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芜湖县一中是重点高中吗
是。芜湖县第一中学位于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念昌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学仔掘扒校前身系1906年创办的宁国府中学堂。芜湖县第一中学为了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高中的需要,学校整体搬迁至南湖文教园区散碰,新校区占地360亩,四幢教学楼、四幢学生宿舍楼、一幢综合楼内有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幢餐厅楼拔地而起。
⑵ 请问一个问题:芜湖一中,芜湖市一中,芜湖县一中这三所学校是同一所学校吗
芜湖一中和芜湖市一中 是一所学校。是芜湖最好的中学,全称“芜湖市第一中学”
芜湖县一中,是芜湖县的中学,全称“芜湖县第一中学”,教学质量也相当的不错
⑶ 芜湖县第一中学的简介
芜湖县一中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前身系1906年创办的宁国府中学堂。一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空军中将徐承栋、陆军少将汪一新、陆军大校章长根、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江春泽、著名作家鲁彦周、著笑巧没名画家郑伊宽告农等一批知碰纳名人士是我校学子中的佼佼者,芜湖县一中已经走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她第二个世纪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机遇,进行跨越式的发展。
⑷ 有关芜湖一中新校区的几个问题
1.市一中新校。。【应该是这一站。在靠站前可以看到一中大门
2.可以住校
3.现在还不错。比老校区好多了。当然比不上家里的。但能保障卫生。早餐有牛奶鸡蛋(额。很噎人的。)午餐不想吃饭还有汉堡、米线、酸辣粉、混沌等。。下学期应该有两个食堂。
排队5~20分钟。。只要老师不拖堂最多十分钟。。 你可以一下课就往食堂冲的。
用饭卡。。最好一次多充点。刚开学充饭卡的人多。
4。宿舍6个人一屋。挺干净的。管理还算严。一楼有蚊子、不过可以开空调。也有蚊帐。小强没看到过。。光线挺好的。有室内阳台。我们在一楼还有阳光
5.挺多的。每年都有秋季运动会和冬季长跑。http://tieba..com/p/1154183543有社团的QQ群。
6,现在是7:15到操场做操。之后早餐。上午好像11:45放学。下午2:00上课(1:50预备)如果快的话、12:00就可以结束午餐。回去睡觉了。晚的话到12::30可以睡到13:30 。。晚餐不记得了。。之后自由活动。晚自习6:50预备。(周日也要到)
7.还好。比普通中学应该多。。
8.如果去澡堂的话。是之前。额。穿校服。有两套夏季校服。不过我们现在一般在寝室洗了。可以带个大桶或大盆。。
9.芜湖市国防学校(郊区)。。时间不定,我们准高二是11月份
10.参观学校。校长讲话。夏令营总结神马的。。
更多问题请去芜湖一中贴吧查看
http://tieba..com/f?kw=%CE%DF%BA%FE%D2%BB%D6%D0&fr=itb_favo&fp=favo
==========
欢迎来到一中~
我的手。。TAT
⑸ 我有话筒,你有故事吗
2017年5月31日下午,荟萃中学初二四班举办了第一届班级论坛。
下午躁动的空气为我们这些论坛组织者,预热了班级里的气氛。中黄色桌椅全都清一色的两边排开,黑板上已用粉红色的大字,写下本次论坛的主题:我有话筒,你有故事吗?
我们将幻灯片调制放映状态,背景音乐也同时响起,各种摄录设备都已准备完毕。
作为主持人的我和徐蕊 ,先擦擦汗,喝口埋如水,酝酿了一下情绪,直至语文胡老师踏进班门,在教室正后方的椅子上坐下,我就隆重宣布:本次论坛正式开始!
我们论坛的主题为"我有话筒,你有故事吗?"就在前几周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街头采访,本次的内容就围绕街头采访的经历展开。
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策划人员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采访的知识。第二部分就是谈,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采访的经历和感受了。
下面就让我现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吧!
