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做衣服最好的面料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市面上常见的衣服面料有哪些:
1、醋酸布
一种有着柔滑质感的布料,由植物纤维,通常是木浆制成。常用于大衣和连衣裙内衬,触感轻巧柔软。洗涤时要非常小心,因为醋酸布制品很容易缩水、起皱,最好干洗。
2、腈纶
人造纺织品,1950年由杜邦公司首次从石油中提炼出原料。通常用于毛衣,但不像羊毛那样保暖。应防止虫蛀、污渍、褪色和起皱。在温水中加入织物柔顺剂,机洗或者手洗都可以。
3、竹纤维
柔软的天然竹纤维能够有效除菌除臭,吸水性和透气性也非常好。可以制成袜子、内衣和休闲服装。可以放心机洗并烘干。
4、仿羔皮呢
仿羔皮呢(这个词在法语中有卷曲的意思)是将至少两种不同的纱线缠绕而制成的经典竹节织物。这种面料被广泛用于女士西装,最著名的是香奈儿风格。由于几乎所有的西装都是有内衬的,所以应专业干洗。
5、织锦
一种有凸起图案和花纹的厚织物,通常由金线或银线织成。应用这种面料的典型服饰是中国旗袍。古时织锦是用丝织成的,而现代大多数织锦原料是人工合成的。丝制织锦可以放心手洗,合成纤维的织锦在揉搓时容易开线,干洗是最保险的。
6、驼绒
这是一种像山羊绒一样厚实、保暖又奢华的面料,由骆驼的绒毛制成,非常柔软,通常制成大衣。有内衬的驼绒外套最好干洗。
7、帆布
这是一种非常耐用的平纹织物,通常由棉花或亚麻制成,用于船帆、背包和运动鞋鞋面。结实耐用,可反复高温洗涤和烘干。
8、山羊绒
非常轻盈又非常保暖的天然织物,由克什米尔细毛山羊的短毛制成。着装时面料由于摩擦非常容易起球,不过可以用毛球剃须刀或一次性剃须刀轻松去除。洗涤时可以加一点织物柔顺剂,帮助织物纤维保持弹性。
9、雪纺
一种轻巧的丝质面料,透明度高,质地略粗糙。很容易刮破,手洗时需要温柔地按压以保持形状。
10、棉布
源于棉花的一种结实的天然纤维,透气性好,舒适度高,可机洗。
11、双绉
一种看似绸缎却又非常重的面料,一面有褶皱纹理,一面光滑闪亮。通常用于正式的长礼服,因此垂下时看起来非常优雅美丽。为了保护其颜色和光泽,最好干洗。
12、牛仔布
牛仔布是一种重而结实的斜纹棉织物,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纱线编织而成,最终呈现蓝色色调。高级牛仔布应用冷水洗涤并自然风干,以防止缩水或褪色。一般的牛仔布可以机洗并用烘干机烘干。
13、亚麻
一种宽松、透气、结实耐用的面料。原材料来源于亚麻,适用于热带地区。容易起皱,机洗、手洗都可以,自然风干即可。趁亚麻布还没干的时候迅速压平,可以保证衣物不走样。有内衬的亚麻布衣物应干洗,确保衬里不收缩或翘起。
面料太多了,还有超细纤维、尼龙、欧根纱、涤纶、人造丝、绸缎、泡泡纱、斜纹呢、丝绸、氨纶、西装料、薄纱、粗花呢、丝绒、天鹅绒、羊毛,等等。
介绍这么多面料,就是想说做衣服最好的面料并没有一个最佳答案,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特性,适合做不同的衣服,穿在不同的场合。
更多分享,请到樱桃搭配主页查看,期待你的关注
衣服分春夏装和秋冬装,自然用的面料也又很大区别,一般来说,常见的面料有棉、麻、毛、丝,莫代尔(modal),竹纤维等等吧,但是要说冬季服装最好的面料,我认为是水貂皮草了,一般用貂皮制成的皮草服装,雍容华贵,是理想的裘皮制品,有“裘中之王”的美称,因此又成为了人们富贵的象征。
貂皮更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最主要的是,可以说每一件貂皮都是独特的,因为选用的动物皮毛都是独一味二的。
夏装最好的面料应该是桑蚕丝了,因为蚕丝纤维的化学结构跟人体皮肤的十八种氨基酸完全一致,根据相似相溶理论,人体皮肤跟这种面料接触,就跟自身的皮肤的感觉没有区别,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柔软性都堪称一流,在纺织界被称之为人造皮肤。在医学上,人体皮肤发生烫伤等外伤时,都建议使用真丝面料的衣服,对于伤口的愈合很有帮助。
1、羊绒
羊绒的保暖程度是羊毛的8倍,重量却只占它的五分之一,是冬季着装面料的不二之选,但也比较娇贵,耐穿度低于羊毛。
2、丝绒
丝绒面料手感丝滑,有韧性,耐皱性、弹性都很好。
虽然会掉点毛,但清洗过后柔软、亲肤。丝绒面料其实有很多优点,隔热、防紫外线、防潮、易清洗等等。
3、麻
是一种植物纤维,被誉为凉爽高贵的纤维,它吸湿性好,放湿也快,不易产生静电热传导大,迅速散热,穿着凉爽,出汗后不贴身,较耐水洗,耐热性好。
4、桑蚕丝
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富有光泽,有冬暖夏凉的感觉。
磨擦时有独特的“丝鸣“现象,有很好的延伸性,较好的耐热性,不耐盐水浸蚀,不宜用含氯漂白剂或洗涤剂处理。
5、醋酯纤维
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肯有丝绸的风格,穿着轻便舒适,有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能,不宜水洗,色牢度差。
6、、贡缎
表面光滑、细腻、手感柔软、光泽好、色泽亮丽,有很好的弹性质地紧密不易变形。
7、灯芯绒
手感柔软,绒条圆直,纹路清晰,绒毛丰满,质地坚牢耐磨。
8、山羊绒
质地轻盈,又十分保暖,属于独特稀有的动物纤维,在国外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称。
它具有柔软,纤细,滑糯、轻薄、富有弹性等特点并有天然柔和的色泽而且吸湿性好,耐磨性好。
9、天丝、亚麻混纺
织物手感丰满、滑糯、有真丝般光泽、悬垂性好,挺实爽身。
按档次造价的大概排序: 真丝>羊毛(兔毛羊绒等)>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特种布>锦涤棉等交织混纺面料>纯棉>粘胶(人造丝人造棉冰丝天丝竹纤维等)>麻>锦纶面料>涤纶面料>其他低档化纤面料
夏天衣服最好的面料是香云纱,冬天衣服最好的是羊绒!
衣服面料好不好,首先要确定它是否适合贴身穿着,如果亲肤柔软舒适、穿着卫生 健康 ,而且做成衣服时挺括有型、悬垂感比较好,那就是好面料。综合来看,植物纤维或者动物纤维更符合穿着舒适 健康 等特点,比如棉麻、蚕丝、羊毛、羊绒等。
天然纤维要好于化学纤维。棉毛丝麻是四大天然纤维。
