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啊,提到民国校服,你是不是脑补了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亲啊,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象,民国时的校服也可能是这样的,是不是扑面而来辫子味?
还有这样的,你确定自己想来一套?
北方多是这样的大锦祅,时不 时尚 ?惊不惊喜?
还有这样的无袖上装。
给你一把叉,你是不是想到西瓜田里扎个猹?
下面这件怎么样,可以完美展示肚间的存货。
还有这样的,很有中西结合的味道呢。
下面是教会学校的服装,应该是当时比较 时尚 的,但你真的愿意拿自己的校服去换吗?
还有像这样的护士装。
绝对不会冻着款。
以及下面这个……要不是手上拿了书,还会以为进错了地方呢。
不信,让她们再摆个POSS看看。
下面这个还算好的啦,但真的比现在的校服美?
下面这张,应该来自抗日,美国援助中国时的学校乐队服,喇叭裤好潮!
运动衣好古典
高年级女生一般都是旗袍。
下面这衣领,当时绝对是 时尚 ,但放到今天,你确定不会扯下来?
或者这样的短领校服,要不要来一打?
下面的贵族学校,衣服确实不错、
但今天的私人学校校服,也是相当美的。
当然,还是霓虹国的校服最美。
最后,我再说一个更残酷的现象。
好看的人,穿什么都好看。
不好看的人,穿什么都不会好看到哪里。
都说潮流是一个轮回,人们对 时尚 的追求永远没有停歇。如今学生们的校服也是满足 时尚 需求的,学生们的校服大多数是运动舒适型, 而非民国校服那般区分开来,展现民国特色,令人留下深刻的高雅印象。如今学校为何没有采用民国校服呢?
民国时期流行的校服样式,在如今仍然受到大众喜爱,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学校对校服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民国校服男女区分开来,主要是下装的不同,女装的裙子尽显民国女生的优雅风范,男装的中山装特色也彰显出知性气质。如今的 时尚 潮流追捧运动 时尚 ,休闲服饰居多,满足大众的运动需求。而学校也提倡素质教育,为了方便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因而统一采用运动款的校服。
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服饰的需求就有所改变。每个家庭为孩子争取良好的教育资源,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所以日常穿着也均为运动休闲类的服饰。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校外,都可以穿运动型校服进出,如果穿着民国式的校服,裙子会比较拘束,影响学生日常活动。现代校园的校服简单大方,既能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彰显学生的活力与朝气。
民国校服有独特的时代特色,韵味十足,虽说人靠衣装,如今学生校服讲究舒适运动型。学生在校园里统一穿校服,能满足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又能方便学生在不同季节与不同场合穿着。如今时代不同,学生发展需求也不同,所以大多数学校采用运动型服饰当校服。
我们学校的学生校服都是自己设计的,我也是校服设计参与者之一。从我的审美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民国时期的校服几乎每年都会在我们校园里出现的。那就是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文艺演出的时候,演出里面总会有一个关于民国时期进步青年的节目,也就是有关五四时期爱国学生的一些故事。学生演员都会穿着民国学生装,在舞台上倾情表演,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
应该说,民国时期的学生装,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看的学生装。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是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中西文化交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国学生装女生的服装,上身穿着蓝色上衣、下配黑色中裙、白色纱袜和圆口布鞋,朴素、简洁、淡雅,透出中国民族服饰的风韵。男生的服装则是一袭黑色服装,多为改良版的中山装,立领制服,配有大檐帽,翻盖口袋分列两侧,看起来利落、刚毅。当然,这只是民国学生装的一种,还有另一种,女生的旗袍,男生的长袍马褂,相信这一种不如第一种更受民众的青睐。
于是就有人问:既然民国学生装如此受到热捧,为什么不把现在的学生服改成民国学生装呢?
虽然,很多学生吐槽自己学校的校服难看,但是学校仍然没有用民国学生装当成现在学生的校服,原因主要有两个:
1、制作费用不便宜。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民国学生装制作是很精良的,单说纽扣这一块吧,女生采用的是衣襟偏右,用多个布质纽扣系住的。也就是说,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服装成本会比较高,并不适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而现在的学生装,采用的是拉链,非常方便,制作方便,学生穿衣服也方便。
2、学校特色不够鲜明。 假如所有学校都换成民国学生装的话,学生们走在街上,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会出现审美疲劳的感觉,并且不容易分辨出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失去了学校的特色。
3、学生活动不够方便。 民国时期有 体育 课,但是学生上 体育 课的时候,需要把在教室穿的正装换下来,穿上 体育 服,衣服换来换去是很繁琐的。
4、文化背景不太符合。 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服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现在流行的鸡腿裤、灯笼裤、齐臀裤、渔网袜等等,如果放在上世纪可能就被视为另类,同样上世纪流行的一些服装,现在看来就显得老土。一样的道理,民国时期的学生装看起来的确好看,但是如果现在的学生都穿上这种服装的话,会不会让人产生一种穿越的感觉?简单说,已经不适合现在的 社会 背景和文化背景了。
民国时期,是儒雅少年慷慨激昂、铮铮铁骨的时代。那一抹淡蓝,充满文艺气息,让人忍不住模仿。在影视剧里面,在综艺节目里面,有些大腕明星也穿上了那一抹淡蓝,更是让无数观众对民国学生装充满喜爱和向往,有些女青年就从网上购物平台买几件穿上,倒也显得别有一番风韵。如果喜欢民国时期学生装的话,可以自己过把瘾的,这个没有人会反对和质疑的。
我来说说,什么优雅淑女,很不好,这是不 健康 的思想!
现在的姑娘早熟。初一就大姑娘样了,一米六几,一米七几很常见。
都看得出曲线了!
但是一个个的脑子还都是小孩子,在家都是娇娇女!心理年龄感觉八九岁!
面口袋校服哦!大家一律平等,没有贫富差距哦!也无视美丑。活动方便哦!价格低廉!随便你,乱跑乱跳哦!就地打滚!都没关系!
这样在学校很好!
什么优雅淑女!那衣服要是你身材稍微丰满一点儿。比如像个冬瓜!还优雅个啥?
要是腿粗一点儿岂不像萝卜。
稍微瘦一点儿像竹竿!
所以这个什么民国女装校服太择人!而且也不方便运动啊!
还是我们的面口袋校服好。家长放心,学生省心,老师看着不闹心!