擦亮眼睛哟
宋清仪
遭遇拒绝,也是一份有价值、一份美好的回忆。——题记
上学期期末,由于我和其他几个同学语文得弯备启分超过80,胡老师就让我们自己选择想看的书,她掏钱,这让我心潮澎湃,某一天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我被它的书名迷住了:《看见》,特别想要,翻看它的定价:39.8元。这也太贵了!我吐吐舌头,努力把渴望拥有它的激情吞进胃里。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在上面写下两个打字《看见》。
新书到手,我急急打开书,在书中狼吞虎咽。而后我又多了一个设想,我也好想像柴静那样采访,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文字来描绘社会,拜访人间百态呀!于是我甚至去设想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一切。
结果这个机会来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师在一个‘有书’的APP里看到一个叫‘’街书‘’的活动。她决定,小组内定时间,走向大街向不同的人采访。结果这个机会来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师在一个“有书”的APP里看到了一个叫“街书”的活动,她决定,小组内选定时间,走向大街向不同的采访。
全班沸腾了!这可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比社会实践还要真实,还要具有生活气息,而且,这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口才,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新的路径。
五一,老妈带我去理发,还跟我说,顺便采访一下试试。为了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我妈让我把家里的洋娃娃送给理发店的小妹妹。一路上,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深呼吸,深呼吸”好容易来的店里。
也许是洋娃娃的魔力,采访过程异常顺利,但由于店里有其他顾客,采访过程也异常潦草。但是最起码,我对采访也有了经验,可以进行在一次的采访啦!
约定在下午4:00.我在约定的地点找到了同行的赵志菁候婉琪,不见了何柏昆。在原地等了20分钟后,我们仨忍无可忍,候婉琪直接到学校去找他,却发现,那小子竟然在校史园晃荡。
于是,我们就看见,候婉琪领着何柏昆,朝这边雄赳赳气昂昂地过来。侯婉琪那强大的气场都快赶上水哥了。(最强大脑里万众瞩目的鬼才之眼王昱珩)
结果我们的目标,还是学校。
一行四人,向着学校的方向,一往直滚脊前。我和侯婉琪摇头晃脑地合唱“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神气。
操场上,一群八九岁的小孩在踢球,三三两两的人在长跑。绿草如茵,天上聚集的云层,很灰着,几缕金光映照下来,地上几栋高大的居民楼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其实没那么夸张)。一副祥和的五月画卷。
但我们似乎懵了。五一期间,一个祥和的夜晚,我和蓓蓓在江边散步。我和她说起老师要我们采访的事,她一笑:“要是紧张你就深呼吸---”
可我却在不停地深呼吸,一次比一次急促。“老天,别说错话了,我们代表的可是荟萃啊---”然而并没有用,连问啥问题都不记得,咋整?强撑着半天,四个人又逃出了操场,在荟萃堂前坐着,仿佛这是一块安宁的小洲。
“做为组长,你为什么要迟到?本来应该你问问题的,你为什么不问?”我们联手骂何柏昆,拿他发牢骚,“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
最后我们谁也不理谁。
眼看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先沉不住气,站起来:“还不如去小巷子,那边人多,说不定早就问上话了”。赵志菁也站起来:“对,我们不去也得去,不然作文怎么交代”。于是我俩转身出了校园,头也不回。反正山高水长日子还长,爱谁谁,不带点闯劲怎么行?被拒绝又怎么样?生活就是这样,永远不会风平浪静。
无所畏惧!我们互相壮胆,一边很坚定地向前走,那两个人跟上了我们。
东郊路这条巷子,我是走多了,熟人也不少,应该有五个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我们的。我这样想,带头走在前面。
似乎出师不利,我试图在烧饼店对店主进行采访,他却笑了笑:“不好意思,没时间”。第一个被拒绝我还能说什么?只能低下嗓门说:“好吧,谢谢---”。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我们可以用这种套路去和人对话了。我们边走边瞧,希望能找一家不那么忙的店进去采访。想想《看见》,那些记者怎么做到与采访对象那么愉快地交流的!