棉是用途最广的天然纤维材料,像衬衫面料、卡其裤子等,很多都是全棉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棉涤混纺材质的。
羊毛是四大天然纤维中偏高档的材质,属于动物性天然纤维,冬天穿的大衣,很多都是由羊毛面料制成的。而羊绒有软黄金之称,可以算是最高档的面料材质之一。
丝是很有中国特色的面料材质,丝绸和瓷器一样,在外国人眼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丝绸用来做睡衣,是非常舒服的。
麻有亚麻、黄麻、大麻等区分。麻类面料一般用于制作夏天穿的衣服,比较凉爽和舒适。
而化学纤维就有很多种,如涤纶、腈纶、锦纶、粘胶、丙纶等,而涤纶应该是用途最广的一种化学纤维材质了。目前随着 科技 的发展,一些改性涤纶在运动装上的应用很广泛,有吸湿排汗等功能,穿着也很舒适。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下我自己的个人穿衣经历。
我年轻的时候,穿衣服是不在意面料的,只要款式颜色适合自己,啥面料都能驾驭得了,身体不会有不舒适不透气的感觉。当时单位有位同事姐姐,比我大五岁,她说她穿衣服非常挑面料,许多面料她穿上后都会感觉不舒服,导致她想买衣服却又经常买不到衣服,我当时还认为她很矫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衣服的面料越来越挑剔。这种挑剔,不是在意面料有多么高档或好看,而是非常在意面料罩在我身体上的舒适度,特别是透气性,我非常非常敏感。
之前一些含有化纤等非天然成分的衣服,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能穿了。只要穿到身上,自己就会感觉整个身体就好像闷在一个不透气的容器里,甚至呼吸都会变得不顺畅了,所以,我的很多衣服,雪纺类的,聚酯纤维,等等等等等不是纯天然材质的衣服,不管多么好看多么贵多么适合我,都被我或者送朋友送妹妹,或者捐给需要的人,或者闲鱼卖掉,内心没有任何的不舍,因为它们确实让我的穿感很不舒服。
现在,我的衣服全都是100%纯天然成分的,冬天是纯羊毛纯羊绒,既保暖又透气,质感也很好,入手之后不会生厌,越穿越爱穿。夏天是香云纱、真丝、纯棉麻的面料为主。
香云纱应该算是夏季最好的面料,姆米越高质量越好。香云纱透气性很好,特别是夏风吹来,感觉整个身体都在呼吸,据说香云纱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风吹来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香云纱还有养肌作用,大概就是因为其透气性好吧!
但是买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是100%真丝含量的香云纱,否则就会有闷热不透气的感觉。我去年入手的一件香云纱外披,不是100%含量的,但是含量也不低,当时是想着当外披偶尔穿穿,含量不是100%不会影响穿感。穿了几次后一对比,发现透气性和舒适度真得离真正的香云纱差很远。
夏季衣服用料:排名:铜氨丝,重磅真丝,真丝,黏胶纤维,棉,植物纤维,人造纤维。
冬季:山羊绒,羊绒,羊毛(缩水),棉+混纺。
羊绒和真丝吧
⑵ 新娘旗袍礼服怎么搭配好 旗袍搭配指南
旗袍给人温婉端庄的感觉,现在和诺人结婚时会穿红旗袍,特别好看,那么新娘旗袍礼服怎么搭配好呢,旗袍搭配指南有哪些呢。
新娘旗袍礼服怎么搭配好
发型:我们建议新娘盘头,不管梳什么样的发型,都应考虑用些发饰,发饰的颜色一定应是旗袍颜色相呼应。
妆容:新娘妆切忌浓妆艳涂,应以追求自然干净和有质感为第一准则,口红的颜色更要与旗袍的颜色有呼应。
珠宝:耳饰,珍珠、钻石、红宝石和金饰、翡翠等。脸盘大的新娘适合佩带耳坠。方脸盘的新娘适合佩带耳钉。
鞋子:尽量不穿黑颜色的鞋子,如果有条件应该穿真丝绣花或丝绒缎面鞋,也可以穿红皮鞋,非亮面。
旗袍搭配指南
发型:重要场合以端庄为重,可以高盘花朵、盘鬏[jiū]、卷盘发型等。平时着休闲旗袍,搭配的发型可随意一点。
妆容:妆容要典雅精致,妆色清淡典雅,自然协调,对面容轻微修饰与润色。
配饰:珍珠、玉最适合旗袍的温婉气质,也可以尝试彩色宝石类的配饰。带花的旗袍配素坎肩或者披肩。
鞋子:中高跟皮鞋、高跟单鞋和平底鞋等,颜色可选择穿白色或黑纯色,注意不要露出脚指头。
包包:如手提包尽量选小包包,比如,手拿包,手提包。精致不繁复,颜色最好要取旗袍中的一种单色。
丝袜:穿肤色的连裤丝袜,也有不穿丝袜的,腿型好也挺性感的,但是,如果场合很正式穿丝袜是一种礼貌。
内衣裤:面料偏薄的旗袍,穿着时一定要选择无痕内衣裤,内衣尽量不选深色,需与旗袍的颜色和谐统一。
外套:裘皮大衣、毛呢大衣、短小西装、开襟小毛衣、镂空小外套和各种披肩等,都可与旗袍配套穿着。
选购旗袍有哪些技巧
面料:尽量不考虑人造丝和纯涤面料,因为非常容易起静电。春夏秋季节应考虑用清薄的料子比如真丝,重磅真丝垂坠感更好,颜色也不要太凝重;冬天最好选用织锦缎。
颜色:旗袍常用色较多,大多华美富贵,其中,暗色调旗袍更有一种沉静的温柔,尤显旗袍魅力,但过于低调,且稍显压抑,适合成熟女性,年轻时尚的人往往追求鲜艳的亮色。
款式:传统的旗袍款式很挑人,觉得自己身材有缺陷的女性可以尝试改良旗袍的方式,比如吸收了大量西式裁剪元素的露肩款,露背款,深V款等来修饰身形。
尺寸:“三围”相适或略有余,其次还要观领子、衣身、袖子的长短与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要求十分严格,否则将会失去其风格和独到之处,最好可以选择能定制的品牌旗袍。
旗袍款式有哪些
旗袍款式的变化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⑶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一定对裁缝巧红和朱局长情人唐凤仪民国时期的经典服饰——旗袍影响深刻吧。以下便是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的起源、变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唐凤仪的着装充分展示了民国时期,旗袍在中国女性中的地位,唐凤仪可以说八面玲珑,风情万种,但成熟背后缺依然有一颗少女的心。同时唐凤仪妖娆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衬,女性将旗袍优美的线条充分展现出来,旗袍将女性特有的妩媚体现的淋漓尽致。