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发扬光大保持继承。
谁说废掉面口袋校服,我和谁急。
正如题主所言,民国校服最大的特点是清新素雅,与当今大行其道的男女同款运动校服不同,民国时期的校服是区分男女款的。男生校服大多是改良中山装,以黑白色为主色,黑色英挺俊朗,白色温润如玉,将男生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神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女生校服分为文明新装和改良旗袍两种,旗袍校服剪裁简单,色彩纯净,完美的展现出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
当然,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当属文明新装,上身是长至腰间的竹布上衣,下身黑裙,简洁素雅,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成为“知性”、“高雅”的代名词,这也是上世纪20年代教育部门规定的女生校服。
素雅靓丽的民国校服,为什么会被当今学校弃之不用了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 社会 发展使然。 校服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传入中国,但由于不同时期 社会 流行 时尚 不同,校服的款式也大相径庭。民国时期,起初女生狂热追求当时流行的奇装异服,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1913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对学生装进行整顿,最终确定在文明新装基础上,除去“倒大袖、装饰花边”,以素颜为主色调,形成了20时代女校服的基本格调,女学生装束也引领了当时的 时尚 。反观现在,运动风成为新 时尚 ,“校服裤”摇身一变成为时下最火的 时尚 单品,还有一个洋气的英文名, side stripe pants,没有一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 时尚 Icon。
二是方便统一管理。 现如今都是男女同校上课,男女校服同款,更加整齐划一,也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同时,简单的校服款式,也避免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更有利于孩子专心、专注上课。《弟子规》中“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说的这是这个道理吧!
三是讲求方便舒适。 当前我们实行学生素质教育,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丰富,像每天都有 体育 课,上午有课件操,穿着现在比较肥大的运动服式校服更方便活动。
总之,服装是一个时期的潮流风向标,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就个人而言,从美学角度来讲,民国时期的校服,是中国校服最美好的定格;从舒适角度来讲,当今运动服式校服更加适合现在的需求吧!
认真的吗?民国的衣服放到现在来当校服?现在的校服都是一穿穿几年,校服基本都是宽松版,属于夏热冬冷款,除非制服款校服,其他的衣服完全不存在收腰等设计感在,简单大方,不论你是 体育 课舞蹈课武术课统统可以用!换做民国的服装来,画面略美不敢想象。穿上校服,茫茫人海一眼望去绝对看不出来哪个是你,学生嘛,自当以学习为重,不要把心思都放在着装打扮上。(最后还想弱弱的补充下,你们真的相信古时候的装束是琼瑶剧里看到的那样?民国时候的服装抗战片里看到的那样?反正我不信。)
现在小学生的校服有礼服和运动套装两种,以我所在的城市深圳为例,礼服款为英伦风格,也非常 时尚 动感,但是每个学校都一样没有自己的学校特色。运动衣就没有什么特别,全国都大同小异。
我真的非常喜欢民国时期的校服,看到以前的老照片,只觉得赏心悦目,女孩子看起来个个温婉文静,优雅大方,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是各有千秋!男孩子衬衫西裤,俊朗绅士十足。整套穿上身,显得正式庄重,无形中行为就得到了约束和规范。
得益于位置的便利,经常去香港购物,时常可以看到身着校服的学生,个人感觉香港的校服颜色素净偏暗色,很少亮色,款式简单大方,但是就是给人感觉很舒服,非常耐看!香港中小学女生款式有旗袍、长衫、水手服、长衫等等,具有浓厚的复古风味。不管男生女生,全不管是什么款式的衣服,全部搭配白袜子黑皮鞋。每次看到都移不开眼睛,久久回味。
衣服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款式和布料的种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理念的展示!站在香港的街头,看着身着不同校服的学生,你甚至很想去了解他们所处的学校和他们学校的 历史 !
香港的校服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很期待我们也能设计出我们自己的有文化特色的适合的校服还有其他的方面也要这样,既要创新又不忘传承!
最后附上我遇到的学生照!真的是因为太喜欢了!
导语:说到中国校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丑,难看。觉得中国的校服不好看,不像韩国美国的校服一样,是裙子。也有很多人认为民国校服比现在的校服好看多了,可是也很疑惑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校服那么淑女还能体现出中华女子的温柔。
校服的 历史 传承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一来可以方便学校的规范管理,二来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统一穿着,体现学生的身份、精神面貌,以及展现学校的精神面貌、建设风采,充分展现学校的形象。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由于战争年代,动荡不安,连年战乱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于是乎有学校为了避免由于战争导致家庭困难的同学而产生自卑感,也为了抑制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学校的炫耀心理,因此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理念慢慢被很多地区和国家的学校接受,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近代以来亚洲是最早实现资本主义的地方,因此日本算是亚洲地区最早出现校服的地方,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校服文化,日式校服更是独树一帜成为一个风格鲜明的“校服品类”。
校服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实际末、20世纪初的的近代学堂。当时学习西方的西式学堂已经开始给学生发放统一的衣服、帽子、靴子,并且逐渐从中式像西方制式过度。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民国建立,中国校服的变迁追随着 历史 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从那时起校服就开始慢慢承载每一代中国人在少年时代欢笑和泪水。 从辛亥革命到北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偏西方式的制服式校服。 民国的建立宣告帝制的终结,同时也打破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当中国进入到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时候,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出现了女士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这个时期也是旗袍最为流行的时期。随后中国校服发展进入到“文明新装”时期,这个时候的主流校服,女生被称之为“袄裙”,上面是斜襟袄,下面配半截长裙,旗袍式校服风头被此时盖过,这种款式的校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民国校服,而男生则是由海军军服结合中山装特色改良而来,可以称之为“学生版中山装”,至此基本形成了中国校服史上最绚烂的印记——民国风校服。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学生着装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款式 。不过,进入新 社会 ,全国人民都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校服的 历史 舞台。58年以前,学校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七十年代校服主要把旧军装当做校服,随着进入到不稳定时期,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不能被接受,这时期延续草绿色的旧军装。不过这一段时期,并没有正式提出过“校服”这个概念,算是校服真空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服饰行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后期, “校服”重新回归到我们的视野中。刚开始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就算有,也没有统一的要求穿着。 进入90年代之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新观念、新 时尚 、新生活理念逐渐被人们喜爱和接纳,校服的整体性开始增强,从此动校服代表了所有的校园形象。 从这是开始,中国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且国家教育部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笼统的运动校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同时日韩影视剧的引入,新潮 时尚 的制服式的校服让中国的孩子们眼前一亮。 就目前而言,国内校服总体百花齐放,传统运动校服依然有一席之地,同时新时代运动校服、西装制式校服逐渐进入普通学校。制服能一定程度上传播 社会 礼仪文化,培养孩子的 社会 规范性,看起来美观、舒适、现代是制服的主要表征,制服设计中加入一定的 时尚 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规范,又能凸显孩 子的青春活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新运动校服也随着 体育 运动的大众化逐渐被人们接纳和喜欢,近几年,保留一定的古典和民国风味的新中式校服也开始被一些学校接受,虽然范围不广,但是也是一个好的趋势。
民国校服裤那么优雅淑女,为什么现在没有学校用来当校服了?民国校服最大的特点是清新素雅,与当今大行其道的男女同款运动校服不同,民国时期的校服是区分男女款的。男生校服大多是改良中山装,以黑白色为主色,黑色英挺俊朗,白色温润如玉,将男生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神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女生校服分为文明新装和改良旗袍两种,旗袍校服剪裁简单,色彩纯净,完美的展现出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
当然,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当属文明新装,上身是长至腰间的竹布上衣,下身黑裙,简洁素雅,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成为“知性”、“高雅”的代名词,这也是上世纪20年代教育部门规定的女生校服。
素雅靓丽的民国校服,为什么会被当今学校弃之不用了呢?