最后我干脆就选在了那家理发店,试图了解他们的看法,一个姐姐,一边给一位顾客梳头,一边没好气地问:“干什么”何柏昆:“老师布置我们采访作业,请问有没有时间。”
姐姐又拿了个电吹风,吹得呜呜响,“什么内容?”“用电脑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全世界的噪声中,我俩扯直了嗓子大声问。结果她恶狠狠地来了句:“没好处!”这一声河东狮吼,吓得我们马不停蹄逃出了理发店,回到街上。
候婉琪和赵志菁从另一家店里出来,被拒绝了。
老妈看不下去了:“你们干脆采访我吧,我是路人甲……”我们才不信那一套,继续在人群中寻找……
这是我们组的第一次采访,虽然失败,但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份有价值的回忆。
汤宜茹
人的沟通在于目光和语言。于是,学会说话就升级成一项必备技能。 学会说话,学会不使人反感地将自己准确表达。胡老师的拓展使我们有机会将自己抛到社会中锻炼,学会沟通,学会请求,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拒绝。 这次的新闻采访,在组长刘亦凡的督促下,小组进程缓慢而匀速。 第一天上午,铃声刚打响,刘亦凡就急吼吼地拖着我去办公室准备采访翟老师。无奈扑了个空,又夹着笔记本蹭蹭上了楼,拖住正在关闭电脑的邓老师。“老师,您现在有时间吗?”刘亦凡攥着我们总结的十大问题问到。“啊,我都准备走了。”她又坐了下来,笑着说。我打开笔记本“不会太久,一个小采访,五分钟就好。”赶忙说道。“行,那问吧。”呼,心中松了一口气。听着刘亦凡略显局促的声音,我专心记起笔记。可没写两个字,笔就写不出来了。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刚起头的采访遭遇夭折,只好重来。像是赶时间,抛出问题后,邓老师假以思索,回答就脱口而出。一旁的陈磊举起手机拍照,刘亦凡越发适应地提问,而我则埋头奋笔疾书。再三道谢后“邓老师采访专栏”得以结束。
带着些小得意小骄傲,看着记录的文字,歪歪扭扭像是要飞起来一样,却觉得它们无比可爱。不善交流的我,一开始就逃避了提问选择记录。我喜滋滋地想着:采访挺有意思,能够了解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满足自己对老师的好奇心,更能锻炼社交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第二天,因为陈磊生病的缘故,只有我和刘亦凡再次“出击”。到办公室外,瞧见翟老师正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刘亦凡捏着纸在门外徘徊。走了第一次的小成功我倒是快步走了进去,对老师说“翟老师,我们有一个小采访。您现在有时间吗?”刘亦凡跟进来“一会就好。”翟老师笑着应下。
为了方便听清,我站在桌子旁,俯身记录。偶尔抬头,看见翟老师目光聚在电脑屏幕上,回答速度慢很多。有时一些需要深思的问题,她就偏过头,笑着思索回答。“您认为学习需要什么态度?”这个问题抛出,老师招呼我们过去“来,我正在做家长会的ppt,有这个内容,你们瞧瞧。 ”啊,原来在准备家长会呀。我们认真摘录了一些。这次的采访也完美落幕。
熊淞萱
江城在长大,我们一起见证着。
通过上一次的采访,我们吸取了很多的经验,这周老师限定了一个题目让我们采访,范围缩小了很多,也就容易了许多。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没有约好时间,所以此次采访我是独立完成的。
星期日的下午,我带着本子和笔来到东郊路寻找那些陈年老店,走到一家卖杂货的小店,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已经年过花甲,在这里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因为都是老人没什么事,店也不忙,十分配合我的采访,他们说着一口地地道道的芜湖话,我问道:“芜湖近几年的发展如何?你们对此有何看法?”他们说道:“芜湖这几年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不断扩大,各个方面都在上涨,物价,房价通通都比以前高得多。”我继续追问到:“请问您能否回忆一下二十年前,芜湖的场景?”老爷爷闭上眼睛回顾,睁开眼,那双眼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老爷爷说:“二十年前的芜湖都是小平房,很少能听到汽车的声音,早上起来总能听到卖报纸,送牛奶还有自行车的声音,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很悠闲,生活节奏很慢,我还是蛮想那个时候的。”老爷爷的话也触动了我,让我不禁幻想二十年前的江城景。