裁缝巧红的着装着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着。那种普通女性穿的长袍和男性的长袍都体现了中国在当时大众的含蓄之美。长袍将男女身体的大部分都包围起来,没有旗袍的妖娆,没有旗袍的开衩,但在当时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服饰。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经出现,旗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
旗袍本不是汉服,而是旗人的长袍,原本满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长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长袍长可掩足。旗人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颜色较素。清代中叶,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而且,长袍上下一体,使得线条比较流畅,长袍能够盖住脚,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后,腰线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长,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上常戴高大的“如意头”、“耷拉翅”假髻,更显得妩媚多姿。
但是,毕竟宽大、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随着民国的建立,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男性服饰出现中山装,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之美,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便诞生了旗袍。这种新式服装,大胆地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旗袍的流行,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宽大、平直的特点,对宽大直腰(无腰身)的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缩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旗袍的长度减短,满人穿长袍,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长袍的下摆要盖住鞋底,而汉人穿平底鞋,没有高高的鞋底,头上也没有高大的发髻,旗袍的下摆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旗袍的开衩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欢迎。再加上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发、天乳、上女学、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之后,她们竞相身着旗袍,让看惯了旗人长袍、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国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没过多久,女性纷纷效仿,她们扯上一块布料,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缝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袍。
不过,旗袍的出现,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当时的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袖身缩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纪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性服饰风格,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袄),清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国初年在女学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装”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图片中,就有她穿着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记录。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她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从旗袍镶的边来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属于大做。不过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旗袍款式层出不穷,倒大袖旗袍已经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袖小、下摆多变化,核心是讲究腰身。依穿着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体现旗袍的贴身。翻看当年的照片,会惊奇地发现,旗袍在每一个穿着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绝对没有后来制服的松垮感觉。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饰,千人千样。