现在的每个学校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校服的,为的就是不让学生攀比,穿的都一样,但是还是被很多学生抱怨校服比较难看,其实在民国的时候,校服也是比较好看的,但是为什么不把民国的校服来当做现在的校服呢?其实可能是很多原因的!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社会 发展使然。
校服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传入中国,但由于不同时期 社会 流行 时尚 不同,校服的款式也大相径庭。民国时期,起初女生狂热追求当时流行的奇装异服,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1913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对学生装进行整顿,最终确定在文明新装基础上,除去“倒大袖、装饰花边”,以素颜为主色调,形成了20时代女校服的基本格调,女学生装束也引领了当时的 时尚 。反观现在,运动风成为新 时尚 ,“校服裤”摇身一变成为时下最火的 时尚 单品,还有一个洋气的英文名, side stripe pants,没有一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 时尚 Icon。
二、方便统一管理。
现如今都是男女同校上课,男女校服同款,更加整齐划一,也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同时,简单的校服款式,也避免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更有利于孩子专心、专注上课。《弟子规》中“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说的这是这个道理吧!
三、讲求方便舒适。
当前我们实行学生素质教育,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丰富,像每天都有 体育 课,上午有课间操,穿着现在比较肥大的运动服式校服更方便活动。
总之,服装是一个时期的潮流风向标,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就个人而言,从美学角度来讲,民国时期的校服,是中国校服最美好的定格;从舒适角度来讲,当今运动服式校服更加适合现在的需求吧!
总结:民国的校服是很挑人的,必须身材好才能穿出那种年代感,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这也就是为什么它那么美,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却不选择的原因。
说起民国校服,可能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这样子的:
尤其每到毕业季时,总会有一些复古风的毕业照,这个样式的民国校服是最常见的。
但不是所有民国校服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女装——男装基本以长衫和酷似日本学生装的改良中山装为主。
比如林徽因这张经典的合影:
领口、袖口、前胸和裙子有很明显的不同。 这种校服的款式来自民国初年的文明新装,是 融合西方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特点而形成的服饰。 上衣是腰身窄小的大襟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并呈喇叭状,袖口一般为七寸,衣服的下摆多为圆弧形,并在领、袖、襟等处缀有花边,裙子不短过膝盖。 林徽因就读的培华女中是英国教会办的,那个时期的女校基本都是教会学校,因此那些女生校服成了当时女装的 时尚 。
后来那种蓝褂黑裙的校服实际上就是从文明新装发展而来的,去掉了花边和裙褶,颜色也变得素雅,显得更质朴。因为上得了教会女校的姑娘们都是有钱、开明家庭的千金,而 随着时代发展,接受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女校也越来越多,简洁化的服装更经济普适。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对男女礼服、制服做出标准化的规定。男性礼服有三种:右掩前襟齐领蓝色长袍、对襟齐领黑褂、改良中山装。女性礼服两种:右掩前襟齐领蓝色长袍,长至膝与踝的中点,还有就是袄和裙——袄为蓝色,长仅过腰,袖长刚过肘,裙为黑色,长及足踝。 这一条例自然也影响了校服。
但跟其他很多条例一样,强制性和执行度并没有特别高,所以这就给校服留出了另外款式的空间——旗袍。1930年代到1940年代,布质旗袍成为流行校服。而1940年代前后,西装也成为了一部分校服的款式。
1949年以后,虽然历经了借鉴苏联风格同时 相对多元、学习干部制服和军装形式、白衬衫等风格,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校服概念。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这时期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而人民经济水平又不高,普通老百姓尚且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哪舍得再给家里那么多孩子一人买一身校服。
今天的运动装校服是从1990年代之后才兴起的,源头是 1993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装设计原则是“朴素、大方、明快、实用”。对照这一标准,运动服无疑是符合精神的。
但这个公告并没有指定校服一定得是运动服款式,为什么全中国学校都一直选择了肥大单调的运动服呢?并且在近些年不断被吐槽之后,依然坚持不改呢?民国式的校服为什么没有得到复兴呢?
有人会说,服装是有时代性的,民国校服是那个时代的风格,今天再穿就会像留着辫子缠着小脚一样怪。但其实未必,审美当然是有时代性的,但也是习惯性观念性的,且不说很多时装也在不断搞复古,就看看日本街头还有穿和服木屐而不被路人当作异样就知道了。还有人会说,校服是人人平等的制服,只有朴实经济才能拉平贫富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让穷孩子也穿得起。有一点道理,但没道理的比例更大,我们都上过学,富孩子就算穿着校服还是跟穷孩子能区别开的,他的鞋、校服里面的衣服、手表、手机、自行车、零花钱……只要家长不有意用穷的方式养育,怎么都能体现出经济水平来,而不管什么样的校服,只要料子和做工处在一个合适的标准下,价格都可以一样低廉。也会有人说,男女一样的校服避免了过早突出两性差异,避免早恋。这更是放屁,首先早恋就是年长者的一种专制,对异性的好感和感情的萌动是自然规律,早不早不是人说了算的, 其次这是拿孩子都当傻子呢,男女还分不出来吗,穿上马甲就认不出来了,不可能嘛,而且穿过夏季校服的男生都干过隔着T恤观察女生胸罩的事吧。
之所以没有学校用民国式校服,却继续运动服款式,原因不过这么几个:
一个是在我们的ideology捆绑下,服装是有道德含义、 社会 含义、政治含义的,而教育除了是在传递文化也是在进行政治教化。如此,哪个学校敢穿民国校服,你这是想干嘛?