晚上,我又来到了赭山公园,这里是老年人的天堂,我抓紧时间采访。我来到锻炼的地方,这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十分和蔼可爱,有的还问我是不是《生活传真》节目的,他们会不会上电视。当我问到江城人是,他们几乎无一人不提那些以前送报纸的,送牛奶的人,他们说这些人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多就送到家,他们才是最辛苦的人。又问到他们江城的事,他们说最难忘 的就是前几年,要旧城改造,他们几十号人死活就是不想拆,政府都将价钱提高了好几倍,他们就是不让拆,但他们只是区区老百姓,最后还是拆了。
老城,老师,江城人,江城事。
杨欣悦
奶奶如书,我是她的翻版。奶奶的性子和我很像,一样的倔强,一样的执拗,但又一样的多情。我和她,就像是隔了上下五十多年一模一样的人。
所以,我当然要采访她了!于是,在今天中午吃饭时,我凑近奶奶和她说:“奶奶,奶奶,我采访采访您呗!”差点就将刚喝进去的酸梅汁喷了出来,呛了好几声才缓过来,后又将眉毛皱成一个川字,一本正经的问我:“问啥?”我呵呵的笑了一声,“奶奶,你就说你和妈妈,还有阿姨以前生活的事吧”。
奶奶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回忆之中。随即开口道出了她们那些年的故事:
那时候家里穷欸,奶奶小时候觉得吃到一个沾糖的馒头都觉得是最好吃的东西了。你太爷爷,太奶奶在外面打工,我啊,就也必须帮着家干活,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得干很多很多事了,烧饭啊,洗衣啊,都得自己做。然后,二十几岁,我遇到了你爷爷啊,你爷爷性子特别倔(爷爷是上海人),也有文化,教我识字,后来啊,嗯,我俩就在一起了呗(我真想说一句,奶奶你真厉害),我和你爷爷就在大隆坊那儿住了下来,然后日子啊,还是很苦,不过比起一个人,好多了。一年多呀,你妈就出生了,再然后是你阿姨。奶奶比较喜欢你阿姨,你阿姨嘴甜,你妈,诶,不会说话。有一次啊,你妈带着你阿姨到一个大石头上去玩,结果你阿姨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了,被划了一个大口子,。回来的时候你阿姨是哭着的,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打了你妈一顿,你爷爷还拦着(爷爷比较喜欢妈妈)。还有啊,夏天的时候,她俩想吃冰棒,可是穷啊,1分的冰棒都买不起,我就一路骗她俩,把她俩骗回家去,你爷爷看不下去,老是想去买,我就拽着他,不给他去。虽然现在有钱了,你也给我少吃点凉的啊(嗯,奶奶,我会少吃的,看心情)
到晚上,你爷爷就让你妈她们背书,我都记下了几句,什么水月镜花,故可见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映面,还不知道啥意思。你爷爷有时候还会和我说,等你妈她们长大了,就带我绕着芜湖,绕着江看看,到时候也有钱了
哎,可是走过的桥,拆了,看过的水,填了,你爷爷就记得打太极,骑自行车,湖没有看到,海也没看到啊。
然后,奶奶就没有说了,眼里闪烁着些许怀念的光。其实,爷爷已经去世了。
奶奶,奶奶,你太倔强,你连哭都不哭。奶奶,奶奶,爷爷走了,不哭不哭,我们不哭。
奶奶,你知不知道“镜花水月”是空去留思,故时山川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挤扁又拉长。
江城不再是它当初的模样,连存在的痕迹都随着岁月如江水的匆匆流逝而不见,一去不回,我们连生命的落雪都挽救不回。
奶奶,我陪你去看江边的夕阳斜落吧,然后看月亮冉冉上升水面的景,好不好?倔强的奶奶啊,不要独自在夜里哭,不哭不哭,我们不哭。
汪慧怡
在别人的故事里,遇见自己的人生。
乍寒还暖时,漫步在师大的校园中,沉浸于一片欢笑,不经意间,脆弱的心揣着一分期待。
我们动身前去采访,主题是“关于沟通”,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语言自古以来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有时我们的一个眼神也是与他人沟通。这次我们组只有我和夏听秋两人,那个不靠谱的组长忘记了这件事,好在我们遇上了其他组的成员。刚开始的时候,都很害羞,不敢与人主动说话,以至于丧失了很多机会。在书店里,我们采访的第一人是一位高二的小姐姐,见我们穿的校服,一下就认出我们是荟萃的学生,气氛立马轻松了许多,说是很羡慕我们学校的环境,并介绍了她是一名火龙岗高中的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与父母沟通不会超过10分钟,白天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见面,平常也就晚上与父母打个照面,也就没了下文。