2、旗袍变化多端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腰身宽窄、领口样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先是时兴低领口,继而流行高领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以示时髦。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继而至耳。而后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不要领子,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长时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扫地,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上世纪30年代旗袍流行长下摆,长可及地,盖住脚面,被形象地称为“扫地旗袍”。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衣领紧裹脖颈,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穿着旗袍,也不改高耸的姿态。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行动有所不便,于是旗袍开始开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而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散发出撩人的姿态,非常性感。
上世纪30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所谓大衩,当时也仅仅是衩高过膝,尽管如此,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击。不过,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后来旗袍开衩到达臀部,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又渐渐回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至露肘,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对襟旗袍。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还有一种改良旗袍,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改良旗袍的出现,使玲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外,荷叶袖、开叉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领、袖处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
3、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
随着旗袍的发展,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大流派。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阶段,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后来,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并且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并非简单的以地域为标准。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苏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苏旗袍,这是一个新提法,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与民国时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并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因为南京曾作为首都,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制作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其适用性非常广。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妇女,都可穿着旗袍。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十来岁的小女孩,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皆可着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其形制可单,可夹,可棉。夏季有单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夹旗袍,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秋冬季节的棉旗袍为长袖,长下摆,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可以搭配多种服饰。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领、袖处加以毛皮饰边。另外,旗袍还可以与丝巾、丝袜、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为如此,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她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吸引世人的目光。