另一个是,校服滋生出了一块灰色地带,生产者和学校在这里都有巨大利益。有钱赚就行了,管它好看不好看,何况这种款式简单的服装做起来成本最低。
再有,我们的学校以公立为主,公立学校本质上负责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育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考核的是升学率是安全性,不会点评校服的审美,那学校干嘛还要把心思花在这上呢,简单设计一下就行了。
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一些独特校服,基本都是私立学校的。
穿民国校服就显得优雅淑女。主要原因是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颜值和化妆才出现优雅淑女,美女披上床单都可以显得优雅淑女。现在高中的校服配上漂亮的脸和化妆同样可以优雅。校服合身舒适才是重要的。
㈡ 中国学生该不该穿校服为什么
英伦风格的制服款、活泼可爱的运动装、清爽活力水手服……无论是精致典雅的海派中国风系列,还是简约从容的英伦风系列,都说明了中国校服正在推陈出新,激流勇进,朝着国际化、科技化、个性化、时尚化方向飞速迈进。中小学生在校穿校服已成普遍共识,校服关系着健康,传递着美感,承载着文化。
atob校服品牌自1999年诞生至今,为了让校园生活从此与众不同,一直秉持“关爱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家情怀,打造中国专属校园服饰品牌。atob校服始终认为“细微之处见真章”,从atob校服设计、atob校服生产、atob校服品质检测到atob校服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确保为全国青少年提供安全、舒适、放心的校服精品。
校服不仅体现学校文化理念,更是一代青少年共同的记忆。atob校服凭借着时尚精湛的产品工艺和简约精致的设计理念大放异彩,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特别是atob校服国风系列校服,atob校服将古典中国风与现代美学巧妙结合,中式校服融入中国传统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的元素,盘扣、立领、青花瓷装饰尽显中国风,独具特色。
atob校服中式系列,兼顾东西方色彩的协调搭配与点缀,国粹色系之素白、墨蓝、中国红,国际流行色系中藏青、高级灰巧妙应用,呈现出传统的和国际的色彩碰撞与创新。atob校服款式上既保留了中式元素——立领、盘扣,又将中式穿着繁琐的部分进行改良,让学生穿着更加便利、舒适,体现了中式校服的美。
atob校服展示了“融、儒、雅”的新中式穿搭,洋溢着中西交融的文化气质。在中国独有的气韵上,atob校服国风校服,也可以别样美。带着东方的神情,和中华古老文明遗留的气息。atob校服充满盈盈的书卷之气,规范着学生的举止行仪。
a to b校服-国风系列
㈢ 有没有什么社死瞬间
㈣ 有哪些好看的电视剧
2022年已经到了末尾。
今年播出了不少好剧,从年初的《开端》到暑期的《苍兰诀》,从年代剧《人世间》到古偶剧《梦华录》,让观众印象深刻。
但与此同时,烂剧也层出不穷,2022年十大烂剧出炉,各有各的槽点。
01.《星河长明》暂无评分
该剧在11月末播出,目前正在更新中,但综合各方面来看,该剧十有八九是个烂剧了。
对于一部剧来说,剧情的设定尤其重要。但该剧的剧情远不及它宣传中那么好,彭小苒爆火出圈就是因为《东宫》中小枫一角,开播前的剧照及部分预告中能看出该部剧确有大漠和虐恋剧情,但正片播出后却完全变了味道。
且该剧作为一部古偶剧,男主冯绍峰的颜值难以达到及格线,还硬男美男,让观众吐槽不止。近年来古偶剧越来越卷,今年暑假档播出的几部剧中男女主角的颜值造型都不是一般的高。反观这部剧,明显拉胯。
本来以为这会是一部大制作的好剧,结果没想到会是这样皮举,妥妥的高开低走,目前暂无豆瓣评分,但相信它的分数也不会高到哪去。
02.《我叫刘金凤》暂无评分
《我叫刘金凤》这部剧暂无豆瓣评分。
该部剧下架的原因前握贺是剧中多处涉及宣扬日本文化,作为一部古装剧,剧中的服饰偏向和服,所食用的饭食是寿司,严重的文化入侵让许多观众们感到非常不适,因此该剧已经被优酷下架。
这部剧类似于轻喜剧,凭借轻松的剧情让观众们在繁忙的一天中可以有那么一小会儿时间放松开心一下。但该剧的服化道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剧中重要人物的服饰与古代日本官员的形象一模一样,剧中男主角的衣服上绣的花样是樱花,女主角的服饰也是非常典型的和服,与我国古代服饰有非常大的区别。
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要坚决抵制,尊重我国传统文化。
03.《相逢时节》4.9分
作为正午阳光出品的剧,《相逢时节》的评分可以说是非常低了,仅达到4.9分。
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小说《落花时节》,近期播出的电视剧《风吹半夏》也是改编自阿耐的小说,可见阿耐的写作能力,能被改编成剧,证明原著慧派小说也是非常出色的。
改编过后的剧明显不及原著小说,主角光环太强的剧总是让人难以代入,男主角简宏成作为一个准上市公司的老板,影响力极大,却又闲得惊人,且在剧中可以轻易地解决所有事情。
并且该剧中的剧情线太多,逻辑不严谨,每一条线都没有交代清楚,严重影响了观众们的观感。因此该部剧的扑街也是说得过去的,演员是好演员,就是被这个剧情给影响了。
04.《玫瑰之战》4.8分
该剧自播出起就备受争议,因为多处剧情与美剧《傲骨贤妻》中剧情非常相似,人物设定也很雷同。
但是,《傲骨贤妻》是一部美剧,剧中有许多情节在美国是当地的日常,但放在中国的国产剧剧情中则突兀许多,这也是该部剧扑街的原因之一。
随着剧情的播出,评论中逐渐有了好评,但随着剧情进展到了后期,曾经的那一点好评也不见了,因为该剧有着致命的一点——烂尾。
靠着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向上的励志女主最终成了“白眼狼”,从开始就温文儒雅温暖了女主的男主最后人设崩塌,强行将男女主be导致烂尾,让这部剧最后一点看点也消失不见了。