我粗略算了一下我们采访的这段时间可能也有5分钟,也许比跟父母讲话时间还多。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有些紧张,小姐姐一直很耐心给我们回答。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除了学习,高考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是啊,15岁的我们何尝不觉得自己跟父母没什么话说,或许我们最听不惯父母的唠唠叨叨,但不知怎么回事,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平淡的话语,却如同圣旨一般神奇,同学的建议总是最值钱的箴言。
接下来,可就不是那么顺利,接连询问三人,都拒绝了我们的邀请。信心很是受挫,安慰自己说:“也许是真的没时间,再问问?”这一问成功了!
我想给下次去采访的同学一点建议,首先我们要会提问题,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便进行下一步行动;其次,把问题设计的范围宽泛一些让采访对象好回答;第三问的时候,不时总结一下自己的判断,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采访对象自我称述太多,会占用时间,效果也不好。
让我们采访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遇见韶光!
琚晗平
这周,胡老师依旧布置了采访任务,只不过分了两个主题:“荟萃人,荟萃事”和“江城人,江城事”。我选择了“荟萃人,荟萃事”,所以,星期五下午放学,我和刘子菁、张文超、徐蕊、许珺茹等人就开始采访了。
因为选的是“荟萃人,荟萃事”,所以我们首选的采访对象就是本校老师。但因为是周五下午,所以不少老师开会去了,很多办公室都没有人。我们只好到楼上去找,刚好瞥见办公室里有个女老师,于是我们赶快在门口商量起来,很快就分工完毕:徐蕊提问,刘子菁速记,我负责录音拍照。我们小心地敲了敲门,喊了“报告”走进去,我们向她说明了这是一个采访,希望她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她先有些犹豫,而后又问我们需要多长时间,她快要走了。徐蕊赶紧说:“不久,问十个问题就好。”老师同意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老师挺年轻的,姓沈,和胡老师一样,也是教语文的。我们问了她不少问题,诸如“您什么时候开始执教的?”“您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和您初中是有什么不同吗?”“您对早恋有什么看法?”等等。也许是触到了老师的内心深处,老师也回忆了不少,讲了很多。她特别提到她最感动的事就是有一回,她嗓子哑了,她的学生很细心也很暖心,特地送了润喉片给她。她还表示现在的学生更有思想,更有己见,不过她还强调学习是其次,道德品质才是关键。末了,老师特地给我们提了个建议:在采访之前要先表明采访目的。采访结束了,我们道了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真是出师大捷啊。
第二位老师是在梧桐树大道遇到的,有同学认识她,知道她是教初一语文的洪老师。老师蛮和蔼的,而且看起来很高兴,我们问了才知道原来她们班下午足球比赛赢了。她给我们讲了她们班一位很调皮的学生,总是带有危险性的物品来学校,而且屡教不改。老师提起那位同学,眉宇间浮现出了淡淡的忧愁,仿佛刚才那个快乐的老师换了个人似的。我想,如果那位同学知道老师为他操了那么多心,他一定会有所改变吧。
本来我们还想问一问体育老师的,但因为足球赛的缘故,体育老师大都在忙,我们也就放弃了。不过我们碰到了几位刚踢完足球的初一同学,为了采访他们,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口舌,不过最后还是有一位同学接受了采访。原来他也是洪老师的学生,他说他很喜欢荟萃,特别是体育方面,他还讲了他们班刻苦训练的事。
本次采访总的来说还是挺成功的,因为是本校老师的缘故,我们的态度比上次是轻松了不少,而且老师也很亲近,很认真,无一丝敷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只被拒绝了一次。
荟萃中学,原芜湖一中,始建于1765年,它的前身是清代的中江学院,迄今已屹立百年之久。今天的荟萃,因为今日的荟萃人,荟萃事,而如返老还童一般,重新容光焕发,透出新的光彩。莘莘学子心,孜孜师长情。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他们是荟萃人,做荟萃事,他们为荟萃而骄傲也注定成为荟萃的骄傲!
