承载着我记忆里学生时代的欢乐。
时至今日,你还记得曾经穿过的校服是什么样的吗?
⑸ 单校服是什么意思
单校服是对应秋冬厚的棉校服来说的概念。单衣校服,适合春、夏天以及秋初不太冷的时候穿着。
一般材料是化纤布,防水性和透气性都还挺不错的氨纶、锦纶之类的。
⑹ jk校服是什么意思
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女孩子说喜欢什么jk制服,那么究竟这个jk制服梗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jk制服,jk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把,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大家要明白jk意思,jk其实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jk这个词在日本表示女高中生,(假名音 jyoshikoukousei中的J和K),所以jk制服就是日本女高中生穿的校服了,和国内丑到大家都不想穿的校服相反,日本女子高中校服很好看,基本都是短裙然后配上白色的衬衣,显得女生很有活力,男生看到这样的女生表示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jk制服传入中国之后,因为穿起来好看,让女生看起来清纯,很萌,深受国内的女性喜欢,jk制服在款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西式制服和水手服。
最近网上销售很火的jk制服就是下面布丁熊原创jk制服,颜色款式有很多百搭,深受网友的喜欢,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以上就是关于jk制服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jk制服有一定的了解了,原来你和可爱女生之间只差一套jk制服。
⑺ 想知道大学有校服吗
大学有校服。
大学不要穿校服。部分大学会有院系制服,有些时候需要在出席学校重大场合时穿着,如升旗、庆典;另一种是运动服,某些大学会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或者运动会时穿着。
但是校服概念较为广泛,像大学运动会、各种展会的统一服装,也可以称之为校服。什么的校服更有意义?有的大学,还会定制统一的纪念服装,和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出,这个校服文化就更加浓郁了。
穿校服的好处
统一校服避免攀比,体现公平有了校服,大学里都是来自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学生,同学之间难免会在穿着打扮上相互攀比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对于学校来说,独具特色的校服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而且统一校服也便于管理,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⑻ 学生服的介绍
学生服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穿的服饰。 学生在学校规定统一穿着的服装,称为校服。校服是一种常见的学生服。 在我国,基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校服,校服体现了学生的特点及风貌,它不仅在衣着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学生的思想领域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⑼ 学校的校服跟制服(学生穿的)是一个概念吗
不一样,因为制服的范围很广....校服是学校专门穿的,以表示这个人是这个学校的.....(这个是我个人的理解)
⑽ 中国校服有什么特点
首先中国学生校服多数以运动服为主,少数的贵族或私立学校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响,很多学校正在不断改进校服的款式和质量。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将校服的款式更新为西式或日韩风格的校服。
其次中国学生校服是学校的主流色彩,中国的学生校服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校园整体文化氛围,还要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所以中国学生校服没有过分华丽和繁琐的装饰物比较简简洁统一。设计时充分考虑校服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最后中国学生校服除节假日基本上是天天穿,在周一星期日不仅要穿校服,少先队员还要佩戴红领巾。力求达到统一。塑造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