05.《欢乐颂3》4.8分
该剧表面上是大爆剧《欢乐颂》的续集,但其实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与之前的故事早已脱节。主要讲述了欢乐颂小区五位女孩的故事。包括从事科研究工作的叶蓁蓁(江疏影饰)、公司人事方芷衡(杨采钰饰)、酒店经理朱喆(张佳宁饰)和职场新人的悯鸿(张慧雯饰)和余初晖(李浩菲饰)。她们性格各异,时常会发生争吵,也少不了守望相助。
《欢乐颂》系列剧已经播出三部,其中今年播出的第三部评分最低,只达到了4.8分,可见其改编质量低下。
第三部的剧末显示还有第四部,但观众们纷纷喊话大可不必,既然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都变了,为什么不换一个名字呢。五个女孩的故事不一定非要叫《欢乐颂》。
06.《舌尖上的心跳》4.5分
该剧主要讲述了拥有天才味觉的少女林可颂(宋祖儿饰)与米其林三星主厨江千帆(阮经天饰)相爱相杀的故事。经过一系列魔鬼训练,林可颂锻炼出独特的厨艺,并在烹饪大赛上一举夺冠,同时还收获一份宝贵的爱情。
该剧播出之后豆瓣评论是清一色的差评,这部积压了两年的剧让观众失望不已,这不是《舌尖上的心跳》,而是“舌尖上的心梗”。
积压两年的剧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剧情过时,就连人物设定也异常奇怪,一个嗅觉灵敏的女主角喝马桶水,这样的奇葩情节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07.《林深见鹿》4.2分
靳东的剧大多都是有质量有保证的好剧,此次的《林深见鹿》豆瓣评分仅4.2分,算得上他演艺生涯中的一次滑铁卢。
该剧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演员的演技,而是它的剧情方面占了一大部分原因,可见剧情对于一部剧的影响力之大。
该剧一开始就是女主角要离婚,千方百计的想离婚,本以为让女主这么想要逃离的男主角会是个渣男,结果男主不仅事业有成,还顾家,两个人从校服走到婚纱,就连最后离婚男主还陪女主吃了烛光晚餐。离婚后还对女主忠心不二,一路追求。
这样的剧情让观众们无法理解,最终获得了豆瓣4.2的评分,可见演员在挑选剧本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㈤ 《东八区的先生》成为豆瓣评分最低电视剧,这部剧为什么会让观众这么嫌弃
被差评的原因无非几点:
1、张翰一贯的霸道总裁人设,看腻了!
张翰饰演的童语,是一家公司搞智能袭拍科技的技术CEO,妥妥的霸道总裁的人设,对于一直演绎这种霸道总裁人设的张翰来说,观众都已拍做羡经看腻了。
2009年,张翰凭借青春校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饰演慕容云海开始,就一直有着霸道总裁的偶像包袱,《杉杉来了》、《温暖的弦》......一直如此。
而《东八区的先生们》一开始也被说是男版《欢乐颂》,但内容上真的没什么有深意的东西。
另外,让观众不能接受的是,这样狗血的剧情居然有40集?
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会不胡芦会有让人惊喜的地方。
如今,《东八区的先生们》才播了16集,就已经低至2.4分,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更低呢?
㈥ 开学第一天,突然觉得之前的衣服很丑怎么办
开学第一天,突然感觉到之前的衣服很丑,对于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做下调整,就可以提升气质,提升自己。
1.头发扎高一些
校服是不能随便乱改的,如果被老师发现,不仅会要求我们变回原来的样子,还可能遭受一番批评。因此在不能更改校服的基础上,我们就只能选择从自身打扮上进行下手。女生可以将头发扎得高一些,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有气质。很多女生头发扎得较低,不仅没有自己的个人特点,看上去也并不是很好看。而将头发扎得高高的,不仅凸显个人气质,这样即使穿上校服,也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看自己适合怎样的发型
在学校,很多学生只能扎马尾或者短发。其实有很多博主也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扎马尾的方式和短发的款式,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发型那对于穿任何衣服都是可以驾驭的。
㈦ 丹东到朝鲜之旅,一场怀旧之梦
许多70’80’年代生的小伙伴,童年的记忆一定是比较有共性的:宽宽的马路,鲜有的车辆,路边有很多饮食摊点,交通基本靠走路和自行车,公交车旧旧的。就算有高楼大厦,楼下也不会被划为车位。女人们梳着中短发,还要烫成卷的;男人们穿着或蓝或黑的制服;孩子们带着红领巾,见到生人会有礼貌的敬礼或问好。没有手机的年代,阅读永远是捧着一本书。生活节奏永远很慢,年轻人聚会就是骑着自行车,带些吃食酒水,去草地上、去河边野餐,放松的开怀畅聊。家里干净清爽,家用电器永远盖着镂空成花朵状的白布。。。
听说朝鲜能看到小时候的样子,于是在2011年的夏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出发,去找寻找往日时光。
不知不唯老觉,已经过去10年了,这篇文章是我2017年凭着记忆写的,很多图片已经丢失,那时的相机像素也不高,但每当看到这些图中轮廓,依然能把我拉进那个怀旧的时空,想起小时候的感觉。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一个真实的朝鲜,一起指耐升缅怀这些瞬间。
第一天:丹东第一夜
2011年暑假,我们一大家子8口人自驾,路线西安-延安-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看完草原后继续大同-北京-唐山-秦皇岛-葫芦岛-沈阳-丹东,一路玩着走着,到达辽宁省丹东市。