朗诵诗歌
校长访谈——听侯校长谈人生
殷浩鑫
午后烈日风吹暖,
忽闻采访话论坛。
世间奇趣无穷尽,
学生争相踊跃谈。
却叹记者路多坎,
屡遭拒绝情何堪。
反复实践解真意,
今后易过社会关。
何柏昆
张文超:
这次的论坛给我的感悟真不少。首先,作为这次活动的准备,人员之一,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大家所认可,心里的成就感可真是不可言喻,还有在准备活动PPT时,我对采访的含义也是了解到了不少,其次,我也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采访经历,并在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充分交换了意见,对采访的意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见解。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不少名人如艾泼斯坦,普利策等,了解到他们的不同故事更重要的是,采访这个词已经深深的刻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对采访记者这个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论坛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如题所说的那样,“你有故事吗?我有话筒。”我们了解了采访,更了解到不同人,不同事。
此次论坛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准备不够充分,视频多次插入不行,导致活动一度陷入尴尬,冷场。这是我工作未做好的地方。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员任务分配不均。每个人任务不统一,导致工作开展的很慢。下次的活动我定会做好准备,不尴尬。never give up.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开展的还算顺利,我对采访的看法便是访天下之事,成一家之言。
汤宜茹:
其实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班级组织一件正式且隆重的活动。在老师第一次畅谈着构筑蓝图的时候,心中除了期待的澎湃,还有一丝丝忐忑--这样大的活动,我们操办的好吗?但今天,它完美落幕了。也许有瑕疵,不过真美。 作为论坛的参与者,我不过写了一首小诗和一篇稿文。尤记得站在台上很紧张,只能捏着纸,照着样子读。大脑没法独立思考,更做不到风轻云淡地谈笑。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一样下一次能更精彩,更棒!
刘子菁:
又要套用那句真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次论坛背后,离不开的是每一位策划人员的辛苦付出,在此对所有策划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⑹ 芜湖县第一中学的校史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纪初叶,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新文化运动兴起,影响所及,各地纷纷开设学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热心办学人士,呈请当时省教育厅批准,在宣城小东门奉公街前清游击公署创办宣城蚕桑学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蚕桑学校改为安徽农业学校,同年底又改为安徽宁国府六邑(宣城、南陵、泾县、旌德、宁国、太平)公立初级中学。初创期间,全校师生员工不满百人。校长先后计有周芷贞、吴荣生及茆鲁荪。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内曾设有女子初中一所,校址在县夫子庙,仅有三个班级,学生将近九十人。由张伯熙、张益清先后任该校校长。因经费拮据,学生人数过少,于一九三六年夏,与宁属六邑公立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宁属六县联立中学。联中校址在女中旧址夫子庙,并稍加修葺。首任校长为旌德人江康世。宁属联中当时有三个年级,六个班,男女生分班教学,学生人数近200人,教师员工约20人,校舍系旧房改修,教室、宿舍阴暗潮湿,学生活动场地狭小,无图书仪器,教学用具及体育器材只寥寥数件。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宁属联立中学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宣城即遭日机轰炸,学校无法上课。校长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决定将学校迁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学校开始搬迁。学校迁抵江村后,临时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小学为校舍。次年春,开学上课,原有部分师生亦陆续来校。
不久,宣城及邻近各县相继沦陷,大批青年学生流亡泾县、旌德及徽州地区。于是有大批失学青年来江村入学学习,因此联中学生人数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联中增设高中三个班,成为完全中学。初中则增加到十三个班,高初中学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后,泾县、宁国、南陵、宣城各县相继开办初中,因此宁属联中初中部学生人数骤减,但高中班级却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为七个班,初中只有六个班,学生人数为550余人。一九四四年高中为七个班,初中减为五个班,学生人数只有470余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则减为五个班,初中只有三个班,学生人数不过320余人。当时宁属联中的教职员工除一部分系迁校之际来江村外,大部分教职员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绝大多数是旌德人。以后外地教师纷纷离去。该校教工工资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伙食外所余无几,无法赡养家庭,生活甚为清苦。