⑷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⑸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国时尚前沿上海开始流行,后迅速风靡全国。1929年4月,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历史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
⑹ 请问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么啊
男的穿的是长袍马褂。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条例中》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名,为男性传统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长袍,为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这种没有马蹄袖端的袍式服饰在清代原属便服,称为“衫”、“袄”,又俗称“大褂”。马褂,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
(6)裘皮旗袍扩展阅读:
民国建立后,前后约曾颁布过三个全民性的服饰制度,分别为民国元年的《服制案》、民国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国十八年的《服制条例》,另有汪伪政权的《国民服制条例》。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礼服条文,男款礼服较为繁杂,分大礼服和常礼服,常礼服又分为甲乙两类,其中大礼服和甲种常礼服再细分为昼用和晚用两种,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礼服等服饰为蓝本;乙种常礼服则为长袍和马褂组合的套装,来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国三年(1914)曾公布过有《祭祀冠服制》,为根据古经书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种常礼服),带有浓厚的以等级尊卑为特征的帝制时代舆服制度色彩,国民政府时期被废除,此不详叙。
到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个《服制条例》,条文由礼服、制服和附则三章构成并有附图。此条例台湾地区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被正式废除。
⑺ 中国旗袍
⑻ 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来源于满族,属于满族的代表性服装,后来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绎,一直流传到现在,旗袍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服装,特别的好看。
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旗袍来源于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
满族是清朝的最贵民族,旗人是那时候尊贵的代表,由于独特的环境,旗人所穿的服饰跟现在的旗袍,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相似之处。如果一定要说旗袍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服饰,当然要数满族了。但是现在的旗袍,经过时代的变迁与改良,已经不能说是某个民族所特有的,她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服饰之一。
旗袍的历史由来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2700年前)的深衣发展下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服。
到了清朝,袍服成为了主要服装。特别是满族妇女穿的袍子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装饰也极其烦琐。旗装是宽大不露肌肤的,它是满族的传统衣饰。因为满族人又叫旗人,所以就有旗袍之称。旗袍在盛京诞生并制度化,并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渐次积累而成的旗袍文化是盛京城市文化的特色。
旗袍如何挑选
旗袍从面料到颜色真的是非常之多,挑选一件完美的旗袍,对旗袍颜色的选择绝对不能马虎。肤色白皙的女性其实什么的颜色都能驾驭,除了要避开暗灰的颜色,穿淡黄、淡蓝、粉红等淡色系列旗袍,都会显得格外青春和甜美。
对于肤色偏黄的女性,适合穿正蓝色、浅蓝色的旗袍,能衬托出皮肤芙蓉白嫩。
如果是肤色比较黑的话,在旗袍的选择上可以穿暖色调的旗袍,选择紫蓝色、红色、淡紫色的旗袍,这类颜色的旗袍可以使皮肤显得比较白皙。一定要注意避免过淡或过亮的颜色。
旗袍保养法则
1穿着旗袍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首先应强调旗袍的合理穿用。一般来说,旗袍在日常穿着过程中应尽量小心,避免汗渍、油渍、口红等污染,避免刮擦粗糙表面、尖锐边缘等,避免长期与硬物摩擦。此外,旗袍不能长时间连续穿着,尤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
2保存旗袍
非真丝类旗袍用衣架悬挂在干燥通风橱柜中即可,注意衣架的长度要与旗袍肩宽相搭配。对于真丝旗袍,还应注意不要与裘皮、毛料服装距离太近。此外,因为桑蚕丝是蛋白质纤维,易招虫蛀,所以在存放旗袍的橱柜中还应放入防蛀药品。如有条件,可用软纸把旗袍包起来,以防止泛黄,保持色彩艳丽。一般白色旗袍用蓝色纸包,花色艳丽的旗袍用深色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