丹东号称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大,我没有概念,美,倒是真的美。城市干干净净,商业区也蛮繁华,夏天非常凉快。丹东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很高,鸭绿江断桥边的公园广场里,老人们聚在一起唱着唱歌锻炼,看着一片幸福祥和。
黄昏时分,沿着鸭绿江河畔,忙碌了一天的丹东人民,带着小烧烤炉,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喝酒咥烧烤;走进小街小巷,白天卖衣服、卖百货的小店,在天黑下来后,也将卷闸门关到一半,吆喝朋友们一起围着小烧烤炉聊天喝酒咥烧烤;我们看的馋,走进烧烤店,也点了一只小烤炉,喝酒聊天咥烧烤。
那时这种小烧烤炉很少见到,差点买了一只背回来。
第二天:丹东找旅行社
入朝鲜是要跟随旅行社的,有深度游和简单的一日游。一日游就是在边境新义州市游览,深度就是我们报的团,后文详叙。
出发前准备手表,禁止携带手机、摄像机,这些都需在旅行社处保管。
办好手续后,我们开着车沿着鸭绿江边的公路一路游玩,从鸭绿江断桥开始。
鸭绿江断桥始建于1909年,当年日军为侵略中国,强行修建了此座大桥。1950年被美军炸断,只保留了四孔残桥,因此称“断桥”。现在为红色 旅游 景区和亩核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抗美援朝时期,首批志愿者是从这里奔赴前线。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等也是通过此条大桥运往朝鲜。
旁边是修建于1937年的铁路桥,和断桥并行。铁路桥最初为上下行两道铁轨,后拆去了一半铁轨,现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坐火车进入朝鲜,便是从此条大桥上通过。
站在鸭绿江大桥上向两边张望,一边是繁荣的中国边境城市丹东,另一边是落后的朝鲜边境新义州的某个村庄。
那时候的相机没有现在的效果好。拉进焦距,还可以看到几个小孩赤条条的在水里游泳。
沿着河岸继续转,来到了一个叫“一步跨”的地方。这里是距离朝鲜最近的边界,近到仿佛抬脚一步,就可以跨入朝鲜境内。
第三天 : 丹东-平壤
要出发啦,早上起床,赶到丹东火车站,乘坐北京至平壤列车。
随行的导游是个小姑娘,团里是来自全国各地汇聚于丹东的游客,还有几个外国人。
火车车速非常慢,开行了7个多小时。在炎热的夏天,车上只有一个小风扇呼呼的吹着。火车经常停电,走着走着就没电了停一会车,过会来电了继续走。
车厢内悬挂朝鲜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和金日成的照片。
列车途经朝鲜的乡间农田,一路绿油油的,大多种植水稻和玉米,也有农民骑着自行车经过,很多标语口号,我也看不懂。平壤市区也有很多这样的标语。
摇摇晃晃中,抵达平壤火车站。
我观察了一下,标准的本地人穿着是:
男:黑、灰、卡其套装,或白色短袖衬衫,胸口别领导人头像徽章。标准短发。
女:短袖制服式上衣,裤装或长及膝盖的中裙,高跟鞋或高跟凉鞋,挎一只包,胸口别像章。长发扎起,或短发烫卷。烫卷的这种短发看起来比较流行。
小朋友:校服,白衬衣,伞裙或裤装(男女),带红领巾,背书包。
基本没有手机。后来过了几年我看一篇关于朝鲜的报道,说年轻人现在也玩智能手机,但是不能上网,就是打本地电话、发短信、听流行歌什么的。
出站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时髦的中年女人,在满街朴素的女人中非常出挑。她化妆、戴金项链、金表,夹着皮包,在那里一脸严肃的讲电话。我猜这大概就是朝鲜的富裕阶层了吧。
出站我没有拍照,当时不敢拍。网上找到一张图片,大概就是这样。
本地的女导游来接站,带我们坐上 旅游 大巴。导游是朝鲜人,中文说的特别地道。另外,还有两个随行的男工作人员,穿一身黑,默不作声的坐在大巴最后。
女导游打扮的很“朝鲜”,一套式的制服,上身短袖、下身一步裙,高跟鞋,背一只挎包。虽然和大部分朝鲜女人着装差不多,但他们收入非常高。据我们随团过来的导游讲,她们用的包包、鞋子、护肤品、洗发水之类的都是中国货。中国导游给她们带去图册,让她们在上边挑好,再给她们捎过来。如果以朝鲜人的平均收入来算,根本买不起这些中国产品。
这两个男工作人员也随团吃住,虽然和普通朝鲜男青年穿着一样,但就是圆圆的,因为外国团的伙食非常好,而朝鲜本地人就很瘦。他们会随时看着你不让你乱跑。因为在朝鲜 旅游 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对自由的绝对限制。举个例子,去左边的广场上玩,那你绝对不允许去广场外的其他区域。不许与本地人交谈,不许在本地人买东西的地方购买物品等等。
一般每个团有一名男工作人员,由于我们团里有几个外国人,所以我们团跟了两名。
我没有给他们拍照片,网上找到一张近似的放在这凑个图吧。
旅游 大巴驶向平壤羊角岛酒店,这家酒店是专门接待外宾的,以中国人居多,外型比较洋气,位于平壤大同江羊角岛上,只有一座桥通往市区,所以想溜出来也是比较难的。导游就明确的讲了:
“大家不要随意活动,不能出我们的院子”。
进了酒店,大堂是这样的。里边除了卖纪念品的还有一家挺大的天梭手表专卖店,装修精美。至于为什么会有一个卖手表的,是因为大家的手机都寄存在丹东旅行社了。
房间和国内中上水准的标间布置差不多。
趴在窗户上俯瞰平壤市,高楼大厦也不少,大同江沿岸的马路上,车辆稀少,看半天也没几辆过去,就像国内城市大半夜的车流量似的。
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酒店院子里是这样的。
此时大约已是晚上六点左右了,洗澡换衣服,清清爽爽的出门。
这时我们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溜到平壤大街上去逛逛,再买点当地吃的喝的。
于是我们四处看了看,发现刚刚跟着我们的那两个男工作人员已经不见了,机会难得说溜就溜,我们一直朝岛外走,心里激动而忐忑。
朝鲜这边所有的职业都是国家分配的,导游说,连出租车司机都是按点就下班回家了。我们还想着,那溜出去了没有出租车回不来了怎么办。其实我们想多了。
就在我们走到桥边,眼瞅着就能溜到大街上的时候,来了另一个男保安。他急匆匆的走过来,生硬蹩脚的冲我们喊:“不准!不准!”