宁属联立中学迁旌德江村后第二年,又相继增设泾县、宁国、宣城三个分校。泾县分校由周芷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泾县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个班(高初中各两个班),男女学生有200余人,教职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泾县分校高中两个班并入江村校本部,初中班并入泾县初级中学。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门口,校舍系借用师家大屋及五松庵两处,主任为方诗祥。宣城分校只有三个初中班,学生130余人,教职工约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为宣城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往宣城县城里,解放后并入安徽省宣城初级中学。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书彭懋常往宁国县筹设宁国分校,校址觅定宁国县东南山区之宁国墩。宁国分校以地处山区,对外交通不便,学生入学者不多,仅60余人,分两班上课。一年后,以学生人数过少,即宣告停办,部分学生转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陈在平任宁属联立中学校长(江康世已去世)乃决定将联中迁回宣城。当时联中旧址宣城县夫子庙在抗日战争时期,已全部毁于炮火,无力重建,只得到处寻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芜湖市路遇陈在平(当时我在前省立芜湖中学任教),陈谈及拟将联中迁回宣城,但苦于校舍无着。我建议陈往湾沚去看看,因湾沚在抗日期间系日军据点,日军在镇东狮子山附近筑有营房数栋,因日军勿促退走,房屋损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湾沚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学生入学。陈采纳我的建议,便于次日前来湾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请迁校湾沚,获得批准。不久,联中迁湾沚。暑期中,原宁属联中一部分学生来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学校开始上课,计有高中四个班,初中两个班,学生计220人,教职员工约20人左右。联中开学后不久,陈在平辞去校长职务,由彭懋常继任校长。一九四八年,联中有高初中各四个班,学生330余人。因缺乏教师,缺经费,学校大部分开支靠学生学杂费收入勉强维持。到解放前夕,学校仅开设高初中各三个班,高初中学生总数只有181人,教职员工人数也减少到10余人。
宁属联中校史前后也有10余年之久,但学校始终不稳定,有时甚至难以为继,更不谈上发展了。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湾沚解放,当时大部分学生均未离校。人民解放军关怀教育,临时委派原联中老师王庆新接收学校,并成立了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领导机构。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专员公署批准将联立中学改称为皖南区湾沚中学。
一九五零年秋,湾沚中学的高中部并入宣城中学,设初中三个班,学生约百人,并正式委任冯纪云为校长。一九五一年学校曾附设过一个兽医班,一年后兽医班并入凤阳兽医学校。一九五三年又以当时芜湖县初师(校址在芜湖县方村)并来初师三个班(三年级两个,一年级一个班),于一九五四年夏结束了附设的初师班。
此时,学校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发展为七个班,学生增加到560余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长冯纪云调省工作。夏维民继任校长,后夏调郎溪中学任校长,继任校长为杨济人。杨来湾沚不久,便去北京学习,由岑佩锋继任校长。
一九五六年初,学校改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级中学。一年后,学校更名为宣城湾沚初级中学。此时学校发展为八个班,共有学生七百余人。
一九五七年,杨济人复任湾中校长。一九五八年,芜湖地委批准湾沚初中改为完全中学,暑假后招收高一两个班。校名改称为安徽省宣城湾沚中学。
自解放时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时间里,由于中国共产党重视文教事业,湾沚中学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日益巩固、发展。班级增多,学校人数日益增多,图书仪器及教学设备亦陆续添置,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杨济人调走,由秘书陈奇暂行主持教务。一九六四年汪时春任湾中校长。在文革期间,湾沚中学相继由林杰、方觉、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务。文革后期宣城县派王朝安、郭逸群来湾中主持教务。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将湾中一分为四,下乡办学。王朝安去花桥,陈文宣去赵桥,徐永生去红杨,湾沚则由方觉、王竟成主管校务。湾沚中学所有校产亦一分为四。此时湾沚中学师生,大部分下乡,去花桥、赵桥、红杨等处。