这次小冒险以失败告终。
后来看过别的网友写的游记,还是有溜出去的啊,让我很是羡慕和遗憾。
晚餐是长桌宴,我们被拉去一间餐厅,吃的是西餐搭配一些朝鲜特色的 美食 。
里边的服务员都很漂亮,载歌载舞的表演节目。
朝鲜很多姑娘从小就有这方面的训练,长相美貌,多才多艺。
待我们吃完了,就拉着客人们一起唱卡拉OK,几个团的游客都汇聚在一起,姑娘们拉起了手风琴,有的在旁边伴舞,像一场联欢会一样的热闹。
现场的照片我找不到了,网上搜了长类似的,但都没有那晚上现场的照片好。
值得一提的是,吧台特别有小时候去那种招待所时候的感觉,各种酒水饮料码满了一柜子,印象中的色调是那种暖暖的黄,不知道有没有同感。
依然找不到照片了,网上搜了一张类似的。
第四天:平壤的第二天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妙香山景区。
妙香山是朝鲜四大名山之一,景区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是来朝鲜 旅游 的必玩之处。
国际友谊展览馆就位于妙香山景区内,馆内主要展示了世界各国政要、使节赠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的礼物,多达20万件,展现与说明了朝鲜受世界认可与拥戴的程度。馆内严禁拍照,所以我没有照片。
第二站普贤寺,朝鲜五大佛教寺院之一。寺内清幽、雅致,建筑风格受中国传统佛教寺庙风格影响,有字的地方也全都是中文。
第三站,凯旋门。凯旋门位于平壤凯旋广场,建于1982年4月15日,是为了纪念朝鲜的领袖金日成,两次战胜了侵略朝鲜的日本及美国,使朝鲜获得了独立,以及建立起 社会 主义制度的国家而修建的。
第四站,万景台的金日成故居,沿路上隔着车窗,我拍到了千里马雕塑。
万景台金日成故居是一处围着低矮篱笆的茅草房,带一个小小的庭院,这就是金正日诞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这里环境也是非常美。
旁边有一口井,导游告诉我们这口井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非常甘甜。于是大家纷纷倒空矿泉水瓶,在这里打水喝。
第五站,看少年宫演出。这边的孩子们从小就会有文艺特长的培养,优秀的还会挑选去表演阿里郎大型团体操。
拎摄像机的哥们是和导游同行的平壤人,负责给我们录像的。我们全程都被他录下来,刻成光碟,在我们离开朝鲜的时候发给我们做纪念。
看完节目,导游带我们去体验平壤地铁。
第六站,平壤地铁。地铁建于1966年,是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参观完北京正在修建的地铁后决定修建的。朝鲜地铁平均深度100米,最深处有200米,这种设计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因为要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比如用作防空洞来使用。
这么深,幸好上下都是电梯。
等车。
朝鲜地铁也是平壤本地人出行的主要方式。
车厢内部,我们所在的车厢没有本地人,全是游客。朝鲜会尽量避免我们与本地居民接触的,来坐地铁算是最接近的时候了。
再乘坐长长深深的电梯从地下出来。
平壤的 旅游 车行驶的路线都是精心规划过的,经过的基本上都是平壤看着比较好的地段。沿街的居民楼阳台和窗台上都摆着一盆假花,这应该也是硬性要求的。这些人家窗户都看着干干净净,挂着那种白色镂空的布窗帘,一种穿越回小时候的感觉扑面而来。
走在平壤你随时都会有回到儿时的感觉,那干净的、树荫很浓的、行人很少的路边,那挂着白布窗帘的窗户,那留着我国八九十年代发型和衣着的男女老少,都会给你这种错觉,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你,伴随着你视线的每一帧,这仿佛难于用语言描述,只有身临其境一定会有这种特别强烈的错觉。
这是去吃饭的路上拍的街景,是不是好安静的感觉。
晚上吃烧烤。这边食物真的短缺,一人一盘牛肉、一盘鱿鱼。如果你爱吃牛肉,想要多一盘,那就拿那盘鱿鱼来换一盘牛肉。所以说这些随外国团的朝鲜员工还是很幸福的。
第五天:朝鲜的第三天
吃过酒店的自助早餐,我们乘车前往开城市。
开城市是朝鲜第二大城市,第一不用说是平壤。可是这第二和第一差距简直太大了,城市里旧旧的,高楼也少,我们来的时候还下着雨,穿越到过去的感觉更浓郁了。
说明:我拍的照片没了,网上找了两张高度近似的,和我看到的一模一样,同样的雨天,同样安静冷清的感觉。
第一站,板门店。
板门店本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在这里签订,是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见证。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又叫三八线。我们用投币望远镜远远的望见了韩国的旗帜。
后来我去韩国,在韩国那边也用投币望远镜向这边看,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朝鲜田野。
在参观停战谈判会场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我们在会场里坐着听完讲解,起身离开的时候,回头望了一眼,看见一个士兵在整理椅子时,用全力把椅子摔回了原位。导游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朝鲜人特别恨美国人,这是美国人坐过的地方。
第二站,高丽博物馆。高丽博物馆最初是高丽国的行宫,叫做大明宫。当时作为外国来宾的住宿地,称作“顺天馆”。后来又改作宣传儒教的“僧务馆”。1089年,最高教育机关国子监迁到这里,改称“成均馆”。
如今叫做高丽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和 历史 遗迹。景区内人少、静谧,古老的建筑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古朴雅韵。
游客们将纪念品商店挤得满满的,售货员都是漂亮的朝鲜姑娘,团里的一个花衬衫大哥不知道在讲什么笑话,逗的那小姑娘咯咯的笑个不停。
外国游客是不允许在本地人的购物场所买东西的,都得在指定的商店,类似我们过去的友谊商店,因此这类商店价位比本地商店贵出许多。
这次的午餐非常特别,叫铜碗饭。
导游介绍说朝鲜人特别偏好铜制餐具,因此我们使用的所有器皿皆为铜制。铜碗饭非常丰盛也非常壮观,每个人面前都摆一溜的小铜碗,打开了分别是主食米饭、各类菜品包括朝鲜人喜食的泡菜、汤等等。一排排的非常好看!
因此,饭后游客们又涌进商店,纷纷去购买铜制餐具了。我也买了两副筷子和勺子,沉甸甸的很精致。
下午,大巴车把我们拉回平壤,
在大同江畔,我们参观了普韦布洛号。
接着来到金日成广场。金日成广场是是朝鲜人民心中的圣地,是朝鲜举行重要政治文化活动、庆祝大会、公众集会、阅兵式的场所。广场以金日成铜像为中心,两侧是红旗下的群像雕塑,后面是朝鲜革命博物馆,南北分别是主体思想塔和朝鲜人民大学习堂,朝鲜国立中央 历史 博物馆,朝鲜国立美术博物馆等建筑。
惊呆了,偌大的广场上,行人和车辆寥寥。对比一下我们天安门广场的热闹景象。
但是安静的环境,伴着细雨,那种怀旧的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让人回想起童年的某个雨天,单位门前的大广场,一两个行人撑着伞静静的走过。
这是两边。
这是大同江畔的主体思想塔。
接下来游览万寿台。
每逢纪念日时到万寿台来集体献花的群众队伍络绎不绝。我们去的这一天,恰好是7月31日,金正日的奶奶康磐石逝世纪念日,一队一队的平壤人民参观完朝鲜革命博物馆出来后,都是在哭,哭的好伤心。
在朝鲜万寿台喷泉广场上,我们团在这里集合。
这时我看见马路对面的小吃棚。平壤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种小吃棚,围着几个本地人在那里买东西。
我真的特别想知道里边都卖些什么,每次坐车看到这些棚子,都好想过去看一看。
就是这样子。
我文章前边也说了,在朝鲜 旅游 是不能自由活动的,隔着一条人行道都不会让你到街对面去,车上跟着的两个男工作人员一直会看着大家。
就是下边这张图,左右两边这么近却不允许通过。
可是我太想去了,央求我们的中国小导游,说:“我真的好想知道里边是什么啊”。
小导游带我去朝鲜女导游处,说:“就让她去看一眼吧,就一眼,她好奇!”
朝鲜女导游挺好的,但她做不了主,就把我领去男工作人员处说了几句朝鲜语。然后对我说了句:“不许拍照”。
我高兴的跳了起来:“保证不拍,我看看就回来!”
两步路,在男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终于来到了小棚棚前。
我满足了我的好奇心:里边是一台纯净水机,后边货架上摆着几排饮料,一只冰柜装满了雪糕。旁边摆放着一些面包糕点,我看到其中有一种面包像我们叫做蜂蜜大麻花的。
集合好后,我们去中朝友谊塔,向在朝鲜战争中用鲜血帮助朝鲜人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献花。这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所有游客屏气息声,脱下帽子,怀抱献花,鞠躬并轻轻放下。
朝鲜做服务工作的女的都特别漂亮,餐厅的女服务员、对外商店的售货员以及一些 旅游 点的讲解员。又瘦又美又白,不输女明星。这是我偷拍的一个讲解员,她真的好瘦,站那发呆时忧郁的神情我见犹怜。
我还跑去和人家合影了一张,我还是把我马赛克掉吧。
最后一站,建党纪念塔。建党纪念塔是由锤子、镰刀和毛笔组成的巨大的雕塑,分别象征朝鲜劳动党组成部分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晚饭是小火锅。一人一盘肉、一盘菜、一份主食和一个鹌鹑蛋。
第六天: 朝鲜第四天
都说朝鲜城乡差异大,这个是真话,我们经过田间地头的时候,农民都穿的很破旧,但是非常淳朴,成年人会向我们招手,孩子会向游客鞠躬,看到他们,就像看我们画展里面画的那种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一样。乡间公路上也常见到我国过去那种老解放,还看到一辆解放因为天热开了锅,几个人挽着裤脚在那修车的场景。
但平壤市市区里却是真的好。大街上车辆稀少,只有一个红灯才能聚起来几辆车。女交警闲闲的站在一边,有点无所事事。其中很多老款的进口车,也有很多中国产有比亚迪F6。无论什么车白天都开着车灯,说是为了交通安全考虑。
整个城市看着清爽、静谧,绿化好,公园、广场也很多。居民楼都看着干干净净的,楼下停的都是自行车而非 汽车 。
平壤的年轻人都很爱读书,走路、坐电梯时候都捧着一本书看,没怎么见过他们大声喧哗。
朝鲜实现住房分配、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但最幸福的仍然还是拥有平壤户口的居民。他们没有就业压力,没有竞争压力,生活简单,无忧无虑。由于没有网络(国内网除外),没有什么物质诱惑,他们生活的很快乐单纯。骑个自行车就能呼朋唤友出去郊游,揣几瓶啤酒就能找个草地开始野餐吹牛,他们过的生活,就像我们这一代人父母年轻时候那般幸福纯真。
但好也只是平壤的市民好。朝鲜是禁止人口自由流动的,如果你不是平壤户口,那么就算你考入平壤的大学,毕业了基本还得回外市去。平壤的大学绝大多数仍是平壤出生的孩子,他们毕业后分配至首都的各行各业。外市来平壤还要在单位开介绍信,但平壤人去其他地方,则无需这道手续。
来一组我的随拍。
今天是离开朝鲜的日子,依然是7个多小时的火车。
火车驶出平壤,铁路两边就越来越破败、越贫穷。
到达朝鲜边境新义州站时,士兵带着军犬上来晃悠了一圈,打开行李箱搜查,然后收走了我们所有人的照相机,说是要检查并删去有损朝鲜形象和不利于安定团结的照片。我们团里那个花衬衫大哥,愣是将一个小摄像机带进去又带出来,士兵检查时候他就把小摄像机藏在座位下边,不动声色的居然过关了。
等了好长时间,士兵来返还了照相机,我们才被放行。这时我们的心情已经非常急切了,想赶紧回到祖国。
当火车开上鸭绿江大桥的那一刻,心里突然激动了起来,热血不自觉的涌动着。想大声的表达:我亲爱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啊,我回来了!再没有人比你更亲切,再没有人比你更美好!
眼前是繁华的丹东,滚滚的车轮将我从过往拉了回来,像做了一场怀旧的梦。梦醒了,深感生活在这眼前的烟火人间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啊。
最后说明:这是2011年的事了,如有其他变动,未能更新之处,还请见谅。
㈧ 深圳金沙花园小区周边配套怎么样
金沙花园小区地址:福田区(福田区)新洲五街15号。点击查看更多:金沙花园小区详细信息