一九七○年,汪时春复任湾沚中学校长。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镇划为芜湖县管辖,湾沚镇成为芜湖县城关镇,湾沚中学亦改为芜湖县中学。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芜湖县中副校长为吴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继任芜湖县中校长。一九七八年学校易名,改称为芜湖县第一中学。从此以后,学校发展很快。特别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为芜湖市重点中学后,上级增拔经费,扩建校舍,充实图书仪器及其它教学设备,学校面貌大为改观。至一九八三年,学校共有高初中五个年级,27个班,其中高中为11个班,初中为16个班,学生人数多达1500余人,教师员工人数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员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调走后,继任县一中校长者先后有黄勋、梁家庆、王训之、巫俊钦。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国大专院校恢复招生制度以后,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县一中无应届高中毕业生)止,一中每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大专院校的录取名额逐年增加。七八年仅录取3人,七九年录取11人,八0年录取24人,八一年录取42人,八二年录取79人,八三年录取人数较多,为135人。
从一九八一年起,毕业生录取全国重点大专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历届高中毕业生所录取的全国重点大学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复旦、同济、浙大、武大、解放军政治学院、长春地质学院、东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合工大、华师大以及全国其它著名大专院校。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本校学生学习勤奋,学习成绩较好。其中如陶明同学在上海交大毕业后,由学校送往法国继续深造。杨春同学由东北工学院毕业后已考取去英国深造。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的同学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出了应有的成绩,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开始进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干部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经过民主推选,谢文辉任校长,副校长有汪忠音、后正培。
目前,一中高初中各有三个年级,共24个班级,学生共有1290人,教职员工115人。
一中现拥有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1579.5平方米,即将竣工之实验大楼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
图书馆拥有各类画书约一万八千五百多册,供教学使用的各类挂图亦大致齐全。各种理化仪器,可供10个实验小组同时使用。其中较精密仪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个)、显微镜(十台)、电影机(三台)、投影电视机(一部)、电视机(两台)等。
生物及生理卫生方面有各种切片、标本、人体模型。体育器材正不断添置。现有篮球场四个(内灯光球场一个)、足球、排球场各一个。课外活动场地也很宽敞。 综上所述,芜湖县第一中学六十余年之沿革史显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学校,大都设施简陋,经费短绌,人事递嬗,主教事者咸以学校为敛财和安插私人之场所,而其间又三迁校址,师生疲于奔命。教师薪资微薄,难以安心教学,学校风雨飘摇,教学秩序无法稳定。到解放前夕,已呈无法撑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芜湖县第一中学从此获得了新生。建国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中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中的发展步伐加快,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多年来,一中全校师生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先后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建设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人才。如现在首都工作的丛翰香(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代史副研究员)、江春泽(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领导职务);在省工作郑伊农(省著名画家、书法家)以及在湾沚本校就读过的著名小说家鲁彦周等人。
目前,芜湖县第一中学全体师生,为祖国四化建设,为早日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大业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⑺ 芜湖县一中几星级
五星级。芜湖县一中是芜湖一流的高中,入学都是芜湖初中同学学习成绩较好且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入学,因此属于五星级。芜湖市中如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安徽省老牌重点侍册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卖谈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